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放射治療(Breast cancer radiation therapy)是治療乳癌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利用高能量X光或其他輻射線,精準照射在腫瘤部位或周圍的淋巴結(Lymph nodes),以摧毀殘留的癌細胞、預防復發與減少擴散風險。
 
大多數患者都能順利完成療程,但仍可能出現短期或長期副作用。了解這些變化,有助於提早調整生活與治療期望。
放射治療為何重要?
乳癌放射治療的目標是降低復發率。在手術切除腫瘤後,若仍有微量癌細胞殘留,放射線能進一步破壞它們,常用於:
- 乳房保留手術(Lumpectomy)後的輔助治療;
 - 切除後癌細胞接近切緣者;
 - 腋下淋巴結轉移的情況;
 - 局部晚期或復發性乳癌。
 
放射治療屬局部治療,效果集中在照射區域,不會像化療那樣影響全身。
短期副作用
短期副作用通常在治療開始後幾週內出現,並於療程結束後數週逐漸改善。以下是常見的4種短期副作用:
- 皮膚受刺激:最常見的反應。治療區域可能出現紅腫、乾癢或灼熱感,類似曬傷。通常在療程結束後幾週內恢復。可使用溫和保濕乳液,避免摩擦與陽光曝曬。
 - 疲倦:多數患者在治療期間會感覺疲倦,通常在療程末期改善。適度休息與均衡飲食有助恢復。
 - 情緒與壓力反應:長期通勤或治療時間影響生活作息,可能導致焦慮、情緒低落。建議尋求心理支持或家人陪伴。
 - 掉毛或體毛減少:放射線僅影響照射區域,若照射胸前或腋下,該處毛髮可能暫時脫落,屬局部現象。
 
提醒:放射期間若皮膚破損或出現水泡,應暫停塗抹任何乳液,並立即諮詢治療團隊。
長期副作用
長期副作用通常在治療後數月甚至數年才逐漸出現,與放射線對鄰近正常組織的影響有關。以下為臨床上觀察到的4種主要長期副作用:
- 淋巴水腫(Lymphedema):若腋下淋巴結曾接受手術或放射線照射,可能導致手臂腫脹、緊繃或沉重感。應避免提重物、保持手臂清潔、接受物理治療或穿著彈性袖套。
 - 放射性肺纖維化(Radiation fibrosis):放射線可能引起肺部組織僵硬,出現慢性咳嗽或呼吸困難。屬罕見併發症,需定期胸部影像追蹤。
 - 心臟影響:若左側乳房接受放射治療,放射線可能波及心臟,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現代放射技術(如深吸氣屏氣法)已可顯著降低此風險。
 - 二次癌症風險:長期接受放射線可能輕微增加其他癌症風險,如肺癌或甲狀腺癌,但機率極低。醫師會嚴控總放射劑量,確保安全性。
 
放射治療期間的自我照護建議
在療程中,患者可透過以下方式減少不適與副作用影響:
- 皮膚照護:每日以溫水輕洗,避免使用含香料或酒精成分的清潔品。
 - 飲食調整:補充足夠蛋白質與維生素,幫助組織修復。
 - 充分休息:避免過度疲勞,維持規律作息。
 - 心理支持:可參加乳癌支持團體,減輕治療焦慮。
 - 定期追蹤:治療後應定期回診,監測可能的晚期副作用。
 
乳癌放射治療副作用可控且可管理
現今放射治療技術(如三維適形放射治療 3D-CRT、強度調控放射治療 IMRT)能精準控制放射線劑量,大幅減少對健康組織的傷害。
多數副作用屬暫時性且可管理,若在治療期間感覺異常或持續不適,務必主動與放射腫瘤科醫師討論,調整照射劑量或輔助照護方式。
放射治療的目的不僅是延長壽命,更在於維持良好生活品質。了解副作用與照護原則,能幫助患者安心面對療程,順利完成治療。
[embed-health-tool-bm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