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癌對多數人而言可能感覺很遙遠,然而許多名人如高凌風、插畫家幾米等,其實都是白血病友。
根據衛福部109年癌症登記報告,在癌症死亡率排行中,血癌(白血病)位於第10位,其實白血病比我們想像中還近。《Hello醫師》從白血病的原因、分類,直至症狀,為你深入介紹白血病。
什麼是白血病?
白血病(Leukemia)又稱血癌,是一種發生於骨髓白血球的異常增生現象。人體的骨髓是造血細胞的家,我們體內的血小板、紅血球和白血球都在這裡,經由造血細胞的轉化,待發育成熟,便進入血液系統當中。
當骨髓發生癌化,帶癌細胞的異常白血球因此大量增生,失去正常血球細胞應有的分化能力及老化死亡現象。在帶癌白血球不斷分裂,無視甚至取代正常細胞成長的情況下,便會壓縮正常其他細胞與骨髓的空間,使人體造血功能下降,導致血小板與紅血球量不足而引發症狀。
急性與慢性白血病分類
白血病所導致的異常白血球增生,可依據其增生之細胞成熟度(不成熟母細胞或中度成熟細胞),進一步分為急性與慢性白血病。不過白血球也跟淋巴系統有緊密關聯,因此白血病還可依其增生之細胞種類分為:
- 骨髓母細胞(或稱骨髓芽細胞)異常增生所致
- 淋巴母細胞(或稱淋巴芽細胞)異常增生所致。
根據以上條件,白血病主要可歸類成4大類別:
-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簡稱AML)
-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簡稱ALL)
-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簡稱CML)
-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hronic lymphoblastic leukemia,簡稱CLL)
統計發現,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台灣成年人較易罹患的白血病類型,而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則好發於孩童身上。(推薦閱讀:最多兒童罹患的癌症!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成因與症狀)
白血病的原因為何?
並非所有類型的白血病都已獲證實其生成原因,但根據最新研究發現,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的第9對和第22對染色體轉位,記為T細胞(9:22),亦稱為費城染色體(Philadelphia Chromosome);轉位後出現的T細胞會導致酪胺酸激酶(Tyrosine kinase)過度活躍,引發細胞不受控制的增生。據統計顯示,超過90%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有此染色體變異。
除此之外,以下原因也可能提高罹患血癌的風險:
- 唐氏症(Down’s syndrome)
- 長期暴露於放射線汙染環境
- 病毒感染
- 長期接觸化學藥品或製劑
- 擁有白血病家族史
白血病的10大症狀
白血病的症狀會根據類別不同而有所差異,其症狀包含:
- 持續疲勞、虛弱
- 貧血
- 發燒
- 異常疲勞
- 體重莫名減輕
- 淋巴結腫大、肝臟或脾臟腫大
- 骨頭疼痛
- 皮膚出現紫斑(皮下出血產生的紅紫色的斑點)
- 流鼻血
- 牙齦出血
- 夜間盜汗
一般而言,慢性白血病初期幾乎沒有任何症狀,不過病徵會隨時間逐漸發展,可能開始出現一些急性症狀,最後成為急性白血病。
由於這些症狀跟感冒或流感的症狀相似,因此容易會造成病患忽視或延誤治療時機,不過由於白血病患者血液中的白血球往往會大幅上升,仍可及時透過血液檢查從中辨別出病徵與其關聯。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b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