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呼吸道疾病

此類別收錄了關於呼吸道健康的相關資訊,例如囊狀纖維化、上呼吸造阻塞等少見的疾病與症狀,或是潛藏在生活中危害呼吸道的因子,如空氣汙染,並介紹如何治療與預防。

基礎知識

其他呼吸道疾病

百日咳疫苗整理!百日咳症狀?孕婦一定要打百日咳疫苗嗎?

2024年全球百日咳疫情升溫,台灣自1月至7月底,也累計16例確診個案,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在未接種百日咳疫苗的狀況下,確診病患可傳染給15~17人,傳染力極強;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方式,就是施打百日咳疫苗。 究竟百日咳是什麼?百日咳症狀有哪些?孕婦能接種百日咳疫苗嗎?《Hello醫師》整理相關資訊,讓您一次掌握。 百日咳是什麼?百日咳症狀有哪些? 百日咳(Whooping cough)由百日咳桿菌(Pertussis)所引起,主要透過飛沫傳染,好發於6個月以下的嬰幼兒,病患以5歲以下幼兒佔大宗。 百日咳一年四季皆可能發生感染,確診並痊癒後,通常可獲得長期的免疫力,但仍可能因再度感染而發病。 百日咳感染初期雖然沒有症狀,但已經具有傳染力;疾病潛伏期約6~20天,症狀平均持續6~8週,常見症狀包括: 咳嗽 咳嗽後嘔吐 打噴嚏 流鼻涕 輕微發燒 呼哮聲(whoop) 百日咳症狀發展3階段 黏膜期:症狀不明顯,僅輕微咳嗽。 陣發期:症狀為陣發性的咳嗽,可能持續1~2個月或更久;6個月以下的嬰兒與成人,無此典型症狀。 恢復期:症狀逐漸減輕,持續咳嗽2~3週後可能痊癒。 百日咳的診斷標準為:持續咳嗽2週以上,並且符合以下任一病徵條件: 陣發性咳嗽 吸入性哮聲 咳嗽後嘔吐 百日咳疫苗3大種類 接種時程、費用整理 預防百日咳主要的方法為接種疫苗。台灣百日咳疫苗共3大種類,2支公費、1支自費疫苗。 《Hello醫師》將疫苗名稱、施打時間與價格整理如下: 百日咳疫苗有副作用嗎?接種禁忌有哪些? 百日咳疫苗屬於非活性死菌疫苗,副作用主要發生於施打後24~48小時內;五合一疫苗的成分為非細胞性百日咳,相較於過去的三合一疫苗,可減少注射部位紅腫、疼痛或發燒等不良反應的機會。 接種百日咳疫苗後,可能會出現以下副作用: 注射部位紅、腫、痛 全身倦怠 頭痛 百日咳疫苗接種禁忌 曾接種相關疫苗且發生嚴重過敏者。 接種疫苗後7天內曾發生腦病變,且無其他可解釋的病因。 出生未滿6週。 百日咳疫苗防護力維持多久?要補打嗎? 百日咳疫苗的防護力約可維持5~10年,而且曾感染百日咳的病患,也可能再次感染,對此,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建議,成人每10年接種一劑。 百日咳疫苗孕婦一定要打嗎? 出生6個月內的嬰兒是感染百日咳的高風險族群,感染後輕則出現類似感冒症狀,嚴重可能會嘔吐、呼吸困難、併發肺炎、腦病變甚至是死亡。研究顯示75%~85%的嬰幼兒,感染源為媽媽或其他親密照顧者。 嬰兒在出生後2個月可施打第一劑疫苗,施打後約一個月才會產生抗體,因此,嬰兒會出現3個月的防護力空窗期;而資料顯示,3個月以下的嬰兒若感染百日咳,死亡率高達85%。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呼籲,孕婦在每次孕期的28-36周,須自費施打一劑疫苗(Tdap),施打後2到4週會產生抗體,並可經由臍帶血傳給胎兒,達到保護寶寶,降低感染的機會。 百日咳疫苗為去活性疫苗,代表細菌已經死亡,疫苗僅利用表面抗原製作,因此,不會造成孕婦感染的風險。 若孕婦於懷孕階段無法接種疫苗,建議於生產後離開醫院前接種;此外,除了孕婦,其他照顧者也同樣建議自費接種疫苗,保護嬰兒的健康。 百日咳會自己好嗎?百日咳治療方式 百日咳主要治療方式為使用抗生素,發病早期(潛伏期或黏膜期),具有高度傳染力;在疾病初期,使用抗生素可以減經症狀、縮短傳染力,當病程進入陣發期,這時藥物雖然無法減輕症狀,但仍可縮短傳染期。 無接受抗生素治療患者,傳染期約3週;使用紅黴素類抗生素者,傳染期間僅持續至服藥後約5天。 台灣百日咳確定案例統計 統計至2024年7月30日,我國百日咳確定病例累計至16例,4起家庭群聚關聯個案,共11例。   2019年至2024年百日咳病例統計 年分 確診案例 2019年 23例 2020年 4例 2021年 0例 2022年 0例 2023年 0例 2024年 16例(統計至7/30)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看更多 其他呼吸道疾病 相關文章

其他呼吸道疾病

【聽醫師的話】秋冬感冒咳嗽特別多 中醫治療、緩解及飲食建議

近期天氣變化大,可能一夜之間就要換上一件件冬衣,隨之而來的,是呼吸道感染患者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特別要注意的是,若出現久咳症狀,切記要及早就醫,把握治療時機,才能避免惡化或併發症的發生。 上呼吸道感染種類及症狀有哪些? 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鼻咽炎、扁桃腺炎及喉炎…等,都可以算是上呼吸道感染;其感染的病原體以「病毒」為主,同時也會合併不同的症狀出現,較常見的症狀如下; 咳嗽 喉嚨痛 流鼻水與鼻塞 全身性症狀,包含全身痠痛、疲倦、頭痛或發燒等 總之,治療之前應先確認自己屬於哪一種疾病感染,再進行治療,千萬不要任意購買成藥,避免耽誤就醫。 中醫如何判斷感冒種類及採用何種治療方式? 以中醫角度來說,上呼吸道感染屬於「外感」,是一種以風邪為主的疾病,同時也會因為每一個人的體質不同,而有不同的症狀表現。 以感冒為例,可依體質不同,分為風寒或風熱;風熱會使喉嚨痛,但風寒也可能會出現喉嚨痛,雖然症狀相同,但其實致病因素卻大不相同。 風寒:甚至會出現怕冷、寒顫、肌肉緊繃僵硬等症狀 風熱:可能會出現怕熱、口乾舌燥、面色發紅、尿黃、煩躁等症狀。 針對感冒治療,中醫強調的是多方蒐集病人資訊,例如望、聞、問切的診察蒐集,才能有助於更準確地判斷病人的狀態,開立最適合個人的治療藥物。 感冒為何容易引發後續咳嗽症狀? 診間近期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屬於風寒感冒居多,許多患者都是因為著涼後出現感冒症狀,多數伴隨有喉嚨痛、鼻涕黏稠或痰稠難出的狀況,雖然都是風寒,卻偶爾兼夾化熱的現象。 其實,這或許這與秋季入冬、氣溫驟降,較容易促動人體的發炎免疫反應有關;此時的感冒治療,需要更細心地治療,除了風寒,也要針對化熱的狀況同步進行,更重要的是,需要避免病程的迅速轉變。 一般感冒喉嚨痛在消炎緩解過後,容易變成喉嚨癢,當喉嚨癢不停,就容易出現咳嗽不止的現象。所以,中醫在治療感冒的同時,也得預防後續咳嗽的發生,盡可能讓感冒的發病過程縮短,才能避免後續病根的遷延,也減少誘發呼吸系統過敏疾病的產生。 中醫如何緩解咳嗽? 門診曾有位30歲女性患者,就診時主訴易胸悶、喘氣,已長達兩個月之久。伴隨多種症狀,包括咳嗽咽癢、痰多黏稠、夜咳甚、鼻塞涕多、易口乾舌燥、欲飲可解、易煩躁及身微怕冷卻無汗出等;加上患者過去氣喘病史已約6年,秋冬季節夜晚更容易發作。即使使用吸入性類固醇,緩解咳嗽症狀,但長期下來症狀仍反覆,發作頻率無明顯下降。 經中醫辨證,乃屬痰熱內蘊、微惡風寒的哮喘症,治療方式如下: 使用中藥定喘湯或麻杏甘石湯的加減進行治療 搭配芍藥酸甘斂陰、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 使用少量活血通瘀藥物來改善呼吸道發炎纖維化,增加局部循環及修復能力 經3~4週調理後,患者咳嗽減緩、氣喘發作頻率減少4成左右,夜間睡眠時也較穩定,大大地增進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品質。 其他如感冒後咳嗽難癒或久咳痰飲壅盛的患者,則搭配桔梗、半夏、前胡、苦杏仁、乾薑、細辛、五味子等中藥配方治療,達到溫化痰飲及調理肺氣宣發肅降的功能,使肺臟生理功能和諧運作,自然咳嗽症狀就可以減緩或消失。 感冒咳嗽患者不適合吃哪些食物? 若因感冒而出現喉嚨痛、咳嗽等症狀,必須忌口重口味的食物,例如:辣味、炸物,過鹹等食物都應避免,因為這些過度刺激的調味劑,不但會影響呼吸道黏膜的滲透壓,更會降低黏膜組織的免疫修復功能,吃越多,喉嚨痛就好得越慢。 此外,也應避免飲用冰品,雖然剛飲用冰品時會出現有如「冰鎮」的狀態,讓痛感暫時停止,但當黏膜的血流量減少,長久下來,喉嚨要修復健全的時間可能反而因此延誤! (本文由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吳柏鋒授權刊登)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其他呼吸道疾病

別輕忽「咳、痰、喘」 1/5肺阻塞病患1年內惡化死亡

國內一年約超過5千人因肺阻塞死亡(COPD),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許多有症狀者抗拒就醫;有醫師分享,近來因「咳、痰、喘」等症狀就醫而新診斷肺阻塞的病人比例,從疫情前約20%上升到35%;值得注意的是,約1/5肺阻塞病人在急性惡化住院後在1年內死亡,民眾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觀察,新冠肺炎改變人們對於肺部健康的態度;所謂長新冠,跟肺阻塞共通點是「咳、痰、喘」等三種症狀,許多到胸腔科門診的新冠肺炎病人,通常只有咳或喘,痰的狀況不甚明顯;不過一般民眾較難區分,也難以直接聯想到肺阻塞。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公共事務組北區委員柯信國說,以前在門診收治的「咳、痰、喘」病人中,新診斷肺阻塞的病人比例約20%,「後來我們發現,這個數字在疫情之後大概上升到35%,推估可能是疫情趨緩後,民眾驚覺自己的症狀已持續太久,或變得太嚴重了才到門診求助」。可見在疫情期間,肺阻塞(COPD)患者延誤就醫的狀況確實有所增加。 究竟肺阻塞成因為何?出現哪些症狀就應特別注意?《Hello醫師》帶您了解肺阻塞,及早診斷肺阻塞,就能更早避開致命危機。 別輕忽「咳、痰、喘」 1/5肺阻塞病患1年內惡化亡!詳解肺阻塞成因、症狀及控制方式 肺阻塞成因為何? 所謂肺阻塞,是一種因慢性呼吸道長期發炎,導致無法恢復的呼吸道阻塞疾病;若呼吸道長期受髒空氣或化學物質刺激,便會產生發炎反應,讓呼吸道分泌過多黏液,進而造成支氣管阻塞,使氣體無法順暢進出肺部,嚴重會導致呼吸困難等問題。 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吸菸者罹患肺阻塞的風險是非吸菸者的6.3倍,慢性阻塞性肺病所導致的死亡中,更有45%可歸因於菸品使用 肺阻塞成因主要與外在刺激有關,以下為高風險因子: 吸菸 二手菸 空氣汙染 在工作環境中吸入粉塵、煙霧或化學物質 廚房油煙 根據統計,台灣40 歲以上成人約有6.1%患有肺阻塞(COPD),許多研究都證實長期吸菸是高風險因子,而且菸齡越長,罹患肺阻塞的機率越高。 除了外來刺激外,成年前肺功能發育不良也要特別小心;柯信國表示,「有些人肺功能基本發育比正常人差,若再加上20幾歲就開始抽菸,即使發病時間與一般人相近,肺阻塞症狀的表現也會嚴重許多」。 柯信國呼籲,若屬於肺阻塞的高風險族群,最好能避免繼續接觸風險因子,尤其當咳、痰、喘症狀持續出現,應透過肺功能檢測,確認這些症狀是否可能與肺阻塞相關。 肺阻塞4大症狀 肺阻塞早期症狀,易與感冒、氣喘或其他呼吸道疾病混淆,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排名10大死因第7位,其中40歲以上成人更有約6.1%罹患肺阻塞。因肺阻塞為不可逆的呼吸道阻塞疾病,典型症狀如下: 慢性咳嗽 濃痰 喘鳴 運動易喘 肺阻塞死亡率為何如此高? 根據研究顯示,約1/5肺阻塞病人會在急性惡化住院後1年內死亡;柯信國說,「一般人也許很難想像,只是咳、痰、喘而已,死亡率怎麼這麼高?」主要原因如下: 肺阻塞症狀需達一定的嚴重程度才會住院 急性惡化會加速肺功能的衰退,進而提高死亡率 如何自我測試肺功能? 患者易因輕忽肺阻塞症狀,或缺乏病識感而延遲就醫,導致病患確診時,病情多已達中重度,造成延誤治療的黃金時間,特別是長期吸菸的民眾,或自覺有慢性咳嗽(長達3週)、濃痰、喘鳴、運動易喘,建議多利用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發展的「1分鐘358」登階測試(爬樓梯),進行自我檢測肺功能的狀況,如有異常應就醫接受專業診斷,避免延誤早期治療時機。 0~30階:1分鐘內登階未達30階,屬於高風險族群,需檢視自身有沒有吸菸史或喘咳痰症狀,盡速就醫檢查。 30~50階:1分鐘內登階30-50階,屬於中重度風險族群,需多留意自身肺功能。 50~80+階:1分鐘內登階 50 階以上,表示肺功能相當不錯,屬於低風險族群。 控制您的肺阻塞,3大方式輕鬆達標: 戒菸與遠離二手菸:「菸害」是造成肺阻塞最主要的危險因子,為改善自身呼吸道症狀及保護親人,都應儘早戒菸。可利用免費戒菸專線「0800-63-63-63」,或洽醫療院所及地方政府衛生所的戒菸門診,尋求專業的戒菸協助。 規律正確用藥、定期回診追蹤:支氣管擴張劑是治療肺阻塞的主要藥物之一,應遵醫囑規律且正確使用藥物及吸藥技巧,並按時回診追蹤監測,可有效控制疾病避免惡化。 肺部復原運動:患者配合醫囑指示,並依照身體狀況進行肺部呼吸及運動訓練,來增強肺功能;相關運動建議:散步、騎腳踏車、噘嘴式呼吸或腹式呼吸。 柯信國強調,很多病人上網搜尋後發現肺阻塞(COPD)是不可逆的疾病,覺得再怎麼治療也沒用,事實並非如此,患者在用藥治療後可有效改善肺功能,進而維持生活品質。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推出《肺阻塞知多少手冊》,民眾可自行透過網路下載:https://reurl.cc/9al0d,瞭解肺阻塞的成因、共病症、營養照護、用藥及運動等相關知識。 別輕忽「咳、痰、喘」 1/5肺阻塞病患1年內惡化亡!詳解肺阻塞成因、症狀及控制方式 「愛肺功能衛教專車」10月開跑 三地巡迴廣邀民眾免費檢測 為了宣導早期診斷肺阻塞(COPD),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推出1分鐘登階測試,民眾可藉由自己的登階速度自檢,若1分鐘內爬不到30階(約1-2層樓),應盡速至胸腔內科就醫。 此外,今年(2022)學會更邀請台中榮民總醫院與高雄長庚紀念醫院一同舉辦肺功能檢測體驗活動,只要符合以下其中一項條件「40歲以上、有菸癮或正在戒菸、常接觸二手菸或三手菸者、咳痰喘症狀長達3周以上者」,就能免費上車體驗,並了解自己的肺年齡。現場也有專業的呼吸治療師駐點,與民眾分享正確的肺健康觀念,鼓勵符合條件的民眾呼朋引伴,一同響應! 【愛肺功能衛教專車】※活動詳情請見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官網 每日檢測時間:11:30-18:30 ※18:00為最後開放上車時間 台北場:10/3(一)-10/5(三) 台北青年公園 台中場:10/6(四) 台中榮民總醫院、10/7(五)-10/8(六) 台中中央公園 高雄場:10/12(三)-10/14(五)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


其他呼吸道疾病

氣胸勿輕忽!張力性氣胸恐休克、死亡,張力性氣胸原因、症狀一次了解

患有氣胸輕度則毫無症狀,重度則劇烈胸痛或呼吸困難。在氣胸種類中,張力性氣胸最危險,若發病時不迅速就醫,患者會休克,甚至死亡。 究竟什麼是張力性氣胸?張力性氣胸與一般氣胸的差別?《Hello醫師》為您詳解張力性氣胸的原因、症狀、特徵及治療。 什麼是張力性氣胸? 肺臟表面與胸壁內緣各有一層薄膜,分別為臟層肋膜與壁層肋膜,兩薄膜之間的空腔則是肋膜腔。肋膜腔存有部分組織液,當肺臟因呼吸而脹大或縮小,肋膜腔可作為潤滑空間,減少肺臟與胸壁的摩擦。若空氣因肺泡破裂或肺部外傷而進入肋膜腔,便會造成氣胸。(延伸閱讀:肺阻塞讓人減壽11年!你還在抽菸嗎?詳解慢性肺阻塞症狀、原因、治療、自我檢測) 張力性氣胸(Tension pneumothorax)指空氣進入肋膜腔的情況,因為傷口特性或其他原因,形成單向活瓣效應,意即空氣只進不出。隨著空氣持續進入肋膜腔,肋膜腔會對肺部造成正壓,使肺部無法正常擴張或收縮,導致呼吸困難。此外,肋膜腔壓力升高也會造成縱膈腔移位,壓迫與扭曲心臟血管,使血液無法正常回流,最終引發休克,甚至死亡。 肋膜腔脹大並壓迫肺部的情況 張力性氣胸與一般氣胸的差異? 正常情況下,肺部、氣管或食道的空氣不會進入肋膜腔,除非發生以下情況: 肺泡破裂 氣管或食道破裂 胸壁發生穿刺傷 即使空氣進入肋膜腔而形成氣胸,多數時候空氣也不會持續滲入,而肋膜腔的空氣也能在呼氣時排出。 張力性氣胸與氣胸的主要差異在於:吸氣時,空氣會持續進入肋膜腔,並且不會在呼氣時排出。隨著患者持續呼吸,肋膜腔的空氣會愈來愈多,因而加重症狀。 形成張力性氣胸的原因 氣胸可分為自發性氣胸與創傷性氣胸,而自發性氣胸又可分為原發型與繼發型等2種: 自發性氣胸 原發型自發性氣胸:在無肺部疾病或外傷情況下出現氣胸。 繼發型自發性氣胸:由肺部疾病所致,例如肺癌、肺炎、肺阻塞及肺結核等。 創傷性氣胸:受到外傷使肺臟破裂導致空氣漏出,或胸壁出現開放性傷口使空氣可直接滲入。 無論氣胸發生的原因為何,都可能演變為張力性氣胸,而張力性氣胸最常見於創傷性氣胸或使用呼吸器的病患。此外,刀傷或槍傷等開放性傷口,或肋骨骨折等閉鎖性創傷,容易形成單向活瓣效應;使用呼吸器的病患會因壓力過大,使空氣進入肋膜腔,造成氣胸惡化。 張力性氣胸的症狀與特徵一次看 張力性氣胸的症狀包括: 呼吸短促 呼吸困難 急性胸痛 低血氧 心率加快 低血壓 臨床診斷時,張力性氣胸之病患常有以下狀況與特徵: 氣管偏離患側 聽診時,呼吸音微弱或消失 胸部扣診聲音過清 肺部塌陷導致胸部不對稱擴張 因血氧過低,導致發紺或皮膚變藍 如何治療張力性氣胸? 張力性氣胸是臨床急症,患者若確診張力性氣胸,需立即用空針插入患側的肋膜腔內,排除內部壓力。待張力性氣胸轉為一般氣胸後,再輔以胸管引流治療,隨後安排胸部X光檢查,確認患者肺部是否恢復穩定。 手術結束後,患者需暫時住院觀察並適時下床走動,以加速胸部傷口癒合。待傷口癒合、胸部X光檢查正常以及引流胸管也無氣泡後,即可安排出院。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其他呼吸道疾病

年輕高瘦男生最常有!肺泡無故破裂引起自發性氣胸,劇烈胸痛、胸悶快就醫!

楊同學是一位22歲並有180公分的年輕人,某日在打球時,右側胸部突然劇痛,之後就持續出現胸悶和咳嗽,而且每次呼吸都感覺右胸都不太舒服。 楊同學就醫時,醫師診察呼吸聲、安排胸部X光檢查,發現他因肺泡破裂,引起原發型自發性氣胸。原發型自發性氣胸好發於年輕男性,特別是身材高瘦者。《Hello醫師》向你說明肺泡是什麼?肺泡為什麼會破裂並引起氣胸?自發性氣胸的種類與症狀為何? 肺泡是什麼? 人的呼吸系統就像一顆上下顛倒的樹,愈往下的分支會愈多也愈細。空氣從鼻腔或口腔進入人體後,首先經過氣管,從氣管往下延伸,再分成左與右的支氣管,連接兩側肺葉。 進入肺葉後,支氣管繼續分支成更細小的小支氣管,然後細支氣管,最後到達末端的最小單位「肺泡」。肺泡數量約3億多個,是體內唯一可以交換氣體、擴散氣體的場所,其肺泡壁薄而濕潤,佈滿於交換氣體的微血管。(延伸閱讀:年輕人不會得肺癌?肺癌手術後不會復發?破解肺癌5大常見迷思!) 為什麼肺泡會破裂而引起氣胸? 肺臟與胸壁之間有一層肋膜腔,內部有組織液來負責潤滑,以減少肺臟與胸壁之間的直接摩擦。當空氣因疾病或外傷,自肺部或氣管進入肋膜腔,造成肺臟壓迫並影響呼吸時,就可稱之為「氣胸」。 氣胸的原因分為3種: 肺泡破裂,空氣進入肋膜腔。 胸腔中的中空器官,如氣管、食道破裂,穿出肋膜而進入肋膜腔。 胸壁因穿刺傷而導致外界空氣進入肋膜腔。 肺泡破裂可分為原發型自發性氣胸與續發型自發性氣胸等2類型,以下是針對肺泡破裂的說明。 肺泡破裂類型1:原發型自發性氣胸 原發型自發性氣胸顧名思義就是在無肺部疾病或外傷的情況下發生,約每十萬人會有9人的發生率,男女比例約6:1,發生於40歲以下的病患佔85%;其中又以吸菸者或身材高瘦者較常見,還有15~25歲的年輕男性也是高風險族群。 身材高瘦者的肺部尖端,較常出現變質的氣泡,容易導致漏氣。臨床上,80%患者氣泡破裂而發病時,正處於日常生活或休息狀態,僅9%在運動時發病;換言之,即使沒有運動,年輕身材高瘦者的氣泡也可能無故破裂。 肺泡破裂類型2:繼發型自發性氣胸 續發型自發性氣胸多由肺臟特定或潛在疾病影響而發生,常見病因包括: 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阻塞) 肺結核 氣喘(延伸閱讀:如何判斷氣喘?教你4點自我評估,長期咳嗽、喘鳴恐為氣喘症狀!) 肺炎 肺癌 肺纖維化 馬凡氏症 還有一種少見疾病會導致氣胸,稱為月經性氣胸(Catamenial pneumothorax)。這是與子宮內膜異位有關的疾病,常見於子宮內膜異位的中年婦女,其氣胸通常發生於月經來潮後48小時,多發生於右胸。 胸痛、胸悶快就醫!氣胸的症狀與後遺症 胸壁佈滿感覺神經,因此當空氣進入肋膜腔,壓迫胸壁與肺臟時,首要症狀就是患側胸痛。最初幾小時通常是尖銳性疼痛,隨後逐漸轉為鈍痛。胸痛通常會因咳嗽或深呼吸加重,但疼痛感經過24~72小時會逐漸消失,不過氣胸仍然存在。對於肺臟塌陷程度較小的病患,胸痛有時是唯一出現的症狀。 另一種常見的症狀是呼吸困難。若氣胸範圍過大(大於40%),氣體體積就會壓迫肺部,造成呼吸困難。其他常見症狀包括: 劇烈咳嗽 咳血 胸部緊縮感 全身倦怠 此外,氣胸也可能引起下列併發症,導致生命危險;若發現有疑似氣胸症狀,請盡速就醫,千萬不可因症狀緩解而輕忽。 張力性氣胸(Tension pneumothorax):指肋膜腔壓力過大導致肺臟塌陷,因換氣量不足而缺氧休克,其症狀包括血壓下降、心跳加快以及發紺,需盡速就醫。 血胸:指肺部塌陷造成肋膜血管拉斷,需接受胸管引流治療。若出血不止,則需接受開胸手術。 兩側氣胸:相當罕見且發生率小於1%,但若發生需立即胸管引流。 縱膈腔氣腫:因血管或小支氣管鄰近的肺泡破裂所致,常見於年輕男性,其症狀除胸痛或胸悶外,也可能造成吞嚥困難。 膿胸:指肋膜腔積膿,通常是胸管置流術的污染所致,需接受抗生素治療並保持引流管暢通。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其他呼吸道疾病

COPD肺阻塞症狀?慢性肺阻塞會好嗎?治療、原因一次答

肺阻塞(COPD)是一種呼氣氣流受阻、呼吸道慢性發炎的疾病。依據衛福部資料,在台灣,每年近5000人因肺阻塞而死,或因肺阻塞而減少最多11年壽命(70歲以下患者)。 菸是肺阻塞的主要原因,約9成COPD病患都是抽菸所致,但近4成病患仍持續抽菸,損害健康與壽命。究竟為何菸是肺阻塞的主因?肺阻塞的症狀為何?應如何治療?《Hello醫師》為您深入解說。 COPD慢性肺阻塞是什麼? 肺阻塞全名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因衛教考量而縮寫為肺阻塞。 肺阻塞是一種不可逆的呼吸道阻塞疾病。當人長期吸入香菸或其他有害微粒或氣體,肺臟與呼吸道會出現慢性發炎,導致肺泡無法貼附小呼吸道、肺部喪失回彈力、小呼吸道腫脹及呼吸道纖維化,種種損害造成小呼吸道阻塞,呼氣氣流受組。 肺阻塞為諸多肺病的總稱,其中包含慢性支氣管炎與肺氣腫等2個主要疾病: 慢性支氣管炎:因氣管支氣管叢的黏液分泌過多,導致慢性咳嗽及咳痰,通常1年當中會發作3個月以上,且病況會持續超過2年。 【 延伸閱讀:咳嗽咳不停還生痰?慢性支氣管炎6症狀愛注意!保養支氣管就靠4撇步 】 肺氣腫:肺部細支氣管的氣腔出現永久性擴張,且肺泡壁與細支氣管已嚴重受損與纖維化。 【 延伸閱讀:長期抽菸恐致肺氣腫!咳嗽、呼吸困難要小心,學會3招輕鬆預防 】 肺阻塞3大症狀 肺阻塞常見症狀包含慢性咳嗽、有痰與呼吸困難。COPD病人初期可能會有間歇性咳嗽,隨著病況加劇,會演變為每日或整天咳嗽,但很少只有夜間咳嗽。咳嗽程度與肺部機能的衰退不絕對相關,有些COPD病患的肺功能雖已阻塞,但卻不太咳嗽。 痰量在肺阻塞病患之間也有很大的差異性,多數病患痰量不多,質地黏稠、顏色淺淡,但若肺阻塞急性惡化或併發感染時,痰量會增加、變濃稠,有時也會痰中帶血。 在呼吸困難方面則會漸進式地緩慢惡化,最終影響嚴重日常生活,甚至生命危險。多數病患感到呼吸困難時,年紀多已50歲以上,且肺功能呈中度以上氣道阻塞。 【延伸閱讀:呼吸困難快檢查!COPD常見症狀與嚴重度分級】 慢性肺阻塞會好嗎?治療、照護一次看 慢性肺阻塞的治療目的在於避免惡化、減輕症狀、改善病患健康與活動能力,其治療的首要之務就是戒菸,以減緩肺功能持續下降。其他治療方法包括: 1.藥物治療 慢性肺阻塞需長期以藥物控制,常用藥物如下: 支氣管擴張劑:擴張氣管以降低呼吸困難程度。 袪痰劑:稀釋痰、幫助排痰。 類固醇:抗發炎降低氣管腫脹。 抗生素:控制肺部感染。 2.飲食治療 在飲食方面,患者需食用低醣、高脂及高纖食物,避免產氣食物,並盡量少量多餐、細嚼慢嚥,以減緩呼吸困難的現象。 低醣、高脂:避免血中的二氧化碳過高,增加換氣難度。 高纖維:預防便秘以免阻礙呼吸。 避免產氣食物:預防腹脹。 3.氧氣治療 當病患肺部已不能從空氣中吸取足夠氧氣時,病患可依醫師指示在家使用氧氣。氧氣可預防缺氧的合併症,如頭暈、頭痛、神智不清、心臟衰弱、心跳不規律等,對病患幫助良多,也能改善病患的活動力,但需切記不過度使用,避免加重呼吸困難。 4.運動訓練 運動訓練可增加COPD患者的活動耐力、減緩氣喘症狀,特別是使用大肌肉群且模仿日常生活的動作,例如散步或舉手。 一般而言,上肢運動比下肢運動需要更多的通氣量,所以COPD患者從事上肢動作時,會比下肢動作更加費力,但也更有效。建議每週可執行3~5天包含上肢運動的訓練,每次運動時間僅需30分鐘。 5.呼吸訓練 腹式呼吸與噘嘴呼吸訓練可減少呼吸頻率、增壓潮氣容積,並避免呼吸急促時無法正常呼吸。建議每天練習至少3次,每次10分鐘。 噘嘴呼吸:以鼻子吸氣幾秒鐘,吐氣時將嘴唇圍起呈似吹口哨狀,接著緩慢吐氣約4~6秒,其吸氣與吐氣的時間比例約1:2。 腹式呼吸:將一手放於胸部,另一隻手放於腹部,感受呼吸狀況。開始時,用鼻子深吸氣使腹部突起,並做短暫停留;吐氣時收縮腹部,接著噘起嘴唇慢慢呼氣。盡量將氣吐盡,使腹部縮扁。吐氣後放鬆腹肌自然吸氣,其吸、吐氣的時間比例同為1:2。 COPD主要原因:抽菸 導致肺阻塞的原因眾多,但主要原因就是菸。菸含有各種有害物質,會影響肺彈性纖維的修復與合成,抑制纖毛運動,使痰不易排出,在肺內堆積導致發炎,無論一手菸和二手菸皆有害。根據衛福部國建署衛教資料,每天吸1根菸,吸30年就會有肺阻塞;每天抽2包菸以上,約10~20年肺阻塞就會提前報到。 肺阻塞的其他可能原因如下: 空氣汙染:戶外空汙如汽機車廢氣、工業廢氣、焚化爐煙霧,室內空汙如油煙、燒香,或特定職業場所的粉末與化學物質。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為肺阻塞的發病與惡化的重要因素,兒童時期有重度下呼吸道感染者,成年後較容易肺功能下降、出現呼吸道症狀。 過敏:過敏體質與氣喘會造成呼吸道刺激,使呼吸道慢性發炎、支氣管平滑肌收縮。 缺乏抗胰蛋白酶:在台灣較少見,與遺傳因素有關。 肺阻塞1分鐘自我檢測 醫學界有多種問卷、方式可用於評估是否有肺阻塞,但以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推出「1分鐘358登階測試」最為簡單易做。若您符合以下狀況,建議可自行檢測,並依結果注意肺部狀況或盡速就醫: 長期吸菸 慢性咳嗽(長達3週) 濃痰 呼吸有喘鳴聲 運動易喘 1分鐘358登階測試 檢測方法:找一座樓梯,用手錶或手機計時1分鐘,在時間內往上爬。 檢測結果: 0~30階:1分鐘內未達30階者,屬於高風險族群,請檢視有無抽菸史及喘、咳、痰等3大症狀,並盡速就醫檢查。 30~50階:1分鐘內達30~50階者,屬於中度風險族群,需多注意自身的肺功能。 50~80階:1分鐘內超過50階者,表示肺功能正常,屬於低風險族群。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其他呼吸道疾病

膿胸是什麼?出現7症狀快就醫!膿胸原因、分期及治療解析

65歲張伯伯上個月感冒改善後,卻咳嗽不止,呼吸時還伴隨些微疼痛,一開始他還不以為意,自行購買成藥,但持續吃了1週仍未改善;更糟糕的是,跟前1週相比,出門走動反而更容易喘,胸痛也愈來愈嚴重。張伯伯到大醫院檢查後,醫師發現他患有膿胸,需立即住院治療。 膿胸是什麼?原因為何?膿胸有哪些症狀?《Hello醫師》為您一次解惑! 什麼是膿胸(Empyema)?  人體肺臟是由2層肋膜所包覆,而2層肋膜間的縫隙則稱作肋膜腔,一旦因肺炎、手術傷口讓細菌侵入肋膜腔內,便會使肋膜腔遭受感染,產生過多的肋膜積液,並造成發炎細胞出現浸潤,進而引發膿胸。 (推薦閱讀:被牛奶嗆到咳成肺炎?吸入性肺炎8症狀快就醫!教你6招預防嗆咳) 肺炎是膿胸的主要原因!膿胸分期一次看 膿胸的感染源可區分為細菌感染、結核菌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蟲感染及病毒感染,其中以細菌染最為常見,而導致細菌感染最主要的因素為肺炎,其他還包括食道膿瘍破裂、肝臟膿瘍,胰臟炎、深頸部膿瘍,或者因開胸手術傷口感染、胸腔開放性傷口等,皆可能引發膿胸。 一般而言,膿胸多會依照以下3階段進展: 急性期(Acute phrase):通常會發生在肺炎早期(數小時至第1週內)肋膜會因發炎反應造成通透性增加、吸收不良,產生肋膜積液,而此時積液多為正常的體液,顏色多呈黃褐色澄清貌,液中的蛋白質與糖分則接近正常體液,並無白血球存在。 轉變期(Transitional phrase):肺炎發生後約第1周到第2週間,細菌便會侵入肋膜液中,引起人體發炎免疫反應,使白血球及發炎細胞進入肺部,其餘陣亡的白血球及被殺死的細菌則會形成膿,而其中纖維母細胞會分泌纖維質,將戰場隔離,以隔絕細菌擴散。此時體液會變濁,甚至形成膿,體液中的白血球與蛋白質也會隨之上升、糖分下降,逐漸趨向酸性(pH值下降)。 慢性期(Chronic phrase):若患者仍未接受治療,就會進入慢性期。此時新生血管將會進入周圍纖維壁中,將原本軟軟類似布丁的膠質,轉變為又硬又厚的纖維壁,並將膿胸慢性化。 膿胸7大常見症狀 當患者出現膿胸時,可能會引發以下7種常見症狀: 乾咳 胸痛,尤其在深呼吸時疼痛感會加劇 呼吸困難 出汗過多(尤其是盜汗) 畏寒 發高燒 體重突然下降 如何診斷膿胸? 若出現上述症狀,請盡快就醫,接受醫師診療。一般而言,胸部X光是診斷膿胸最基本的檢查,可發現是否出現肺炎浸潤及肋膜積液,若同時合併上述症狀,便可能為膿胸。 醫師可能會考慮為患者安排胸部超音波檢查,並在超音波導引下將肋膜液抽出送檢查,檢查項目包含一般體液分析、蛋白質葡萄糖生化檢查、白血球、紅血球,細胞學檢查、細菌培養等。 膿胸3大治療方法 若經醫師診斷為膿胸,通常需要住院接受治療,而治療目標主要為控制感染的情形、改善肺部擴張,以避免長期肺功能受損。而治療方法包含施打抗生素、進行胸腔引流術,或者透過胸腔鏡手術清創,以下分別為大家介紹: 抗生素治療:膿胸處於第1期時,醫師多會替患者施打廣效性抗生素,待病原培養結果出來後,再針對肋液膜中內含的細菌種類及患者對於藥物的敏感性,調整抗生素的使用。 胸腔引流術:若膿胸患者進入第2階段後,醫師會利用胸腔引流管,將聚積於肋膜腔內的濃液引流至體外。 纖維溶解術:如果發現引流效果不佳,仍殘存積液及硬皮,則應會建議患者進行下一步治療。而經醫師評估不適合進行胸腔鏡手術者,可考慮接受纖維溶解術。醫師會透過胸管灌注纖維溶解劑,藉以分解肺部的纖維沉積物,使膿液順利排出,療程約需3~7日。 胸腔鏡手術:目前膿胸手術以胸腔鏡為主流,醫師會從患者胸壁上開2~3個傷口,放入胸腔內視鏡及器械,打通一包分隔的積液腔室,將積液及沾黏的纖維組織清除,並剝離附著在肋膜與肺臟上增厚的硬皮,讓肺臟能再度擴張,手術時間約1~2小時,而患者僅需住院約2~5天。 膿胸居家照護5原則 當膿胸治療完畢後,請遵守以下5大原則,以免膿胸再次復發: 出院後須依照醫囑按時服藥。 若出現發燒、咳濃痰、呼吸困難等症狀,應馬上就醫回診。 平時可勤做肺部復健運動,以促進肺部擴張。 維持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充足的睡眠及良好的衛生習慣,以降低感染肺炎的風險。(延伸閱讀:肺部纖維化~新冠肺炎對各器官的影響) 減少出入人多擁擠的密閉式公共場所,多到戶外呼吸新鮮空氣為佳。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其他呼吸道疾病

咳痰有血?肺膿瘍8大警訊注意!肺膿瘍原因、治療一次看

年約67歲的黃先生,近日經常咳嗽、咳痰還帶血,讓他半夜不時就要起床吐痰;家人帶他就醫檢查後,醫師發現張先生的肺部有6公分陰影,診斷是「肺膿瘍」。 究竟肺膿瘍是什麼?造成原因為何?有哪些症狀?《Hello醫師》為您深入說明! 什麼是肺膿瘍? 肺膿瘍好發於老年人或免疫低下的族群,當肺部受到細菌感染後,便會引發肺部組織壞死,使肺部形成空洞,並聚積大量的細菌及參與免疫反應後的細胞,出現化膿物質,因而進展為肺膿瘍。 而膿胸與肺膿瘍的不同之處在於,其主要是因肺外的肋膜腔遭受感染,而產生發炎物質所致,與肺膿瘍遭感染的位置較為不同。(推薦閱讀:肺炎是重感冒?5大肺炎迷思別再亂傳) 肺膿瘍原因與類型 肺膿瘍可依照不同的成因,區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肺膿瘍2種類型: 原發性肺膿瘍:常因肺部原發性感染所致,如牙周病、吸入性肺炎、壞死性肺炎、肺結核、胃食道逆流等。 繼發性肺膿瘍:繼發性肺膿瘍大多是因免疫力低下或其他肺部共病,包括支氣管擴張、肺氣腫、肺栓塞。此外,血行性感染(如感染性心內膜炎、腹部感染、導管感染、感染性血栓等)也可能會引發繼發性肺膿瘍。   肺膿瘍8大常見症狀 肺膿瘍依據症狀持續的時間可分為急性與慢性,急性肺膿瘍症狀持續的時間通常會小於6週,而慢性肺膿瘍持續的時間則會超過6週。以下為肺膿瘍可能會出現的8種常見症狀: 咳嗽 咳膿痰:痰液多呈灰色及褐色且帶血,不時還會散發惡臭味(延伸閱讀:咳嗽咳不停還生痰?慢性支氣管炎6症狀愛注意!保養支氣管就靠4撇步) 呼吸困難 發燒 胸悶、胸痛 盜汗 食慾不振 體重突然下降 如何診斷肺膿瘍? 若出現上述症狀,請盡快至醫院就診,以防病況加劇,引發支氣管肋膜瘻管、氣胸、膿胸等併發症,而醫師除了會經由問診,了解病患是否有上述典型症狀外,還可能會透過胸部X光檢查或胸部電腦斷層掃描,為患者進一步診斷有無肺膿瘍。 如何治療肺膿瘍? 一般而言,肺膿瘍通常以抗生素治療為主,療程約6~8週,大多數患者經抗生素治療後皆可痊癒,但約有1~2成病患使用抗生素後,療效仍然不佳,出現持續發燒、咳血或膿瘍大於4公分,便須以導管進行膿瘍引流。 若合併大量咳血、支氣管肋膜瘻管、膿瘍破裂造成氣胸或膿胸、慢性膿瘍持續6週以上或膿瘍空洞直徑大於6公分,甚至引發敗血症者,則需透過肺葉切除手術,將受感染的肺葉與組織清除,以有效根治肺膿瘍。 肺膿瘍3大照護須知 病患在接受肺膿瘍的治療後,仍需遵照以下3種照護方式,以提高復原速度: 肺膿瘍患者應依照醫師指示服藥,並多加休息。 平時除了應多攝取蔬果,並以少量多餐的方式進食,補足體內所需的營養素外,也可適量攝取高蛋白或高熱量飲食,以補充因感染造成體內過度異化作用所消耗的熱量,並協助傷口盡快癒合。 建議病患可透過深呼吸的方式,將痰液從呼吸道咳出,以維持呼吸順暢。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其他呼吸道疾病

肺動脈高壓嚴重恐致命!肺動脈高壓的原因、症狀、分級、治療

運動會喘是人體的正常反應,但若走路就會喘或莫名喘不過氣來,甚至出現腳水腫、腹水等症狀,就有可能是肺動脈高壓;若未及時治療,嚴重時可能心臟衰竭喪命。 究竟肺動脈高壓是什麼?有那些症狀?又該如何治療?《Hello醫師》帶您一次了解。 什麼是肺動脈高壓? 肺部是全身血液進行氣體交換的器官,血液將過多的二氧化碳經由肺部排除,再藉由吸入新鮮氧氣,進入血液中,完成循環。 肺動脈高壓(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意即肺動脈的壓力過高,肺部血管結構改變,使得通往肺部的血流阻力變高,肺循環壓力也隨之升高,導致心臟必須更費力跳動,才能將血液輸送至全身。當肺動脈壓力越來越高,心臟的負荷也會更加沉重,長期下來將導致右心室肥大,最後因心臟衰竭而死亡。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指出,當肺動脈的休息狀態高於25mmHg,或是運動時高於30mmHg,就是肺動脈高壓。肺動脈高壓可以分為下列2種: 原發性肺高壓(Primary Pulmonary Hypertension):發生原因不明,機率為百萬分之二,屬於罕見疾病的一種。 次發性肺高壓(PAH related to other disease):由疾病引發的肺動脈高壓,如結締組織疾病(硬皮症、紅斑性狼瘡)、先天性心臟病、藥物,尤其以結締組織所併發的肺動脈高壓最為嚴重,通常等到診斷出來時已經為時已晚。 肺動脈高壓常見症狀 肺動脈高壓初期不易診斷,症狀不具特異性,很容易與其他心血管疾病混淆。肺動脈高壓的症狀包括下列: 喘不過氣、呼吸困難:活動後會感到上氣不接下氣。 慢性疲倦:非典型症狀,病患常感到很疲倦、時常睡不飽,做任何事情都費力。 暈厥、頭暈:爬樓梯、站立會有此情況。 下肢水腫:按壓小腿會出現凹陷。 咳嗽:多為乾咳,有時會出現血絲。 肺動脈高壓的分級 另外,世界衛生組織也制定了肺動脈高壓的分級: 第一級:病人在日常生活中沒有感到任何不適。 第二級:稍微活動身體時會造成呼吸困難、疲勞、胸痛。 第三級:病人的日常生活受到多處限制,稍微活動便會感到呼吸困難、疲勞,甚至幾乎暈厥。 第四級:病患已經無法負荷日常活動,已經有明顯的右心衰竭現象。 肺動脈高壓的症狀難以診斷,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從發現症狀到確診肺動脈高壓,平均需要2年,大部分病患都是在末期才被診斷出來,因此治療效果常不如預期。 3種藥物治療肺動脈高壓 過去,肺動脈高壓曾是相當棘手的病症,不過,近20多年研究推進之下,肺動脈高壓治療已經有顯著改變,透過下列方式,可以治療肺動脈高壓: 藥物治療: 藥物可以分為下列3種,醫師會評估病患狀況並給予不同的藥物治療: 內皮素受體拮抗劑(Endothelin receptor antangonist):可以防止心血管緊縮,副作用易導致下肢水腫、影響肝功能。 第五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劑(PDE5 inhibitors):讓肺部血管擴張,副作用為頭痛、拉肚子、畏光、視力模糊。 前列腺環素(Prostacyclin derivatives):將血管擴張並抑制血小板凝固,副作用容易產生咳嗽、臉紅、下顎痠痛。 肺臟移植手術: 為治療肺動脈高壓的最後防線,當藥物已經無法減緩病患症狀,或是在服用藥物期間,出現心肺功能下降問題,可請醫師評估後再進行肺臟移植手術。 醫師呼籲,若民眾出現疲倦、容易喘氣等症狀,千萬別忽略,盡早就醫診斷及治療,病患也能恢復正常生活。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其他呼吸道疾病

健檢發現肺結節?免驚!定時追蹤肺結節、持續11症狀快就醫防止肺癌!

50歲的楊先生,在健檢時發現肺部長了2公分大的肺結節,醫師建議定期接受胸部X光檢查;追蹤2、3年下來,肺結節都沒有惡化,然而某次定期檢查過程中,肺結節竟突然增大,甚至擴散至鄰近的肺葉與支氣管,需盡快進行切除手術。 究竟肺結節的形成原因為何?肺結節症狀有哪些?哪些手術才能治療肺結節?《Hello醫師》為您完整解說! 肺結節是什麼? 肺結節(Pulmonary nodule)是一種於肺部形成的異常物質,大小通常小於3公分,而大於3公分的病灶就稱作腫塊;患者大多於肺癌篩檢時發現的,多數屬於良性,通常不會產生任何不適症狀。 肺部結節6大高危險族群 以下為肺結節常見的6大高危險族群: 長期抽菸 經常吸入二手菸 具肺癌家族病史 曾患肺部慢性發炎疾病:如肺結核、慢性阻塞性肺病 長期暴露於空汙或致癌環境:如礦工、石綿接觸者 習於烹調者:經常煮食,並在料理時以煎、炒、炸烹調方式居多,或不使用抽油煙機者。 延伸閱讀:長期抽菸恐致肺氣腫!咳嗽、呼吸困難要小心,學會3招輕鬆預防 延伸閱讀:死於二手菸者女性占6成 女性抽菸傷害大 肺結節3大型態 肺結節的型態可分為實質結節、部分實質結節及沒有實質結節的毛玻璃病變結節,以下為大家分別介紹: 實質結節:如同透明玻璃上塗滿厚厚黑泥土的鈣化組織。 部分實質結節:是一種不均勻的結節,像是透明玻璃塗抹攙上水的泥土,有些地方很黑(含有實質結節),有些地方較為透明,有些地方則看起來霧霧的。 沒有實質結節的毛玻璃結節:沒有實質結節的毛玻璃結節就如同在透明玻璃上噴上水的霧霧感,看起來較不透明。 肺結節警訊:出現11種症狀恐患肺癌! 儘管多數肺結節屬於良性,但少部分肺結節可能會隨著時間而增長,出現惡性腫瘤,進而引發肺癌,出現以下11種症狀: 長期咳嗽 咳痰 咳血 胸悶 胸痛、肩膀痛或背痛 聲音沙啞 呼吸急促 吞嚥困難或疼痛 食慾不振 反覆性肺炎 支氣管炎 定期做肺癌篩檢及早揪出肺結節! 定期接受肺癌篩檢,除了可有助於患者及早發現肺部結節,還能預防肺癌發生。建議若為以下4類族群,可及早至醫院接受胸部X光或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 每年抽菸超過30包,且年齡介於50~80歲者 戒菸未超過15年者 具肺癌家族史者(延伸閱讀:肺癌的診斷與治療:斷層掃描或生檢) 有肺部病史(如肺結核、慢性阻塞性肺病)者 患者接受胸部X光檢查或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後,醫師可透過檢查結果確認肺部是否有結節形成,以下將分成3種肺結節大小,說明其引發惡性腫瘤的可能性,以及是否需要接受進一步的治療: 小於0.5公分:當結節小於0.5公分,不必進行其他治療,可持續就醫追蹤。在肺癌篩檢的1年後,先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即便結節未有明顯變化,之後每年還是需要接受1次胸部X光檢查,而2~3年則需進行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作為定期追蹤的依據,以確保肺結節無惡化的跡象。 介於0.5至1.5公分:建議3個月後再進行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如果發現結節變大,就必須高度懷疑是惡性腫瘤,建議接受切片檢查或手術切除。 若結節沒有變化或縮小,建議於第1年追蹤,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此時如果腫瘤大小沒有變化,之後每年都要進行胸部X光追蹤,並且2~3年進行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 大於2公分:當肺結節大小大於2公分,建議接受切片檢查或直接以手術切除,以免進展為肺癌。(延伸閱讀:各大癌症篩檢:定期篩檢4大癌症效果佳!政府補助條件一次看) 結節變成惡性腫瘤需手術!2大治療方法報你知 發現肺結節後,如果因為體積太小或位置的關係,無法以細針穿刺切片,會建議進行胸腔鏡手術切片治療。一般而言,手術當中會進行冷凍切片檢查,若檢測結果為良性腫瘤,醫師於切片後就會縫合傷口。 當肺結節不斷增長、大於3公分,經醫師診斷為惡性腫瘤時,則會依照標準流程,進行肺葉切除手術,並請患者繼續定期就醫追蹤,以防止其再度復發。(同場加映:什麼是肺腺癌?肺腺癌原因、症狀、診斷、治療、預防) 3招預防肺部結節與肺癌 除了可定期接受肺癌篩檢,檢查是否長出肺結節外,平時也可透過以下3撇步,防止肺結節與肺癌找上你: 戒菸、拒吸二手煙:有抽菸習慣者應盡早戒菸,也須避免處於二手菸環境,以防尼古丁傷害呼吸道,引發肺部疾病,進而形成肺結節或惡化為肺部腫瘤。 避免吸入過多油煙:建議在家做飯多用蒸、煮、低溫烹調或水油混合烹調等方式,並避免以煎、炒、炸等烹飪方法,減少產生大量油煙,污染室內空氣。料理時,也別忘了使用抽油煙機,防止油煙四處亂竄,才能有效降低肺結節形成的風險。 身處於有害物質環境應自我保護:長期暴露在某些重金屬物質(如鉻、鎘等)、柴油引擎廢氣、接觸化學物質的工作環境(如金屬業、冶礦業、石棉業等)或暴露在放射線環境下工作,皆可能提高罹患肺癌的風險。若因工作場合難以避免,建議應戴口罩或穿著防護衣,以免身體接觸過多的致癌物質。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其他呼吸道疾病

呼吸有怪聲?呼吸困難疑似氣喘?!出現5大症狀恐是氣管狹窄!

一名6個月大的男嬰在出生後常出現喘鳴聲,父母相當擔心他是否罹患呼吸道疾病,趕緊就醫診治。起初醫師將其診斷為氣喘,後續治療發現喘鳴聲未能改善,醫師便建議透過支氣管鏡查看氣管情形,檢查後男嬰原來是患有「先天性氣管狹窄」。 究竟造成氣管狹窄的原因有哪些?氣管狹窄時會出現何種症狀?如何治療才能解決氣管狹窄問題?本文帶你來了解! 先天V.S.後天  檢視氣管狹窄4大原因 氣管狹窄(Bronchiarctia)主要是因氣管腔內疤痕增生,導致管徑縮小,才會出現氣管狹窄的情形。而氣管狹窄又可分為先天性與後天性,以下分別說明致病原因: 先天性氣管狹窄:嬰兒的前腸若在胚胎發育早期,出現氣管與食道分段不平均的狀況,便可能導致先天性氣管狹窄。 後天性氣管狹窄:後天性氣管狹窄原因包括如胸部曾因鈍物挫傷、進行過氣管重建手術、氣切手術或長期插管等外在因素。此外,若遭致病菌反覆感染所罹患的肺結核、自體免疫疾病、結締組織疾病、類澱粉沉積症等疾病,皆可能產生氣管狹窄的問題。 而當患者若有甲狀腺、食道、氣管與縱膈腔等處的惡性腫瘤,也會佔據氣管腔,對氣管產生壓迫並發生氣管狹窄的問題。 呼吸聲異常、咳嗽要小心!氣管狹窄5大常見症狀 氣管狹窄病患由於管腔狹窄的位置的不同,或是姿勢上的差別,例如躺著時比坐著的症狀更明顯時,症狀也會不太一樣。以下為氣管狹窄5種常見症狀: 咳嗽 呼吸困難 長期聲音沙啞(延伸閱讀:聲音沙啞、喉嚨痛好崩潰?靠4招避免聲帶長繭,維持天籟美聲) 異常呼吸聲:吸氣時出現喘鳴音,吐氣出現哮鳴音 呼吸道分泌物:如痰液有排出困難 氣管狹窄應何時就醫 由於氣管狹窄症狀與多數呼吸道疾病所引發的症狀相似,若出現上述症狀,請盡快至胸腔內科就醫,讓醫師進一步專業診斷。 4大檢查診斷氣管狹窄 肺功能檢查:透過患者的吹氣量,了解目前的肺活量多寡以評估氣管狹窄的程度。 胸部X光:經由輻射線透射人體成像,可確認病患氣管狹窄的位置。 電腦斷層掃描檢查:利用X光的光束穿透身體,再以電腦解讀接受器的X光顯像,協助醫師觀察氣管狹窄的部位,確認狹窄的程度與範圍。 支氣管鏡檢查:醫師會先將一個直徑約0.6公分、長約80公分的支氣管鏡,由氣管放入,觀察氣管腔內是否有疤痕增生或沾黏的情形,以便於診斷造成氣管狹窄的原因。 治療氣管狹窄2方法 外科重建手術:經醫師評估可接受外科重建手術者,即可透過此手術切除氣管狹窄部位並重建,以解決病患呼吸困難的症狀,維持呼吸道暢通。 內視鏡手術:針對年紀大、心肺功能較差、氣管狹窄部位過長等不適合進行外科重建手術的患者,醫師會以需內視鏡介入的治療方式,包括支氣管鏡氣球擴張手術、經氣管鏡氣球擴張術、雷射手術或氣管支架等,改善氣管狹窄所引發的不適症狀。 氣管狹窄病患照護3大原則! 照顧氣管狹窄病患時建議可遵照以下3大照護原則,協助患者即早康復: 適時抽痰:協助維持患者呼吸道順暢,而抽痰前可鼓勵患者深呼吸與咳嗽,並每2小時為臥床病患翻身1次及拍背,促進痰液排出。 觀察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難、臉色蒼白、四肢冰冷或發紫的症狀,以確認其生命徵象、意識狀態、氧合狀態穩定與否。 保持警覺:當病患有呼吸不順、胸口有壓迫感、聲音嘶啞的症狀,且經由拍痰等方式清除痰液,仍無法改善呼吸狀況及氧合狀態時,應立即協助就醫治療。(同場加映:呼吸困難、不順怎麼辦?看哪科?認識原因、症狀、治療)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