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

關節炎指各種造成關節疼痛、腫脹、發炎的症狀,例如痛風、類風濕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等等。你可以在這裡找到更多關於關節炎的相關資訊。

基礎知識

關節炎

薑黃素16大推薦品牌!吃薑黃好處、怎麼吃、何時吃一次看

薑黃素是薑黃的稀有成分,每根薑黃約含2~9%的薑黃素;研究發現,薑黃素對人體有許多益處,讓薑黃素成為市面熱門保健食品選項。究竟薑黃素是什麼?有哪些功效好處?怎麼吃薑黃補薑黃素?薑黃推薦早上吃還是晚上吃?《Hello醫師》為您一次解答,並推薦16大薑黃素熱門品牌。 薑黃是什麼? 薑黃(Curcuma longa L.)是薑科薑黃屬的根莖植物,又稱黃薑,是原產於亞洲南部的熱帶性草本作物,其根莖所磨成的深黃色粉末:薑黃粉(Turmeric),是許多食物的主要香料與天然色素,如咖哩、薑黃飯及黃芥末等。 薑黃在中醫與印度傳統醫學的藥用上行之有年,近年來,科學界針對薑黃的藥用機制進行研究,發現薑黃對人體的幫助,主要來自於一種稱為薑黃素(Curcumin)的成分。薑黃素是一種多酚類化合物,屬於植化素之一,是一種天然的抗氧化物。 推薦吃薑黃素的好處? 多項研究發現,薑黃素有助於維持健康,但卻有人體吸收率差、生物利用率低等缺點,一攝入後,尚未被吸收與利用,便會被身體代謝排出。 目前醫學界積極嘗試透過不同機制、搭配不同成份,阻斷薑黃素的代謝途徑,提高生物利用率,胡椒鹼(黑胡椒主要的活性成分)就是其中一;有研究指出,若薑黃素與胡椒鹼一同攝取,生物利用率最高可增加2000%。 薑黃素推薦怎麼吃:新鮮薑黃、薑黃粉、薑黃膠囊、薑黃碇 新鮮薑黃:新鮮薑黃的吃法多元,可放入各類湯品一起燉煮,也可切薄片,用烤箱烘乾製成薑黃餅,或切塊後與紅糖一同煮成薑黃茶。 薑黃粉:薑黃粉比新鮮薑黃更容易購買,各大超市皆有販售罐裝的薑黃粉;薑黃粉可直接入菜增色、添味,或製成各種飲品、甜品或麵包。 薑黃膠囊、薑黃碇或薑黃飲:新鮮薑黃和薑黃粉僅含有約2~9%薑黃素,若再考慮低吸收率、利用率等問題,攝取之後,能進入體內並發揮作用的薑黃素相當有限;若經由濃縮萃取的保健食品,通常可含有較高的薑黃素含量,有些甚至高達90%以上;不過,民眾選購時仍應特別注意,切勿過量攝取。 薑黃素的建議攝取量 關於薑黃素的建議攝取量,醫學界尚無統一標準。不過,世界衛生組織(簡稱WHO)依據動物研究建議,薑黃素若作為食品添加劑,每日建議攝取量為0~3毫克(mg)/公斤(kg),若以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為例,每日建議攝取量落在0~180毫克之間。 美國關節炎基金會(Arthritis Foundation)表示,每日服用2次500毫克的薑黃素對於活動健康有益;相關研究則指出,薑黃素的每日服用量若提升至4000~8000毫克,也顯現出良好的耐受性與安全性。 雖然醫界對於每日薑黃素攝取量尚無定論,建議可採行WHO標準服用;不過,若有個人健康問題,如關節炎等,請務必諮詢您的專業醫師,再決定適合的攝取量。 薑黃推薦早上吃還是晚上吃? 薑黃素屬於脂溶性營養素,可於飯後服用,或隨餐與含有油脂的食物一同服用。 薑黃有副作用嗎?哪些人應小心吃? 若攝取大量薑黃素,可能出現以下不良反應: 腹痛、腹脹、腹瀉 頭痛 皮疹 糞便顏色變黃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簡稱食藥署)建議,下列族群在服用薑黃素或攝取含有薑黃素的食物時須額外小心,請在食用前先諮詢專業醫師: 有服用抗擬血劑者:薑黃素可能抑制血小板凝集,增加出血風險。 糖尿病患者:服用降血糖藥的病患,若併用高劑量薑黃素,可能導致低血糖。 孕婦、哺乳婦女 膽結石或膽道功能異常者、草酸鈣結石者 缺鐵者 需使用抗排斥藥(免疫抑制劑)者 手術後患者、服用多項藥品者 提醒您,上述衛教訊息與產品功效無涉,選購及使用前請先諮詢專業醫療人員。 薑黃素推薦品牌:16款 金車補給園 薑黃萃取物+GSH複方膠囊 FJ豐傑生醫 高效能薑黃BCM-95 DHC 濃縮薑黃 好市多 Nature's Lab 薑黃萃取加胡椒鹼膠囊 好市多 Youtheory 薑黃萃取加胡椒鹼綜合膠囊 日本 ITOH 井藤 爽快甘秋薑黃錠狀食品 酒豪傳說 沖繩薑黃錠狀食品 達摩本草 古印度專利薑黃素複方 三多 專利薑黃萃取C+T軟膠囊 日本 紅薑黃先生加強版 義美生醫 補不足薑黃萃取物 Sundown 日落恩賜 勇健活力薑黃膠囊 VITABOX 95% C3 超級薑黃素 BHK’s 專利薑黃 素食膠囊 […]

看更多 關節炎 相關文章

關節炎

指關節啪啪聲很紓壓?健康真相不好說

有時候覺得手指僵硬,您會有扳或拗手指的習慣嗎?我們可能都有在影劇中看過,反派或主角準備要耍狠或是開打前,扳一下手指、讓關節產生啪啪的聲音,就好像一種暖身完,隨時可以出招的感覺。但實際上這種做法真的有意義嗎?本文將帶您了解扳手指為什麼會有聲音,以及這個動作對身體有什麼樣的影響。 扳手指的聲音怎麼來的 許多人扳動手指為的就是感受那悅耳的「啪」一聲,但關於它的產生原因,目前仍有多種說法,其中最廣為人知的要屬「氣泡破裂理論」。理論表示,當指關節伸展時,內部的壓力會降低,同時從滑液(Synovial fluid)產生氣泡,這些氣泡破裂的時候,便會產生「啪」的聲音。 然而,之後出現的「空洞形成理論」(Cavity formation)儼然打了「氣泡破裂理論」一巴掌,因為透過核磁共振(MRI)的成像顯示,扳手指所發出的聲響,是來自於動作進行時,關節內部快速地產生了空腔,或者說一塊空置的區域,並非產生氣泡或氣泡破裂而產生聲音,當發出聲響後,關節內的空腔依舊保持在那,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扳同一隻手指頭發出聲響的原因。 關於手指關節響聲的原因,目前以這2大對立陣營為主,在2018年時,氣泡破裂理論又提出了新的研究報告,但是仍然沒有解決這項有趣且爭論已久的問題。 扳手指有害健康嗎 相信不少讀者可能都有過在家中扳手指時,被長輩訓斥說這樣會骨頭變形、關節炎、指關節變粗等說法,不過唐納昂格博士(Dr. Donald Unger)以自己親身的經歷告訴了世界,扳手指關節可能跟關節炎毫無關聯。 他花了50年的時間,只扳左手的指關節,平均一天扳動2次,總共扳了36500次,而這項實驗結束後,他表示自己的雙手並沒有出現關節炎的症狀,左右手的外觀也沒有太大的差異,他也因此做出扳動指關節並不會造成關節炎發生的結論。值得一提的是唐納昂格博士在2009年,獲得了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醫學獎的殊榮。 無獨有偶,另外一項來自美國家庭醫學委員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Board of Family Medicine)的研究顯示,有扳手指關節習慣的受測者與其對照組,獲得關節炎的機率分別為18.1%及21.5%,代表了扳手指並不會提高罹患關節炎的機率。 除了關節炎外,另外有研究指出扳手指可能會降低握力,不過仍有爭議。根據風濕病年報(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的研究,長期扳手指的人可能有握力降低的風險;不過這項研究是在1990年所提出,而在2017年時,一項發布在科學導向(Science Direct)的研究則反對扳手指會減低握力,反而認為其跟掌骨增厚有所關聯。 該停止扳手指嗎 想扳手指的原因,大概就和想翹腳的原因一樣吧,有些人喜歡、有些人不喜歡,喜歡的人覺得扳手指可以幫助手部放鬆、聲音聽起來很舒服又或是只是單純的習慣;但對於不喜歡的人來說,有些人甚至會害怕聽到扳手指關節所產生的聲響,或是擔心這樣的行為會影響雙手外觀,甚至對關節產生負面影響。 雖然由上面的實驗可知關節炎跟扳手指並無關聯,但是對於握力的是否有確切的影響,仍須打上一個問號。對於是否應該停止扳手指的行為,取決於自身的想法,若這個行為確實能帶給您滿足或幫助您放鬆,繼續進行下去或許也沒什麼不好;但是如果您身旁有人跟您抱怨,扳手指的聲響會造成不適,或者您擔心扳手指還有隱藏的健康威脅,只是尚未經由研究發現,也許開始克制扳手指是個不錯的決定。


關節炎

骨關節炎患者更需要動!4類保養運動

大家都明白運動對日常保健大有助益,但或許很少人知道,患有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的人更要運動嗎?近期研究指出,過去認為骨關節炎患者應儘量避免活動的這個想法,是錯的!研究人員相信,適度的運動,維持肌肉和關節的機能,才是對抗骨關節炎的關鍵。參考以下的運動建議,無論是膝蓋還是髖部罹患骨關節炎,都能得到改善。 1. 有氧運動搭配重訓最好 健走、游泳、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對患有骨關節炎的人來說很好,因為這些運動可以訓練心肺、維持身體的活動性,並能緩解疼痛。不過游泳時建議選擇溫水游泳池,因為冷水可能會對患有關節炎的部位有害。此外,儘管上述的心肺運動很好,但並無法像重量訓練一樣可以延緩骨質流失。所以除非身體狀況無法進行重訓,不然也應該同時進行。 2. 各種伸展運動都有幫助 伸展運動能增進身體的延展性、柔軟度和平衡感,有助於降低骨關節炎患者跌倒的風險。例如太極拳、瑜伽,都是屬於需要伸展的運動,對骨關節炎患者很有幫助。 3. 針對髖部的伸展運動 甩腿運動:甩腿運動也很更適合在水裡練習,因為水有阻力,需要出更多力才能甩動,可以藉此加強鍛鍊。 腿部伸展:可以嘗試拉伸髖部和腿部的肌肉,但若您的髖部肌肉太緊,強迫腿部肌肉伸展可能會傷到背部,或造成其他運動傷害,因此建議尋求專業教練的指導。 4. 針對膝蓋的伸展運動 滾膝運動:單腳跪姿,跪著的膝蓋可以跪在軟墊上,上半身保持直立,並輕柔緩慢地將身體前後擺動。這個動作可以伸展膝蓋前側,但做的時候不要讓膝蓋超過腳趾,以免拉傷。 俯臥腿彎舉:趴在堅硬的表面上,慢慢將腳跟彎向臀部,同時不要讓髖骨離開地面。做的時候注意不要讓太多重量壓在患部的關節和肌肉上,否則可能會使病況惡化。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關節炎

膝蓋又痛又僵硬~可能是得了骨關節炎

膝蓋的骨關節炎又稱退化性關節炎,是一種最常造成膝蓋痛的原因之一,通常會引起疼痛、僵硬、腫脹、使行動受限,並讓人感到關節磨損;有任一症狀,就可能代表膝蓋罹患了骨關節炎。接下來本文會將介紹更多關於這個疾病的資訊,包括它的症狀和該就醫的情況。 膝蓋罹患骨關節炎的症狀 膝蓋痛:疼痛是最常見的症狀,如果病因是老化,那麼雙腿膝部都有可能疼痛,如果病因是受傷,那就只有受傷的那隻膝蓋會受影響。走路、跑步、上下樓梯,或在一整天過後,膝蓋痛的程度會加劇,但稍微休息後會改善。疼痛感或許不會每天持續發生,可能有時沒事,有時嚴重,甚至在晚上把人痛醒,狀況會依當天的活動強度和氣候而有所不同。 膝蓋僵硬:僵硬也是一個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尤其是久坐以後,需要緩慢活動才能減輕這個症狀。 膝蓋喪失彈性:關節可能會感覺很難活動,例如從椅子上起身或步行時。 膝蓋裡面有磨損的感覺:活動膝蓋時,可能會感覺或聽到關節在摩擦、輾壓、裂開。 腫脹:這是最容易從外表觀察到的症狀之一,是因為骨刺形成,或關節淤積液體而造成的。 膝蓋觸痛:有時當膝蓋脫離正常的位置,關節會變得不穩固,因而造成觸痛。 肌肉萎縮:有時膝蓋周圍的肌肉會看似異常或萎縮。 膝蓋骨關節炎的潛在併發症 在一些少數個案中,膝蓋的骨關節炎可能會引發下列併發症: 關節結晶體沉積(Crystals in the joint):膝關節內的結晶體可經X光檢查發現,當沉積的結晶體突然被晃動,膝蓋就會產生劇烈疼痛。 囊腫(Cysts):囊腫是指膝關節液過量而生成的黏液囊,一般常出現在膝關節後面,可能會壓迫血管導致腫脹。囊腫通常不會造成疼痛,除非在活動中受到壓迫,或當囊腫破裂,體液流入肌肉中,才可能非常疼痛。 何時該就醫或動手術? 如果疼痛與日俱增,或已劇烈得讓人受不了,就應就醫取得協助。通常膝蓋的骨關節炎並不建議手術治療,只有在其他治療都無效,或以下特殊情形才需要: 疼痛劇烈。 活動力受限,讓人無法進行某些動作,例如上下樓梯、從椅子起身。 膝部長期腫脹,只能靠手術治療改善。 服用止痛藥後效果不佳。 膝蓋僵硬。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