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患的飲食原則,在洗腎前、後有很大的差異。在洗腎前,飲食有很多禁忌,例如少鈉、適量蛋白等,避免增加身體負擔;在洗腎後,因為透析會造成食慾下降、蛋白質和營養流失,反而要更加注重蛋白質,且須特別補充不足的營養,才能維持身體健康、好體力。《Hello醫師》為您說明:洗腎前、後該怎麼吃、如何透過洗腎配方營養品維持營養、洗腎補品的挑選重點,並推薦5大洗腎配方營養品。
洗腎前、後營養怎麼吃?
洗腎前營養重點
- 適量蛋白飲食:患有慢性腎臟疾病時,身體代謝蛋白質所產生的含氮廢物會累積在體內,進而增加身體負擔,因此,未洗腎的慢性腎臟病病患要限制每日的蛋白質攝取量,每日、每公斤體重攝取的蛋白質建議控制在0.6~0.8克。
- 少鈉:攝取過多的鈉對慢性腎臟病不利,建議飲食中多吃原型食物,少吃醃漬食品。
- 少磷:攝取過多的磷也容易增加身體負擔,建議少吃內臟類、五穀雜糧、乳製品及堅果。
洗腎後營養重點
透析會帶走蛋白質代謝後產生的廢物,也會帶走其他營養素,例如胺基酸、微量元素、水溶性維生素,如B1、B6、B12及葉酸等,因此,患者除了應攝取更多蛋白質,也須加強補充其他的營養素。
洗腎後主要有3個營養重點:
- 增加飲食中蛋白質的攝取:進入洗腎階段後,腎友每日每公斤體重所需的蛋白質變成1.2克,約為洗腎前的2倍,其中50~70%應來自高生物價值的動物性蛋白質,例如雞、鴨、魚、蛋、肉及牛奶等。
- 熱量不能過低或過高:洗腎患者每日、每公斤的熱量需求為25~30大卡,以60公斤的病友為例,每日應攝取1500~1800卡,需求相當高;但若腎友同時有其他慢性病須控制,升糖指數就須納入考量。
- 低鈉、低磷、低鉀:除了維持低鈉、低磷飲食之外,也應控制鉀的攝取量,因為洗腎患者代謝礦物質的能力不如一般健康的人。
腎友在注意上述3點的同時,更應維持營養多元,確保其他維生素、營養素都有補充到位;不過,許多洗腎患者或照護者,可能因為身體狀況差、忙於工作或家庭或經常外食等因素,無法隨時注意營養攝取,此時便可以透過洗腎配方營養品,維持營養多元,進而補充營養維持健康。
洗腎配方營養品挑選4重點
洗腎配方營養品都是專為透析腎友設計,符合低鈉、低磷、低鉀等低負擔原則,但在蛋白質比例、熱量密度(每毫升熱量多寡),以及營養素的添加等面向,各有些微差異;腎臟專科醫師林軒任建議,腎友在挑選配方營養品時,可看下列4個重點:
- 充足的熱量與蛋白質:熱量建議每毫升達1.8卡,蛋白質則可選來源為乳清蛋白的優質蛋白質,且佔總熱量比例為18%。
- 具有BCAA支鏈胺基酸:研究發現,支鏈胺基酸(英文為BCAA,為胺基酸的一種)有助於蛋白質合成,但蛋白質會隨透析而流失,此為腎友容易體力不佳的主要可能因素之一,因此,透過補充有BCAA的營養品,有助於增加體力,提振精神。
- 添加關鍵維生素:建議可選擇添加維生素B群及營養型維生素D3的產品,幫助增強體力,調理生理機能。
- 營養符合國際建議標準:各營養素成分含量符合美國國家腎臟基金會(KDOQI)、國際腎臟病醫學組織(KDIGO)的臨床治療指引建議。
5大洗腎配方營養品推薦
洗腎配方營養品1:力增飲 力增洗腎配方
- 產品規格:24罐/箱,每罐237毫升
- 使用方式:口飲或管灌
- 特色:
- 18%優質蛋白質比例,每罐19克蛋白質,相當於2~3份的魚或雞胸肉
- 添加BCAA支鏈胺基酸,幫助精力充沛
- 加入關鍵維生素B群、營養型維生素D3,增加體力及調節生理機能
- 低GI、低磷、低鈉、低鉀,身體低負擔
- 提供低糖多口味,例如杏仁及焦糖口味
洗腎配方營養品2:亞培 普寧勝
- 產品規格:24罐/箱,每罐237毫升
- 使用方式:口飲或管灌
- 特色:
- 低GI值,適合糖尿病腎病變的洗腎病患
- 低磷、鈉、鉀,符合洗腎患者所需
- 添加Omega-3,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占總脂肪量70%以上
洗腎配方營養品3:益富 元氣強 洗腎適用配方
- 產品規格:30包/盒,每包24克
- 使用方式:沖泡飲用
- 特色:
- 使用100%分離黃豆蛋白,好消化、好吸收
- 添加高含量鐵、葉酸、B12,幫助紅血球的形成
- 添加多種膳食纖維促進排便
洗腎配方營養品4:補體素 勝力2 原味
- 產品規格:26罐/箱,每罐237毫升
- 使用方式:口飲或管灌
- 特色:
- 低GI、低磷、低鈉、低鉀
- 添加專利鉻,幫助維持醣類正常代謝
- 添加專利膳食纖維,促進排便順暢
- 加入藻油Omega-3,攝取優質脂肪
洗腎配方營養品5:桂格完膳營養素 洗腎適用
- 產品規格:48罐/2箱,每罐237毫升
- 使用方式:口飲或管灌
- 特色:
- 添加綠茶萃取物(含EGCG)
- 採高濃縮營養熱量設計,每毫升提供約2大卡熱量
- 添加中鏈脂肪酸(MCT)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embed-health-tool-b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