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up og meta

討厭老人?如何改善老年歧視 消除年齡主義

醫學審稿: 賴建翰醫師 · 身心科 · 博士身心醫學診所


文: 鄭光廷 · 更新日期:2022/06/15

    討厭老人?如何改善老年歧視 消除年齡主義

    俗話說「長江後浪推前浪」,我們總會戲謔地加一句:「後浪死在沙灘上」。這樣的文字組合其實反映了我們對老年人的見地:年紀大了,很容易就過時了,最終必定被淘汰。殊不知這樣的思維在大環境不好的時代,加上年輕人的低薪跟長輩資產的差距越來越大,很容易演變成世代衝突,仇老的態度也變得隨處可見。

    年齡歧視的定義

    「照顧不事生產的老人浪費國家資源」這類比較激烈的言論,不僅僅只是在網路上流竄,甚至更有激進者把年齡歧視化作行動。日本神奈川縣川崎市一名安養院前職員今井隼人,在 2014 年因為值夜班壓力大,竟然陸續蓄意把院內的三名老人推下陽台摔死。如此駭人的行為,更彰顯了仇老心態對老年人身心福祉的影響。

    (推薦閱讀:老人拒絕照顧服務!6方法有效溝通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以下簡稱 WHO)也認定年齡歧視(Ageism,又稱老年歧視、年齡主義)的嚴重性。WHO 指出:「這是根據年紀來攻擊他人的刻板印象、偏見與歧視……對老年人來說,年齡歧視是每天都要面對的挑戰。無論是求職上被忽視、社會資源上被限制、媒體中的刻板印象等,年齡歧視讓老年人被邊緣化,排除於社群之外。」更糟的是:「雖然年齡歧視無所不在,但卻是社會上最被『合理化』的偏見,相較於種族歧視與性別歧視,年齡歧視鮮少被人反對。」

    此外,美國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的研究也發現:對自身老化抱持正面態度的老年人,比起持負面態度的老年人,可以多活 7.5 年。若能改變仇老風氣、不再歧視老人,則有助於改善老人對高齡「感覺不佳」的問題

    (同場加映:憂鬱老人自殺率高!了解銀髮族輕生原因

    消除世代衝突的良方

    好消息是,我們仍然可以消弭世代的衝突。根據美國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以及加拿大的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的研究發現以下兩種介入的方法:

    1. 老年相關教育不可少

    透過課堂上的教育,以生物學的角度,告訴學子們老化的過程,並幫助學生破除「老了會癡呆,長住療養院」的刻板印象。

    台灣其實有許多活得閃閃發亮的老年人,像是在 2010 年登上《時代雜誌》(TIME)「時代百大人物」的台灣慈善家陳樹菊。出生於 1951 年,一直以來以賣菜做公益,捐錢興建圖書館與貧困癌友的關懷基金,累積都超過千萬元,證明年紀大與行動力不見得成反比。

    健康老化
    (推薦閱讀:健康老化)

    2. 推廣世代交流活動

    有些年輕人對老人的認識可能就是家中垂垂老矣的長輩。要不是臥病在床,就是在窩在沙發上看電視。其實長輩對生命的見解,可是寶貴的驚人。畢竟人生閱歷豐富,一定有更深刻的觀點。

    在北美,研究人員建議醫學院的學生可以跟長輩上美術館,討論美學與藝術的流派。大學生與長輩也能夠當網友,用 Email 來聊聊人生的大哉問或是求職上的疑惑。台灣也有「青銀共居」的實驗計劃,也就是年輕人與老年人當室友,一起生活,一起扶持。

    研究人員發現,上述的活動其實成效頗佳,年輕人真的因此能夠用新的眼光看待老人。對於長輩態度的翻轉,在中學生、二十出頭的青年以及女性族群的受測者之間特別顯著。這表示當年輕人看到銀髮族的智慧而受到啟發時,真心的尊敬必定會油然而生。

    我們常常講:人難免一死。也許我們得時時提醒自己:人難免一老。若我們希望白髮蒼蒼的時候活得有尊嚴,那我們也就應該把尊嚴帶給長輩,展現他們的價值。因為我們的確需要長輩的睿智,給予我們新的靈感。

    免責聲明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醫學審稿:

    賴建翰醫師

    身心科 · 博士身心醫學診所


    文: 鄭光廷 · 更新日期:2022/06/15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