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up og meta
ads sign icon廣告

肺腺癌初期症狀會背痛?肺腺癌與背痛關係、治療照護一次懂

背痛是現代人常見的症狀,多數與長期姿勢不良、肌肉緊繃或運動傷害有關,但其實「背痛」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症狀,卻經常被當成一般的肌肉痠痛而被忽略;以肺腺癌為例,雖初期不易有明顯症狀,但若出現背痛位置固定、有深層悶痛,甚至伴隨咳嗽或胸悶時,就應特別留意。

肺腺癌初期症狀會背痛?肺腺癌與背痛關係、治療照護一次懂

《Hello醫師》為您解析肺腺癌的症狀、治療選擇與營養補充建議,同時說明肺腺癌背痛的特徵與原因,幫助患者提早因應、穩定體力,迎戰接下來的治療挑戰。

肺癌現況:癌症死因首位,早期難察覺!

肺癌是目前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根據衛生福利部113年國人死因統計1,肺癌已連續21年居十大癌症死因之首,且年增率達1.4%。由於肺癌初期常無明顯症狀,許多患者在確診時已進展至中晚期,導致治療難度提高。

不過,隨著分子生物學的進展,醫師可依據不同細胞型態制定個人化的精準治療計畫,有助於提升治療成效與患者存活率。

肺腺癌是什麼?

肺腺癌是最常見的肺癌類型,屬於非小細胞肺癌(NSCLC),約佔肺癌人數的7成。肺腺癌腫瘤多發生於肺部周邊區域,因位置接近胸膜與血管等結構,導致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延誤診斷。

常見的肺癌分為以下2大類:

  • 非小細胞肺癌(NSCLC):約佔9成肺癌病例,根據細胞型態與構造可分為肺腺癌、鱗狀上皮細胞癌與大細胞癌。此類型在分期與治療上具高度共通性。
  • 小細胞肺癌(SCLC):進展快速、惡性度高,治療方式與預後與NSCLC差異明顯。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肺癌手冊2指出,肺腺癌好發於無吸菸史的女性,因此即便未有明顯的危險因子,仍可能罹病。當出現異常症狀時,應提高警覺、及早就醫。

肺腺癌引起背痛的原因、背痛位置與特徵

肺癌初期症狀通常不明顯,尤其是屬於非小細胞肺癌的肺腺癌,有三分之二發生在肺部周邊的小氣道或末端肺泡,距離主要呼吸道較遠。因此,當患者開始出現明顯症狀如持續性咳嗽,往往已是肺腺癌末期,甚至可能已發生癌細胞擴散。

在這些症狀中,背痛經常被誤認為肌肉痠痛所致,常因此延誤就醫。雖然肺腺癌患者不一定都會出現背痛,但若出現此症狀,通常代表腫瘤已生長至一定程度,或開始侵犯周圍組織。一旦出現不明原因的背痛,且背痛位置固定、持續時間超過兩週,並伴隨咳嗽、胸悶或呼吸困難等其他異常症狀時,應提高警覺,盡快就醫確認是否與肺部腫瘤相關。

肺腺癌背痛的可能原因與位置

  • 腫瘤侵犯胸壁或肋骨:當肺部腫瘤延伸至胸壁或肋骨時,可能引起持續性局部疼痛,例如上半背部、肩部,並伴隨壓痛。
  • 腫瘤壓迫神經:若腫瘤靠近脊椎或神經根,可能壓迫神經,導致肩膀、手腳或臀部出現麻痛,甚至壓迫性骨折,延伸至下半背部痠痛。
  • 癌細胞轉移至骨骼:若癌細胞擴散至骨頭,可能造成持續性劇烈疼痛,並伴隨骨質流失與骨折風險。

肺腺癌背痛的常見特徵:

  • 靜止時或夜間容易發作
  • 深呼吸、咳嗽會加劇疼痛
  • 使用止痛藥也無明顯改善

肺腺癌主要症狀有哪些?

不少人以為肺腺癌初期症狀會背痛,但實際上,因癌細胞位置接近肺泡或支氣管周圍,肺腺癌初期無明顯症狀,因此容易與感冒、疲勞等症狀混淆,甚至完全無感,並導致延誤診斷。

以下為肺腺癌主要的症狀表現,建議多加留意:

  • 持續性咳嗽:早期可能出現咳嗽或久咳不癒,情況較嚴重或已是肺腺癌末期,甚至會咳出血痰。
  • 疲勞、倦怠感:身體免疫力下降,開始產生疲勞及倦怠感;肺腺癌末期患者甚至轉為強烈倦怠感。
  • 體重、食慾下降:因癌細胞成長,增加能量的消耗,可能會影響食慾,產生營養不良、體重下降情況。
  • 呼吸急促:當肺泡遭癌細胞侵犯時,可能影響呼吸;情況嚴重或肺腺癌末期者,可能演變為呼吸困難。
  • 胸部疼痛:出現此症狀時,多已進展至肺腺癌末期;腫瘤可能已侵犯氣管等其他器官,甚至可能出現頭痛、骨頭痛等多項症狀。

若出現以上症狀,雖然不代表確診肺腺癌,但若持續出現、無法找到原因或逐漸加劇,建議應盡快安排肺部功能檢查,例如肺部X光、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若超過上述3項症狀,代表罹患肺腺癌風險相當高,請儘早就醫尋求專業評估與治療。

確診肺腺癌怎麼辦?肺腺癌的分期與治療選項

肺腺癌屬於非小細胞肺癌,確診後會依國際通用的TNM分期系統來評估病情嚴重程度,進而決定肺腺癌的治療策略。此系統主要從以下3個面向觀察:

  • 腫瘤(Tumor,T):根據腫瘤大小與侵犯範圍,分為T1a、T1b、T2、T3、T4。
  • 淋巴結(Node,N):評估癌細胞是否已擴散至淋巴組織,分為N0、N1、N2。
  • 轉移(Metastasis,M):判斷是否發生遠端轉移,分為M0(無)與M1a、M1b(有轉移,分數越高表示範圍越廣)。

臨床上,醫師會依據TNM評估結果,將肺腺癌分為第1至第4期。其中第4期即俗稱的「肺腺癌末期」,代表癌細胞已遠端擴散,預後相對不佳。整體來看,肺腺癌第一期患者的5年平均存活率超過6成,而末期則不到2成。

儘管肺腺癌進展速度較快,但若能及早發現,並配合個別化的治療計畫,仍有不少肺腺癌患者能穩定病情,甚至恢復日常生活。

肺腺癌治療方法解說

肺腺癌的治療方式會依據分期結果與患者整體健康狀況進行規劃。治療過程中,醫師會綜合評估是否可進行手術、手術範圍大小,以及是否需搭配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放射線或免疫治療等。

肺腺癌的常見治療方法包括:

  1. 手術治療:若腫瘤尚未擴散,通常優先以手術切除肺部腫瘤與部分周邊組織,以降低癌細胞侵犯風險。
  2. 化學治療:透過化學藥物殺死或抑制癌細胞生長,適用於晚期肺癌、小細胞肺癌擴散期,或手術後作為輔助療法。
  3. 標靶治療:針對癌細胞中特定基因突變所設計的精準療法,藉此降低對正常細胞的影響,提升治療效果。
  4. 放射線治療:使用高能放射線破壞癌細胞DNA,常用於手術後搭配化療,或針對多部位轉移造成身體不適的情況。
  5. 免疫治療:運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激活自身免疫系統,以辨識並攻擊癌細胞,為近年重要治療趨勢之一。
  6. 合併治療:臨床上常依病情需要,結合手術、化療、標靶、放療與免疫療法,以提高整體療效與延長存活期。

除了積極治療之外,營養補充也不可忽視。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3說明,癌症患者因腫瘤快速生長,會導致醣類、蛋白質與脂肪等營養素代謝異常,進而引發營養不良,降低治療耐受度與效果。

因此,建議在療程開始前,即與醫療團隊討論適當的營養補充方案。選擇針對癌症患者設計的營養配方,能幫助穩定體力、補充能量與蛋白質,提高治療中的耐受度,協助患者順利走過關鍵療程階段。

肺腺癌別忽視營養補充,穩定體力助攻治療歷程

面對肺腺癌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副作用與體力消耗,營養補充是支撐療程的重要基底。對於正經歷治療期的患者而言,攝取均衡營養不僅能提升治療耐受性及完成率,也能減少副作用影響,有助於維持體力、改善生活品質。

選擇營養補充品時可參考以下幾點進行挑選

  • 癌症專用配方:針對癌症患者設計,可補充治療期間所需營養與熱量。 
  • 充足營養成分:建議每日每公斤體重攝取25~30大卡熱量與至少1公克蛋白質,維持體重與免疫功能。  
  • 低脂配方:研究指出4,高脂肪配方容易提早產生飽足感,反而影響整體攝取量;因此建議選擇低脂、吸收率佳的產品。
  • 抗發炎成分:2021年ESPEN癌症營養指南5說明,魚油內的Omega-3具有豐富的EPA成分,有助癌症患者穩定體力、改善食慾,降低營養不良的風險。其中,rTG型魚油吸收率更高,為治療期的良好選擇。若產品標示魚油來源為小型魚種,亦可降低重金屬殘留疑慮,讓補充過程更安心。
  • 適口性佳:液態設計有助於食慾不佳或吞嚥困難時攝取,減少營養流失。

肺腺癌怎麼預防?肺腺癌的高危險群與預防5重點

肺腺癌初期症狀容易被忽視,常因與感冒、疲倦等日常不適混淆而延誤就醫。若近期出現反覆咳嗽、不明原因的背痛、胸悶或異常疲倦,應盡快尋求醫師協助,確認是否與肺腺癌或肺部相關疾病有關

除了定期健康檢查外,以下高風險族群更應特別關注肺部健康:

  • 有吸菸史
  • 有肺癌家族病史
  • 曾患肺結核或慢性肺部發炎疾病
  • 長期暴露於致癌環境,如冶礦業、金屬製造、石綿、輻射

若想有效預防肺腺癌,則建議從日常生活著手調整,養成以下5大預防習慣,有助減少生活中導致肺腺癌的因素:

  1. 戒菸及避免二手菸:吸菸是造成肺癌最主要原因,戒菸可大幅降低風險,同時應遠離二手菸與三手菸環境。
  2. 維持良好空氣品質:避免長時間處於油煙、PM2.5與有害氣體環境,並保持室內通風,有需要時配戴口罩。
  3. 規律作息與運動習慣:維持健康的生活作息並規律運動,有助提升免疫力。
  4. 補充營養、維持體力:攝取充足蔬果與高品質蛋白質,減少紅肉、加工食品與酒精攝取,以維持免疫功能與良好體力
  5. 定期肺部檢查:符合篩檢資格者,可利用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提供的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服務,每2年進行一次肺癌篩檢。

 目前國健署推動的LDCT免費肺癌篩檢服務6,適用條件與對象包括

  • 有肺癌家族病史者:45~74歲男性,或40~74歲女性,其直系血親或兄弟姊妹曾罹患肺癌或肺腺癌。
  • 重度吸菸者:50~74歲民眾,吸菸史達20包-年以上,目前仍吸菸或戒菸未滿15年,即屬於重度吸煙者
「20包-年以上」表示平均每天吸菸的包數乘以吸菸年數的總和,例如,每天吸1包菸,持續吸菸20年以上,或每天吸2包菸,持續吸菸10年以上等,都符合以上條件。

預防肺腺癌不是單一行動,而是長期的生活管理。即使沒有吸菸,也不代表風險為零,因此定期檢查與日常照護仍是自我健康管理的關鍵!

1.113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衛生福利部)

2.台灣癌症基金會肺癌手冊(台灣癌症基金會)

3.癌症為什麼容易造成營養不良?(台灣癌症基金會)

4.Obes Rev. 2015 Jan;16(1):64-76. doi: 10.1111/obr.12230. Epub 2014 Nov 17.

5.ESPEN practical guideline: Clinical Nutrition in cancer

6.114年擴大肺癌篩檢服務 新年從健康開始(衛生福利部)

TW.2025.65964.PRO.1

[embed-health-tool-bmi]

免責聲明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現行版本

2025/09/11

文: 張如青

資料查核: Hello 醫師

周士閔 更新


相關文章

玻尿酸對眼睛有幫助嗎?「玻尿酸+葉黃素」成眼睛保健新重點

增強免疫力6大食物!免疫力下降吃什麼?提升抵抗力必看


資料查核:Hello 醫師|文:張如青 · 更新日期:2025/09/11

ad icon廣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