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不順之苦相信你我都曾有體會,尤其長期便祕可能導致肛門周圍靜脈曲張,最終形成惱人的痔瘡,因此從寶寶小時候就應多加留意。由於寶寶無法直接表達便祕的情形,擔心孩子排便狀況不佳的家長們,究竟該如何判斷寶寶是否有便祕?是否該帶去醫院給醫師診斷?《Hello醫師》邀請模力診所的小兒科醫師藍浩尹,將帶你了解嬰兒便祕原因、症狀與就醫時機的判斷。
確認登出嗎?
排便不順之苦相信你我都曾有體會,尤其長期便祕可能導致肛門周圍靜脈曲張,最終形成惱人的痔瘡,因此從寶寶小時候就應多加留意。由於寶寶無法直接表達便祕的情形,擔心孩子排便狀況不佳的家長們,究竟該如何判斷寶寶是否有便祕?是否該帶去醫院給醫師診斷?《Hello醫師》邀請模力診所的小兒科醫師藍浩尹,將帶你了解嬰兒便祕原因、症狀與就醫時機的判斷。
一般來說,喝配方奶的寶寶較易有排便不順的狀況。這是因為配方奶大多由牛奶製成,酪蛋白比例較高,使得寶寶腸道的吸收效率與蠕動頻率較低;尤其是尚未接觸副食品的寶寶,此時高纖維食物的攝取不足,就容易發生便祕。
喝母乳的寶寶則因為母乳本來就比較好消化與吸收,因此寶寶甚至有可能10~14天才大便1次,但只要寶寶排便時不需特別費力或因此流血,且糞便質地不會過於乾硬,那麼爸媽們就毋須過於憂心寶寶的便祕問題。
藍浩尹醫師提醒家長,諸如先天性巨結腸症(Hirschsprung’s disease)、甲狀腺功能低下(Hypothyroidism)、囊狀纖維化(Cystic fibrosis)等病症,或是寶寶患有牛奶蛋白過敏,皆可能會阻礙寶寶正常排便,因此當家長發現寶寶有長期排便困難的跡象,建議仍應就診與醫師諮詢,尋求更專業的檢查協助發現問題。
藍浩尹醫師解釋,滿月前的新生兒,因為腸胃功能尚未發展完全,1天可能會排便1~7次,尤其寶寶在喝奶時,因吸吮的動作會引發腸胃蠕動的反射,所以在喝奶當下或喝完就會排便,很少會有便祕問題;待寶寶滿月後,排便次數則會逐漸減少。通常6個月以上的寶寶,排便次數從1天3次到1週2次皆屬正常範圍。
然而,部分新手家長因缺乏經驗,當寶寶一整天都沒排便時就開始懷疑寶寶便祕;其實此時稍嫌言之過早,建議家長不妨將時間軸拉長,持續觀察寶寶的排便狀況至少達1週以上,但若發現寶寶1週大便不到2次的話,則便祕的可能性極高,應開始逐步自飲食改善。
除了大便週期之外,寶寶排便時的表現與形狀也是判斷有無便祕的關鍵之一。
若寶寶排便時看來很費力甚至有哭泣反應,建議家長應同時觀察寶寶的大便;是否質地過於乾燥、堅硬,或因大便過硬,導致寶寶肛門裂傷而流血,若符合以上情況時,則便祕可能八九不離十了。
另外,臨床上對於兒童有無便祕已經有相關原則,例如羅馬準則第3版(Rome III criteria)便列出4歲以下兒童,若有出現以下2項以上的症狀長達1個月,就會歸類為功能性便祕。家長可以參考下列準則,對照一下家中的寶貝是否也有以下症狀:
原則上,家長可先觀察寶寶疑似便祕的狀況,是否經常發生或持續存在;若多數時間都正常、只是偶爾大便偏硬的話,那就毋需治療。(點此了解寶寶的各種糞便型態)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What are the signs of infant constipation? And what’s the best way to treat it? https://www.mayoclinic.org/healthy-lifestyle/infant-and-toddler-health/expert-answers/infant-constipation/faq-20058519 Accessed July 9, 2021
寶寶便祕不舒服,專家教你怎麼做!!(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http://www.tsn-neonatology.com/health/content.php?type=&id=8&pageNo=1&continue=Y Accessed July 9, 2021
兒童便祕問題面面觀(台大醫院健康電子報)https://epaper.ntuh.gov.tw/health/201809/child_2.html Accessed July 9, 2021
兒童健康手冊 https://www.hpa.gov.tw/File/Attach/14197/File_16618.pdf Accessed July 9,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