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健康

泌尿系統包括左右兩顆腎臟、左右兩條輸尿管、膀胱、內外兩道括約肌,以及尿道,主要功能為尿液的產生、運送、儲存與排泄,藉此將人體新陳代謝廢物排出體外。 如果排尿量不足,便會將廢物累積在體內無法排出而產生各種疾病。因此維護好這個人體下水道系統是保持身體健康很重要的工作。

基礎知識

泌尿健康

驗尿:原因、流程、前後須知、尿液檢查結果

驗尿的定義 尿液檢查(Urinalysis)一般稱為驗尿,屬於檢驗醫學的一種,是在實驗室對尿液樣本進行檢測。身體機能失調,或罹患疾病,都會影響循環器官如肺、腎、泌尿道、膀胱和皮膚,並反應在排泄功能,如排尿及排汗。任一或多個器官、功能異常,都有可能影響到尿液的顏色、濃度、濁度、味道、成分等,因此驗尿可以幫助醫師診斷你的健康狀況。 許多檢測都會採集尿液樣本,不過健康檢查的驗尿項目、藥物篩檢或驗孕的檢查項目並不相同。例如驗孕時主要測量的是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濃度,而藥物篩檢時只會針對特定藥物,或藥物的代謝物做測試。 為什麼要驗尿? 醫師通常會因為下面幾種原因要求驗尿: 驗尿可能是全身健康檢查的一部分,醫師也可能會在產檢、手術前等狀況,用以篩查糖尿病,或腎臟、肝臟方面的疾病。 如果出現腹痛、背痛、頻尿、排尿困難或疼痛、血尿或其他泌尿相關問題,醫師可能會要求驗尿,以診斷病情。 如果曾罹患腎臟病或泌尿相關疾病,醫師可能會要求定期驗尿,以監測病情發展和治療效果。(同場加映:糖尿病測尿酮控制病情!尿酮體過高請就醫) 驗尿前須知 1. 有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的人,尿液採樣過程可能會不舒服。 2. 採樣前、後要洗手。 3. 採樣時請仔細按照說明操作,避免污染尿液樣本。 4. 驗尿前可以比平時多喝 1~2 杯水,身體才能產出足夠的尿液作為樣本。但要注意,飲水過量可能會導致檢驗結果失准。 5. 通常驗尿前不用特別改變飲食習慣,且如果醫師沒有限制飲食,測試當天除了水也可以喝一點果汁或牛奶等液體。 6. 驗尿前要讓醫師知道您正在服用的藥物或營養補充品,及近幾天內服用的的任何東西,因為有些成分可能會影響驗尿結果,這些成分包括: 維他命C補充品 甲硝唑(Metronidazole,) 核黃素(Riboflavin,又稱維生素B2) 蒽醌類瀉藥(Anthraquinone laxatives) 美索巴莫(Methocarbamol) 硝基呋喃妥因(Nitrofurantoin) 驗尿的流程 尿液收集完畢請記得洗手 驗尿有可能在醫師診療室、醫院或專業檢驗所進行。 您會拿到一個收集杯或小罐子,讓您帶到廁所收集自己的尿液。 為了防止樣本受陰莖上或陰道的細菌污染,排尿前應使用消毒紙巾清潔尿道或外陰周圍。 集尿時,先排掉部分尿液(前段尿),取中段尿排放在收集杯中,降低樣本遭尿道口細菌汙染的風險。 排尿時避免觸摸到收集杯的內緣及杯口,以免使手中細菌感染尿液樣品。 將裝好尿液樣本的收集杯或小罐子蓋上,並放置於指定位置。 某些特殊情況下,醫師可能會要求使用導尿管,直接採取膀胱裡的尿液作為樣本。插入導尿管的過程可能不適,如果患者排斥使用導尿管,可詢問醫師有無可能使用其他方法。 尿液分析的方法 分析方法可能包含下列一種或數種,如果有任何疑問請諮詢醫師或檢驗師: 1. 顯微鏡檢查 醫師或檢驗師會將尿液滴在載玻片上,放到顯微鏡下觀察下面幾點: 是否有細菌或酵母菌感染 是否有異常紅血球或白血球,若有則可能是感染腎臟病、膀胱癌或血液疾病的跡象。 是否有礦物質結晶沈積,若有則可能是腎結石。(推薦閱讀:認識尿路結石:膀胱、尿道、輸尿管、腎結石) 是否有上皮細胞,若有則可能是癌症跡象。 2. 試紙測試 醫師或檢驗師會將試劑插入尿液樣品中,並根據顏色變化判讀尿液中的存在的異常物質,例如: 蛋白質(延伸閱讀:尿出泡泡我生病了嗎?尿蛋白、蛋白尿的症狀成因一次Get) 沉澱物或沉積物 膽紅素(紅血球血紅素的主要代謝產物) 血液,有則代表身體有內出血的現象。 pH值或酸度變化,pH值高可能是泌尿道或腎臟方面的問題。 尿糖,有則可能是糖尿病的徵兆。 結晶顆粒,表示可能有脫水情形,需補充水分。 3. 目測檢查 醫師可能會以肉眼觀察,或嗅聞的方式觀察尿液樣本的異常表徵,例如: 出現異味 尿液混濁,則代表身體遭受感染。 尿液呈紅色或褐色,可能表示尿液中有血(血尿)。 (建議閱讀:尿尿完看一下!10 種尿液顏色狀況看健康) 驗尿結果 1. 若驗尿結果異常,且曾患有腎臟、泌尿或其他相關疾病,醫師可能會要求進行進一步檢查,或進行其他尿液分析。 2. 若驗尿結果異常,但無特殊症狀,且全身體檢報告看不出異常現象,醫師可能不會要求更多檢查,需持續觀察,並請患者自己多注意身體健康。 若驗出蛋白尿,不一定代表健康有威脅。因為尿液中通常都含有微量蛋白,是正常現象,只是偶爾會發生蛋白量飆升的現象,不是任何嚴重疾病的徵兆,可能的原因包含天氣過冷或體溫過熱、發高燒、生理和心理壓力、情緒問題,或劇烈運動。(推薦閱讀:尿出泡泡我生病了嗎?尿蛋白、蛋白尿的症狀成因一次Get) 但若尿蛋白指數異常高,則可能是因為身有疾病,使腎臟產生問題,醫師可能會追蹤檢查,確認異常原因好對症下藥,例如: 糖尿病 心臟病 高血壓 狼瘡(Lupus) 白血病(血癌,Leukemia) […]

看更多 泌尿健康 相關文章

腎臟病

可體松是什麼?過低症狀?5分鐘速懂可體松的作用、過低或過高原因

可體松(Cortisol)俗稱皮質醇,是腎上腺皮質所分泌的荷爾蒙之一,能調節人體多種機能,舉凡血壓、血糖、心跳都與它有關,並負責處理壓力,在危急時提供人體額外的能量,所以又稱為「壓力荷爾蒙」。 可體松功能如此重大,一旦不足或過高便會對人體造成重大影響。一般與腎上腺相關的疾病,例如庫欣氏症、艾迪森氏症,或是腎上腺疲勞等都與可體松有關。《Hello醫師》介紹可體松是什麼、有何作用,若過低或過高會有何症狀與疾病。 可體松是什麼? 腎上腺(Adrenal Glands)內部分為皮質、髓質等2層,並各負責分泌以下5種荷爾蒙,其中之一便是可體松,可體松同時也是人體自然產生的類固醇之一。 皮質(Cortex) 醛固酮 可體松(皮質醇) 雄性激素 髓質(Medulla) 腎上腺素 正腎上腺素 可體松的濃度會隨著時間變動,影響人的注意力與精神狀況,其分泌量通常從凌晨5點開始上升,於早上8~9點來到高峰,以因應白天的活動,接著逐漸下降,在下午出現1~2次的微幅上升。入夜後,由於身體準備進入休息狀態,可體松會在10~11點降至最低濃度。 由於可體松會隨著晝夜調節濃度,因此可體松的濃度並非固定不變,其濃度標準也會隨時間不同而有不同的參考標準。 可體松作用多,與代謝、免疫調節皆有關 可體松對人體的影響是有許多面向的,以下說明: 促進代謝與合成:協助分解脂肪、蛋白質、醣類,調節血糖和血壓 應對壓力與緊急狀況:加快心跳、升高血壓,並提升注意力、體力與精神 調節免疫系統:抗發炎、抑制免疫反應 影響其他荷爾蒙分泌:例如抑制下視丘分泌濾泡激素或黃體激素,讓男或女性荷爾蒙出現異常。 可體松和腎上腺素兩者雖皆負責應對壓力,但作用方式不同。可體松主要是經由內分泌產生,先自腦下視丘釋放皮釋素(CRH),刺激腦下垂體前葉釋放腎上腺皮促素(ACTH),最後再促使腎上腺皮質分泌可體松;而腎上腺素則是直接由腎上腺與神經刺激分泌。 兩者相比,可體松影響的功能範圍較廣泛,但腎上腺素的分泌方式較直接,主要針對危險、緊急情況或重大壓力而分泌。 可體松過低的症狀:疲累消瘦、血壓偏低 可體松過低者會長期處於精神不濟、疲倦的狀態,且若是由原發性腎上腺機能不全(艾迪森氏症)所致,皮膚顏色更會黯淡深沉、出現斑點,特別是手肘、膝蓋等易摩擦處。 可體松不足的常見症狀包括: 食慾不振 腹痛、身體不適 疲倦虛弱 認知能力與記憶力下降 血壓偏低或出現低血壓 體溫略高,超過攝氏37.5度 血液鈉離子偏低、鉀離子偏高 造成可體松過低2大原因:器官受損、類固醇影響 可體松不足通常來自於以下2種狀況: 1.下視丘、腦下垂體或腎上腺功能受損 例如:腦部發炎、缺血、手術或全腦放射性治療造成下視丘或腦下垂體功能低下,就會影響可體松分泌,或腎上腺受到感染、外傷,免疫系統遭到破壞等。 2.藥物直接或間接影響 例如:癌症的免疫療法藥物影響腦下垂體功能,或因氣喘、免疫疾病而長期服用類固醇,身體已習慣受類固醇刺激分泌可體松,斷然停藥恐造成身體製造可體松功能短時間無法跟上,出現不足現象。 可體松過高的症狀:軀幹肥胖、皮膚長紫色條紋 可體松過高者外型與不足者截然不同,會是體型擁腫肥胖的樣貌,特別是臉頰、下巴、脖子後緣與肚子等部位,並常有類固醇過度使用者會有的月亮臉、水牛肩、軀幹型肥胖等現象。而在皮膚皺摺處,如腋下、腹部、大腿內側與女性乳房下緣等則可能出現紫色的長條紋。 可體松過高的常見症狀包括: 血糖上升 脂肪堆積、蛋白質流失 骨質密度下降 體內水份淤積 男、女性荷爾蒙下降 免疫力下降 皮膚變薄、皮脂腺發炎 眼壓升高 情緒緊繃、失眠 若可體松長期過高,患者可能會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等疾病,並導致肌肉萎縮,不孕、青光眼或精神狀況異常。 可體松過高的3種原因 可體松過高的表現,通常出現在以下3類人身上: 長期使用類固醇者:可體松為人體自然產生的類固醇,若額外使用過量的類固醇藥物,便會導致可體松過高。 腎上腺或腦下垂體長瘤者:若為良性腫瘤,腫瘤可能會分泌可體松或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導致可體松過高。 體內具惡性腫瘤者:較為少見,部分惡性腫瘤如支氣管類癌、肺小細胞癌或甲狀腺髓質癌會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刺激腎上腺製造過多可體松。 可體松過低、過高怎麼辦? 若經抽血或驗尿得知可體松濃度異常,醫師便會針對異常成因治療,以下說明: 可體松過低 下視丘、腦下垂體或腎上腺功能受損:針對患部治療,並給予糖皮素補充可體松。 藥物影響:提供糖皮素治療,待可體松濃度恢復正常後再緩慢減藥。 可體松過高 腎上腺或腦下垂體長瘤,或具惡性腫瘤者:透過手術移除腎上腺或腦下垂體腫瘤,或其他器官之惡性腫瘤。 長期使用類固醇者:緩慢減少類固醇用量,或因疾病所須用藥,則考慮改用其他藥物治療。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腎臟病

腎臟水腫怎麼辦?了解腎水腫的原因、症狀及治療,定期檢查預防腎積水

一名中年婦人有泌尿道感染,腹部與腰部也經常疼痛;有天終於無法忍受、就醫檢查,發現右腎異常腫大,原來她的腎臟已經水腫了。 究竟腎水腫代表什麼意思?造成原因為何?又該如何治療?跟著《Hello 醫師》一起看下去! 腎臟積水了!腎水腫介紹 腎臟的功能是製造尿液,將尿液收集到腎盂後,經過輸尿管傳送至膀胱,並排出體外。當其中一段尿路阻塞,泌尿系統會產生壓力,使尿液逆流回輸尿管或是腎臟,長期下來就會導致腎臟水腫、腎臟過濾速率降低,嚴重時還會造成腎臟萎縮。 腎臟水腫(Hydronephrosis)也稱為水腎或腎積水,從字面上來看,像是腎臟淹水,但其症狀是腎盂擴大,導致尿液都積在腎盂中。 腎水腫原因分2種 腎水腫的原因眾多,可分為先天性與後天性2種: 先天性腎水腫:通常為尿路阻塞居多,最常見的原因為腎盂輸尿管接合處阻塞,由於先天腎臟發育不全的人,腎盂以下的尿路較脆弱,尤其輸尿管容易扭轉、發育不良,使得尿液無法透過輸尿管的蠕動輸送至膀胱。此外,膀胱輸尿管交接處狹窄、後腹膜腔纖維化皆屬於先天性原因,通常發生在嬰兒及幼童居多。 後天性腎水腫:多為疾病所致,如泌尿道感染、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腎臟發炎、攝護腺肥大、腎臟腫瘤、脊椎損傷、神經性膀胱、膀胱腫瘤,或是懷孕子宮變大壓迫到輸尿管皆可能導致尿液積蓄在腎盂裡面,造成腎臟腫大。 腎水腫有什麼感覺?急、慢性症狀一覽 腎臟水腫的症狀可以分為急性與慢性2種: 急性腎水腫:因腎臟壓力增加,病患會感到背部痠痛,有些人會出現噁心、嘔吐、血尿、高血壓等症狀。急性腎臟水腫屬於可逆現象,只要及早發現,通常能透過治療改善。(延伸閱讀:別再憋尿了!恐罹患急性腎盂腎炎) 慢性腎水腫:此類的腎臟水腫進程緩慢,病人通常不會出現症狀。然而隨著腎臟水腫持續惡化,腎臟皮脂也會跟著變薄,此時腎臟如同囊腫般,要透過手術改善相當困難。 此外,依照腎臟水腫的程度,可分為輕度、中度、重度3種: 輕度腎水腫:腎盂有輕微的擴張情形,症狀不嚴重,及早治療便能維持腎臟正常的功能。 中度腎水腫:腎盂有明顯的擴張、腎臟外型已逐漸腫大。 重度腎水腫:腎臟皮脂已經變薄,代表水腫的情況已久,此時的可逆性不高,有些病患甚至出現纖維性的發炎,最後將導致腎臟萎縮。 治療腎水腫,改善腎功能 醫師可以透過腎臟超音波、電腦斷層攝影或靜脈腎盂攝影來檢查患者的腎臟。治療的目的在於緩解症狀、改善腎臟功能,醫師會依據病因來給予不同的治療方式: 輸尿管鏡:輸尿管有結石,可以使用輸尿管鏡來將結石取出。 體外震波:若為腎臟結石,則需要將結石震碎。 抗生素:若病患為泌尿道感染所併發的腎臟水腫,需先服用抗生素來解決泌尿道感染的問題,之後利用「經皮腎造廔管」,將管子插入腰部皮膚,引出感染物質。 定期追蹤預防腎水腫 患有攝護腺癌及攝護腺肥大的男性,或是因糖尿病引起的神經性膀胱病患,容易有腎臟水腫的問題,建議要定期追蹤腎臟功能,時時注意是否併發腎臟水腫的問題。 此外,定期檢查腎臟功能時,不能只單看肌酸酐(CRE)和腎絲球過濾率(eGFR)的數值,這是因為腎臟水腫不一定會馬上影響到這兩者,若驗出數值異常時,腎臟水腫的程度可能早已相當嚴重。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腎臟病

你有腎上腺疲勞嗎?腎上腺疲勞不是病,長期疲累恐是過勞、生病

「腎上腺疲勞」是數年前被創造出來的新名詞,指一人因長期過勞、腎上腺出問題,導致身體疲憊不堪、精神不濟,無論如何休息或食補皆無法改善。 當腎上腺疲勞一詞推出時,不少人皆認為自己有腎上腺疲勞,坊間也有許多相應的營養品與民俗療法。但腎上腺真的會疲勞嗎?《Hello醫師》帶你一探腎上腺疲勞的真相,瞭解為何會腎上腺疲勞,以及腎上腺疲勞所隱含的真實問題。 腎上腺疲勞是什麼? 腎上腺是位於腎臟頂部的兩個小腺體,會分泌醛固酮、皮質醇及雄性激素等眾多神經傳導物質,影響層面廣泛。其中,皮質醇負責升高血糖及血壓,讓身體應付壓力與緊急狀況。 所謂腎上腺疲勞,可解釋為當人短期承受壓力時,腎上腺會分泌大量皮質醇,刺激身體釋放能量來對抗壓力,但若人長期承受壓力、缺乏休息,腎上腺就會不斷分泌皮質醇,直到腎上腺疲勞,無法正常供給皮質醇;此時身體反而缺乏多餘能量,足以應對每日繁重的工作,使人開始覺得累或提不起勁。 腎上腺疲勞的症狀 腎上腺疲勞的常見症狀如下: 睡覺仍無法改善疲勞 早上起床困難 若不經常進食,易感到疲倦、頭暈或情緒不穩 需經常藉茶、咖啡或可樂提神 常吃過鹹或過甜的食物 身體虛弱、肌肉無力 需花較久時間才能從壓力、疾病復原 性慾降低 腎上腺疲勞其實不是一種病 根據美國內分泌學會聲明指出,腎上腺疲勞其實不是一種疾病,沒有任何科學研究或證據指出腎上腺損傷或皮質醇分泌下降,會導致疲勞或其他症狀。事實上,更有內分泌學者針對腎上腺疲勞進行研究,發現有疲勞問題者和健康者,兩者的皮質醇水平並無太大差異。 其實,腎上腺疲勞就是一種慢性疲勞的現象,如同中醫所說的陰虛陽亢,描述一人因身體代謝失常、自律神經失調,而有虛弱、疲勞等症狀,其英文「Adrenal fatigue」一詞,也出自於一位美國整脊椎師與自然療法(民俗療法)醫師James Wilson。 慢性疲勞的原因眾多,舉凡長期過勞、工作壓力過大、睡眠不足或貧血、自體免疫疾病、精神疾病,以及腎臟、肝臟或心臟問題等皆有可能,將腎上腺疲勞視為一種現代病,會讓人忽視身體或環境的潛在問題,反而失去檢視與改善的機會。 你是腎上腺疲勞還是過勞 ? 根據勞動部最新國際勞動統計資料指出,台灣工時在世界排名高居第四,顯見工時過長在台灣是普遍性問題,進而衍生過勞問題,,做不完的工作常需要帶回家或犧牲假日處理。過勞不僅會導致缺乏運動或飲食不正常,有人可能藉由抽菸或喝酒紓壓,種種因素長期累積起來,便會引發糖尿病、代謝症候群、中風或心臟病。 多數有腎上腺疲勞問題者,皆有過勞情形,因此改善過勞及維持健康生活才是首要重點。建議生活盡量維持作息正常、飲食均衡及睡眠充足,並多運動、多從事喜歡且有益的活動,例如閱讀、聽音樂或料理等來紓解壓力。 但若已調整生活,疲勞問題卻不見改善,則可就醫檢查,找出潛在的健康問題,可能是慢性病影響,也可能是心理問題所致,找出問題才能及早改善,避免進一步惡化。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腎臟病

愛吃鹹、皮膚黑恐是腎上腺出問題!艾迪森氏症是什麼?症狀、原因一篇搞懂!

43歲的楊小姐最近經常感到疲累,吃不下正餐,只想吃堅果或洋芋片等味道鹹的食物,而且皮膚似乎愈來愈黑。某天上班時,楊小姐嚴重上吐下瀉,差點暈倒。就醫後,醫師發現,楊小姐嚴重低血壓,深入檢查後竟發現她罹患「艾迪森氏症」。 艾迪森氏症患者的典型症狀,就是體內鹽分流失過多,反而好嗜鹹食,而且皮膚變黑。《Hello醫師》向你說明艾迪森氏症是什麼?艾迪森氏症致病原因,以及為何會導致鹽分流失及皮膚變黑? 艾迪森氏症是什麼? 艾迪森氏症(Addison’s disease,又稱愛迪生氏症)為英國艾迪森醫師於19世紀所發現,是一種罕見內分泌異常,由腎上腺皮質醇及醛固酮分泌不足所引起。發生率為10萬分之1,不分性別及年齡皆可能發生。 艾迪森氏症的原因:免疫系統失調佔多數 腎上腺可分皮質、髓質等2層,其中,皮質負責分泌以下3種荷爾蒙: 醛固酮:負責調節水分、平衡鹽分與維持血壓。 皮質醇(可體松):調節血糖、血壓與免疫系統,代謝脂肪、蛋白質與醣類。 雄性激素:在男性身上,可維持男性性功能及性特徵,若是女性,則可轉化為女性荷爾蒙。 艾迪森氏症為原發性腎上腺機能不全,通常由自體免疫失調所引起,意即人體的免疫系統自行產生對抗腎上腺皮質的抗體,進而影響皮質醇和醛固酮分泌,導致艾迪森氏病。其他可能原因則包括結核病、慢性黴菌感染及轉移性腫瘤等。 除了原發性腎上腺機能不全,也有繼發性腎上腺機能不全。若是繼發性患者,腎上腺機能雖然正常,但因關節疼痛、過敏、氣喘及自體免疫疾病等因素,長期服用類固醇,使下視丘及腦下垂體受到抑制,無法分泌足夠的皮促素和皮釋因。當患者病情緩和,停止服用類固醇後,人體便會進入缺乏皮質醇,但醛固醇正常的失調狀況,所以稱為繼發性腎上腺機能不全。 艾迪森氏症注意2大症狀:愛吃鹹、皮膚黑 艾迪森氏症患者會在皮質喪失9成機能時,才出現明顯症狀,因此多數患者初期出現頭暈及疲倦等症狀時,並不會聯想是腎上腺出問題。這時,患者反而會因電解質失調或體內鹽分流失過多,突然嗜吃鹹食。 此外,患者身體也會出現明顯的黑色素沉澱。除了陽光照射皮膚處會變黑及產生斑點,身體易摩擦處,例如手肘、膝蓋及皮帶摩擦處,甚至身體未受照陽光照射的部位,如掌紋、嘴唇內側及牙齦等,都可能出現色素沉澱。 艾迪森氏症的症狀整理如下: 體重減輕 噁心、嘔吐、食慾不振 疲倦、肌肉無力 關節痛、肌肉痛 皮膚顏色暗沉 姿勢性低血壓 低血糖 情緒不穩、躁動或憂鬱 女性月經不規則、停經 艾迪森氏症治療須長期服藥,外出要帶病情小卡 在治療上,由於患者腎上腺皮質已無法製造皮質醇與醛固酮,醫師首先會提供以下2種口服藥,改善缺乏荷爾蒙的現象: 糖皮素(Hydrocortisone、Prednisolon) 鹽皮素(Fludrocortisone) 若患者出現腎上腺危機症,血糖、血壓過低,血鉀過高時,便須接受靜脈注射,直接注入皮質醇、生理食鹽水與葡萄糖,以緩解危急情況。待病情穩定後,即可改為口服治療。 多數患者須長期服用上述2種藥物,以穩定病情;若有輕微疾病,例如感冒發燒或外傷等情況,導致身體較虛弱時,則須加重服用藥物。此外,患者平時外出時,須隨身攜帶詳載病名與使用藥物的小卡,若發生危急情況,醫護人員可依病況做出適當處置與治療。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腎臟病

腎上腺功能超詳解!腎上腺素是什麼?有何作用?腎上腺素飆升原理?

日常生活中聽到「腎上腺素飄升」,常意指某人突然「電力爆表」,表現異於平常;實際上,這代表人們面對緊急狀況時,身體會自然分泌腎上腺素,以應付外在突發的變化。但腎上腺到底是什麼?當腎上腺素飆升時,為何能激發人體極限?腎上腺在人體中的作用又是如何? 由《Hello醫師》詳細說明腎上腺的結構、功能,以及腎上腺若出問題,恐引發那些疾病,以及常見致病原因。 腎上腺是什麼? 顧名思義,腎上腺(Adrenal gland)位於腎臟頂端,左右兩腎各有1顆,呈三角形,其結構主要分成外部「皮質」(Cortex)與中心部「髓質」(Medulla)兩部分。 牽一髮而動全身,腎上腺素作用強大 腎上腺雖小,卻能影響身體各處的功能。腎上腺皮質可分為以下3層: 外層:似球狀,主要分泌醛固酮,負責調節水分、平衡鹽分與維持血壓。 中層:束帶及內層網狀,主要分泌皮質醇(又稱可體松,Cortisol)與雄性激素,皮質醇能升高血壓及血糖,刺激人體釋放額外能量,以應對壓力與緊急狀況。一般常提到的腎上腺疲勞,便是指分泌過多而枯竭的情況;實際上,腎上腺疲勞並非正式疾病。(延伸閱讀:腎上腺疲勞)‧...........此處記得加上連結 腎上腺的髓質主要分泌腎上腺素和正腎上腺素,功能與皮質醇相似,但作用更為直接,可直接促使人體心率變快、心臟收縮力增強、心輸出量加大,並提升血壓、擴張肺臟支氣管以增加血氧濃度,同時刺激肝臟釋放肝醣,以獲得應變危急狀況所需的能量。 一般我們常聽到「腎上腺素飆升」,便是指髓質分泌腎上腺素和正腎上腺素所出現的生理反應。 腎上腺素短時間飆升,可提供人體額外能量,但長時間下來,便會讓身體負荷不了,就像一般家用車輛,每天長時間以時速200公里以上高速駕駛,引擎和零件很快就會提早報銷。同理,若腎上腺素因疾病或其他因素而長期飆升超標,長久下來便會導致高血壓、高血糖及其他心血管問題。 腎上腺素功能懶人包 醛固酮:使腎臟增加鈉離子的吸收、促進鉀離子的排泄,以平衡人體鹽分並維持血壓。 皮質醇(可體松):調節血糖、脂肪、蛋白質、水分與骨頭的代謝,並可加快心跳、升高血壓,集中注意力,讓人體處於警醒狀態。 雄性激素:男性可維持性功能、性特徵,女性則可將其轉化為女性荷爾蒙,維持體態與性慾。 腎上腺素和正腎上腺素:使心跳加快、收縮力增加及輸血量變大,進而提升血壓,同時刺激肺、肝,升高血氧,提升肌力與體能。 3大類腎上腺疾病,2類與類固醇有關 由於腎上腺影響身體多方面的機能,因此只要腎上腺出問題,便連帶引起各種生理不適、疾病,嚴重時導致死亡。 常見的腎上腺疾病大致可分為庫欣氏症候群(Cushing syndrome)、愛迪森氏症(Addison disease)及腫瘤等3種,以下分別說明。 1. 庫欣氏症候群 庫欣氏症候群起因於類固醇,當類固醇攝取過多,除會導致水牛肩、月亮臉及腹臀肥胖之外,也會使腎上腺機能亢進、皮質醇分泌過多,導致高血壓、高血糖和骨質疏鬆。 2. 愛迪森氏症 愛迪森氏症與庫欣氏症候群相反,指腎上腺功能皮質功能減退的情況,原因可分為原發性與次發性兩種。 原發性是因自體免疫失調,導致身體產生對抗腎上腺皮質的抗體,進而出現虛弱無力、噁心及血壓降低等症狀;次發性原因則包括腫瘤、出血、發炎或類固醇藥物食用過度,引起腎上腺萎縮與衰竭。 3. 腎上腺腫瘤 腫瘤形成部位的不同,會導致不同部位分泌過多荷爾蒙,並引發各類症狀: 嗜鉻細胞瘤:分泌過多腎上腺素和正腎上腺素,造成頭痛、心悸和高血壓。 醛固酮瘤:分泌過多醛固酮,造成體內鈉含量過高,引發高血壓與間歇性下肢癱軟無力。 庫欣氏瘤:因腫瘤而引起庫欣氏症候群,普遍皆為良性腫瘤,除會過度分泌皮質醇外,也會產生過多雄性激素。 腺瘤或皮質上皮癌:初期影響較少,直到腫瘤變大、壓迫周邊器官或遠端轉移才可能出現症狀。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其他泌尿問題

多囊腎是什麼?嚴重竟要洗腎?多囊腎像泌尿感染,9大症狀公開

30多歲的張小姐近日腰部頻痛,上廁所時也有血尿。就醫檢查後,發現張小姐的腎臟有大小不一的水泡,診斷為「多囊腎」。究竟什麼是多囊腎?嚴重時需要洗腎嗎?快跟著《Hello醫師》一起了解! 多囊腎是什麼?認識多囊性腎臟病 多囊腎的全名為多囊性腎臟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目前已知是第16對染色體以及第4對染色體基因變異所造成的。多囊腎病患的腎臟表面會長出大小不一的水泡,俗稱泡泡腎。 多囊腎可細分為以下2種: 自體顯性遺傳多囊性腎臟病:成人時期才會發病。 自體隱性遺傳多囊性腎臟病:為嬰兒時期發病。 亞洲大學附設醫院指出,85%患者都遺傳自父母,剩下15%為基因變異。腎臟是代謝體內多餘廢物的器官,當腎臟被這些水泡佔據時,讓腎臟無法正常運作而造成尿毒症。當腎功能逐漸下降時將造成腎衰竭,最後面臨洗腎的階段。(延伸閱讀:腎功能異常怎麼辦?了解肌酸酐對腎臟的影響) 多囊腎症狀與泌尿道感染類似,9大症狀一次看 多囊腎的症狀有些與泌尿道感染相似,若你有下列症狀時,建議去醫院接受專業診斷(下列症狀以自體顯性遺傳多囊性腎臟病為例): 腰、背、腹部疼痛:因腎臟腫大導致表面的筋膜無法伸縮,疼痛的程度、頻率因人而異。 血尿:多囊腎腎友協會指出,第1次血尿大約在30歲左右會出現。(延伸閱讀:從尿液的顏色看健康) 尿路結石:以尿酸、草酸鈣時較為常見。(同場加映:認識尿路結石) 腎臟腫大:用手便觸摸得到腎臟腫塊。 慢性尿毒症:多囊腎患者長期腎功能下降導致慢性尿毒症。 高血壓:患者會併發高血壓,且多數患者在腎功能尚未下降時,便有高血壓症狀。若沒有控制好血壓,則會引發心臟衰竭、心臟瓣膜閉鎖不全、二尖瓣脫垂,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 囊腫出血、破裂:囊腫的細小血管出血時會辦疼痛,有時會出現血尿。(延伸閱讀:血尿的症狀與治療一次看) 肝臟腫大:肝臟是僅次於腎臟會出現多囊的部位,雖然肝臟腫大較少引發肝功能異常,但過大的肝臟會壓迫到腹部引起腹脹。 腦動脈瘤:多囊腎患者有腦動脈瘤的機率比一般人高,有家族史的多囊腎病患更是容易出現腦動脈瘤,需要定期追蹤。 多囊腎3大治療方式 多囊腎疾病目前並沒有顯著有效的治療方式,大多仍以控制病情為主: 手術:腎臟囊腫壓迫到腰部感到疼痛時,可以接受手術、引流方式讓抑制囊腫持續變大。 藥物:近年來已經研發出tolvaptan藥物,該藥物能延緩腎功能衰退、抑制腎臟持續腫大,醫師會判定多囊腎患者的惡化情形來給予藥物治療。值得注意的是,服用藥物期間不可懷孕,男性病人亦不可讓另一半有懷孕的機會。 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患者的腎功能已經進入末期時,可以考慮此治療手法;抵抗力不錯的病人則可考慮腎臟移植。(延伸閱讀:認識血液透析的優缺點) 控制多囊腎病情:7大習慣從日常做起 多囊腎患者可藉由遵守下列事項控制病情: 控制血壓 避免憋尿 多喝水、少喝飲料 飲食清淡(以少鹽為主) 適當的有氧運動 按時服藥、定期回診 勿隨意服用止痛藥以及中藥 由於多囊腎早期腎泡很小,醫師難以診斷,再加上有些症狀與泌尿道感染類似,若長期有腰痛、解尿問題、血尿的人,不妨去醫院就診及早治療,才能延緩腎功能下降的發生。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腎臟病

腎臟血管瘤讓你莫名腰痛站不直?出現腎臟血管瘤4公分以上應手術!

40多歲的李小姐近日發現腰部莫名疼痛還站不直,去醫院就診時發現左腎竟有2公分左右的小腫瘤。這也讓她擔心是否會變成癌症,不過醫師告訴她這種腎臟血管瘤基本上為良性,不太會影響到腎臟功能。想要多了解有關腎臟血管瘤的知識,就讓《Hello醫師》帶你一起探索。 為什麼會長腎臟血管瘤? 腎臟血管瘤全名為腎臟血管肌肉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s,簡稱RAML),是除了腎水瘤之外很常在腎臟上出現的良性腫瘤之一。 腎臟血管瘤由不同比例的血管上皮組織、脂肪組織,以及肌肉組織而組成,目前成因仍不明。腎臟血管瘤基本上屬於單一性腎血管肌肉脂肪瘤,約有7~8成的腎臟血管瘤為此類,好發族群為40~50歲的中年女性,腫瘤一般為單側生長。 雖然腎臟血管瘤為良性腫瘤,但也有少部分的腎臟血管瘤會合併罕見疾病,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指出,約有75~85%結節性硬化症病患,以及50-60%淋巴血管平滑肌增生症會導致腎臟血管瘤的出現,腫瘤多為雙側生長,不過這2種屬於罕見疾病,腎臟血管瘤基本上以良性居多。(延伸閱讀:4大神經疾病!癲癇發生的原因有這些) 腫瘤大於4公分愛注意!將併發腰痛與血尿 雖然腎臟血管瘤屬於良性腫瘤,臨床上不會出現症狀,也不太會影響腎臟功能。不過當腎臟血管瘤大於4公分時,還是有可能會合併腹腔出血、反覆腰痛、血尿。當腫瘤持續增長時,將壓迫到正常腎臟組織,造成腎功能異常、大量出血、低血壓、休克等情形,此時會有生命上的危險,因此腎臟血管瘤雖為良性,但也不可不慎。(延伸閱讀:多囊腎9大症狀停看聽、避免年紀輕就洗腎) 腎臟血管瘤需要治療嗎? 定期追蹤、飲食清淡 醫師會透過超音波、電腦斷層來確認腎臟血管瘤的大小,若血管瘤在3公分以內,且沒有合併腰痛、血尿等症狀,患者不需動手術,只要定期以影像學追蹤,觀察腫瘤是否有變大即可。若腫瘤有超過4公分以上,或是每年以0.5公分的速度增長時,醫師會在此階段建議進一步的治療: 手術治療:醫師評估患者狀況決定切除腫瘤,或是部分腎臟組織。 腎動脈血管栓塞術:利用血管攝影將導管經由股動脈放入腎動脈,再利用腎動脈的攝影找出腫瘤的血管,並注入栓塞物,以此預防腫瘤破裂、出血。 值得注意的是,若有定期服用女性荷爾蒙的婦女可能會造成腎臟血管瘤增大的風險。至於生活上需要注意哪些事情,醫師一般會建議如下: 大量攝取水份 每年定期追蹤腎臟血管瘤大小 飲食清淡(以少鹽、適量蛋白質為主)(延伸閱讀:加工食品和飲料多磷~腎病患者應少吃)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泌尿健康

抽菸小心「泌尿上皮癌」找上門!泌尿上皮癌7大症狀、原因及治療解析

癮君子小心!當煙齡許久且煙癮過大時,不僅容易罹患肝癌,更可能讓「泌尿上皮癌」上身! 60多歲的張姓男子雖不喝酒,但平常喜歡以菸會友,1天抽2包已成習慣;然而有天他驚覺尿液顏色竟然紅紅的,就醫檢查後才知道他得了「泌尿上皮癌」。 「泌尿上皮癌」聽來罕見,但其實國內盛行率不算低;根據癌症登記報告指出,2020年台灣共有1601人罹患泌尿上皮癌;究竟泌尿上皮癌有什麼症狀?讓《Hello醫師》一次為你解答。 泌尿上皮癌是什麼? 泌尿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是指泌尿道系統的上皮組織產生病變,腎臟在代謝身體廢物的過程,多少對於泌尿上皮組織有些影響,長期下來可能導致癌變,引發泌尿上皮癌,包括腎臟癌、腎盂癌、輸尿管癌、膀胱癌、尿道癌皆屬於泌尿上皮癌,最常發生癌變的部位為膀胱、尿道。 泌尿上皮癌7大症狀 泌尿上皮癌初期症狀不明顯,長庚醫院指出,約有15%的病人無症狀,經由其他檢查才發現有泌尿上皮癌。患有泌尿上皮癌者,可能會出現下列症狀: 無痛性血尿(延伸閱讀:突然血尿怎麼辦、血尿5大原因小心是癌症!) 解尿時疼痛 腰部疼痛 食慾不振 不明原因體重下降 疲倦 貧血 此外,洗腎患者是泌尿上皮癌的危險族群之一,若洗腎患者出現血尿時,須進一步檢查是否有尿上皮癌的可能。 癮君子要小心! 抽菸是泌尿上皮癌的主要原因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指出,長期抽菸是泌尿上皮癌的致病主因,除此之外還有下列因素: 烏腳病 家族史 慢性尿毒症患者 長期接觸化學物質或染劑 服用來路不明中草藥 泌尿上皮癌如何治療? 醫師會根據泌尿上皮癌的腫瘤期別、大小來給予不同的治療。 手術治療: 適用於早期的泌尿上皮癌患者,醫師會視情況使用經尿道膀胱腫瘤刮除手術、部分膀胱切除術、根除性膀胱切除術合併膀胱重建,以及微創手術。 化學治療: 適用於晚期,或是癌細胞有轉移、侵犯其他部位的病患,常用鉑金類(Platinum)的化學藥物來治療,不過腎功能不好的病患較不適合使用。 免疫治療: 不適合使用化療藥物的病人,可以選擇免疫治療,利用靜脈注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到病人體內,藉此提升免疫細胞的活化,達到抑制癌細胞的功能。不過,這些藥物可能會引起自體免疫反應,例如皮膚炎、內分泌病變、肝炎等。(推薦閱讀:想尿卻尿不出來怎麼辦?尿不出來的6大原因、排尿困難原來因為它!) 台灣楓城泌尿學會指出,全世界每年約有50萬人確診泌尿上皮癌,若能盡早發現並治療,5年後有高達96%的尿道癌,而對於癌細胞已經擴散的患者,5年的存活率僅剩5%,因此早期的診斷相當重要。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其他泌尿問題

會陰腫臭快就醫!佛尼爾氏壞死症致死率達8成,症狀、原因一次了解

80多歲的曾奶奶近日會陰附近有點腫痛,經過幾天後腫痛感加劇,身體虛弱無力及發燒;送醫檢查後,醫師診斷為「佛尼爾氏壞死症」;究竟什麼是佛尼爾氏壞死症?佛尼爾氏壞死症的原因為何?有哪些症狀?讓《Hello醫師》為你揭開佛尼爾氏壞死症的神秘面紗! 佛尼爾氏壞死症(Fournier's gangrene)是什麼? 尚恩.阿爾弗雷德·佛尼爾(Jean-Alfred Fournier)是一名巴黎的性病學家,在19世紀末時發現數名年輕男性在陰囊及陰莖附近出現壞疽,且感染進展迅速,隨後便命名為佛尼爾氏壞死症(Fournier's gangrene)。 佛尼爾氏壞死症好發於男性,但女性也可能罹患,男女患者比例約10:1,是一種壞死性筋膜炎,主要是因皮膚損傷、泌尿道或肛門遭細菌感染等因素,導致會陰部、生殖器、肛門周圍的皮膚或皮下軟組織潰瘍及壞死。 佛尼爾氏壞死症的3大原因 罹患佛尼爾氏壞死症大多是受細菌感染所致,常見的3種原因如下: 泌尿道、肛門、會陰處膿傷:當肛門附近的腺體被糞便或細菌堵住,例如大腸桿菌、鏈球菌、葡萄球菌,便會導致細菌快速增生,形成膿傷,引發佛尼爾氏壞死症。 皮膚外傷:若會陰、肛門、生殖器附近的皮膚產生外傷,細菌容易從傷口進入,並不斷增生,因而造成感染。 腸胃道疾病:少數佛尼爾氏症病人屬於腸胃道疾病所引起的,如大腸癌、大腸破洞等,使排泄物與細菌藏匿在肛門附近,導致佛尼爾氏壞死症。 佛尼爾氏壞死症的症狀:輕忽致死率達8成! 佛尼爾氏症初期,患者生殖器或會陰部表皮可能會出現發紅、腫脹等蜂窩性組織炎的症狀;隨著感染範圍擴散,則會發燒、產生較為強烈的疼痛感,其疼痛還可能會延著筋膜、陰囊、會陰、肛門,甚至一直延伸至腹壁。 當細菌侵犯到一定程度後,患者以手指按壓病灶,可聽見如同按壓氣泡紙時「啵啵啵」的聲音,並伴隨明顯的腫痛感與發燒。當病灶嚴重壞死時,還可能會散發惡臭味及流出分泌物。 一般而言,佛尼爾氏壞死症病情進展的速度非常迅速,容易引發敗血症、多重器官衰竭等全身性疾病,致死率近80%。(你也想知道:尿液顏色異樣變濁要小心!4大男性常見泌尿道感染原因、症狀,5招預防這樣做) 佛尼爾氏壞死症何時應就診? 一旦會陰部或是生殖器官附近有腫脹與疼痛、壞死等現象,以及若有小傷口都需特別注意,建議要立即就醫尋求協助,以免錯過治療時機。 佛尼爾氏壞死症的治療方法 佛尼爾氏壞死症侵犯的細菌種類不一,在治療上醫師除了會依照患者所感染的細菌種類施打不同的抗生素外,還會儘速安排手術清除壞死的組織,通常清創手術不只一次,會反覆進行數次,直到確認病灶處已無新細菌侵犯時,才會將傷口縫合。此外,醫師可能還會搭配高壓氧治療,防止患者病灶細菌孳生及流出分泌物。 3招預防佛尼爾氏壞死症 良好的衛生習慣:保持生殖器和會陰部清潔與通風,可降低罹患佛尼爾壞死症的風險。此外,在剃鬚時,也應使用乾淨的剃須刀,以防止會陰部遭到傷害。 避免傷口感染:當生殖器、會陰部等部位出現傷口時,應妥善處理,才能避免讓小傷口變成細菌入侵身體的入口。 控制體重:建議過度肥胖者可透過減重的方式,有效控制體重,避免因肥胖而使免疫力下降,進而罹患佛尼爾氏壞死症及其他疾病。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其他泌尿問題

想尿卻尿不出來怎麼辦?排尿困難的6大原因與症狀!

不少男性一整天下來喝了很多水,累積了濃厚尿意後跑廁所,卻僅有幾滴尿後就尿不出來,讓人不禁懷疑自己是否患有泌尿道疾病。究竟尿不出來的原因有哪些?男性針對泌尿道疾病時應如何分辨自己的情況?尿不出來會引發哪些症狀?《Hello醫師》為你一次解惑! 沒有尿意怎麼辦?尿不出來的6大原因 1. 膀胱結石 當患者有攝護腺肥大、神經系統疾病(如中風、脊髓損傷)、腎結石、膀胱發炎或裝膀胱導管等狀況,即可能引發膀胱結石。 膀胱結石的主要症狀為排尿疼痛和血尿,疼痛表現包括下腹部疼痛,或者陰莖、陰莖頭或會陰部鈍痛,常因活動和強烈運動而誘發或加劇,而結石也會刺激膀胱黏膜,引起頻尿和急尿感。 此外,當結石卡在膀胱頸或尿道時,將會出現明顯的排尿困難,小便滴滴答答或尿流中斷,甚至導致尿滯留,讓患者完全尿不出來。(推薦閱讀:腎結石=尿路結石?尿路結石原因多,試試這5招預防結石生成) 2. 糖尿病 約有20%~60%糖尿病患者會發生膀胱病變,由於其體內的高血糖造成神經軸突發生病變,會使逼尿肌活性變差、收縮無力,進而造成患者雖有強烈尿意,卻尿不出來,以及尿流無力、排尿不乾淨等症狀出現。(你也想知道:糖尿病久了居然要洗腎?鐵齒不理、保證8成轉「糖尿病腎病變」!) 3. 攝護腺肥大 攝護腺肥大是一種相當常見的泌尿道疾病,主要是因男性荷爾蒙刺激攝護腺,引發組織增生所致,隨著年紀愈來愈大,罹患攝護腺肥大的風險也會跟著增加。 初、中期病患可能會有頻尿、排尿慢、尿流細小、尿不乾淨、有餘尿感、夜尿次數增多等症狀,但到了晚期患者不僅會因尿滯留,而尿不出來,甚至破壞腎功能,最嚴重還會引發尿毒症。 4. 急性攝護腺炎 急性攝護腺炎常因尿液逆流、包皮過長、肛交、泌尿道感染、副睪發炎、導尿管放置及經尿道手術等,增加細菌在攝護腺孳生的機率,而其中內含的細菌多為革蘭氏陰性桿菌,如變形桿菌(Proteus species)與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 ,皆可能造成攝護腺發炎腫大,進而阻塞尿道,引發尿滯留,讓患者尿不出來,出現排尿困難,並伴隨解尿疼痛、發燒等症狀。 5. 服用藥物 許多人感冒時會至藥局自行購買成藥服用,但有些藥物具引發尿滯留的副作用,如用來緩解流鼻水等過敏症狀的抗組織胺藥物,其中就內含苯海拉明(Diphenhydramine)、氯苯那敏(Chlorpheniramine)及Hydroxyzine。(延伸閱讀:喉嚨痛吃感冒藥起紅疹?搞懂5大常見感冒藥成份、副作用,遵5原則好安心) 上述2種藥物皆會降低黏膜充血與減輕鼻塞症狀,但內含偽麻黃鹼,可能導致患者尿不出來。此外,像是用來治療頻尿及腸躁症的抗乙醯膽鹼,也會抑制膀胱收縮,引發尿液滯留,使病患的膀胱無法正常排空尿液。 6. 手術後併發症 諸如髖關節置換術、脊椎手術、直腸手術、尿失禁手術、女性骨盆問題手術或痔瘡切除手術等,皆可能會造成患者在術後出現尿滯留的情形,除了會讓人尿不出來,下腹部還會感到腫脹、疼痛,並出現尿流速緩慢、尿量減少等症狀。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