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up og meta

膽固醇是什麼?看脂蛋白密度分好壞

醫學審稿: 賴建翰醫師 · 身心科 · 博士身心醫學診所


文: 周士閔 · 更新日期:2022/03/30

    膽固醇是什麼?看脂蛋白密度分好壞

    大家都聽過膽固醇(Cholesterol),也或許了解膽固醇過高對心臟有害,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不過,你可能不知道,膽固醇其實是人體內必需成分,如果沒有膽固醇,人可能無法存活。《Hello醫師》將幫助你拋開對膽固醇的成見,重新認識膽固醇。

    膽固醇是什麼?

    膽固醇是一種脂質分子,就像油脂一樣,呈稠狀且具黏性,身體內的細胞中都可以發現膽固醇的蹤跡,因為它是組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此外,人體也需要膽固醇來製造荷爾蒙、幫助吸收維生素D和消化食物。

    人體膽固醇有2大來源,一是身體會自然生成所需的膽固醇,70~80%由肝臟生成,另外則是從食物中攝取,大多動物性食品包括:蛋黃、肉類或起司等,都含有膽固醇。

    如果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過高,會容易堆積動脈斑塊(Plaque),這種情形就稱為動脈粥狀硬化(Atherosclerosis),會導致造成血管狹窄、阻塞,進而導致冠狀動脈疾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等心血管疾病。

    低密度膽固醇過高將提高動脈粥狀硬化風險
    低密度膽固醇過高將提高動脈粥狀硬化風險。

    膽固醇及脂蛋白:密度高低分好壞

    多數人都將膽固醇和及心血管疾病連結在一起,但其實脂蛋白(Lipoproteins)才是疾病背後的主要成因。

    脂蛋白和膽固醇常常被視為同樣物質,但兩者事實上有所差別;脂蛋白的內部由脂質構成,外部的成分則為蛋白質,因而得名脂蛋白。(推薦閱讀:沒有最壞只有更壞!膽固醇變壞、脂蛋白要負責!

    膽固醇身為脂質的一種,自然也被包在脂蛋白的內部,蛋白層讓膽固醇獲得親水性,得以在血液中流動,脂蛋白就像膽固醇的「Uber」,運送它至身體各處細胞或器官,所以脂蛋白和膽固醇才會常常被混為一談。脂蛋白可大致粗分為以下6類:

    1. 乳糜微粒(Chylomicron):屬於顆粒最大的脂蛋白,主要運送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s),進入血液循環後很快就可以被分解,不容易殘留在血管壁上,造成動脈粥狀硬化(Atherosclerosis)。
    2. 極低密度脂蛋白(Very-low-density, VLDL): 由肝臟產出,將肝內三酸甘油脂運出,供給其他組織細胞利用。VLDL會造成動脈斑塊的堆積,提升心臟病風險,因此也有人稱其為壞膽固醇之一。
    3. 中密度脂蛋白(Intermediate-density lipoprotein, IDL):是VLDL代謝為LDL的中間產物,在血液中含量非常低。
    4. 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公認的「壞膽固醇」,在血液中約占60%~70%,負責運送膽固醇分子。低密度脂蛋白過高和動脈粥狀硬化有密切關聯,不過和VLDL主要的差別在於,VLDL主要運送的是三酸甘油酯,而LDL主要運送膽固醇。 另外,LDL內還可以細分出不同大小的顆粒,而小顆粒低密度脂蛋白(Small Dense Low-Density Lipoprotein, sdLDL),又更容易引起心臟病,所以也被稱為「超壞膽固醇」。
    5. 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HDL):俗稱「好膽固醇」,因為HDL能把附著於血管壁、多餘的膽固醇,送回肝臟分解或利用,也有研究顯示HDL能預防動脈斑塊的推積,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罹患風險。

    好壞膽固醇皆有必要

    有些人可能看到「壞膽固醇」這4個字就避之唯恐不及,的確,所有低密度脂蛋白都可能提高動脈阻塞等心血管疾病機率,但「膽固醇」本身並無好壞,且是人體正常運作的重要原料之一,大部分的症狀通常是於「脂蛋白」的運送過程中而產生。

    然而,人體也不能完全沒有低密度脂蛋白,否則膽固醇將無法運送給肝外組織利用。因此,在預防心血管疾病上,我們仍須注意攝入的食物、運動和血脂狀況,才能達到理想的防範效果。(同場加映:膽固醇過高不能吃肉?這4種肉這樣吃就放心了

    脂蛋白的代謝途徑

    前面提到膽固醇在人體中主要透過兩種來源產生,同樣地,它們也會經由這兩種管道進行一系列循環降解作用,提供細胞所需的膽固醇,最後透過肝臟回收。

    內源性途徑

    1. 肝臟藉由游離脂肪酸與碳水化合物合成三酸甘油脂,包裹在VLDL內進入血液。
    2. 在血管中與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 lipase,以下簡稱LPL)發生作用、遭到水解後,釋放出肝油和脂肪酸給脂肪和肌肉組織吸收,同時產生IDL ,一部份會被肝臟吸收,其他則繼續參與血液循環。
    3. 當IDL受到肝脂酶(Hepatic lipase)水解後,便會產生LDL,可被肝臟或是周邊組織吸收,釋放出膽固醇。

    外源性途徑

    1. 腸道從食物中吸收三酸甘油脂和膽固醇,脂化形成乳糜微粒。
    2. 乳糜微粒進入淋巴循環後,再透過胸導管進入血流當中。
    3. 與LPL發生作用,水解釋放出甘油與脂肪酸供周圍組織吸收,剩下乳糜微粒殘體。
    4. 乳糜微粒殘體繼續進行循環,直到肝臟回收。
    高油、高鹽飲食與缺乏運動,皆會提高膽固醇過高的風險
    高油、高鹽飲食與缺乏運動,皆會提高膽固醇過高的風險。

    正常膽固醇區間標準

    體檢報告上的總膽固醇數值,則是由HDL、LDL與三酸甘油酯所計算而成,生物參考區間為200 mg/dl 以下,若超過240mg/dl即為高膽固醇血症。

    造成膽固醇超標的危險因子

    若沒有定期健檢的習慣,人很難得知自身有無膽固醇過高的情形,因此如果你發現自己符合數項下列所述之情況,建議進行血脂檢測,減少高膽固醇引發其他疾病的機會。高膽固醇血症的危險因子如下:

    • 飲食習慣: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會導致膽固醇過高,例如從肉類、油炸類或加工食品中攝取過多的飽和脂肪,或是同樣自加工食品等食物,攝取過量的反式脂肪,這些都會使LDL,壞膽固醇濃度提高。
    • 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 缺乏運動:久坐少動的坐式生活型態,會降低HDL,好膽固醇的濃度。
    • 抽菸:會降低HDL的濃度,並提升LDL,壞膽固醇的濃度,在女性中又特別明顯。
    • 年齡:年紀愈長愈容易有高膽固醇血症,然而,雖然在兒童跟青少年較少見,但仍有可能有高膽固醇的問題。
    • 體重:過重和肥胖都會造成膽固醇濃度升高。
    • 基因: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FH)就是會遺傳的高血脂症。
    • 藥物:某些特定藥物也有可能導致膽固醇濃度變高。

    膽固醇過高 小心心血管疾病

    當血液當中的膽固醇過高,便可能造成高膽固醇血症(Hypercholesterolaemia),這屬於高血脂症(Hyperlipidemia)的一種,但後者指的是血液中的血脂太高,而不單指膽固醇。

    如前所述,顆粒愈小的低密度脂蛋白,可能提高更多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為它們容易被氧化形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DL),導致巨噬細胞進行胞吞作用形成泡沫細胞,之後產生一系列相關反應導致脂肪斑塊逐漸成形、變大,也就是動脈粥狀硬化。

    動脈粥狀硬化步不僅會造成血管變窄、血流受阻,如果斑塊破裂,將可能造成血栓,堵塞血管,導致冠狀動脈的阻塞,嚴重可致心絞痛(Angina)或心肌梗塞。動脈斑塊也會在身體其他部位形成,例如大腦或四肢,還可能造成頸動脈疾病(Carotid Artery Disease)、中風或周邊動脈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PAD)

    定期就診抽血檢查膽固醇濃度,有助追蹤並控制膽固醇在健康水平
    定期就診抽血檢查膽固醇濃度,有助追蹤並控制膽固醇在健康水平。

    如何讓膽固醇不超標?

    先做個血脂檢查吧!由於高膽固醇血症並沒有明顯的症狀,因此建議滿18歲後,每4~6年檢查一次。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提供40~65歲民眾每3年1次,以及55歲以上原住民、罹患小兒麻痺且滿35歲者、 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成人健康檢查。

    如果你有膽固醇過高的問題,通常會先透過改善生活型態著手,一段時間後,再次檢測血脂狀況,若仍偏高,則可能會使用藥物幫助降低膽固醇。(推薦閱讀:血脂正常值是多少?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檢測須知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免責聲明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醫學審稿:

    賴建翰醫師

    身心科 · 博士身心醫學診所


    文: 周士閔 · 更新日期:2022/03/30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