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心理諮商,大部分浮現的畫面皆為病患和諮商師面對面坐著,或者是諮商師仔細聆聽患者的困擾等,但當其想法與情感無法透過言語清楚表達時,藝術治療(Art psychotherapy)便能夠派上用場。
究竟藝術治療是什麼?如何從中分析創作者的心理狀態?《Hello醫師》將於本文為您詳細介紹藝術治療的定義與適合的對象,並分享其可能帶來的好處。
藝術治療重視創作過程與分享
你可能在某些電影或是影集中看過類似的場景:治療師拿著某個人的作品,指著畫面上的圖來解釋作畫者的心理狀態,這是影視中常見的一種藝術治療。
不過,正式的藝術治療可不只畫圖而已,廣泛的藝術治療還包含著色、畫圖、創意寫字、黏土、拼貼畫、雕刻等各種手作藝術,診療室會擺放各式各樣的工具,讓患者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
藝術治療最重要的是創作的過程和結束後的分享。創作過程中,病患多半會降低防禦心,專心一意在創作上,並藉此抒發情緒,而諮商師便能從患者用心完成的作品中,察覺不少蛛絲馬跡,並依照成品去解釋其心理狀態,並給予適當的治療。
藝術治療無關美術能力
有些人會認為「藝術治療」只適合有美術天分的患者,但是這種治療方式跟美術能力沒有關係,比起「藝術」本身,它更像是一種溝通的橋樑。下列為6種適合進行藝術治療的對象:
- 還不太會說話的小孩,或是喪失語言能力者。
- 任何類型的精神病患者。(延伸閱讀:認識精神病疾患)
-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者。
- 具有學習或社交發展障礙的人。
- 被施暴,或是被性侵的被害者。
- 患有失智症、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等症狀的病人。
除了上述各類型的病人之外,能受到藝術治療幫助的對象十分廣泛,一般人不論什麼年齡,透過個人或是多人進行也都可以。為了讓大家更了解藝術治療,下面舉個經典的藝術治療題材,與它的解析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