大腸癌

大腸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簡稱大腸癌,是源自於結腸或直腸的 癌症 。主要是因大腸息肉發生變異而成。症狀可能包括糞便中帶血、排便習慣改變、體重減輕、以及疲倦感。

基礎知識

大腸癌

大腸癌術後飲食5大原則!流質食物推薦、忌吃食物一次看

大腸癌高居我國罹癌人數首位已超過10年以上,藝人余苑綺即因大腸癌逝世。由於大腸屬於消化器官,所以大腸癌的術後飲食與預後息息相關,《Hello醫師》帶你了解大腸癌術後該怎麼吃及如何挑選飲食。 大腸癌術後飲食5大原則與順序 為了減少對腸胃道的刺激並加速傷口癒合,術後飲食建議採取「漸進式飲食」,順序為:喝水 → 清流質飲食 → 全流質飲食 → 半流質飲食 →低渣軟質飲食 → 一般飲食。 1.喝水 流質飲食有較多的水分,食物具流動性,可分清流、全流、半流飲食。對大腸癌術後的患者,因術前禁食又禁水,所以手術後當然要多補充水分。在醫師和個管師指導之下,病友可嘗試著每小時喝水 30 c.c.,若無不適則可開始清流質飲食(Clear liquid diet)。 2.清流質飲食 清流質飲食的定義為:食物完全無渣滓,食用後也不會產氣或是剌激腸胃道,在室溫下為液體的狀態。清流質飲食的選擇如下: 清流質食物推薦 去油清湯 運動飲料 米湯 過濾所有纖維、不帶果肉的果汁 清冰 蜂蜜 糖水 清流質飲食無法提供充足的營養素,除非有額外補充營養劑,否則不可連續服用超過 48 小時。 3.全流質飲食 全流質飲食(Full liquid diet)在室溫下同樣為液體,不過含少量纖維質,易於消化,算是具有足夠營養的飲食。全流質飲食的選擇如下: 全流質食物推薦 牛奶 豆漿 果汁 可把肉類、蛋、蔬菜、海鮮食材等經剁碎後與澱粉類煮成半流體狀態,用食物調理機打碎成全流質,像雞肉糊粥、海鮮粥等,看不見食物或米粒的形狀。 服用全流質的飲食的時候,記得要少量多餐,每天至少六餐以上,食材的選擇以質地細滑、易消化的為主。 4.半流質飲食 半流質飲食(Semiliquid diet)指的是將食物切細碎或是絞碎後,加入湯汁料理成半流質的液體食物,稍需咀嚼,便能吞嚥進食。半流質飲食的選擇如下: 半流質食物推薦 鹹粥 湯麵 麥片粥 魚肉粥 雞絲麵 大滷麵 布丁 茶碗蒸 八寶粥 芝麻糊 半流質飲食同樣建議少量多餐,要注意的是,在食材上要避免過老或是質地偏硬的蔬果,含筋的肉類也不要吃。 5.低渣軟質飲食 低渣飲食(Low residue diet)是減低食物消化後在腸胃道留下殘渣,目的為減少排便頻率及減少糞便體積,讓腸胃道獲得充分休息,才會較快復原。一般來說,每天粗纖維攝取量建議在5公克以下,或是膳食纖維約 10~15 公克。 軟質飲食(Soft Diet)則是以均衡飲食為基準,選擇質地軟的固體食物。配合蒸或煮等易使食物軟化的料理方式。低渣且軟質飲食選擇如下: 低渣軟質食物推薦 去皮、去筋、剁碎、煮爛的嫩肉、瘦肉 水煮蛋、蒸蛋、蛋花湯 加工的豆製品(如:豆花、豆干、豆腐、豆漿) 精製的澱粉食品(如:米飯、稀飯、麵條、吐司) 過濾的蔬果汁 清蛋糕 大腸癌術後短期忌吃食物 清流飲食到低渣的軟質飲食,可以歸納出幾個方向: 禁食奶製品(包括:優酪乳、養樂多或添加牛奶的食物) 禁食未加工的豆類(例如:紅豆、綠豆或黃豆等) 禁食未加工的五穀雜糧(例如:糙米、燕麥、玉米、全麥麵包、地瓜或芋頭) 禁食高纖蔬果與加工水果(例如:蘋果、番茄、西瓜、奇異果、杮乾、芒果乾、芭樂乾) 禁食沒有壓碎的堅果 […]

看更多 大腸癌 相關文章

大腸癌

大腸癌後多溝通!親密關係要說別壓抑

罹患癌症可能讓生活陷入各方面的困境,癌症療程也會產生負面的副作用,導致病人鬱鬱寡歡,病人很可能因此忽視與伴侶的親密關係,讓彼此的關係逐漸冷卻,然而,若仍希望維繫彼此的親密關係,仍是有方法可循的。本篇以大腸癌(Colorectal Cancer,又稱大腸直腸癌)為例,希望能幫助更多朋友走出難關。 癌症影響身心,怎麼辦? 大腸癌會導致病人身心靈上的變化,這些改變通常是暫時的,但也可能維持數月,有時甚至長達數年,其中包括:傷疤、膚質改變、體重變化、疲累感、噁心、嘔吐,另外,病人情緒常常不穩定,還同時會感到難過、憤怒和焦慮感。有些病人會因為身體變化而感到憂鬱,也不滿意自己的身材,這些都會降低病人和另一半親密的慾望。有時候,一想到裸體被另一半看到的感覺,會讓病人不自在,甚至壓力重重。而剛動完手術的病人,請和醫師討論、確認何時和伴侶有親密關係是安全的,因為這可能關係到復原的情況。歷經上述的感受都是很正常的,千萬別沮喪,不妨試試下列方法,增進和伴侶間的關係吧。 和另一半溝通別怕:另一半或許知道病人罹患大腸癌的事實,但他卻無法體會病人的實際感受。因此,病人要告訴伴侶自己的真實狀況,例如:因為平常會感到疲累和想吐,甚至缺乏性慾等。若對自身的外表變化感到沒自信,也請一併告知。這時,病人會明白伴侶真切的愛,外表、頭髮,或手術後的傷疤並不是他最在意的部分。當然,除非病人主動告知自身的感受,否則伴侶永遠都不會知道你在想什麼。 換位思考體諒伴侶:罹癌之後,心情難免受波動,病人可能認為另一半變了,但其實他的愛依舊,就算他有些不同,可能也只是想給病人多一些空間,又或是他不知道如何面對狀況。因此,彼此換位思考,雙方互相體貼,有時候直接講出來,比起胡思亂想更能解決問題。 找回自信更迷人:您應該為自己感到驕傲,因為您走完全部的療程。您可能會沒自信,覺得自己沒有吸引力,但您的伴侶並不這麼想。有時選擇特定的服裝,可以讓自己更有自信,也要多多吸收正面能量。您才剛歷經癌症療程,您的身體一定疲憊不堪,也可能讓您看起來會不同於以前的自己,但是一定要勇於接受這些改變。因為您戰勝了癌症,這會讓您更閃閃發亮。您的另一半也會認為您比以前更加迷人。 調節疲勞感:結束癌症療程後,副作用會讓您感到疲倦甚至筋疲力盡,進而降低行房時的體力,最終還影響到和伴侶間的關係。您應該藉由生活型態的改變來改善疲勞感。請把握您活力充沛的當下,因為這些時刻可能說來就來,說走就走。您也應該為行房而有所計畫,試著保存體力,不要讓自己過度操勞。


大腸癌

如何告訴另一半您得了大腸直腸癌?

什麼是大腸直腸癌? 大腸直腸癌,顧名思義就是發生在大腸或直腸的癌症。多數大腸癌起因於直腸或大腸、直腸內增生的息肉。有些類型的息肉在經過數年的時間後演變成癌細胞,腸粘膜細胞突然不受控制的增生,但並非所有的息肉都一定會造成癌症。 誰都不願意得到癌症,但是當您已經不幸罹患,那麼告知心愛的另一半也是情非得已的事,以下5種循序漸進技巧教您如何合適地告訴另一半這個不幸的消息。 1. 選擇談話的時間 選擇您們能夠單獨談話的時間,也請不要有小孩或其他人在身旁、不要分心做其他事。一段專屬您們的時間和空間是很重要的,如此一來,您們才可以好好地談論您的大腸癌病情,及對其他任何事情的安排。 2. 緩和地揭露消息 以漸進迂迴的方式告訴您的另一 半,不要單刀直入地直接揭露消息。您的病情或許很嚴重,但您的表現及表達方式可以讓事情感覺起來沒那麼糟,讓一切聽起來更有希望。對另一半來說,一般都難以接受您罹患大腸癌的事實。畢竟罹癌是件令人沮喪不安的事,但事情發生了也只能好好地坐下來談一談,相互陪伴才是給彼此勇氣以攜手克服癌症的最佳辦法。 3. 爭取另一半的支持 和您的另一半一起討論治療方案,並合力做出決定,盡可能讓您的另一半陪伴您去醫師門診,清楚您的病況及治療情形,好讓另一半幫助您與癌症戰鬥。每個人面對生病的處理方式都不同。您可能積極地想要到處蒐集資料,上網研究各種治療方法,而您的另一半卻可能只願意遵照醫師的指示。不論您與您的另一半對病情是樂觀或悲觀,看法與您同不同步,還是要盡量互相討論,一起找出最適合您的治療方式。 4. 一起去醫師門診 讓您的另一半陪您去醫師門診可以幫助他了解病情、治療方式,以及您們將來可能面對的情況,您的另一半對未來可以提早做好心理備。如此一來,您不需要在回家後重複向另一半解釋和醫師討論過的內容,另一半也可直接向醫師詢問任何問題。 5. 分享您的感受 不論是正面或負面的想法,請和您的另一半分享,讓您的另一半清楚您的狀況,才可以找到能夠幫助您的最佳方案。憤怒、沮喪及恐懼,或所有混和在一起的情緒都是面對癌症的正常反應,隱藏情緒只會造成您和另一半之間的距離感,尤其對一個想盡辦法陪伴您面對疾病的戰友,知道您竟然有所隱瞞,另一半是會很傷心的。 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消息會給您及您的另一半帶來巨大的衝擊和壓力,您應該要仔細思考如何告知您的另一半。即使只是相伴坐著不說一句話,也是很好的陪伴。


大腸癌

癌症疼痛2原因3方法!癌症治療、腫瘤的疼痛控制

疼痛是癌症病人十分常見症狀,如國人罹癌比例最高的大腸癌(Colorectal cancer)或其他癌症,都會引發病人疼痛。根據統計,大約半數的癌症病人都曾感到疼痛,而接受過癌症治療的病人,三人中就有一人曾面臨疼痛的折磨。因此,了解癌症疼痛發生的原因,和清楚控制緩解疼痛的方法,對癌症病人是很重要的。 癌症疼痛的 2 大原因:腫瘤與化療 1. 腫瘤本身造成的疼痛 多數的癌症疼痛,是因為腫瘤長大後壓迫到周圍的骨骼、神經或器官所造成;這種疼痛的程度,會因腫瘤所在的位置而有所不同。例如,長在神經或脊髓附近的小小腫瘤,可能引發非常巨大的疼痛、長在其他部位的碩大腫瘤卻可能不會造成任何不舒服。而腫瘤生長區域的身體組織,如果連帶受損也可能會引起疼痛。(推薦閱讀:什麼是腫瘤?良性與惡性腫瘤成因及自我檢查) 2. 治療引發的疼痛及手術傷口的疼痛 癌症治療的化學療法(化療)、放射線治療及手術也是造成疼痛的原因之一。化療的化學藥劑可能會引起口腔潰瘍、腹瀉或神經損傷等副作用、手術後則會有傷口復原的疼痛、放射線治療則可能會導致皮膚燒灼後,產生疤痕的疼痛。上述這些疼痛都屬於可預期會發生的正常反應,而要如何快速而有效地緩解疼痛,是癌症疼痛控制的首要目標。 (推薦閱讀:「痛」不會說謊!10種疼痛量表看這裡) 癌症疼痛控制的 3 種方式 1. 使用止痛藥 服用止痛藥是預防或解除疼痛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不過使用止痛藥時,應該嚴格遵照醫師指示。在緊急情況下,醫師會給予病人臨時增加或加倍劑量的止痛藥來控制突發或猛然加劇的疼痛。像阿斯匹靈,乙醯胺酚類及鴉片類藥物是常見的止痛藥,可以迅速止痛或減輕疼痛,卻不會帶來嚴重的副作用。不同種類的止痛藥,所含的成分不同,也會有不同效果,因此可以對應不同類別的疼痛,但也因此會引發不同的副作用。服藥前應該諮詢醫師或仔細閱讀使用說明。其他如抗憂鬱劑和抗癲癇藥也被用在緩解神經類的疼痛。(同場加映:舒緩癌症治療、化療副作用!4種食物緩解噁心與化療嘔吐) 2. 非藥物的疼痛控制方式 分散對疼痛的注意力也可以幫助您控制疼痛。譬如瑜伽或其他運動,您可以試著專注在調整自己的運動姿勢上,藉以分散對疼痛的注意力。深呼吸可以舒緩神經性疼痛,只要將注意力集中放在橫膈膜的一收一張,腹式呼吸也可幫助您控制壓力。冥想則被公認為有效紓解壓力和降低血壓的方法。另外,按摩或針灸都可以幫助肌肉放鬆、降低疼痛。(推薦閱讀:什麼是正念?深呼吸放鬆,一起認識正念十大好處) 3. 替代藥物的疼痛控制療法 當您的疼痛已經不能藉由藥物的作用得到緩解時,您可以選擇其他減痛的方法,比如放射線治療、神經阻斷術或植入式幫浦、神經外科手術或一般手術。放射線治療可以縮小某些腫瘤,因此腫瘤造成的疼痛也會因此減少。神經阻斷術或植入式幫浦,可暫時或永久性地阻斷某些神經傳導,藉此減輕病人對疼痛的感受。神經外科手術則可切斷觸發疼痛的神經。而一般外科手術,則會盡可能摘除或撥離壓迫到神經或其他身體部位的腫瘤。(同場加映:整骨有風險!整脊好處與安全須知) 無論您採用哪一種方式來控制疼痛,癌症病人都應該清楚了解自己的病情並絕對遵照醫師指示。藥物的使用劑量會隨著您的身體情況及癌症治療臨床反應而改變。萬一您發覺藥物效果不再像之前好時,請盡快告知您的醫師。


大腸癌

息肉變大腸癌:原因、症狀、徵兆、診斷、治療

息肉變大腸癌的基本概念 當癌細胞影響直腸或結腸時,就會引起結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也稱大腸癌)。結腸,也稱作大腸,是消化系統中大腸的最後一段,長達1.5公尺長。當消化食物時,食物從胃經過小腸,再進入結腸。結腸負責吸收所有需要的營養素,將廢棄物(糞便)從人體移除。直腸是大腸的最後一段,也是移除廢棄物的地方。 當結腸或直腸內壁長出息肉時,可能就會引發結直腸癌。監控並移除息肉來預防結直腸癌很重要。結直腸癌是全世界第3常見的癌症,每年影響將近140萬新病例。 息肉變大腸癌的原因 大腸息肉如何變成大腸癌? 如同許多癌症,結直腸癌發生在細胞於結腸或直腸內不正常增生,並導致腫瘤時,不正常的細胞影響大腸邊緣,並讓結腸或直腸長出息肉。經過一段時間,有些息肉會癌化。也可能因為身體其他部分的癌細胞轉移到結腸或直腸,而引起結直腸癌。 發源自結腸或直腸的結腸直腸癌稱為原發性癌症(Primary cancer);從其他地方轉移的是,轉移型癌症(Metastasis cancer)。 大多數的結直腸癌屬於腺癌,意思是指癌細胞從分泌黏液和其他液體的細胞產生。超過95%的結直腸癌屬於腺癌。癌細胞從結腸與直腸內部負責製造潤滑黏液的腺體中長出。當醫師提及結直腸癌時,他們幾乎都是在討論這種類型。 息肉變大腸癌的風險因素 建議超過50歲的人,應接受癌症掃描測驗,有一些會增加您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因素,若您有下列因素,建議應提早接受癌症掃描測驗。 過去曾罹患結直腸癌或有結直腸息肉。 有結直腸癌或結直腸息肉的家族病史。 有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或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一種發炎性腸道疾病)。 有遺傳性結腸癌症候群。 (延伸閱讀:什麼是大腸癌?認識大腸癌原因、症狀、分期、治療) 息肉變大腸癌的徵兆和症狀 因為可能無法在早期結直腸癌,就偵測到息肉,所以剛開始沒有任何症狀,但是一旦發展成較大的癌細胞腫瘤,可能會開始有某些症狀。結直腸癌的症狀包含如下: 下痢或便祕 沒有腸道完全清空的感覺 糞便中含血(鮮紅色或暗紅色) 糞便比平常細 時常感到脹氣或痙孿,或覺得腸子裡充滿東西或脹脹的 體重減輕但原因不明 疲勞 噁心或嘔吐 上述症狀也可能指向其他狀況,若有下列症狀應安排健康檢查: 直腸出血 糞便中含血或如廁後在馬桶中發現血跡 糞便形狀或排便頻率改變(例如持續好幾週拉肚子或便祕) 下腹部發生痙攣性疼痛 當不需要排便時,卻突然感到不適或急著想上廁所 虛弱或疲勞 非自願地體重減輕 每位病人經歷的癌症狀況,各有不同,可能不會每項症狀都有,或是症狀呈現不同程度。結直腸癌其中一個常見的症狀,是覺得想吐,並且有排便困難的狀況。 息肉變大腸癌的併發症 結直腸癌最常見的併發症,是癌症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而治療結直腸癌的方式,也常會導致下列的併發症: 尿液滯留 手術位置的滲出液體 疼痛 皮膚反應或灼傷 機械性阻塞 流血或放射性組織壞死(因輻射能量引起的組織損壞) 噁心及嘔吐 下痢 無法應付發炎反應 過敏反應 請與醫師討論,以找出減輕併發症風險的方式。 息肉變大腸癌的診斷與檢查 大多數人僅在症狀發生時才去診斷,然而早期的結直腸癌,通常沒有任何症狀。因此多數病患在癌症較為後期時才被診斷出來,這就是為什麼應定期接受下列測驗,來檢查身體狀況。 直腸指檢:醫師會戴上手套,將手指伸入直腸,以觸碰結腸內的息肉或增生物。 大腸鋇劑:醫師會將一種液體注入直腸(大腸)中,使腸道更能在x光中顯現,醫師會看x光片來檢查任何不正常的地方。 糞便潛血檢查:醫師會給您一組工具,可以在家中採集糞便樣本,之後將樣本交給醫師檢查是否含有血液。為了使檢驗有效,可能會需要禁食某些食物和藥物。 糞便基因檢測:這是另外一種檢查糞便中癌細胞的糞檢方式,若先前的血檢結果為陽性,醫師可能會要求另外加做這個測驗。 大腸鏡:大腸鏡是利用細小且有彈性的管子,來深入直腸確認整個大腸道。大腸鏡可能會有點不太舒服,但一般來說不會疼痛。 虛擬大腸鏡:虛擬大腸鏡是利用電腦斷層,在電腦上製作出大腸模型的新型檢驗方式。若醫師在您的大腸中發現任何息肉,或其他不正常的地方,可能會需要做傳統大腸鏡,來做更進一步的檢查或移除病灶。 息肉變大腸癌的治療與控制 若結腸或直腸發生癌症,醫師會和您討論幾種不同的治療方案。 1. 手術治療 手術常是結直腸癌的主要治療方式,醫師會用這個方法移除腫瘤。 2. 化療 化療是用藥物殺死癌細胞,會降低身體免疫系統,因此會需要接受免疫治療,來避免治療過程中發生感染,兩者結合,會比單純化療更能有效減低癌細胞擴散。有時醫師會建議手術後化療,以殺光無法完全移除的癌細胞,也常用於癌症可能復發的時候。化療及免疫治療有很多不同的藥物,醫師會協助您決定哪些藥物最適合您的治療。 3. 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使用輻射的方式殺死癌細胞,可用於手術前以縮小癌症腫瘤,有時放射治療和化療,會在手術後使用。 如何控制結直腸癌? 沒有能100%避免罹患結直腸癌的方式,不過可以用健康的生活方式,來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同時一旦罹患結直腸癌,也能應付得比較好。可以先從基本開始做起: 1. 定期接受檢查 定期檢查能早期發現結腸直腸癌,並增加治療成功的機會。若已經罹患結直腸癌,需要定期檢查來確認,是否有增長或轉移到其他部位。常用的測驗包含CEA血檢(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癌胚原)和CT電腦斷層測驗(Computed tomographic)。 2. 吃得好 癌症治療很累人,吃東西可能會變成您最後一項想到的事情。可能會出現噁心及嘔吐等症狀,造成難以進食。這些治療的副作用,常可能會使體重下降,少量多餐會有幫助,例如每2~3小時進食一小部分,直到狀況好轉。也可能會希望和治療團隊討論,是否需要與營養師面談,營養師是營養方面的專家,能提供處理治療副作用的專業建議。 3. 休息和運動 雖然癌症治療引起的疲勞,可能會導致活動力下降,但運動能幫助減輕疲勞。若在治療過程中,感到沒有活力,還有身體健康狀況、耐力和肌力下降,都是很正常的事情。運動計畫應符合您的個人狀況,若已經好幾年沒有運動,會需要慢慢來,可能例如從短程的散步開始。 如果很累則會需要讓休息和運動時間平衡,有時太習慣整天工作或整理家務,會使人很難找時間休息,不過現在不是逞強的時候,請務必傾聽身體的聲音,在需要時休息。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大腸癌

大腸癌復發症狀相同!了解大腸癌的復發與二次癌風險

癌症康復後的病患,可能還是會罹患其他疾病,但他們最大的隱憂是再次罹患癌症,若療程結束後,癌症症狀再次發生,稱之為「復發」,有些癌症倖存病人,也可能會罹患不同種的癌症,也是所謂的「二次癌症」。事實上,特定的癌症和癌症療程,可能和二次罹患癌症的風險有關。就大腸癌(又稱大腸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來說,復發原因雖然仍不明,但大腸癌治療結束後,還是可能復發的,尤其是大腸癌晚期才接受治療的患者,這或許是因為有的癌細胞於治療前,就已經擴散到其他身體部位,或是於治療後存留下來,或甚至於診斷時體積尚小,無法被察覺。 大腸癌的復發 大腸直腸癌復發可分為以下兩種狀況,其中影響的因素包含癌症分期、階段,以及所接受的治療方法等等。 區域復發:包括接近原位的部位。 遠端轉移:屬次發性腫瘤,或作晚期癌症。(同場加映:大腸癌末期沒法救嗎?剖析轉移症狀與治療) 大腸癌復發症狀 大腸癌復發症狀與初次發病大致相同,若在治療後出現以下症狀,應該及早與醫師商量進一步的檢查: 血便 腸胃道習慣改變 體重減輕 直腸緊張感 脹氣等 (詳細了解大腸癌症狀,請前往閱讀大腸直腸癌:種類與症狀) 大腸癌後的二次癌症 大腸癌康復後的病人,可能會罹患二次癌症,而且更容易罹患以下癌症: 再次罹患大腸癌(注意,這不同於先前的癌症復發) 直腸癌(Rectal cancer) 胃癌(Stomach cancer) 小腸癌(Small intestine cancer) 肛門癌(Anal cancer) 膽管癌(Bile duct cancer) 子宮癌(Uterine cancer) 腎臟癌 (Kidney cancer) 輸尿管癌(Cancer of the ureter,輸尿管連接腎臟和膀胱) 肺癌(Lung cancer) 大腸癌康復後,病患可能罹患的癌症大多和消化系統相關,這可能是因為相同的致癌因素,如飲食、肥胖、身體活動等。遺傳可能也是因素之一。舉例來說,患有遺傳性非息肉大腸癌綜合症的病人,更有可能罹患其他種癌症,如大腸癌、直腸癌、小腸癌、胃癌、膽管癌、子宮癌(Uterine cancer)、輸尿管癌。 直腸癌後的二次癌症 直腸癌康復後的病患,則可能更容易罹患以下種類的二次癌症: 大腸癌 小腸癌 肛門癌 肺癌 陰道癌(Vaginal cancer) 腎臟癌 接受放射性治療的病患,罹患膀胱癌(Bladder cancer)和子宮癌的風險也會提高 50 歲以下的直腸癌病人,罹患大腸癌、小腸癌、膽管癌和子宮癌的風險會提高,這些癌症常見於患有遺傳性大腸直腸癌綜合症的病人。 療程結束後的定期追蹤檢查 癌症療程結束後,您仍應定期回診檢查癌症是否有復發或擴散的跡象。定期做大腸鏡檢查,診斷大腸中癌症是否復發,同時檢查大腸及直腸內是否有異狀或任何息肉。此外,若病患沒有任何病狀,專家學者並不建議做額外的二次癌症檢查。若您有病狀或任何身體狀況,請告知醫師,因為可能是癌症復發、二次癌症或其他疾病所造成的。 目前雖然沒有有效避免大腸直腸癌復發的方法,但患者可以透過生活飲食上的調整,來降低癌症復發的機率,不過,請在做任何生活上的調整前先詢問專業醫師建議,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調整健康飲食,包含攝取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減少喝酒 戒菸 維持健康體重(推薦使用:BMR / TDEE 計算器:計算基礎代謝率、每日消耗總熱量) 保持身體活動 【更多內容請前往大腸癌專區】


大腸癌

大腸癌如何治療?了解大腸癌3大常見治療方式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所公布之108年國人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癌發生率位居全台第2位,相較於107年成長約4.70% ,為了能更深入了解大腸癌(Colorectal cancer),專家及醫師便致力於找出預防與治療大腸癌的方法,以及提供病患最佳的照護,若醫師診斷您罹患大腸癌,下列研究包含通過臨床試驗的新方法,供您參考。 新研究帶來的好處為何? 您會發現檢測方法有所進步,能及早發現息肉或癌症並切除,如此一來,醫師治癒癌症的機會也愈高。為了找出遺傳改變和大腸直腸癌的關聯,研究人員正在研發新的檢測方法,以利分析糞便檢體。 此外,有關治療癌症的新研究,能幫您預測癌症復發的風險。有許多基因和腫瘤的生長與擴散,有很大的關聯性,而專門分析這些基因的檢測,能幫助醫師與您,決定治療後是否還要做化療。研究員希望這些檢測,能夠幫助癌症復發風險低的病人,免於飽受額外療程的副作用之苦。(推薦閱讀:8大致癌風險就在你身邊!癌症原因多數後天造成) 癌症疫苗為免疫療法(Immunotherapy)之一,又稱為生物療法(Biologic therapy)。免疫療法是藉由增強身體自然的防禦系統,來擊敗癌症,此方法是利用體內本身或是實驗室培養的細胞,以鎖定、增強或修復免疫系統功能。 目前醫師正在測試許多大腸直腸癌的新藥,而新型的化療和標靶治療(Targeted therapy)也正在研究當中,其大多數都在臨床試驗階段。 大腸癌3大治療方式 1. 更新型的手術 大腸癌的治療目前仍以手術切除為主,第1至第3期的大腸癌患者,通常會以手術治療,輔以化學治療,達到一定的治癒率。(推薦閱讀:大腸癌分期:依大腸癌細胞擴散分0~4期) 另外,大腸癌手術的技術,近年來也不斷地更新和進步。目前醫師也更了解如何讓手術順利成功,像是確保在手術中,盡可能地切除淋巴結等。 相較於傳統手術造成的大傷口,腹腔鏡手術只需在腹部開幾個小口,就能完成,因此目前也廣泛運用在某些大腸癌的病例中。此種手術通常能讓病人在手術中更不痛,而且術後更快復原,與傳統手術具有同等的效果。此外,機器手術也正在研究中,確認是否與傳統手術有相同效果。 2. 化療 大腸癌較早期的病人只需要接受手術切除,第3、4期(或部分第2期)的病人則須依病情需要,給予術後的化學治療。 然而,化療對於許多大腸癌的病人而言,是療程中很重要的一環,醫師也會不斷地確保化療的效果和安全性。在臨床試驗中有3種不同的方法如下: 測試新的化療藥物,或已用於對抗癌症的藥物。 尋找新的方法,將對大腸直腸癌有效的藥物混合,以提升藥效。 研究最佳方法,將化療、輻射治療、標靶治療和免疫治療融合為一。 3. 標靶治療 標靶治療用於對抗更新的大腸癌,新的研究也正試著查明,在癌症初期階段,將標靶治療作為化療的輔助方式,能否降低癌症復發的風險。(同場加映:大腸癌化療副作用不可怕!生活、飲食這樣調整緩解不適)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大腸癌

蔬果抗癌止便祕~大腸癌後健康飲食法

大家可能都曉得,要有多健康,就要吃得多營養,特別對於病人而言,更不能掉以輕心,大腸癌(Colorectal Cancer,又稱大腸直腸癌)患者結束療程後,無論處於手術康復,或者正飽受化療副作用之苦,食慾都可能明顯降低,這時,虛弱的身體更需要營養,補充好的能量,而下列食物能幫助痊癒,並預防大腸癌復發,患者和親友們不妨多參考。 蔬果飲食幫助抗癌 飲食習慣對大腸的影響甚鉅,根據美國的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 (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研究顯示特定的食物可能會和大腸癌復發有關連,在研究裡,實驗對象為1000名大腸癌第三期的病患,皆歷經手術和化療,實驗將受試者分為兩組,一組遵循西式飲食,另一組則是搭配蔬菜水果的飲食方法,結果顯示:選擇西式飲食的患者,大腸癌的復發機率比另一組患者高出3.5倍,這代表飲食習慣的改變能夠提高存活率。 一日攝取5~9份蔬菜水果 通常手術後,醫師會先建議選擇清流質飲食(Clear Liquids),再逐步進展到低纖維和低脂肪飲食,因為大腸還在恢復期,還無法消化高纖維和高脂肪的食物,所以剛開始時,可以選擇煮熟的蔬菜和其他水果,如:哈密瓜、甜瓜、西瓜和香蕉,等醫師確認大腸復原良好之後,一日可以攝取吃5~9份的蔬菜水果,記得選擇富含葉酸( Folic Acid)和維生素B的食物,例如羽衣甘藍、菠菜和萵苣等綠葉蔬菜,能有效促進腸道健康。 全麥飲食,增添纖維質 全麥(Whole Wheat)或全榖(Whole Grain)的麵包、義大利麵和飯,都能提供對抗大腸癌時所需的纖維質,因此試著每餐加入至少1~2份的全榖類食物,另外,全穀食物因為富含纖維,能增加飽足感,並能預防便祕,然而,請避免選擇高脂肪的麵包,例如:可頌、油炸甜甜圈,以及甜點麵包。 乳製品,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 鈣質和維生素D能幫忙抵抗大腸癌,建議一日攝取1200~1500毫克(mg)的鈣質,約等同於一天吃3~4份的乳製品,患者可以從飲食中搭配低脂牛奶、起司或優格,以攝取足夠的乳製品量。若因為特定因素,無法從飲食中攝取足夠的量,請諮詢醫師或藥師,選擇鈣質和維生素D的相關營養品。 避免高風險的致癌食物 患者盡可能攝取天然食物,避免加工食品、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包括紅肉、加工肉品、甜點和炸物都屬於高風險的致癌食物。另外,吃紅肉的優劣爭議不斷,若要吃紅肉,盡可能選擇紅瘦肉為主。 戒菸不酗酒 吸菸和飲酒會提高大腸癌復發的風險,所以請聽從醫師指示,請勿飲酒過量,而對許多有菸癮的人來說,吸菸是難以戒除的習慣,但患者必須明白,戒菸後,存活率會大幅提升,因此,不妨參考董氏基金會:華文戒菸網資訊,或直接尋求一般戒菸門診的協助,好不容易才結束癌症療程,第二人生應該要變得健康,而且遠離癌症,一起行動吧。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大腸癌

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陽性不等於大腸癌、一定要作大腸鏡

根據衛福部的報導,大腸癌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且呈快速增加的趨勢,每年約有一萬多人得到大腸癌,並有超過五千人因大腸癌死亡。但是如果早期發現大腸癌,加上妥善治療,存活率可達九成以上。 大腸癌的早期並無症狀,因此需要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目前採用的是(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篩檢結果如為陽性,需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根據統計,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 35% 大腸癌死亡率。以下將介紹關於糞便潛血檢查的注意事項。 糞便潛血檢查   糞便潛血檢查是檢查糞便表面是否有肉眼看不出來的血液,由於大腸癌的腫瘤或息肉會受到糞便摩擦而流血,血液會附著在糞便表面排出,所以透過糞便潛血檢查能幫助早期發現大腸癌或大腸息肉。 注意事項: 目前糞便潛血檢查是使用定量免疫法,不需要飲食限制。 在糞便的不同表面刮取適量的糞便,放入內含保存液專用的採便管。 採檢完盡量當日送回,否則應放入冰箱冷藏。 糞便潛血陽性是大腸癌嗎? 糞便潛血檢查結果陽性不一定代表是大腸癌,經進一步診斷後,約有4~5成為大腸息肉,4% 為大腸癌,不過根據衛福部指出,糞便潛血篩檢陽性若不做大腸鏡,大腸癌的死亡風險會增加64%。因此,如果檢查結果是陽性,一定要接受大腸鏡檢查,以免錯失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機會。 陽性一定要作大腸鏡檢查 建議至大腸直腸外科、腸胃肝膽科、消化腸胃系內科或一般外科,接受大腸鏡檢查,檢查過程中如有發現病兆或息肉時,醫師可以直接取樣做切片或切除;若因身體狀況無法做大腸鏡檢查時,可考慮大腸鋇劑攝影加乙狀結腸鏡檢查。(建議閱讀:大腸癌的檢查:篩檢與診斷方式) 大腸鏡檢查的 3 種結果 1. 正常:繼續保持均衡飲食和規律運動,並且每兩年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 2. 發現息肉:切除息肉,並依專科醫師指示做大腸鏡檢查追蹤。 3. 發現大腸癌:請依專科醫師指示接受後續治療及處置。 大腸癌的警訊 若出現下列症狀,建議儘速就醫檢查: 貧血 體重減輕 經常性腹瀉或便祕 血便、大便有黏液或突然變細 如腫瘤較大,可能觸摸得到腫塊 排便習慣改變 (一下子腹瀉,一下子便秘) 以上症狀不一定表示罹患大腸癌,但症狀如持續出現超過兩星期以上,應立即請專科醫師檢查。(建議閱讀:大腸癌症狀與種類:早期不明顯、注意大腸癌5前兆) 【點我前往大腸癌專區】


大腸癌

大腸癌後~運動幫助抗癌 擺脫憂鬱

一般認為的運動,是指身體所做的各種動作,且會消耗體力和熱量,例如健身、網球之類的休閒運動,根據研究資料指出,運動的頻繁程度與罹患大腸癌(Colorectal Cancer,又稱大腸直腸癌)的風險有直接的關係,動的越多的人,罹癌機率比動得最少的人少24%,透過規律運動能幫您抵抗大腸癌,還能讓大腸更健康,以下分享這些運動的益處,供讀者參考。 規律運動讓身體動更久 結束大腸癌療程後,患者術後可能會花一些時間回歸正常的生活習慣 ,患者應該選擇一種喜愛的運動,才比較有熱情維持規律運動,不妨早晨或晚餐後散步30~60分鐘,若天氣不錯且涼爽,還能享受戶外氛圍,雖然萬事起頭難,但只要開始運動,並且持之以恆,這會漸漸融為患者生活習慣的一部份。 運動能降低肥胖的風險 不運動讓新陳代謝的速度變慢,進而導致肥胖,大多數人整天坐在辦公桌前面工作,這不僅有害身體,對於結束大腸癌療程的患者影響更大,運動能讓身體更有效運用胰島素(Insulin),胰島素為控管體內血糖的一種荷爾蒙,當人能夠平衡攝取的卡路里和消耗的能量,就能維持健康的體重,也能降低罹患糖尿病(Diabetes)和高血壓的風險。 研究證實運動能提高存活率 一定要知道,在結束癌症療程後,規律運動能提高5成的存活率,當然這不代表患者必須加入健身房,或使用各種豪華器材才有效,可以從單純散步或游泳開始,運動已被證實能減少體內的發炎和免疫因子,而這些因子可能會影響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運動能提振精神 罹癌後的生活並不容易,可能讓患者感到憂鬱難過,建議透過運動重啟人生,不僅能促進大腸健康,並且運動時,身體會釋放稱為腦內啡(Endorphins)的化學物質,能夠讓人感受愉悅,能有效幫助受憂鬱之苦的患者。結束癌症療程後,規律運動也能防止癌症復發,找到適合的運動,患者能適時放鬆,並享受人生,若患者對於陌生運動的安全性有所疑慮,請在運動前,先諮詢醫師和專業運動教練。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大腸癌

癌後做到這4點,不怕大腸癌復發!

研究顯示,大腸癌(Colorectal Cancer,又稱大腸直腸癌)療程結束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於防止大腸癌復發,特別是飲食、運動與心情。 本篇文章《Hello醫師》針對大腸癌的術後保養,提供飲食內容、運動類型及心境調適等建議,幫助你重建健康身體,遠離癌症侵害。 1. 選擇健康飲食 建議多攝取大量的新鮮蔬果、天然及低脂肪食物,並避免食用加工食品、紅肉,以提供初癒的身體充沛的營養素、迅速恢復體力。 此飲食法也有助於降低罹患心臟病(Heart disease)、高血壓(Hypertension)、肥胖(Obesity)和糖尿病(Diabetes)等疾病的風險。 2. 試著每天動起來 大腸癌療程結束後,疲勞或嗜睡等副作用可能讓人病懨懨,整個人彷彿消了氣,建議可從簡單的運動開始,如散步、游泳、瑜珈等,此類運動能讓身體在長時間休息後,再次習慣運動的感覺,並建議可隨著身體狀況逐漸恢復後,再緩慢增加運動強度。 3. 學習處理負面情緒 大腸癌療程剛結束時,患者經常容易感到壓力、焦慮、憂鬱或恐懼等負面情緒,此為正常現象,不必對其感到過度擔憂,但也不可過度沉溺其中,避免引起失眠、頭痛或胃痛等症狀。 建議可嘗試冥想、瑜珈、寫日記、出門旅遊或接觸大自然,以改善心情,避免身體受心理影響而變得脆弱,再次受病魔入侵。 4. 找到互相扶持的夥伴 與相同經歷的同伴待在一起,可使人感到不孤單、同理,並且能彼此鼓舞、幫助,交流健康相關的重要資訊。 建議可多醫院癌友,或參加癌症機構所舉辦的活動,聆聽抗癌人士分享抗癌經驗,如此一來便能改變心情,為生活注入希望與活力,也能多認識朋友,重返社交生活。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