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炎

腸胃炎指的是胃、小腸或大腸的發炎,通常是因為吃了受汙染的食物所導致。症狀包含嘔吐、腹瀉、腹部絞痛、發燒、脫水、休克,建議短暫禁食後再吃清淡的飲食。若症狀嚴重,請立即就醫。

基礎知識

腸胃炎

諾羅病毒症狀?會傳染嗎?諾羅病毒多久會好?可以吃什麼?

諾羅病毒是什麼?諾羅病毒症狀?諾羅病毒會傳染嗎?諾羅病毒多久會好?感染後可以吃什麼?《Hello醫師》為您一次解析! 諾羅病毒是什麼?諾羅病毒症狀? 諾羅病毒(Norovirus)是一群可感染人類,並引起病毒型腸胃炎的單鏈核醣核酸(RNA)病毒,過去稱為類諾瓦克病毒Norwalk-like virus(NLVs)。 諾羅病毒症狀包括: 噁心、嘔吐 腹瀉、腹絞痛 發燒 寒顫、倦怠 頭痛 肌肉酸痛 通常幼童嘔吐症狀較明顯,上述症狀一般會持續1~10天,之後便逐漸痊癒。在​​台灣每年通報腹瀉群聚案件中,約4成為諾羅病毒。 諾羅病毒的病毒性腸胃炎會傳染嗎?傳染途徑? 諾羅病毒傳染力極強,在體外可以存活長達3週,在水中可以存活更久,僅需極少量病毒約10~100個病毒粒子即可造成感染,其特點包括: 耐受溫度達63度:諾羅病毒在80度高溫下,30秒才會失去活性。 無法被酒精、乾洗手殺死:諾羅病毒屬無套膜病毒,無法透過酒精殺死。 無法長期免疫:諾羅病毒的外殼蛋白具有高變異性,曾感染者也無法獲得長期免疫。 諾羅病毒5大傳染途徑 生食海貝類及牡蠣等海鮮 吃到患者準備或料理的食物 吃到患者吃過的食物 接觸到患者的嘔吐物、排泄物的飛沫 觸摸帶有病毒的物體後,觸摸自己的嘴 (延伸閱讀:食物中毒怎麼辦?多久會好?食物中毒定義、病徵及症狀全公開!) 諾羅病毒、輪狀病毒症狀差異 諾羅病毒 輪狀病毒 症狀以嘔吐為主,其次為腹瀉 症狀以腹瀉為主,也常見發燒 症狀持續2~3天 症狀持續4~5天 所有年齡層均可能感染 好發0~3歲嬰幼兒 無疫苗預防 已有口服疫苗 諾羅病毒症狀多久會好? 諾羅病毒所引起的病毒型腸胃炎,通常來得快、去得也快,症狀一般持續約2~3天,若是嬰幼兒、老人和免疫功能不足者,症狀則可能持續1~10天。 諾羅病毒潛伏期多久?傳染力多強? 諾羅病毒潛伏期一般為24~48小時。 諾羅病毒患者康復後,至少3天內都具有傳染性,少數免疫不全的患者甚至在康復後2週,糞便仍存有病毒具有傳染性。 諾羅病毒可以吃什麼?不可以吃什麼? 諾羅病毒患者早期須多喝水或藉口服電解質補充液(可在藥局購買),來緩解脫水,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 待症狀緩解後,即可透過少量多餐及清淡飲食來補充營養;恢復過程中若出現噁心感,則可先稍作休息。 諾羅病毒可以吃什麼? 稀飯 白飯 吐司(不含牛奶) 饅頭 蘋果泥 有脫水現象者,建議避免喝運動飲料,改喝藥局販售的電解質補充液,因為其滲透壓更適合發生急性腸胃炎的病人。 諾羅病毒不可以吃什麼? 牛奶 蛋類 汽水 果汁 濃湯 油膩、辛辣、重口味食物 高纖維食物 諾羅病毒嬰幼兒吃什麼? 喝母奶的嬰兒:可餵食母奶。 喝奶粉的嬰兒:沖泡奶粉時需稀釋成2/3奶或半奶,若還會拉肚子,則換止瀉奶粉(無乳糖成分);約1週後,視病情恢復狀況,逐漸換回嬰兒奶粉。 諾羅病毒如何確診?診斷方法解說 諾羅病毒診斷方法可分為3種: 醫生依症狀診斷:醫生通常會透過檢查病人的症狀、體徵來診斷,如果符合,病人周圍也有其他人出現類似症狀,便可能感染諾羅病毒。 諾羅病毒快篩試劑:市面上也有諾羅病毒快篩試劑,優點是操作便利,但檢測靈敏度較低(約67.2%),易造成偽陰性,目前巿售諾羅病毒快篩試劑主要提供於臨床或群聚疫調時初步快速篩檢,但仍無法取代實驗室的檢測工作。 實驗室檢驗糞便樣本:採集病患糞便樣本送到實驗室檢測;諾羅病毒可在感染後7天內被檢測出,症狀出現2天內檢測結果最準確,但由於檢驗時間耗時較久,臨床上很少這樣處理。 諾羅病毒治療方式 諾羅病毒目前沒有治療的抗病毒特效藥物,也沒有疫苗能預防;因此,治療以支持性療法為主,醫生會依據病人的症狀,開立止痛退燒藥、整腸藥、止吐藥及止瀉藥等藥物。 針對老年人、孕婦或兒童等免疫功能低下族群,諾羅病毒可能會導致嚴重的脫水和併發症,可能須藥物治療與打點滴,且在病程中需特別注意水分和電解質補充液的補充。 諾羅病毒腹絞痛怎麼辦? 諾羅病毒感染可能會導致腹部絞痛,可透過以下方法緩解疼痛: 注意水分攝取:待嘔吐症狀緩解後,分次補充水分、電解質補充液。 熱敷腹部:使用熱水袋或熱毛巾敷在腹部。 躺下休息:穿著寬鬆衣物,自行調整最舒服的姿勢。 臥床年長者宜側躺:避免被嘔吐物嗆到,導致吸入性肺炎、窒息。 避免自行服藥:因止吐、止瀉劑可能導致病毒滯留消化道難以排出,反而更難痊癒,應遵循醫生囑咐。 紀錄嘔吐狀況:顏色、數量與次數:吐出黃色是膽汁;黑色則是胃出血(血與胃酸結合變黑色);大量吐出鮮血,通常情況更嚴重。 記錄腹瀉狀況:記錄腹瀉顏色、數量與次數,或是否有拉水或出血現象;若是排出鮮紅色血便,則可能是大、小腸出血。 若嘗試以上方法,仍未能緩解疼痛及不適,應儘快就醫進行評估和治療。 諾羅病毒如何預防? 酒精或乾式洗手液無法殺死諾羅病毒,相較之下,肥皂、沐浴乳及洗碗精因含有界面活性劑,能與病毒的脂質融合,導致病毒喪失活性,更有助消滅病毒。 勤洗手: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務必洗手,並避免接觸感染者,若接觸,則務必在結束後清潔雙手。 生熟食器具分開:避免熟食感染病毒。 煮熟食物:諾羅病毒在80度高溫下,烹煮長達30秒才會失去活性。 忌生食:避免食用生冷的海鮮和生肉等易存有病毒之食物。 消毒環境、衣物:被嘔吐物或排泄物弄髒的床單、衣物和週遭環境,可用10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清理,並徹底擦乾;清理時,建議戴口罩及手套。 患者接觸過的物品和台面:馬桶、門把等物品表面應用20cc漂白水(次氯酸鈉)加1公升清水擦拭,亦可用次氯酸水、二氧化氯等含氯消毒劑替代。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看更多 腸胃炎 相關文章

腸胃炎

天氣熱常拉肚子?夏季4大腸胃病:除了腸病毒還有「這致命疾病」

許多人都會趁著暑假出門遊玩,但是台灣高溫又潮濕的氣候,也容易潛藏某些疾病風險。夏天常發生的疾病,除了蚊蟲滋生所造成的蟲媒傳染病,還有病菌造成的腸道傳染病,例如桿菌性痢疾、傷寒、副傷寒及細菌性腸胃炎、腸病毒等,本文將介紹這些疾病的症狀及如何預防。(推薦閱讀:病毒型腸胃炎) 1.腸病毒 腸病毒(Enteroviruses)屬於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為一群病毒的總稱。腸病毒適合在濕、熱的環境下生存與傳播,臺灣地處亞熱帶,全年都有感染個案發生,一般腸病毒感染主要常見症狀為手足口病或皰疹性咽呷炎(Herpangina)。腸病毒的主要傳染途徑多是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接觸到病人皮膚水泡的液體也可能感染。此外,新生兒可能透過胎盤、孕婦分娩過程或出生後直接接觸等途徑感染腸病毒,潛伏期約2~10天會出現症狀。 症狀 症狀包含發高燒、流鼻水、打噴嚏、咳嗽和全身疼痛。 預防方法 堅持正確洗手五步驟:濕、搓(至少20秒)、沖、捧、擦。 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提昇免疫力。 新生兒及嬰兒多餵母乳,以提高抵抗力。 生病時,應儘速就醫,請假在家多休息。 注意居家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 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 儘量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尤其是孕婦、新生兒及幼童。 在接觸或哺育新生兒前要用肥皂洗手,必要時務必更衣、戴口罩,也盡量避免太多人接觸新生兒。 兒童玩具,特別是毛絨玩具要經常清洗、消毒,清洗後可以放在乾燥的環境曬曬太陽。 延伸閱讀:勤洗手遠離腸病毒:認識腸病毒和預防方法 2.細菌性腸胃炎 常引起細菌性腸胃炎(Bacterial Gastroenteritis)的致病菌有腸炎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沙門氏桿菌(Salmonella)、病原性大腸桿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仙人掌桿菌(Bacillus cereus,蠟樣芽孢桿菌)及霍亂弧菌(Vibrio cholerae)等。 症狀 症狀會持續3至7天,除了上吐下瀉外,也可能合併發燒;若是由食物中毒所引起的腸胃炎,症狀則會持續1~3天。 預防方法 經常洗手,尤其是進食前,如廁後。 避免生食生魚片、生蠔等海鮮,若要食用,需注意新鮮及適當冷藏。 選購水洗蛋,少吃半熟的蛋。 避免食用隔餐食物。 避免飲用未煮沸水,及不合格之礦泉水。 常前往開發中國家,為預防旅行者腹瀉,可攜帶鉍鹽(次碳酸鉍錠,有抑制小腸分泌及抗菌作用)。 3.桿菌性痢疾 桿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是由志賀桿病菌(Shigellosis)感染所引起的急性腸道疾病。 症狀 感染後常見症狀如腹瀉(每天 8~10 次以上)、發燒、噁心、嘔吐及腹痛等症狀,桿菌性痢疾感染常發生在擁擠或是可能接觸排泄物的地方,例如:監獄、托兒所、療養院等,另外,在自來水不普及、環境衛生條件較差的地方,或食用汙染的水源或食物等都特別容易引起流行。 預防方法 若要預防桿菌性痢疾,最好的方法就是注重手部衛生,養成勤洗手的習慣,在用餐、如廁或更換尿布後,以及接觸病人後和接觸食物前,都要確實用肥皂和清水洗手,並且要建立好完善的沖水式馬桶的廁所,廁所內要有阻絕或消滅蒼蠅的裝置,充分供應衛生紙及設置洗手臺,水源或蓄水設施與污染源(如化糞池)應距離 15 公尺以上,供水系統的原水必須淨化處理並加氯消毒。 4.傷寒及副傷寒 傷寒及副傷寒(Typhoid Fever and Paratyphoid Fever)都是細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病原菌分別為傷寒桿菌及副傷寒桿菌,多數發生在自來水不普及或環境衛生較差的地區。感染的途徑多是因為吃到患者、帶菌者糞便或尿液所污染的食物、水。食物如貝類、水果、蔬菜都可能遭受汙染而成為傳染媒介,帶菌者處理食物也可能會污染食品。除此之外,蒼蠅也可能散布病菌。 症狀 感染傷寒或副傷寒後會出現持續性發燒、頭痛、厭食、腹痛、身軀出現紅疹、咳嗽、便秘或腹瀉等。傷寒若不治療,可能會造成小腸出血或穿孔;副傷寒之症狀較輕,死亡率也較低。(推薦閱讀:超級傷寒首例!病毒抗藥性強且會致命) 預防方法 食物要充分煮熟,並以熱食為宜;不吃生食,不食用路邊攤食品,飲水煮沸或使用瓶裝之礦泉水,並保持良好衛生習慣,飯前及便後一定要澈底洗手,才能有效防範感染。 疾管署提醒如欲前往傷寒流行疫區旅遊、經商或探親的民眾,可考慮接種傷寒疫苗,並於出國前向旅遊醫學門診醫師諮詢。 預防傷寒、副傷寒、細菌性腸胃炎和腸病毒的最重要方式,就是養成正確使用肥皂洗手的習慣,特別是飯前飯後、用餐前及上廁所後;飲用水須加氯消毒或煮沸處理,避免飲用生水;盡量選用熟食,甲殼類海鮮建議蒸煮 10 分鐘以上才食用,食物最好冷藏保存,尤其沙拉或冷盤;廚房和餐廳等烹煮食物的地方,也要要經常清除垃圾,廁所加裝紗窗,避免蒼蠅孳生;如果育有新生兒,特別注意兒童玩具要經常清洗、消毒。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腸胃炎

病毒性腸胃炎

病毒性腸胃炎的定義 病毒性腸胃炎(Viral gastroenteritis),俗稱腸胃型感冒(Stomach flu)是一種腸道感染,通常伴隨著水性腹瀉、腹痛、噁心、嘔吐,有時還有發燒等症狀。若是嬰兒、老人或是免疫系統受損的人得到病毒性腸胃炎,嚴重的個案可能會死亡。(推薦閱讀:腸病毒症狀初期?潛伏期幾天?多久會好?大人兒童差異?) 病毒性腸胃炎非常普遍,任何年齡層的人都可能會得到,但是是有方法降低得的機率,請與醫師討論以獲更多資訊。 病毒性腸胃炎的症狀 下列為常見的病毒性腸胃炎症狀: 通常為水樣便(非血便,若有血便代表可能感染的症狀很嚴重)。 腹部絞痛。 噁心、嘔吐。 有時會肌肉痠痛或頭痛。 輕微發燒。 本篇文章並未列出所有腸胃炎的症狀,若仍有疑慮請詢問醫師。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若有下列症狀就建議就醫: 持續 24 小時以上都無法控制腹瀉流失水分。 嘔吐症狀超過兩天,或是有吐血的情況。 全身脫水:脫水的症狀包括嚴重的口乾舌燥、尿液呈深黃色或是幾乎沒有尿液、全身非常虛弱、頭暈、眼花撩亂等。 腸胃道出血。 成人高燒超過 40°C,小孩超過 39°C。(推薦閱讀:破解小孩發燒8迷思~千萬別洗冷水澡) 病毒性腸胃炎的原因 最常得到病毒性腸胃炎的原因,是與感染的病患有接觸,或是吃到受汙染的食物或水。有許多病毒都會造成腸胃炎的症狀,如:諾羅病毒(Noroviruses)、輪狀病毒(Rotavirus)等。(推薦閱讀:盲腸炎還是闌尾炎?了解原因症狀,別怕開刀) 病毒性腸胃炎的風險因素 下列為可能使人得腸胃炎的風險因素: 年幼的孩童:還在托兒中心的小孩會因為免疫系統還不夠強,所以特別容易受感染。 老人:老人的免疫系統會隨年齡慢慢變差,尤其像安養院內的老人,會因為群居更容易感染。 密集居住:任何密閉而且群聚處,都可能會是病毒性腸胃傳染之處。 免疫系統較弱的人:所有免疫系統較弱的人,得病毒性腸胃炎的風險也較高 ,如HIV感染者和愛滋病患者、接受化療的癌症病患等。 病毒性腸胃炎的診斷與治療 本篇文章不代表任何醫療建議,請諮詢醫師以獲更多資訊。 如何診斷腸胃炎? 醫師會依據患者的症狀進行檢查,來判斷是否得了病毒性腸胃炎,有時也會問患者居住的社區是否也有人也得腸胃炎。醫師也可能會進行糞便快篩,檢測是否有輪狀病毒、諾羅病毒、細菌感染或寄生蟲。 如何治療腸胃炎? 目前針對病毒性腸胃炎並沒有確切的治療方式,因為服用抗生素對殺死病毒沒有太大的效果,而且過度服用抗生素還會導致某些細菌產生抗藥性。所以一般而言,一開始的治療方式都是採自我照護的居家療法。 病毒性腸胃炎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以下的生活模式與居家療法可能有助於對抗病毒性腸胃炎: 選擇較清淡的液體進食,像是喝水或是清湯,請避免飲用含咖啡因的飲品或是飲酒。 選擇較好消化的食物,像是蘇打餅乾、白吐司、香蕉、米飯或雞肉。若吃完仍有噁心感,請不要再進食。 在病情沒有好轉之前,不要進食,尤其是乳製品、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食物、尼古丁、高油或高度加工的食品。 一定要多休息,因為生病和脫水的狀況會讓人疲憊不堪。 若仍有任何問題,請與醫師討論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