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症狀

身上出現的疑難雜症,難以判斷與歸類嗎?在這個分類中,你可以找到常見健康症狀,或其他併發或少見的症狀。

基礎知識

健康症狀

淋巴結腫大

淋巴結腫大的定義 什麼是淋巴結腫大? 當淋巴結大於一公分以上就可定義為淋巴結腫大(Swollen glands, Lymphadenopathy)。淋巴結主要集中在下巴、頸部、腋下或腹股溝(鼠蹊)的人體表層,存在著大小不一、約 0.5 ~ 1 公分的正常淋巴結,平時雖不易察覺,不過一旦觀察到這些淋巴結所在位置逐漸腫大時,就得注意其大小變化及相關症狀,如疼痛、發燒、發炎、體重減輕等。 在人體表層的淋巴結腫大是最常見、也最容易被發現及診斷的一種,例如日常生活中,常因感冒而發現頸部兩側有突起的結節,且觸壓時會痛,這就是淋巴結為了抵禦感冒病毒,啟動免疫反應所造成的淋巴發炎現象,不必過度擔心;不過另一種是位於內臟層、無法觸摸到的淋巴結腫大,不僅不容易診斷,還可能需要進一步評估檢查。 淋巴結腫大的原因 淋巴結腫大的主要原因有三大類: 1. 感染性疾病:一般的感冒,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結核病或愛滋病都是常見造成淋巴結腫大的原因。 2. 惡性腫瘤(癌症):淋巴結也是癌症最容易轉移的組織之一,而惡性淋巴瘤(淋巴癌)則是直接從淋巴結長出的惡性腫瘤,兩種狀況都會造成淋巴結腫大。 3. 免疫性疾病:當體內免疫系統被過度活化,會刺激淋巴結腫大,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或結締組織疾病皆有可能會造成淋巴結腫大。 實際造成淋巴結腫大的可能有很多,最常見的是一些輕微的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的淋巴結腫大,以下列舉常見的幾種原因: 感冒 扁桃腺炎(Tonsillitis) 淋巴腺熱(Glandular fever) 喉嚨感染(咽喉炎等) 耳朵感染 牙膿瘍(Dental abscess) 蜂窩性組織炎(Cellulitis) 德國麻疹(Rubella):感染德國麻疹病毒,導致出現全身性不規則紅色小丘疹。 麻疹(Measles):感染性極強的病毒型傳染病,會引起特殊的紅色或褐色皮疹。 巨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經由唾液、尿液等體液傳染的常見病毒型傳染病。 肺結核(Tuberculosis, TB):會引起持續性咳嗽的細菌型傳染病。 梅毒(Syphilis):一種細菌型的性感染疾病。 貓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一種被貓抓傷感染的細菌型感染疾病。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病毒,會攻擊自體免疫系統並弱化抵抗力,若不治療會發展成愛滋病(AIDS)。 全身性紅斑狼瘡(Lupus):患病後免疫系統會開始攻擊關節、皮膚、血球及器官,是一種自體免疫系統疾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免疫系統過度活化,開始攻擊關節內組織,也是一種自體免疫系統疾病。 類肉瘤病(Sarcoidosis):或稱結節病,會使身體器官長出微小的紅色肉芽腫。 癌細胞:因腫瘤、癌細胞造成的淋巴結腫大,會出現腫大數週痊癒緩慢、甚至持續變大、淋巴結觸摸時堅硬無痛,會有夜間盜汗、體重減輕等症狀。 淋巴結腫大的症狀與自我檢查 最常見的淋巴結腫大是身體正在對抗發炎的徵兆,表示身體正在產生免疫反應,此時受感染而發炎的淋巴結會突然腫大、疼痛,患者也可能會出現喉嚨痛、咳嗽或發燒等症狀,雖然腫塊可能會有典型的紅、腫、熱、痛的發炎現象,造成患者相當不適,但這種由病菌感染的淋巴結腫大(如感冒),通常會在 2~3 週內自行復原。 摸起來不痛的淋巴結腫大更可怕 另一種淋巴結腫大的原因是癌症的轉移或惡性淋巴瘤,此時淋巴結會腫大,但卻沒有紅腫熱痛的症狀,容易被忽視,但腫瘤仍會不斷地成長,因此若發現有可疑的腫塊,請盡速前往醫院評估診斷。(推薦閱讀:什麼是腫瘤?良性與惡性腫瘤成因及自我檢查) 淋巴結腫大:惡性腫瘤 v.s. 一般感染 惡性淋巴結腫大與感染造成淋巴結腫大的區別在於, 惡性淋巴結腫大:腫大速度較慢,但腫瘤會逐漸成長、不會自行消腫,早期不會有明顯的疼痛,腫塊的觸感也較硬,容易固著於周邊組織而不易滑動 感染造成的淋巴結腫大:通常會有明顯的觸痛感、腫大速度較快,但感染康復後,腫塊也會隨之消失,此外,腫塊的質地較軟,觸診時容易在皮下滑動。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實際診斷仍需有經驗的醫師做臨床觸診;因為以上雖為常見特徵,但仍常有例外,不應將其作為診斷惡性淋巴結的依據,有任何的可疑的腫塊或是淋巴結腫大,應盡速就醫。 惡性淋巴結腫大自我檢查 在頸部、腋下與鼠蹊部是淺層淋巴結的位置,也是發生淋巴結腫大時,民眾能自行警覺的地方。平時可以時常自我檢查,觀察是否有不正常的腫塊或硬塊發生。檢查頸部淋巴結時,應該包括雙側耳後、鎖骨上方、胸骨上方;而腋下淋巴結檢查可搭配乳房檢查,即使是男性也需要自我檢查。 頭頸部:惡性淋巴結腫大也和原發腫瘤位置息息相關,例如:口腔癌、舌癌、鼻咽癌的腫瘤,常常轉移至頸部的淋巴結,因此,如有發生口腔潰瘍許久不能癒合、容易流鼻血、張口困難等症狀,合併頸部淋巴結腫大時,就有可能是頭頸部的癌症合併淋巴轉移。 乳房及腋下:乳癌經常合併腋下淋巴結的轉移,因此在自我乳房檢查時,除了檢查雙側乳房外,雙側的腋下也應該一併仔細自我檢查。(推薦閱讀:預防乳癌從預約開始!20歲開始預約乳房檢查) 骨盆:腹骨盆腔的腫瘤如子宮頸癌、攝護腺癌,可能會轉移至鼠蹊部的淋巴結。 淋巴結腫大的診斷與治療 淋巴結腫大的病人大多數是因為良性的淋巴結增生所造成,所以不必過度擔心,交由醫師的專業檢查,多數患者均可獲得完善的診治,如有需求,可能需要配合長期的追蹤觀察變化,避免延誤最佳治療時機。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當感染的情況復原,腫大的淋巴結就會恢復原樣,一般來說,小於兩公分的淋巴結,或會痛的淋巴結(較可能是感染所致),可能比較無害;不過,如果淋巴結伴隨以下狀況,建議盡速就醫: 持續變大或存在已超過兩週 沒有明顯的原因就出現腫大的淋巴結 伴隨有喉嚨痛、吞嚥困難或呼吸困難等 壓起來很硬或類似橡膠硬度,或不會移動 伴隨有持續發燒、夜間盜汗、體重莫名減輕等症狀 如何診斷淋巴結腫大? 醫師將視需要為患者安排血液檢查、超音波掃描、電腦斷層掃描,及活體組織切片,以協助確診。 超音波導引切片:通常用於淺層的淋巴結,可以利用超音波找到該淋巴結,進行切片。 電腦斷層導引下切片:通常適用於較深部的病灶,利用電腦斷層定位可疑的淋巴結,進行切片檢查。 外科手術切片:依病情的需要,可以請外科醫師直接進行手術,將整顆淋巴結取下進行檢查,如果電腦斷層或超音波仍無法取得檢體時,也會考慮以外科手術的方式取得檢體。 如何治療淋巴結腫大? 感染引起的淋巴結腫大通常會自己痊癒,治療淋巴結腫大的方式,會依上述三種不同成因有所不同。 以最常見的病菌感染來說,感染源清除後,淋巴結會自癒消腫,如有需要,患者可以使用一些止痛藥,如:乙醯胺酚(Paracetamol)或布洛芬(Ibuprofen)止痛,但請勿讓 16 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服用阿斯匹靈(Aspirin)。 若經診斷是由癌症造成的淋巴結腫大,就需以癌症治療為主,需要接受全身性化學治療,或其他的癌症治療方式。 一些民眾可以自己注意的保養或舒緩方式包括: 補充充足的水分 […]

看更多 健康症狀 相關文章

健康症狀

嘴唇發紫

嘴唇發紫的定義 嘴唇發紫是血液中缺氧的徵狀之一,可能代表著血液中的血紅素(Hemoglobin)異常的程度很高,例如鐮刀型紅血球疾病(Sickle cell anemia);或者是因為紅血球含氧量過低的一種發紺(Cyanosis),是一種血液循環缺氧而導致皮膚變藍發紫的症狀,而中樞性發紺(Central cyanosis)會影響唇色,也會使舌頭、胸口發紫。 如果身體回溫或施予按摩就能恢復正常唇色,那嘴唇發紫意味著您的身體血液循環不足,不是因為覺得冷、身體緊繃或其他原因;如果嘴唇一直呈現藍紫色,可能代表有潛在疾病或結構異常的問題,這些都與全身紅血球載氧能力有關。 嘴唇發紫有多常見 嘴唇發紫十分常見,任何年齡層的人都可能發作,不過只要避開危險因子,就能有效降低發作的風險。 嘴唇發紫有哪些症狀 嘴唇發紫的相關徵兆及症狀: 手腳無血色 頭昏 頭痛 肌肉痛 噁心 暴躁易怒 手腳腫脹 發燒 咳嗽 嘴唇發紫的原因 急性高山症(Acute mountain sickness):高山症是由於高海拔低氣壓、氧氣稀薄導致的病症,容易在海拔8000英呎(2400米)以上的地區發生。 吸入性肺炎(Aspiration pneumonia):吸入性肺炎是由於肺部意外吸入食物、胃酸、或唾液而發生感染所導致,較常發生於久咳不癒或有吞嚥困難的病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慢性、長期因為肺泡和呼吸道受損所導致的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初期症狀會很輕微,但隨著時間逐漸惡化變得嚴重,症狀包含偶發性呼吸短促(尤其在運動後)、經常性咳嗽,和早晨起床時常常必須做出清喉的動作。 肺水腫(Pulmonary edema):肺水腫是一種肺部積水的症狀,肺部堆積液體導致氧氣無法滲入血管而造成呼吸困難,有心臟疾病的人有較高的機率衍生出肺水腫。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一種反覆復發的慢性皮膚病,食用辣的食物、酒精飲料,陽光曝曬、壓力或幽門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等都可能導致復發,復發時臉上會大面積佈滿玫瑰斑(Rosacea)有4種類型。 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ARDS):急性炎症造成肺損傷導致急性肺積水,肺部過多的液體降低氧含量,造成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增加,對其他器官的傷害很大。很多症狀都可能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例如嚴重感染、藥物過量、吸入有毒物質,頭部或胸部創傷等,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通常在發病或創傷後6小時到3天內發生。 一氧化碳中毒(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一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物味的氣體,吸入過多會缺氧導致器官受損。 肺氣腫(Emphysema):肺氣腫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常見的兩種症狀其一,是因為肺中的肺泡受損所導致。 氣胸(Pneumothorax):氣胸基本分為兩類:外傷性氣胸(Traumatic pneumothorax)及非外傷性氣胸(Nontraumatic pneumothorax);是當空氣進入肺臟周圍的空間,使胸腔或肺臟的開口造成的壓力擠壓,導致肺臟凹陷或擠壓到心臟。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當通往肺臟的血管發生血栓而堵塞時即為肺栓塞,血栓限制了血液回流肺臟而造成疼痛和身體缺氧。造成肺栓塞的血栓大部分是從腿部或骨盆的深部靜脈栓塞(deep vein thrombosis, DVT)開始。 鐮刀型紅血球疾病(Sickle cell anemia)是一種遺傳疾病,該病會使紅血球呈現新月或鐮刀狀,鐮刀型的紅血球不容易通過細小的血管而使身體不同部位瘀血,鐮刀型紅血球比正常形狀的紅血球更快代謝,因而導致貧血。 慢性或炎性肺病導致呼吸道緊縮通常是因受到刺激而誘發,呼吸道緊縮可能是由於病毒性疾病、運動、天氣變化、過敏、吸菸或強烈的氣味等。 心包填塞(Cardiac […]


健康症狀

抽搐

抽搐的定義 肌肉抽搐(Muscle twitching)又稱為肌束顫搐(Muscle fasciculation),是肌肉小範圍且輕微的收縮。肌肉是由受神經控制的肌肉纖維所組成,當神經受到刺激或創傷,就可能導致肌肉纖維抽搐。大部分的抽搐都無大礙,甚至不會被察覺,但有時候抽搐可能代表神經系統出問題,應就醫診治。 抽搐有多常見? 抽搐很常見,各年齡層皆可能發生,請與醫師討論如何減少誘發的機率。 抽搐有哪些症狀? 身體任一部位的肌肉短暫抽動,或不停跳動,如四肢、眼皮。 抽搐的原因 導致抽搐的原因包含: 運動造成的肌肉乳酸堆積,大多發生在手臂、腿部及背部。 壓力和焦慮而致的抽搐又稱為「神經抽動(Nervous ticks)」,可能發生在身體任何部位。 攝取過多咖啡因或其他刺激物。 身體缺乏某些營養素,如維生素D、B及鈣,特別容易造成眼皮、小腿和手部抽搐。 脫水,特別是大肌肉群,例如腿部、手臂及軀幹。 香菸及其他菸草製品中的尼古丁,特別容易造成腿部抽搐。 當眼皮或眼周皮膚受到刺激時,該部位可能會抽搐。 對特定藥物產生不良反應,例如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雌激素(Estrogen),影響範圍有手及腿部。 肌肉萎縮症(Muscular dystrophies)是一種遺傳疾病,此種疾病會破壞肌肉,並使肌肉逐漸退化,可能導致臉部、頸部、臀部、肩膀的肌肉抽搐。 肌萎縮側索硬化症(Lou Gehrig’s disease),或稱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是一種導致神經細胞死亡的疾病,罹患時大多從手臂及腿部開始抽搐,但也可能發生在任一部位。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會破壞脊髓裡的運動神經細胞,進而影響身體對肌肉的控制,甚至可能導致舌頭抽搐。 艾薩克綜合症候群(Isaac’s syndrome),會影響刺激神經纖維的神經元,造成肌肉頻繁抽搐,通常發生在手和腿部的肌肉。 以上僅例舉抽搐的常見原因,請諮詢醫師做更精確的診斷。 抽搐的風險因素 造成抽搐的風險因素很多,例如身體狀況不佳、脫水、肌肉疲勞等,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若有以下情形請立即就醫: 肌肉長時間且持續的抽搐 抽搐伴隨肌肉無力或肌肉量減少 每個人的身體反應不同,留意以上症狀,有疑問時諮詢醫師永遠是最佳途徑。   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以下生活習慣調整與居家療法,可能有助於預防抽搐發生: 養成均衡的飲食習慣:多吃蔬果、全麥穀物,以攝取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取得能量來源。也要攝取適量的蛋白質,多食用雞肉、豆腐等優質蛋白。 保持充足的睡眠:大部分的人需要6~8小時的睡眠以維持健康,睡眠可幫助人體修復,並讓神經系統獲得休息。 壓力管理:建議嘗試一些有助於降低生活壓力的活動,例如冥想、瑜伽或太極拳。1週至少運動3次是很好的抒壓管道,進行心理諮商也很有幫助。 限制咖啡因的攝取量:減少攝取含有咖啡因的飲料或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可能會提高抽搐發生的機率。 戒菸:尼古丁是一種會對中樞神經系統造成影響的溫和刺激物,戒菸不只能預防抽搐,也有助於降低其他許多嚴重健康問題的發生機率。 換藥:若正在服用刺激性藥物,例如甲基安非他命(Methamphetamine),可能會因此而抽搐,請與醫師討論是否要透過換藥來改善症狀。


健康症狀

維生素B1缺乏症(腳氣病):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腳氣病、維生素 B1 是什麼? 維生素 B1(Vitamin B1),也被稱為硫胺素(Thiamine),是八種必需的B群維生素之一,在全身肩負許多重要功能。幾乎所有細胞都會使用它,並有助於將食物轉化為能量。 由於人體無法自行生產維生素B1,因此必須透過食用各種富含維生素B1的食物,如肉類、堅果或全穀物來攝取。否則可能會導致硫胺素缺乏症(Thiamine Deficiency),也就是腳氣病(Beriberi)。 腳氣病有多普遍? 在已開發國家中,腳氣病較為少見,詳細訊息請與你的醫師討論。 腳氣病的症狀 腳氣病有那些症狀? 腳氣病的常見症狀: 體重急遽下降 食慾不振 結腸炎(Colitis) 消化問題,如腹瀉 神經受損 腳熱(晚上特別嚴重) 神經發炎(Neuritis) 疲勞、缺乏體力 短期記憶能力降低 思緒混亂 易怒 肌肉無力、萎縮、痙攣,腿部疼痛、僵硬 性情變化,如冷漠或憂鬱 心血管效應,如心臟擴大 你的大腦、心臟和其他組織和器官因維生素B1含量過低而受影響。骨骼肌、心臟、肝臟、腎臟和大腦通常都有高濃度的維生素B1。缺乏維生素 B1 將導致末梢神經和部分腦部區域退化,包括視丘與小腦。維生素 B1 缺乏也可能降低血液流動率,引發血管阻力,增加腫脹並導致擴張型心肌病變。 何時該向醫師求助? 如果你有上述任何跡象、症狀或有任何疑問,請向你的醫師諮詢 。每個人的體質都有不同,最好與醫師討論才好對症下藥。 腳氣病的原因 擁有下列狀況或疾病的人可能無法正常吸收維生素 B1: 肝臟問題 酗酒 厭食症或其他因飲食失調導致的營養不良 年齡較大,因食量降低、慢性疾病、多種藥物使用或維生素 B1 攝取不足等因素導致 服用影響維生素 B1 吸收的藥物 胃腸道問題,包括長期腹瀉和嘔吐 愛滋病毒(HIV)/愛滋病(AIDS) 糖尿病,據悉會讓增加腎臟加強清除維生素 B1 進行減肥手術,可能會導致進食和吸收不良等問題 大多攝取精緻食物,缺乏蔬菜、全穀物類、堅果類、豆類和種子類食物 發燒、劇烈運動或其他對身體造成壓力的來源 食用可能會影響維生素B1吸收的食物(包括生海鮮,茶和咖啡) 懷孕,增加了對所有維生素B群和大多數其他營養素的需求 咖啡、茶中的成分單寧(Tannins)會和硫胺酸產生反應,使硫胺酸轉化成身體難以吸收的形式。這將引起潛在性的消化問題與維生素 B1 缺乏。這在現象西方國家極為少見,並且普遍相信只有在人攝取過量咖啡因時,才會出現。大多數研究人員認為除非飲食中的維生素 B1 與維生素C(Vitamin C)的含量很低,否則一般來說無須擔心咖啡與茶和維生素B1之間的相互作用,因為維生素C似乎能避免咖啡與茶中含有的單寧和維生素 B1 之間的相互作用。 研究人員也表示淡水生魚與貝類含有能破壞硫胺酸的化學物質。這種情況出現在大量生食海鮮的人身上,但吃煮熟海鮮者並不會引起相同的狀況。 部分研究指出檳榔(Areca, Betel […]


健康症狀

噁心、嘔吐

噁心、嘔吐的定義與症狀 噁心是指胃部不適,以及有想吐的感覺。噁心是嘔吐的前導症狀,和嘔吐可能同時或分別發生。 噁心、嘔吐有多常見? 噁心、嘔吐很常見,所有人多少都會經歷過,甚至各年齡層、族群皆可能發生,是醫學上最常見的症狀之一。 噁心、嘔吐有哪些症狀? 噁心、嘔吐相關的症狀包含:火燒心、發燒、暈眩、反胃、疼痛。 噁心、嘔吐的原因 造成噁心、嘔吐的原因包含: 腹部和骨盆腔的器官問題:許多腹部病症都會造成噁心,大部分的腹部疾病都源自於病毒感染(即腸胃炎,Gastroenteritis)。肝炎(Hepatitis)、胰腺炎(Pancreatitis)、胃食道逆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D)、腎臟發炎、膽囊出問題、便祕、月經,或腸胃道、腸胃道黏膜、闌尾等骨盆腔器官受到拉伸和阻塞等刺激,都有可能導致噁心。 腦部和脊髓液問題:噁心是偏頭痛(Migraine headaches)、頭部外傷、腦瘤、神經瘤、中風、腦內或腦部周圍出血,和腦膜炎(Meningitis)的常見併發症狀。 內耳平衡中心問題:內耳病毒感染 (內耳迷路炎,Labyrinthitis),或暈眩(Vertigo)、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enign positional vertigo),和暈動病(Motion sickness,由搭乘車輛、船隻、火車、飛機等其他刺激、需反覆往不同方向晃動的娛樂器材所致),也都有可能造成噁心。 其他可能原因:當青光眼(Glaucoma)導致眼球後方的神經受到壓迫、身體感到疼痛、有嚴重情緒困擾,或大腦接收到令人不適的畫面、氣味刺激,都會造成噁心。 體內化學物質變化所產生的副作用: 生殖荷爾蒙:約有50%女性在懷孕初期有暈吐現象,噁心也是服用避孕藥常見的副作用。 藥物:很多藥物,包含處方藥、成藥和草藥,,都可能有噁心的副作用,尤其是當同時服用多種藥物時,像化療藥物及抗憂鬱藥物都經常導致噁心。 低血糖:血糖低時容易噁心。 酒精作用:酒精中毒、宿醉,或酒精戒斷都會造成噁心。 麻醉:有些人會在手術後醒來,或麻醉後的恢復期感到噁心。 食物過敏、食物中毒:當身體受到細菌感染,刺激的毒素會導致噁心,甚至腹絞痛。 以上是例舉,請諮詢醫師做更精確的診斷。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若有以下情形或有任何疑問,請立即就醫: 心臟病發作伴隨噁心症狀。心臟病發作的症狀包含胸絞痛、劇烈頭痛、下顎痛、盜汗或左手臂疼痛。 噁心伴隨嚴重頭痛、落枕、呼吸困難或意識不清 疑似食用有毒物質後所導致的噁心 噁心伴隨脫水症狀 因噁心導致無法進食、喝水超過12小時 服用成藥後感覺噁心持續超過4小時 每個人的身體反應不同,與醫師討論最適合的解決辦法,永遠是最佳途徑。 舒緩噁心、嘔吐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以下生活習慣的調整與居家療法,可幫助預防或舒緩噁心、嘔吐的症狀: 少量多餐,避免胃部過飽不適,腸胃也較易消化。 避開可能引起不適的氣味,例如香水、菸味或油煙。 若您感覺噁心的症狀超過數週甚至數月,請嘗試記錄飲食筆記,以協助判斷是哪些食物造成噁心。 避免食用有異味、可能已腐壞,或未適當低溫保存的食物。 若會暈車、暈船或暈機,請避免在車上看書、使用螢幕,或選擇坐在晃動程度較少的位置,如靠近機翼或船中央的座位,並在出遊前請醫師開立防暈藥。 避免飲用酒精飲料、含咖啡因的可樂、咖啡或茶。 選擇可舒緩胃部的飲料,例如薑汁汽水或洋甘菊茶。 若因噁心而嘔吐,應多攝取水分避免脫水。 食用較易消化的食物,例如餅乾、無奶油麵包、米飯、雞湯或香蕉。 避免食用辛辣,和過於油膩的食物。 若還有其他疑慮,請諮詢醫師以了解更詳細的資訊。


健康症狀

因選舉結果焦慮、失眠或沒胃口?小心,你恐患「選舉症候群」!

為了2024總統大選,65歲的張伯伯積極參與各種競選活動,到處當志工、拜票、拉票及喊口喊;隨著投票日逼近,張伯伯漸漸開始每天焦慮不安,吃飯沒胃口,晚上也睡不著,日夜腦中都想著跟選舉有關的事情。家人更擔心,萬一選舉結果不如預期,恐怕會造成身心極大創傷。 選舉症候群是什麼? 選舉症候群是一種集合症狀,與選舉帶給人的壓力有關;英文為Post-Election Distress Symptoms,簡稱PEDS,直譯為選舉後症候群,但因症狀也可能在選前出現,故在此稱選舉症候群。 根據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在總統大選後,超過半數人認為選舉是一種壓力來源;部分民眾體內的皮質醇濃度,也就是所謂的「壓力荷爾蒙」,會在投票期間,甚至是開票結束後上升,情緒也會因此變得更加強烈,正面情緒變得更好,負面情緒也因此變得更差;若選民本身就有身心科問題,在選舉期間,心理疾病復發的機率也會上升。 選舉症候群選前、選後不同 在選舉前後衍生出來的情緒適應困擾,都可歸類為「選舉症候群」,並因選前、選後而有所差異,常見症狀如下。 1.選舉前 有些人在選舉前就可能出現以下症狀,且症狀隨著選舉日將近而加劇: 焦慮不安 失眠 易怒 情緒起伏過大 頭痛 肩頸痠痛 腸胃不適 2.選舉後 選舉症候群通常會隨著選舉落幕而恢復正常,但有些人會因先前過度投入選舉,選後結果又不如預期,症狀反而加劇;除了上述症狀之外,還可能出現: 胸悶 憂鬱 有失落感、對事物失去興趣 內心充滿負面想法 社交人際退縮 甚至因此加劇使用成癮性物質或出現家庭暴力。 4方法改善選舉症候群 暫時減少接觸與選舉有關的資訊:少看新聞媒體、政論節目、使用臉書或與人討論政治話題,試著將自己從選舉抽離,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物上,例如到戶外踏青、旅遊。 維持生活作息正常且充實:在固定時間起床與睡覺,每週運動2~3次,每次30分鐘以上,多從事喜歡且與政治無關的活動,例如看書、做菜、下棋或散步等。 找人陪伴、傾聽自己的想法:找信任的對象訴說心中的想法與壓力,藉此紓發情緒,尋求同理,例如:「我因為選舉都睡不著」、「我每天都在擔心選舉結果」,但須避免將話題圍繞在選舉結果上;若暫時不想討論政治,或話題無論如何都會回到選舉上,建議單純聊天共處,增加人際接觸。 減少使用成癮性物質:例如酒精、菸或藥物,癮頭可能會因此加劇,且不會改善症狀。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健康症狀

洗頭掉很多頭髮?正確洗頭7步驟:擺脫掉髮,頭皮屑,染燙損傷

洗頭總是掉很多頭髮?怎麼洗頭才不會有頭皮屑?染燙頭髮前後多久能洗頭?洗頭是每個人的生活日常之一,做來感覺簡單,實則隱藏許多眉角;萬一用不正確的方式洗頭,反而會造成出油、頭皮屑,甚至頭皮脆弱導致掉髮。 《Hello醫師》帶您用7步驟分解正確洗頭步驟,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洗頭時間與方法,打造健康強韌的秀髮。 怎麼洗頭?正確洗頭與護髮7步驟 洗頭時,清潔重點在頭皮上,這是因為頭皮是容易積聚油脂的區域。使用護髮產品時,無需整頭塗抹,因為這樣會使頭髮扁塌;相反地,護髮時只需集中在最乾燥的髮尾。 正確洗頭步驟1. 徹底弄濕頭髮 頭髮完全浸濕後,使用洗髮精。用溫水讓頭髮濕潤有助於打開角質層,讓頭髮更容易吸收護髮素。依頭髮的濃密程度,這可能需要比您想像的更長的時間。因此,讓水流過頭頂至少1分鐘,接著用手指梳理頭髮,確保所有頭髮(甚至髮梢)都完全濕潤。 正確洗頭步驟2. 塗抹洗髮精 把洗髮精塗抹在頭髮上之前,將其與手掌中的少許水混合,以減少洗髮精對頭皮的直接接觸,並減少產品消耗。專注於按摩頭皮,而不是髮絲。洗髮精用量需要根據頭髮長度,使用正確數量的洗髮精,以確保清潔的程度。 洗髮精用量: 頭髮較短:1元硬幣大小的洗髮精量 頭髮齊肩:10元硬幣大小的洗髮精量 頭髮較長:洗髮精量大致覆蓋您的手掌 正確洗頭步驟3. 輕輕按摩頭皮 用指腹輕輕按摩約3分鐘(避免用指甲)。人們容易透過「抓頭皮」的方式洗頭,但很可能因此引起嚴重刺激,甚至讓感染。請用溫和的力道按摩頭皮,輕輕移動手指和手掌;避免打圈或劇烈的來回按摩,造成纏結和損壞毛囊。 正確洗頭步驟4. 徹底沖洗乾淨 花1-2分鐘沖洗頭髮,確保沒有洗髮精殘留。人們洗頭犯的最大錯誤之一就是將洗髮精殘留在頭髮上,這會導致頭皮毛孔堵塞。 如果您的頭髮乾燥,建議您嘗試用較冷的水沖洗,因為冷水有助於頭髮保持強韌和健康;熱水會使頭髮的皮脂層變乾,皮脂層是一種天然潤滑的屏障,可保護您的頭髮並使其保持強韌。 正確洗頭步驟5. 塗抹護髮 將護髮素從髮中段區域向下塗抹到髮尾;靜置一段時間(瓶身會標示,通常2-7分鐘),靜置這段時間會軟化和撫平頭髮,讓頭髮在乾燥後更閃亮。 當護髮素滲入髮絲時,您也可以使用寬齒梳梳理頭髮,梳開打結的頭髮。請避免在頭皮上塗抹護髮素,會造成頭皮油膩扁塌。 正確洗頭步驟6. 徹底沖洗 像前面沖洗洗髮精一樣,將護髮全部沖洗乾淨。 正確洗頭步驟7. 擦乾、吹乾頭髮 用毛巾擠壓或輕拍乾頭髮的方式擦乾,避免揉搓頭髮。 可使用超細纖維毛巾擦乾頭髮。毛巾纖維越粗糙,對頭髮的傷害就越大。 如果有需要,您還可以在毛巾擦乾後加入順髮劑或護髮劑。 怎麼洗頭才不會有頭皮屑? 頭皮與身體其他地方的皮膚一樣,一直在自然生長;正常情況下,微量的角質細胞脫落,並不會讓人察覺;但若皮膚處於發炎或快速更新的情況下,便有大量皮膚細胞死亡,形成不成熟的角質細胞脫落;當此現象發生在頭皮上,就是頭皮屑。造成頭皮屑的常見原因有:脂漏性皮膚炎、乾癬、濕疹、接觸性皮膚炎等。 如果您有以下情況,您的頭皮更容易有頭皮屑: 有牛皮癬或擦爛等皮膚病 生活在炎熱潮濕的氣候中 頭皮時常潮濕,如流汗 用刺激性強的洗髮產品 濕著頭髮上床睡覺 常戴帽子或戴頭巾 想減少頭皮屑,可參考以下方法: 每天洗頭:油性髮質不常清洗會導致頭皮屑問題,也稱為脂溢性皮炎。 看皮膚科:由醫生抗真菌軟膏可清除頭皮酵母菌感染。 使用抗屑洗髮精。 延伸閱讀:6招解決頭皮屑!居家療法簡單自己來 頭皮屑原因不同,適用的洗髮精成分也不同 脂漏性皮膚炎: 屬於濕疹的一種,頭皮屑最常見的病因,如果頭皮比較油,即可能是脂漏性皮膚炎。 頭皮屑外觀:偏黃、大片、塊狀,不易飄落。 洗髮精抗頭皮屑成分: 克多可那挫(Ketoconazole) 環批酮胺(Ciclopirox Olamine) 吡啶硫酸鋅(Zinc pyrithione) 硫化硒(Selenium sulfide) 水楊酸(Salicylic acid) 硫磺(Sulfur) 乾癬: 俗稱牛皮癬,慢性發炎的皮膚病,屬於自體免疫疾病,壓力大或是感冒時,身上會出現一塊塊的紅斑皮膚、白色皮屑。 頭皮屑外觀:白色、小片、如雪花般飄落。 洗髮精抗頭皮屑成分:含有焦油(Coal tar)的洗髮精、乾性頭皮洗髮精。 https://helloyishi.com.tw/skin-health/hair-care/dandruff/ 洗頭掉髮量:洗頭掉很多頭髮 洗頭掉髮原因1. 自然代謝脫落 一般人每天掉50-100根頭髮,多數掉髮發生在洗澡時、梳理時。 洗頭掉髮原因2. 頭髮長或濃密 頭髮長或濃密者通常每天掉150-200根頭髮。掉髮量取決於頭髮的長度和粗細;頭髮較短或較稀疏的人通常掉髮量也較少。 洗頭掉髮原因3. 洗頭頻率低 髮量普通但每週只洗1、2次頭髮的人,通常洗頭掉髮量也較多。 如果您在洗頭後很長時間內還在持續掉髮,或者您突然發現衣服上到處都是頭髮,這可能代表警訊,請盡快找皮膚科醫師諮詢。 多久洗一次頭? 研究發現亞洲人每週洗頭5-6次的人,對頭髮和頭皮狀況的滿意度較高(與每週洗1次相比)。研究指出,洗髮後72小時瘙癢嚴重程度增加,與皮脂積累增加一致。 然而,頭皮過度清潔可能導致過度乾燥而出油;清潔不足可能導致油脂積累刺激。亞洲人通常每周至少洗頭2-3次,以減少發炎和生活在頭皮上的酵母菌過度生長。 延伸閱讀:頭髮每天洗為何還是狂出油?教你3撇步改善頭皮出油 洗頭時間 決定早上或晚上洗頭可依據每個人的頭皮類型、生活作息、是否常在外奔波決定。 洗頭時間1. 早上 早上洗頭適合油性頭皮 對於細軟髮或油性頭皮的人,晚上洗頭可能會在一夜間分泌大量油脂,使頭髮在早上看起來扁塌。 早上洗頭有益於頭皮保持乾燥 早上洗頭可以讓頭髮有更多時間自然風乾,這對頭皮和頭髮的健康非常有益。吹風機與頭髮保持至少15公分的距離,並在吹乾頭髮時不斷地四處移動。 洗頭時間2. 晚上 晚上洗頭節省時間 大多數人喜歡晚上洗頭的最大原因之一是因為這樣可以節省早上的時間,讓你多睡一會兒。 晚上洗頭可避免毛囊炎等疾病 睡前淋浴可確保污染和細菌不會污染床單和枕套,使細菌傳播到皮膚的其他區域,避免頭皮疾病如毛囊炎。 手術後多久可以洗頭? 多數患者可以在手術後3-4天洗頭,淋浴後小心用毛巾擦乾切口。實際時間建議與您的外科醫生討論。 白內障手術後多久可以洗頭? 白內障手術後當天避免洗頭,可以照沐浴清洗身體,但勿沾濕紗布。白內障手術通常前7天建議仰臥洗頭。應避免水流入眼內,造成感染。 頸椎手術後如何洗頭? 當患者身上所有繃帶都已卸掉,並感覺身體有足夠的力量,就可進行淋浴、洗頭。緩者洗頭時不可低頭或向後仰,並需全程戴著頸圈(Philadelphia collar)。 術後頸圈穿著時間:依個人脊椎傷勢及手術情形而定,一般需穿戴2-12週,頸椎人工椎間盤換置者須穿戴1-3週,確定不用穿戴,需由門診主治醫師決定。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健康症狀

咬合下顎痛!顳顎關節症候群會自己好嗎?症狀、舒緩、看哪科

臉頰痛、咬合痛、嘴巴張開會痛?小心顳顎關節炎(TMD)找上門!平常毫不費力、輕鬆做到的微笑、大笑、說話、咀嚼等動作,萬一患有顳顎關節炎,這些簡單的動作可能會給您帶來很大的痛苦。 《Hello醫師》為您解析顳顎關節炎的症狀、多久會好、要看哪一科?帶您了解惱人的下顎疼痛問題。   顳顎關節(TMJ) 顳顎關節(Temporomandibular Joint,簡稱TMJ)俗稱下巴關節,位於兩側耳朵前面,控制下巴的韌帶、關節和肌肉,掌管嘴巴張開和閉上的關節和下顎肌肉;這個由肌肉、韌帶、椎間盤和骨骼組成的複雜系統,任何阻礙它正常運作的問題,都可能導致顳顎關節炎。 受到顳顎關節影響的動作: 打哈欠 張嘴 咬合 說話 吞嚥 微笑 顳顎關節炎(TMD)症狀 顳顎關節炎(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D)又稱作「顳顎關節症候群」,泛指顳顎關節及顏面部咀嚼肌發生疼痛和功能異常的症狀。 顳顎關節炎(TMD)常見症狀包括: 張口閉口關節發出聲響 難以張口或閉口 張口時下巴偏斜 咀嚼時有疼痛感 頸部或肩部疼痛 臉一側腫脹 耳朵周圍痛 耳內疼痛 肩頸痠痛 下巴痛 耳鳴 頭痛 牙疼 研究發現,將近 60% ~ 70% 的民眾有顳顎關節相關症狀,其中又以 20 至 40 歲族群最為常見;不過,其中只有約 5% 患者會因症狀嚴重而需要就醫,多數為女性患者。國內研究指出,顳顎關節炎與壓力及情緒有高度相關性。 顳顎關節炎症候群會自己好嗎? 顳顎關節症候群不會立即危及生命,可能短期發作,亦可能轉變成為慢性疾病。在一些情況下,顳顎關節炎會自己痊癒,例如您的顳顎關節炎是由於暫時的壓力而發作,一旦壓力減緩壓力,症狀便可能消退。 但是,如果您的顳下頜關節疼痛是由於頜骨未對齊或牙齒咬合方式造成的,則您可能患有慢性病,只能接受治療才能改善。 造成顳顎關節炎的原因: 咬合不正:患者咬合不穩定,易引起顳顎關節症候群。 個性特質:容易緊張、焦慮、易怒、求好心切的人較易得此症。 心理壓力:壓力較大者,較容易罹患此症。 生活習慣:作息是否正常、睡眠品質、飲食習慣等,皆有影響。 不良習慣:緊咬、磨牙,喜歡咀嚼硬食,長期頭頸部姿勢 不良皆是致病因素。 下顎關節曾受外力撞擊。  其他:外傷(如車禍、跌倒)、肌肉發炎、手術(牙科手術、手術中插入呼吸管)、腫瘤、或是全身性疾病(如風濕性關節炎)等。 顳顎關節炎症候群多久會好 多數顳顎關節炎 3 週內就會痊癒。然而,某些顳顎關節炎,尤其是磨牙症引起的,可能會持續數月或數年,具體取決於潛在病症的嚴重程度。 顳顎關節炎舒緩 顳顎關節炎是文明病之一,通常只要調整好生活習慣:不熬夜、保持心情放鬆,均衡的飲食,適度的運動,以及良好的咬合都有助於預防及治療。 顳顎關節炎舒緩方法: 盡量減少說話頻率 避免吃硬度高的食物 避免吃咀嚼久的食物 盡量避免嘴巴張太開 肌肉鬆弛劑舒緩肌肉緊繃 適當的肩頸放鬆、按摩、熱敷 […]


健康症狀

手腳冰冷原因:恐是5大疾病!改善方法、吃什麼一篇搞懂

冬天手腳冰冷是許多人的困擾,四肢冰冷原因通常是血液循環的問題,現代人常見 5 大疾病也會造成手腳冰冷,《Hello醫師》帶您清楚了解手腳冰冷的 7 大原因,提供 5 種改善手腳冰冷的方法,並解析手腳冰冷吃什麼、怎麼補?幫您有效改善手腳冰冷的問題。 手腳冰冷原因:天氣、習慣、疾病等七大因素 手腳冰冷的原因通常是心臟血管循環發生問題所導致;心臟好比一台發電機,將血液輸送至全身;當血管阻塞或有貧血,血液無法正常流到身體末端,便可能造成手腳血液循環不佳,導致手腳冰冷。 女性手腳冰冷原因 有研究指出,雌激素會降低女性體溫,造成多數女性有手腳冰冷的問題,另一項研究發現,同屬靜態情況下,男性燃燒的熱量比女性高 23%;另外,較慢的新陳代謝也會導致女性產生較少的熱量,因此她們往往會感覺更冷。 男性手腳冰冷原因 男性若有肥胖問題,無運動習慣,並且有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等疾病,也常會因為血液循環不佳,進而出現手腳冰冷問題。 原因1:冬天導致手腳冰冷 冬天寒流來襲,末梢血管會藉由收縮,優先維持重要器官(如心臟、腦袋、腎臟)的血液循環以保持溫暖,進而造成手腳血液循環改變,產生手腳四肢冰冷的問題。 原因2:長期抽菸造成手腳冰冷 尼古丁是一種興奮劑,具有血管收縮作用,研究顯示吸煙者手指皮膚的血流量減少、血管變窄,進而導致手腳冰冷。 原因3:心血管疾病造成手腳冰冷 當心臟的微細血管長期不通順,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輕則胸悶、胸痛、記憶力衰退,重則心肌梗塞、腦梗塞、腦萎縮、失智症,甚至猝死。因此有心血管疾病,如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又有以下症狀的族群,請盡快就醫,即時預防。 心血管疾病症狀 胸悶 胸痛 心悸 心絞痛 呼吸困難 原因4:糖尿病導致手腳冰冷 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會形成脂肪沉積物,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沉積物會使血管變窄變硬,從而減少血液流動。由於血液循環受損不容易察覺,因此若有以下情形,應及早覺察並就醫,才能避免嚴重的併發症,例如截肢。 糖尿病症狀 手腳冰冷 腿或腳脫毛 傷口癒合緩慢 手腳感到麻或刺痛 小腿出現淡棕色的斑 指甲變黃變脆(難剪斷) 皮膚乾燥或開裂,尤其是腳部 原因5:雷諾氏症導致手腳冰冷 雷諾氏症是一種會使手腳感到寒冷的常見疾病,通常在壓力或情緒起伏大,以及突然暴露在寒冷的環境下,便容易發作,持續幾分鐘到一個小時;症狀則從輕微到嚴重不等,頻繁或長期發作會導致皮膚潰瘍甚至手部畸形。 雷諾氏症症狀 手腳冰涼 手腳刺痛、麻木、疼痛 膚色快速變化(通常在紅色、藍色和白色之間交替) 原因6:貧血造成手腳冰冷 如果飲食攝取的鐵含量過低,患上貧血的風險也隨之提高,貧血代表人體沒有足夠健康紅血球,使氧氣難以到達手腳,從而感到手腳寒冷。如果有嚴重的貧血症狀,請立即就醫。 貧血症狀 頭暈 心悸 昏厥 手腳冰冷 呼吸急促 疲倦或虛弱 使不上力(無力) 皮膚蒼白或灰白 原因7:甲狀腺低下造成手腳冰冷 甲狀腺功能低下是甲狀腺無法產生足夠的激素,導致新陳代謝減慢,這會增加人體對溫度變化的敏感度,因此手腳容易會感到比平常更冷。不要忽視甲狀腺功能低下的症狀,如果惡化可能會導致血壓和體溫極低,甚至危及生命的昏迷。 甲狀腺低下症狀 手腳冰冷 便秘問題 疲勞加劇 體重增加 情緒低落 難以集中注意力 使不上力(無力) 頭髮和皮膚的變化(如脫髮量變多和皮膚乾燥) 如何改善手腳冰冷?腳冰冷的解決方法 方法1:穴道按摩改善手腳冰冷 大椎穴 功效:按摩此穴位可通絡散寒,並預防感冒。 位置:正坐低頭時,後頸部下方最凸出的骨頭的凹陷處 足三里穴 功效:提高免疫機能,增強抗病能力。 位置:在小腿上,將腿部彎曲,可看到在膝關節外側有一處凹陷,這就是外膝眼,從外膝眼直下四橫指處便是足三里穴。 勞宮穴 功效:促進氣血循環,保護心臟 位置:握拳屈指時,中指指尖對應的掌心處。 方法2:泡澡改善手腳冰冷 冬天血液循環不好常是導致手腳冰冷的原因,可以透過泡澡或泡腳來改善,水溫控制在手指輕觸溫熱不燙為原則,浸泡 15 ~ 20 分鐘,就能讓血液流動更為順暢。 延伸閱讀:冬天泡澡必看!5大泡澡好處、正確泡澡方法:減肥.好睡這樣泡 方法3:早睡晚起 ​​作息方面,因為現代人常熬夜晚睡,導致陽氣過度耗損,特別是冬天盡可能「早睡晚起」,白天等日出後在外出活動以避免著涼。 方法4:握拳操 以一秒握拳、一秒張開的速度,每天重複做 100 次,有助於血液在手和手指中循環。 方法5:適當運動 每天運動 15 分鐘可強化免疫系統,血液循環,散步、慢跑等低強度的運動,可將血液打回心臟,有助於打通阻塞部位。請避免健走和跑步結合在一起的運動(跑步、走路相互切換),會更容易著涼感冒。 手腳冰冷吃什麼?手腳冰冷怎麼補 改善手腳冰冷可攝取辛香料、含鐵、維生素E 的食物。辛香料促進血液循環,又具有發汗、驅寒的效果。缺鐵性貧血易造成手腳冰冷,補充鐵質能改善手腳冰冷問題,維生素E 可預防血小板凝固,附著於血管壁,降低腦中風、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肉類:牛肉、豬血、羊肉、鴨肉、鴨血、豬肝的含鐵豐富食物 […]


健康症狀

庫欣氏症恐引起腎功能衰退!不控制高血壓須洗腎

陳先生平時不愛服藥控制高血壓,飲食更是經常肆無忌憚地大吃大喝,但近日開始出現猛力咳嗽合併呼吸困難的症狀,送醫抽血檢驗後發現有腎衰竭的現象,近一步檢驗後確診為庫欣氏症。 庫欣氏症讓陳先生的高血壓、腎臟功能持續惡化,所幸治療後已經穩定。究竟庫欣氏症對於腎臟有何種影響?該如何治療才好?趕緊跟著《Hello醫師》一起了解庫欣氏症的大小事。 什麼是庫欣氏症 庫欣氏症(Cushing's syndrome)為腦下垂體腫瘤或是腎上腺腫瘤,造成腦下垂體異常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以及腎上腺異常分釋出過多皮質醇(Cortisol)所導致的疾病。 腎上腺皮質醇有助於穩定血壓、維持免疫系統與心血管正常運作,當體內的這2種荷爾蒙過量時,則會引起庫欣氏症。 引發庫欣氏症的2大原因 引起庫欣氏症的原因可分為外因性與內因性2種,如上述所提之腦下垂體腫瘤便是最常見的庫欣氏症內因性成因,其他原因還有: 外因性: 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會引起庫欣氏症,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需服用類固醇藥物,抑制免疫機能以減輕關節炎症狀,因此經常合併庫欣氏症。 內因性: 異位性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症候群:因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遠端轉移,導致皮質醇分泌過多而引發庫欣氏症,常見的癌症包含肺癌與胸腺癌。 腎上腺腫瘤:若腎上腺形成腫瘤,會刺激腎上腺皮質醇分泌過剩,造成難以控制的高血壓、心悸、腎功能異常。(延伸閱讀:確診「腎上腺腫瘤」先別怕、切一邊無大礙!莫名血壓高快就醫) 7大庫欣氏症常見症狀 庫欣氏症的症狀因人而異,但多數病患都有以下困擾: 肥胖:體重異常增加,患者可能出現如上背肥胖、月亮臉、水牛肩等外觀變化。 月經異常:腎上腺腫瘤會雄性激素分泌量,造成女性病患月經不規律。 皮膚變薄、出現紫色條紋:長期過量使用皮質類固醇,或因體內皮質醇分泌過剩,且蛋白質有耗損的情形,容易讓皮膚變薄,可輕易看見皮下血管且傷口不易癒合,而患者腹部、大腿內側、手臂會出現深紫色、類似妊娠紋的條紋。 高血壓:過量腎上腺皮質醇也會促使血壓上升,引發難以使用藥物控制的高血壓症狀,提高患者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延伸閱讀:腎不好血壓跟著飆!了解腎臟與心血管疾病關係) 腎功能下降:長期高血壓造成腎絲球內壓力上升,引起腎小動脈的硬化,造成腎功能逐漸衰退,若未妥善控制,最終患者須透過洗腎來維持功腎臟運作。(延伸閱讀:腎功能指數怎麼看?腎功能指數異常,是腎功能不好的警訊) 高血糖:由於腎上腺皮質醇會促進血液中的葡萄糖升高,導致胰島素無法發揮作用,因此患者的糖尿病風險也會上升。 肌肉無力:高濃度皮質醇會抑制骨質形成與鈣質吸收,導致庫欣氏症患者常出現肌肉無力、痠痛與骨質疏鬆等症狀。 如何治療庫欣氏症? 治療庫欣氏症前,醫師會先利用24小時尿液游離皮質醇測定,以及放射線影像檢查來確認腎上腺皮醇在尿液中的排泄量和腦垂體、腎上腺腫瘤種位置後,再以下列方法來治療: 減少類固醇的使用:若庫欣氏症的病患是因類固醇藥物引起,醫師會評估症狀與控制劑量來觀察症狀否有減輕。切記不可自行增加、減少藥物,對藥物劑量有任何疑問時,請記得詢問醫師。(推薦閱讀:類固醇不可怕!合理使用能減少副作用) 手術治療:若病患是因腦下垂體腫瘤、腎上腺腫瘤,或是其餘惡性腫瘤遠端轉移所引起的,醫師會透過手術將腫瘤切除。手術後需要服用皮質醇藥物讓體內維持平衡,等術後恢復穩定時,身體也會慢慢自行分泌腎上腺素,此時醫師也會將藥物的用量減少。 放射治療:若手術無法切除腫瘤時,則會使用放射療法。醫師會採用立體定位放射手術將放射線集中於腫瘤上,因此周圍組織被放射線照到的機率也較小。 藥物治療:當手術、放射線治療無法改善庫欣氏症時,需要使用藥物來抑制皮質醇分泌,常用的藥物如Mitotane。若患者合併第2型糖尿病時,則可以使用Mifepristone,但其無法抑制皮質醇分泌。另外,較新型的Pasireotide藥物則相較其他藥物有更好的效果,目前台灣有欣瘤伏(Signifor)可供使用。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健康症狀

蚊蟲叮咬

蚊蟲叮咬的定義 蚊蟲叮咬是指被昆蟲螫咬穿刺的傷口或割傷,當被昆蟲螫咬時會釋出一種唾液造成疼痛或立即的皮膚反應。火蟻咬傷,蜜蜂、黃蜂、胡蜂螫傷通常很痛,蚊子、跳蚤、蟎蟲叮咬造成的癢則大過於疼痛,昆蟲和蜘蛛咬傷的毒液致死案例比蛇咬傷還多。 並非所有蚊蟲叮咬的症狀和處置方式都相同,所需的急救治療和醫療照護視叮咬的蚊蟲而定,有些昆蟲種類造成的危害較大,而有些個案則是因為過敏反應而造成嚴重的風險。 蚊蟲叮咬非常常見,請諮詢您的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蚊蟲叮咬的症狀 症狀取決於被叮咬的類型,可能出現的症狀有: 疼痛 發紅 腫脹 癢 灼熱感 麻 刺痛 有些人對蚊蟲叮要會出現嚴重甚至危及生命的反應,稱為過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過敏性休克發生突然,若無及時治療可能導致突發性死亡。 過敏性休克的症狀是全身性的且發生突然,症狀包含: 胸痛 臉或嘴部腫脹 吞嚥困難 呼吸困難 昏倒或頭昏眼花 腹部疼痛或嘔吐 出疹或潮紅 以上僅列出部分症狀,請諮詢醫師做更精確的診斷。 若您出現以下症狀,請聯繫您的醫師: 呼吸困難 嘴唇、眼皮或咽喉腫脹 頭昏目眩或意識不清 心跳加速 麻疹 噁心、抽筋或嘔吐 兒童被蠍子螫傷 蚊蟲叮咬的原因 常見的蚊蟲螫傷如下: 大黃蜂 蜜蜂 胡蜂 火蟻 黃蜂 常見咬傷吸血的昆蟲: 床蝨 跳蚤 蒼蠅(例如:黑蠅、沙蠅、鹿蠅、馬蠅) 蝨 蚊子 蜘蛛 壁蝨 蚊蟲叮咬的風險因素 當您在戶外工作或從事露營、健行等戶外活動時,就可能遭到蚊蟲叮咬,尤其是當您的皮膚大量暴露在外時,如手臂或腿,被蚊蟲叮咬的機率大增,蚊蟲叮咬的風險因素包含: 穿著黑衣服 在戶外用餐 接近蜂窩或昆蟲巢穴 擦香水 穿寬鬆的衣服 參與戶外活動 在戶外工作 蚊蟲叮咬的診斷與治療 此篇文章並不代表任何醫療建議,請務必諮詢醫師以獲得進一步的資訊。 蚊蟲叮咬的診斷會從理學檢查與回顧病史開始,一般蚊蟲叮咬不需要進行檢驗,檢驗只用於當蚊蟲咬傷的傷口疑似感染病菌時才需要,在排除一些類似的疾病,例如帶狀皰疹(Shingles或水痘(Chicken pox)後,醫師才會提供您蚊蟲叮咬的相關治療。 昆蟲毒液過敏測試:蚊蟲叮咬最可能安排的是昆蟲毒液過敏測試,醫師會刮患處的皮膚取樣少量毒液並檢查皮膚腫脹的大小,以判斷個別昆蟲毒液的過敏反應。 萊姆病檢驗(Lyme disease test):當在萊姆病疫區遭壁蝨叮咬,在壁蝨從皮膚上被移除後,通常必須進行萊姆病的致病源-伯氏疏螺旋體(Borrelia burgdorferi)-的檢驗。 一般蚊蟲叮咬只是造成些微困擾,但不會導致長期且嚴重的健康問題,但萬一叮咬的蚊蟲帶有其他感染病菌則需要進一步的治療,或者在叮咬後出現的過敏反應則會出現嚴重與致命的症狀,需要急救。 蚊蟲叮咬如何治療 蚊蟲叮咬很常見,大部分症狀也很輕微,只有當叮咬的昆蟲有毒、帶原病菌或當人體出現過敏反應時,情況才會變得緊急。當這類的急症發生時,只要有精確的診斷及適當的治療就能挽救性命並避免組織永久性的傷害。 大部分的蚊蟲叮咬的不適都是小範圍、局部性的,也很容易處置,事實上,一般的蚊蟲叮咬只需要居家照護就能緩解症狀。 若您對蚊蟲叮咬過敏,減敏治療(Desensitisation)也是可能的選項,昆蟲毒液的免疫療法能預防對蚊蟲叮咬敏感的人發生系統性的過敏反應。 蚊蟲叮咬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以下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照護可以協助您克服蚊蟲叮咬: 水泡:別戳破因蚊蟲叮咬出現的水泡,這可能導致感染,水泡破掉會疼痛或在皮下時會產生壓痛,如果可以,請使用黏性繃帶保護起水泡的部位。 一般性蕁麻疹(Generalized urticaria):若您發現蚊蟲叮咬處出現會癢的腫塊或傷口,醫師可能會開給您口服抗組織胺藥(antihistamine)及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例如普賴鬆(Prednisone)來治療患處,如果症狀惡化,請就醫治療。 大範圍的局部過敏反應 :大範圍的局部過敏反應可使用短效的口服抗組織胺藥物(Antihistamine)或鎮痛藥(Analgesics),若局部腫脹嚴重,醫師可能會給您口服類固醇(Steroids)。 小範圍的局部過敏反應:小範圍的局部過敏反應則視叮咬的部位使用冰敷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例如阿斯匹靈(Aspirin)、乙醯胺酚(Paracetamol)或布洛芬(Ibuprofen),麻醉劑(Anaesthetic)、類固醇藥膏( steroid […]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