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大易緊張?小心消化性潰瘍!消化性潰瘍原因、症狀及治療解說
壓力大及情緒容易緊張,是許多上班族工作常態,若加上三餐不正常或飲食習慣不良,容易發生消化性潰瘍,導致腹部經常疼痛、噁心或吃不下。《Hello醫師》帶您了解什麼是消化性潰瘍?以及要如何治療才能擁有健康的腸胃。 消化性潰瘍是什麼? 消化性潰瘍(Peptic Ulcer Disease, PUD)是指上消化道、食道、胃部的黏膜,受到胃酸侵蝕造成的潰瘍,導致黏膜處有糜爛或破損現象。消化性潰瘍主要是指十二指腸潰瘍與胃潰瘍,僅有少數是食道潰瘍。 十二指腸潰瘍:十二指腸的黏膜受損,靠近幽門處。飢餓時會感到疼痛,進食後疼痛症狀反而緩解。 胃潰瘍:常見於於胃小彎靠近幽門處,進食後經常感到疼痛,長期下來可能會轉變成胃癌。(延伸閱讀:胃潰瘍與消化性潰瘍) 消化性潰瘍6大原因 造成消化性潰瘍的病因有許多種,以下為常見的致病原因: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腸道內的幽門螺旋桿菌會造成黏膜傷害,為消化性潰瘍重要的致病原因。 胃酸過多:當胃酸過多時會侵蝕胃壁,進而引起潰瘍。 情緒緊張、壓力過大:焦慮的情緒會使胃部的黏膜血液循環不良,減少腸胃蠕動導致消化不良。 飲食不健康:暴飲暴食或是三餐不正常,常吃油炸、辛辣、刺激性食物、抽菸、喝酒。 藥物刺激:類固醇、阿斯匹林、止痛劑會對胃部黏膜造成一定的損傷。 遺傳:有家族史的人比一般人容易得到消化性潰瘍。 消化性潰瘍出血、黑便症狀要注意! 消化性潰瘍最常見的症狀為上腹部疼痛,還有下列症狀需要注意: 胸口燒灼感、腹部脹痛:大多數的患者都有此現象,也有患者出現噁心、嘔吐的症狀。 出血:吐血、出現咖啡色嘔吐物或黑便,更嚴重時則有心跳加速、血壓下降、四肢冰冷、休克的症狀,須立即送醫。 胃穿孔:上腹部持續疼痛,並擴散至下腹部。 幽門阻塞:潰瘍處結疤導致幽門阻塞,病患此時會感到噁心、想吐,進食後的1至2小時會吐出未消化完全的食物。 消化性潰瘍如何治療? 消化性潰瘍的治療方法分為下列2種: 藥物治療:以抗生素來減少幽門螺旋桿菌,或是服用抑制劑來減少胃酸的分泌;也有醫師會開立胃乳片、胃乳液或黏膜保護劑中和胃酸,減低胃部疼痛感。 手術治療:當消化性潰瘍已經合併胃穿孔、幽門阻塞、大量出血時,需要透過手術來切除部分胃組織。 消化性潰瘍的飲食與生活原則 當胃黏膜與十二指腸的黏膜受損時,飲食上要盡量避免過於刺激的食物,除此之外還需要遵守下列原則: 三餐定時定量 飲食均衡、進食需細嚼慢嚥 避免容易脹氣、油炸、辛辣、刺激性食物或是冰品 放鬆情緒、保持心情愉快 戒菸、少喝酒 不熬夜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