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健康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可保護身體內部的器官免於受到外部的傷害,以維持人體健康。皮膚的重要功能有調節體溫、阻隔外來病源,避免人體受到感染等。

基礎知識

皮膚健康

維他命選得眼花撩亂?營養師:「首選天然來源無添加保健品 提升吸收率」

經歷疫情衝擊,國人對於保健食品的需求愈趨明顯,根據經濟部統計,國內保健食品產值已超過226億元,連續5年上升,保健食品廠商更高達1542家;眾多保健產品不僅讓人看了眼花撩亂,選購時更可能陷入迷思。營養師Zoe在接受《Hello醫師》採訪時表示,民眾需考量自身需求,打破劑量愈高愈好的迷思,更重要的是「應首選天然來源保健產品,對人體較無負擔,營養價值和吸收利用率也較高」。 保健品原料兩大來源:天然、合成 市售營養保健品以原料做區別,可分為天然及化學兩大原料來源;其中,天然來源的保健品是經過天然食物萃取、濃縮或乾燥後製作而成,除了含有維生素和礦物質,還能保留食物中原有的微量元素如植化素、抗氧化物以及膳食纖維等,相較於化學來源的人工合成保健品,具備更豐富的營養價值。目前市售保健食品中,VITABOX®便主張「天然」理念,使用天然的植萃原料,提供更接近食物原型的營養素,因而擁有更佳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率。 專注天然原料 保健品補充更有感 VITABOX®營養師Zoe說,化學合成的保健品在製成錠劑過程中常會使用賦形劑,也可能為了提升民眾口感,添加人工色素及香料,另外,也可能添加防腐劑,以延長保存期限。營養師Zoe說:「因保健品常需要長期補充至少三個月, 若能選擇天然來源的保健品,較不會造成身體的負擔」。 小心!避免落入保健品「劑量愈高愈有效」迷思 保健品迷思1:劑量愈高愈有效 多數民眾常誤認「保健品劑量愈高愈好」,坊間也有營養品的單顆營養素含量可能就超過國人每日建議攝取量數倍;對此,營養師Zoe分享其經驗表示,民眾最常見的迷思就是「高劑量等於有效」。 營養師Zoe說明,劑量超標的保健產品,可能多以化學合成方式製作,以市面常見的高劑量維生素B群為例,許多劑量動輒超過每日參考值的3倍甚至30倍以上。這些大多是人工合成化學保健品,由於吸收利用率不佳,只好提高劑量,以增加吸收總量;相較之下,天然來源的B群保健品有較佳的吸收利用率,可將劑量控制在合理範圍,不必超過建議攝取量,同樣可被人體有效利用。 保健品迷思2:僅聚焦單一營養素 選購營養品時,除了要注意劑量之外,還須注意多種營養素搭配後的加乘效果,營養師Zoe以鈣質為例:「在補充鈣時,還需要維他命D、K與鎂的幫助,讓鈣質更容易被身體內被吸收利用,才能達到1+1大於2的效果」。因此,劑量愈高不見得愈好,適時、適量補充與正確的營養素搭配,才是關鍵。 天然原料保健品  選擇4大指標 市售保健產品眾多,民眾該如何選擇?營養師Zoe指出:「可從保健品的劑型、營養標示、成分、專利原料來源與檢驗報告等4大指標來判斷」。  1.保健品劑型:建議選擇粉末、植物性透明膠囊  民眾選購時,除了應考量營養素劑量是否過量,還可從保健產品的型態來判斷;市售保健產品常見型態有粉末、膠囊與錠劑三種;通常錠劑或口含片製作過程會添加賦形劑或黏著劑,這兩者多為化學合成的添加物,建議民眾可選擇粉末或植物性透明膠囊型態的保健品,因植物性膠囊不僅來源比動物性明膠單純,透明無色也代表無添加人工色素。 2.營養標示及成分來源:原料簡單並且少添加物 選購時,透過產品的營養標示可以得知有效成分含量,但若在成分表發現過多非相關的原料,或者有看不懂的化學成分,可能有較高機率會添加化學物質。在一般保健品製作過程中,有時為了避免營養素原有的特殊味道,會額外添加香料香精;為了讓營養品維持穩定、延長保存期限與避免變質等原因,可能會額外添加防腐劑和賦形劑。營養師Zoe說:「VITABOX® 重視保健品的天然純淨,堅持不添加人工香料、調味劑,更以天然玄米萃取的『米糠濃縮物』,作為純天然的抗結塊成分,不使用化學合成物,同樣可兼顧產品的品質與穩定度」。 3.專利原料來源:認明原料經專利認證 除了產品包裝上的標示之外,民眾可進一步上該產品官網查詢原料來源。營養師Zoe提醒,當保健品公開愈多原料資訊,消費者可更清楚了解產品中的每一個成分,例如:是否使用經專利認證的原料,讓民眾更好地挑選到真正的天然來源的保健品;如果只有部分原料公開有專利認證,保健品還是有可能含有化學合成物。 4.檢驗報告:多重檢驗替食品安全把關 在眾多產品中,若通過國際認可單位的檢驗報告,即代表有第三方認證把關。VITABOX®的18項產品經過國際性A.A.無添加協會(Anti Additive Clean Label Organization)驗證,從製程工序到規範食品添加物的用量,確保產品更貼近天然,也兼顧衛生、環境及永續,不僅如此,保健食品也會送至具有代表性的第三方單位如SGS(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行驗證,透過重重把關,讓消費者安心。 營養師專業諮詢 營養補充不盲從  台灣市場上的保健食品競爭激烈,但有吃不等於補充得當,營養師Zoe分享,有些民眾會有一窩蜂的跟風現象,例如市場上很受歡迎的魚油產品,雖然含有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脂肪酸Omega-3,但若是服用抗凝血劑、心臟手術患者或懷孕後期的族群,就不適合食用。 營養師Zoe說:「使用保健食品前,必須先考量自身健康狀況與藥物使用情形,購買前最好先諮詢營養師、藥師或醫師等專家,才能客製化適合自己的保健品」。目前市面眾多保健產品品牌中,VITABOX®擁有專家組成的保健諮詢團隊,提供實體門市及線上一對一諮詢服務,協助民眾透過即時諮詢,了解自己需求及限制,確保能選購最適合自己的保健產品。 選購保健食品參考依據 選購保健食品時,可依食品藥物管理署訂定的「包裝維生素礦物質類之錠狀膠囊狀食品營養標示應遵行事項」,檢視產品包裝標示各項維生素與礦物質含量、每日攝取參考值等;另外,也可以參考國民健康署訂定之「國人營養素參考攝取量」,以避免攝取過量,造成不良後遺症。 (圖片授權:VITABOX®)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看更多 皮膚健康 相關文章

頭髮/頭皮保養

6招解決頭皮屑!居家療法簡單自己來

頭皮屑(Dandruff)的發生總是人尷尬不已,但其實只要透過生活當中一些隨處可得的物品,就能幫助頭皮改善掉屑的狀況。讓《Hello醫師》為你介紹6種有助改善頭皮屑問題的生活用品,輕鬆在家實行天然的居家療法! 1. 阿斯匹靈:與多數去屑洗髮精含有相同成分 阿斯匹靈(Aspirin)與多數藥用去屑洗髮精一樣,含有用於控制頭皮屑的水楊酸(Salicylic acid)。 若家中未有去屑洗髮精,在洗髮時可將2顆阿斯匹靈碾成粉末,與日常洗髮精混合在一起,將混合後的洗髮精搓泡,讓泡沫在頭上靜置1~2分鐘後,隨後用清水洗淨,再以一般洗髮精進行日常洗髮。 研究發現含有水楊酸成分的去屑洗髮精,去屑效果比含有其他去屑成分的洗髮精更加顯著。 2. 醋:有助去除頭皮真菌、控制發炎 頭皮屑生成的主要原因為頭皮的皮膚細胞增長與死亡的速度過快,在頭皮上堆積並引起發炎。醋酸有助於代謝頭皮上死去的老廢角質,避免代謝物堵塞毛孔,同時平衡頭皮的酸鹼值,減緩真菌生長速度,避免頭皮因真菌過多而發炎。 3. 椰子油:保濕、減緩發炎症狀 椰子油所含有的月桂酸(lauric acid)具有殺菌效果,研究證實椰子油有助於治療皮膚濕疹及真菌感染。將椰子油抹於頭皮上,可幫助頭皮保濕,避免頭皮因乾燥而出現乾癢、頭皮屑等症狀,同時椰子油也可緩解發炎現象,維持頭皮健康機能。 4. 檸檬汁:有助平衡頭皮酸鹼值 檸檬所含有的檸檬酸有助於平衡頭皮中的酸鹼值,達到防止頭皮屑的目的。 每日將2湯匙的檸檬汁澆於頭上,輕輕按摩,然後用水洗淨,隨後再用1茶匙的檸檬汁倒入1杯水中稀釋,以稀釋的檸檬水沖洗頭髮。此做法有助於改善頭皮屑的狀況。建議選用無加糖的檸檬原汁,而非市售含糖的還原檸檬汁。 5. 陽光:適當日照有助頭皮健康 研究顯示陽光有助改善頭皮的掉屑情況,但需注意長時間曝曬於紫外線下,也會對人體皮膚造成傷害。建議每日撥出一段時間,約10~15分鐘即可,外出於陽光底下,並避免在夏天日正當中時外出,同時如果陽光很強,也切記在皮膚上塗抹防護用的防曬油。 6. 小蘇打粉:頭皮去油妙方 小蘇打粉是一種溫和的去角質劑,可去除頭皮上的死皮細胞、吸收多餘油脂,並幫助頭皮平衡的酸鹼值,减少導致頭皮屑的真菌增生。 將適量小蘇打粉均勻塗抹在頭皮上,然後等候幾分鐘,再用溫水將頭髮沖洗乾淨。每週重複1~2次,即可改善頭皮屑的狀況。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皮膚保養/清潔

防曬係數怎麼看?SPF、UVA、PA差異?防曬乳指數一篇搞懂!

美國西北大學芬柏醫學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 Feinberg School of Medicine)調查發現,有高達 93% 的人買過防曬乳,但只有不到半數的人,了解防曬乳上的係數說明。你是否也搞不清楚防曬係數SPF是什麼?UVA、UVB、PA又有什麼差異?別擔心,《Hello醫師》在這篇文章為你詳盡解說,讓你一篇搞懂防曬乳係數的意思。 防曬乳和防曬產品的差別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防曬產品,實際上是防曬乳與防曬產品的混合。防曬乳的成份多為化學性,防曬產品則為物理性。下列是防曬乳與防曬產品的功效說明: 防曬乳(Sunscreen):又稱為化學性防曬(Chemical sunscreen),能過濾及隔離大部分的紫外線,但少部分的紫外線如 UVA,仍無法完全阻絕。防曬乳所含有的化學物質,能在紫外線滲透進皮膚,對人體造成傷害之前先行吸收掉紫外線。 防曬產品(Sunblock,阻斷陽光):又稱為物理性防曬(Physical sunscreen),利用折射光線的原理,阻隔紫外線,能在皮膚上形成保護膜,讓紫外線無法穿透皮膚表面。大部分以氧化鈦(Titanium oxide)、氧化鋅(Zinc oxide)做為主要的活性成分。 紫外線 UVA、UVB 是什麼? 太陽放射的光線有很多種,依照波長可分為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而紫外線(Ultraviolet,簡稱UV)對人體皮膚最容易造成傷害。紫外線又可分為UVB(Ultraviolet B)與UVA(Ultraviolet A)兩種,兩者皆可夠穿透臭氧層而到達地面。陽光中,UVA的量比UVB多了近500倍。 UVB會使肌膚曬紅、曬傷,而UVB的「B」本身也代表著Burn(灼傷、曬傷的意思),同時UVB也是造成皮膚癌(Skin cancer)的主要原因。UVA的穿透力較高,可滲透皮膚,進到皮膚的真皮層,因此也同樣具有致癌風險,並容易使皮膚出現早衰老化、皺紋等現象。 防曬乳的防曬係數多少才夠? SPF防曬係數(Sun protection factor,簡稱SPF),是用於衡量防曬乳濾除紫外線UVB的指標。以防曬係數30的防曬乳來舉例,SPF 30所代表的意思為當你固定時間範圍內持續塗抹防曬乳,你在陽光下需增加30倍以上照射時間才有可能曬傷。在此要提醒您,防曬係數30功效並不是防曬係數15 的兩倍。 以下為不同SPF的紫外線阻隔功效: 防曬係數15 :可阻擋約 93% 的紫外線UVB 防曬係數30:可阻擋約 97% 的紫外線UVB 防曬係數50:可阻擋約 98% 的紫外線UVB 由此可知,防曬係數50比防曬係數30,只多阻擋約1%的UVB。以一般成年人來說,每兩小時固定塗抹SPF 30的防曬乳,即能達到有效的防曬效果。 寬效域是什麼意思? 防曬係數(SPF)用於衡量可阻擋的紫外線UVB,而能阻擋紫外線UVA的防曬乳,則會標示寬效域(Broad spectrum)。防曬乳中的活性成分能阻擋UVB,但僅有少數能阻擋UVA,能同時阻擋UVB與UVA的活性成分又更少了。因此,只有同時具備物理性防曬與化學性防曬功能的防曬乳,才具備寛效域的功效。 UVA防護指標PPD、PA是什麼意思? 任何能同時抵抗UVA、UVB兩種紫外線的防曬乳,都可以標示為寬效域,但標示寬效愈的防曬乳,不代表該防曬乳擁有極佳的UVA阻擋效果。此外,各國對於UVA的阻擋標準皆不相同,歐洲及亞洲的防曬乳便使用不同的UVA阻擋標示。 PPD(Persistent Pigment Darkening,曬黑指數):普遍用於亞洲及歐洲國家,所代表的數值意涵為:若持續塗抹曬黑係數10 的防曬乳,可延長近十倍的時間,皮膚才會曬黑。 PA(Protection Grade of UVA):主要用於日本與韓國,將曬黑係數PPD簡化,以符號+來表示,指數範圍從1個+到4個+(PA+ ~ PA++++)。+代表可延長曬黑時間2~4倍、++表示可延長曬黑時間4~8倍、+++表示可延長曬黑時間8倍以上、++++表示可延長曬黑時間16倍以上。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痘痘/粉刺

想要痘痘不留疤~吃這5種就對了

我們吃的食物不但會影響內在的健康,連帶也會影響到外在的膚質及外觀。除了借助醫學藥物,皮膚的問題也可經由正確的飲食去改善,所謂藥食同源。 《Hello醫師》整理了5種能幫助皮膚復原的食物,若痘痘冒出來了,請趕快在日常飲食中,加入以下食物,可降低留下青春痘疤的機率。 1. 維生素C 維生素C是一種強大的抗氧化劑,能鎮靜肌膚,有助於長痘痘區塊的發炎皮膚,且能加速受損組織的癒合,還可防止發炎感染區域擴大,降低因皮膚狀況惡化,而使組織受傷留下疤痕的機率。此外,維生素C還能促進膠原蛋白的生成,膠原蛋白是健康、光滑肌膚的必需營養素。(延伸閱讀:維生素C治感冒?破除迷思了解原因) 許多種食物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列舉如下: 柑橘類:橘子、檸檬、萊姆、柳丁、葡萄柚。建議整顆水果剝皮或切開吃,打成果汁會導致維生素C在處理過程中氧化,吸收效果較差。 莓果類:草莓、小紅莓、覆盆子、藍莓、黑莓。 其他水果:例如西瓜、芒果、鳳梨等。 蔬菜類:如青椒、紅椒、花椰菜、番茄。 2. 維生素A 維生素A可以幫助表皮細胞及角質細胞維持完整,讓皮膚看起來健康,並有助於體內真皮層的膠原蛋白及彈力纖維細胞生成,維持細胞外形、緊緻皮膚。維生素A還可加強細胞之間的連結力,支持免疫系統並加速受損皮膚的癒合過程,減少疤痕。 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很多,包括牛奶以及蔬菜類,如下: 深綠色葉菜類:芥藍菜、菠菜、羽衣甘藍等。 富含胡蘿蔔素:紅、黃、橘色的蔬菜,例如紅蘿蔔、番茄、紅椒等。 值得注意的是,過量攝取維生素A並不利於健康,研究顯示,孕婦若服用過量的維生素A,可能造成胎兒骨頭天生畸形。 3. 鋅 鋅是人體內含量僅次於鐵的微量礦物質,足量的鋅,可幫助對抗引發痤瘡(痘痘)的痤瘡丙酸桿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痤瘡丙酸桿菌存在於皮膚油性區域。鋅也可以鎮靜因痘痘而發炎紅腫的肌膚,幫助受傷肌膚迅速癒合。以下4類食物富含鋅,定期食用可維持健康: 甲殼類海鮮:牡蠣及蝦子皆富含鋅,每顆中等大小的牡蠣,就能提供人體一天所需的鋅。 動物肝臟、紅肉:紅肉中的鋅含量為白肉的2倍,可適量補充。 堅果種子類:如南瓜子、腰果、杏仁等食物,其中南瓜子的鋅含量最高。且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鎂等礦物質,適合素食者食用。 另外,乳製品、茄子以及蛋黃等食物,也都是富含鋅的健康食材。(延伸閱讀:男人必備營養素「鋅」!6大營養功效、補鋅吃這些準沒錯) 4. 水 人體有70%是水,它是身體細胞組織的必需品,尤其是皮膚細胞。充足的水分可讓您的皮膚看起來水嫩年輕,完美無瑕。水能增進皮膚癒合和再生能力,充足的水分可使痘痘傷口快速癒合,沒機會留疤。 建議隨時都可喝上幾口水,補充水分,如果等到口渴才喝水,表示身體細胞已經缺水了。喝多了就多跑幾次廁所,尿出多餘的水分。此外,運動流汗後,一定要記得補充水分。 5. Omega-3脂肪酸 Omega-3脂肪酸有助於降低皮膚發炎機率,促進痘痘傷口癒合,並支援健康正常的皮膚細胞。大多數魚類含有Omega-3脂肪酸,尤其是鮭魚、鯖魚、鮪魚和沙丁魚。您也可以在亞麻籽、堅果類(例如杏仁、夏威夷豆等)或向日葵種子中,找到豐富的 Omega-3脂肪酸。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其他皮膚疾病

夏天隱翅蟲多!胡亂拍打恐致皮膚潰爛,這樣預防與處理傷口

夏天昆蟲多,有些人無論是什麼小蟲在身上,都會慣性將牠們拍掉,但其中卻有人因此而造成嚴重皮膚炎,後來才發現,這是一種稱為「隱翅蟲」(Rove beetles)的甲蟲,身上帶有毒液,若沾到皮膚會造成疼痛和潰爛,有些人還稱牠具有毀容的威脅性。究竟什麼是隱翅蟲?該如何預防和處置?若不慎碰到毒液時,又該如何處理傷口呢? 什麼是隱翅蟲? 隱翅蟲因翅膀不明顯而得其名,它的身形小,長約 7~8 毫米(mm),寬 0.5~1 毫米,形狀似白蟻,頭部為黑色,腹部以下為橘紅色與黑色的間隔。平時喜歡棲息在水田、草地及樹林中,在夏天夜晚時,田野邊的屋內會較容易見到隱翅蟲,因為牠具有趨光性,夜晚時會靠近有光源的房子。(同場加映:蜜蜂螫傷的症狀與處置) 隱翅蟲毒液的危險性 隱翅蟲並不會主動咬人或螫人,但許多人一看到牠就當作蚊子打,反而引起更嚴重的傷害,這是因為隱翅蟲的體液中含有隱翅蟲毒素(Pederin),具強烈的刺激性,一接觸到皮膚就會在短時間內出現強烈的灼熱感,接著感到疼痛和搔癢,並於四天後出現膿疱或水泡等。傷口的癒合期會長達十天左右,該段時間仍需注意患部,和患部附近皮膚的的毒素,也有可能會感染至身體其他部位。(同場加映:什麼狀況該刺破水泡?6步驟安全搞定) 如何預防隱翅蟲的傷害? 當遇到隱翅蟲的時候,不要拍打,而是用吹氣的方式,將牠從皮膚上吹走。另外,夜晚盡量少開燈,去草叢和水田等地時,盡量穿長袖長褲來遮蓋皮膚,並在床上架起蚊帳,避免夜晚時隱翅蟲飛進被窩裡,並且在家裡要隨時準備一瓶肥皂水,以應急使用。 隱翅蟲的傷口處理 如果身體不慎碰到隱翅蟲的體液,請立刻用肥皂水清洗接觸到隱翅蟲體液的皮膚部位,接著用冷敷或蘆薈來緩解該皮膚部位。因為毒液是慢慢滲透進皮膚的,所以當下立即用肥皂水清洗的話,可沖掉大量的毒液,降低傷害。


皮膚保養/清潔

眼睛瘀青怎麼辦?6步驟照著做,跟熊貓眼說再見!

臉部或頭部傷害都可能導致眼睛瘀青,雖然眼睛瘀青並非嚴重傷害,但會對外貌造成嚴重影響,且通常需很長時間才能痊癒。《Hello醫師》教你透過2階段、6步驟快速改善眼睛瘀青,向熊貓眼說Bye bye。 眼睛瘀青的原因? 當鼻子、眼睛或臉部遭受重擊時,便可能導致眼睛瘀青。受到重擊後,若眼睛功能正常,便代表眼睛沒有受損。眼睛瘀青來自於眼睛周圍血管滲出,與其他液體匯集一起,造成腫脹且變黑。 如何擺脫眼睛瘀青? 以下將眼睛瘀青的治療過程分成初步治療及居家照護等2階段,各階段各有3個步驟: 第1階段:初步治療 冰敷:受傷後,請馬上以毛巾包住冰袋,冰敷受傷部位約10分鐘,避免直接用冰袋冰敷以免凍傷。受傷頭幾天,每日皆需冰敷,每次冰敷20分鐘。冰敷時,用塑膠袋包住冰塊,再用毛巾包覆於外層,並敷於眼睛周圍的皮膚,不要按壓眼睛本身,同時適度休息,以免使眼睛凍傷。 服用止痛劑:若疼痛劇烈,請於醫師指示下服用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或布洛芬(Ibuprofen)。應避免使用阿斯匹靈(Aspirin),因為這類藥物會影響凝血能力。(延伸閱讀:止痛藥等5種藥物別亂吃!吃多小心傷腎不自知) 確認有無其他損傷:若眼睛瘀青伴隨以下症狀,需立刻就醫。 眼白及虹膜處可見出血 視力方面產生困難:模糊、畫面重複、對光線敏感、視野缺損 由主要傷害引發的其他症狀:嚴重頭痛、暈眩、眼窩腫痛等 第二階段:居家照護 勿對眼部施壓:眼睛瘀青時常伴隨著疼痛與腫脹,多閉眼休息,切勿重壓眼部。 熱敷:經過1~2天冰敷後,轉為使用濕熱敷法。熱度可以讓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使原本滯留在患部的血液重新被吸收,因此能加速痊癒。將溫暖(不要太燙)且濕潤的布,敷在受傷的部位周圍,而不是直接放在瘀青的眼睛上,每次敷10分鐘,每2次熱敷之間請休息10分鐘。(延伸閱讀:受傷後要冰敷還熱敷?這樣分辨就對了) 若受傷部位惡化,應盡速聯若醫師:理論上,透過上述方式處理,瘀青於1~2週內便會消退,若超過10天仍無改善,應聯絡醫師檢查。 眼睛瘀青一般而言在頭幾天看起來比較嚴重,接著便會逐漸好轉,因此無需感到緊張或擔憂,但若出現出血的情形,建議迅速就醫。 對付眼睛瘀青,你還可以這樣做 1. 使用化妝品遮瑕 眼睛瘀青會影響外觀,因此必要時,可使用化妝品遮瑕,不過需謹記以下3點: 待腫脹消退之後再化妝:當患部依然腫起時,皮膚極為敏感,因此立刻化妝可能會引起疼痛。 選用合適的遮瑕膏:黃色或綠色的液體遮瑕膏,效果最好。若使用乳膏式的遮瑕膏,需要施加更多壓力來抹勻。在前期瘀青顏色比較紫時,建議使用黃色的遮瑕膏;當瘀青顏色變淡,呈現紅色及棕色調時,可選用綠色的遮瑕膏。 用手指而非海綿或刷子遮瑕:塗抹化妝品時請用溫柔輕觸的方式,對待受傷的部位。 2. 這些居家妙方也有用! 可使用生馬鈴薯、冷茶包、小黃瓜切片或凡士林等物品,將這些物品用於患部。 雖然眼睛瘀青大多時候都不是重傷,儘管如此,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眼睛瘀青仍然可能非常嚴重,需要適當的治療。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頭髮/頭皮保養

掉頭髮先別慌!檢查看看這11種掉髮原因你有嗎?

你有沒有頭髮一直掉的經驗?每當換季或天氣變冷時,就覺得頭髮掉不停;總在洗澡後發現排水孔被毛髮堵住,或是在梳子上面看見一堆頭髮。《Hello醫師》為大家說明常見的11種掉髮原因,讓大家從根本改善掉髮問題! 11種常見掉髮原因 人的毛髮可分為生長期與休止期,當部分頭髮進入休止期時,部分頭髮則會進入生長期,讓頭皮維持一定的髮量。影響頭髮的生長速度原因繁多,以下為各位介紹常見的掉髮原因。 1. 術後與康復期 舉凡任何意外或疾病手術康復期可能都會導致暫時性掉髮。 頭髮的生長週期分為生長期、退化期及休止期。 若遇到重大意外或身體變故,便會影響頭髮週期,促使頭髮進入脫落階段。一般而言,創傷後3~6個月,掉髮情況通常最為明顯。 不過此時毛囊並未死亡,只是進入休止期,待身體問題如壓力或疾病緩解後,如化療結束或懷孕生產後,頭髮都會再度生長。 2. 荷爾蒙失調 產後會導致體內激素改變,因而容易掉髮,但此狀況通常於幾個月內改善。更年期時荷爾蒙變化也可能會引起掉髮,此時的毛囊較容易萎縮。(推薦閱讀:更年期為什麼會掉頭髮) 3. 基因遺傳掉髮 大約有2/3的男性在60歲時開始掉髮,男性掉髮會使髮際線呈現M形,此問題通常由基因遺傳和缺乏雄性激素所造成。有時女性也有雄性禿,但不同的是,女性的髮際線不會往後退,而是髮量變稀疏且髮根變細。 4. 攝取過多維生素A 根據美國皮膚病學會資料,服用過多維生素A的營養補充品或藥品,可能會導致掉髮。建議妥善控制維生素A的攝取量,讓頭髮恢復正常生長。 5. 缺乏蛋白質 若飲食中缺乏足夠的蛋白質,身體會停止毛髮增生來儲備蛋白質。 此問題通常發生於減少蛋白質攝取量的2~3個月之後,因此建議多加攝取優良蛋白質,包括豆類、魚類、肉和蛋等。 6. 情緒緊張 情緒壓力可能導致暫時性掉髮,例如工作壓力過大、焦慮、罹病、經歷離婚或親人去世等重大變故。 7. 貧血、缺鐵 在20~49歲的女性中,許多人因缺鐵而患有貧血症,其症狀包括易累、頭痛、頭暈、皮膚蒼白及手腳冰涼。建議多吃黑芝麻、黑豆等補充鐵質。若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貧血,可以去醫院檢測。 8. 甲狀腺功能低下 甲狀腺功能低下代表分泌的甲狀腺素不足,甲狀腺位於頸部,會生產對新陳代謝以及生長發育重要的激素,當激素不夠時就會導致掉髮。(延伸閱讀:甲狀腺低下飲食這樣吃) 9. 缺乏維生素B群 維生素B群就像一個大家族,維生素B6可以預防掉髮並促進鋅的吸收;維生素B2、維生素B6和葉酸一起作用時,可以形成血色素,提供氧氣給頭皮,建議可攝取豆類、肉類、雞蛋、肝臟類、堅果類及綠色蔬菜等食物補充維生素B群。 10. 免疫系統 俗稱「鬼剃頭」的圓禿,是一種短時間內發生的掉髮現象。圓禿的原因有許多種,其中免疫系統失調是因患者的白血球在不知名原因下,將頭髮視為外來者,因此就錯誤地攻擊毛囊細胞,使毛髮無法生長而形成許多局部性禿頭。 11. 藥物與化療 化療藥物、血液稀釋劑、用於控制血壓的β受體阻斷藥和避孕藥,都可能導致暫時性掉髮,如治療癌症的標靶藥物會破壞迅速分裂的細胞,如癌細胞及髮細胞,進而引起掉髮。 下一篇將介紹如何預防掉髮,延伸閱讀:預防掉髮的小妙招你學會了嗎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皮膚健康

皮膚炎、濕疹、乾癬?差別在哪一次弄懂!

皮膚搔癢、發炎或起疹子等症狀,幾乎是每個人都曾遇到過的問題,但這些症狀的成因眾多,可能是皮膚炎(Dermatitis)、濕疹(Eczema),也可能是乾癬(Psoriasis)。 瞭解症狀成因,才能有效治療疾病。《Hello醫師》為你介紹皮膚炎、濕疹和乾癬等3種疾病,說明它們的差異為何,分別有何症狀及成因。 皮膚炎 皮膚炎泛指是皮膚局部發炎的情況,若這些症狀是因為皮膚接觸到某種刺激性物質所引起的,就可稱作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簡稱ICD)。皮膚炎主要分2大類: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及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兩種皮膚炎皆會出疹子、皮膚發紅及發癢等症狀。 1. 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 屬於最常見的皮膚炎,多發生於當皮膚接觸到化學物質、酸類、皂類及清潔劑等刺激性物質。 無論過去皮膚是否接觸過該刺激性物質,皆有可能發生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常見症狀包括手部形成大片紅疹、搔癢難耐及腫痛交加。 了解何種物質引起皮膚炎,並加以避免是治療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的重點。 2. 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 若您的皮膚對某種物質過敏,便會引發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如鎳、特定香料或藥物。(延伸閱讀:金屬過敏元兇是「鎳」,小心這些東西都含鎳!3招降低鎳過敏風險) 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的主要症狀為搔癢,接觸到該過敏原的皮膚部位,可能會於1~2天內出現皮疹。若您經常發生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建議進行過敏原檢測來預防過敏原。(同場加映:過敏原檢測有用嗎?測越多越好?檢測過敏原前先看這篇) 濕疹 導致濕疹的原因至今仍不明確,但諸多研究顯示,其成因與基因和環境因素有關。 常見的濕疹種類是異位性皮膚炎(Atopic eczema),好發於兒童,通常在2歲以後狀況可能好轉,但也可能一直持續至成人階段。 出現濕疹時,皮膚會局部發癢、紅腫,並因搔癢難耐而抓破皮。疹子可出現於各種部位,如臉部、手肘內部、膝蓋後方及手腳。(同場加映:水痘、濕疹、手足口病-常見 5 種兒童皮膚問題) 發現並避免特定致病物質相當重要,常見的刺激物包括家用清潔劑、肥皂、氯氣、羊毛和藥品。另外,一些環境因素像是氣溫驟變或壓力,都可能引發濕疹。要診斷濕疹並不容易,建議向醫師或皮膚科醫師做更深入的諮詢及診察。(推薦閱讀:濕疹和食物過敏有關?測了才知道) 乾癬 乾癬是一種慢性皮膚疾病,也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出現乾癬時,皮膚會變厚、紅腫及銀白色的脫屑。 乾癬部位會發癢、發痛,甚至有灼燒感,通常發生在手肘和膝蓋外部。然而,乾癬也經常發生在頭皮及指甲等部位。(推薦閱讀:乾癬如何治療:局部與全身性治療) 乾癬的成因不明,但許多因素都可能引發乾癬,如壓力、寒冷的天氣、皮膚受傷和藥物過敏等。和異位性皮膚炎不同,乾癬鮮少發生於10歲以下的兒童,並好發於成人。 乾癬和其他皮膚疾病的病徵十分相似,但若詳細檢查患者的皮膚、指甲和頭皮狀況,便能辨別是否患上乾癬。在醫院,醫師可能會進行皮膚切片檢查,取下小部分皮膚樣本,來判斷乾癬的種類,並提供最好的治療。(同場加映:牛皮癬皮膚癢又乾?乾癬的原因症狀與治療方法)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乾癬

皮膚癢又乾竟患牛皮癬!了解乾癬的原因、症狀與治療方法

什麼是乾癬? 乾癬(Psoriasis)是一種免疫系統的慢性皮膚病,又稱為牛皮癬或銀屑病,皮膚細胞增生過於快速,累積在皮膚表面,形成的乾燥銀色斑塊。乾癬嚴重程度有輕有重,嚴重時會發癢難耐,但不具傳染性。 此外,每個人的病情和療效都不同,有些人可能偶爾才會出現乾癬症狀,有些人卻一直深受其擾。除了疼痛外,也可能造成患者心理上的壓力,這是因為乾癬的症狀會影響到患者的外表,使患者需要承受異樣眼光。(推薦閱讀:皮膚炎、濕疹、乾癬?差別在哪一次弄懂) 我有可能罹患乾癬嗎? 乾癬的症狀通常會於15~25歲時首次出現,但也可能出現在任何年齡,且男女的發病率相等,不分社經地位、任何種族都有可能感染,只是感染率不盡相同。 乾癬主要有以下5種類型: 斑塊狀乾癬(Plaque psoriasis):這是最常見的一種乾癬, 約80%的乾癬病患都屬於此類型,症狀為紅色斑塊狀與正常皮膚的界線明顯,表面帶有鱗屑,最常發生於手肘、膝蓋的伸側和頭皮。 水滴(雨滴)狀乾癬(Guttate psoriasis):這類型乾癬最常發生在兒童身上,典型症狀為0.5~1.5公分直徑大小,常發生在軀幹上部和四肢近端。 膿皰狀乾癬(Pustular psoriasis):這類型乾癬最常發生在成人的軀幹,四肢,甚至手腳趾上,症狀為紅色斑塊狀的皮膚伴隨著白色膿皰。 皮褶性或擦爛性乾癬(Inverse psoriasis or intertriginous psoriasis):這種乾癬會出現在腋下、鼠蹊部、臀部、生殖器或胸部下。由於這些部位有著較重的濕氣,因此這類的乾癬比較沒有脫屑的問題,且相對的較為光滑。 紅皮狀乾癬(Erythrodermic psoriasis):這類的乾癬相當少見,一旦發生,通常涉及全身大面積皮膚。患者的皮膚基本上會呈現現曬傷狀態。 乾癬的原因 主要會造成乾癬原因為免疫系統失調,而免疫系統通常會保護身體,抵禦細菌和病毒,阻擋感染與疾病。然而,一旦患有乾癬,免疫系統中的一種白血球T細胞會錯把皮膚細胞視為敵人,開始攻擊皮膚細胞,進而啟動體內其他免疫機制,讓皮膚細胞腫脹、激增。 另外有研究發現,某些病例的成因是家族遺傳,若你的親人患有乾癬,那麼你患有乾癬的機率相對較高。 乾癬患者有時毫無症狀,有時卻突然病況加劇。以下是會讓乾癬惡化的因素: 遭致病菌感染,例如鏈球菌性喉炎(Streptococcal throat)或一般感冒 罹患降低免疫力的疾病 壓力過大 服用某些藥物,如控制高血壓的乙型阻斷劑(Beta-blockers)及預防瘧疾(Malaria)的藥物 肌膚受到刺激 天氣寒冷 抽菸(延伸閱讀:抽菸傷口腔~牙齒萎縮變黃 還生口臭) 乾癬的7大症狀 乾癬的徵兆與症狀因人而異,一般來說,手指甲、腳趾甲、頭皮、臉部、手肘、手部、膝蓋、足部、胸部、下背及臀部間的皮膚皺褶,都是容易受影響的區域,可能出現的症狀如下: 皮膚紅腫且出現斑狀突起物與皮屑 小的鱗片狀斑點(在兒童身上常見)(同場加映:兒童乾癬:難治且常被誤當尿布疹) 乾裂的皮膚,可能會出血(推薦閱讀:勤洗手皮膚太乾燥?7招治療皮膚乾裂) 皮膚發癢、灼熱或痠痛 指甲增厚、凹陷或變粗糙 皮膚紅腫處出現膿疱(嚴重患者的症狀) 關節腫起或關節僵硬,有1/4罹患嚴重乾癬的人會有關節炎(Arthritis)的症狀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若你符合以下任1點,快去看醫師吧! 1. 身體出現乾癬症狀:提早治療可預防病情惡化。 2. 身體出現細菌感染的徵兆: 身體紅腫、疼痛、灼熱,或對觸壓有異常敏感的反應 皮膚異常處出現紅斑 皮膚流膿 沒來由地高燒38度以上 若你已在接受乾癬治療,有以下狀況也請盡速去看醫師: 乾癬嚴重惡化與擴散,肌膚異常敏感、嚴重發炎,若你又剛好得了其他的病,更該馬上去看醫師。 服用乾癬的藥物出現嚴重副作用,如嘔吐、腹瀉出血、身體發冷或發燒。 罹患乾癬的高風險因子 下列因素可能會增加罹患乾癬或導致乾癬惡化的風險: 皮膚上有傷口,如割傷、擦傷、昆蟲咬傷及曬傷(推薦閱讀:皮膚曬傷怎麼辦?前中後期這樣照顧) 荷爾蒙改變,特別是女性,如青春期及更年期時 服用某些藥物,例如鋰(Lithium,為治療躁鬱症)、抗瘧疾藥物、布洛芬(Ibuprofen)等抗發炎藥物、ACE抑制劑(ACE inhibitors,為治療高血壓)、乙型阻斷劑(Beta blocker,為治療先天性心臟病) 其他免疫缺陷,如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 抽菸、飲酒過量 暴露在寒冷乾燥的氣候 壓力、喉嚨痛、肥胖、遺傳、其他感染 https://helloyishi.com.tw/skin-health/dermatitis/be-aware-of-the-syptoms-of-cellulitis/ 乾癬的診斷與治療 如何診斷乾癬? 由於乾癬的病狀與其他皮膚病相似,醫師可以藉由皮膚、指甲和頭皮的外觀來診斷。當診斷結果不清楚的時候,也可能透過切片檢查,例如移除一小塊皮膚組織來檢驗。 乾癬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乾癬無法根治,不過接受治療可有助於控制病情。另外,病患也應避免接觸易引發乾癬的事物,並使用處方藥物控制並緩解症狀。 醫師主要會根據以下4點,來決定該採取何種療法: 病情嚴重程度 乾癬紅斑的範圍大小 乾癬的種類 各療法對患者可能的療效 各種療法對每個人的療效都不同,若其中1種無效、有不良反應或沒有改善病情,醫生便會調整治療方法。以下為4大常見的療法: 1. 局部治療 在皮膚上塗抹皮質類固醇或其他抗皮膚發炎藥物,可達到以下4種療效: 減少發炎反應、減緩肌膚增生 抑制免疫系統 […]


頭髮/頭皮保養

頭皮癢、頭皮屑掉不停?秒懂頭皮屑的原因、症狀與治療

頭皮屑是不論男女都曾面臨的頭皮問題,容易讓人頭皮癢,不自覺想抓個幾下,一般而言,頭皮屑能透過加強個人衛生習慣或使用洗髮精清潔,來達到減少頭皮屑的功效。究竟為何會出現頭皮屑?又會造成哪些症狀?可以透過何種方法治療呢?以下就讓《Hello醫師》為大家一一介紹! 頭皮屑的定義 頭皮屑(Dandruff)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頭皮疾病,會導致頭皮上的死皮呈片狀,常會如雪花般落在肩膀上,有時會甚至會感到乾燥或搔癢。 頭皮屑有多常見? 頭皮屑十分普遍,男性發生的比率甚至高於女性,且不同年齡層的人都會受影響,不過只要避開危險因素,就能有效降低發作的風險。 頭皮屑的症狀 頭皮屑的症狀很顯而易見,包括頭髮和肩膀上有白色、油性死皮屑,頭皮上還可能會出現帶有硬皮的紅色區域,或是頭皮發癢的感覺。在秋冬之際情况可能會更糟,因為室內空調的暖氣會導致皮膚乾燥,並且直到夏季情况才會好轉。 此外,搖籃帽(Cradle cap)是一種會影響嬰兒的頭皮屑,這種症狀通常會出現在新生兒和嬰兒身上,不過搖籃帽並不危險,通常會自行好轉。(推薦閱讀:胎記 痱子… 認識6種嬰兒皮膚症狀) 什麼時候應該去看醫師? 頭皮屑不是嚴重的問題,但是如果非處方藥類的抗屑洗髮精不起作用,並發現頭皮變紅、腫脹,則有可能是脂漏性皮膚炎(Seborrheic dermatitis) 等疾病,因此建議若出現上述症狀應盡早前往皮膚科就診。 頭皮屑的5大原因 頭皮屑可能是由下列5種原因所引起的: 脂漏性皮膚炎:這是頭皮屑最常見的原因之一,罹患脂漏性皮膚炎會導致皮膚紅腫、出油、發炎,並覆蓋片狀的白色或黃色頭皮屑。 洗頭次數過少: 頭皮含有皮脂腺,如果不經常洗頭,頭皮上的油脂和皮膚細胞會不斷堆積,導致頭皮屑。 乾燥皮膚:乾性皮膚的細胞通常較小,油性也較低;因此乾性皮膚的患者有頭皮屑,但發紅或發炎的可能性不高。 對護髮產品的敏感程度:有時對護髮產品或染髮劑中的某些成分的敏感性,會導致頭皮發紅、發癢、有鱗屑。 馬拉色菌(Malassezia)感染:馬拉色菌大多數會出現在成年人的頭皮上。在某些情况下,馬拉色菌會有不正常活化的情形發生,因而刺激頭皮,導致更多的皮膚細胞生長,造成頭皮屑生成。 引發頭皮屑的高風險因子 以下4種高風險因子容易讓人產生頭皮屑: 頭皮屑通常始於青年時期:會一直持續到中年,但不代表老年人不會有頭皮屑,有時候這個問題會持續一生。(延伸閱讀:頭髮濕濕馬上睡?小心細菌在頭皮孳生) 男性荷爾蒙:由於男性有頭皮屑的比例較高,一般認為男性荷爾蒙可能是原因之一。 油性頭髮和頭皮:馬拉色菌以頭皮上的油為食,由於這個原因,皮膚和頭髮過於油膩,會使你更容易出現頭皮屑。 神經疾病:如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更容易發展為脂漏性皮膚炎或頭皮屑;愛滋病毒(HIV)感染者,或免疫系統受到其他疾病影響的人,也是如此。 頭皮屑的診斷和治療 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想要有進一步的資訊,請隨時諮詢您的醫師: 如何診斷頭皮屑? 頭皮屑可透過問診進行診斷,醫師會觀察患者的相關症狀及病史,有時也會取組織做顯微鏡檢查。 頭皮屑如何治療? 多數情形之下,一般人是不需就醫治療頭皮屑的,通常經由抗屑洗髮精清洗就能有效去除惱人的頭皮屑生成。一旦使用抗屑洗髮精一段時間,頭皮屑的症狀仍未改善,就應及早至皮膚科就診,請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是否感染馬拉色菌或罹患其他疾病。 若因感染馬拉色菌所致的頭皮屑,通常醫師會替患者開立處方洗髮精,而對抗因皮膚乾燥、護髮產品等原因所致的發炎反應,醫師可能會為病患開立皮質類固醇外用劑,最後再可依病情之需要給予抗組織胺,保濕乳液及外用免疫調整劑(如:Protopic或Elidel)等。   改善頭皮屑與保養頭皮的方法 有頭皮屑困擾的人,應於日常生活中注意減少對頭皮的刺激,下列為4種能有助於改善頭皮屑與保養頭皮的方法: 掌握正確的洗髮方法:使用洗髮精洗頭時,只要輕輕按摩,而勿使用指尖用力抓頭皮,才不會損傷頭髮或頭皮;沖洗時則要確實將殘留於頭髮及頭皮的洗髮精沖乾淨,以避免殘留於頭皮,引發頭皮屑生成,並盡量減少使用造型產品,如髮膠、髮蠟、定型液等。(同場加映:6招解決頭皮屑!居家療法簡單自己來) 游泳後盡快洗髮:如果游泳完後,除了應清洗身體外,建議也要盡快洗髮,以洗去游泳池水中的消毒劑,縮短刺激頭皮的時間,避免頭皮屑產生。 頭皮防曬:可藉由穿戴具有UPF防護的遮陽帽子或衣物、撐抗UV材質製作的陽傘等方法,減少過量紫外線對頭皮的傷害,進而降低產生頭皮屑的機率。不過,也盡量不要長時間戴帽子,特別是太緊的帽子,以免汗水和油脂都被悶在頭皮上。 管理壓力:學習放輕鬆釋放生活上的各種壓力,可防止頭皮屑以及其他健康問題。 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諮詢您的醫師,以找到最適合您的解決方法。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皮膚保養/清潔

嘴唇乾裂不要做這2件事!4招打造全天候水潤雙唇

冬天一到,皮膚便開始變得十分乾燥、嘴唇容易乾裂。嘴唇跟皮膚不同,沒有具備保護功能的皮脂腺,且表皮細薄,所以需特別注意保濕及日常呵護。《Hello醫師》分享冬天嘴唇乾裂的原因,教大家4招保養嘴唇的方法,打造全天候的水感雙唇! 嘴唇乾裂的原因 嘴唇由於表皮層較薄,且不像皮膚可透過皮脂腺調節濕度,若遇到乾燥天氣,便容易缺乏水分,而導致破皮、嘴唇乾裂。以下為嘴唇乾裂的常見因素: 天氣寒冷 炎熱或天氣乾燥(延伸閱讀:夏天皮膚癢又過敏?9個夏季皮膚解決之道) 因日曬造成曬斑(延伸閱讀:沒太陽不代表不用防曬!皮膚鱗狀細胞癌成因、特徵與治療) 時常舔舐嘴唇 因過敏而引起不良反應 缺乏營養素,如維生素B和鐵質(延伸閱讀:皮膚病復發怎麼辦? 補充好營養,免疫平衡抗發炎) 脫水 嘴唇乾裂的症狀 若出現以下情況,表示嘴唇已經乾裂,需多喝水或塗抹凡士林,改善嘴唇乾裂症狀。 嘴唇乾燥 皮膚龜裂 脫皮 瘙癢 輕度疼痛 嘴唇或嘴裡有瘡 嘴唇乾裂千萬不要舔嘴唇、咬嘴唇 因唾液具有酵素會溶解嘴唇的角質層,所以舔嘴唇會更容易乾裂。若有皮屑出現,千萬不要用撕或咬的方式清除死皮,因為容易有傷口而使癒合更慢。(延伸閱讀:指甲、嘴唇發紫不可忽視!發紺成因、症狀、種類原來有這些) 保養嘴唇的4大妙招 1. 常用潤唇膏 潤唇膏可幫助密封乾裂唇部裂縫和細紋,建議選用未含有香料、色素等過敏原的護唇膏。另外,外出時請使用具防曬功能(防曬係數SPF15或以上)的潤唇膏,幫助防止曬傷或曬後的脫皮。 女性朋友請在塗口紅或唇彩之前,先擦護唇膏而非之後才用,並且記得補塗來維持滋潤。此外,切勿與其他人共用一支唇膏,因為容易傳播細菌。 2. 用圍巾或口罩遮住雙唇保護皮膚 冷空氣容易使皮膚乾燥,盡量避免讓冷空氣接觸雙唇。外出或是到很冷的地方旅遊時,可用圍巾、口罩或滑雪面罩覆蓋嘴唇。 3. 體內、體外都補水 冬天空氣較乾燥,可適時用加濕器增加室內的濕度,讓嘴唇和皮膚持續保濕。此外,請隨時多喝水,預防脫水而使皮膚和嘴唇乾燥。 4. 日常保養很重要 平常請用鼻子呼吸,不要用嘴巴呼吸。在家時,也可將黃瓜切成薄片,敷在嘴唇上5分鐘為肌膚補水。 若嘴唇乾裂,請避免直接吃葡萄柚或柳橙等,因為柑橘類水果會導致龜裂情形惡化。 若嘴唇已經有點過乾或脫皮,可透過以下2招修復嘴唇: 去角質可幫助減少出現乾屑或脫皮現象,可使用糖粒磨砂霜等溫和的去角質產品來按摩嘴唇。 多使用含油的保濕產品,如椰子油、可可脂或凡士林軟膏等。另外,晚上睡前記得補充水分,避免身體在睡覺時缺乏水分。(延伸閱讀:提升顏值基本功!皮膚保養男女皆適用) 若嘴唇乾裂情況十分嚴重,建議尋求醫師協助,因細菌可能會透過裂縫和傷口侵入感染,進而演變成「唇炎」。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常見問題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