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up og meta

嬰兒第35週:爬坐能站立 咳嗽須注意

醫學審稿: 賴建翰醫師 · 身心科 · 博士身心醫學診所


文: Weitseng Lin · 更新日期:2020/11/03

嬰兒第35週:爬坐能站立 咳嗽須注意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

寶寶現階段的視力,在近距離是最好的,不過他們的遠距離觀察能力,也發展得很不錯,所以寶寶才能夠辨識室內的人和物。寶寶可能會看到放在房間另一頭的玩具,而朝著它爬過去。

在第 35 週,你的寶寶應該能做到下列事項:

  • 有更好的視力。
  • 扭動或爬行。
  • 從坐的地方轉身站起來,從坐姿變成站姿。
  • 使用拇指或其他手指頭,撿起微小的東西,因此請將所有危險物品,遠離寶寶的活動範圍。
  • 不加思索地叫出「媽媽」或「答答」。

如何照顧寶寶?

在某個階段,寶寶會對他們無法理解的東西,感到害怕,包括那些以前從沒有困擾過寶寳的東西,比如門鈴聲,或是水燒開時,水壺的音樂或響笛聲,都可能嚇到寶寶。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你應該讓寶寶知道你就在他的身邊,你可以給他一個擁抱,讓而他知道自己很安全,不必害怕。

寶寶的健康須知

這個月,大多數醫師不會為寶寶安排定期健康檢查。如果有任何讓你感到憂心,又不想等到下個月的門診時間,請聯絡醫師。

寶寶的需求與發展

以下是你應該了解的一些事項:

咳嗽

即使是健康的寶寶,也可能每天咳嗽。因為咳嗽可以實際且有效地,清除寶寶呼吸道的分泌物,幫助寶寶呼吸更順暢。在疾病的其他症狀消失後,咳嗽經常會持續,但並非所有情況都一樣。例如:

  • 如果寶寶伴有氣喘(Asthma)發作,他們可能患有由呼吸道融合細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簡稱 RSV)引起的細支氣管炎(Bronchiolitis)。(延伸閱讀:2歲以下很危險!RSV病毒的症狀與治療
  • 如果寶寶的咳嗽聲深沉,他們可能罹患哮吼(Croup,一種影響上呼吸道的病毒感染)。
  • 如果寶寶長期有類似感冒和慢性夜間咳嗽症狀,他們可能患有過敏症或鼻竇炎(Sinusitis)。
  • 如果寶寶沒有其他感冒症狀,卻突發持續地咳嗽,則可能代表寶寶氣喘發作,或是吸入異物。
  • 如果寶寶持續咳嗽並伴有呼吸困難、發燒和發冷,可能是患了肺炎(Pneumonia)。
  • 如果寶寶一陣強烈咳嗽,持續 20~30 秒不間斷,之後發出像貓頭鷹叫聲一樣的呼呼聲,好像試著要深呼吸一樣,這可能就是百日咳(Pertussis)。
  • 如果你的寶寶經常咳嗽,伴隨有導致呼吸困難的黏稠黏液,應該檢查是否患有囊腫纖維化。

在未徵詢醫師之前,不建議給寶寶使用食慾抑製藥品,去鼻塞劑或稱鼻黏膜充血消除劑,Decongestant)或抗組織胺藥(Antihistamine)。您可以:

  • 先試著額外餵食寶寶水等液體,幫助清除分泌物,晚上時在寶寶房間放個噴霧器
  • 抱著寶寶待在潮濕充滿蒸氣的浴室裡,可以幫助寶寶減少咳嗽,保持冷靜並更順暢地呼吸。
  • 如果您懷疑寶寶的慢性咳嗽是一種過敏現象,請移除房間的絨毛玩具,和其他毛絨絨蓬鬆的被子,盡量保持房間乾淨,並禁止寵物進入房間。
  • 確保寶寶不會曝露在被香菸煙霧圍繞的家中或車內。
  • 如果寶寶咳到無法好好進食或睡覺,那就必須特別小心了。如果您的寶寶有以下症狀,請立即就醫:

    • 咳血、呼吸困難,或出現其他嚴重症狀,如發燒、心跳加快、嗜睡或嘔吐
    • 如果寶寶吞下或吸入異物,請打電話給醫師。
    • 如果寶寶無法呼吸或失去意識,您必須進行心肺復甦術(CPR),並立即撥打119叫救護車。
    • 過敏、異物或氣喘,也會引發慢性咳嗽。如果咳嗽持續超過一星期,請打電話給醫師。

    爬行

    只要寶寶的目的,是試著要靠自己到處晃,那麼怎樣做並不重要。您需要注意的是,寶寶是否無法協調身體兩側的動作,也就是說,寶寶沒有辦法同時移動他們的手臂和腿,這可能是運動障礙的徵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將非常有效。

    新手爸媽小提醒

    以下是您可能該注意的一些事項:

    如何讀書給寶寶聽

    鼓勵寶寶從小閱讀很重要,即使不太能理解書的內容,寶寶也會產生興趣和好奇,這是幫助寶寶發展的好方法。 以下提示可幫助您開始執行:

    • 大聲唸書給寶寶聽。
    • 蒐集系列嬰兒書。
    • 伴隨使用誇張的表情和肢體動作、手勢,放慢速度,慢慢唸。
    • 將閱讀變成生活常規,上床睡覺前是讀床邊故事的最佳時間。
    • 讓寶寶參與選書,選他自己有興趣的書。

    這些方法可以將閱讀時間,變成讓寶寶既興奮又快樂的時光,寶寶的反應,也會讓您感到驚喜的!

    恭喜您!已經度過第35週,我們迫不及待地,想與您分享寶寶在第36週的發展情形。

    免責聲明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醫學審稿:

    賴建翰醫師

    身心科 · 博士身心醫學診所


    文: Weitseng Lin · 更新日期:2020/11/03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