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up og meta

天氣熱常拉肚子?夏季4大腸胃病:除了腸病毒還有「這致命疾病」

醫學審稿: 賴建翰醫師 · 身心科 · 博士身心醫學診所


文: 徐佳蓁 · 更新日期:2023/07/10

天氣熱常拉肚子?夏季4大腸胃病:除了腸病毒還有「這致命疾病」

許多人都會趁著暑假出門遊玩,但是台灣高溫又潮濕的氣候,也容易潛藏某些疾病風險。夏天常發生的疾病,除了蚊蟲滋生所造成的蟲媒傳染病,還有病菌造成的腸道傳染病,例如桿菌性痢疾、傷寒、副傷寒及細菌性腸胃炎、腸病毒等,本文將介紹這些疾病的症狀及如何預防。(推薦閱讀:病毒型腸胃炎

1.腸病毒

腸病毒(Enteroviruses)屬於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為一群病毒的總稱。腸病毒適合在濕、熱的環境下生存與傳播,臺灣地處亞熱帶,全年都有感染個案發生,一般腸病毒感染主要常見症狀為手足口病或皰疹性咽呷炎(Herpangina)。腸病毒的主要傳染途徑多是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接觸到病人皮膚水泡的液體也可能感染。此外,新生兒可能透過胎盤、孕婦分娩過程或出生後直接接觸等途徑感染腸病毒,潛伏期約2~10天會出現症狀。(推薦閱讀:勤洗手遠離腸病毒:認識腸病毒和預防方法

症狀

症狀包含發高燒、流鼻水、打噴嚏、咳嗽和全身疼痛。

預防方法

  • 堅持正確洗手五步驟:濕、搓(至少20秒)、沖、捧、擦。
  • 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提昇免疫力。
  • 新生兒及嬰兒多餵母乳,以提高抵抗力。
  • 生病時,應儘速就醫,請假在家多休息。
  • 注意居家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
  • 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
  • 儘量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尤其是孕婦、新生兒及幼童。
  • 在接觸或哺育新生兒前要用肥皂洗手,必要時務必更衣、戴口罩,也盡量避免太多人接觸新生兒。
  • 兒童玩具,特別是毛絨玩具要經常清洗、消毒,清洗後可以放在乾燥的環境曬曬太陽。

2.細菌性腸胃炎

常引起細菌性腸胃炎(Bacterial Gastroenteritis)的致病菌有腸炎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沙門氏桿菌(Salmonella)、病原性大腸桿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仙人掌桿菌(Bacillus cereus,蠟樣芽孢桿菌)及霍亂弧菌(Vibrio cholerae)等。

症狀

症狀會持續3至7天,除了上吐下瀉外,也可能合併發燒;若是由食物中毒所引起的腸胃炎,症狀則會持續1~3天。

預防方法

  • 經常洗手,尤其是進食前,如廁後。
  • 避免生食生魚片、生蠔等海鮮,若要食用,需注意新鮮及適當冷藏。
  • 選購水洗蛋,少吃半熟的蛋。
  • 避免食用隔餐食物。
  • 避免飲用未煮沸水,及不合格之礦泉水。
  • 常前往開發中國家,為預防旅行者腹瀉,可攜帶鉍鹽(次碳酸鉍錠,有抑制小腸分泌及抗菌作用)。

3.桿菌性痢疾

桿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是由志賀桿病菌(Shigellosis)感染所引起的急性腸道疾病。

症狀

感染後常見症狀如腹瀉(每天 8~10 次以上)、發燒、噁心、嘔吐及腹痛等症狀,桿菌性痢疾感染常發生在擁擠或是可能接觸排泄物的地方,例如:監獄、托兒所、療養院等,另外,在自來水不普及、環境衛生條件較差的地方,或食用汙染的水源或食物等都特別容易引起流行。

預防方法

若要預防桿菌性痢疾,最好的方法就是注重手部衛生,養成勤洗手的習慣,在用餐、如廁或更換尿布後,以及接觸病人後和接觸食物前,都要確實用肥皂和清水洗手,並且要建立好完善的沖水式馬桶的廁所,廁所內要有阻絕或消滅蒼蠅的裝置,充分供應衛生紙及設置洗手臺,水源或蓄水設施與污染源(如化糞池)應距離 15 公尺以上,供水系統的原水必須淨化處理並加氯消毒。

4.傷寒及副傷寒

傷寒及副傷寒(Typhoid Fever and Paratyphoid Fever)都是細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病原菌分別為傷寒桿菌及副傷寒桿菌,多數發生在自來水不普及或環境衛生較差的地區。感染的途徑多是因為吃到患者、帶菌者糞便或尿液所污染的食物、水。食物如貝類、水果、蔬菜都可能遭受汙染而成為傳染媒介,帶菌者處理食物也可能會污染食品。除此之外,蒼蠅也可能散布病菌。

症狀

感染傷寒或副傷寒後會出現持續性發燒、頭痛、厭食、腹痛、身軀出現紅疹、咳嗽便秘或腹瀉等。傷寒若不治療,可能會造成小腸出血或穿孔;副傷寒之症狀較輕,死亡率也較低。(推薦閱讀:超級傷寒首例!病毒抗藥性強且會致命

預防方法

食物要充分煮熟,並以熱食為宜;不吃生食,不食用路邊攤食品,飲水煮沸或使用瓶裝之礦泉水,並保持良好衛生習慣,飯前及便後一定要澈底洗手,才能有效防範感染。

疾管署提醒如欲前往傷寒流行疫區旅遊、經商或探親的民眾,可考慮接種傷寒疫苗,並於出國前向旅遊醫學門診醫師諮詢。

預防傷寒、副傷寒、細菌性腸胃炎和腸病毒的最重要方式,就是養成正確使用肥皂洗手的習慣,特別是飯前飯後、用餐前及上廁所後;飲用水須加氯消毒或煮沸處理,避免飲用生水;盡量選用熟食,甲殼類海鮮建議蒸煮 10 分鐘以上才食用,食物最好冷藏保存,尤其沙拉或冷盤;廚房和餐廳等烹煮食物的地方,也要要經常清除垃圾,廁所加裝紗窗,避免蒼蠅孳生;如果育有新生兒,特別注意兒童玩具要經常清洗、消毒。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免責聲明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醫學審稿:

賴建翰醫師

身心科 · 博士身心醫學診所


文: 徐佳蓁 · 更新日期:2023/07/10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