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症狀

小朋友的抵抗力本來就沒有成人來得強韌,舉凡發燒、脫水、嘔吐、過敏等症狀不僅讓孩子不適,也會讓家長忙亂不堪。本分類的文章囊括了這些大小煩惱,讓爸媽更清楚如何應對。

基礎知識

常見疾病症狀

「發燒會燒壞腦袋?」VS. 「發燒是好事兒」──一個用「傳教士」精神努力傳遞的觀念

【聽醫師的話】 × 黃斯煒醫師專欄 這次要介紹的故事,是我一個很尊敬的老師和大前輩 - 何文佑主任(編按:現為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兒科部專任主治醫師)。何主任是新生兒科的大前輩,照顧了無數的早產兒和新生兒,也在兒科領域奉獻了50年以上,直至近年仍是持續看診、照顧病人。一直到近1-2年身體狀況欠佳,才慢慢轉向教學。在小弟的訓練期間,有幸受到何主任的教學,真的是倍感光榮😄😄😄 醫療進步快速,在何主任行醫的50幾年間,許多醫療概念都持續進步中。不過,「發燒是好事兒」這件事情,倒是近十幾年來沒改變的一件事兒。因此何文佑主任行醫的過程中,不論是在診間面對病人,就會向病人闡述「發燒是好事兒」的故事。在醫院晨會教學時,也是不厭其煩地跟住院醫師、學生們教導「發燒是好事兒」的概念。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在我眼中就像個認真的「傳教士」一般,令人敬佩。 媽媽對孩子發燒的擔憂|門診真實對話 這日,一個媽媽帶著2歲3個月的女兒來到我診間,主要原因就是孩子昨晚發燒了…… 我:「您好,小孩今天怎麼不舒服呢?」 媽:「她昨天發燒了!燒到38.5度,怎麼辦?」 我做了基本的身體檢查,發現孩子喉嚨發炎,並且合併有咳嗽和流鼻水的症狀,看起來就是感冒了。 我:「他應該是感冒囉,這個病毒感染居多,一般會發燒3天到5天的時間。如果小孩活力食慾都還不錯,就沒關係,可以再觀察。」 媽:「發燒沒關係嗎!?不會燒壞腦袋嗎?!」 這時我就想到了何主任「傳教士」的身影,開始向媽媽說: 我:「媽媽先別擔心。發燒其實是好事兒。人體受到病菌侵襲時,身體就會發出警報,需要通知身體的免疫系統去作戰,這個警報就是『發燒』。所以發燒就像警報一樣,要通知身體裡的軍隊去對抗病菌。所以發燒是好事喔,不用擔心。」 媽:「所以小孩發燒,都不用管他?」 我:「觀察很重要!如果孩子發燒時跟平常一樣,活力好、食慾好,會跑會跳會玩耍,那其實不用特別在意發燒,因為這時小孩的免疫系統在發燒時活性更強。但如果小孩發燒時活力不好、不吃東西不喝水,會導致身體沒有足夠營養來對抗病菌,這時就會建議使用退燒藥,讓小孩舒服一點……」 媽:「可我媽說,小孩不趕快退燒,腦袋會燒壞耶!」 我:「其實這是很常見的迷思,應該說……」 孩子為什麼會發燒? 造成小兒發燒最常見的原因是感染,包含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喉嚨發炎、中耳炎)、腸胃道感染或泌尿道感染等。人體在發燒的時候,免疫系統的效率會提升,進而產生更好的免疫力以抵抗外來的病菌。因此,發燒不是壞事,發燒就像是人體的警報器,用來告訴人體的免疫系統要開始打仗、抵抗外來的病菌。 孩子為什麼會被感染呢? 孩子的感染大多是因為病毒所引起的。病毒感染大多會伴隨有發燒和一些呼吸道症狀,如流鼻水或咳嗽。某些特定的病毒則會引發其他症況,如喉嚨痛、嘴巴有破洞、上吐下瀉等等。 這些病毒就存在於孩子的生活環境中,像是家裡的桌子上、來家中拜訪的親戚身上、幼稚園的玩具或書上。由於這些病毒到處都有,很難完全避免孩子接觸到這些環境。因此有時發生感冒、發燒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果說發燒是好的反應,為什麼要退燒? 發燒對於人體是好的反應,可以增強免疫力以抵禦病菌。但需不需要使用退燒藥則需要考慮到孩子對發燒的反應。 很多孩子發燒時會伴隨嚴重的倦怠感,變得不吃東西、不喝水。這種不吃、不喝的狀況維持太久,就會造成小孩子有脫水的情況,進而變得更沒有食慾,更惡化小孩脫水的狀態。 因此,讓孩子退燒後往往能讓他們的食慾活力變比較好,至少能稍微吃一些食物和多喝點水,避免他們進入脫水的惡性循環迴圈。 反過來說,雖然孩子正在發燒,但卻不影響的他的精神、食慾,孩子仍是繞著桌子跑呀跳啊玩啊,這時候其實不必太過焦慮,不需要太積極的退燒。 【延伸閱讀:小孩發燒怎麼辦?兒童退燒6大處理方法!這時才要看醫生】 但阿嬤說小孩發燒太久,腦袋會燒壞耶? 這個是對於發燒很常見的誤解。以前老一輩的人常常聽說隔壁鄰居家的小孩發燒送醫院,後來出院之後孩子就腦袋就有些問題。但他們不知道的事情是,造成這些孩子發燒的原因其實是腦膜炎 或是腦炎。 以前醫療不如現在便利,有時會孩子會因為腦膜炎而導致後續的神經學傷害。有賴於現在衛生觀念進步加上兒科醫師普及率高,現在這樣因為腦膜炎而導致後續神經學後遺症的孩子已經相對罕見。 但對於老一輩的人來說,就會很直接地把孩子「發燒去醫院、腦袋不好回家」這兩件事情連結起來,就造成了「發燒會燒壞腦袋」這個迷思了。 所以正確說法應該是:發燒本身不會造成腦袋燒壞的狀況,但是如果孩子是因為腦膜炎而發燒,要儘早治療以避免後續神經後遺症發生。 【延伸閱讀:孩子發燒要吃退燒藥?超過40度燒壞腦袋?破解小孩發燒8迷思】 物理退燒VS吃藥退燒? 發燒的原因是因為我們腦部負責調節體溫的中樞,要人體體溫升高到特定的溫度,以加強免疫效率而產生的反應。使用退燒藥的效果,則是將調節體溫中樞所設定的溫度往下調整,進而達到退燒的效果。 如果沒有使用退燒藥,而只使用物理退燒(像是退熱貼、冰枕、吹電風扇等),我們的身體會一直產熱讓體溫能上升,進而抵銷掉物理推燒的效果,更會產生身體上的不舒服。 因此,當使用退燒藥退燒再加上物理降溫的方式,可以讓退燒效果更顯著。但如果只單純物理降溫而不使用藥物退燒,除了事倍功半之外,還會造成身體上的不適感。 結語 我:「……大概是這樣。」 媽:「好,醫師我了解。觀察孩子狀況比較重要!」 我:「沒錯。孩子發燒時可以先觀察症狀。如果無法判斷,給醫師檢查及評估會更加放心。」 在花了一段時間和家長衛教之後,媽媽對於小孩發燒有比較了解,對於孩子的照顧也更加踏實。 我自己也在思考,為何像何主任這樣用心「傳教」了40-50年,但對於「發燒」的正確觀念,卻還無法完全普及到家長與每個家庭中?。 在門診中,往往也要花很多時間跟家屬說明小孩發燒的處理,甚至在講了很多之後,有些家長仍然覺得「醫師你下次不用講這麼多,直接給我退燒藥吧。」 不過每次想到何主任的身影,我就會覺得這其實就真的跟「傳教」是一樣的:就是一不厭其煩、一步一腳印地慢慢做,才能讓這樣的觀念深植人心。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

看更多 常見疾病症狀 相關文章

常見疾病症狀

預防兒童嘔吐!先了解4個主要發生原因

多數情況下,嘔吐並不是很嚴重的狀況,可以在沒有服藥的情況下自己痊癒。但是,若是兒童嘔吐,那情況就更複雜了。為了避免孩子出現嘔吐的現象,請父母親務必了解治療與預防嘔吐的正確方法。 引起嘔吐的4大因素 很多疾病都有嘔吐這個症狀,但最常見的起因如下: 病毒性腸胃炎(Viral gastroenteritis):這是一種腹部感染,原因是食用了受到了輪狀病毒(Rotavirus)或細菌感染的食物。腸胃炎伴隨的症狀還包括腹瀉、輕微發燒和食慾不振,感染可能會持續數天到數週不等。 暈車(Travel sickness/ Motion sickness):這個常見症狀可能輕微或者非常嚴重,通常出現於比較少搭車的人身上,因此兒童也比較容易有暈車的現象。會暈車是因為人體的平衡感測系統發現身體一直在移動,但是身體的其他部分不知道,因此就會讓大腦接受到混亂的訊號。 消化問題:例如乳糖不耐症(Lactose intolerance)、食物過敏或乳糜瀉(Celiac disease/ Gluten intolerance,又稱麥麩不耐症 )都會導致嘔吐。不過,小孩也有可能因為先前吃太飽,而出現嘔吐的現象。 食物中毒:食物中毒的症狀跟腸胃炎很像,但通常比較嚴重。症狀的嚴重度取決於兒童攝取的食物中受多少細菌、病毒、寄生蟲和化學物質感染。 除此之外,兒童嘔吐還包括以下比較不常見的4種原因: 頭部受傷。 偏頭痛(Migraine headache)。 肺部、耳朵、胃和泌尿道感染。 闌尾炎(Appendicitis)。 治療與預防的方法 在兒童嘔吐後,當務之急就是讓兒童補充水分,但只能給他們一點水,不要強迫孩子一次喝太多。最好是使用口服脫水補充液(Oral rehydration solution)或天然的止吐療法,例如薑或蜂蜜茶。請不要讓小孩喝含太多糖的飲料。若是還在喝母奶階段的嬰兒,請縮短哺乳的時間,並增加哺乳的頻率。年紀稍大的孩子,在超過8小時沒有嘔吐後,可以慢慢恢復正常飲食。但因為腸胃還是容易不適,因此請避免多糖、油膩的食物,並且可以的話,可讓孩子側躺,以防孩子被嘔吐物嗆到、導致嘔吐症狀加劇、恢復更慢。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常見疾病症狀

兒童過敏須知:早期接觸降低機率

很多父母都擔心自己的孩子會有過敏問題,而自行採取一些措施,對此,醫師們常提醒為人父母者,不要為了降低孩子未來過敏的風險,就提早限制他們攝取一些可能導致過敏的食物,因為有些研究報告發現,這種做法其實會導致反效果。 早期攝取致敏性食物 可降低過敏風險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The McMaster University in Hamilton)的健康科學研究生馬克斯韋爾·特蘭(Maxwell Tran),曾主導一項實驗,找了約1,400名兒童為研究對象,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食用各種食物,結果發現,在1歲前就食用花生、雞蛋或牛奶的小孩,日後反而比較不會對這些食物過敏。 跟上述同一所大學的麥爾坎·西爾斯教授(Malcolm Sears)則表示,兒童比較不會對那些在他們早期就食用過的食物產生過敏,但請記住,這並不代表這些孩子就不會發生過敏。上述的研究也引起了美國聖約翰醫院和醫療中心(St. John Hospital and Medical Center)的過敏和免疫學主任珍妮佛·阿普雅德(Dr. Jennifer Appleyard)的擔憂,因為小孩在3歲以前,免疫系統還很弱,如果太早接觸過敏原,反而容易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 針對兒童過敏的研究,有很多都還在進行中,目前看來,在早期的兒童飲食中加入各項致敏食品,似乎不會造成太大問題,但為了安全起見,最好還是先與您的醫師討論。 如何得知孩子是不是過敏? 兒童的常見過敏症狀如下: 眼睛淚汪汪,以及眼睛癢、紅、腫 眼瞼內沙沙刺刺的、眼睛下有黑眼圈 打噴嚏、鼻涕流不停、鼻涕倒流、鼻子癢、鼻塞 喉嚨痛、乾咳 嘴唇、舌頭腫又癢 呼吸不順、呼吸急促、呼吸困難 胃痛、胃酸逆流、噁心想吐 便祕、腹瀉 發育不好、生長遲緩 喪失嗅覺及味覺 濕疹、紅疹、皮膚癢 血管性水腫 兒童的第一個過敏原,通常是經由母乳傳遞。如果孩子出現上述任何一項或幾項過敏症狀,就應考慮是過敏反應,最好對寶寶進行過敏檢測,常見會引發過敏的食物如下: 雞蛋 花生和牛奶 黃豆類食品 堅果(胡桃、核桃及腰果)和小麥類產品 魚和甲殼類海鮮(螃蟹、龍蝦、小龍蝦及蝦子) 遺傳是兒童過敏的另一個因素,過往已有許多例子,孩子與父母的過敏原相同,會對相同的東西產生過敏反應,爸爸媽媽在生育前,應該對自己的過敏原做個紀錄,注意這些過敏原對孩子的影響。不過,有過敏體質的爸爸媽媽,生下的孩子不一定都會過敏,生活環境對過敏也有很大的影響。 最重要的是,要提早發現、提早診斷、提早治療,這樣才能盡量減少對孩子日常生活的影響。


常見疾病症狀

心疼小孩過敏~掌控關鍵飲食 減刺激

一般認為,食物過敏是當免疫系統視特定食物為有害因子時,所引發的過敏反應,而會引發過敏的食物稱作過敏原,在某些研究裡,食物過敏影響4-6%的兒童和6%的成人,在兒童及嬰兒中這樣的情況更常見。 食物過敏類型 食物過敏有兩種類型: 免疫球蛋白E介入(IgE mediated): 過敏症狀產生的原因與身體免疫系統釋出免疫球蛋白E抗體有關,這些抗體只會和特定食物起反應。 非免疫球蛋白E介入(Non-IgE mediated):當免疫系統的其他部分對特定食物產生反應,就會產生這樣的現象,這種類型的食物過敏不會引發身體產生免疫球蛋白E抗體。 常見的過敏原食物 任何類型的食物都可能導致兒童過敏,然而,下列過敏原在所有兒童食物過敏反應佔了90%。 奶類 蛋類 花生 黃豆 小麥 堅果類 魚 貝類 治療食物過敏的主要方法是避免會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記得小心閱讀所有食品的標籤清楚了解成分,這樣能降低吃進食物過敏原的影響。 食物過敏的症狀 當兒童有食物過敏時,常常可以在皮膚表面、心血管系統、腸胃道系統以及呼吸道看到症狀。最常見的症狀有: 嘔吐、下痢或胃部筋攣以及疼痛 濕疹(Eczema)或蕁麻疹(Hives) 舌頭、嘴唇、喉嚨腫起,或嘴巴內部發癢,影響說話或呼吸能力 喉嚨緊縮,呼吸困難 喘鳴聲 脈搏微弱,可能導致血壓下降 頭暈 皮膚可能蒼白或發青 這樣的反應通常會發生在多處身體部位,且可能很快就會惡化。當發生這樣的情況時,應妥善治療病患,因為可能致死


常見疾病症狀

照顧氣喘兒...留意這些症狀即早治療

支氣管氣喘(Bronchial asthma, 或稱氣喘 Asthma)是兒童中最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它在兒童身上的發生率,是成人的2倍(10%比5%),因此需要特別注意。事實上,兒童氣喘在診斷時常被延誤,特別是2歲以下的兒童,治療的效果也因此無可避免地受到延誤診斷的影響。 什麼是氣喘? 氣喘是一種慢性發炎的呼吸道疾病,發炎反應使呼吸道對不同的刺激物更加敏感,當呼吸道(主要指支氣管)暴露在這些刺激物中,就會腫脹、痙攣以及充滿黏液,若呼吸道阻塞,則會引起咳嗽、喘鳴(Wheezing)和呼吸困難。氣喘是一種遺傳性疾病,完全不具傳染性。 如何得知孩子是否有氣喘? 若孩子有以下幾個明顯的徵兆,您就必須特別注意: 劇烈咳嗽 嚴重胸痛 喘鳴聲 呼吸短促 其他徵兆包含呼吸急促、胸悶、胸腔擴張、鼻部腫脹等。然而,並不是那麼容易就能診斷和下定結論。患氣喘的兒童可能會反覆咳嗽(特別是晚上)、喘鳴、呼吸困難,甚至在下列情況發生時,症狀會更糟: 當天氣改變時 當想努力做某一件事時 當吃到奇怪的食物時 若孩子有喘鳴現象,呼吸短促常被認為是重要的徵兆。然而,反覆咳嗽的症狀相當不尋常,且在診斷中比較少見。事實上,氣喘兒童只在夜間出現咳嗽的徵兆(所以很多氣喘兒無法睡覺),有些專家這個稱為咳嗽型氣喘(Cough-filled asthma),這是氣喘疾病中相對少見的型態,但時常被忽略。若是這種例子,應該帶孩子到呼吸科診所就診,尋求妥善的治療。如果孩子小於2歲,加上重複發生喘鳴現象至少3次時,即使家族沒有氣喘或過敏病史,也應該想到孩子可能患有氣喘,並及早帶孩子就醫。 常見的治療方式 常見照顧氣喘兒的方式是,避開可能導致氣喘發作的原因: 勿讓寵物(如犬、貓等)待在家中,且要除掉蟑螂。 勿在有孩子的區域吸菸。 勿讓家中產生濃厚的氣味。 避免使用如香水或防蚊液之類的噴霧。 避開線香產生的煙。 孩子睡覺的地方必須乾淨整齊,固定用熱水清洗床單和毯子,並在陽光下曬乾。勿讓孩子玩填充玩偶,或是讓動物到孩子們睡覺的地方。 用窗戶(關或開)來維持新鮮乾淨的空氣。 氣喘發作時如何處理? 關鍵在於要認識氣喘發作的早期徵兆,徵兆可能是咳嗽、喘鳴、胸悶、呼吸困難、半夜醒來等,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即時地快速處理孩子的狀況(例如使用吸入器),最好給孩子約1小時的休息時間。 遵循小兒科醫師的指示很重要,並定時追蹤,就算孩子曾有過這樣的經驗,也絕對不能自行停藥。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