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習慣

健康習慣的養成有助於我們不斷邁向更健康的人生。不過萬事起頭難,先從戒除不良習慣開始吧!在這個類別,你可以找到和 戒菸 、 急救 、 衛生保健 有關的知識,把這些小撇步運用在日常生活裡,一定能幫助你改善生活,避免疾病的侵擾!

基礎知識

健康習慣

大人只有發燒沒有其他症狀?不明熱4大原因、診斷及治療方法

34歲的陳先生這半年以來,經常突然發燒,而且每次都沒有其他症狀;他看了很多位醫師、做過很多檢查,都找不到原因。 現在只要一發燒,他就吃普拿疼;退燒藥沒用,就再到醫院打退燒針;如此反反覆覆,令他非常煩惱。 為什麼會突然發燒?一直反覆發燒怎麼辦?不明原因發燒該看哪科?《Hello醫師》為您一次解答! 大人只有發燒沒有其他症狀?認識「不明熱」 發燒是許多疾病的共同症狀之一,多數發燒都能找出病因,但若經過詳細檢查,仍無法找出原因,即稱之為「不明熱(Fever of Unknown Origin, FUO)」,意即不明原因發燒出熱。 不明熱的診斷標準 只要病患符合其中一項條件,就視為患有不明熱: 發燒持續超過3週以上,且體溫多次超過38.3度 曾到過門診檢查3次,仍無法找出病因 住院1週進行詳細檢查,例如抽血、超音波等,仍無法找出病因 不明熱在臨床上並不少見,而且在未找出病因前,病患只能針對症狀治療;根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指出,約20~30%的不明熱患者,最後仍找不到病因。 https://wp.helloyishi.com.tw/health/general-health-knowledge/facts-about-body-temperature/ 大人突然發燒沒症狀,可能原因有這些! 根據長庚醫療財團法人的資料顯示,不明熱的可能原因分為以下4種: 感染疾病:最常見的原因,佔不明熱病例的20%,舉凡結核病、愛滋病(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心內膜炎、腹內感染、以及骨髓炎等各種感染疾病皆可能引起發燒。 結締組織疾病:第二常見的原因,佔不明熱病例的20%,是年輕患者有不明熱的主因,可能罹患疾病包括血管炎、紅斑性狼瘡及類風濕性關節炎。 腫瘤疾病:許多惡性腫瘤(癌症)皆會引起發燒,佔不明熱病例的10%。 其他原因:佔不明熱病例的5%;例如藥物引起的發燒、內分泌疾病(甲狀腺或腎上腺問題)或血液疾病(血管栓塞、白血病)。 不明熱診斷7方法,找出反覆發燒原因 針對不明熱的病患,醫師可能會在門診或病患住院期間,透過下列方法進行詳細檢查、評估: 觀察體溫變化:確定病患是否發燒、發燒原因是否與環境相關,並評估發燒型態屬於間歇性或周期性。 詳細詢問病史:例如病患種族、家族病史、國內外旅遊史、是否曾經住院或接受手術治療、身體有無植入物、是否飼養或接觸動物、是否接觸過發燒病人,以及病人所從事的職業、生活、飲食與服藥習慣等。 理學檢查:全身性的身體檢查,檢查重點包括:有無皮疹、淋巴腫大、蟲咬痕跡、注射針孔、黃疸、肝脾腫大、心雜音、關節痛、口腔潰爛及肛門等。 實驗室檢驗:包括血液、生化常規檢驗、內分泌或自體免疫抽血檢查、尿液常規檢驗、鏡檢微生物培養及其他體液檢驗等。 非侵襲性檢查:例如X光、超音波檢查、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或靜脈腎盂攝影等。 侵襲性檢查:若一般常規檢查無法獲得結論,便可能需要採取侵襲性檢查,例如胃鏡、大腸鏡、脊椎穿刺、骨髓穿刺、組織切片(皮膚、淋巴結)或剖腹探查等。 專科會診:針對病人不同的症狀,安排各次專科的會診,包括感染科、血液腫瘤科、風濕免疫科、一般外科、婦產科或耳鼻喉科等。 不明原因發燒看哪科? 一般而言,感冒所引起的發燒,約1~2天就會退燒,若發燒持續2~3天以上,或是反反覆覆退了又燒,建議到醫院感染科求診;若醫院沒有感染科,則可改看一般內科或免疫風濕科;若體重減輕,且有癌症家族史,則可選擇腫瘤科。 一直反覆發燒怎麼辦?不明熱的治療方法 不明熱的治療分成以下3個階段: 症狀治療:在尚未查明病因之前,醫師會先針對發燒治療,但治療方式會隨著病患體溫、療程而有所不同;若病患體溫低於40度,醫師可能會先藉由冰枕、溫水拭浴等方法退燒,避免藥物影響診斷與檢查;若體溫高於40~41度,再視狀況使用退燒藥。 病因治療:查明病因屬於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若確定為感染性,則依病因給予積極的藥物治療,例如抗生素或抗結核菌藥物;若為非感染性,則安排進一步的檢查。 試驗治療:若暫時無法查明病因,在不影響檢查的狀況下,醫師可能會針對疑似的疾病進行試驗治療,觀察病患的反應與治療狀況。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探索更多健康習慣類別

看更多 健康習慣 相關文章

衛生保健

浴室長條蟲!清除蛾蚋漂白水功效差,3招有效清除蛾蚋幼蟲

蛾蚋是一種灰色的小飛蟲,有著一對倒愛心狀的翅膀,常聚集於浴室、廁所等潮濕地方;究竟為什麼會有蛾蚋?該如何清除呢?可以打死嗎?《Hello醫師》為您一次說明! 浴室長條蟲?認識蛾蚋及蛾蚋幼蟲 蛾蚋又稱蝶蠅、蛾蠅或毛蠓,牠們的身體和翅膀都有濃密的細毛覆蓋,因此攜帶大量病菌。 蛾蚋喜歡棲息在潮濕骯髒的場所,例如浴室、老舊水槽、堵塞的排水溝或空調排水處,牠的幼蟲是外型極小的蛆,會在菌類、藻類和腐爛的有機物上生長,壽命約9~15天,成蟲後壽命約2~3週。 如何清除蛾蚋?可以用手打嗎? 蛾蚋本身並沒有攻擊性和威脅性,不會叮咬人類,雖然身上有大量病原體,但目前並沒有蛾蚋實際造成疾病傳染的證據。唯一需擔心的是,蛾蚋死亡之後,會因為風化分解,如果被敏感體質者不慎吸入恐會引起過敏、氣喘等症狀。 3方法清除蛾蚋,消滅浴室小飛蟲 欲避免蛾蚋造成的過敏威脅,需先改善浴廁的環境衛生,以下提供3個方法: 清除蛾蚋方法1:檢查排水孔與積水處 除了家中浴室之外,住家周圍的盆栽植物、屋內外水溝、廁所管線,甚至是屋頂排水管道等,最好都檢查一遍,在此提供一個簡單方法,可測試該處有無蛾蚋或其他病媒蚊孳生,將大膠帶或具黏性的膠模穿一些孔洞,貼在蓄水環境的通風口,幾天後再檢查該膠帶,若上面有些蛾蚋沾黏,則此處極可能是繁殖地。 清除蛾蚋方法2:封住排水孔、減少積水處 有些人可能會想在排水管倒入漂白水消滅幼蟲,但這種效果其實並不長久,因為只要積水和潮濕問題沒有解決,未來仍會繼續繁殖。所以若發現住家環境有積水處,請立刻清掉,並用蓋子或塞子蓋住,杜絕蛾蚋進出。 清除蛾蚋方法3:維持環境乾爽整潔 平常用完洗臉台或洗澡後,養成好習慣,將水槽排水孔拉起堵住,或拖乾浴室地板,若有漏水的設備,最好盡快修理防滴水。


戒菸

如何快速戒菸?成功戒菸4大方法!抽菸衝動來了?靠3招轉移注意力!

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國人平均每25分鐘就有1人因菸害而失去生命。大家都知道抽菸有害健康,有些癮君子可能試過戒菸,卻因難以忍受而中途放棄,直到健康出問題時才意識到嚴重性。其實只要您願意,現在就開始戒菸也不嫌晚。本篇提供您成功戒菸的方式,陪您一起展開戒菸之旅。 戒菸方法1. 設定戒菸日 決定戒菸後可以設定一個戒菸日期,讓自己有足夠時間準備。但要避免選擇太久遠的時間,因為會容易改變心意而放棄。專家建議不妨訂在星期一,因為研究發現,週一這天在Google搜索關於如何戒菸的比率,比週二到週日的總和還高出25%,因為週一在人們心裡通常被認為是個嶄新的開始。 到戒菸日的這段期間,您有以下兩種方式度過: 就此不碰菸或繼續抽菸,直到戒菸日期再停止吸菸。 逐漸戒菸或慢慢減少抽菸量,直到戒菸日期再停止吸菸。 研究發現,以上兩者對戒菸的效果並無顯著差異,所以就選擇您最想要的方式即可。 戒菸方法2. 準備戒菸的行動 告訴親友您的戒菸日,扔掉所有的香菸和菸灰缸,報名團體的戒菸計畫,咀嚼無糖口香糖,以及喝飲料用吸管,協助改掉抽菸的癮。您還可以告訴親友,讓戒菸成功者協助您戒菸;抽菸者可避免在您身邊抽菸。 戒菸方法3. 牢記讓您失敗的誘因 若您已有戒菸經驗,請牢記過去失敗的原因,避免重蹈覆轍。例如吃完早餐喝了咖啡後,可能會誘發抽菸的衝動。所以請避免營造類似的氛圍,改變您的日常習慣可幫助對抗想抽菸的衝動。 戒菸方法4. 戒菸日:絕對不抽菸 除了嘗試保持忙碌,您也可以使用尼古丁替代療法(Nicotine Replacement Therapy,NRT),它的目的是在停止吸菸後,提供可戒斷範圍內劑量的尼古丁,幫助戒菸者抵抗菸癮,並逐漸減少尼古丁量直到完全戒除。臨床上常用的有尼古丁咀嚼錠、貼片等。醫學證實,借助尼古丁藥物戒菸能提高約2倍的成功率,若同時使用貼片加上嚼錠,則可再提高成功率。 3種方法抗抽菸衝動 深呼吸,用鼻子緩慢呼吸,同時心裡默數到3,再用嘴巴呼氣同樣數到3,讓肺部充滿新鮮空氣。 多喝水或果汁。 多散步或運動,並盡量遠離抽菸者。 最後,過程中不管是感到挫折或不慎破戒,請不要自責太久。為了自己與家人的健康,下定決心後再次開始戒菸,努力一定會值得的。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健康習慣

愛喝酒還是真酒鬼?9 點判斷是否酒精上癮

酒是生活中很容易接觸到,且會上癮的飲品。有些人會在睡前喝一小口酒,也有許多人在冬天會大啖薑母鴨或燒酒雞來進補,這些料理中也含有酒精。其實多數酗酒者(Alcoholism)的成癮過程,都是由逐漸增加酒量開始的,直到健康亮紅燈時,已經很難說戒就戒。想判斷自己或親友是否有酗酒情形,並了解戒酒的小撇步,請繼續看下去。(推薦閱讀:酒駕駛不得!認識血液與呼氣酒精濃度,了解喝酒身體變化) 不同國家對於飲酒的上限量有不同的標準,計算單位也不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WHO)的定義,一個單位的酒精大約 10~12 公克的純酒精量,即相當於一罐 350 毫升(ml)的啤酒,或 1/4 瓶的保力達B。大致上來說,女性若每天飲酒超過三杯,每週飲酒七次;男性每天超過四杯且每週 14 次,就算是過量。體內酒精濃度過高,會影響人體生理及神經系統的反應,除了危害個人身心健康,也可能影響家庭功能與社會安全。 (同場加映:醉了嗎?血液酒精濃度計算器-30 秒算出你有多醉 ) 過量飲酒對健康的風險 飲酒過量會增加癌症以及其他疾病的風險,如肝病(Liver disease)、胰臟炎(Pancreatitis)、腦損傷、嚴重的記憶喪失和高血壓(Hypertension)等。酗酒也會增加家庭暴力、虐待兒童以及胎兒酒精症候群(Fetal alcohol syndrome,這是孕婦飲酒過量所引起的後遺症)的發生率。(推薦閱讀:長期抽菸、過度飲酒要小心!心血管疾病10大危險因子一次看) 9 點判斷是否酒精上癮 如果您或親友出現以下的情形,可能要當心已有酒精上癮(Alcohol addiction)的問題: 需要靠酒精來放鬆或提升自信 早上就喝酒或一個人喝酒 本來不打算多喝,但卻還是喝醉了 忘記喝酒時做過的事情 否認喝酒、藏酒,或被問及喝酒的事會生氣 因喝酒而使人際關係出現問題,但還是沒戒酒 難以勝任家庭、工作或學校裡的責任 自認有問題或開酗酒的玩笑 行為讓親人擔心或總是找藉口喝酒 戒酒 5 招 長期飲酒者若突然停止喝酒,可能會有酒精戒斷症候群(Alcohol withdrawal syndrome),出現噁心、嘔吐、全身疲倦、心跳過快、盜汗、血壓及體溫上升等症狀,或是煩躁不安,眼、唇、手發抖,甚至全身性的痙攣和產生幻覺等,可能需要尋求醫師的協助,配合專業戒酒計劃。 除了執行專業計畫,不妨將下列的好習慣或方式加入生活中,科學研究證實,這可以間接幫助您的戒酒之路更順利: 冥想:戒酒需要自我的精神紀律和控制,可以透過冥想來練習保持專注。您可以嘗試在腦海裡念誦,或重複一個積極的想法,例如「我會過著更健康的生活」。另一種做法是讓自己想像成功戒除酒癮的感覺,如果您曾經成功戒酒的話,也可以藉由回味當時的感受來幫助您。 瑜伽:透過練習緩慢地呼吸、伸展,專注在身體肌肉的出力及動作的平衡,來幫助身心平衡。研究也發現瑜伽可以緩解壓力,增強幸福感,間接幫助戒酒帶來的不適。 中藥:2005年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研究發現,葛根(Kudzu)這種中藥材可能會減少重度飲酒者的飲酒量,它含有葛根素(Puerarin),可以促進大腦血液的流動,被認為能幫助改善停酒後的不適。但建議要先諮詢醫師,不要擅自服用中藥,因為可能會和西藥或酒精發生嚴重的交互作用。 營養諮詢:酒精成癮會影響身體的營養狀態,幾乎所有酒精成癮者都有營養不良的現象,建議可以用營養療法來改善戒酒時的不適症狀。擁有健康的飲食,讓您有更多的精力抵抗酒的誘惑。 光線治療:酒精戒斷後,睡眠品質容易變差,原本有酗酒習慣的人更容易發生這種狀況,甚至失眠。光線治療是季節性憂鬱症(Seasonal depression)的常見療法,就是讓患者在醒著時,暴露在明亮的人造光之中,這對於有酒癮的人來說,具有雙重好處,除了可以減少憂鬱症發生的機率,還能幫助人建立自然睡眠的週期。 (同場加映:CEO高效率祕密?從 10 分鐘冥想放鬆開始) Hello 醫師提醒您,「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急救

燒燙傷必知~急救與後續治療方法

燒燙傷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意外,人人都需要知道在意外發生當下,該如何做好處理,把傷害降到最低。 認識燒燙傷前,先來了解人體最大的器官:皮膚,約佔人體體積16%,它能調節體溫、保持身體水分、抵擋微生物入侵和排出代謝的廢棄物等,是非常重要的人體器官。皮膚構造主要分為表皮層、真皮層和皮下組織,而燒燙傷的傷勢依據傷及的深度和面積來區分,依傷害的程度主要分3種等級,從輕微到嚴重依序為第1~第3度,若比第3度更嚴重的燒燙傷,已是全層皮膚、肌肉甚至到骨骼,都已受損壞死了。 一度燒燙傷 傷及表皮層,皮膚紅腫且觸碰時會感到劇痛,但沒有長水泡。之後會漸漸脫皮,大約7~10天內會癒合。 二度燒燙傷 依傷及的深度又分為淺二度和深二度兩種。 A. 淺二度燒燙傷:傷及部分真皮層,傷口紅腫、長水泡,有劇烈疼痛及灼熱感,癒合需要2~3週,會留下輕微疤痕。 B. 深二度燒燙傷:傷及真皮深層,皮膚呈現淺紅色、長出白色大水泡,較無疼痛感,癒合需花3週以上,嚴重的話需要透過植皮手術,也會留下明顯疤痕。 三度燒燙傷 傷及全層皮膚,呈現白色或乾硬的皮革狀,因為神經都被破壞了,所以受損處沒有痛覺,必須仰賴植皮治療,且癒合的時間沒有固定,癒合後會留下肥厚的疤痕和攣縮的表皮。 造成燒燙傷的原因包括太陽曬傷、遭沸騰的液體燙傷、化學灼傷(如硫酸)、電燒傷,以及打火機、蠟燭或火災等等。傷勢的嚴重程度,取決於皮膚持續受到傷害的時間長短,接觸時間愈長則愈嚴重,因此,當受到傷害時請立刻隔離導致受傷的源頭(如沸水、火源、化學溶劑等),並盡快將沾到的貼身衣物撕開,減少接觸皮膚的時間。 緊急處理方式 遭到一般高溫液體(如熱湯、沸水等)燙傷時,請採取5步驟:沖、脫、泡、蓋、送。 沖:盡快用冷水小力地沖傷口20~30分鐘,同時打119叫救護車。 脫:輕輕脫掉覆蓋到傷口的衣物,若脫不下來請剪開衣物,不可硬扯。 泡:冷水泡20~30分鐘就好,若碰到化學藥劑則不可以泡水。 蓋:用乾淨的紗布、衣服或毛巾,蓋在傷口上。 送:盡快到醫院進行治療。 遭到化學灼傷時,則要採取4步驟:脫、沖、蓋、送。化學灼傷處理更需小心,立刻脫下衣物後,注意液體中若含鉀、鈉、鋰等溶液或是生石灰,則不能沖水,否則會在皮膚上產生化學反應,而造成雙重傷害。若可沖水,請用流動的冷水小力沖20~30分鐘,如果當下實在無法判斷化學品種類,至少要脫下或剪開覆蓋到傷口的衣物,並立即打119送醫。 另外,若是遭電灼傷,即使傷口看似不大,但可能內臟器官已受損,也請盡快送醫治療。 Hello醫師小提醒:有些人會使用冰塊冰敷、涼藥膏或牙膏來擦拭燙傷部位,但其實這是錯誤的喔!因為冰塊溫度極低,容易使傷口凍傷,反而是二度傷害,而涼藥膏或牙膏都是刺激物,且可能含有細菌,加上塗抹東西在傷口上,反而會讓散熱效果變差,所以最好的方式還是立刻沖冷水降溫。 復原過程中,請務必保持傷口乾淨衛生,避免傷口受到感染而出現併發症。一般來說,只要保持傷口衛生不受感染、攝取足夠的營養和藥物治療,一度和淺二度燒燙傷,都能順利復原,但多少都會留下疤痕。深二度和三度燒燙傷,因為傷到皮膚深層組織,甚至骨骼和器官也可能受影響,這樣的患者需要藉由手術、物理治療(復健)和一些輔助器材和配備,來協助復原。除了燒燙傷治療,心理治療也很重要,患者需留意心理健康,並尋求心理醫師協助。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衛生保健

老是肚子餓!小心背後隱藏的健康問題

即使剛吃完飯,如果眼前再來一盤誘人的美食或點心,還是會有許多人覺得自己還吃得下,這種情形其實見怪不怪。但如果您總是沒來由地一直想吃東西,除了可能是生活習慣使然之外,還要當心是不是有更嚴重的疾病喔! 有種稱作「多食症」(Polyphagia)的疾病,意指常處於極度飢餓的狀態,且這種飢餓感並不會在吃東西後就消失。造成多食症的原因很多,如果您時常感覺食慾過盛,請看看自己是否符合以下任一種情形: 1. 經前症候群(Premenstrual syndrome, PMS) 女性在每次月經來之前,因荷爾蒙變化而自然感到食慾大增。由於體內的雌激素(Estrogen)和黃體激素(Progesterone)飆升,以及血清素(Serotonin)減少,導致此時期變得特別想吃含碳水化合物與脂肪的食物。此外,經前症候群的症狀,還包括容易煩躁、情緒起伏大、脹氣、腹瀉及疲勞等等。 2. 甲狀腺機能亢進(Hyperthyroidism) 甲狀腺是一種腺體,位於我們脖子氣管兩旁,可製造激素並控制身體的新陳代謝,所以如果甲狀腺激素過多,除了食慾增加,還會增加出汗量、體重減輕、心跳過快、掉髮以及失眠等等。 3. 糖尿病(Diabetes) 正常來說,吃下的食物會被分解為葡萄糖,接著身體會分泌胰島素(Insulin),將血液中的葡萄糖送給各個細胞使用。但是糖尿病患者的身體不能順利分泌胰島素(第一型糖尿病)或是無法正常使用胰島素(第二型糖尿病),導致細胞無法得到需要的能量,進而使腦部持續發出飢餓訊號。 除了食慾大開,糖尿病會伴隨如頻尿、口渴、體重下降、視力模糊、傷口癒合緩慢等症狀。如果您發現自己長期吃了許多高糖分的食物,但體重不增反減,且出現頻尿和口渴等現象,請盡早就醫檢查。 4. 低血糖症(Hypoglycemia) 顧名思義,低血糖症就是指血糖過低,較常發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但一般人也可能會有這種情形。低血糖通常發生得很突然,且在短時間內變嚴重,大多數人都能感覺到低血糖的症狀,除了想攝取糖分之外,還會有頭暈、頭痛、發抖、出汗、注意力無法集中等症狀。(繼續閱讀:老是肚子餓!小心隱藏在生活中的警訊))


急救

地震包要準備什麼?緊急避難防災包清單、內容物一次檢查

台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是典型的板塊碰撞下產生之大陸邊緣島嶼,因此,本島西部、東部及東北部都經常發生地震;花蓮在4月3日發生規模7.2強震,全國幾乎都感受到強烈搖晃,餘震不斷;這也是繼1991年921地震後,相隔25年來最大地震。為了即時應對地震威脅,保護自己與家人的安全,「地震避難包」有備無患,也越來越受到重視。《Hello醫師》為您介紹地震包內容物清單,教您如何準備一個有效的地震避難包。 地震包是什麼?有用嗎? 地震包是地震或其他嚴重災難發生時,幫助人們快速遠離危險場所、暫時維生與安頓的重要物品。 許多人對地震包的真正用途常有誤解,以為「地震包是人被瓦礫堆活埋受困、暫時支撐生命所用」,但其實地震發生時,特別是規模較大的地震,應優先逃難或就地避難,不太有時間和機會拿到地震包;因此,地震包的正確使用時機與用途應為:地震後,發現建築物嚴重毀損或無法居住,能夠快速撤離、前往避難場所,並暫時維生與安頓的緊急用品。 地震包內容物:地震包要準備什麼? 以下依據內容物的用途,分成5個部分條列說明: 地震包清單1. 水、糧食 礦泉水:​​消防署表示,人體72小時至少需飲水3公升,考量避難包的空間有限,避免過重,建議至少放入1瓶飲用水,並視情況飲用。(延伸閱讀:一天喝水量上限多少?怎麼計算正確飲水量?每天多喝水8大好處) 易攜帶、保存的食物:餅乾、罐頭、巧克力、防災食品、真空速食等。 有嬰兒的家庭:奶粉、真空包裝、罐頭副食品。 有寵物的家庭:寵物的飲食需求也一併放入緊急避難包中。 地震包清單2. 醫療及清潔用品 急救:優碘、棉花棒、紗布等急救用品。 護理:口罩、乾洗手、面紙、濕紙巾、衛生棉、尿布(嬰兒、年長者)。 藥物:每日用藥(如高血壓、糖尿病);家庭常備用藥(如止痛藥、退燒藥、胃腸藥),需定期注意藥品保存時效。 地震包清單3. 保暖衣物 保暖衣服:輕便外套、內衣、襪子、毛巾、雨衣。 保暖物品:小毛毯、暖暖包等、手套(也避免雙手被玻璃割傷)。 嬰兒家庭:嬰兒背帶(最好放在出門隨手可拿得到的地方)。 地震包清單4. 貴重物品 重要證件影本:身分證、健保卡及存摺影本。 少許的現金:建議可準備些零錢,若手機基地台受損,或許可利用公共電話聯繫親友;或在有電力情況下,可使用自動販賣機。 地震包清單5. 其他 防災地圖(點此下載:內政部疏散避難地圖) 可攜式收音機 充電器材等 行動電源 手電筒 打火機 瑞士刀 電池 哨子 緊急避難防災包4大準備重點 1.地震包選「重量輕、雙肩包」 不須有過多考量,找一個重量輕、容易取用物品的雙肩背包(高負重)即可。 2. 每人1個地震包 考量每個人的不同需求,家中成員每個人都應該各自準備1個緊急避難包;該個別準備哪些物品,也可與家人共同討論。 3.地震包外:註明日期、半年檢查一次 地震包外記得註記備妥日期、半年後日期,以作為提醒,應每半年檢查一次緊急避難包,確認內容物無損壞、遺漏或超過使用期限等狀況。 4.地震包放在家門口、玄關 地震包建議放置於大門口或玄關附近等隨手可取得之處。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急救

地震怎麼辦、躲哪裡?「地震三步驟」大樓高層逃生必看

花蓮4月3日發生規模7.2強震,全國幾乎都感受到強烈搖晃,餘震不斷;這也是繼1991年921地震後,相隔25年來最大地震。「地震怎麼辦?」、「躲哪?怎麼躲?要跑出去嗎?」遇到地震,腦海閃過這些問題,卻不知正確逃生步驟? 事實上,不同地點,逃生的SOP也有所不同。《Hello醫師》為您介紹內政部消防署的「地震三步驟」,針對高樓、睡覺或洗澡等不同情境,提供應對地震的SOP,幫助您在地震來時迅速逃生。 地震三步驟:逃生SOP記起來! 地震SOP 1.趴下 Drop 雙手抱頭、雙膝跪地,這個姿勢可降低跌倒的風險,必要時也仍可移動。 地震SOP 2.掩護 Cover 尋找穩固的遮蔽物、躲在相對堅固的柱旁、低矮的家具或牆壁角落。 如果附近沒有遮蔽物,至少用手保護頭頸部,附近有牆壁也可朝牆角靠攏,再趴下保護頭頸部,需注意牆壁上頭是否有潛在危險掉落物。 地震SOP 3.穩住 Hold on 抓住遮蔽物(如桌子);若沒遮蔽物則抱著您的頭頸,直到地震停止;當桌子隨地震移動時,桌下的人也可隨著桌子移動,形成防護屏障。 地震躲哪裡?怎麼躲?室內、室外基本逃生原則 若在室內,請盡快躲到桌子、牆角或穩固家具的下方,避免被掉落物品砸傷。 若在室外,請遠離高大建築物和電線杆,盡量到空曠的地方避難。 地震怎麼辦?要跑出去嗎?5種室內防災情境 當地震發生時,最重要的是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指出,多數地震造成的傷亡都與掉落的物品(例如電視、電燈、玻璃或書櫃)或被撞到地上有關。 若您在高樓層的大樓遇到地震,請盡快避開窗戶、易碎物品,找到安全的遮蔽物,如桌子下、牆角。 以下針對5種在室內遭遇地震的情境各別說明: 1.在客廳、餐廳或房間時地震 趴下找掩護 立刻躲進餐桌或書桌下並抓穩桌腳來保護自己;此外,應避免地震時立即開大門,容易在過程中被砸傷或被門割傷。 身旁無掩護 遠離玻璃窗、吊燈、吊扇、鋼琴、櫥櫃等可能移動、碎裂的物品。 保持低姿勢並以雙手保護自己的頭部和頸部。 地震停止後 檢查家中水管、瓦斯管線、電線、房屋是否受損。 2.床上睡覺時遇到地震 拿起枕頭保護頭部 身體立即改成趴睡姿勢 保持警覺直到地震結束為止 若緊張而離開床上反而有可能遇到危險 3.在洗澡、上廁所遇到地震 原地將身體壓低、保護頭部 隨時注意懸掛的鏡子等易落物品 保護頭部直到地震結束 4.在廚房遇到地震 內政部消防署表示,地震時,若恰好在爐火旁亨煮食物,記得立即關閉爐火;若人不在廚房或爐火旁,不建議在地震當下貿然前往關閉火源和瓦斯。 地震時,立即採「趴下、掩護、穩住」的動作,躲在桌下或是牆角,形成防護屏障,以免被掉落的物品砸傷,待地震過後,再行前往關閉爐火及瓦斯。 5.在樓梯間遇到地震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表示,樓梯間是建築物中結構較堅固的地方,如果地震發生當下,剛好在電梯樓梯間附近,可就地找掩護物抓穩,但要盡量避免在玻璃窗旁。 如果離樓梯間較遠,則要回到「就地找到掩護、保護頭部的原則」,就地保護自己,避免移動。 在公共場合遇到地震:電影院、體育場、逛街 公共場所遇到地震,請保持冷靜、聽從廣播引導,避免驚慌逃難的踩踏與擠壓,依據場所的不同,反應措施也不盡相同。 有座位的表演場所:如體育館或電影院,先暫時躲在座位下,雙手保護頭部,等搖晃停止後再離開。 在購物中心逛街:往牆邊移動,避免站在路中央(易被推擠),並用手臂或任何可能的方式保護頭部和頸部,觀察餘震期間可能掉落的任何物品。 戶外遇到地震怎麼辦? 遠離戶外危險區域:如建築物、電線桿、水溝、樹木、建築物或窗戶。 前往的空曠區域,蹲下等待餘震消失 開車遇到地震怎麼辦? 開車遇上地震切勿緊急煞車,避免發生追撞: 一般路邊靠邊停:開啟雙黃燈,緩慢將車輛停靠至路邊,拉上手剎車,盡可能停在空曠處,留在車內並打開收音機收聽新聞,等到地震停止。 若在危險區域請遠離:如高架道路、橋樑、隧道或電線桿附近。 當地震結束後:要上路時,注意地震造成的危險,如路面破裂、電線桿和電線倒塌、水位上升、立交橋倒塌或橋樑倒塌。 海邊遇到地震怎麼辦? 如果在岸邊,立即趴下,找掩護直到地震結束。 若地震持續20秒或更長時間:由於地震可能引發海嘯,請立即向陸地移動3公里,或是到海拔至少30公尺陸地;行動時,建議用快走的方式,大地震時開車容易發生危險。 輪椅族遇到地震怎麼辦? 由於輪椅族無法自行趴在地上,遇到地震時請保持坐姿,以免被撞倒。 穩固輪椅:若您坐在輪椅上,請鎖好輪子,移除輪椅上掛的物品(不牢固的)。 保護頭部:用書本、枕頭或自己的手臂保護頭部頸,以避免被物體砸傷或跌倒而受傷。 找遮蔽物:如果可以,請躲避在堅固的桌子或牆角邊。 在床上:若在床或椅子上無法移動,請蓋上毯子和枕頭以避免被砸傷。 地震來如何逃生?這些禁忌要注意! 室內:不要躲在燈具下方、櫥櫃、冰箱旁邊,容易被砸傷或撞傷。 戶外:避免往招牌、樹木、建築物、電線桿的方向逃生。 開車:切勿緊急煞車或變換車道,請減速停靠路邊。 搭乘電梯:易被困住,請用樓梯逃生。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內政部消防署、達志影像)


急救

常流鼻血怎麼辦?流鼻血處理5步驟、吃這些!罹癌症狀一次看

經常流鼻血的原因:為什麼會流鼻血? 人的鼻腔黏膜微血管密布,所以稍有外在刺激,像是挖鼻孔、冷風灌入鼻子、空氣太乾、溫度變換等因素都可能導致流血;另外,外力撞擊像摔倒、被球打到,也會導致鼻子受傷而流鼻血。 流鼻血原因1.人為刺激 兒童時常反覆鼻塞、擤鼻涕、打噴嚏或揉鼻子,造成黏膜受損,進而使血管破裂流鼻血。 流鼻血原因2.乾燥的空氣 乾燥空氣可能鼻道變乾,其內微小血管更加脆弱,以致容易破裂而流血。 流鼻血原因3.炎熱的氣溫 同上所述,炎熱氣溫也會使得鼻道變得乾燥,刺激鼻黏膜,並使之乾燥發癢甚至出血。 流鼻血原因4.冬天溫差變化大 在寒冷乾燥的冬天,流鼻血問題會特別嚴重;主要原因是當溫度下降時,通常濕度也降低,以致破壞鼻子內的脆弱鼻膜,導致流血。 流鼻血原因5.常用噴鼻劑 類固醇鼻噴劑的副作用可能造成鼻子乾燥。 流鼻血原因6.服用止痛藥 阿斯匹靈和布洛芬等止痛藥會降低血小板數量,降低身體凝血能力。 流鼻血原因7.過敏性鼻炎 醫生可能會開抗組胺藥或減充血劑等藥物來控制鼻癢、流鼻涕或鼻塞;該藥會使鼻黏膜變乾,進而導致流鼻血。 流鼻血了怎麼辦?流鼻血處理5步驟 保持冷靜,別看到血就慌 採坐姿或站姿,別躺下 頭微往前傾,千萬別後仰,避免鼻血滴進氣管而嗆到 輕捏鼻翼兩側加壓止血,持續壓緊 5 ~ 7 分鐘 冰敷鼻樑位置 3 ~ 5 分鐘,幫助血管收縮止血 鼻血停後的 24 小時內,請注意下列事項: 不要摳鼻血結痂 不要搬重物或做重訓 不要喝熱飲或酒精飲料 不要挖鼻孔或大力擤鼻涕 這時要趕快就醫 鼻血流超過 15 ~ 20 分鐘,依照上述步驟還是止不了 外力導致流鼻血,例如摔倒或是被外物撞擊 大量流血,鼻血甚至流進喉嚨裡 伴隨頭暈目眩、虛弱站不穩的情況   https://helloyishi.com.tw/otolaryngology/nose-conditions/4-steps-stop-nosebleed/   常流鼻血要看哪科:耳鼻喉科醫生 經常流鼻血:耳鼻喉科醫生 突然流鼻血:急診室或家醫科醫生。 若流鼻血的頻率頻繁到干擾日常生活建議去看耳鼻喉科的醫生;如果是突發性的流鼻血,且失血嚴重(裝滿一個杯子),則優先選擇急診、家醫科醫生。 常流鼻血怎麼辦? 冬季鼻膜乾燥是鼻子出血最常見原因之一,流鼻血嚴重程度屬於可重可輕,它們通常不是任何嚴重問題的徵兆,自行治療即可痊癒。 食鹽水 用鹽水舒緩和滋潤鼻黏膜。用一個碗,往裡面放一些水和幾滴鹽水。將其混合均勻,然後在鼻子中滴幾滴,以潤濕鼻腔的內壁。 蘋果醋 醋中的酸有助於收縮血管,從而止血。將棉球浸入醋中後,把棉球放在受傷的鼻孔中約 5 到 10 分鐘。這種治療方式通常在第一次嘗試時就有效,所以請嘗試一下。 流鼻血是癌症的症狀嗎? 反覆流鼻血(每周四次以上)可能是更嚴重疾病的症狀:血癌、鼻癌、鼻竇癌、淋巴瘤、血友病、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 ( ITP ) 。 血癌(白血病) 因骨髓造血細胞不正常增生,導致血小板、正常白血球、紅血球不足,進而導致流鼻血、發燒不退、發炎、倦怠、臉色蒼白,嚴重甚至會引發敗血症。 鼻癌和鼻竇癌 鼻癌和鼻竇癌的許多症狀也與鼻子過敏和慢性鼻竇炎一樣。在某些情況下,這可能會導致確診延遲,如果症狀沒有緩解,可進行檢查以排除癌症的疑慮。 鼻咽癌 初期頸部淋巴腺腫大、頭頸部疼痛、口鼻出血,若是鼻水、痰中略帶血絲),通常是暗紅色或帶血塊,請立即就醫。 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 一些患有 NHL 的人在被診斷時在他們的骨髓中有淋巴瘤細胞,這會導致血細胞計數低、紅細胞計數低(貧血)、導致疲倦、呼吸困難、白細胞計數低,增加感染風險、血小板計數低,導致出血問題,例如經血過多、流鼻血或皮膚出現小血斑。 血友病 血友病它不屬於癌症。它是一種先天性血液凝固異常的出血疾病,由於基因缺陷,造成血液中缺乏某種凝血因子。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 ( ITP )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患者的血小板數量較少,容易產出血的症狀,通常皮膚會出現點狀瘀斑或大片瘀斑。患者的所有部位皆可能出血,包含流鼻血、牙齦出血,或是月經大量出血。 常流鼻血要吃什麼? 1.維生素C 人體黏模需要膠原蛋白,若缺乏維生素C,膠原蛋白就無法合成,容易造成流鼻血。建議補充柳橙、橘子、草莓、檸檬等富含維生素 C 的食物。 2.維生素K 維生素 K 的食物會參與膠原蛋白的形成,有助於在鼻腔內形成濕潤的黏膜,促進血液凝固,故多吃富含維生素 […]


衛生保健

臭蟲咬傷口長怎樣?症狀怎麼處理?床蝨消滅、預防方法公開

近期多國接連爆發臭蟲危機,包括法國、英國、中國、香港、韓國及日本等,就連北市某旅館也疑遭臭蟲入侵!到底臭蟲是什麼?從何而來?被咬傷口長怎樣?如何防治與消滅?《Hello醫師》一次彙整說明! 臭蟲是什麼?認識床蝨 臭蟲又稱床蝨(Bedbug),長約0.5公分,寬約0.3公分,主要活動於夜間,白天都躲藏於傢俱或寢具的縫隙間,並以人體血液為食,通常5~10天需取食1次。 臭蟲的生命力強盛,雌蟲一生可產下200~500顆卵,這些卵會在1~2週內孵化,在5週後長為成蟲,並持續進食、交配與繁殖的循環;成蟲即使數月不進食也不會死亡,在合適的生存環境下,壽命最長可達1年。 臭蟲的生命週期 交配後,雌性臭蟲產卵200~500顆,卵呈白色細小顆粒狀 孵化期約1~2週,幼蟲呈半透明色,但吸血後就轉為褐色 幼蟲約5週後長為成蟲,持續交配與繁殖,壽命最長達1年 臭蟲雖然沒翅膀不會飛,也不擅長垂直爬行(上下爬),但因為體型微小、生命力與繁殖能力旺盛,所以可以躲藏於物品與衣物間,並經由各種交通運輸傳播,例如飛機、航運或地鐵等;因此,近期發生的臭蟲傳播危害,在其他國家不算少見,特別是旅遊網絡較頻繁的歐洲及北美各地。 被臭蟲咬的傷口特徵和症狀? 臭蟲通常在黎明前吸血,每次吸血約5~10分鐘,白天則躲藏在掩蔽處慢慢消化吸食的血液。 臭蟲叮咬時,會注入一種含有麻醉功能的唾液,所以被咬的人不會馬上有感覺。叮咬處經過數小時後,才會漸漸紅腫、發癢,並形成2~6公分的紅腫區塊,顏色呈紅色、粉色或暗紅色,癢感則可能持續數天至一週以上,視個人免疫反應而定,少數嚴重者可能產生蕁麻疹樣丘疹、水泡,甚至全身性過敏反應。 由於臭蟲習慣反覆叮咬相同區域,所以腫包經常成排或成群出現;常見的叮咬部位包括臉部、手臂及腿部等暴露於衣外之處。 被床蝨咬怎麼辦? 若家中出現臭蟲,首要之務應是消滅並防治臭蟲,否則臭蟲仍會於家中生長與繁殖,對人類生活造成嚴重影響;但若是出門旅遊、外宿遭臭蟲叮咬,可藉由以下方式處理傷口: 減輕癢感:擦拭外用止癢藥膏或冰敷 避免搔抓患部:以防傷口擴大、出血,造成感染 就醫治療:若紅腫範圍擴大,有嚴重發炎跡象,請盡快就醫檢查,醫師可能開立外用類固醇藥膏、口服抗組織胺等藥物來控制症狀。 【延伸閱讀:類固醇藥膏強度分7級,皮膚癢該擦哪款?超詳細類固醇藥膏選用指南!】 臭蟲躲藏環境 若在家中疑似被臭蟲叮咬,可檢查以下地方是否有臭蟲或臭蟲排泄物(如血跡斑點): 寢具,包括床墊、床罩、床單、枕頭 床頭櫃後方、床架下方 地毯下方 壁紙的接縫處 沙發的接縫處 傢俱間的縫隙 床蝨怕什麼?6招消滅臭蟲 曝曬:將疑有臭蟲的布織品或衣物放入塑膠袋中並綁緊,在陽光直曬處進行曝曬;只要袋中溫度超過65℃即可消滅臭蟲。 熱蒸:使用熱蒸氣熨斗熨燙疑有臭蟲的布織品(須注意布料材質是否耐受高溫,以免損壞) 吸地:使用吸塵器勤吸臭蟲經常躲藏之處,包括牆縫、床架和地毯下方。 清洗:勤清洗疑有臭蟲活動的寢具。 使用殺蟲劑:使用經環境部核准登記之環境用藥,包括必安住⽩蟻蟑螂跳蚤藥、夜安寧泡沫噴霧殺蟲劑等,依指示正確使用除蟲。 請專人處理:若蟲害嚴重,可請合格的病媒防治除蟲公司代為處理。 【延伸閱讀:環境荷爾蒙是什麼?有哪些影響?環境荷爾蒙種類及預防解說】 圖片來源:環境部 如何避免帶臭蟲進家門? 旅遊回來後,立即將所有衣物放進洗衣機清洗。 充分檢查行李箱內的物品及縫隙。 將空的行李箱用大塑膠袋包裹,內噴殺蟲劑並擺放1個月。 持續家中有無臭蟲跡象,特別是臭蟲喜愛躲避的地方,若有,則參照上述方式進行防治。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衛生保健

秋分吃什麼?養生食補3大方法!運動、生活習慣一次看

作者:吳柏鋒中醫師 秋分意思?何謂秋分節氣 秋分節氣是中國傳統節令之一,也是陽氣逐漸收斂,陰氣逐漸升盛的時節。在這個季節,我們要根據中醫的觀點,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以適應氣候的變化,保持身體的健康。本文將由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中醫科吳柏鋒中醫師為您介紹秋分時節的養生方法。 秋分吃什麼?養生食補3大方法! 1.飲食宜收斂 隨著陽氣的逐漸收斂,我們的飲食也應當適度收斂,避免過於冷凉或辛辣的食物,以免傷害胃腸,建議多食用一些糯米、南瓜、山藥等溫和的食材。(延伸閱讀:吃山藥助減肥還能抗癌!山藥3大功效、2道美味料理報你知) 2.注重滋陰養陽 秋季氣候乾燥,容易傷害人體的陰液,因此要多食用一些潤燥的食物,如梨子、百合、蓮子等,同時也應當多攝取一些補陽的食材,如黑木耳、核桃、羊肉等。 3.適量飲水 不因氣溫下降就減少水分攝入,保持足夠的水分對於維護身體的生理功能至關重要,但切忌過量飲水,以免擾亂身體的水代謝平衡。 延伸閱讀:一天喝水量上限多少?怎麼計算正確飲水量?每天多喝水8大好處 秋分運動養生2大習慣 1.適量運動 秋天是運動的好季節,氣候適宜,適當的運動可以增強體力,提高免疫力,但不宜過於劇烈,以免過度消耗陽氣。 3.戶外活動 秋季氣候宜人,多到戶外走走,呼吸新鮮空氣,有助於舒緩壓力,提升心情。 秋分日常養生4大習慣 1.注意保暖 秋分後氣溫逐漸下降,應該隨時注意保持適當的穿著,避免受涼,特別是腰、腹、背部等易感冒的部位要保暖。 2.避免過多包裹 過多的衣物會使汗腺過度分泌,容易感冒,因此穿著應該保持適度,根據當地氣溫變化選擇合適的服裝。 3.積極心態 保持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有助於提高身體免疫力,減少患病風險。 延伸閱讀:別再氣噗噗!8種抒發憤怒情緒的方式 4.適當休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有助於恢復體力,保持身體的平衡。 延伸閱讀:失眠吃什麼?助眠食物4大成分:這些幫助睡眠的食物,讓你吃好睡得好 吳柏鋒中醫師最後提醒,秋分是一個適合調養身體的季節,根據中醫的觀點,可以通過飲食調養、適當運動、保暖和情緒調適等方面的方法,來適應秋季的氣候變化,保持身體的健康。 ※本文由吳柏鋒中醫師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Hello醫師 Line:https://lihi3.cc/Ur9VD Hello醫師 FB:https://lihi3.cc/F7Qlf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