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的定義
痔瘡是什麼
痔瘡(Hemorrhoids)是肛門周邊及直腸末端黏膜下的靜脈血管增生曲張,通常是不良的排便習慣及不正常的壓擠(straining)造成的結果;痔瘡不是嚴重的疾病,也不會傳染。傷口通常可以自癒,也可以塗抹藥物加速其癒合,屬於不難治療的疾病。另外,我們俗稱的內痔和外痔,便是以生長的部位來分別:
- 內痔(Internal hemorrhoids):內痔生長在齒狀線上直腸內。內痔通常不會痛,但會出血。
- 外痔(External hemorrhoids):外痔長在齒狀線下肛門外。會發癢或疼痛,有時也會破皮出血。
痔瘡有多常見
痔瘡很常見,針對50歲成年人所作的研究發現,近乎半數的人患有痔瘡。痔瘡患者男女皆有,常見於孕婦、慢性便祕或腹瀉患者中。
(同場加映:屁股隱隱作痛?痔瘡成因與治療看這邊)
痔瘡的症狀
痔瘡的常見症狀包括:
- 排便時出血,血色鮮紅但無痛
- 直腸部位搔癢和刺痛
- 疼痛、不舒服
- 肛門四周腫脹
- 肛門周圍出現既敏感又疼痛的團塊
有些症狀並未列在上面。 如果對症狀有任何疑問,請諮詢您的醫師。
什麼時候該就醫
如果出現以下任何情況,應盡快聯繫醫師:
- 痔瘡讓您痛苦不堪,無法自行減輕疼痛
- 大便呈現黑色、黏稠柏油狀
- 大便帶血
- 頭暈眼花或頭重腳輕
請注意,如果血液和大便混和在一起,呈現暗紅的狀況,有可能是大腸癌的徵兆,建議進行糞便潛血檢查
痔瘡的原因
痔瘡形成是由於直腸下端的靜脈受到壓力而引起的腫脹曲張。 壓力可能來自於:
- 排便時壓擠
- 長時間坐著不動
- 有慢性腹瀉或便祕的習慣
- 體重過重、肥胖
- 懷孕
- 飲食中缺乏纖維(推薦閱讀:膳食纖維分很多種~適量補充好處多)
痔瘡的風險因素
痔瘡的風險因素很多,包括:
- 工作時需要長時間坐著或站著。
- 罹患慢性腹瀉或便祕。(推薦閱讀:大便卡住出不來!便祕5原因與4點預防)
- 懷孕。
- 肛交。
- 飲食富含脂肪,缺少纖維。
- 年齡超過 60 歲。
痔瘡的診斷與治療
本文所提供的資訊不能替代正式醫囑。 請諮詢您的醫師以獲取進一步資訊。
痔瘡如何診斷
診斷方式包括:
- 醫學及身體檢查
- 內視鏡檢查。可使用肛門鏡、直腸鏡或乙狀結腸鏡
痔瘡如何治療
有些痔瘡可自癒,有些需要治療,治療選項包括:
如果痔瘡過於嚴重,已接受其他療法而症狀仍然不見有效改善,則需要執行痔瘡手術(Hemorrhoidectomy)。
痔瘡的生活調整或居家療法
透過以下生活調整或居家療法可能會幫助痔瘡改善:
- 增加飲食纖維攝取量,多喝水
- 溫水坐浴,1次約10分鐘,每天數次
- 多運動
- 保持肛門清潔
- 排便後使用濕毛巾,或不含香料、酒精的濕紙巾擦拭肛門
- 冷敷以緩解腫脹
如有任何疑問,請諮詢您的醫師以了解最佳治療方案。
Hello Health Group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embed-health-tool-b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