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健康

呼吸道健康小至咳嗽或普通感冒,一直到 2003 年的 SARS 或 2020 年的武漢肺炎,在這個類別,你可以找到與呼吸道健康相關的症狀與疾病介紹,以及各種健康資訊。

基礎知識

呼吸道健康

A型流感症狀?多久會好?會自己好嗎?A流與感冒差異一次看

A型流感是什麼?A流症狀有哪些?得了A流多久會好?會自己好嗎?A流和B流的差異為何?《Hello醫師》為您深入說明! A型流感病毒是什麼? A型流感病毒俗稱A流,能感染人、禽、豬、馬及其他動物;依紅血球凝集素(HA)與神經胺酸酶(NA)等兩種主要抗原的不同,可分為數十種亞型,其中感染人類的主要型別為: H1N1 H3N2 A流症狀有哪些? A流症狀依據衛福部疾管署的說明,包括: 咳嗽、喉嚨痛 發燒 頭痛 流鼻水 肌肉痠痛 疲倦 約10%感染者有噁心、嘔吐及腹瀉等腸胃道症狀 A流症狀:併發症 A流症狀通常來得又快又猛,相較於感冒,病患可能連續高燒3~4天,少數情況下,還可能併發以下疾病: 肺炎 腦炎 心肌炎 其他嚴重的繼發性感染 神經系統疾病 感染A流後,若出現以下危險徵兆,請盡速(或轉診)至大醫院,把握治療的黃金時間,以降低重症與死亡風險: 呼吸急促 呼吸困難 發紺(缺氧、嘴唇發紫或變藍) 血痰 胸痛 意識改變 血壓低 A型流感、B型流感的症狀差異? A流症狀通常較嚴重,多數流感併發重症的病例以A型流感為主;B流症狀較輕微,常有腹瀉、肌肉酸痛等症狀,感染後,通常只有年長者或免疫力低下的族群,才容易發生嚴重併發症。 A流症狀與感冒的差異?   A型流感 感冒 致病原 流感病毒 約有200多種病毒可引起,常見的有鼻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或腺病毒等 影響範圍 全身性 呼吸道局部症狀為主 發病速度 突發性 突發/漸進性 主要症狀 發燒、咳嗽、肌肉酸痛、倦怠、流鼻水、喉嚨痛 喉嚨痛、打噴嚏、鼻塞、流鼻水 發燒 高燒3~4天 少發燒,僅體溫些微升高 病情 嚴重,難以工作或上課 較輕微 病程 約1~2週 約2~5天 併發症 肺炎、心肌炎、腦炎及其他嚴重之繼發性感染或神經症狀(雷氏症候群)等 少見(中耳炎或肺炎) 傳染性 高傳染性 傳染性不一 A型流感多久會好?A流症狀會自己好嗎? 感染A型流感後,通常須1~2週才會完全恢復。 A流雖可能透過免疫力痊癒,但因為流感症狀嚴重、病程長,建議可就醫治療,透過服用醫師開立之藥物,可幫助縮短病程,同時避免嚴重併發症。 A型流感潛伏期多長? A型流感的潛伏期(被感染至症狀出現)為1~4天,平均為2天。 A型流感會傳染嗎?A流傳染力多強?傳染途徑有哪些? 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指出,流感的傳染力最強是在症狀出現後3~4天內;此外,研究發現,成人感染後在發病前1~2天就開始排放病毒,雖然量較低,病毒排放高峰為發病後1~3天,並持續至發病後第5天。 若為免疫不全者,排放病毒的期間可能達數週或數月;兒童也很早就開始排放病毒,且量多、時間久,最長可達21天。 A型流感的主要傳染途徑為病患咳嗽或打噴嚏所產生的飛沫,因此在密閉空間或人多、擁擠狹窄處,更容易造成病毒傳播;另外,接觸病患的口沫或鼻涕等分泌物後,再碰觸自身的口、鼻或眼睛,也可能造成感染。 A型流感要隔離嗎?隔離幾天? 依據衛福部疾管署規定,A型流感屬於第四類傳染病,只有須進加護病房的重症或併發症患者須通報,因此一般感染者無須通報或隔離。 然而,由於A型流感傳染力強,容易產生大規模流行,因此一旦確診,最好暫時待在家中休息,直到燒退後24小時,再視症狀嚴重性判斷是否如期上班或上學。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探索更多呼吸道健康類別

一般感冒

看更多 呼吸道健康 相關文章

一般感冒

一直咳嗽怎麼辦?7種快速止咳方法:喝什麼、做什麼一次懂

咳嗽是身體為排出氣管內異物所產生的正常保護機制,但咳嗽咳不停,不僅帶來不適,也可能造成胸痛或影響睡眠品質。 究竟一直咳嗽不停該如何解決?哪些止咳方法最有效?《Hello醫師》為您整理8種迅速止咳的方法,減輕咳嗽帶來的困擾。 咳嗽原因 咳嗽通常是因為呼吸道疾病所引起,例如感冒、喉炎、支氣管炎、肺結核及肺炎,或是物理性刺激、化學刺激、溫度刺激(過敏)及服用特定藥物等。 此外,鼻子、心臟及腸胃方面的問題,有時也會造成咳嗽,例如胃食道逆流、嗆到或心臟衰竭等。(延伸閱讀:咳嗽:原因、症狀、診斷、治療、舒緩方式) 若只是短暫性的輕微咳嗽,沒有其他症狀,通常不需立即去看醫師,可以透過以下8種方法來緩解: 止咳方法1.墊高頭部休息 躺下時用枕頭墊高頭部(約15-30度)的臥姿或半側臥姿姿勢,有助呼吸道順暢。 止咳方法2.小口慢慢喝水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指出,若咽喉乾燥、痰少不易咳出時,應多喝溫熱開水;喝水時宜先含在口中,再慢慢吞下,如此潤喉化痰的效果較好,也不會造成腹脹、頻尿等副作用。 止咳方法3.蜂蜜溫水(不適合1歲以下的嬰兒)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進一步補充,蜂蜜有清熱潤燥的作用,能減緩氣管炎所引起的喉頭乾癢,並幫助排出氣管積痰。 若經常因為喉頭乾癢而咳嗽,建議平時可多飲用蜂蜜水,以保養喉嚨、減少咳嗽。 止咳方法4.溫鹽水漱口、沖洗鼻腔 一項蘇格蘭研究發現,用鹽水漱口和鹽水沖洗鼻腔,有助於減輕感冒症狀,並縮短咳嗽等症狀的持續時間(約減少2天)。 可用鹽水漱口1天3次,鹽分濃度要滲透壓比人體高,因此可用1杯200毫升的溫水加2克鹽調製。 不過,用鹽水漱口時,難免會吞入部份鹽水,需要限制鈉攝取的高血壓和腎臟病患,不適合使用鹽水漱口。 止咳方法5.避免刺激呼吸道、接觸過敏原 吸入油煙、菸(包含二手菸)、廢氣、大量懸浮微粒或化學物質,都可能刺激呼吸道,造成咳嗽。 若您為過敏體質,頻繁接觸黴菌、塵蟎等台灣常見的過敏原,也可能誘發過敏反應,引起咳嗽。 建議可加強減少室內空汙,例如開抽油煙機、空氣清淨機,或是避免抽菸;平時也可多加清潔環境、除溼,以減少過敏原。 止咳方法6.熱水澡或蒸氣浴 吸入水蒸氣可緩解喉嚨乾癢,稀釋濃稠的痰液,幫助排痰,建議可於飯前或飯後1個小時(以免因咳嗽厲害而導致嘔吐)洗熱水澡或泡澡。 針對因為痰多而導致咳嗽的嬰兒,台北榮民總醫院宋文舉主任建議使用以下方法緩解症狀,每次間隔時間約4~6小時,每次吸15~20分鐘左右。 使用熱毛巾散發水蒸氣:將熱毛巾湊近嬰兒,或輕敷臉上(但需注意不要影響寶寶呼吸),藉此讓嬰兒口鼻吸入水蒸氣。 蒸氣浴:在浴室內,打開熱水以產生大量水蒸氣,並將寶寶帶進浴室,讓寶寶把水蒸氣吸入氣管及肺內。 蒸鼻器:相較其他方法,使用寶寶專用蒸鼻器較方便,安全性也較高,但使用時仍需注意使用時間、溫度及寶寶的呼吸狀況。 吸蒸氣時或結束後,記得給寶寶拍痰,有助於咳嗽排出痰液。 止咳方法7.止咳藥(6歲以下不宜服用) 可至藥局購買非處方的止咳藥,以緩解咳嗽症狀。(延伸閱讀:搞懂5大常見感冒藥成份、副作用,服用感冒藥注意這5點) 注意:避免給6歲以下孩子服用止咳藥,避免窒息風險。 咳嗽需要去看醫師嗎? 一般感冒或流行性感冒造成的咳嗽,通常很快就會自行痊癒,但若您有下列症狀,建議仍儘快就醫檢查,以免拖延惡化,或錯失特定疾病的黃金治療期: 咳嗽持續7天,情況仍沒有改善 呼吸短促或呼吸困難 睡覺時仍持續性咳嗽 咳嗽之後感到頭暈 咳嗽咳出血 胸痛 發燒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氣喘

【醫師幫幫我9】父母最關心!兒童過敏氣喘新課題 從「全人」出發,名醫全方位守護兒少之道

從原本只想當小鎮醫師,到組成「國家級」氣喘衛教團隊、建立兒少保護中心,新北市立土城醫院院長黃璟隆秉持「公理正義」,自謙憑著一股傻勁,一路開疆闢土,希望建立一個「兒童健康、快樂生活」的世界;《Hello醫師》【醫師幫幫我】第9集特別邀請黃璟隆院長,分享他如何從「全人」角度出發的守護兒少之道;在直播中,回想起與病人的相處故事,他不禁潸然落淚,仁醫情懷,令人動容。 兒科權威黃璟隆院長是台灣第一位兒童風濕免疫醫師,不僅專精醫術,更積極投入醫學研究與教學,同時斜槓跨足媒體,撰寫氣喘衛教專欄,堪稱當年的知識性網紅。 「在診間看診,只能照顧一個個小朋友,若能過學校護理師、老師協助,就能及早發現孩子的氣喘症狀,及早治療」黃璟隆院長開始籌組團隊,利用假日時間全台走透透,進行氣喘衛教講座;後來,他又因接觸到受虐兒童,一心追求公平正義的他,看著孩童小小的身軀遍體麟傷,相當不忍,在醫院支持下,再跨足到兒少保護領域。黃院長用醫療專業與熱誠,守護兒童的健康,更積極替弱勢兒童打造一個公平正義的環境,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快樂成長。 台灣約有20%學童有氣喘問題,但氣喘初期的症狀和感冒類似,容易因為忽略而錯過黃金治療期;此外,錯誤的照護與用藥觀念,也可能讓氣喘症狀加劇,黃璟隆院長表示:「家長一聽到孩子要使用類固醇都很擔心,其實,氣喘患者使用的吸入劑型類固醇副作用微乎其微,家長不要害怕用藥,唯有正確的用藥,才能減少急性氣喘的發作,等到症狀穩定後,藥物是有機會減量,甚至是停藥」。 黃璟隆院長行醫的路上,無論是在研究獲臨床治療領域都獲得許多的肯定,包括代表兒少保護最高榮耀的紫絲帶獎(第三屆)、2019年醫療典範獎、以及獲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公佈之「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World's Top 2% Scientists)全球前2%「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1960-2022)」等等,更多黃璟隆院長的精彩故事與氣喘照護內容,千萬不要錯過。 【醫師幫幫我】線上直播第九集(完整版): 父母最關心!兒童過敏氣喘新課題 從「全人」出發 名醫全方位守護兒少之道 【醫師幫幫我】線上直播第八集(完整版): 從臺灣邁向國際生殖學術殿堂「生殖醫學教父的奮鬥人生」 【醫師幫幫我】線上直播第七集(完整版): 糖友怕扎針?名醫游能俊院長帶您了解 「連續血糖監測儀的多重宇宙」   更多【醫師幫幫我】內容都在《Hello醫師》YOUTUBE:https://helloyishi.tw/gIyrH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氣喘

請注意!8個外顯的氣喘症狀別輕忽

生活環境裡的各種汙染程度若逐漸增加,對氣喘(或稱支氣管氣喘)患者的負面影響就愈大,雖然氣喘是常見的問題,但卻沒有獲得病人、病人的家人和社會的重視,再加上對於氣喘症狀、病因或預防方式,缺乏了解或了解不足,使得氣喘的治療更難了,甚至會危及病人的生命。 以下介紹8個明顯可見的外在症狀,請大家務必注意。然而,這些症狀都是外顯性的臨床症狀,容易與肺病的一些症狀搞混,也提醒大家要留意。 1. 慢性且持續性地咳嗽 咳嗽是身體為了使勁咳出過敏物,或是被例如花粉、灰塵,或噴出的香菸、煙霧等環境過敏原影響時的自然反應。有很多原因都會引起咳嗽,例如鼻竇感染(Sinus infections)或感冒。儘管如此,長期咳嗽也可能是氣喘的症狀之一,同時,當您在夜晚常因呼吸道突然緊縮而醒來,就應盡快諮詢醫師。 2. 喘鳴 喘鳴(Wheezing)也是氣喘的典型症狀之一,當空氣無法正常通過肺部時,便會產生這種聲音,遇到冷空氣時,特別容易發生喘鳴。對某些人來說,在寒冷的天氣裡運動,也很容易引起喘鳴的反應。因此,想要及時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應密切注意在不同氣溫下運動時,引發的身體反應。 3. 清喉嚨 清喉嚨是為了要把卡在喉嚨裡的黏液推出去的動作,在喉嚨、鼻腔及鼻竇中有黏膜,當受到刺激時,黏液就會變多。喉嚨以及其他器官裡有黏液產生,可能是氣喘的症狀之一。 4. 呼吸短促(即使是輕度運動) 若您曾在輕鬆的運動之後,就有呼吸短促的現象,需要坐下來緩和呼吸才能繼續運動的經驗,這代表您可能有氣喘。因為即使是輕度運動,都會讓您呼吸短促、感到胸口沉重,並且必須坐下緩和呼吸,直到可以繼續正常的活動,因此建議您應該前往醫院檢查,若確診是氣喘,也能早點接受治療。 5. 疲勞 如果您有時候會沒來由地感到疲倦、喘鳴、不規律的呼吸和胸口沉重,那表示您很可能有氣喘,因為上述情形都是氣喘的症狀,因缺乏足夠的氧氣,而導致身體疲倦,這也是為什麼有許多氣喘病人,常抱怨隨時隨地都覺得身體很累。 6. 高度敏感 當身體暴露在例如花粉、動物毛髮、天氣等過敏原中,就很容易被過敏原影響時,表示您可能有支氣管氣喘,且對這些物質的敏感度很高,特別是有些食物例如海鮮、罐頭食品及某些種子類食物。 7. 從小就受支氣管炎所苦 若您自兒童時期開始,就常罹患支氣管炎(Bronchitis),導致支氣管需將氧氣運送進肺部,可能會因此增加日後罹患氣喘的風險。 8. 頻繁地「燒聲」 經常性地失去聲音,雖然不是氣喘的症狀之一,但如果您失聲的頻率很高,同時還伴隨著其他症狀時,就應尋求醫療協助,以釐清導致失聲的主要原因。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與治療。


呼吸道健康

咳嗽:原因、症狀、診斷、治療、舒緩方式

咳嗽的基本概念 當呼吸道的細胞發炎時,會發生咳嗽(Cough)的動作。由於發炎,促使空氣從肺排出時,會有較高的壓力。依據咳嗽發生與持續的期間長短,可分為急性、亞急性與慢性三種類型。 咳嗽有多常見? 咳嗽是身體保護肺臟的一種自然且常見的反射動作,可幫助清除呼吸道裡的肺部刺激物,像煙霧、黏液(細微物質)等,以預防發生感染。如果不進一步檢查,長時間的咳嗽會產生讓人不舒服的副作用,而且可能發生危險。任何年齡的病患都有可能受到咳嗽影響,若能有效做好風險因素管理,則能降低咳嗽的機率,關於這一點,請跟您的醫師進一步詳細討論。 咳嗽的症狀 咳嗽通常會有些症狀,可能是慢性或急性,常見的症狀如下: 發燒 感冒 身體疼痛 喉嚨痛 噁心、嘔吐 頭痛 盜汗 流鼻水 鼻子過敏 有些症狀可能沒列在上面,如果你對任何症狀有疑慮,請諮詢你的醫師。 什麼時候該去看醫師? 因一般感冒或流行性感冒造成的咳嗽,通常很快就會自行消失痊癒。然而,如果你有下列症狀,還是請儘快去看醫師: 咳嗽之後感到頭暈 咳嗽咳出血 胸痛 夜晚持續性地咳嗽 發燒 七天之後,咳嗽的情況仍沒有改善 呼吸短促或呼吸困難 如果你有上述任何症狀,或其他問題,請諮詢你的醫師。由於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與你的醫師詳細討論病情,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 咳嗽的原因 當您的肺裡有刺激物的時候,身體的自然反應是經由咳嗽,把刺激物排出來。有很多東西都會刺激您的肺,例如:  病毒:咳嗽最常見的原因是,一般感冒或流行性感冒的病毒。生病時,肺會藉由咳嗽將病毒排出。  過敏與氣喘:你的肺會利用咳嗽,試著排出令身體不適的東西。  刺激物:例如冷空氣,香菸,煙霧,或是味道強烈的香水,這些刺激物都會導致咳嗽。  其他可能造成咳嗽的因素:還包括肺部發炎,睡眠呼吸中止,意志消沈或感到憂鬱,以及某些特定藥物的副作用。 咳嗽的風險因子 來自生活環境周遭的刺激物,會使咳嗽變得更糟。如:抽菸的人會有咳嗽的情況,如果停止抽菸,咳嗽會獲得改善,如果繼續抽菸,情況反而會變得更糟。 如果有慢性的肺部疾病,如:氣喘或慢性支氣管炎,那麼當患者身處某些特定的地方,或從事某些活動時,可能會有持續咳嗽的情況。 有些藥物,如血管張力素轉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ACE),會導致咳嗽,不過一旦停止服用此藥物後,會變成乾咳,情況可獲得改善。 咳嗽的診斷與治療 請注意,這裡提供的資訊,並不能取代專業醫師的囑咐。想了解更多資訊,請隨時與您的醫師諮詢。 咳嗽的診斷 要確診症狀是咳嗽,主要是根據您提供給醫師的訊息而定。醫師診斷時,會問您一些問題,如:咳嗽已經有多久了,相關的病徵與症狀,有哪些情況會讓咳嗽變得更嚴重或改善等。有時候在進行診斷之前,醫師可能會請您先做身體檢查或診斷檢驗。藉由提供正確的資訊、和醫師討論您的身體狀況,同時保持主動,並且對自己的健康照護擁有控制權,是很重要的。 如何治療咳嗽? 通常經由病毒感染的咳嗽會自行痊癒。無論如何,下列藥物,可以緩解症狀或幫助免疫系統對抗相關疾病:  含有祛痰劑(Expectorants)和鎮咳藥(Antitussives)的咳嗽藥  咳嗽抑制劑,包括:嗎啉乙基嗎啡(Pholcodine, 福爾可定) 、右旋美沙酚(Dextromethorphan 右甲嗎喃)、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s)  抗生素(Antibiotics) 舒緩咳嗽的生活調整和居家療法 下列的生活型態和居家治療方法,將有助舒緩咳嗽的狀況: 充分的休息。休息有助於提升免疫力,讓身體能更有效抵抗病毒侵擾。 喝大量的水或是乾淨的清流質液體,讓身體飽含水分。  減少抽菸或戒菸。  避免去潮濕、濕氣重的地方。  咳嗽時,吃些蜂蜜舒緩喉嚨,以預防並減緩咳嗽的程度。(同場加映:喉嚨痛怎麼辦?6招有效緩解喉嚨不適) 很多藥用植物在舒緩和降低咳嗽的誘發上,是很有效的。如:可以用雲杉(Spruce, 松樹 Pine trees)、赤榆(Slippery elm)、藥蜀葵(Marshmallow)的根,治療乾咳。常春藤(Ivy)、麝香草(Thyme)、甘草(Liquorice)的根,則能改善多痰的咳嗽。 如果還有任何問題,請諮詢醫師,協助找到最適合你的治療方法。


其他呼吸道疾病

缺氧

缺氧的定義 缺氧(Hypoxia)是身體組織含氧量少的情形,是由低血氧症(Hypoxemia)引起的,也就是血液中的氧氣濃度,低於正常水平。有時,缺氧一詞概括了缺氧及低血氧症兩種情況,這兩者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導致呼吸和循環困難的症狀。正常的動脈血氧濃度大約是75~100毫米汞柱(mmHg),若數值低於60 mmHg,就代表缺氧並需給氧治療。 缺氧有多常見? 缺氧十分常見,且會影響所有年齡層的人,但只要多留意便能降低發生的機率。 缺氧的症狀 缺氧的症狀會因人而異,不過常見的缺氧症狀如下: 呼吸道問題: 呼吸困難、呼吸急促、咳嗽及哮喘 心血管問題: 心跳加快(推薦閱讀:心血管疾病很要命!10 招教你護心臟) 腦部及精神問題: 頭痛及意識混亂 皮膚: 顏色從櫻桃色轉至藍色 其他: 坐立不安及出汗 上述並未列出所有可能的症狀,若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 什麼時候該去看醫師? 若有下列任何一種症狀,建議就醫諮詢: 即便只是輕微的活動或處於休息狀態,仍然感到氣短、喘不過氣。 活動時,喘不過氣的情形更加嚴重。 睡眠時期呼吸短促導致睡眠中斷,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Sleep apnea)的症狀。 若有下列症狀,請立即聯繫醫師:  喘不過氣的情形突然發作,且非常嚴重,影響到活動能力。 嚴重的呼吸急促、咳嗽、心跳加快,在高海拔地區發生水腫。 缺氧的原因 缺氧是由呼吸道及循環系統的功能和結構異常引起的。下列情況可能導致缺氧: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肺氣腫(Emphysema) 支氣管炎(Bronchitis) 肺水腫(Pulmonary edema) 貧血(Anemia):只有少數紅血球能攜帶氧氣及氰化物(Cyanide)中毒 新冠肺炎(Omicron病株較少出現快樂缺氧的症狀,如家中血氧機檢測低於90,須注意呼吸狀況,如果持續低於90就要送醫) 缺氧可能由嚴重的氣喘發作引起,發作期間呼吸道明顯變窄,使得空氣無法進入肺部。有時,服用的藥物也會導致缺氧,例如強效止痛藥和其他抑制呼吸的藥物。 缺氧的風險因素 缺氧的風險因素很多,例如: 環境因素:包含吸菸、二手菸、空氣污染、化學製劑、落塵或位處高海拔地區。 健康因素:可能是肺部或心血管,處於不健康的狀態。 缺氧的診斷與治療 如何診斷缺氧? 醫師會利用脈搏血氧飽和度分析儀(Pulse Oximeter,一種夾在手指上的醫療儀器),或直接檢測從動脈採集的血液樣本,來評估血液中的氧氣濃度。正常的血氧讀數應為95%~100%,若低於90%,便是處於缺氧狀態。 若醫師想了解是否有其他潛在的因素導致缺氧,例如一氧化碳中毒等,可能會進行肺部功能或其他檢查,幫助確認不明低血氧的原因。 如何治療缺氧? 必須待在醫院接受治療並追蹤含氧濃度,若發生緊急狀況,最重要的是讓更多氧氣進入身體。醫師可能會使用氧氣面罩,覆蓋鼻子和嘴巴,或者給予氧氣鼻管。 若上述仍無法讓血氧濃度提高至正常水平,可能會使用口服吸入器或氣喘藥物,好讓病人更容易呼吸。若這些方法仍起不了作用,還能夠由靜脈注射藥物,或短期內使用類固醇藥物,治療肺炎。 缺氧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下列的生活調整及居家療法,可能改善缺氧狀況: 戒菸:若您有缺氧症或其他肺部疾病,為了改善情況,首要任務就是戒菸。 避免被動吸菸:除了戒菸以外,最好遠離有人吸菸的地方,二手菸比自己吸菸對肺部的危害更嚴重。 規律運動:適當的運動,能幫助提升整體肌力和耐力。 飲食均衡,並保持活力。 了解氣喘發作的誘因,並避免發作。 若上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最妥善的照護。


呼吸道健康

呼吸困難、不順怎麼辦?看哪科?認識原因、症狀、治療

呼吸困難的定義與症狀 呼吸困難或呼吸不順是指在正常狀況下,感覺吸不到空氣、覺得喘,是一種需要比平常更用力才能呼吸的症狀,十分不適。經歷過呼吸困難的人,將其描述為一種對空氣飢渴,胸腔強烈收縮的狀態,最糟的時候甚至會讓人感到窒息、恐慌。持續呼吸困難可能是慢性病的徵兆,例如潛在的心臟、肺部或肥胖疾病。 呼吸困難有多常見? 呼吸困難十分常見,任何年紀及性別的人都有可能經歷,對有些人來說,呼吸困難甚至就是他們的日常。呼吸困難是常見的急診病因,若能避免誘發的因素,就能有效降低發作風險。(同場加映:肺部纖維化~新冠肺炎對各器官的影響) 呼吸困難的其他症狀 除了呼吸不順暢外,其他相關的症狀包含:心率變高、喘氣、氣喘(Asthma)、肋骨收縮、鼻翼擴大、手腳變色。 呼吸困難該看哪科? 如有胸悶、呼吸困難或不順暢等狀況,可以前往胸腔內科或家醫科就診諮詢。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若發生一項或多項下述狀況,請盡快就醫: 上氣不接下氣 腳及腳踝水腫 平躺時也呼吸困難 高燒、發冷和咳嗽 呼吸困難的情形不斷惡化 突然呼吸困難,並嚴重影響活動能力 呼吸困難伴隨胸痛、昏厥或噁心,這可能是心臟病發或肺栓塞的前兆 呼吸困難的原因 造成呼吸困難的原因包括: 感冒或急性鼻竇炎(Acute sinusitis),會持續一到二週,並讓人難以用鼻子呼吸,當鼻竇不再發炎充血,呼吸才會慢慢恢復正常。 肺部問題,如哮吼(Croup,特別是嬰兒)、肺癌(Lung cancer)、胸膜炎(Pleurisy)、肺水腫(Pulmonary edema)、肺纖維化、肺動脈高壓、結節病(Sarcoidosis)、肺結核(Tuberculosis)。 心臟問題,如心肌病變、心律不整、心臟衰竭、心包炎、心臟周圍組織發炎。 其他問題包括貧血(Anemia)、肋骨斷掉、窒息、會厭炎(Epiglottitis)、吸入異物、焦慮症(Anxeity)、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重症肌無力。 持續數週的呼吸困難稱為慢性呼吸困難,可能是由下列因素造成: 氣喘 肥胖 間質性肺病 呼吸功能失調 心臟功能異常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簡稱 COPD) (同場加映:呼吸困難快檢查!COPD嚴重程度不一樣) 造成急性呼吸困難的原因包含: 低血壓 心臟病發 心臟衰竭 突然失血 上呼吸道阻塞 一氧化碳中毒 氣胸(Pneumothorax) 氣喘,或支氣管痙攣(Bronchospasm) 肺炎(Pneumonia),或其他肺部感染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意指肺動脈裡有血栓 心包填塞(Cardiac tamponade),意指包圍心臟的雙層膜囊累積了大量的液體 上述是常見的呼吸困難原因,若需要更精確的診斷請諮詢醫師。 呼吸困難的風險因素 造成呼吸困難的危險因素:抽菸、肺病史、肌肉無力、低血紅蛋白、缺乏運動、病態性過重、嚴重肥胖、持續暴露於誘發氣喘因素的環境中。 呼吸困難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下列方法可能有助於改善或避免呼吸困難: 避開氣喘因子 盡量不要憋氣 使用噘嘴吐氣法 找到自己的步調 體重過重可嘗試減重(BMI 計算器) 避免室內外空氣汙染物 詢問醫師是否該進行肺部復健 直接坐在電扇前,讓風往臉上吹 戒菸,即使是老菸槍,戒菸也可以降低肺病與心臟病的風險 除非經過適應訓練,避免在海拔 1,500 公尺以上的地方活動 進行常規體檢,因為呼吸困難可能是某些嚴重健康問題的前兆 若需要氧氣輔助治療,請確保設備能正常運作及氧氣存量足夠 與醫療人員提出你對呼吸困難的擔憂,並遵循醫療人員提供的治療計畫。若有開立藥物,請按時服藥 若有任何疑問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最妥善的照護。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一般感冒

感冒可以運動嗎?身體有3狀況最好別運動、多休息

感冒可以運動嗎?運動會不會讓感冒更嚴重或更快好?《Hello醫師》為您解說在哪些情況下下,感冒可以繼續運動;哪些情況則應該好好休息、多調養。 感冒可以運動嗎? 適度運動、流汗可促進新陳代謝,不過如果感冒、生病,那須依身體狀況、病情來決定是否可以運動,以及運動的強度。 若身體十分不適仍從事激烈運動,可能使身體復原得更慢;此時,若暫停運動並休息幾天,反而更能幫助身體抵抗病菌威脅,更快復原。 若您只有一般常見的感冒症狀,包括鼻塞、頭痛、打噴嚏和輕微咳嗽等,身體狀況良好且體力充足,可以簡單做低強度的運動,例如瑜珈、散步、慢速騎腳踏車或慢跑等。若到健身房運動,請務必在使用器材後用酒精擦拭,避免傳播病菌給下個使用者。 身體有3狀況,感冒別運動、多休息 有些狀況或症狀就真的不適合運動,必須好好休息才好得快,例如流感、肺部感染或其他嚴重疾病,建議有以下3種狀況最好避免運動: 1.發燒 發燒通常是由細菌或病毒感染所致,一般來說,腋溫或額溫達37℃就算發燒,症狀通常是虛弱、脫水、肌肉痠痛和缺乏食慾。 發燒時運動會增加脫水的風險,反而使病情惡化;此外,發燒會減少肌肉的力量和協調性,若運動反而容易受傷。 2.持續咳嗽伴隨多痰 偶爾咳嗽是食道受刺激為了排出異物的正常反應,但若是咳不停的話,就要當心了,可能是呼吸道受感染,如感冒、流感甚至肺炎等。 若持續咳嗽會很難深呼吸,特別是在運動使心率加速時,會容易出現呼吸困難和疲勞的現象;另外,咳嗽若帶有許多痰,可能是受感染或其他原因所致,最好求診治療,且咳嗽是散播流感病菌的主要管道,所以咳嗽嚴重時最好不要去健身房,以免傳染給他人。 3.腸胃型感冒 腸胃炎等腸胃型感冒,是因消化系統遭受病毒侵襲所造成,通常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發燒、胃痙攣和食慾下降等,其中腹瀉和嘔吐會有脫水的危險,使身體更虛弱。 這種情況若再繼續運動,會更容易受傷。而且許多腸胃病的傳染性很強,外出或在健身房運動,都容易傳染給他人。 最後,Hello醫師提醒您,凡出現如發燒、嘔吐、腹瀉或咳嗽等症狀,請在家休息,不僅可加速復原,也能減少傳播病菌給別人的機會。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肺炎

什麼是肺炎?症狀、原因、治療一次看懂

什麼是肺炎? 肺炎(Pneumonia)是指左右肺單葉其一或整個肺部的感染或非感染所引起的發炎症狀,由於負責氣體交換的肺泡此時會被發炎物質佔據,患者會出現咳嗽、多痰等現象。 導致肺炎的細菌有很多,感染發炎的肺會分泌液體並排出死亡的細胞,肺氣囊上的栓塞阻塞使得肺難以獲得氧氣而無法供給血氧,缺氧則會使你的身體無法正常運作。 肺炎有多常見 每個人都可能感染肺炎,老年人、兒童或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氣喘(Asthma)等慢性病的人發生肺炎的機率較高。不過肺炎是可以有效預防的,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肺炎的症狀 患者的年齡、健康狀況、病原體類型都會對症狀輕重造成影響,常出現的肺炎症狀大概有以下幾種: 劇烈咳嗽 多痰 意識混亂(通常發生於65歲以上的患者) 發燒 發冷、顫抖、冒冷汗 體溫低於正常(好發於65歲以上或免疫系統不佳的患者) 呼吸困難、急促 深呼吸或咳嗽時會感覺胸痛 頭痛 腹瀉 食慾不振 疲勞 噁心、嘔吐 劇烈咳嗽是肺炎患者的常見症狀之一。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若你符合以下情形或症狀,請諮詢你的醫師,每個人的身體反應不同,就醫以求得最適合的診斷及治療。 持續發燒、冷顫。 胸痛且呼吸困難。 患者年齡低於5歲或高於65歲。 接受化療或使用抑制免疫系統藥物的患者。 咳血或膿液。 肺炎的原因 依照病因分類,肺炎主要可分為以下三種: 1. 細菌性肺炎(Bacterial pneumonia):因細菌感染所導致的肺炎。常見病原體如肺炎鏈球菌、嗜血桿菌等,患者可能單獨因單獨接觸病原體感染,或是在感冒或流感後,併發肺炎症狀。 2. 病毒性肺炎(Viral pneumonia):病毒性肺炎通常症狀較輕微且發病的時間短,一般多由流感病毒或腺病毒所引起,不過像現在人人自危的新冠病毒,也可能引發。 3. 肺炎黴漿菌感染(Mycaplasma pneumonia):黴漿菌並非黴菌,但跟細菌相比,它卻又少了細胞壁,這使很多抗生素對它無用武之地,因此歸類於細菌性肺炎之外,另外也有人稱其為非典型肺炎(Atypical pneumonia)。由於肺炎黴漿菌感染的症狀多屬輕微,患者通常可以正常活動,因此也被稱為會走路的肺炎。 4. 真菌性肺炎(Fungal pneumonia):因吸入真菌孢子而引發的肺炎。病原體包含莢膜組織胞漿菌、人類肺囊蟲等等。真菌性肺炎屬於較為罕見的肺炎類型,通常發生於免疫不全的人群(HIV、癌症患者)。 非典型肺炎=SARS? 在非典型肺炎的原始意涵上,非常見細菌感染所造成的肺炎,都可以稱為非典型肺炎,不過在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以下簡稱SARS)出現後,中國官方曾用非典型肺炎作為SARS的中文翻譯 ,這使得中國民眾與媒體習慣以「非典」稱呼SARS。 若照原本的意思,SARS可稱為非典型肺炎的一種,而不等同於非典型肺炎,同樣地,最近仍在全世界蔓延中的新冠肺炎,也可說是非典型肺炎的一種(但一般不會這樣使用)。 肺炎的風險因素 導致肺炎的風險因素有很多,例如: 吸菸 住院者 呼吸道感染: 一般感冒、喉炎、流行性感冒 慢性肺病 其他疾病併發症如心臟病、肝硬化(Liver cirrhosis)或糖尿病 氣喘 免疫系統功能較弱 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或罹患癌症(Cancer) 年幼或年老的族群 除基本理學檢查外,透過電腦斷層掃描檢查肺炎可協助醫師進一步了解病況。 肺炎的診斷與治療 診斷肺炎的方法 肺炎經常被誤診為只是一般感冒或流感,但是肺炎症狀通常持續的時間較長且症狀也較為嚴重,為了確認是否為肺炎,醫師通常會問診以下問題: 目前的症狀以及發作的頻率? 是否有吸菸習慣? 過去病史? 目前正在服用哪些藥物? 醫師也可能安排以下檢查,做進一步的確認: 理學檢查(Physical exam)。 檢查肺部有無浸潤現象。 電腦斷層掃描(CT-scan)。 痰液化驗(Sputum test):咳出的痰液培養顯微鏡鏡檢。 支氣管鏡檢查(Bronchoscopy):檢查肺部的呼吸道。 抽血檢查:了解病原體類型。 […]


一般感冒

【醫師幫幫我】疫情後反撲,兒童RSV、流感大爆發?症狀、原因、好發期解析

秋冬季節是流行性感冒、兒童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cal Virus, RSV)等傳染性疾病爆發的高峰期;今年9月陸續傳出各家醫院兒童病房一床難求的情形。 《Hello醫師》直播節目【醫師幫幫我】邀請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兒科部副主任黃斯煒醫師,透過「線上直回」Q&A,與讀者面對面溝通,詳細解說在疫情後,兒童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流行性感冒與感冒,三種疾病在症狀上的差異,以及人數激增的原因;《Hello醫師》特別為您整理「精華版」,讓您簡單分辨三者之間的差異。 依症狀及嚴重程度,分辨3大傳染疾病 流行性感冒、呼吸道融合病毒(RSV)、一般感冒,都屬於呼吸道感染疾病,因此,初期症狀十分相似,讓許多家長難以分辨,可能錯失最佳就醫時機,黃斯煒醫師表示:「初步可從症狀嚴重性來分辨,流感通常發生在年長者與孩童族群,發燒可達38度以上;而呼吸道融合病毒(RSV)主要發生在2歲以下的嬰幼兒,會出現咳嗽、喘與肺部發炎等症狀」;此外,還可以從疾病的病程、相關併發症與流行期來判斷。 兒童RSV、流感全年皆流行 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全年皆有流行性感冒、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的病例出現,黃斯煒醫師解釋:「主要原因是疫情過後,民眾在公共場合開始拿下口罩,不戴口罩比例增加,疾病傳染的機會因此提升;至於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在歐美國家的統計發現主要出現在秋冬季,而台灣因為四季氣溫變化不明顯,因此長年皆有傳染病流行」,想遠離傳染病上身,民眾需做好個人衛生防護措施,勤洗手、戴口罩,保持適當社交距離。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肺炎

口罩解封當心「病上加病」!肺炎鏈球菌確診病例較去年高 醫:打疫苗才能有效預防

隨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趨緩,愈來愈多人習慣不戴口罩就出門,過去幾年的「免疫債」逐漸反撲,例如流感病毒及肺炎鏈球菌等,不僅患者人數居高不下,甚至有僅11個月大的流感重症死亡病例1。針對這波疫情威脅,衛生福利部自今年10月初已開放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施打2,不過,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家庭醫學科曹玉婷醫師提醒,肺炎鏈球菌平時潛伏在鼻腔中,趁人免疫力不佳時「伺機而動」,造成「病上加病」的嚴重後果,提醒除了符合公費資格的族群外,若自身或家人有慢性病或免疫力容易變差者,仍應及早施打疫苗,以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風險。 根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統計,今年感染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確定病例,高於2020至2022年同期3;衛福部公佈的2021年國人死因也顯示,肺炎連續7年高居第3名4,平均每10萬人當中就有57.7人因肺炎而喪命4;曹玉婷醫師接受《Hello醫師》專訪時即表示,肺炎無論是侵襲性或非侵襲性,都是國人重要健康問題,加上肺炎鏈球菌抗藥性問題愈趨嚴重7,除了勤洗手、戴口罩等個人衛生習慣外,施打疫苗才能超前部署,提前預防肺炎鏈球菌的威脅。 目前國內核准上市之成人肺炎鏈球菌疫苗有3種,分別為結合型肺炎鏈球菌13價(PCV13)與15價(PCV15)疫苗,以及多醣體23價(PPV23)疫苗17,以65歲以上老人及18歲(含)以上未滿65歲高危險群為主要施打對象5。曹玉婷醫師說,今年公費疫苗首度納入結合型肺炎鏈球菌13價疫苗,提供65歲以上長者一劑PCV13加上一劑PPV23。結合型肺炎鏈球菌13價疫苗特別之處在於它有免疫記憶14,且其適應症除了侵襲性疾病之外,也包括肺炎的預防,因此,提醒大家勿有「價數愈大愈好」的迷思。 曹玉婷醫師說,經過新冠肺炎施打疫苗的「洗禮」,民眾對於接種疫苗的意識也愈來愈高,過去因需自費,大眾對於肺炎鏈球菌疫苗接受度較低,不過,今年因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擴大接種對象,勢必減輕不少民眾的經濟負擔。 在臨床門診經驗中,曹玉婷醫師也分享印象深刻的案例,即往年大多符合公費接種資格者才會前來施打疫苗,但今年發現許多未列入公費的族群,例如18歲至50歲的民眾,也主動前來施打疫苗。 曹玉婷醫師說,有些人是因自身罹患有慢性疾病,而選擇施打;根據疾管署建議,以下族群應為主要施打對象5: 5歲以下幼童及65歲以上老人 脾臟功能缺損或脾臟切除 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含括愛滋病毒感染者) 人工耳植入者 慢性疾病:慢性腎病變、慢性心臟疾病、慢性肺臟病、糖尿病、慢性肝病與肝硬化患者、酒癮者、菸癮者等 腦脊髓液滲漏者 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者或器官移植者 肺炎鏈球菌可能導致肺炎、菌血症與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也是造成兒童中耳炎、鼻竇炎主要致病菌6;口罩令鬆綁後,呼吸道感染風險提高,肺炎鏈球菌症狀與普通感冒相似18,不易區分,嚴重則可能有致命威脅;更令人擔憂的是,肺炎鏈球菌的抗藥性問題日益嚴重7,8,對於年長者、幼兒及患有慢性疾病或體弱的患者來說,一旦錯失最佳治療時機,造成侵襲性感染的風險比一般人更高9! 肺炎鏈球菌是什麼? 肺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pneumococcus)是一種革蘭氏陽性的雙球菌,目前發現90多種血清型,好發於5歲以下兒童及65歲以上長者9。曹玉婷醫師說:「肺炎鏈球菌平時存在於鼻腔內,不一定會對人體造成明顯危害,一旦遇到感冒、流感、COVID等感染或免疫力下降時,肺炎鏈球菌會入侵呼吸道甚至進入血液中,引發全身各種疾病及重症19,目前仍是流感及新冠肺炎等傳染病好發期,民眾要特別小心」。 肺炎鏈球菌分侵襲性與非侵襲性10 侵襲性肺炎鏈球菌 感染到深層部位,可能引發敗血症、肺炎、腦膜炎、骨髓炎等。曹玉婷醫師表示:「長者族群若因社區型肺炎併發菌血症,死亡率高達六成11」。 非侵襲性肺炎鏈球菌 主要感染部位在表面的黏膜層10,引發鼻竇炎、中耳炎、肺炎,死亡率相對較低,但若延遲治療,後續可能出現膿胸等症狀,更嚴重可能導致器官衰竭等嚴重病變,甚至死亡10。 肺炎鏈球菌疫苗降低感染與重症 根據統計,65歲以上長者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確定病例佔44.3% (86)2,為了守護國人健康,衛福部自112年10月2日開始分三階段擴大65歲以上民眾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除了23價(PPV23)外,也新增13價(PCV13)供民眾施打。 注射疫苗可以讓身體產生免疫反應,增加對抗細菌的能力20。此外,近年來發現抗生素抗藥性問題愈發嚴重7,8,WHO亦將抗生素抗藥性列為全球公衛的10大威脅之一12,曹玉婷醫師說明:「罹患細菌性肺炎主要使用抗生素治療,但出現抗藥性即代表可能無法再使用一般抗生素作為治療肺炎的武器,後果相當嚴重」。為了避免出現無藥可醫情形,除了正確使用抗生素,施打疫苗也能減少感染與重症。 曹玉婷說,若因感染而住院,不僅須增加醫藥支出費用,出院後的恢復療養,也可能對一般家庭造成更大的經濟負擔。 自費施打疫苗族群增 降低群體風險 曹玉婷臨床觀察,近期18至50歲自費施打人數比過去多,除了本身是高危險族群,大多是有健康意識的年輕人以及高危險族群的家人與照顧者。曹玉婷說:「健康的肺炎鏈球菌帶菌者,可能會將細菌傳染給身邊抵抗力低的族群,因此,自費施打疫苗除了能自我保護,也能降低身邊高風險族群感染與住院風險」。 肺炎鏈球菌高危險群如下5:   脾臟功能缺損或脾臟切除 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含括愛滋病毒感染者) 植入人工耳 慢性疾病:慢性腎病變、慢性心臟疾病、慢性肺臟病、糖尿病、慢性肝病與肝硬化患者、酒癮、菸癮者等 腦脊髓液滲漏 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者或器官移植者 肺炎鏈球菌疫苗錯誤迷思 醫:不打疫苗更危險 根據遠見民意研究調查指出,民眾最希望了解疫苗的安全性 21,顯示民眾對於副作用的擔憂。曹玉婷說明,肺炎鏈球菌疫苗是不活化疫苗,已施打多年,是發展成熟的疫苗,副作用較少;以實際臨床觀察而言,大部分的副作用是注射部位疼痛、紅腫,一般於接種2天內恢復,發燒、倦怠等嚴重副作用則極少發生 13;比起上述的副作用,曹玉婷提醒:「不打疫苗帶來的後果嚴重,可能導致嚴重肺炎,而肺炎更長居國人十大死因中的第3名4」。 肺炎鏈球菌疫苗怎麼選? 目前台灣有結合型疫苗(PCV)與多醣體疫苗(PPV)疫苗可施打,結合型疫苗有兩種,13價(PCV13)與15價(PCV15);多醣體疫苗則有23價(PPV23)可選17。曹玉婷說:「不同的價數表示涵蓋不同數量的血清型,但不一定是愈多愈好,還要考量保護年限與適應症」。結合型疫苗(PCV)有免疫記憶的效果,疫苗保護力約5-10年14,2歲以下幼童族群僅能施打結合型疫苗5。此外,根據疾管署建議,未接種過者可先接種PCV13,間隔至少8週再接種PPV23,而已接種PPV23疫苗者,隔年可再接種PCV13疫苗5。 結合型肺炎鏈球疫苗5, 14 不活化疫苗 具有免疫記憶 疫苗保護力5-10年 適用出生滿6周以上 現有兩種可選,分別包含13種(PCV13)與15種(PCV15)血清型 多醣體肺炎鏈球疫苗15 不活化疫苗 包含23種(PPV23)血清型 適用2歲以上 肺炎鏈球菌疫苗是穩定且安全劑型,然而,與其他疫苗一樣,若有正在發燒、急性感染5以及孕婦22等,或曾對施打疫苗有過敏反應者,仍不建議施打5。接種疫苗是有效預防肺炎鏈球菌的方式2,此外,在日常生活勤洗手、戴口罩、維持良好衛生習慣,亦能避免肺炎鏈球菌的威脅16。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本衛教文章由台灣輝瑞協助刊登(PP-PRV-TWN-0107-202311)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