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性皮膚病

皮膚傳染病在皮膚病中僅占少數,也並非接觸即被感染,通常仍與個人的免疫力有關。保持飲食營養均衡、作息規律早睡早起,維持良好免疫力,可降低被傳染性皮膚病傳染的機會。

基礎知識

傳染性皮膚病

治療香港腳靠這5招!了解香港腳4大類型,徹底根治沒問題

不論男女老少,都有可能得到香港腳,尤其腳汗多又穿不透氣的鞋子,更易使汗水悶於鞋內,引發黴菌孳生,使腳縫間脫皮、發紅,並出現發癢、龜裂,甚至角質層增厚的症狀,回到家脫下襪子後,還可能散發出陣陣腳臭,讓全家人避之唯恐不及。 究竟為何會有香港腳?除了塗抹藥膏,還能使用什麽方式治療?經過治療後,可以徹底根除嗎?快跟著《Hello醫師》一起了解香港腳的成因與治療方法,還給自己一雙無臭的腳丫子! 引發香港腳的原因 足癬(Athlete's foot)俗稱香港腳,是指足部遭黴菌感染後所致的傳染性皮膚病,而黴菌常隱身在足部皮膚的角質層,當帶有黴菌的皮屑掉落在襪子裡、地板上、浴室內、床上或沙發上,甚至泳池邊,旁人就可能接觸到這些皮屑,而感染香港腳。 此外,黴菌也特別喜愛濕熱的環境,所以足部皮膚容易出汗者,遭黴菌感染而得到香港腳的風險較高。(推薦閱讀:鹹魚味飄出來了?抗腳臭8招請記得) 香港腳的由來 香港腳一名可追溯至鴉片戰爭時期,當時清朝戰敗簽訂《南京條約》,將香港割讓給英國。 位處北方、氣候寒冷乾燥的英國人來到香港後,對於當地潮濕炎熱的亞熱帶氣候相當不適應,加上穿著皮鞋的習慣,不透氣且潮濕鞋內環境給了黴菌優良的繁殖空間,讓許多英國人雙腳長了水泡且奇癢無比。 當他們回國就診後,英國當地的醫師因從未見過此種病狀,遂將其稱為香港腳。 不一定會癢!香港腳4大類型一次搞懂 1. 趾間型 趾間型是多數香港腳患者感染初期的表現形態,症狀多為趾間脫皮、紅疹、搔癢、糜爛及脫屑,且較常發生在第4與第5的腳趾縫之間。 2. 厚皮型 厚皮型香港腳常見症狀包括角質層增厚、皮膚乾燥及脫皮,發生的位置則多在腳掌與腳跟附近。 與許多人印象中的典型症狀不同,厚皮型香港腳並不會出現發癢症狀,所以很多此類型的香港腳患者常會忽略自身的症狀,而延誤治療。 3. 水泡型 當香港腳症狀較為嚴重時,就有可能發展為水泡型香港腳。水泡型香港腳患者的足底或足緣會出現大小不一的水泡,並伴隨搔癢或疼痛感,通常在黴菌感染治癒後,上述不適症狀就會消失。 4. 潰瘍型 潰瘍型香港腳患者的趾間死皮下,經常出現發紅、易裂的糜爛面,有時會感到疼痛,若未及時治療,患處會由趾間逐漸擴散到腳掌及腳背。 由於潰瘍型香港腳的傷口經常暴露外,因此更易遭細菌感染,應盡快就醫治療為佳,否則可能會使病況加劇,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延伸閱讀:不理傷口!皮膚裂小心蜂窩性組織炎) 香港腳2大常見治療方法 治療香港腳主要以外用藥膏為主,嚴重時則需搭配口服藥品,以下分別為大家介紹: 1. 外用藥膏與液劑 治療香港腳的外用藥品繁多,通常以藥膏為主,而目前市面上藥膏中多含有唑類與丙烯胺類成分,建議應至皮膚科就診後,再依照醫師及藥師指示塗抹治療。 塗抹外用藥膏時,應包括病灶外圍2公分正常皮膚區域,並加以按摩使藥膏吸收,治療時間約需2~6週,通常為1個月。 以下為香港腳外用藥膏與液劑的名稱、使用方式與注意事項: 黴可舒乳膏(Mentax Cream):每日需適量塗抹黴可舒乳膏2~3次,可有效治療香港腳趾間的黴菌感染;塗抹藥膏後可能會出現發紅、發癢等副作用。此外,若開封6個月後未使用完畢,就應將其丟棄。 優足達親水乳膏(Exelderm Cream):每天應適量塗抹優足達親水乳膏2~3次,可有效治療香港腳趾間黴菌感染;塗抹藥膏後,可能使皮膚受到局部刺激及疼痛。開封後使用期限為6個月,過期應丟棄。 美康乳膏(Mycomb cream):主要用於治療濕疹、過敏性及發炎性皮膚病、香港腳及其他續發性細菌或黴菌感染,一天需塗抹2~3次;塗抹於患部後,可能會引發皮膚過敏、乾燥等副作用,若開封後於30天內無法使用完畢,便不得繼續使用。 優足達液劑(Exelderm Solution):每天應適量使用2~3次,可治療香港腳、股癬、體癬、汗斑及皮膚遭念珠菌感染等問題,使用時注意不要觸摸到眼部、黏膜、嚴重糜爛或有外傷的部位。 另外,於塗抹優足達液劑後,可能會引發皮膚局部搔癢感、輕微刺激感、灼熱感、發炎、接觸性皮膚炎等副作用。若優足達液劑開封後30天內無法使用完畢,請將其丟棄,勿繼續使用。 2. 口服藥 除需塗抹藥膏外,香港腳症狀較為嚴重時,醫師可能會建議患者搭配口服藥治療,以下2種是治療香港腳較為常見的口服藥: 療黴舒錠(Lamisil tablets):療黴舒錠多用於治療腳趾甲黴菌感染、髮癬或其它透過局部治療已無效用之皮膚黴菌感染,每日服用1顆即可,建議應於飯後立即服用,以獲得最佳吸收效果。 患者服藥後可能會出現厭食、噁心、倦怠、腸胃不適、便祕等副作用,而孕婦、對此藥成分過敏者、心室功能異常者則應避免使用。 適撲諾膠囊(Sporanox):可有效治療全身性或深部黴菌感染、灰指甲及髮癬,每日需服用1顆,建議應於飯後服用,以利藥效吸收。 如何預防與改善香港腳?學會3方法不怕香港腳找上門! 香港腳為傳染性皮膚病,若想徹底根治,不僅需耐心按照上述治療方法,定時塗抹藥膏、液劑及服用口服藥,也需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切斷傳染途徑,才能有效改善香港腳,預防2次感染復發: 1. 腳部保持通風涼爽 容易流腳汗者可穿純棉吸汗的襪子,保持腳部乾燥。外出時,可攜帶襪子在外替換,並於鞋內撒上如滑石粉之類的粉末或在腳上擦止汗劑,以減緩出汗。 回家後應趕緊脫下襪子,將足部沖洗乾淨,並用吹風機吹乾,才可防止黴菌孳生。 由於潮濕的腳縫是黴菌孳生的溫床,因此建議於洗澡、游泳完或從事會讓腳碰到水的活動後,記得要將雙腳擦乾,若能吹風機吹乾則更佳。 選擇通風的鞋子(如涼鞋),若因工作或場合要求必須穿包覆的鞋子,應以真皮或布料材質為佳,避免選擇塑膠及合成皮製的不透氣鞋類。 2. 避免交叉感染 若家人當中有香港腳患者,應避免共穿室內拖鞋或外用鞋,並將彼此的襪子分開清洗,以避免交叉感染。 由於黴菌可能附著於家中地板,建議應改掉赤腳在家中走動習慣,改穿室內拖鞋,降低遭黴菌感染或傳染給其他家人的風險。(延伸閱讀:預防香港腳傳染!這2個衛生觀念要做好) 3. 定時擦藥不偷懶 定時塗抹香港腳藥膏不僅有止癢功效,其主要作用是消滅雙腳的黴菌,因此務必依據醫囑勤擦藥,勿自行停藥,導致黴菌殘留再度孳生,致使香港腳反覆發作而難以痊癒。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看更多 傳染性皮膚病 相關文章

傳染性皮膚病

香港腳: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香港腳的定義香港腳又稱足癬(Tinea pedis),是一種因黴菌感染所造成的皮膚疾病,感染部位除腳部的皮膚外,也可能擴散到腳趾甲,甚至雙手。 香港腳的黴菌常見於溫暖潮濕的環境之中,如鞋子、襪子、游泳池、更衣室和公共淋浴間的地板。 只有男生才會得香港腳嗎? 香港腳可能發生於任何年齡層的人身上,但成人發生率比兒童高,男性發生率也比女性高,特別是有運動習慣的人,或經常穿包鞋、使用公共浴室和前往游泳池的人。 香港腳的症狀下列為香港腳的常見症狀: 腳趾間發癢 腳趾有刺痛和灼燒感 腳底發癢 腳上出現水泡 腳趾間或腳底皮膚裂開、脫皮 腳底或腳側的皮膚乾燥變硬 腳趾變色、厚實且易碎 指甲易從指甲床撥離(延伸閱讀:指甲有黑線免緊張!7大狀況發黑長斑你中了沒?) 香港腳需要看醫師嗎? 若症狀在自行擦藥治療幾週後沒有改善,或皮膚已經處於過度發紅、腫脹,甚至引起感冒或發燒時,建議盡快向醫師求助。此外,糖尿病病患易感染香港腳,因此建議及早就醫,避免病情惡化。 香港腳的原因香港腳主要是由生長在頭髮、腳趾甲和皮膚外層死組織上的微小黴菌所引起,目前已知有3種黴菌會引發感染,分別為紅毛癬菌、指間毛癬菌以及絮狀表皮癬菌。 香港腳的風險因素以下為香港腳的常見風險因素: 赤腳走於易有黴菌的公共區域,如更衣室、三溫暖、游泳池及公共浴室 與感染者共用襪子、鞋子或毛巾 經常穿過緊的露趾鞋 腳部長時間潮濕多汗(推薦閱讀:手腳黏黏很困擾?這3招擺脫多汗症) 腳部有輕微的皮膚或指甲損傷 香港腳的診斷與治療該如何診斷香港腳? 除目測確認外,醫師可能還會藉由以下方式診斷: 從感染部位刮下皮膚做為樣本,並在顯微鏡下檢查 在紫外線光下檢查患者的腳 送皮膚樣本進入實驗室檢測 香港腳該如何治療? 依據香港腳的類型和嚴重程度,有不同的治療方式。患者可自行使用抗黴菌藥在家中治療,但需確實完成整個療程,以免感染復發。 通常非處方抗黴菌藥,皆為局部用藥,如克黴唑(Lotrimin)、咪康唑(Micatin)、特比萘芬(Lamisil)和甲苯磺酸酯(Tinactin)。 若非處方藥無效或感染惡化,則必須使用醫師開立的處方抗黴菌藥,如黴可舒(Mentax)、克黴唑(Clotrimazole)和萘替芬(Naftin);其他口服抗黴菌藥則有氟康唑(Diflucan)、伊曲康唑(Sporanox)和特比萘芬(Lamisil)。 香港腳的預防方法 游泳或洗澡後,盡早讓腳趾間保持乾燥 穿著舒適的鞋子或涼鞋 穿著透氣效果良好的襪子,並增加更換襪子的頻率,如每日2次以上 在腳上使用爽身粉或抗黴菌粉 再次穿著同雙鞋之前,請確保其已通風至少24小時 在公共泳池和淋浴間穿拖鞋或涼鞋。 若有任何問題,建議冾詢醫師,以了解最適合您的預防方法。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