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肝炎大百科

肝臟疾病

肝指數過高怎麼降?肝指數正常值標準、過高原因、治療及飲食

健檢後收到檢查報告,發現肝指數GPT(ALT)、GOT(AST)竟然是紅字,忍不住想是不是工作太操勞要爆肝了呢?究竟肝指數為什麼會過高?過高代表什麼疾病?《Hello醫師》為您解說肝指數GPT、GOT的意義、正常值、過高原因,以及降低肝指數的方法。 肝指數過高?GPT、GOT是什麼? GPT、GOT為血液中的兩種轉氨酶,當肝臟發炎,肝細胞受損壞死時,這兩種酵素就會從肝細胞釋出到血液中,此時抽血檢驗就會發現指數異常。 GPT、GOT常稱作「肝功能指數」,但實際上,用「肝發炎指數」來稱呼更適切,因為該指數反映肝發炎、受損的程度。 GPT、GOT和ALT、AST的差異? 健檢報告上,肝指數有時以GPT、GOT顯示,有時是ALT、AST,其實兩組詞代表相同意思: GOT(AST) 全名:天門冬胺酸轉胺酶(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GOT) 另稱: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 特色:除了存在於肝臟細胞中,也存於心肌細胞、骨骼肌細胞及紅血球中;因此,當GOT偏高時,除了可能是肝臟發炎,也可能是心臟問題,例如急性心肌梗塞;另外,肌肉拉傷、骨骼肌發炎,也會導致GOT偏高。 GPT(ALT) 全名:丙胺酸轉胺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GPT) 另稱: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 特色:較具有肝臟特異性,一旦抽血發現該數值偏高,可高度懷疑是肝臟發炎,但運動過度或溶血時,也可能造成指數上升。 肝指數多少算高?GPT、GOT正常值? 肝指數的正常值通常在40單位(U/L)上下。由於GOT、GPT在細胞內(粒腺體與細胞質)的分布比例不同,所以兩者的數值高低通常代表不同疾病: 肝指數檢驗結果 可能代表疾病 • GOT > GPT • 或GOT異常高   40單位 < GOT < 200單位 肝硬化 酒精性肝炎 • GPT > GOT • 或GPT異常高    40單位 < GPT < 200單位 A、B、C型等病毒性肝炎 脂肪肝 其他罕見肝病 • GOT或GPT > 1000單位 膽道阻塞 B型肝炎急性發作 藥物性肝炎 缺血性肝炎 肝指數GPT、GOT過高原因 1.病毒型肝炎:A肝、B肝、C肝 為最常見的原因,特別是B肝、C肝。 B型肝炎:若為B肝帶原,肝指數又發現異常,此時會加驗血中的B肝病毒量,確定是否為B肝所致;若病毒量少於2000 IU/ml,甚至測不到病毒量,就需考慮其他可能性。 C型肝炎:若同時驗出C肝病毒和肝指數異常,可推測為C肝所致。 A型肝炎:A型肝炎病毒也會造成肝指數升高,但較少見,通常在衛生環境不佳的國外地區比較盛行。 【延伸閱讀:台灣國病你中了嗎?肝炎知多少、ABC型肝炎的原因、症狀與治療】 2.脂肪肝 嚴重脂肪肝也會使肝臟發炎,肝指數升高,此時應積極控制,依照醫師指示減重與運動,否則日後恐演變為肝纖維化、肝硬化。 3.代謝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指下列5項數值中,有3項過高: 血壓 飯前血糖 三酸甘油酯 腹部腰圍過胖 血中高密度膽固醇過低 根據肝病防治基金會的解說,代謝症候群患者常合併脂肪肝,因此肝指數容易驗出異常。 4.酒精 過量飲酒容易傷肝,導致肝臟發炎,由酒精所致的肝炎,其肝指數的檢驗結果,GOT通常會比GPT高。 另外,醫師也多會抽血檢驗γ-GT(Gamma-glutamyltransferase,丙麩氨轉肽酶),這是一種分解蛋白質的酵素,可用於判斷病患是否大量飲酒,因為大量攝取酒精後12~24小時內,γ-GT會明顯升高,而酒精性肝病患者,平常血中γ-GT值就會偏高。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建議,女性每日飲酒不宜超過酒精10公克,男性不宜超過20公克;以鋁罐的台灣啤酒為例,一罐容量330ml,酒精濃度4.5%,所含酒精量為11.7公克,換算下來,男性一日不宜超過2罐台啤,女性一日不宜超過1罐台啤。 4.肝硬化、肝癌 肝指數過高不代表有肝硬化或肝癌,但肝指數正常也不表示肝臟健康無癌。 GOT、GPT值會隨肝硬化、肝癌的病程而起伏波動,有時檢驗數值正常,可能只是肝臟發炎在那個時間點恰巧好轉。不少肝癌患者在初期時,肝指數都是正常的,但隨病情逐漸惡化,肝指數就隨之上升。 因此,在定期的健康檢查中,除了檢驗肝指數之外,也可加驗血清甲型胎兒蛋白(Alpha-Fetoprotein,簡稱AFP,為肝癌的腫瘤標記)及腹部超音波,追蹤肝臟的健康狀況。 5.藥物過量、誤食中草藥或偏方 肝臟負責代謝多數藥物,服用過量藥物或具有肝毒性的中草藥,會增加肝臟負擔,導致肝臟發炎,舉凡乙醯胺酚(普拿疼的成分)、降膽固醇的Statins類藥物、抗生素、結核病藥物及部分化療藥物,在長期或過量服用的情況下,都可能影響肝功能。 另外,平時也應避免吃來路不明的中草藥、偏方或保健食品,因為這些藥物可能具有肝毒性,可能導致肝炎。 6.自體免疫肝炎、其他非肝病因素 自體免疫肝炎指人體的免疫系統,因為服用類固醇或其他抑制免疫的藥物,而攻擊自身肝臟,一般而言只要早期診斷、治療,就能控制病情。 除了肝臟問題外,心臟衰竭、心肌梗塞等心臟問題,或橫紋肌溶解症等骨骼肌問題,也可能造成肝指數升高。 肝指數過高怎麼降? 若健檢發現肝指數過高,首先應赴醫院肝膽腸胃科就醫,查明肝指數升高原因,再針對病因對症下藥,若為病毒型肝炎,就需治療A、B、C肝;若是脂肪肝,應立即調整飲食與作息,減少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若懷疑為肝硬化、肝癌,則需依醫師建議,接受進一步的檢查。(延伸閱讀:猛爆性肝炎=爆肝?猛爆性肝炎症狀、前兆、原因及治療全解析) 肝指數過高吃什麼?不能吃什麼? 經檢查發現肝指數過高,切勿亂吃成藥、保健食品或來路不明的草藥、偏方,以免保肝不成反傷肝;此外,下列食物和刺激物也需避免: 菸、酒 油炸或高油脂食物,如鹹酥雞、速食、甜點及零食 高膽固醇食物,如腦、肝、腰子等內臟類,蝦卵、蟹黃等卵類,以及牡蠣、文蛤及鮑魚等帶殼海產類(延伸閱讀:吃麵包竟讓你膽固醇升高?膽固醇過高不能吃什麼?5大高膽固醇食物快避開) 日常生活中可多攝取深綠色蔬菜、五榖雜糧等富含B群的食物,同時維持健康的生活作息,不熬夜,不過勞,多休息並定期運動。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肝癌知多少

肝癌

咳嗽、感冒竟變肝癌?!4大肝癌症狀停看聽、戒這2樣不做肝苦人

根據衛福部新聞指出,肝癌在108年高居主要癌症死因的第2名,有7,970人死於肝癌。現代人工作繁忙,時常需要喝酒應酬,長期下來也讓肝癌找上門,究竟有沒有方法能預防肝癌?哪些原因會讓肝癌找上門?就讓《Hello醫師》帶你一起了解肝癌的大小事。 肝癌症狀易忽略 癌細胞轉移早已是末期 肝臟的原發性惡性腫瘤為最常見的肝癌,多數肝癌是由肝細胞變異所形成的。然而,由於肝臟內部沒有痛覺神經,多數肝癌患者的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可能僅有如如咳嗽、發燒、頭暈等類感冒症狀,因而輕忽未前往就醫,錯過治療先機。 隨著肝癌病情逐漸惡化,諸如腹部疼痛、眼白黃疸等症狀將慢慢出現,而治療難度則大幅提升,其它可能出現的症狀包含: 上腹部疼痛:若肝臟腫瘤長於肝臟表面或由肝臟內部擴散至表面,可能會刺激肝臟包膜的痛覺神經,而引發上腹部疼痛。 疲倦、食慾不振、體重下降:當腫瘤快速生長時會讓身體疲倦、食慾不振,導致體重迅速下降,此時已屬於較晚期的肝癌症狀。 黃疸:若是長在膽管附近的肝癌入侵到總肝管或是總膽管,會使肝內膽管擴張,引發黃疸症狀,也會導致肝腫瘤過大。(延伸閱讀:沉默的殺手—膽管癌) 下肢水腫、腹水、吐血:當腫瘤長在肝門靜脈附近時,則會造成肝門靜脈壓上升,引起下肢水腫、腹水。若肝門靜脈血流受阻,使得血液從食道靜脈流出,就會形成靜脈瘤,若食道靜脈瘤不幸破裂出血,輕者有血便,嚴重者可能會大量吐血,須立刻就醫急救。 此外,若癌細胞轉移到其他部位則會有不同症狀,例如轉移到腦部則會引起頭痛、噁心;轉移到肺部則引起咳嗽、吐血,出現癌細胞轉移的症狀時通常已經是肝癌末期。(延伸閱讀:肝癌治療與分期:視腫瘤情況決定治療方向) 為什麼罹患肝癌?這4大原因要注意 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指出,肝癌最主要的原因為B型肝炎及C型肝炎所引起,其中B型肝炎佔了60%-70%。此外,現代人飲食不正常、加班工作和喝酒應酬,也是罹患肝癌的原因,以下列出肝癌4大主要致病原因: 肝硬化:B型肝炎及C型肝炎患者是肝癌高風險族群,有一部分的患者會由慢性肝炎逐步演變為肝硬化,最終引發肝癌。 黃麴毒素:黃麴毒素為具強烈生物毒性的真菌毒素,多藏匿於發霉的花生、玉米、黃豆上,長期食用被黃麴毒素污染的食物會導致急性或慢性肝病變,尤其本身即為B、C型肝炎患者,食用含黃麴毒素的食物將進一步提高肝癌罹患風險。(延伸閱讀:不只有菸酒!四種生活中常見一級致癌物) 酗酒、抽菸:每天攝取含酒精性飲料超過50~70克則會增加罹患肝癌的風險;另據一項針對希臘肝癌患者的研究顯示,每天抽菸達2包以上,也會增加肝癌風險達2.8倍。 遺傳:若一等親家人有肝癌患者,則後代罹患肝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3~5倍。以台灣為例,早期許多罹患型肝炎母親因懷孕生子,而導致母子垂直感染,新生兒一出生即為B型肝炎帶原者。所幸在全面實施新生兒接種肝炎疫苗後,小兒肝癌的發生率已大幅下降。(延伸閱讀:小時候打過B肝疫苗就OK?這些人補打更保險!B型肝炎疫苗成分、副作用、常見問題大解惑) 如何預防肝癌?定期追蹤、戒除菸酒人生不黑白 肝癌令人聞之色變,等到有症狀時早已是末期,因此及早預防、定期檢查才是關鍵: 定期檢查:B型肝炎及C型肝炎患者須定期回診照腹部超音波、抽血,檢查肝臟有無出現癌前病變。(延伸閱讀:肝癌前兆、症狀、診斷一覽) 避免吃容易產生黃麴毒素食物:發霉的花生、玉米等容易產生黃麴毒素,而黃麴毒素則會增加罹患B型肝炎機率,轉變成肝癌的機率也大幅提升。 戒菸、戒酒:菸酒不離手容易導致肝硬化,因此盡早戒菸、戒酒能避免肝硬化與肝癌的問題。(延伸閱讀:6個戒菸方法解救肝癌患者)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肝癌

肝癌先兆有哪些?肝癌症狀、存活率、末期壽命一次看

肝癌的定義 肝臟是體內最大的器官,幫助過濾血液並將毒素排出體外,在消化食物及儲存能量方面也都佔有一席之地,但當肝細胞發生癌變為癌細胞時,癌細胞會在肝臟內快速生長及擴散,導致肝臟便無法正常運作,對患者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依據癌細胞發生的部位可將肝癌分成2種:原發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ncer)和次發性肝癌 (Secondary hepatic cancer)。在肝臟內部發生的肝癌稱為原發性肝癌,而次發性肝癌指的是癌細胞從其他器官蔓延至肝臟。 肝癌種類1.原發性肝癌(癌症始於肝臟) 肝細胞癌(Hepatcellular carcinoma,簡稱HCC),是最常見的原發性肝癌,從肝細胞(Hepatocyte)發病 膽管癌(Bile duct cancer/Cholangiocarcinoma,又稱膽道癌) 血管肉瘤(Angiosarcomas/Hemangiosarcomas) 肝母細胞瘤(Hepatoblastoma) 肝癌種類2.次發性肝癌(癌症擴散至肝臟) 次發性肝癌,也稱作轉移型肝癌,諸如結腸、直腸、肺臟或乳房的癌細胞都可能會轉移至肝臟,發生率較原發性肝癌高。 肝癌前兆 一般很難在初期就偵測到肝癌的狀況,因為肝癌通常沒有徵兆也沒有症狀,只有在癌症腫瘤變大,出現症狀時才會注意到肝癌的現象。 肝癌症狀 肝癌症狀包含: 上腹部右側,也就是肝臟的位置感到疼痛。 腹部隆起或感覺上腹部重重的。 腹部腫起。 胃口不佳並覺得很飽。 體重減輕。 虛弱或覺得很累。 噁心、嘔吐。 皮膚及眼睛變黃、糞便顏色變淡、尿液顏色因黃疸變深。 肝癌盛行程度 肝癌在國人十大癌症死亡率中長年位居第二,根據衛生福利部109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顯示,共7,773人死於肝癌,佔該年癌症死亡人數近16%。 肝癌的原因 肝癌確切發生的原因不明,不過可能有下列原因: 慢性感染如B肝病毒或C肝病毒等肝炎病毒可能會導致肝癌。這些病毒會經由針頭、危險性行為或生產時垂直感染而傳染給他人;輸血也會散播病毒。 肝細胞因基因產生變化或突變。(推薦閱讀:肝癌原因多!認識9大風險、這樣預防肝癌) 肝癌的風險因素 若有下列因子更有可能感染肝癌: 年齡:高齡者較可能罹患肝癌。 性別:男性比女性更可能罹患肝癌。平均而言男性與女性罹患肝癌的比例是2:1。 種族:亞洲人與太平洋島民比歐洲人更容易罹患肝癌。 其他條件:帶有B肝病毒及C肝病毒者有較高風險罹患肝癌。 肥胖 肝硬化 患有代謝疾病如糖尿病(Diabetes)。 重度使用酒精及吸菸。 使用合成代謝類固醇(Anabolic steroids)來增加力量和肌肉量者。 長期暴露在砷(Arsenic)、黃麴毒素(Aflatoxin)、氯乙烯(Vinyl chloride)以及二氧化釷(Thorium dioxide)者。(推薦閱讀:罹患肝癌有哪些警訊?肝癌前兆、症狀、診斷一覽)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因為有其他消化相關的狀況會引發和肝癌類似的症狀,為了確認結果,應告知醫師以得到妥善的肝癌診斷。及早發現肝癌有助提高治療成效並增加存活機會。 肝癌的併發症 肝癌病患常見的併發症包含: 肝衰竭:癌症組織會使病患肝臟嚴重受損,導致肝臟無法將有毒物質移出體內並引起肝性腦病變(Hepatic encephalopathy),這也是肝癌最常見的死因。(延伸閱讀:肝病4階段:發炎、纖維化、肝硬化、肝衰竭) 腎衰竭:肝臟引起的腎衰竭會癱瘓病患將體內廢棄物移出的能力, 腫瘤轉移:腫瘤細胞常會轉移至肺臟或骨骼。轉移到腹膜(Peritoneum)時便會導致腹水(Ascites)產生。因此肝癌若靠近橫膈膜會直接滲透到胸膜和橫膈膜中,便可能引起血性胸膜積水(Bloody pleural fluid )。 肝癌的診斷與檢驗 若有可能罹患肝癌的症狀,醫師會進行一些測驗來確診,這些測驗可能包含: 生理檢測:醫師會透過按壓腹部來檢查肝臟、脾臟或鄰近器官的形狀和大小。醫師也會檢查腹部異常的液體,也就是腹水的累積情況,會檢查黃疸的徵兆,黃疸指的是皮膚和眼睛黏膜變黃的狀況。 血液檢查:可能會需要接受很多血液檢查來確認肝臟問題並看看肝臟的運作情況,其中一種血檢能看出甲型胎兒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 的狀況,高濃度的AFP可能是肝癌徵兆。 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醫師會用X光確認腹腔內肝臟和其他器官以及血管狀況,可能會需要飲用特殊液體來讓器官在掃描中能看得較清楚。藉由電腦斷層掃描,醫師能辨識出肝臟或其他器官中的腫瘤。 核磁共振(MRI):核磁共振機器會顯示內部器官的細節。有時能讓不正常的區域在畫面中更能明顯呈現。 超音波測驗(Ultrasound test):超音波是利用聲波來造影,製造出肝臟及其他器官的影像,這些聲波會製造反彈出器官的回聲,腫瘤產生的回聲和健康的組織不同。 病理活體切片(Biopsy):醫師會從肝臟取一小部分樣本送至實驗室分析,以了解組織中的癌細胞發展狀況。 肝癌可以活多久?肝癌末期壽命 肝癌期數 1年存活率 3年存活率 5年存活率 第一期(A期) 85% 65% 50% 第二期(B期) 75% 45% 25% 第三期(C期) 25~55% 0~15% 0~8% 第四期(D期) 15% 5% 0% 肝癌的治療與生活建議 肝癌治療方式會依照個人狀況而有不同,醫師會考量: 肝臟狀況 腫瘤的大小、位置和數量 […]

肝癌

罹患肝癌有哪些警訊?肝癌前兆、症狀、診斷一覽

肝癌之所以可怕是因為肝癌通常沒有特別容易讓人察覺的症狀。肝臟是沉默的器官,這主要是肝臟沒有神經分佈,這也是為什麼早期肝癌並不會有疼痛感,讓罹癌患者容易掉以輕心。所以當發現肝癌時,經常已經是末期。本文將帶你來了解肝癌的症狀、前兆與診斷。(延伸閱讀:復發率高的肝癌:認識分期、分類與存活率) 肝癌的症狀與前兆 雖然肝癌症狀不明顯,但隨著肝癌細胞的增生和腫瘤位置的不同等等,我們的身體上還是漸漸會出現一些警訊與前兆,包括: 上腹部脹痛 由於肝臟本身沒有痛覺神經,所以小型肝癌大多不會帶來疼痛。不過,肝臟表面的包膜上卻是有痛覺神經的。所以,如果腫瘤剛好長在此處,就算再小,一旦頂到包膜就可能引起上腹部脹痛。(延伸閱讀:千萬不可輕忽啊!5個肝臟求救警訊) 黃疸 癌細胞如果長在膽管附近,一但癌細胞入侵,就會因肝內膽管擴張而出現黃疸。若腫瘤過大,以致大部分的肝臟組織被肝癌組織所取代時,也會引發黃疸產生。 下肢水腫、腹水、吐血 癌細胞如果長在肝門靜脈附近,很容易跑進血管內,讓肝門靜脈壓力升高,造成下肢水腫、腹水,引起腹脹或食道靜脈瘤破裂出血,輕者可能解黑便或血便,重者則可能大量吐血,有生命危險。 急性腹痛 若腫瘤血管破裂出血(所謂的肝癌破裂),會突然引起腹部劇烈疼痛,甚至引發休克與昏厥。 若出現下列症狀也要注意: 疲倦 食慾不振 腹脹 體重減輕 若到了肝癌晚期,癌細胞轉移至身體其他部位,則會引起不同的症狀: 轉移至骨骼引發疼痛 轉移至腦部引發頭痛、噁心、意識昏迷 轉移至肺部引發咳嗽、咳血 肝癌的診斷 肝癌的診斷方法如下: 血液檢查 抽血檢驗是篩檢肝癌十分方便的方式。血清中的「胎兒蛋白」(Alpha-Fetoprotein,簡稱 AFP)的數據可以作為診斷肝癌的指標,若超過標準,就要當心。 不過肝臟發炎之後,胎兒蛋白數值也可能會升高;一般而言孕婦的胎兒蛋白數值也會升高。由此可知,驗血發現胎兒蛋白異常千萬別妄下罹癌的定論,應該再配合其他的檢查才能確診。 影像檢查 肝癌確診前後的影像檢查目的,包括: 找出可能為癌症的區域 幫助醫師針對可疑區域進行檢體切片 檢查癌症擴散程度 引導治療 確認癌症治療是否有效 確認癌症是否復發(延伸閱讀:肝臟移植手術後~遵從醫囑避免併發症) 影像檢查能夠彌補血液檢查,種類包括限制: 腹部超音波掃描:超音波是肝臟最常見的首項檢查,無須入侵人體,即使小至1公分的腫瘤也能測出來。 電腦斷層(CT scan):能夠找出超音波掃描無法測出的浸潤型腫瘤,是肝癌定位診斷的主要方法之一,也可用來精準輔助切片。若確診肝癌通常還會加做胸部電腦斷層掃描,來確定癌細胞是否有擴散。 磁振造影(MRI):能夠找出超音波掃描無法測出的浸潤型腫瘤。有時能分辨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同時還可查看肝臟周圍的血管是否有阻塞,並顯示癌細胞是否已擴散到其他部位。 血管攝影(Angiography):若胎兒蛋白持續上升,而其他檢查都無法發現肝癌時,就需要施做血管攝影,這項檢查需要入侵人體,也會帶給患者不適。 病理組織診斷 取肝組織做病理檢查是診斷肝癌最準確的辦法,比如肝穿刺。 肝穿刺 肝穿刺又稱為肝切片,是用細針刺入病人的肝臟採取組織來做檢驗。但如果病人有腹水、意識不清,就不適宜做這個檢查。切片採檢種類包括: 針穿刺切片:以針頭穿刺皮膚入肝臟病灶地區取得檢體,通常會藉由超音波或電腦斷層掃描引導完成。 腹腔鏡切片:切片檢體可以再進行腹腔鏡同時採取,這樣醫師可以看到肝臟表面並針對異常區域採樣。 手術切片:透過手術移除部分或整個腫瘤,以及周圍部分正常肝組織,並進行採檢。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肝癌

肝癌治療與分期:視腫瘤情況決定治療方向

肝癌的發生時常和慢性肝病一同發生,一般都無聲無息,因此患者往往不知道自己已經罹患肝癌。因此定期健康檢查很重要,能幫助我們及早發現問題,並在必要時及時採取適當治療,以下介紹肝癌治療的幾種情況及數種治療方式。 肝癌治療的 3 種情況 肝癌的治療方向一般可以分成以下三種:1.)有切除或移植的可能;2.)腫瘤過大,無法切除;或由於患者身體健康狀況不佳,無法進行手術;3.)腫瘤已經轉移,無法進行手術。 1. 可以接受肝臟移植的患者 如果你的肝癌屬於早期,但肝臟健康程度很差,你可能得接受肝臟移植。如果腫瘤位在肝臟裡面,導致無法切除(如腫瘤非常接近大血管),肝臟移植也可以是一種治療方法。準備接受肝臟移植的患者,可能需要一段很長時間等候合適的肝臟。在等待的過程中,患者可能會接受其他治療,如摘除或栓塞,以確保肝癌情況沒有惡化。 2. 腫瘤無法切除的狀況 無法切除腫瘤的情況,包括有些 T1~T4、N0、M0 腫瘤,是因為腫瘤在肝臟的位置,或身體基本健康狀況(如肝硬化),導致無法進行手術。非電燒治療的肝臟纖維化(Liver fibrosis)患者,可以考慮接受肝臟移植。其他患者,則可以接受化療。 3. 肝癌末期的腫瘤治療 肝癌末期是指癌症已經擴散到肝臟左右兩頁,或是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腫瘤通常會處於 T4、N1 或 M1 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患者預期的剩餘壽命通常是 2~4 個月。肝癌最常見的是轉移到肺和骨骼當中,並會造成很多問題,特別是有肝硬化或慢性肝炎的患者。 肝癌的 TNM 分期 肝癌的分期會影響治療的策略,根據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對肝癌的分期(TNM),可以用來明確指出肝癌(Liver Cancer)散布情況,不過醫師仍會使用其他系統,以決定治療肝療的選擇。(推薦閱讀:癌症分類與分期) T = 代表腫瘤的大小和侵犯程度 T1(第一期):單一腫瘤,無侵犯血管。 T1a:單一個腫瘤 ≤ 2公分,無侵犯血管。 T1b:單一腫瘤 > 2公分,無侵犯血管。 T2:單一腫瘤,合倂侵犯血管;或多個腫瘤,但皆不超過五公分。 T3:多個腫瘤,而且至少有一個大於五公分。 T4:至少有一個腫瘤已侵犯肝臟的大靜脈、腫瘤已直接侵犯至鄰近器官、腫瘤導致覆蓋肝臟的臟層腹膜破裂。 N = 肝臟局部淋巴結轉移情況 N0:無局部淋巴結轉移。 N1:轉移至局部淋巴結。 M = 遠端轉移 M0:無遠端轉移。 M1:有遠端轉移,但可以經由外科手術將腫瘤完全移除。移除時,可能有小部分健康的肝臟組織也會被一起切除。之後,患者肝功能的檢查結果,通常會呈現正常,而且沒有肝硬化(Cirrhosis)或慢性肝硬化跡象,但當然,還是有出現異常的情況,不過只有少數肝癌患者的病況會停留在這個階段。 醫師在決定做哪種手術前,會為患者會進行電腦斷層掃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或核磁共振造影(NMRI),以確定腫瘤在肝臟左右兩葉擴散的程度,對肝臟侵犯的範圍,或是否延伸到腔靜脈(Vena cava)。如果需要切除肝臟,醫師會沿著肝臟邊緣,切除 1~2 公分的組織。 肝癌的治療方式 目前治療肝癌的方式有許多方式,在經醫師評估後,會使用最適合病人的方法來治療,下列為常見的治療方法: 若肝癌尚未轉移且肝臟中仍有健康細胞,醫師可能會建議下列治療方式: 肝臟移植:很多癌細胞尚未轉移的病患可以換肝。 肝臟切除:醫師會進行肝臟部分切除術,也就是在肝臟其他部分健康的前提下移除部分腫瘤。 射頻燒灼術(Radiofrequency ablation,俗稱電燒): 用特術加熱探針破壞癌細胞。 冷凍消融術 (Cryosurgery,冷凍療法): 用極冷的空氣破壞癌細胞,醫師會利用金屬探針在癌細胞上施加冷空氣。 肝癌單純栓塞治療(Bland embolization) 或化學栓塞 (Chemoembolization):醫師會阻擋肝臟血液供應,醫師會開立抗癌藥物(化學栓塞治療法)或是非化療藥物(肝癌單純栓塞治療法),將藥物施打在腫瘤附近的血管中來治療。 酒精注射:用針頭注入對腫瘤有毒的酒精,通常用於較小的腫瘤。 用針頭注入對腫瘤有毒的酒精,通常用於較小的腫瘤。 放射治療(Radiation therapy):利用輻射摧毀癌細胞 。 標靶藥物治療(Targeted drug therapy):標靶藥物會以癌細胞為標的,對末期肝細胞癌也有效,例如索拉非尼(Sorafenib) 會被用來控制肝癌末期。 支持性療法。 醫師們同時會研擬手術前能預先縮小腫瘤的方式,使移除腫瘤更容易。關於手術前治療方式的研究,包含標靶治療、化療、燒灼術、栓塞術以及放射治療等。 其他治療方式 以下是其他肝癌治療方式的介紹: 腹腔鏡手術(Laparoscopic surgery) 腹腔鏡手術是指在腹腔內部進行多處微創手術;醫師會將細長的管子伸入肝臟,觀察並切除癌化區域。此手術,不需要大範圍的切割,也就是血流較少,術後較不疼痛,也會比較快復原。目前仍將腹腔鏡手術視為實驗性質的手術,大多用在位置長得比較容易被腹腔鏡觸及的小腫瘤上。 肝臟移植 肝移植病患面臨許多嚴格規範,因此僅有極少數的病患能接受肝移植。有些醫師在尋找放寬這些規範的方法。肝移植是肝癌主要的手術,但是有發生潛在致命併發症的風險;大約每 30 人便會有一人在移植過程中死亡,每十人則最多會有一人在術後一年死亡。儘管具有一定的風險,若有下列狀況的患者,仍適合接受肝移植: 僅有一個直徑小於五公分的腫瘤。 腫瘤每個直徑都小於三公分。 對於其他治療反應良好,六個月內沒有跡象再長出其他腫瘤。 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最大的疑慮是可能會傷害健康的組織。研究人員試著讓放射治療能更聚焦在癌細胞上,使周遭健康的組織不會被影響。有一種稱為近接治療(Brachytherapy,或稱近距放射治療)的方式,這種方式是把導管放進腫瘤中,並將有放射性的小顆粒置入導管一小段時間,治療過後移除顆粒和導管。這樣的方式讓放射能更加瞄準癌細胞,對正常的肝組織較不會造成傷害。 標靶治療 標靶治療指的是作用機制和標準化療藥物不同的新藥,這些新藥會鎖定癌細胞或癌細胞周邊的環境。標靶治療會把重心放在供應腫瘤血液的周圍血管,因為有了血流供應,腫瘤得以成長。如健保給付的新藥蕾莎瓦(Nexavar,學名Sorafenib),就已經被用來治療無法手術移除的腫瘤。 此藥物作用機制是防止腫瘤長出更多血管。蕾莎瓦被用在更早期的治療中,例如手術後或經動脈灌流化學栓塞治療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簡稱TACE)後。研究人員也在觀察化療與標靶治療搭配是否會更加有效。另外,癌瑞格(Regorafenib)是另外一種在治療肝癌很有發展性的藥物。 化學治療法 臨床實驗會用化療搭配其他治療方式來對抗癌症。一小部分的腫瘤會對化療有反應,但是無法延長病患存活時間。化療藥物例如益樂鉑定注射液(Oxaliplatin)、截瘤達錠(Capecitabine)、吉西他濱(Gemcitabine)以及剋癌易(Docetaxel),都還在實驗中。而研究顯示,歐利普與速溶艾黴素注射劑(Doxorubicin)搭配使用結果相當有發展性。而歐利普搭配使用健擇注射液以及標靶治療藥物西妥昔單抗(Cetuximab) 也相當有效。 病毒治療法 新型的治療方式是利用一種稱為JX-594 的病毒來治療。這種病毒和製造天花疫苗的病毒類似,只是被改良為感染癌細胞,不會影響正常細胞,治療過程中,含有病毒的溶液會被注射到肝癌細胞中,病毒會進入癌細胞,導致癌細胞死亡,或是引起身體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這項治療方式會用在對其他療法反應沒有那麼好的病人身上,目前看起來也很有發展性。 預防肝癌 預防勝於治療,在癌症發生前便先行阻止是最有效的方式。疫苗和經改良的治療方式能預防全世界一半左右的肝癌案例;研究人員正在研究預防C型肝炎或肝炎感染演變為肝癌的方式,在治療慢性肝炎上也有顯著成果。 癌症篩檢 科學家建議早期應使用血液檢查來監測肝癌,而不是使用甲型胎兒蛋白(AFP)和超音波。其中一項很有潛力的方式稱為DKK1是一種腫瘤訊息的抑制基因。(推薦閱讀:癌症篩檢:定期篩檢4大癌症效果佳) 術後確認復發風險 肝臟手術後,首先要擔心的是癌症復發的風險。患者要了解病患癌症復發的風險,以便幫助醫師追蹤病況,或是有沒有額外的治療方式能降低風險。研究人員會將手術中的細胞作為樣本,分析腫瘤附近細胞的基因排列方式,並能預測哪些細胞的風險較高。

ABC型肝炎

肝臟疾病

小時候打過B肝疫苗就OK?這些人補打更保險!B型肝炎疫苗成分、副作用、常見問題大解惑

台灣為B型肝炎(Hepatitis B)高感染地區,近171萬B型肝炎帶原者中,有4成患者需接受治療,而治療的患者中,卻有高達27萬人不知自己為B肝帶原者。 為預防B型肝炎的感染,台灣自1986年新生兒全面接種B型肝炎疫苗,更有不少成人因抗體消失而補打B肝疫苗,但也有人因副作用而猶豫是否要接種疫苗。 《Hello醫師》將由B型肝炎的傳染途徑開始介紹,帶您了解B型肝炎疫苗的成分、廠牌與副作用,並釐清B肝抗體消失的秘密。 國內B型肝炎疫苗有2種 B型肝炎疫苗是一種不活化疫苗,純化過的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接種後能誘發體內免疫系統主動產生具保護作用的B型肝炎表面抗體(anti-HBs),預防B型肝炎病毒感染。(延伸閱讀:不只能打新冠疫苗!10大公費疫苗種類、施打對象一次告訴你!) 目前可供民眾施打的B型肝炎疫苗共有2種廠牌,幼童可於出生24小時內儘速接種第1劑B型肝炎疫苗,並於出生滿1個月後施打第2劑,等到出生滿6個月後再接種第3劑。若為高風險族群,則可自費追加接種1劑B型肝炎疫苗。以下為國內可選之B型肝炎疫苗廠牌: 葛蘭素:Engerix-B 安在時B型肝炎疫苗 默沙東:H-B-VAX II “默克”基因重組B型肝炎疫苗 B肝疫苗副作用有哪些? 建議接種者於接種疫苗後,稍坐休息並觀察30分鐘,確認無不適症狀再返家。 一般而言,接種B型肝炎疫苗後,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注射部位疼痛,其次是全身不舒服、頭痛、疲倦,不到1%的人會發燒,以上症狀通常於3天內消失。嚴重全身性反應或嚴重過敏性反應則極為罕見,發生機率不到萬分之一,需立即就醫治療。 施打完B型肝炎疫苗可能會出現疲倦、發燒等症狀 B型肝炎抗體會隨年齡消失? 許多民眾都會好奇「為何明明小時候有打B肝疫苗,怎麼到了20歲就驗不到抗體了?」臺大醫院小兒部主任黃立民表示,除了少數人因體質關係,即使打疫苗也無法產生抗體外,如果已經年滿20歲,測不到B肝抗體也很正常。 因新生兒是在0、1和6個月完成3劑B肝疫苗接種。但產生的B肝抗體其實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消失,台大醫院針對台北市學童進行研究發現,接種過B肝疫苗的孩童在5歲時抗體幾乎都還在,滿10歲時,約20%者已無法測得抗體、15歲的青少年有40%沒有B肝抗體,等到20歲就讀大學時,近70%已測不到B肝抗體。 然而,測無B肝抗體就代表疫苗失效了嗎? B肝抗體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消失 無抗體需補打B肝疫苗?高風險族群可施打追加劑 B肝疫苗是否需要補打,曾經引起一番討論。高雄長庚醫院腸胃肝膽科主治醫師盧勝男說明,曾接種B肝疫苗者,若檢查呈抗體陰性,可追加一劑來確認有無免疫記憶,也就是打1劑疫苗檢查有無產生抗體,若有抗體則稱為免疫記憶,接種者就不必再追加疫苗;但若施打1劑後沒有產生抗體,則應將完成3劑的施打,以確保B肝疫苗的保護力。 然而,對於常有機會暴露於血液或體液的高危險族群,如血液透析病人、免疫不全者、多重性伴侶、可能接觸之醫療工作者,則仍建議追加施打1劑,確認並維持疫苗效力。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肝臟疾病

B肝帶原者會好嗎?B肝傳染途徑為何?B型肝炎症狀、治療及疫苗

根據111年衛福部死因統計顯示,肝癌為台灣主要癌症死因第2位,而其中B型肝炎又為國人罹患肝癌、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的最大禍首,全台約有半數上成年人都曾感染過B型肝炎;然而,不少人都誤認為B型肝炎是因飲食不潔所致,其實並非如此,究竟B型肝炎正確的傳染途徑為何?感染後會出現什麼症狀?B型肝炎又該如何治療呢?《Hello醫師》一一為大家詳細說明。 B型肝炎是什麼? B型肝炎是由B型肝炎病毒所引發的肝臟疾病,B型肝炎病毒為一種DNA病毒,主要可分為adr、adw、ayr、ayw4種亞型,其中,adw型為國人最常罹患的B肝類型。 B肝帶原者是什麼意思?會傳染給別人嗎? 指B型肝炎表面抗原呈陽性反應的人,但帶原者不等於肝炎患者,若肝功能檢查正常,肝組織健康,就可稱為「 健康的帶原者」;然而,無論健康與否,B肝帶原者都具有傳染力,會傳染給別人。 如果持續帶原六個月以上,就叫「慢性帶原者」。 B型肝炎2大傳染途徑 B型肝炎經由共用碗筷、唾液而傳染的機率非常小,主要傳染途徑為以下2種: 1.垂直感染 母親若為B型肝炎帶原者,在生產前後,可能將B型肝炎傳染給胎兒。自從1984年推動新生兒施打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B型肝炎疫苗後,此種傳染方式已顯著減少。 2.水平感染(接觸傳染) 健康者接觸帶有B型肝炎病毒的血液,經由有傷口的皮膚或黏膜而被傳染,例如:輸血、打針、穿耳洞、紋身、紋眉及日常生活中的共用牙刷、毛巾、指甲剪、刮鬍刀等方式,都有機會造成感染。 B型肝炎會怎樣?常見症狀一次看 B型肝炎在人體內的潛伏期平均約為2個月,當進入人體的B型肝炎病毒量愈多時,潛伏期也就愈短,而潛伏期過後,則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 食慾不振 肌肉疼痛 頭痛 全身無力 疲倦 噁心 嘔吐 關節痛 黃疸 輕微發燒 B型肝炎如何檢查?我需要接受檢查嗎? 若想確認自己是否罹患B型肝炎,可透過抽血檢驗,確認血液中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是否呈現陽性。 此外,若體內的B型肝炎表面抗原呈現陰性,但B型肝炎表面抗體(Anti-HBs)也是陰性,代表雖未感染B肝,但體內並沒有抗體,最好盡快自費施打1劑B型肝炎疫苗,以避免遭到感染。 9類人應追加施打B肝疫苗 自民國75年後,我國已全面為新生兒施打B型肝炎疫苗,因此年齡未滿36歲者,應皆於小時候接種過B肝疫苗,若非高風險族群,再接種的必要性並不高。 但若為以下9類B型肝炎高危險族群,應盡快接受血液檢查,並可主動自費追打1劑B型肝炎疫苗: 曾接受血液透析者 曾進行器官移植者 曾接受血液製劑治療者 免疫不全者 多重性伴侶 注射藥癮者 同住者或性伴侶為帶原者 身心發展遲緩收容機構之住民與工作者 可能接觸血液之醫療衛生工作者 B型肝炎如何治療? 針對B型肝炎病毒的特性,目前治療慢性B型肝炎多採以下2種方式: 口服抗病毒藥物:採用抗病毒藥物直接抑制人體中B型肝炎病毒複製,相關藥物包括干安能(Lamivudine)、干適能(Adefovir)、貝樂克(Entecavir)、喜必福(Telbivudine)以及惠立妥(Viread)等。 注射藥物:使用兼具抗病毒和免疫調節兩種作用之藥物,如:α干擾素(IFN-α)。干擾素可降低病毒活性以抑制肝臟的發炎,降低日後發生肝硬化或或肝癌的風險。 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資料顯示,只要依照醫師的指示接受治療,約有1/3慢性B型肝炎患者病情可以得到控制。 值得注意一提的是,並非每一位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都需要治療,必須由醫師依據病情的不同來決定。一般而言,當慢性B型肝炎患者血中GOT、GPT數值超過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就應考慮接受治療。 B肝帶原可以治癒嗎? 被B型肝炎病毒感染成為慢性帶原者後,需持續用藥來抑制體內病毒量,否則恐演變為肝硬化、肝癌,但藥物只能做到病情控制,無法徹底根治B型肝炎。 預防B型肝炎重點:接種疫苗、維持良好衛生習慣 拜新生兒全面接種B肝疫苗所賜,台灣已逐漸擺脫數十年前,成人B肝帶原率15~20%的高盛行地區,不過成人若想進一步降低罹患B肝的風險,可參考以下3項預防小撇步: 施打B型肝炎疫苗:想要預防B型肝炎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早接種B型肝炎疫苗。目前國內可供幼兒在出生24小時內施打第1劑B型肝炎疫苗,並於出生滿1個月後接種第2劑,等到出生滿6個月後施打再第3劑。若為B型肝炎高風險者,則可自費追加接種1劑B型肝炎疫苗。(詳情參考:小時候打過B肝疫苗就OK?B型肝炎疫苗成分、副作用、常見問題大解惑) 不與別人共用日用品:諸如牙刷、毛巾、刮鬍刀及指甲剪等日用品,應避免與他人共用,以降低因傷口或黏膜接觸帶原者血液而感染B型肝炎的風險。 避免針頭注射:平常應減少不必要的輸血、打針、針灸、刺青、穿耳洞等行為。 除了上述幾點,若本身為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呈現陽性之帶原者則應避免捐血,以免B型肝炎病毒經血液傳染給其他人。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肝臟疾病

C型肝炎是什麼?C肝傳染途徑、症狀?C肝原因、治療解說

C型肝炎是國內病毒性肝炎第2號敵人,根據衛生福利部111年最新之統計研究顯示,國內感染約40萬人,僅次於B型肝炎;究竟什麼是C型肝炎?罹患C型肝炎的原因、症狀是什麼?《Hello醫師》帶您深入了解C型肝炎。 C型肝炎是什麼? C型肝炎(Hepatitis C)是由C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疾病,當肝臟遭受C型肝炎病毒攻擊時,可能導致肝臟發炎及其他副作用。C型肝炎病毒是許多常見肝炎病毒之一,也普遍被認為是最危險的病毒。很多人是在進行健康檢查時才發現自己有C型肝炎。 當患者受C型肝炎病毒感染,約有近一半以上的患者會轉為慢性肝炎,其中又有近1/4的慢性C肝病患因此導致肝硬化,一旦有肝硬化者,每年就有3-5%機率會癌變形成肝癌。 C型肝炎初期無症狀,各年齡皆可能感染 C型肝炎分佈於各年齡層,任何年齡亦可能被感染。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研究指出,全球感染C型肝炎者就高達約5千八百萬人,同時也是東南亞最盛行的傳染病之一。 由於C型肝炎通常沒有症狀,直到數10年後肝臟受損才會出現徵兆,因此C型肝炎病患應每年定期安排健康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C型肝炎會傳染嗎?認識C肝傳染途徑 感染C型肝炎最常見的途徑與原因,即是透過血液中的C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感染。當接觸到C肝帶原者即使是很少量的血液,或接觸含有病毒的乾燥血液長達數週,就有可能發生感染的風險。 雖然C型肝炎帶原者的體液也含有C肝病毒,但血液接觸仍是C型肝炎最普遍的傳染途徑,因為血液含有的C型肝炎病毒量最高。 C型肝炎2大傳染途徑 另外,最常見的2大C型肝炎傳染途徑又可分為以下2種: 垂直感染:當C型肝炎帶原者母親在生產前後,即會將B、C型肝炎病毒傳染給新生兒,台灣過有將近40~50%之帶原者經由此途徑傳染。 水平感染: 其他散播C型肝炎的途徑還有共用藥物和針頭、無保護措施的性行為,特別是當您患有性病(STD)或有多重性伴侶。當您與帶原者共用針頭或您本身患有愛滋病(HIV,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 身體免疫力降低,則更容易被傳染C型肝炎。患有C型肝炎的孕婦也會垂直傳染C型肝炎給寶寶,C型肝炎並不會經由食物、水或一般接觸傳染。(你也想知道:肝病4階段:發炎、纖維化、肝硬化、肝衰竭) C型肝炎的症狀 當您患有輕度C型肝炎時,身體並無症狀,直到肝炎已發展到嚴重程度時才會出現症狀,常見的C型肝炎早期徵兆、症狀有: 疲倦 噁心或食慾差(Nausea or poor appetite) 胃痛 茶色尿(Dark-colored urine) 皮膚和眼睛顏色變黃(黃疸 jaundice) 發燒 肌肉和關節疼痛 當C型肝炎變嚴重時的症狀包含: 容易出血或瘀青 皮膚癢 腹水(ascites) 腿部腫脹 體重減輕 意識不清、昏睡、發音困難 (Confusion, drowsiness and slurred speech) 皮膚上出現蜘蛛狀血管,稱為蜘蛛狀血管瘤(蜘蛛痣)(spider angioma)。 一分鐘快速認識C型肝炎 C型肝炎患者中有一半會轉為慢性肝炎,其中約25%病患轉為肝硬化,進而提高肝癌風險。 C型肝炎通常經由血液傳染,感染時幾乎沒有症狀,待數10年肝臟受損後已病況不輕。 C型肝炎早期症狀:疲倦、茶色尿、噁心、食慾差、皮膚與眼睛轉黃疸現象。 自民國100年8月起,台灣民眾可享有新制之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包含最新納入的篩檢項目B、C型肝炎檢查。並以45歲為篩檢起點,提供民國55年或以後出生且滿45歲之台灣民眾,可透過此服務終身接受1次免費檢查。 為什麼會得C肝?C型肝炎的感染原因 罹患C型肝炎的風險因素很多,例如: 頻繁與患者接觸,例如醫護人員或病人主要照顧者。 使用非法藥物或患有愛滋病(HIV)。 與其他人共用未消毒乾淨的針頭或器械刺青。 長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療(Hemodialysis treatments)。 在1992年前接受過輸血(blood transfusion)或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或於1987年前接受過抗凝血劑等血液產品者。 出生於1945至1965年間C型肝炎大幅流行時的族群。 C型肝炎的診斷與治療 若您的醫師高度懷疑您可能有接觸肝炎病毒的高度風險,醫師將會安排C型肝炎病毒檢查,這可以協助您的醫師進行後續的治療或延緩肝臟受損的程度,事實上,在感染C型肝炎病毒很長的時間以後才會出現肝功能受損的症狀,因此先採檢是最好的方法。 血液檢查是診斷C型肝炎的必需項目,經由檢驗血液中C型肝炎病毒的量可以協助了解病毒複製的情形,以評估最適合的治療方式。肝臟活體組織切片檢查可幫助醫師評估您肝臟受損的程度,組織切片採檢送驗可確認病情嚴重程度並幫助確認最好的治療決策。 如何治療C型肝炎? C型肝炎干擾素(Interferon)合併抗病毒藥物雷巴威林(Ribavirin),包含Simeprevir、索非布韋(Sofosbuvir)和達卡他韋(Daclatasvir)的合併藥物治療可以防止肝炎病毒在您體內持續複製,有效治療C型肝炎,但藥物需要數週後才能開始作用,報告顯示高達90%的患者可治癒,而您日後仍需遵照預防指示降低再次感染的風險。 據台灣行政院統計研究顯示,民國106年以國內人口推估,目前約仍有40萬名慢性C肝病人,其中有近8萬人已接受使用干擾素治療並成功清除C肝病毒,衛福部並訂定預計於2025年前,以C肝口服新藥治療25萬名C肝病人,預估可減少國內約8成已罹患C型肝炎之病患。 根據行政院頒布之「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健保給付執行計畫」,自民國108年1月起已放寬給付條件,不再設限須肝纖維化才能提供口服藥物之健保給付;只要確認感染慢性C肝,皆已可納入給付對象。另外,自民國100年8月起,台灣民眾亦可享有新制之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包含最新納入的篩檢項目B、C型肝炎檢查。 B、C型肝炎檢查以45歲為篩檢起點,提供民國55年或以後出生且滿45歲之台灣民眾,可透過此服務終身接受1次免費檢查。 然而,若肝臟已經嚴重受損,肝臟移植仍將是必要採取的治療選項。在肝臟移植手術中,雖然受損的肝臟將切除,並置換上健康的肝臟,但這不表示肝臟就已完全康復;通常在肝臟移植手術後,病患仍必須服用抗病毒藥物,因為C型肝炎病毒仍可能繼續影響健康的新肝臟。 另外,施打疫苗並不能治療C型肝炎,但能預防A型及B型肝炎,這2種肝炎病毒都會使肝臟受損且使C型肝炎的治療變得更複雜。 C型肝炎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以下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可幫助您克服C型肝炎或避免傳染給別人: 戒酒 避免使用易傷肝的藥物 避免別人幫你按壓傷口、接觸到您的血液,不與別人共用刮鬍刀或牙刷。 請勿捐血、器官捐贈或捐精,就醫時告知醫護人員您有C型肝炎。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肝臟疾病

A型肝炎疫苗分3種!莓果為何有A肝病毒?傳染途徑、疫苗副作用

近日好市多冷凍綜合莓、冷凍藍莓接連驗出A肝病毒,食用恐被感染,一時間造成社會人心惶惶。 究竟莓果為何有A型肝炎病毒?A型肝炎症狀、傳染途徑有哪些?病毒潛伏期有多久?傳染途徑、疫苗副作用分別有哪些?《Hello醫師》帶您一次了解清楚! A型肝炎症狀 A型肝炎患者可能出現發燒、全身倦怠不適、食慾不振、嘔吐及腹部不舒服等症狀,數天之後還有機會發生黃疸,少數患者甚至會併發猛爆性肝炎,致死率達到千分之3。 為預防A肝對國人的危害,衛福部建議6大高風險族群需要特別注意,應盡早施打A型肝炎疫苗,本文接下來也會為讀者介紹。 莓果為何有A型肝炎病毒? 食物之所以受到A型肝炎病毒的污染,依澳洲紐西蘭食品標準局 (FSANZ)指出,最常見的3個原因如下: 在受污染的水中種植的食物 被感染A型肝炎的人採摘或包裝的農產品 在被污染的水中清洗的農產品。 A型肝炎病毒可以在體外存活數小時,並且可以在人的手上和食物中持續存活,耐熱和耐冷凍。 A型肝炎傳染途徑:糞口傳染、血液傳染 A型肝炎好發於衛生條件不佳的地區,例如非洲、南美洲、中國大陸、東南亞及南亞等。主要傳染途徑為「糞口傳染」,意即攝入受人類或動物糞便污染的飲水或食物而罹病。詳細傳染情況列舉如下: 攝入受污染的食物或水 透過食用、飲用受病毒污染的食物(包括冷凍或未經徹底煮熟的食物)或水而傳播,主要是發生在衛生條件不佳的地區,水果、蔬菜、貝類、冰和水最可能被汙染。 人與人接觸傳染 當感染者沒有正確洗手,直接接觸其他物品或食物而造成感染。 照顧者更換或清理受感染者的尿布或糞便前後,沒有正確洗手而造成感染。 經由與感染者密切接觸而感染,例如:性接觸(包括同性間與異性間肛吻、肛交、口陰交等性接觸)。 血液傳染 雖極為罕見,但國外曾有經由靜脈藥癮者共用針具或輸入潛伏期患者之血液造成感染。 A型肝炎的潛伏期有多久? 從感染到發病,其潛伏期約為15~50天 (平均為28~30天),可注意有無前述發燒、全身倦怠、食慾不振、嘔吐及腹部不適等症狀,尤其是黃疸。 6大高風險族群 建議施打A肝疫苗增強保護力 為預防A型肝炎(Hepatitis A),除了要隨時注意飲食衛生、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出門在外也需注意環境衛生。 然而,對於以下6大高風險族群而言,施打A型肝炎疫苗才能有效提升保護力,降低罹患A肝風險。 前往A型肝炎流行地區居住、工作或旅遊者:建議出發前2週施打第1劑疫苗,之後再補打第2劑。一般人在出發前任何時間接種,均可提供部分保護力,但若患有慢性肝炎或免疫力低下,又距離出發時間不到2週,除了施打疫苗外,建議合併使用免疫球蛋白。 有危險性行為者:欲進行口對肛門的接觸、肛交。 注射非法藥物及毒品成癮者 因職業接觸而增加風險者:如高風險地區之特殊實驗室或醫療人員、汙水處理人員或餐飲廚師。 經常需要輸注凝血因子者:如血友病患者 慢性肝炎患者或有B、C型肝炎帶原者 除上述高風險族群外,由於台灣飲食環境的改善,多數未滿35歲之成年人未曾罹患過A型肝炎,所以體內也無抗體,建議可考慮施打疫苗提升保護力。 A型肝炎公費接種對象: 2017年(含)以後出生滿12個月以上幼兒(自2018年1月1日起實施) 國內設籍山地鄉、9個鄰近山地鄉(高感染風險之平地地區)及金馬地區,於2016年(含)以前出生滿12個月以上之學齡前幼兒 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確定病例接觸者(包含病患之家庭成員、同住者、性伴侶,經疫調懷疑有共同感染源者),於1972年1月1日以前出生未具A肝抗體者或1972年1月1日(含)以後出生滿12個月以上者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感染者,於1977年1月1日以前出生未具A肝抗體者或1977年1月1日(含)以後出生滿12個月以上者 國內A型肝炎疫苗有3種 目前可供民眾施打的A型肝炎疫苗共有3種廠牌,無論成人或兒童都需接種2劑疫苗,2劑間隔至少6個月;接種第1劑後約95%以上可產生抗體,接種滿2劑後,可提供民眾20年以上的保護力。以下為國內可選之A型肝炎疫苗廠牌: 葛蘭素:HAVRIX新赫寶克疫苗(1~18歲適合施打兒童及青少年劑型;19歲以上民眾適合施打成人劑型) 默沙東:VAQTA唯德不活化疫苗(1~18歲適合施打兒童及青少年劑型;19歲以上民眾適合施打成人劑型) 賽諾菲:Avaxim巴斯德A型肝炎疫苗(僅供1~15歲幼童施打兒童劑型) A型肝炎疫苗副作用有哪些? 施打A型肝炎疫苗後,常出現的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紅腫、頭痛、發燒、肌肉痠痛、煩躁不安、食慾不振及腸胃道不適等反應,但會在數天內恢復。 至於嚴重過敏等症狀則極為罕見。如前述症狀持續未獲改善,應儘速就醫處理,並請醫師通報衛生單位。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肝臟疾病

A型肝炎如何檢查?檢測報告:有2種抗體!教您「正確解讀」方法

近日好市多冷凍綜合莓、冷凍藍莓接連驗出A肝病毒,食用恐被感染,一時間造成社會人心惶惶。 到底A型肝炎的傳染途徑有哪些?A型肝炎該如何檢測?檢測結果有2種抗體,該如何正確解讀?《Hello醫師》帶您一次了解清楚! A型肝炎的傳染途徑 針對A型肝炎的傳染途徑,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指出共有以下3種傳染途徑: 攝入受污染的食物或水 透過食用、飲用受病毒污染的食物(包括冷凍或未經澈底煮熟的食物)或水而傳播,主要是發生在衛生條件不佳的地區,水果、蔬菜、貝類、冰和水最可能被汙染。 人與人接觸傳染: 當感染者沒有正確洗手,直接接觸其他物品或食物而造成感染。 照顧者更換或清理受感染者的尿布或糞便前後,沒有正確洗手而造成感染。 經由與感染者密切接觸而感染,例如:性接觸(包括同性間與異性間肛吻、肛交、口陰交等性接觸)。 血液傳染:雖極為罕見,但國外曾有經由靜脈藥癮者共用針具或輸入潛伏期患者之血液造成感染。 A型肝炎病毒檢測的基本概念 A型肝炎病毒檢測(Hepatitis A Virus Test,HAV Test)是一種抽血檢查,能測得身體因應A型肝炎病毒而製造的抗體,請參考以下所列。A型肝炎病毒主要藉由糞口傳播,如果不慎接觸到受帶原者糞便汙染的食物或水,就很可能被傳染。若現在或過去曾感染A型肝炎,血液中就含有這些抗體。為能預防傳染給他人,並及早接受治療,因此,檢測自己罹患何種肝炎很重要。 為什麼需要做A型肝炎病毒檢測? 若有任何肝炎的徵兆,基於以下原因,醫師可能會要求做A型肝炎病毒檢測: 檢測目前或之前的肝炎感染情形。 確認肝炎病患的傳染性多強。 掌控肝炎患者的治療狀況。 其他原因如下: 慢性持續性肝炎 (Chronic Persistent Hepatitis) D型肝炎 (Delta agent, Hepatitis D) 腎病症候群 (Nephrotic Syndrome) A型肝炎病毒檢測前須知 施打A肝疫苗可以有效預防A型肝炎,若有施打A肝疫苗或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即使接觸到病毒,還是能有效避免感染A型肝炎。然而,肝炎抗體需要數週到數個月才能形成,因此即使處於感染初期,檢查結果可能還是呈現陰性(偽陰性)。 若醫師認為求診者罹患肝炎,也會順帶做其他肝功能檢查,包括檢測膽紅素(Bilirubin)、鹼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肝臟轉胺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麩胺酸苯醋酸轉氨基酵素(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型肝炎病毒檢測的流程與步驟 事前準備有哪些? 事前無須特別做準備,建議詢問醫師關於此檢測的需求、風險、檢測過程和結果分析。 檢測步驟有哪些? 下列為醫護人員取血液樣本的流程: 用止血帶環繞上臂止住血液流動,使止血帶皮膚下方的靜脈更明顯,方便打針。 用酒精清潔施打部位。 將針頭刺入靜脈,若必要時有時候可能不只打一針。 將抽取完成的血液注滿瓶管。 抽血結束時會鬆開止血帶。 移開針頭後,施打部位蓋上紗布或棉球。 輕壓施打部位,接著再黏上繃帶。 檢測後須知 有些人打針時並不感到疼痛,但也可能感受到被刺一下,在檢查結束後,大致可以正常活動,即可回家休息,醫師會告知何時再來討論檢測結果,結果通常都是5~7天內就出爐。 A型肝炎病毒檢測的結果 檢查結果需探討肝炎病毒抗體的陰陽性,以及抗體的類型。 抗體陰陽性: A肝病毒檢查呈陰性:未發現任何A型肝炎病毒抗體。 A肝病毒檢查呈陽性:含有A型肝炎病毒抗體,表示曾經感染過A型肝炎。 抗體類型: A型肝炎 IgM抗體 (IgM anti-HAV Antibodies):表示近期感染到A型肝炎病毒。通常感染A肝病毒後,最快可在2週後的血液檢查中發現IgM抗體,抗體會在症狀退去後,維持數個月後,便從血液中消失。 A型肝炎 IgG抗體 (IgG anti-HAV Antibodies):表示曾感染過A肝病毒,感染後約8~12週,IgG抗體會出現在血液中,之後對A型肝炎便有免疫力或抵抗力。 不同的實驗室或醫院,其檢查結果的正常範圍可能有所不同,若對檢查結果有任何疑問,請和醫師討論。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護肝養肝必看

肝臟疾病

護肝保健食品吃哪些?顧肝、養肝4大維生素「ABCE」解說

肝臟具備過濾毒素、分解食物、調節血糖與代謝等功能,是提供身體能量的重要器官,在小腸吸收的氨基酸與醣類也須透過肝臟合成;然而,肝臟也是沉默的器官,當肝臟出現異常時,通常不會有明顯症狀,因此發現肝病時,多數為時已晚。 所以,除了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與飲食控制之外,也可適時補充維生素,讓肝臟保持健康。《Hello醫師》帶您認識對肝臟保健有益的4大維生素,揮別肝苦人生。 護肝、養肝必需的4大維生素 護肝成分1:維生素A 維生素A是維持人體正常視力、生長發育以及組織分化的脂溶性維生素,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中和體內自由基並增強抵抗力。想要讓肝健康可以選擇吃蛋黃、奶製品、黃綠色蔬菜、胡蘿蔔等補充維生素A。若缺乏維生素A,可能會導致夜盲症、骨骼無法正常生長、抵抗力下降。 然而過多的話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短時間突然攝取過量的維生素A會有急性中毒症狀,例如噁心、想吐、頭痛、暈眩等;長期攝取過多維生素A會有慢性中毒狀況,包括肝纖維化、肝硬化。因此維生素A雖然對肝臟有益處,但過量也會造成反效果。(延伸閱讀:罹患肝癌有哪些警訊?肝癌前兆、症狀、診斷一覽) 護肝成分2:維生素B群 維生素B群為水溶性維生素,包含B1、B2、B6、B12,可以由小腸吸收並保護神經組織細胞、穩定情緒,也具有解毒的功能。 若有B型肝炎的人需要多攝取維生素B,例如全穀類、酵母、大豆、綠色蔬菜、堅果、肝臟等,可以幫助肝臟的新陳代謝,膽汁、膽固醇的分解,也能預防脂肪肝與肝硬化。 護肝成分3:維生素C 維生素C為抗氧化劑,可以幫助肝臟避免受氧化而損傷,促進膽固醇代謝。常見食物如乳製品、深綠色蔬菜、柑橘類、瘦肉等。缺乏維生素C時,牙齦會出血、影響食慾、感到疲倦等。 護肝成分4:維生素E 維生素E為脂溶性的抗氧化劑,有研究指出,攝取維生素E可以有效降低肝癌風險,能抑制體內的氧化作用,減少過氧化油脂,避免阻塞血管。植物油、小麥、全麥、綠色蔬菜、動物肝臟皆含有維生素E,能改善脂肪肝。 不過,若攝取過量,可能會有死亡的風險,有些研究也指出,維生素E與攝護腺癌的關係,須注意服用量。(推薦閱讀:養肝排毒、改善肝功能!這6種植物很強大)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營養知識

護肝減脂!這 12 種食物擊退脂肪肝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改善脂肪肝的最好方式,就是吃對食物!適合脂肪肝病人的飲食,簡單來說,就是得包含大量的蔬果、高纖食物,例如豆類、全穀類食物,並且維持少糖、少鹽的原則,避免食用過多反式脂肪、精緻醣類,以及飽和脂肪,另外,也請遠離酒精。以下介紹 12 種適合脂肪肝病人食用的食物。 1. 綠色蔬菜 經動物實驗證實,綠花椰菜可以有助於減少肝臟脂肪的堆積,而菠菜、抱子甘藍、羽衣甘藍等綠色蔬菜也有助於維持良好身形。 2. 橄欖油 如果想從植物中補充 Omega-3 脂肪酸,那麼橄欖油就是您的好選擇。相較於人造奶油、動物性奶油、酥油等等,橄欖油是更健康、更適合烹飪用的油,它有助於降低肝酵素,並且讓您維持健康標準的體重。 (同場加映:橄欖油超強大~抗氧化防癌9大好處) 3. 大蒜 有些人可能無法習慣大蒜強烈的氣味,不過一旦習慣後,就會發現其實大蒜很適合提味,能為美味的料理畫龍點睛。更重要的是,研究證實大蒜粉有助於脂肪肝患者減重、減脂。從今天起,就擁抱大蒜,讓它成為您的配料首選吧! (同場加映:大蒜素是什麼?大蒜切碎放 10 分鐘 秒變最強抗癌食物) 4. 豆腐 美國伊利諾大學 (University of Illinois) 的動物研究發現,豆類食物的蛋白質有助於減少肝臟脂肪堆積,而且豆腐熱量低、富含蛋白質,是相當健康的食物。但是,不管是多健康的食物,還是得適量的攝取,任何食物攝取過量,都會對身體造成負擔。 (同場加映:豆腐營養好處多~減肥好幫手6大功效) 5. 葵花籽 葵花籽富含具抗氧化功效的維生素E,有益於保護肝臟。如果您今天在辦公室嘴饞了,不妨讓葵花籽成為代替珍珠奶茶的辦公室點心吧! 6. 綠茶 雖然目前相關的研究證據仍不夠多,不足以證明綠茶確實有助於治療或預防脂肪肝,不過從統計數據可以發現,綠茶可能可以干擾脂肪的吸收,所以現在有愈來愈多探討綠茶功效的研究,研究綠茶是否能進一步的阻礙肝臟儲存脂肪,並且是否真的能改善腎臟功能。 (同場加映:好奇問:綠茶會助孕還是會阻礙懷孕) 7. 咖啡 適量的咖啡因能有效減少肝臟異常分泌酵素,研究顯示,脂肪肝患者如果有喝咖啡的習慣,肝臟受損的程度會小於不喝咖啡的患者。 (同場加映:咖啡抗氧化!10大好處減肥防癌防失智) 8. 魚肉 鮭魚、沙丁魚、鮪魚、鱒魚等多脂魚類富含 Omega-3 不飽和脂肪酸,不只能夠抗發炎,也有助於降低脂肪肝指數。 (同場加映:多多攝取Omega-3~大腦越吃越健康) 9. 麥片 您需要補充活力與能量嗎?全穀類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是您的最佳選擇。高纖的全穀類食物,例如:麥片,可以帶給您飽足感,讓您活力滿滿的同時,也能維持健康標準的體重。 (同場加映:膳食纖維護腸道~補充β-葡聚醣好處多) 10. 核桃 雖說吃魚油可以補充Omega-3 脂肪酸,但有些人就是沒辦法接受魚油膠囊的味道。如果您也同是天涯共苦人的話,那麼美味又富含Omega-3 脂肪酸的核桃就是最好的替代方案了。研究顯示,患者食用核桃後,肝臟功能顯著地改善。 11. 酪梨 酪梨富含了健康的天然油脂,而酪梨中的化學成分不只能降低肝功能之損壞,豐富的纖維質對於體重控管也相當有幫助。 12. 牛奶或其他低脂乳製品 研究人員針對乳清蛋白之功效進行研究,發現乳清蛋白可能可以讓肝臟功能不繼續惡化。所以即使您不喜好乳製品,為了您的健康,或許還是可以嘗試看看。畢竟,乳製品也能夠提供我們,日常所需要的蛋白質,所以不妨每天一杯牛奶,讓您越喝越健康吧! (同場加映:好想喝牛奶!3方法治療乳糖不耐症)

營養知識

爆肝喝蜆精有用嗎?蜆精功效多 亂喝恐傷肝!蜆精詳解禁忌一次看

上班族常感覺爆肝過勞,,有人想藉由蜆精產品護肝,避免肝臟健康出問題。然而,蜆精真的可以護肝嗎?肝病病患也可喝蜆精保肝嗎? 《Hello醫師》為你介紹蜆精是什麼?蜆精有什麼功效?副作用為何?應該何時喝?並解釋蜆精與護肝之間的關聯,說明慢性肝病患者若喝蜆精,恐有哪些問題? 蜆精是什麼? 蜆俗稱蛤蜊,是蜆科動物的統稱,舉凡文蛤、花蛤、竹蛤等生物皆為蜆的一種。一般用於製作蜆精的蛤蜊,是一種外殼黃綠、體積較小的品種,生活於淡水溪流或河海交界處。(延伸閱讀:蛤蜊4大功效公開!簡單3道蛤蜊料理就能吃進滿滿營養) 顧名思義,蜆精是蜆的萃取精華,市售蜆精皆以工廠一次大量處理,並透過機器製作高濃度的蜆精。但其實在家就可以自製蜆精,只要用蜆、大蒜和薑,以電鍋烹煮半至1小時即可製成。 蜆精3大營養素的功效 一般人常將蜆精與護肝劃上等號,它的營養成份豐富,主要含有以下3種營養素與功效: 肝醣:人體的能量來源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其中,碳水化合物儲存於體內就是肝醣,可維持體力、減少疲勞,提供肌肉能量。 牛磺酸:牛磺酸可促進腦神經元增長,能提神醒腦與改善疲勞,並具備抗氧化作用,可減少發炎及提升免疫力。 胺基酸:胺基酸為組成蛋白質的原料,蜆精含有丙胺酸、甘胺酸及精胺酸等各類胺基酸,可提供促進體內組織修補與合成。 除此之外,蜆精還含有膽鹼、維生素B群及腺嘌呤等其他營養成分。 蜆精何時喝? 建議可於餐間飲用,補充肝醣並維持血液的血糖濃度。 蜆精真的可以護肝嗎? 依上述營養成分與功效的介紹看來,蜆精好處多多,既可補充能量、減少疲勞,又可提升免疫力,但蜆精真的可以護肝嗎?關於這一點,我們要先從「肝」來說明。 現代人想要護肝,通常有兩種情況·: 因為過勞而爆肝。 患有各種慢性肝病。 爆肝為全面性影響,蜆精能提供能量、減緩疲勞 「爆肝」其實是中醫的說法。在中醫裡肝經,也就是肝的系統,包含許多部分,例如血液循環、代謝、神經和肌肉等,因此過勞或全身疲累虛弱等情況,就被視為「傷肝」,後來經口語傳播,演變為熬夜、過勞爆肝。然而實際上,過勞或熬夜對身體所造成的傷害絕不僅止於肝,而是全面性的影響。 蜆精確實能幫助肝臟將碳水化合物轉換為肝醣,儲存於肝臟中,若長時間工作未進食或過度勞累,肝臟會供應肝醣,避免血糖過低和疲勞。補充富含肝醣的蜆精,可避免肝臟出現肝醣不足的情況進而導致疲勞。蜆精富含蛋白質,也可維持肝臟機能,幫助肝臟代謝及解毒,維持消化及免疫功能,避免因勞累而免疫力低下、體內機能失調。 肝病患者亂吃蜆精,恐使病情惡化 肝病種類繁多,例如脂肪肝、肝硬化、酒精性肝炎、病毒性肝炎、B肝、A肝、C肝及肝癌等,不同肝病的處置方式雖不同,但同樣都須對症下藥,避免病情惡化。 例如慢性肝炎,應減少熱量攝取及維持飲食均衡,避免食用過多高鈉食品。若是此類患者,補充蜆精恐怕造成反效果,因為蜆精的鈉含量不低,易使肝炎惡化。此外,由高血壓或腎臟病所引起的肝病,也須減少鈉的攝取,同樣不適合食用過多蜆精。 因此,蜆精並不適合每位有肝病的病患,建議先諮詢醫師是否對改善病情確實有益,並且不會造成負面影響後,再行食用。 蜆精有什麼禁忌和副作用? 蜆精屬高普林食物且鈉含量高,有痛風、高血壓或腎臟病的病患須避免食用,以防病情惡化。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健康食譜

吃什麼食物能護肝?簡單3道養肝食譜,讓你越吃越健康

肝臟是身體內以代謝功能為主的一個器官,在身體內的作用為去氧化、儲存肝醣、分泌性蛋白質的合成和排除毒素等,因此我們一定要善待肝臟。超時工作及壓力會損及健康,適當的飲食則可以幫助我們輕鬆維護身體和肝臟機能。以下提供三道可提升肝臟功能的食譜,適合沒什麼時間、不善廚藝,可又想吃得健康的人。記住,要使用新鮮食材、精瘦的肉品和海鮮。 以下就讓《Hello醫師》為你介紹護肝必吃食物,以及3道簡單上手的護肝料理,並提供你食譜讓你跟著一起動手做! 護肝食物大揭密!吃這食物養肝又健康 飲食均衡是護肝最基本的原則,而以下幾種食物可以提供你人體所需的營養素,讓你保護肝臟、減少損傷: 山藥:山藥營養成分極高,含有豐富的礦物質、蛋白質、氨基酸、及酵素等,可降低肝功能與脂質過氧化,並降低肝臟遭受傷害。 文蛤:蜆含高量的蛋白質、牛磺酸、膽鹼、維生素B2、B6與B12等,其中的牛磺酸可促進食慾,且協助肝臟分泌膽汁,提高小腸對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裡面所富含膽鹼,為脂肪與膽固醇代謝必須的營養素之一,而缺乏膽鹼可能引起肝臟脂肪堆積,因此文蛤可說是想護肝的人必吃的食物之一。然而,若有痛風、高尿酸血症、嚴重肝硬化或肝昏迷的患者最好限制食用,否則可能造成病況加重。 芝麻:芝麻內所富含的芝麻素可減輕酒精造成肝臟損傷的程度,具有保肝功能。 簡單就能完成!3道超強護肝食譜大公開 除了上述的幾種保肝食物外,《Hello醫師》也不藏私公開3道保肝又養肝的超強食譜,讓你在家也能簡單動手做: 1. 雞肉生菜捲 需要的食材: 1茶匙橄欖油 1磅(約0.45公斤)雞絞肉(脂肪少的雞胸肉較好) 2瓣大蒜,剁碎 1/2顆洋葱,切丁 1/4杯海鮮醬 2茶匙醬油 1茶匙米醋 1茶匙生薑末 1茶匙辣椒末 8盎司(約227克)荸薺或其他酥脆的核果,瀝乾碎成顆粒 2根蔥,切薄片 2條紅蘿蔔,削皮切絲 粗鹽與現磨的黑糊椒粉,增添口感 1顆奶油萵苣 步驟1:使用深平底鍋,在鍋裡倒入些許橄欖油,開中火以避免食材黏鍋,鍋熱後就加入雞絞肉炒至表面呈褐色,需時約3~5分鐘,然後濾出多餘的油。 步驟2:用同個鍋,加入蒜末、洋蔥、海鮮醬、醬油、米醋、辣椒末與薑末,炒至洋蔥呈現半透明即可。上述醬料可依個人喜好調整。 步驟3:將荸薺和蔥末加入步驟2的鍋裡,與雞肉和各種醬料繼續拌炒約1~2分鐘,然後加粗鹽與黑楜椒粉調味。 步驟4:食用時,將適量的雞肉鋪在一片生菜葉上,再撒上紅蘿蔔絲或洋蔥絲,就是道美味健康的菜餚了。 海鮮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對人體健康很有益。 2. 照燒比目魚 海鮮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為一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常見於深海魚類、海豹油和某些植物中,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尤其是肝臟。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是人體合成各種荷爾蒙的必須營養素,但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只能靠食物來補充。準備魚類料理時,建議去掉脂肪多的魚皮,以降低脂肪攝取量,維護肝臟健康,這道食譜就是使用去皮的比目魚。 需要的食材: 2顆萊姆或檸檬,榨成汁 2大匙(約30毫升)照燒醬 2匙(約10毫升)橄㰖油 1/4匙(1毫升)黑胡椒 1/4匙(1毫升)紅椒粉 1匙(5ml)茴香子,搗碎 4片去皮的比目魚 青江菜葉,切成約2.5公分長 步驟1:將魚片浸在萊姆汁/檸檬汁裡醃製,記得魚平鋪一層就好,不要重疊,如此較能入味,然後加蓋放入冰箱1小時。 步驟2:混合萊姆汁、照燒醬、橄欖油、黑胡椒、紅椒粉和茴香子,製成醬料。 步驟3:先將烤箱預熱到攝氏450度,再放入醃製好的比目魚,烤20分鐘。 步驟4:等待烤魚的同時,用㰖橄油來拌炒青江菜葉,加鹽調味,炒至菜葉變軟即可。 步驟5:食用時,先將炒好的青江菜葉裝盤,再將烤好的比目魚放在菜上,也可撒上香菜讓擺盤更美。 最適合夏天吃的冰棒 這道食譜簡單到連小孩也會做。為了增加變化,可用蔬果冰棒取代平日飲食中的蔬菜水果。 需要的食材:  選你喜歡的水果,比如賣相極佳的草莓,藍莓,櫻桃等莓果類家族,解凍過或冷凍的都可。  選跟你喜歡的水果相同的果汁。 步驟1:先將水果用果汁機/攪拌機打成果昔。 步驟2:邊打邊加入果汁,打到仍可倒出來的濃稠度。 步驟3:將步驟2的果汁倒入冰棒盒丶塑膠杯或紙杯裡,然後插入冰棒棍。 步驟4:將步驟3放進冰箱冷凍5小時或放過夜後,然後色彩繽紛的冰棒就完成囉! 營養且豐富的飲食,可幫助減輕肝病的症狀,也能加速接受肝病手術或肝臟移植的患者恢復健康。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肝臟疾病

脂肪肝是什麼?認識脂肪肝原因、症狀、飲食改善、診斷

脂肪肝是什麼? 脂肪肝(Fatty Liver)指的是脂肪在肝臟過度的堆積,雖然人的肝臟本來就會囤積些許脂肪,不過如果脂肪的重量占了肝臟的 5%~10%,就會形成脂肪肝。 脂肪肝的症狀通常不會造成永久性的傷害,只要靠著健康的飲食、良好的作息與生活習慣,還是有機會可以逆轉脂肪肝。 然而一旦堆積了過多脂肪,就會阻礙肝臟的解毒的功能,導致毒素累積在體內。通常肝臟細胞老化、受損的話,肝臟能夠自我修復、生成新的肝臟細胞,但如果肝臟持續受損,可能就會留下永久的損傷,最後導致肝硬化 (Cirrhosis)。 脂肪肝常見嗎? 大約 10%~20% 的人都有脂肪肝的問題,只是沒有明顯的發炎或肝臟受損症狀。儘管如此,只要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正常作息,減少肝臟疾病的風險因素,就能改善脂肪肝。想了解更多資訊,可諮詢您的醫師。 脂肪肝症狀 脂肪肝通常不會顯現出特定症狀,可能只會讓人覺得疲憊,或是隱約覺得腹痛。有脂肪肝的人肝臟可能會微微腫大,只要透過物理治療師就能發覺。如果脂肪過多,可能導致肝臟發炎,而肝炎患者會食慾不振、體重減輕,並且感覺異常疼痛、虛弱及意識模糊。 什麼時候應該去看醫師? 如果您有任何上面列舉的徵兆或症狀,或其他任何問題,請諮詢您的醫師。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同,最好的方法是,請您與您的醫師詳細溝通、討論,以了解您個人的健康狀況。 脂肪肝原因 目前認為造成脂肪肝最主要原因,是酗酒或飲酒過量,但還是有許多患者未酗酒卻罹患脂肪肝的案例,醫師目前仍未找出確切的原因。如果身體製造過多的脂肪,或是代謝脂肪的速度不夠快,就有可能形成脂肪肝,而過多的脂肪儲存在肝臟細胞,並且不斷累積的話,就會罹患脂肪肝病。另外,高熱量飲食不一定會直接導致脂肪肝。 如果有以下症狀、疾病,或是身體狀況,形成脂肪肝的風險就會更高: 肥胖 高血脂症 (Hyperlipidemia) 飲酒過度 服用過多的成藥,例如:止痛藥 (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 懷孕 膽固醇過高 三酸甘油脂 (Triglyceride) 過高 營養不良 代謝症候群 基因遺傳 體重驟降 某些藥物引起的副作用:例如阿斯匹靈 (Aspirin)、類固醇 (Steroids)、達適康錠 (Tamoxifen)、四環素 (Tetracycline)。 糖尿病:如果您有體重超重或肥胖之問題,就更有可能會有脂肪肝。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脂肪肝的風險也較高,因為胰島素抗性是第二型糖尿病最常見的病因,而胰島素阻抗 (Insulin resistance) 會造成脂肪更容易堆積在肝臟裡。 如何診斷脂肪肝? 如果醫師研判您可能有脂肪肝,需為您安排進一步的身體檢查才能確認,常見的診斷方式如下: 血液檢測:透過血液檢測,醫師可能會發現您的肝酵素指數高於正常值。不過肝酵素指數過高並不一定等同於脂肪肝,還需要進一步的檢查才能確定造成肝臟發炎的原因。 超音波檢查:在超音波照片中,肝臟堆積脂肪的部分會呈現白色。透過電腦斷層掃描 (CT) 或核磁共振 (MRI) 等成像檢查,醫師也能發現堆積在肝臟中的脂肪,不過如果有其他更嚴重的肝功能受損,則無法透過成像檢查得知。 肝臟切片檢查:局部麻醉後,醫師會在肝臟插入細小的針,採樣肝臟組織後做進一步的檢查。只有透過肝臟切片檢查,才能確定您的肝臟是否囤積了過多脂肪,並且有助於醫師找出確切的病因。 如何消除脂肪肝?改善脂肪肝的飲食與運動 如果您的脂肪肝是因肥胖或不健康的飲食習慣而引起,醫師可能還會建議您多運動,並且避免特定食物。減少每日攝取的卡路里不只能減重,也有助於維持肝臟的健康;少吃高熱量、含糖量高的食物,也能幫助您逆轉脂肪肝。您可以多吃新鮮的蔬果、全穀類食物等天然、健康的食物,少吃紅肉,改成從雞肉、魚肉等瘦肉攝取動物性蛋白質。 目前仍未有能治療脂肪肝的藥物或手術,不過醫師可能會提供您降低風險之建議,例如: 減少或避免攝取酒精 控管膽固醇指數 減重 控制血糖 以下生活習慣與居家療法可幫助你對抗脂肪肝: 遵從醫師指示服用糖尿病或降膽固醇藥物。 維持每天運動 30 分鐘的習慣,降低脂肪、維持健康體態。 若您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最妥善的照護。 【延伸閱讀:《早安健康》脂肪肝症狀有分級嗎?如何消除脂肪肝?從原因到飲食改善治療方法,看懂脂肪肝不能吃的食物水果有哪些!】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