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呼吸道疾病

此類別收錄了關於呼吸道健康的相關資訊,例如囊狀纖維化、上呼吸造阻塞等少見的疾病與症狀,或是潛藏在生活中危害呼吸道的因子,如空氣汙染,並介紹如何治療與預防。

基礎知識

其他呼吸道疾病

腺病毒症狀大人兒童?感染原因?會傳染嗎?潛伏期多長?

腺病毒是什麼?會傳染嗎?感染原因為何?腺病毒大人兒童症狀差異?腺病毒眼睛症狀?《Hello醫師》為您一次統整說明! 腺病毒是什麼? 腺病毒(Adenovirus)是一種無包膜、雙股DNA病毒,會感染呼吸道、消化道及眼部,常造成感冒、結膜炎及腸胃炎等症狀。 腺病毒會傳染嗎?感染原因? 腺病毒會傳染給他人,無論大人、兒童均可能感染。 腺病毒感染原因包括: 飛沫傳染:透過咳嗽或打噴嚏,腺病毒隨飛沫進入空氣,其他人吸入後可能被感染。 直接接觸傳染:與腺病毒患者的密切接觸,如握手或擁抱。 間接接觸傳染:觸摸被腺病毒患者接觸的物品,如毛巾、玩具、門把等,再觸碰口、鼻、眼等部位。 糞口傳播:透過糞便污染食物、水源或物品,例如父母幫小孩換尿布時被感染。 腺病毒對環境有高度耐受性,能在物體表面存活較長時間,因此衛生環境不佳、容易群聚的環境,如幼兒園、學校或游泳池,或自身免疫力低下等,都是增加感染風險的原因。 腺病毒症狀大人、兒童差異? 腺病毒常見症狀 不同型別腺病毒的症狀不同,多數情況下,腺病毒症狀與感冒、流感極為相似,包括: 咳嗽 喉嚨痛 流鼻水 鼻塞 發燒(最長可達1週以上) 鼻竇炎 中耳炎 腺病毒大人症狀 呼吸道感染:症狀類似感冒,包括咳嗽、流鼻水、鼻塞、喉嚨痛和發燒。 消化道感染:腹瀉、腹痛、嘔吐。 結膜炎:眼睛泛紅、有血絲、畏光、有刺激感、分泌物增加、視力暫時模糊。 年長者或免疫力低下者,可能併發病毒性肺炎,出現發燒、頭痛、咳嗽、肌肉痠痛、倦怠無力、呼吸急促或困難,以及胸痛等症狀。 腺病毒兒童症狀 呼吸道感染:常見症狀包括鼻炎、急性支氣管炎和肺炎,可能咳痰、煩躁不安、呼吸急促、流鼻水、喉嚨痛及發燒。 出血性膀胱炎:多發生於男童,病程約3~7天,可能頻尿、血尿、尿急及排尿困難。 咽結膜炎熱:多因泳池傳播所引起,症狀包括結膜炎、咽喉炎及高燒,高燒可能持續5~7天,並可能併發化膿性扁桃腺炎、淋巴結腫大,病程約1~2週。 急性腸胃炎:頻繁腹瀉,有稀便、水便、噁心嘔吐、腹痛等症狀。 眼部發炎:眼睛紅腫、分泌物增加、有刺激感。 兒童感染腺病毒的症狀往往較大人嚴重,容易出現腹瀉、咽喉炎、中耳炎、腸胃炎及肺炎等併發症,特別是小於1歲、體重低且免疫不全的兒童,因此,若懷疑兒童感染腺病毒,請立即就醫檢查。 腺病毒眼睛症狀 腺病毒入侵眼睛後,經過2~3天的潛伏期,便可能導致病毒性結膜炎,病程約1~2週,症狀包括: 眼睛泛紅 結膜充血 眼睛分泌物增加 眼睛畏光、流淚 視力模糊 嚴重者會有耳前淋巴腺腫大 腺病毒病程、傳染期、潛伏期、流行期 腺病毒病程:7~14天,發燒最長超過1週 腺病毒潛伏期:2~14天 腺病毒傳染期:發病期間都具備傳染力 腺病毒流行期: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 腺病毒有快篩嗎?怎麼快篩? 腺病毒可透過快篩試劑確認是否感染,快篩方式與新冠肺炎相同:使用拭子進入咽喉、鼻腔採取黏膜分泌物;只要10分鐘,就可得知快篩結果。 腺病毒多久會好?治療方法? 腺病毒病程約7~14天,目前臨床上無有效對抗腺病毒的藥物,所以醫師會採取支持性療法,對症下藥,並給予不同的照護建議,例如: 發燒:退燒藥 咳嗽有痰:止咳藥、化痰藥 鼻塞:鼻塞藥 腹瀉、腸胃炎:清淡飲食搭配止瀉藥,並多補充水分、電解質 結膜炎:使用含類固醇的消炎眼藥水 咽喉炎:溫冷軟食配合消腫止痛藥 腺病毒可以上學嗎? 感染腺病毒後不建議上學,一方面在家休息可加快康復速度,另一方面病毒也可能透過飛沫或間接接觸傳染給他人。 若有以下明顯的傳染症狀,建議可待症狀緩解後,再返校上學: 發燒 咳嗽嚴重 流鼻水、喉嚨痛等呼吸道症狀明顯 結膜炎(紅眼症)伴分泌物增多 腸胃炎症狀如腹瀉、嘔吐 腺病毒預防2重點 保持手部清潔:平時應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以防感染腺病毒,尤其是在觸摸口、鼻或眼之前,曾碰扶手或門把等公共設施,或者遭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更應注重雙手清潔。若身邊沒有洗手設備,不妨使用75%酒精溶液,以搓揉雙手的方式徹底為其消毒。(同場加映:洗手要勤也要正確!乾濕2洗法防細菌) 避免待在空氣流通欠佳的大眾場合:除了應隨時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也須避免前往人多擁擠或空氣流通欠佳的大眾場所,以防遭到腺病毒感染。若須至此類場域,建議應於出門前配戴口罩,降低遭腺病毒傳染的風險。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看更多 其他呼吸道疾病 相關文章

其他呼吸道疾病

呼吸衰竭3大治療方法!認識呼吸衰竭原因、症狀及檢查方法

75歲的陳伯伯最近咳嗽頻繁,起初以為只是感冒,但沒幾天卻出現發燒及呼吸困難。送加護病房後,醫師發現他罹患了左下葉肺炎,並併發呼吸衰竭,必須插管治療來維持正常呼吸。 除了肺炎會引發呼吸衰竭外,還有哪些原因會造成呼吸衰竭?如何治療呼吸衰竭?《Hello醫師》為您詳細說明! 什麼是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 呼吸衰竭是指當患者呼吸系統發生問題,其肺部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也不能將二氧化碳順利排出體外,執行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導致出現缺氧與呼吸性酸中毒,進而引起一連串生理和代謝功能失調,以及病理與生理改變的臨床綜合症狀。(推薦閱讀:睡覺鼻塞、呼吸困難?鼻中膈彎曲8症狀,嚴重恐失去嗅覺) 呼吸衰竭原因有哪些 當呼吸功能運作的任一環節出了問題,都會造成呼吸衰竭,包括氣喘發作、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例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以及新冠肺炎、呼吸中樞和神經肌肉病變等。 即使肺部可能沒有病變,也會造成中樞性呼吸衰竭,導致病患呼吸型態改變,出現呼吸快慢深淺不勻、呼吸減慢,甚至呼吸停止。例如顱內感染、顱腦損傷、中毒性腦病變、腦幹中風等原因,皆會引起腦水腫,並導致中樞性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症狀3階段 當呼吸衰竭發生,患者便會出現喘的症狀,以下依「喘」的程度分成3大階段: 輕微喘:患者會於咳嗽、爬3~4層樓時感到喘。 中度喘:病患通常會於躺下、運動中或爬1~2層樓後,感到喘不過氣。 重度喘:到了重度階段,患者可能隨意做一個動作或坐著就會喘。 此外,呼吸衰竭嚴重時還可能會出現發紺,甚至窒息,導致患者出現全身性休克、腎功能損傷、腸胃道功能障礙、代謝性酸中毒或永久性腦損傷等問題。 呼吸衰竭3大檢查診斷方法 診斷呼吸衰竭病況嚴重與否前,醫師除了詢問病史外,也會經由以下3種檢查方式,作為治療的依據: 胸部X光:由輻射線透射人體成像,可觀察患者是否患有肺氣腫、肺炎等肺部疾病。 肺功能檢查 :藉由吹氣量,可了解患者目前的肺活量狀態,並協助醫師判斷通氣障礙的性質,進而診斷是否患有呼吸衰竭。 動脈血液氣體分析:透過監測病患動脈血液中酸鹼值、氧氣及二氧化碳含量,可確認其肺部內氣體交換的情況,以判斷進一步的治療方法。 呼吸衰竭3大治療方法 經過上述檢查後,醫師便會透過下列3種治療方法,維持患者正常呼吸: 氣管內插管及使用侵入性呼吸器:提供確切的氧氣濃度,精準的控制氣道壓力,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以及有效給予充足的呼吸容積和流量,是常用來治療呼吸衰竭的方式。 不插管且使用非侵犯性呼吸器:使用口鼻面罩連接呼吸器,不需插管,便可提供正壓輔助病患呼吸,但缺點是機械通氣效果不如侵犯性呼吸器,且強烈的氣流還是會使病患不舒服,還有非侵犯性呼吸器適用範圍窄,僅對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心臟衰竭併肺水腫的患者有明顯的幫助。(你也想知道:呼吸困難、下肢水腫竟是心臟無力!心臟衰竭7大前兆愛注意) 不插管也不使用呼吸器:當患者即使插管、使用呼吸器也無法保證能治癒其疾病,如癌症末期、嚴重器官衰竭,或有嚴重失智或年齡較大時,醫師便會給予此類患者氧氣面罩及持續的藥物治療,以取代呼吸器治療。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其他呼吸道疾病

肺積水原因有2種!有肺積水症狀快就醫,早治療避免肺水腫惡化

40多歲的黃先生菸齡長達20多年,平時亦有心律不整的問題,日前發現自己走路時容易喘,但休息一陣子後症狀又會消失,因此不以為意,拖延1週後發現症狀加劇、走路實在喘到不行時,才趕緊至附近的醫院檢查,最終經醫師診斷為「急性肺水腫」,需立即住院治療。 究竟哪些原因會導致肺水腫?會出現何種症狀?該進行哪些診斷與治療?《Hello醫師》將於本文為你一次說明! 什麼是肺水腫(肺積水)? 肺水腫(Pulmonary edema,又稱作肺積水)主要是因肺臟的微血管壁受損,促使肺靜脈壓或肺泡上微血管細胞膜的滲透性增加,使肺部血管內液體滲出血管外的速度,超過腎臟可排除的能力,進而引發肺水腫。 肺積水≠肋膜積水 「肺積水」是指水分蓄積在肺部組織內;「肋膜積水」則為水分蓄積在肺臟與胸腔壁之間的肋膜腔內。 肺積水原因:心因性、非心因性肺水腫 肺水腫一般可分成急性與慢性肺水腫,急性肺水腫病程進展較快,約3個月內就會康復;慢性肺水腫病病程則會超過3個月,而兩者又可依據病因分成以下2類: 1. 心因性肺水腫 下列8種心臟相關疾病,皆導致患者左心房功能運作不良,讓肺部血液難以回流至心臟,增加肺靜脈與微血管壓力,造成血液中的液體滲入肺組織間隙,最終引發肺水腫: 心律不整 高血壓 先天性心臟病 心肌病變 心肌炎 瓣膜性心臟病(如二尖瓣膜脫垂、主動脈閉鎖不全等) 冠狀動脈心臟病 心肌梗塞 2. 非心因性肺水腫 糖尿病 腎臟病 甲狀腺相關疾病(延伸閱讀:喉嚨痛、脖子腫感冒了?這年紀的女性易罹患亞急性甲狀腺炎) 睡眠呼吸中止症 酒精成癮 急性高山症(推薦閱讀:登山客必看!做好這些準備不留遺憾) 肺水腫可分3階段!肺積水症狀一次搞懂 肺水腫患者的典型症狀通常包含呼吸困難、呼吸急促,而依症狀進展可分成以下3階段: 第1階段「肺部間質性水腫期」:此時肺臟的間質組織會開始出現水腫,並受到壓迫,進而影響到細小支氣管,引發肺水腫。患者出現的症狀多為夜間發作性的呼吸困難、呼吸時聽到明顯的呼吸音,血壓升高、心跳加速等。 第2階段「肺泡性水腫期」:患者會出現嚴重呼吸困難、易產生窒息感,皮膚及口唇還可能會發紫,並伴隨咳嗽與出汗,而咳嗽時所吐出的痰液呈粉紅色,泡沬多,呼吸時亦會發出異音。 第3階段「休克期」:若肺水腫未能妥善治療,微血管血液恐大量外滲,使血液於短期內迅速減少,因而容易導致心源性休克,患者意識會開始變得薄弱,嚴重時還會導致昏迷與心肺功能衰竭。 何時應就醫?如何診斷肺水腫? 如出現上述症狀,便應及早就醫檢查,而通常醫師會採用以下4種方法為病患進行診斷: 胸部X光:經由輻射線透射人體成像,以確認患者肺部周邊是否有異常浸潤的情形,進而判斷肺部微血管有無滲透性水腫的問題。 心電圖:醫師可經由心電圖上所顯示的波型,判斷患者的心臟是否有心跳過快及心律不整等症狀。 動脈血液氣體分析:可監測患者動脈血液中氧氣與二氧化碳的含量,以確認其肺部氣體交換情形。 血液檢查:透過血液檢查,可得知病患血液中氧氣的含量,並確認患者是否有心肺功能衰竭等問題。 肺積水治療方法:提供氧氣、藥物治療消水腫 一般而言,醫師會先對肺水腫患者進行氧氣治療,並使用人工呼吸器,以維持病患正常呼吸,再視情況以藥物治療,消除患者體內水腫,以下介紹3種治療肺水腫的藥物: 麻醉性止痛劑:如嗎啡類藥物,可幫助病患減輕焦慮,使其呼吸減慢、變深,以改善氧合情況,減少患者對氧的需要量。 (延伸閱讀:用不好變毒品!麻醉止痛藥使用與分類) 利尿劑:有助於將過量液體從腎臟排出,減輕心肺負擔。 強心藥:服用後可增強患者心肌收縮力,提高心輸出量,以防止肺水腫症狀加重。 肺水腫照護須知 肺水腫患者住院期間,應配合醫護人員指示及服藥,每日詳細記錄心輸出、輸入量及體重變化,以評估用藥成效。此外,患者也須避免從事費力與激烈活動,於上下床活動時,則應採漸進方式。 照護者可協助肺水腫病患採高坐臥姿,避免將下肢抬高,以減少靜脈回流量,出院後建議患者應定期就醫追蹤,接受超音波及胸部X光檢查,以確認肺水腫是否再度復發。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其他呼吸道疾病

肺纖維化會好嗎?6大常見症狀恐致「菜瓜布肺」,根治唯得肺臟移植

65歲的周先生近日頻繁出現乾咳,外出散步還會感覺喘,常需要停下來休息,而體重也有下降的狀況,讓太太感到十分擔心,因此帶著周先生來到胸腔外科求診,經醫師詳細問診與理學檢查後,發現他原來是罹患「肺纖維化」。 究竟造成肺纖維化的原因為何?出現哪些症狀應提高警覺、儘早就醫?本文將一一為您解答,並簡述肺部纖維化的常見治療方式。 什麼是肺纖維化? 肺纖維化(Pulmonary fibrosis)屬於一種間質性肺病,俗稱「菜瓜布肺」。當患者長期抽菸,或者吸入環境中的金屬粉塵、木屑或有害化學氣體,就會對肺部產生嚴重傷害,使其出現急性發炎反應。 為了修復肺部傷口,肺臟便會活化結締組織中的纖維母細胞(Fibroblast),開始分泌以膠原蛋白為主體的細胞外間質蛋白(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ein)。 一旦傷口修復過程中失去控制,便會導致肺部結締組織間隙及肺泡沉積過多膠原蛋白,進而破壞肺泡的正常結構,使肺部形成過多疤痕組織,亦即「肺部纖維化」,降低人體氧氣交換功能,引發呼吸困難、乾咳等症狀。(延伸閱讀:呼吸困難、不順怎麼辦?看哪科?認識原因、症狀、治療) 此外,肺纖維化也會讓肺臟從原來柔軟、細緻且充滿彈性的海綿狀態,逐漸惡化成一塊菜瓜布般粗硬的模樣,即便經過治療也難以完全復原。 造成肺纖維化的原因有哪些? 目前已知恐誘發肺纖維化的成因,包括抽菸、長期吸入有害化學氣體或溶劑、吸入石綿、矽、煤灰、服用藥物或接受腫瘤化學治療、接受放射線治療、患有肺部感染(尤其是肺結核)、自體免疫疾病等,皆為誘發肺纖維化的原因,又以50~60歲年長者為好發族群。(延伸閱讀:無法治癒的疾病!矽肺病的原因與預防) 另外,少數新冠肺炎中、重症患者亦可能於痊癒後出現肺部纖維化的現象。 肺纖維化6大常見症狀、4大併發症 如果是輕微的肺纖維化,通常不會出現任何症狀,但若纖維化仍持續進行,即可能引發以下6種肺纖維化常見症狀: 乾咳 呼吸短而淺 呼吸困難(尤其是在運動中或運動後不久) 疲勞 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 低血氧 肺纖維化4種併發症 呼吸衰竭 氣胸 肺癌 肺動脈壓力增高導致右心衰竭 何時就醫?如何診斷肺纖維化? 若出現上述症狀,請立即至胸腔外科接受檢查,確認是否有肺纖維化的情形。醫師一開始可能會先詢問患者是否有相關病史或職業史,並觀察有無上述症狀,同時進行理學檢查,以有效排除其他種類的間質性肺病。 根據醫師的初步判斷,之後會再經由血液檢查、肺部X光檢查、肺功能測試、脈搏血氧飽和度、動脈血氧測試、運動心電圖等方式,協助醫師為患者進一步診斷。 肺纖維化不能逆轉!可靠2方法改善肺部纖維化 由於肺纖維化屬於「不可逆」的變化,肺纖維化主要透過支持性療法或藥物加以治療,用以減緩肺纖維化的病情進展,改善患者生活品質,但無法有效根治,治療簡介如下: 1. 支持性療法 氧氣治療:透過氧氣治療,可維持肺纖維化患者的體能活動,減緩缺氧所致的續發性肺高壓。 肺部復健運動:進行肺部復健運動不僅能協助胸廓內氣體流通,改善體內氣體交換、提升運動耐受性,還能促進動脈氧合作用,減輕呼吸困難的症狀,有效延緩肺功能退化。(延伸閱讀:腹式呼吸提升肺功能!肺部復健6要項) 施打疫苗:由於肺纖維化患者的肺功能已經下降,遭受病菌感染引發肺炎的機率與風險皆比常人高出許多,因此建議定期接種流感疫苗與肺炎鏈球菌疫苗,保障肺部健康。 2. 藥物治療 肺纖維化初期症狀不明顯,並無有效治療方式,醫師可能會採用類固醇、化痰藥、抗凝血劑及免疫抑制劑等藥物,為患者減緩不適,但治療成效普遍不佳。 肺移植是根治肺纖維化的唯一方法 肺臟移植是肺纖維化的最後一線治療選項,當患者經上述治療後,皆無減緩病況惡化的療效時,才可接受肺移植。接受肺移植的患者會經外科手術將體內已失去作用的肺臟,置換為捐贈者的肺臟,以恢復其正常肺功能。 目前肺臟移植手術仍需經健保署審核後才可進行,病患須先進入等待名單後,當有適當的捐贈者出現,經配對成功,才可進行肺臟移植,有效根治肺部纖維化。(點此了解更多器官移植資訊)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其他呼吸道疾病

腹式呼吸提升肺功能!肺部復健6要項及增強肺部2運動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國內也逐漸放寬隔離天數規定,但中、重症患者仍可能面臨併發症帶來的後遺症,例如肺循環血壓過高(Pulmonary hypertension,又稱肺高壓)及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簡稱ARDS);其中,ARDS患者即使康復,也需要進行肺部復健(Pulmonary rehabilitation,簡稱PR)以恢復肺功能;《Hello醫師》為您介紹6大肺部復健項目,同時教您包括腹式呼吸在內的2項簡單呼吸運動。 [covid_19] 肺部復健強化呼吸系統 新冠肺炎中、重症患者有極高機會併發ARDS,若確認罹病,須約進行7~14天的呼吸器治療;有的醫師也會建議對病人進行氣管切開術(Tracheotomy,簡稱氣切),它是一種建立人工呼吸道的手術,醫師會將氣管軟骨橫向切開,由口腔或鼻腔插入氣管。 但不論是呼吸器治療,還是氣管切開術,都屬於支持性療法(Supportive care),只能幫助病人減緩呼吸呼吸困難、避免體內缺氧。 ARDS患者因為接受開刀手術,再加上使用呼吸器時間較長,有些病人在拿下呼吸器後,肺部肌肉功能可能不如以往,仍需住院觀察,或由醫師協助進行肺部復健。其中,肺部復健可以幫助住院患者減緩呼吸困難、焦慮或憂鬱等症狀,還可以強化身體機能,恢復生活品質;不過肺部復健並不能取代藥物治療,所以多半會配合醫師開的處方,以便讓病患完全康復。 肺部復健6要項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前,肺部復健療程多適用在以下患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簡稱COPD) 間質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簡稱ILD) 肺部纖維化(Pulmonary fibrosis) 動肺部手術的病患。 這種專屬復健程序須經由專業醫療團隊評估,針對病人身體復原情況量身打造,因此適合住院患者;以下為最常使用的6大復健項目: 運動訓練:主要訓練肌耐力,特別是手臂和腿部,通常會搭配跑步機、室內健身腳踏車和重量訓練;一開始,運動量不會太大,等病人漸漸適應並能調節呼吸後,再慢慢提高強度。 營養顧問:不論體重過輕或過重,都會影響呼吸,所以由營養師制定健康餐,讓病人健康地控制體重。 疾病教育:病人應充分了解自身疾病與身體狀況,對康復才有幫助,例如明白如何避免讓病情惡化、避免感染,或何時吃藥等資訊,醫療團隊也會詳細告知病人。 日常活動:即使是日常生活中的小動作,例如彎腰、搬重物或是伸手拿高處物品,對肺部疾病病患來說可能都很吃力,因為上半身用力,同時也會讓腹肌緊縮,造成呼吸不順;此外,情緒壓力也可能影響呼吸方式;所以醫療團隊會教導病人如何用較省力的方式來做這些日常活動,也會提供舒緩壓力的方法。 呼吸方式:正確呼吸方法不但可以增加血液中含氧量,還可以幫助維持呼吸道暢通,延長呼吸道暢通的時間,因此病患要學習改善呼吸的方式, 互助團體:呼吸困難聽起來很嚴重,所以慢性肺部疾病病患也容易患有憂鬱症(Depression)、焦慮症(Anxiety)或其他心理疾病,因此,肺部復健療程也包含加入互助團體或透過諮商師協助,紓解心理壓力。 2運動增強肺功能 除了醫師團隊提供的肺部復健療程,病人出院回家後,也可以自己進行腹式呼吸法(Diaphragmatic breathing,又稱橫隔膜呼吸法)和噘嘴吐氣法(Pursed-lip breathing),透過這2項簡單的呼吸運動,可以增強您的肺功能。 1. 腹式呼吸法: 放鬆兩邊肩膀,坐正或是躺下都可以。 一手放在腹部,一手放在胸口。 鼻子慢慢地吸氣2秒鐘。 嘴巴慢慢地吐氣2秒鐘。 重複以上動作。 2. 噘嘴呼吸法: 慢慢地從鼻子吸氣。 噘起嘴唇,像是要用吸管或是擦口紅的樣子。 嘴巴慢慢地吐氣,一樣維持噘嘴的姿勢。 重複以上動作。


其他呼吸道疾病

什麼是氣胸?認識症狀、原因、診斷、治療

氣胸的定義 當肺臟和胸壁間有空氣流動就會發生氣胸(Pneumothorax)。氣胸有兩種類型:自發性氣胸(Idiopathic Pneumothorax),也就是突然發生的氣胸,無疾病史;和次發性氣胸(Secondary Pneumothorax),是因肺部併發症出現的氣胸。氣胸若沒有立即治療,會導致死亡。 氣胸有多常見? 氣胸在20~30歲之間的人很常見,特別是高瘦的人。氣胸可藉由減少風險因素來降低發生的機率,進一步資訊請與醫師討論。 氣胸的症狀最常見的症狀有呼吸短促和胸痛(特別是是呼吸的時候),也可能會有下列症狀: 呼吸短促 胸痛 昏倒 臉色蒼白 容易疲勞 心跳快速 可能有些症狀未列出,若對症狀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若有上述徵兆或症狀,或是有任何問題,請諮詢醫師。每個人的身體反應各有不同,請與醫師討論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氣胸的原因當氣泡突然出現,空氣滯留在肺臟中時,便會發生氣胸。當有肺部疾病,如氣喘(Asthma)、肺結核(Tuberculosis)、百日咳(Whooping cough)、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COPD)等疾病時,便可能發生次發性氣胸;有時氣胸也有遺傳性。此外,肺部或胸腔受傷也可能是氣胸的原因。。 氣胸的風險因素氣胸有很多風險因素,例如: 性別: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受氣胸影響。 吸菸:若有吸菸會更容易得到氣胸。 基因:某些類型的氣胸可能會遺傳。 肺部疾病:若先前曾罹患多種肺部疾病,可能會增加得到氣胸的風險。 使用機械式呼吸輔助(Mechanical ventilation):若透過呼吸器幫助呼吸,有可能會增加氣胸的風險。 病史:先前得過氣胸,以後會更容易得氣胸。 沒有上述風險因素並不表示不會得到氣胸,這些風險僅供參考,更多資訊應諮詢專科醫師。 氣胸的診斷及治療這裡提供的資訊無法作為任何醫療建議的替代方案,更進一步資訊請諮詢醫師。 如何診斷氣胸? 醫師會回顧患者的疾病史以安排健康檢查,並用聽診器聽呼吸聲或照胸腔X光。此外,醫師也可能會檢查患者的血氧濃度或用心電圖確認心臟狀況。 如何治療氣胸? 治療方式會依氣胸程度以及成因有所不同,輕微氣胸可透過讓身體自行吸收空氣來治療。遇到較嚴重的氣胸時,可能會將針管或引流管置入胸腔讓氣體排出。若洞口很大,可能會需要讓管子留在體內一段時間讓肺部膨脹,直到洞口癒合。若上述方法都無效,可能會需要透過手術預防空氣進入肺部。 氣胸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下列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可能有助於處理氣胸: 再次接受檢查,以監控症狀發展及健康狀況。 按照處方用藥,未經醫師同意勿使用藥物或任意停藥。 和醫師討論用藥,包含處方藥及非處方藥。 若懷孕請告知醫師。 若有任何問題,請諮詢醫師以了解最適合的解決方案。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其他呼吸道疾病

矽肺病是什麼?可以治療嗎?矽肺病3大症狀、致病原因完整看

雖然工作帶來了金錢,但也可能蘊藏著風險。比起辦公室的工作,工地或礦場這些工作區域,除了危險性高,也會對身體帶來不良影響。《Hello醫師》為您介紹好發於工人的矽肺病(Silicosis),說明矽肺病產生的原因、症狀及治療方式。 矽肺病是什麼?矽肺病的形成原因 矽肺病屬於塵肺病(Pneumoconiosis)的一種,罹患矽肺病的主因,多來自於工作場域的影響。在工程進行時,對石英、花崗岩、黏土和水晶的切削、鑽挖,都會使二氧化矽(Silica)飄散在空氣中。人體吸入後,無法正常代謝,只能沉積在呼吸道與肺部,產生疤痕造成纖維化,而且若二氧化矽的吸入量沒有達到一定程度,身體出現的症狀並不明顯,患者難以察覺已罹患矽肺病。 矽肺病的3大症狀 矽肺病不會在吸入二氧化矽當下就發病,通常需要數年才會引發明顯症狀。一旦矽肺病的症狀顯現之後,即便已經遠離二氧化矽,也無法使病症好轉。以下為3種不同類型的矽肺病症狀: 急性矽肺病:數週到數年暴露在高濃度二氧化矽環境下,容易引起急性期矽肺病症狀,患者可能感到胸部疼痛、呼吸困難、發燒、咳嗽、身體虛弱和體重減輕等症狀,致死率高。 慢性矽肺病:患者若暴露於較低濃度的二氧化矽環境達10年以上,便可能出現此症狀。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可能只有咳嗽與痰液多,通常需要透過X光檢查才會發現罹病。慢性矽肺病患者可能會長期咳嗽,或出現腿腫、嘴唇發青,甚至在勞動時呼吸困難。 加速性矽肺病:處於高濃度的二氧化矽環境達數年以上,比起慢性矽肺病,發作更早,且惡化速度也更快。 矽肺病的併發症 由於感染矽肺病會造成肺部免疫力下降,提高了感染相關肺部疾病的機會,例如:結核病(Tuberculosis)、肺癌和慢性支氣管炎等。此外,也可能增加硬皮症(Scleroderma)、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及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疾病的發生機率。 矽肺病的治療與預防 以目前的醫學技術,無法治癒矽肺病。一旦二氧化矽進到肺部,造成纖維化後,便無法逆轉這個過程;因此,針對矽肺病的治療,重點在減輕症狀與減少汙染源,以下常見的治療方法: 肺炎鏈球菌疫苗(Pneumococcal vaccination):接受疫苗注射,可以降低細菌感染的機率。 定期檢查:定期照X光或電腦斷層掃描(CT),追蹤病情變化,觀察有無其它併發症出現。 氧氣治療:如果患者血液中的氧氣含量過低,或者有呼吸困難的情況,可能會使用氧氣面罩或鼻導管的方式,進行供氧治療。 支氣管擴張劑:擴大呼吸道,讓患者的呼吸能夠更加順暢。 抗生素:若胸腔發生細菌感染的情形,使用抗生素予以治療。 戒菸:抽菸會讓肺的健康狀況更加惡化,加劇發炎與引起併發症的機會。 減少汙染源:工作場域的防護工作相當重要,配戴適當的防護器具、排氣設備或進行濕式作業等等,減少二氧化矽對人體的危害。 及早檢查:如果工作環境容易接觸到二氧化矽,或者出現咳嗽、多痰的症狀,請及早去醫院就診檢查,減輕肺部所受到的傷害。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其他呼吸道疾病

上呼吸道阻塞: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上呼吸道阻塞的定義上呼吸道阻塞的發生,是因為當上呼吸道變窄或被物品塞住,而造成的呼吸困難現象。上呼吸道包含氣管、喉頭及咽喉。 上呼吸道阻塞有多常見? 請諮詢您的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上呼吸道阻塞的症狀上呼吸道阻塞的常見症狀有: 慌張 皮膚發紫 意識改變、意識不清、喪失意識 哽噎 呼吸困難 喘氣 喘鳴或發出呼吸困難時不尋常的呼吸雜音 以上僅列出部分症狀,請諮詢醫師做更精確的診斷。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若有前述症狀或相關疑慮,請諮詢醫師。每個人的身體反應不同,請就醫以求得最適合的診斷及治療。 上呼吸道阻塞的原因 過敏反應,導致氣管或咽喉閉塞。過敏反應的原因包含蜜蜂叮咬、食用花生、使用抗生素過敏(如盤尼西林,Penicillin)及高血壓藥物 (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 ,ACE inhibitors)。 化學灼傷反應、吸入性灼傷。 哮吼(Croup)。 急性會厭炎(Epiglottitis) 異物阻塞,例如誤吞花生或其他容易吸入氣管的物體:小塊的食物、氣球、釦子、錢幣及其他小玩具。 病毒或細菌感染。 扁桃腺周圍膿腫(Peritonsillar abscess)。 咽後膿腫(Retropharyngeal abscess)。 喉頭癌(Laryngeal cancer)。 氣管軟化症(Tracheomalacia)。 創傷。 聲帶問題。 上呼吸道阻塞的風險因素造成上呼吸道阻塞的風險因素很多,例如: 過敏反應 病毒或細菌感染 吸入濃煙 創傷 聲帶受損或其他健康問題 扁桃腺周圍膿腫 咽後膿腫 喉頭癌 上呼吸道阻塞的診斷與治療此篇文章並不代表任何醫療建議,請務必諮詢醫師以獲得進一步資訊。 如何診斷上呼吸道阻塞? 醫療院所會進行一些理學檢查,包含:肺部聽診呼吸聲是否減弱、急促、淺短或緩慢,並可能需要的額外檢查,如:支氣管鏡檢查、喉鏡檢查、X光。 如何治療上呼吸道阻塞? 治療方式會依阻塞原因而異,例如若為異物阻塞呼吸道,那就只要使用特殊器械將之移除即可。醫師也可能會使用呼吸管(或稱氣管插管)插入呼吸道,以幫助呼吸,或從頸部做氣切 術。如果阻塞是因為食物噎住上呼吸道,實施哈姆立克法能挽救患者的性命。 上呼吸道阻塞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預防上呼吸道阻塞的方法為: 細嚼慢嚥 用餐前或用餐時不要喝太多酒 別讓孩子經手體積小的物品 確認假牙的密合度適當 若還有其他疑慮,請諮詢醫師以了解更詳細的資訊。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其他呼吸道疾病

PM2.5是什麼意思?對人體有何危害?4招預防空氣汙染!

空氣汙染不僅會造成呼吸道、肺部疾病,也會增加罹癌風險。究竟PM2.5是什麼意思?標準為何?空汙又如何影響人體健康?《Hello醫師》帶您一探究竟,說明PM2.5對人體的危害,分享預防空汙危害的4個方法。 懸浮微粒PM2.5的意思?單位為何? PM是ParticulateMatter的縮寫,中文名稱為懸浮微粒,主要成分為硫酸鹽、硝酸鹽、氨、氯化鈉、黑碳、礦物粉塵和水,並包含懸浮在空氣中之有機和無機物固體和液體的複雜混合物。 懸浮微粒指在空氣中存在的微小固態或是液態物質,例如灰塵、花粉、塵土、煙霧和小水珠等,這些物質的形狀大小各異,主流分類上將小於或等於10微米(µm)稱為PM10,小於或等於2.5微米則為PM2.5,也稱為細懸浮微粒。若您不清楚微米大概有多小,可以用頭髮做比較,人類的平均頭髮直徑約為70微米,比細懸浮微粒大約30倍。 懸浮微粒PM2.5的危害 一般來說,微粒愈小對人體造成的傷害愈大,因為人體會更難攔阻它的侵入。舉例來說,10微米的懸浮微粒,便能夠入侵人體,黏附在肺部,而細懸浮微粒甚至還能進入血液當中,隨著血液的流動循環全身。 細懸浮微粒PM2.5,因粒徑小,可深入肺泡,並可能抵達細支氣管壁,干擾肺內的氣體交換。如果長期暴露於懸浮微粒,可引發心血管病、呼吸道疾病以及增加肺癌的危險。(同場加映:肺癌3大原因:抽菸、空氣汙染、遺傳和病史) 人體吸入懸浮微粒之後,首當其衝的便是氣管和整個呼吸系統,這會導致呼吸困難、咳嗽和打噴嚏,且長時間暴露在懸浮微粒的環境中,可能會提高罹患氣喘(Asthma)、心臟病(Heartdisease)、肺病的機率,其中,老人、小孩和孕婦則是懸浮微粒危害的高風險族群。 另外,新英格蘭醫學期刊(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的一篇研究指出,每立方公尺的PM10只要上升10微克(μg),就會提升0.44%的死亡率,相同情況下,PM2.5提升的死亡率則為0.68%。 PM2.5濃度過高跟毒氣一樣危險! 簡單來說,懸浮微粒的濃度愈高,對人體的影響愈嚴重。許多人可能認為,不過就是空氣比較髒一點,吸幾口又不會怎麼樣,但從研究中我們可以發現,懸浮微粒的濃度變化,跟死亡機率有直接相關,當某地的懸浮微粒數值極高時,是有機會「致人於死」的,如同1952年的倫敦煙霧事件(TheGreatSmog)。 倫敦素有霧都之稱,身為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大量燃燒煤炭造成了二氧化硫(Sulfurdioxide)與懸浮微粒不停的堆積於城市上空,將整個倫敦壟罩在霧霾之下。該事件發生於1952年12月5日,受到天氣影響,當日城市中的煙塵更加難以散去,由於時值冬季,家家戶戶燃煤暖氣與工廠煙囪所排放的大量廢氣,彼此聚集、融合,使煙霧變成厚重且致命的黃色氣體。 根據統計,大約有4000人在吸取煙霧後死亡,致命的黃色毒霧持續了5天左右才完全消散,然而受到煙霧影響,而感到身體不適的人或是產生其他併發症的人數,可能達到25000人以上。 4招避免戶外空汙的危害 想要避免懸浮微粒進入到體內,除了避免待在該環境之外,如何避免吸入也是重要的一環,以下介4種避免吸入PM2.5的方法: 避免在戶外活動:若天空看起來灰濛濛、自己呼吸不順暢或空氣指數不佳時,請減少在戶外活動的時間。若欲運動,建議可赴健身房、游泳池或其他室內運動場地。 戴口罩:一般口罩對於防護懸浮微粒的功用不大,例如布口罩、活性碳口罩等,需選購通過CNS15980檢驗的口罩,才具備防護PM2.5的能力。 改善室內空氣品質:抽菸、燒香或煮飯的油煙等行為都會不斷製造空氣中的懸浮微粒,建議少燒香、戒菸,煮菜時則需保持室內通風,開抽油煙機。 減少車輛怠速時間:車輛所排出的廢氣,是造成空氣中懸浮微粒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不論是在路邊等人或是暫停路邊找路,請熄火以減少廢氣排放。 台灣的空氣汙染程度 根據行政院環保署所訂定的空氣品質標準,PM2.5在24小時內的平均值應低於35、年平均值應低於15,而台灣政府規定的數字已經稍高於世界衛生組織(WHO)所規範的日平均值25、年平均值10。 若參考2018年的空氣品質監測年報,可以發現年平均PM2.5濃度約在19,正負5左右,同時超越了我國以及WHO所訂定的標準,代表台灣的空氣品質仍有努力的空間。 從此空氣品質監測網的圖片可以發現,東半部的空氣品質最佳,為綠色「良好」,PM2.5濃度介於0至15之間,雲嘉南地區則最糟,呈現三角形橘色的「對敏感族群不健康」,PM2.5的平均濃度35至54之間,這跟台灣工業重鎮的聚集地多半在南部有關。 以指標的上限值來看,若一位民眾在當日,由北部空氣品質良好的地區,搭高鐵前往雲林,受到PM2.5增加將近40微克的影響,其死亡率將提高2.72%。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其他呼吸道疾病

住地下室有4風險!除濕防過敏保健康

隨著物價日益上漲,生活在都市更加不簡單,有的人為了要節省開銷,因此選擇地下室作為住家或工作的空間,但若長期處在這樣的環境生活,即使目前身體並無出現什麼問題,但其生理機能或許已經開始發出健康警報了。以下舉出地下室居住的4個健康風險,以及您可以做的應對方法。 1. 地下室是黴菌的溫床 很多人都知道,像地下室這種潮濕的環境是滋生黴菌的好地方,除了我們熟知的黑色葡萄穗霉(Stachybotrys)外,它們也可以以各種顏色的形態出現,最常附在牆上及地毯下方,且它的生長速度之快,只要符合其濕度和溫度,基本上都可見其蹤影。 黴菌之所以會危害健康,是因為它會釋放細微的孢子到空氣中,而人吸了就會造成呼吸道的刺激,症狀包括咳嗽和痰、頻頻打噴嚏、眼鼻喉的搔癢感、皮膚乾燥,嚴重則會引致頭痛、胸悶、呼吸困難、氣喘(Asthma),以及其他過敏性反應。 2. 地下室塵蟎害蟲爬爬走 別再因為要省電而不開冷氣,潮濕的環境可謂是塵蟎的最愛,它們在溫暖的氣溫下很活躍,因此建議住家要保持50%以下的潮濕度,特別在炎熱的夏天更要注意。這些小傢伙會帶來鼻子和眼睛的搔癢、打噴嚏。 如果住家地板或牆壁是木製,要小心有害細菌的侵入,它們喜歡待在潮濕的有機物上,但只要保持住家的清潔,以及良好的地板隔絕方法,這些蟲子就不會找上門了。此外,潮濕的環境也有可能引來蟑螂、蜘蛛、螞蟻、老鼠,有任何問題請找驅蟲專家了解。 3. 地下室恐吸入VOC化學成分 室內汙染也是因素之一,尤其在空氣不流通的地下室更是危險,許多家用器具都會釋放一種叫揮發性有機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簡稱VOC)的化學成分,像是菸蒂、油漆、清潔劑、空氣凈化器、車庫汽機車的排煙,以及其他發熱裝置的燃燒氣體。若長期吸這種化學物質,恐引發過敏和搔癢,甚至造成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另外,地下室的排水處記得要時常沖水,因為下水道系統若呈乾涸,下水道氣體就可以輕易地沿著排汙口侵入室內,影響住戶的健康。 4. 地下室放射性氣體風險高 由於地下室比一般樓層更靠近地底,加上密室的不透風,因此住戶有更高的地下氣體吸取風險。隨著地底中鈾(Uranium)的分解,產生了像氡氣(Radon)的放射性氣體,這種氣體無色無味,人不易察覺,輕微對身體並無大礙,但若大量地吸入體內,它可能會帶來致命性的危險。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The American Cancer Society)的資料顯示,氡氣尤其對抽菸的人有害,是僅次於菸草(Tobacco)的致癌原因。要有效防止氡氣的侵入,可以先測量它的濃密度,但由於其安全性可能因地區而異,有任何疑問或狀況請找氡氣專家了解。 除濕清潔鋪地用瓷磚 為提升地下室住家的空氣品質,除濕是首要任務,建議購入一台除濕機,可挑有恆溼器功能的,幫助您智慧管理潮濕的程度。溫馨提醒,濕度介於35~45%對身體最舒服,過高會引來黴菌,過低是病毒的溫床。 此外,地板避免用地毯式的鋪地,這會鎖住水分,而且還會將它傳送到空氣和混凝土中,使黴菌滋生,喜歡地毯的人,可改用局部的地毯,這樣清洗也較方便。最安全的方法還是用瓷磚鋪地,包含陶(Ceramic)、瓷(Porcelain),或板岩(Slate)。 有的人會把沒在用的東西放入地下室,作為倉庫或辦公室使用,但如果不常打掃,這都會堆積灰塵,成為巨大的過敏源大本營,若加上像油漆這種化學材料,住戶的健康將會大受影響。事實上,地下室也可以住得很健康,只要裝置空調和除濕機,並且定期清潔,健康風險就有保障了。


其他呼吸道疾病

避免「隱形殺手」一氧化碳中毒!5方法教你速速遠離

天氣轉涼,有些人可能會習慣緊閉家中門窗,避免讓冷風進到屋內,但若稍有不慎,很容易會導致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中毒;本文將帶您了解一氧化碳是如何產生、對人體造成的影響、以及如何治療來避免受到傷害。 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與症狀 一氧化碳是含碳物質不完全燃燒後產生的氣體,例如:瓦斯、油、煤炭或木材,都可能在燃燒過程產生一氧化碳,雖然它無色無味,卻有著致命危險。它會搶走並佔有人體內的血紅素(Haemoglobin),使得血紅素無法輸送氧氣,導致人體細胞組織面臨缺氧危機。 一氧化碳難以被人體察覺,通常在吸入一定的量後,人體才會出現緊張型頭痛(Tension headache),以及其他症狀包含:暈眩、反胃、四肢無力和呼吸困難等;隨著吸入的一氧化碳愈多,可能進而造成視線模糊或喪失平衡感,最後導致昏迷;長時間暴露在高濃度的一氧化碳環境,可能會導致中樞神經、腦部和心臟受損,這也是為什麼有些選擇燒炭輕生的人,就算被救回來,也可能會產生智能或是運動障礙的後遺症。 一氧化碳中毒的治療方式 輕度的一氧化碳中毒,身體會自行緩解,但是無論如何,當您發現自己有疑似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形,請立即就醫。以下為嚴重一氧化碳中毒,可能採取的2種治療方式: 純氧治療:將患者戴上氧氣罩,直接供給純氧改善患者的缺氧狀況,如果患者無法順利自行呼吸,醫師則會提供呼吸器輔助。 高壓氧治療(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高壓氧一樣也是純氧,差別在於其擁有較高的壓力,可以提高血液運送氧氣的能力,加速一氧化碳代謝。高壓氧除了適用於嚴重一氧化碳中毒者外,由於一氧化碳對於胎兒的威脅更大,因此也可能用於一氧化碳中毒的孕婦身上。 5方法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就像是個隱形殺手,它不像感冒,當症狀發作時,再做治療也不會有太大的危險,當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狀發生時,其實已經相當危險了,尤其在冬天,吃火鍋不配上幾瓶啤酒怎麼行,在酒酣耳熱情況下,往往會忽視中毒的症狀,因此,防範一氧化碳中毒,比起治療更加重要。以下為5種避免您暴露在高濃度一氧化碳的方法。 保持室內通風:大部分的一氧化碳中毒多來自門窗緊閉,使得室內一氧化碳堆積所造成,除了前面提到的吃火鍋之外,洗澡時使用瓦斯熱水器,也可能導致一氧化碳堆積。 瓦斯熱水器不要裝室內:早期台灣有不少人會將瓦斯熱水器裝置在室內,導致洗澡時不自覺吸入;當然現在大部分的人,都有瓦斯熱水器要裝在戶外的觀念,這個戶外通常指的是陽台。然而如果陽台堆滿雜物並懸掛滿滿衣服,也有可能導致一氧化碳沒辦法順利排出屋外,而滯留於室內。內政部消防署指出,如果陽台有加裝窗戶,或是其他造成通風不良的因素,應更換為電熱水器或是強制排氣式熱水器。 不要在室內燒炭:大部分的人買木炭就是要烤肉,因此若是是想烤肉的人,請至戶外或樓頂等空曠場地;但若您是想買木炭回家取暖,建議購買電暖器作為替代,台灣的房子大多沒有壁爐的設計,並不適合在室內燃燒木炭或木材取暖。 不要將發動的車子停留在室內:如果您的家中有車庫,最好避免將車子發動後,在車庫中進行其他事務,因為從排氣管中所排出的一氧化碳,會隨著時間漸漸充滿整個車庫。 一氧化碳偵測器:許多人家中會裝置火災警報器,只要偵測到煙霧便會鈴聲大作,而一氧化碳偵測器也是差不多的概念,無論您是要分開購買或是選擇二合一的產品,都能為您的生命安全多加上一道保障。 自殺解決不了問題,卻留給家人無比悲痛。請珍惜生命,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0800-788995 (24小時)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