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雖然剛過,但我們對媽媽的關心與照顧不應只限於節日。若您在當天沒訂到餐廳而延後慶祝,不妨在品嚐美食之前,先與媽媽來個簡單運動:一起散步、做做伸展,將關愛化為實際行動。均衡飲食與規律運動,是維持健康的不二法門,也是展現關愛的另一種方式。
母親節背後的故事:從紀念母親到全民運動
現代母親節源自美國,始於1908年,由安娜.賈維斯(Anna Jarvis)為紀念其母親的無私奉獻而發起。她的母親在19世紀南北戰爭期間照顧傷兵,戰後更創辦「母親友誼日」,促進社會和解。賈維斯延續母親的精神,推動政府設立紀念日,最終於1914年由總統威爾遜正式訂定每年5月第2個星期日為「母親節」。儘管節日的商業化令她失望,這段歷史仍令人動容。
除了煩惱該送什麼禮物,也可以回到母親節的核心——陪伴與關心。安排一場親子的運動時光,不僅溫馨,也更貼近媽媽的健康需求。
女性運動參與仍偏低:全球現象不容忽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24年統計,全球約有31%的成年人未達建議運動量,其中女性的運動量低於男性5%,且這一差異自2000年以來未曾改善。在青少年族群中,85%的女孩未達建議運動量,比例也高於男孩的78%。
這些數據顯示,女性(包括許多辛勞的媽媽們)在日常生活中較難取得穩定的運動機會。趁著母親節,不妨將運動變成陪伴的一部分,讓媽媽們也能從中獲得健康與快樂。
媽媽健康怎麼做?國健署分享3招運動妙方
國民健康署提醒,雖然做家事很辛苦,但媽媽仍應抽空進行運動,從每天10分鐘開始累積活動量,就能逐步養成運動習慣。為鼓勵全民陪伴媽媽健康動起來,國健署提供3招運動妙方:
第一招:和媽媽一起「快樂動」
善用母親節團聚時光與媽媽一起健走、騎腳踏車或做健康操,並把握「每週150分鐘以上中度身體活動」原則,就近使用社區公園、健走步道、自行車道或開放學校運動場等資源,在運動中釋放壓力,也增進親子感情。
第二招:日常生活愛「健走」
健走是最實用的入門身體活動,建議每天至少走1萬步。搭配小口訣「抬頭挺胸縮小腹、雙手微握放腰部、自然擺動肩放鬆、邁開腳步向前行」,就能輕鬆將健走融入日常。其他如逛街、家事、跳健康操、登山等,也可從每次10分鐘開始累積。
第三招:預作暖身樂運動
運動前記得做好暖身,包括檢查服裝、避免飲酒、注意空氣品質,以及必要時諮詢醫師。讓媽媽運動時安全無虞,才能放心享受運動樂趣。
每天都值得慶祝母親節
母親節不該只是儀式性的表達,真正的孝心,是在平凡日子裡不間斷的關懷與陪伴。
無論節日是否已過,只要用心準備,媽媽一定能感受到您的愛。
Hello醫師也在此祝福全天下的媽媽們健康快樂,天天都是母親節!
[embed-health-tool-b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