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衛生福利部公布112年十大癌症死因統計中,乳癌死亡人數達2,972人,高居第4,與111年相比,年增率增加4.9%,顯示乳癌對女性健康的危害,仍不容小歔!
臺北榮總乳癌多專科團隊個案管理師連珮如以個管師的臨床經歷,出版《乳癌,不怕!:資深乳醫個管師的全照護筆記,從用藥、手術到調心,解答你聽不懂、記不得、想不到的關鍵80問》,分享在第一線照護乳癌患者的經驗,包括陪伴患者完成乳癌治療過程及解答生活照顧疑慮等,成為醫師與患者的橋樑,更協助患者有機會重拾美好人生。以下內容即為該書書摘。
即使在懷疑罹患乳癌前,就已先查詢相關知識,自以為已做好了功課,但多數患者在聆聽醫師講述診斷與建議醫療措施時,就算頭腦沒有因為震驚與害怕而一片空白,在冷靜狀態下要立即聽懂醫師全部建議,也實在不容易。
主要原因是,現今乳癌治療組合運用多元,對癌友來說,醫療選擇比以往更複雜。如何學習做個冷靜的聰明病人?記住4個重點,對日後的醫療決策大有幫助。
乳癌治療心法1:聽懂或記下醫師的解釋
建議聽報告時找親朋好友陪同,在醫師解釋病情及說明治療建議時,幫忙記下重點或者在醫師同意下進行錄音。包括乳癌分期、分型(如荷爾蒙接受體和HER2是陰性還是陽性等),或請個管師協助說明。
乳癌治療心法2:問2個關鍵問題
問題1:以我目前的狀態,國際的治療準則建議?
問題2:以醫師的臨床的實務,怎麼建議?
只要遵循國際的準則,不違背臨床實務的情況下,基本上醫師都會依病人狀況做出最佳的治療規劃。
乳癌治療心法3:尋求其他醫師第二意見、求證治療建議
必要時,可把相關檢查資料準備齊全,去徵詢其他醫師的第二意見。
乳癌治療心法4:最新療法≠最好療法
醫學是個實證科學,必須經過嚴謹的大型臨床試驗追蹤病友成效才能推到臨床實務應用。
例如,有一個很有名的抗血管新生藥物剛推出的時候,臨床試驗發現對晚期乳癌等有很好的療效,提升了無病存活率,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2004年加速對此藥的核准進度,並於2008年核准用在治療轉移性乳癌;不過,後來臨床試驗實驗結果顯示,接受Avastin的病人,與標準化療的病人相比較,存活時間相似;對轉移性乳癌的效益不顯著,甚至有副作用,才讓當局不再核准此藥。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記住這4個重點,就能幫助自己找到最適合的治療。
罹乳癌後,滿懷疑惑要問誰?
個管師的角色,就是從確診到治療過程中,提供病人與家屬在治療旅程中提供醫療上大小事的協助。
癌友在不同治療階段可能會轉到不同科別的門診,例如初診及需要開刀時看乳房外科;如果需要重建就需在手術前照會整形外科,做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化療等必要時會轉到血液腫瘤科;需要放射治療時會到放射腫瘤科。
但個管師一直都在,而且是從癌友確診那一天就開始陪伴。也因為個管師是癌友最熟悉的面孔,更能接觸到癌友們最柔軟的內心。專屬個管師是病人確診罹癌後,除醫師外,在漫長治療旅程中,日常生活遇到大小事最需要的「老師」。
本文摘自:
- 《乳癌,不怕!:資深乳醫個管師的全照護筆記,從用藥、手術到調心,解答你聽不懂、記不得、想不到的關鍵80問》
作者:
- 連珮如個案管理師(臺北榮總乳癌多專科團隊個案管理師)
出版社:
- 天下雜誌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
領取【限量專屬優惠 + 免費試用】
快前往 ➜➜《Hello醫師揪好康》
- 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聯繫:[email protected]
- 快追蹤《Hello醫師》LINE、FB,健康訊息不漏接!
[embed-health-tool-b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