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健康問題

除了疾病問題之外,孩子可能還有一些因生理、心理或環境影響所產生的問題,諸如孩子的性別認同不安、不想吃飯、踮腳尖走路、思覺失調症等等,都可以在此類別中找到答案。

基礎知識

其他健康問題

小孩不睡覺失眠怎麼辦?超實用6招解決兒童睡眠問題

小孩睡不著失眠怎麼辦?孩子該休息時睡不著,不該睡的時候卻昏昏欲睡,其實,睡眠問題和失眠症(Insomnia)不只會發生於成人,小孩也可能會失眠,此時也稱為兒童睡眠障礙,這時父母請別擔心,因為兒童失眠多數是行為性和環境的因素,較少因為疾病導致,以下介紹常見的兒童睡眠問題、兒童失眠的症狀、原因以及解決方法。 兒童失眠的症狀 兒童失眠的症狀包括如下: 白天覺得很睏 沮喪、煩躁或情緒起伏 難以入睡、感覺睏倦,或太早醒來 對於上床或睡不睡得著,感到緊張或焦慮 在學校或紀律方面出問題、犯錯或發生意外 過動、有侵略性、注意力過短、記憶力不佳 兒童失眠的原因 小孩跟成人一樣也會失眠,可能的原因如下: 壓力:過度擔心和壓力會導致失眠。 咖啡因:喝了含咖啡因的飲料或其他興奮劑。(12歲以下兒童不建議喝咖啡,推薦閱讀:少喝咖啡10理由!助眠少焦慮護腸道) 特定藥物的副作用:例如用於治療過動障礙的藥物,便會導致失眠。 醫療問題:精神問題和其他睡眠障礙。某些疾病,例如纖維肌痛、肌肉痙攣、胃灼熱等,都可能導致失眠。 環境因素: 臥室的噪音、熱、冷和光線等條件,都會打斷睡眠。請確保床和床墊舒適,臥室收拾整潔,以減少對環境的干擾,這也包括不要在臥室使用電子產品。(推薦閱讀:白噪音可助眠~這3種潛在影響要注意) 兒童睡眠障礙種類 根據長庚醫院的睡眠中心解釋,由於兒童睡眠障礙種類很多,處理方式也不一樣,常見的睡眠問題有以下幾種,兒童失眠是其中1種。 1. 小孩夜驚 小孩半夜驚醒不算少見,更是1歲半到5歲小孩常見到的問題,半夜醒來不斷哭鬧、尖叫,約10分鐘之後可再度入睡,第2天也記不起昨晚發生的事。每晚都被吵醒的無奈,往往造成父母極大的壓力和睡眠問題。 夜驚是發生在熟睡期的一種睡眠障礙,一般在入睡後1~2小時才發生,這種情形不需要治療。建議父母盡量讓小朋友養成午休的習慣,注意晚上不要玩得太興奮或太瘋,夜驚頻率即可慢慢減少,但如果在兒童後期或青少年出現,則必須安排腦波檢查,以排除是否有癲癇的可能。 2. 小孩夢遊 學齡前後的孩子長會有夢遊的情形,有些小朋友出現下床活動、開冰箱、吃東西,甚至打開門走出去,由於「夢遊」也是發生在熟睡期,要叫醒孩子並不容易,且夢遊狀態的思考、判斷力缺乏,父母須注意其安全。夢遊狀況大部分在長大後就會改善,但如果出現頻率較高,建議還是到醫院檢查,以排除癲癇、腦部疾病或感染等可能。 3. 小孩做惡夢 不少小孩深夜常在做惡夢之後,因恐懼而驚醒大哭,特別是白天看了或聽了些恐怖電影或故事,和夜驚不同,惡夢通常在後半夜才會出現,且小朋友會清楚記得做惡夢的內容。 (推薦閱讀:睡覺做夢原因是…這種人容易記得夢境) 實際上做惡夢常與小朋友日間的焦慮、壓力較有關係,故在治療上,醫師建議父母盡量降低孩子的壓力,如在惡夢中恐懼和哭鬧,父母可叫醒小孩並安慰他。 4. 夜尿 一般兒童到了5歲左右,其膀胱控制功能應該較成熟了,尿床情形應較少出現,倘若學齡兒童每週仍有2次以上尿床的情形,建議最好還是到醫院評估,因為尿床不只是一般心理因素(如緊張、焦慮、害怕、壓力等),還要考慮生理因素如尿道感染、尿路畸形、或神經系統的問題。 5. 失眠 兒童出現失眠問題,有時是某些潛在疾病所造成,比如身體疾病(氣喘),或某些藥物引起失眠,另外精神科方面的疾病如憂鬱症、焦慮症也是評估方向。在兒童失眠的治療上,主要是針對造成睡眠困難的原因為導向,並非以失眠本身為考慮,故失眠藥的使用,並不是正確的方法。 兒童失眠分3類 根據衛福部草屯療養院衛教資訊,在國際睡眠疾患診斷手冊第二版中,兒童行為性失眠分為3種類型:入睡連結型、限制設定型和混合型。 1. 入睡聯結型:通常發生在6個月到3歲的兒童,這類孩子要在特定狀況下才能睡著(如:需父母抱著睡、吃著奶嘴),若半夜醒來,也必須用同樣方式才能再入睡,較令人困擾的是,這種連結要改變,通常需耗費一段時間。 2. 限制設定型:較常發生在3歲以上兒童,孩子可能未養成規律的睡眠習慣,或父母並未給予適當的限制,如:孩子要求自行決定入睡時間,巴著電視和玩具不放,導致睡眠時間持續延遲,或半夜醒來無法再入睡,造成惡性循環。 3. 混合型:以上2種型態同時出現,如:睡前想盡辦法拖延或拒絕睡覺(限制設定型),但半夜醒來需父母安撫或陪伴下才能再睡著(入睡連結型)。 如果孩子每周超過3天、連續3個月以上重複出現這些問題,且已造成孩子或家長白天功能的損害(如:嗜睡、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易怒等),建議可以前往兒童精神科或設有睡眠障礙門診的醫院諮詢。不過不用太擔心,因為研究發現這些問題通常不是生理疾病造成,經過適當的環境及行為改變,孩子的睡眠問題常能有明顯的改善。 如何讓孩子睡覺?解決兒童失眠6撇步 以下簡單建議可供照顧者們參考: 1. 改善睡前習慣、制定一系列靜態活動 建議可以建立一份睡眠時間表,例如睡前4~6小時要遠離含咖啡因的食品(如:巧克力、可樂),並建立一份常規,確認睡前1小時內不安排活動(避免看電視、用3C產品、做繁重的家庭作業等),另外,最好能在睡前固定先做一系列靜態的活動(如:喝奶→刷牙→上廁所→睡覺),一系列活動盡量要能在半小時內完成。(同場加映:睡覺手機別作伴!3壞處影響睡眠品質) 2. 創造舒適的睡眠環境、給予孩子安全感 創造一個安寧、平靜、溫度舒適和漆黑的臥室,對於怕黑的小孩,可以在牆壁角落使用小夜燈。建議也可移走臥室裡的時鐘,以消除時間帶來的緊張情緒。此外,在睡前也要避免爭論,或討論會引起焦慮的事情。如果小孩屬於入睡連結型的睡眠障礙,也可以提供能給予安全感的物品(如:小被被、絨毛娃娃)(推薦閱讀:一關燈就受不了~陪伴怕黑小孩的方法) 3. 教導孩子如何放鬆 躺在床上深呼吸,想像一些正面的事或其他放鬆方式,可能有助於入睡。(推薦閱讀:什麼是正念?深呼吸放鬆,一起認識正念十大好處) 4. 規律作息、設定就寢時間 幫助孩子建立規律的作息時間(包括白天小睡及夜間睡眠),並調節就寢時間,讓孩子能夠獲得建議的睡眠量,建議睡眠時間根據小孩年齡略有不同,通常是每晚要睡9~11個小時。家長甚至可以和與孩子訂定行為約定(如:甚麼時間要上床睡覺,若有確實達成,可集點換獎勵)。 5. 不要在床上輾轉反側 如果孩子無法入睡、在床上翻騰、輾轉反側,那就應該立刻下床,在較低的光線下,進行相對平靜的活動15~20分鐘,而不要躺在床上。爬起來20~30分鐘左右後,可再回到床上試圖入睡,若經過15~20分鐘還是睡不著,就應該再起床,再次嘗試可放鬆的活動,需要的話可以重複循環。 6. 使用認知行為治療 有時醫師會建議認知行為治療,請孩子與家人一起努力,試著使用無需藥物的心理治療法。從長遠來看,這些方法都非常有用,整體上對兒童也更有益處。可以諮詢設有睡眠門診的醫院詢問,或諮詢精神科、身心科醫師,並請他提供關於小孩失眠的資訊。(推薦閱讀:認知行為治療!改變慣性思維快又有效)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