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 (人類乳突病毒)是什麼?

HPV(人類乳突病毒)是一種會導致癌化的DNA病毒,主要透過性行為感染,而且感染對象不分男女,人的一生中,感染機率高達80%。 HPV 現已知有2百多種型別,HPV感染者一般無明顯症狀,但持續感染高致癌性HPV,可能導致子宮頸癌及男、女外生殖器癌。

HPV 目前並無特定藥物可治療,預防感染的方式,包括接種疫苗、從事安全性行為及女性定期接受抹片檢查。

預防HPV

人類乳突病毒(HPV)

HPV疫苗價格、副作用?九價疫苗是什麼、哪裡打、公費對象**

根據研究統計指出,人的一生中感染HPV病毒的機率高達80%。只要發生過性行為,就有感染HPV風險; 任何形式的性接觸都可能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除了透過保險套避免感染,接種HPV疫苗可以有更進一步的保障。 目前國內可供施打的HPV疫苗有3種,不僅價格不同,保護力也有所區別;究竟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HPV疫苗,降低子宮頸癌或菜花威脅? 《Hello 醫師》由淺入深,帶您認識HPV病毒與疫苗,並進一步介紹3種HPV疫苗的價格、種類與接種注意事項,幫助你分析並選擇適合自己的HPV疫苗。 HPV疫苗是什麼?能治療子宮頸癌? HPV疫苗主要是藉由預防HPV感染,來預防子宮頸癌病變及其他相關病變,因為HPV與子宮頸癌前病變、子宮頸癌以及男女外生殖器癌的發生有關,因此HPV疫苗也稱作「子宮頸癌疫苗」或「人類乳突病毒疫苗」;HPV疫苗本身並無治療功效。 HPV病毒是什麼?認識人類乳突病毒 HPV中文名稱為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屬一種DNA病毒,其種類多達上百種,依其特性可區分為高危險以及低危險型。 其中,高危險型的HPV病毒以第16、18型尤為常見,與子宮頸癌前病變、子宮頸癌以及男女外生殖器癌的發生有密切相關;而屬於低危險型的HPV第6、11型,則是引起生殖器疣(又稱菜花)的主因。 HPV病毒主要透過性接觸傳染,包含接觸帶原者的皮膚、黏膜或體液,皆可能遭受感染。根據研究資料顯示,每個人一生中約有5~8成的機會感染HPV,雖然目前並無治療藥物,但民眾可經由接種HPV疫苗,預防60~90%HPV感染,加上定期檢查,可以讓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的風險降至最低。(延伸閱讀:子宮頸癌疫苗愈早施打效果愈好!了解HPV疫苗的接種須知) HPV疫苗價格?九價疫苗是什麼?多久打一次? HPV疫苗為不活化疫苗,可誘發人體免疫系統產生抗體,預防7~9成子宮頸癌發生。而現行的HPV疫苗,可分為以下3種: HPV疫苗(二價) 預防病毒類型:HPV第16、18(高風險致癌)型 效力持續時間:約9~10年 接種時程: (1)9~14歲女性:施打2劑,第1劑施打後,在5~13月內施打第2劑 (2)15歲以上女性:施打3劑,1、2劑間隔1個月;2、3劑間隔5個月 價格:每劑3000~3500元 特點:子宮頸癌保護效力達70%,並對其他型HPV有交叉保護效力。雖然不含第6、11型HPV防護力,但根據施打結果顯示,二價疫苗仍能降低罹患菜花的風險。 HPV疫苗(四價) 預防病毒類型:HPV第6、11(低風險致癌)、16、18(高風險致癌)型 效力持續時間:12年以上 接種時程: (1)9~13歲女性:施打2劑,第1劑隔6~12個月內接種第2劑 (2)14~45歲女性、9~26歲男性:施打3劑,1、2劑間隔2個月;2、3劑間隔4個月 價格:每劑3000~3500元 特點:已經停產,故於2021年第一季開始停止供應自費市場。 HPV疫苗(九價) 預防病毒類型:可預防HPV第6、11(低風險致癌)、16、18、31、33、45、52、58(高風險致癌)型 效力持續時間:約6年 接種時程: (1)9~14歲男、女性:施打2劑,第1劑後6~12個月內接種第2劑 (2)15~45歲男、女性:施打3劑,1、2劑間隔2個月;2、3劑間隔4個月 價格:每劑5000~6000元 特點:能夠直接防護較多高風險致癌型HPV病毒,子宮頸癌保護效力達到90%,對菜花病毒也有預防效果。 HPV疫苗副作用及注意事項 在接種HPV疫苗前,若有以下症狀請向醫師告知,並評估是否適合接種HPV疫苗: 患有特殊疾病者 食物或藥物過敏史 免疫功能異常 出血性問題 任何生理不適 懷孕或準備懷孕 另外,與許多疫苗及藥物相同,接種HPV疫苗也有副作用。常見不良反應包括: 注射部位紅、腫、痛、癢 頭痛、頭暈 輕微發燒 噁心、嘔吐 倦怠 肌肉、關節痠痛 建議注射完留院觀察30分鐘,若症狀惡化,請盡速向醫師反應。 男、女性HPV疫苗怎麼挑? 依疫苗作用而言,接種二價HPV疫苗對男性幫助不大;而因四價疫苗停產後存量逐漸減少,目前國內自費市場以九價疫苗為主,不僅保護範圍較廣,也可預防男性常罹患的HPV6和11型。建議民眾按照醫師指示定時施打疫苗,並切勿混打不同類型HPV疫苗,方能達到疫苗最大保護力。 HPV疫苗公費對象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自民國107年起啟動國中女生公費HPV疫苗接種服務,於113年的公費接種對象主要為國中女生,按照各地方政府衛生局公布的時程接種即可。非補助對象或不想施打公費補助疫苗,可選擇至有提供HPV疫苗接種的醫療院所自費接種。 台北市衛生局於113年開始提供112年入學國中男生公費9價HPV疫苗,目標提升群體免疫力,降低HPV感染衍生癌症之發生。 HPV疫苗哪裡打? 請「點此」看各縣市HPV疫苗接種之合約醫療院所名單。 有性行為能接種HPV疫苗嗎? HPV疫苗對於沒有過性行為或未受到HPV感染者最有效,但有性行為經驗者仍可接種。 男性一定要打子宮頸癌疫苗嗎? 男性施打HPV除可預防菜花外,也可避免傳染給另一半。此外,接種HPV疫苗則能降低生殖器周遭癌症風險,降低男性罹患陰莖癌及肛門癌的風險。 HPV疫苗和COVID-19疫苗能同時接種? HPV疫苗是非活性疫苗,故可以與其他非活性或活性疫苗如:A肝、B肝、白喉、破傷風等疫苗一同接種。而依照疾管局公布,HPV疫苗最好與COVID-19疫苗間隔7天以上接種。若有疑問,可到疾管局網站查詢。(延伸閱讀:寶寶施打疫苗後發燒別慌!五合一疫苗種類、副作用、注意事項一次解答)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子宮頸癌

子宮頸抹片檢查費用及流程介紹!早期篩檢治癒率高**

子宮頸癌在過去是女性最容易得到的癌症,但其實子宮頸癌從癌前病變演化到癌症的潛伏期較長,如果能早期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子宮頸癌篩檢),就可以有效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並痊癒,而自從政府推動子宮頸抹片檢查 20 多年後,子宮頸癌從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下降至 105 年的第八名,死亡率也從女性癌症的第四名,下降至第七名。不過,每天仍有約四人被診斷罹患子宮頸癌、約兩人死於子宮頸癌,因此仍建議成年女性定期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 子宮頸抹片檢查費用及對象(政府補助) 項目 對象 次數 補助內容 服務項目 子宮頸癌篩檢 (由菸品健康福利捐支應) 30 歲以上婦女 每年一次 採檢費: 120-230 元/案 檢驗費: 200 元/案 子宮頸抹片採樣、骨盆腔檢查、 子宮頸細胞病理檢驗。 (資料來源:衛福部) 定期做抹片檢查 預防子宮頸癌 專家建議女性應定期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並遵循以下原則,趁早診斷子宮頸癌。以下方法能夠提前發覺癌前病變,預防子宮頸癌症發生。 女性從首次發生性行為後,就建議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每三年定期進行一次巴氏塗片(Pap test,子宮頸抹片)檢查,若結果異常,可加做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檢查。 子宮全切除的女性,不需要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若是因治療癌症的切除則是例外。切除子宮而沒有切除子宮頸的女性,仍應定期進行檢查。 30 歲以後的女性,每 3~5 年應進行一次巴氏塗片檢查,以及人類乳突病毒檢查,這樣的雙重檢查,應持續到 65 歲。 65 歲以上女性,若在過去十年都有進行定期檢查,且過去 20 年都沒有嚴重癌前病變跡象,就可以停止子宮頸抹片檢查。若曾檢查出 CIN2 或 CIN3,應在發現後持續定期抹片檢查至少 20 年。 因子宮免疫系統的人造動情素(Diethylstilbestrol,DES)受到抑制,而成為子宮頸癌高風險的女性,需要更常進行檢查,並遵從醫師的指示 。 已施打抗人類乳突病毒疫苗的女性,仍應遵守以上指示。 HPV疫苗公費接種 子宮頸癌是我國女性第10位常見的癌症,目前對於HPV感染尚無藥物治療,因此預防感染和盡早接種疫苗對於預防子宮頸癌相當重要。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針對9-14歲女性接種HPV疫苗,由於性行為尚未活躍,所以預防效果較佳。(推薦閱讀:衛福部 - 家長最常問的3個HPV問題)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自民國107年起啟動國中女生公費HPV疫苗接種服務,於113年的公費接種對象主要為國中女生,按照各地方政府衛生局公布的時程接種即可。 台北市衛生局於113年開始提供112年入學國中男生公費9價HPV疫苗,目標提升群體免疫力,降低HPV感染衍生癌症之發生。 https://helloyishi.com.tw/sexual-health/hpv/different-types-of-hpv-vaccine/ 子宮頸抹片檢查介紹 1. 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 60~90% 的子宮頸癌死亡率。 2. 巴氏塗片篩檢會先以擴陰器擴張陰道,再以小木棒或刷子輕輕刮取子宮頸 剝落的細胞,塗抹於玻片和染色後,經顯微鏡觀察是否有癌前病變或是癌症。 3. 抹片檢查結果: 若正常,請持續每三年至少接受一次子宮頸每抹片檢查 若有意義不明的鱗狀細胞變化,3-6 個月內請再做抹片或 HPV檢測(推薦閱讀:HPV疫苗越早施打效果越好!但須注意風險) 若有輕度癌前病變,請接受陰道鏡檢查或 3-6 個月內再做 抹片檢查 若有重度癌前病變、意義未明的腺體細胞變化,請接受陰道鏡檢查和切片 若發現為癌症,請接受切片檢查 在沒有定期抹片檢查習慣的女性當中,子宮頸癌致死率較高,是開發中國家女性,最容易罹患的癌症之一,診斷出來時通常已是晚期。撇開致死率不談,子宮頸癌是最容易被治癒的癌症之一,只要早期診斷治療,就不用怕子宮頸癌!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人類乳突病毒(HPV)

揭HPV病毒3大真相!孕婦小孩也要當心**

大多數有活躍性生活的人,多少都可能感染過一種病毒—人類乳突病毒(HPV)。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資料顯示,這種病毒被列為最常見的性病之一,而由於病人並不會有外顯的症狀,所以我們更要做好預防措施。 某些情況下,HPV 會導致皮膚長疣,甚至引發癌症,不過,它大多悄悄來,又悄悄走。 無論如何,我們都該好好了解它,盡可能做好防護,確保自己和伴侶的性愛安全。對此,以下整理您不可不知道的HPV病毒3大真相。 1. 菜花噩夢重現!孕婦也要小心 俗稱菜花的性病,醫學上叫做尖銳濕疣,就是生殖器感染 HPV 造成的。HPV 不一定要透過插入式性行為傳染,只要性愛過程中的皮膚接觸,包括口交,都可能被感染。此外它還能從傷口進入身體,所以肛交也有風險。 感染 HPV 後,要留意私密處是否出現異常硬塊或病灶。某些類型甚至會引起肛門癌、喉癌或子宮頸癌。如果有任何疑慮,請立即就醫。 孕婦感染 HPV 也可能危及胎兒,因為病毒可能侵入喉嚨和氣管,引發復發性呼吸道乳頭狀瘤。 2. HPV致癌 預防疫苗不可少 出現生殖器疣只代表免疫力下降,不一定就是罹癌徵兆。致癌和引起疣的通常是不同種類的 HPV。另外,HPV 引發的癌症通常要好幾年,甚至幾十年才會出現。因此,我們能做的就是按時打疫苗,遵守安全性行為。 雖然目前沒有治療 HPV 的方法,但透過藥物和預防措施,可以避免生殖器疣和子宮頸癌前期病變。女性定期做子宮頸癌篩檢很重要,可及早發現異常細胞,降低風險。 國民健康署補助30歲以上婦女每3年1次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提醒民眾定期做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https://helloyishi.com.tw/sexual-health/hpv/different-types-of-hpv-vaccine/ 3. 小孩也難倖免!保持環境衛生很重要 除了生殖器疣,小孩也可能感染 HPV,常見的是足蹠疣,通常會在腳踝長出硬粒狀凸物,特別容易在衛生條件較差的地方感染,比如赤腳走公共泳池。另外還有扁平疣,常見於小孩臉頰、男性鬍子部位,以及女性腳上。 HPV感染也會導致尋常(Common Warts)疣,台語稱作「魚鱗刺」,常長在手指或手臂上。雖然看起來不太美觀,有時還會疼痛、出血。家長可以教導孩子注重衛生,出門要穿鞋,不要咬指甲,就能降低感染風險。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advertisement

主題文章

子宮頸癌

認識子宮頸癌:子宮頸癌症狀、治療、風險及存活率,9成患者曾染HPV**

子宮頸癌(Cervical cancer)亦即發生在子宮頸的癌症,超過9成的子宮頸癌是因HPV病毒感染造成細胞不正常生長,進而演變成癌症。子宮頸癌是女性常見癌症之一,各個年齡層的女性都可能罹患子宮頸癌的。我國自1995年起,即提供30歲以上女性子宮頸抹片檢查。 根據衛生福利部2019年最新癌症登記報告指出,2019年子宮頸癌(含原位癌)共有4507名患者,名列女性10大癌症第4名;若不含原位癌仍高居第9名。目前雖已有子宮頸癌疫苗,但對子宮頸癌仍然不能掉以輕心,就讓《Hello醫師》帶各位女性一起了解子宮頸癌的大小事。 子宮頸的介紹 子宮頸位於子宮下半部通往陰道開口處,因是子宮較窄的部份,故稱之為「頸」;子宮頸的開口通到陰道,也是月經流出的通道,同時是陰道微生物及空氣進入女性子宮的屏障。若從陰道往內看,子宮頸有如圓形突出物,中間有個開口;進行性行為時,若因受刺激引起發炎反應,子宮頸也能給予抵擋。 子宮頸癌症狀 子宮頸癌患者症狀通常不太明顯,必須等成了侵犯性的子宮頸癌時,才會開始出現症狀。若要提早發現,必須仰賴子宮頸抹片篩檢等檢查。子宮頸癌常見症狀如下: 白帶增加 白帶顏色較清也比較稀 白帶有異味 陰道分泌物有異味 性交後陰道出血 劇烈勞動後陰道出血 生殖器檢查後陰道出血 停經的女性陰道出血 若身體已出現疼痛感,可能已經屬於較末期子宮頸癌症狀: 性行為後有不適感 坐骨神經痛 下腹疼痛 背痛 腎盂積水 大小便失禁 大小便出血 體重減輕 (延伸閱讀:子宮頸癌早期無症狀!復發與末期症狀有這些) 子宮頸癌成因、風險與預防 子宮頸癌的原因 子宮頸癌原因主要是藉由性行為感染人類乳突狀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簡稱 HPV),造成細胞不正常增生且轉變為頸癌細胞;子宮頸癌發生時,會先出現子宮頸癌的前期病變,稱為子宮頸上皮內贅瘤(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https://helloyishi.com.tw/sexual-health/hpv/different-types-of-hpv-vaccine/ 子宮頸癌的風險 子宮頸癌患者有高達逾9成曾感染過HPV,但多數感染者並不會發展成癌症;至於造成子宮頸癌的其他風險還包括以下行為: 較早發生性行為 擁有多重性伴侶 性伴侶本身也有多重性伴侶 性病感染 35~45歲是子宮頸癌的好發年齡 子宮頸長期損傷、破皮、發炎 吸煙 子宮頸癌的預防 早期子宮頸癌的5年存活率高達9成以上,因此,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醒,預防子宮頸癌有3道防線須注意: 安全性行為 接種HPV疫苗(建議閱讀:子宮頸癌疫苗越早施打效果越好!了解HPV疫苗的接種須知) 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延伸閱讀:子宮頸抹片檢查結果陽性!異常不等於罹癌) 子宮頸癌分期與分類 子宮頸癌的分期 國際婦產科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以下簡稱 FIGO)的分歧系統是女性生殖系統癌症最常使用的分期系統。子宮頸癌共可分成5個分期: 子宮頸癌第0期 子宮頸癌第1期 子宮頸癌第2期 子宮頸癌第3期 子宮頸癌第4期 子宮頸癌的分類 根據台灣婦癌醫學會,子宮頸癌分類有包括: 鱗狀上皮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腺癌(Adenocarcinoma) 腺鱗狀上皮癌(Adenosquamous carcinoma) 亮細胞癌(Clear cell carcinoma) 類子宮內膜腺癌(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 未分化細胞癌(Undifferentiated […]

子宮頸癌

子宮頸抹片檢查結果陽性!異常不等於罹癌*

定期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讓醫師判斷子宮頸是否異常,達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的目的。21 歲以上的女性,可以每年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如果在小於 21 歲時有性行為,也建議在經歷過性行為的三年內,進行抹片檢查。 子宮頸抹片異常代表的事 若子宮頸有任何感染或分化不良(Dysplasia,即有異常細胞)的現象,子宮頸抹片就會出現異常,或陽性反應。不過抹片異常並不就完全代表你已罹癌,事實上,每十件子宮頸抹片篩檢就會有一件出現陽性反應,所以這只是代表可能需要進一步的檢查,來確造成異常的真正問題,有可能是以下狀況: 發炎或感染 皰疹(Herpes) 滴蟲陰道炎(Trichomoniasis) 近期有性行為 分化不良,可能是潛在癌前病變細胞 使用陰道乳膏或沖洗劑,影響判讀結果 人類乳突病毒(HPV,Human Papilloma Virus),俗稱生殖器疣(Genital Warts),會長在子宮頸、生殖器或皮膚,高達 60% 的女性患者並不知道自己已感染;HPV 病毒感染也是造成子宮頸癌的主因。 發現抹片異常後該做的事 抹片異常的結果並不代表情況嚴重,但無論如何,若抹片結果為陽性,都應接受進一步療程。進一步檢查可能包含再做一次抹片、陰道鏡檢查(Colposcopy,使用顯微儀器檢查子宮頸),或活體組織切片(Biopsy,子宮頸組織採樣切片)。在完成上述檢查後,醫師會與你討論病情。 抹片檢查 HPV 可防子宮頸癌 現在的抹片檢查,都能立即確定子宮頸異常細胞,是否為感染 HPV 所致。HPV 是子宮頸癌(Cervical cancer)的主因,但大部女性在接受治療後,都不會惡化成子宮頸癌,也是為什麼鼓勵女性們定期檢查的原因,特別是 30 歲以上的女性,及處於高風險族群的人(例如有家族遺傳)。抹片檢查後如果確診感染 HPV,醫師可能會採取以下兩種措施: 冷凍治療(Cryosurgery):醫師可能會在陰道鏡檢查後進行冷凍治療,療程是先將子宮頸出現異常的細胞冷凍後,做組織錐狀切片。醫師會對子宮頸異常的部位做一三角狀組織取樣,療程後可能會有出血或水狀分泌物產生。 子宮頸電環切除術(The LEEP procedure):子宮頸電環切除術與子宮頸錐狀切除術類似,醫師會使用一環狀金屬絲圈來移除病灶組織,此手術也會有出血及產生分泌物的現象。 https://helloyishi.com.tw/sexual-health/hpv/vaccinations-related-diseases-and-myths/ 懷孕期間的子宮頸抹片異常 懷孕期間仍可以進行抹片篩檢,若檢查結果顯示任何異常,你可進行陰道鏡檢查,但任何進一步的治療,都必須在產後,因為抹片篩檢異常,並不表示寶寶正面臨任何健康上的風險,而且子宮頸的異常細胞,通常會隨著產程脫落。

其他癌症

外陰癌是什麼?致病原因和HPV有關?外陰癌症狀、治療詳解*

外陰癌指發生於女性外陰的癌症,發生率雖低,佔所有婦科癌症中的1%,但正因為罕見,不只病患容易疏忽,醫師也可能在第一時間沒有察覺;到底外陰癌是什麼?好發族群、致病原因為何?外陰癌應如何治療?《Hello醫師》為您深入解說! 外陰癌是什麼? 外陰指女性生殖器官的外露部分,有大/小陰脣、陰蒂、尿道口及陰道口等構造;外陰癌最常影響外陰脣;其中,大陰唇病變佔病例的50%,小陰脣則佔15~20%。 外陰癌會導致外陰搔癢、灼熱、出血,並產生皮疹、腫塊和疣;好發於60~70歲年長女性。臨床上,多數女性年長病患因為觀念保守,經常會等到症狀嚴重時才會就醫,平均延遲診斷時間約1年。 外陰癌的原因?高達7成病例與HPV有關! 外陰癌如同其他癌症,難以歸咎於單一的致病原因,但有高達70~80%病患,在癌前病變時,發現人類乳突瘤病毒(HPV)的感染跡象,而癌變後的發現率則為10~50%,所以HPV可視為外陰癌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 其他風險因素包括: 抽菸 外陰慢性發炎 外陰或子宮頸有上皮內瘤 有子宮頸癌病史 免疫機能不佳 曾患有梅毒、淋巴肉芽腫(披衣菌)或菜花等性病者 外陰癌的症狀 外陰癌最主要症狀是外陰搔癢,並可能持續多年以上,其他症狀包括: 有腫塊、斑塊 病灶型態包括白斑、贅瘤、皮疹、菜花狀疣、黑色素塊或硬化性苔癬;多數長於大陰脣上,但小陰脣、陰蒂及會陰也可能出現。 外陰灼熱、潰瘍 出血 分泌物異常 排尿疼痛、困難 【延伸閱讀:外陰搔癢怎麼辦?看私密處搔癢3大原因、止癢及治療方法】 外陰癌的分期 外陰癌的病程分為5個階段: 第零期:外陰原位癌,病變細胞尚未擴散或轉移。 第一期:腫瘤小於或等於2公分,沒有淋巴腺轉移。 第二期:腫瘤大於2公分,沒有淋巴腺轉移。 第三期:腫瘤侵犯到尿道下部、陰道、會陰及肛門,或懷疑有淋巴腺轉移。 第四期:腫瘤侵犯到尿道上部、膀胱、直腸或遠處轉移。 如何治療外陰癌? 外陰癌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並依據分期、擴散程度,搭配不同的治療選項: 外陰癌各階段的治療方法 外陰癌第零期 廣泛局部切除術、雷射手術,或兩者併行。 外陰皮膚切除術和移植 外陰癌第一期 根治性局部切除術 若癌細胞轉移至腹股溝淋巴結,再依據病灶位置,施行單側或雙側腹股溝淋巴結清除術。 外陰癌第二期 改良根治性外陰切除術 雙側腹股溝淋巴結清除術 若淋巴結發現轉移的癌細胞,可考慮接受放射線治療。 外陰癌第三期、第四期 徹底切除外陰、腹股溝與兩側大腿上的淋巴腺,以及其他已擴散之骨盆腔臟器 依據擴散範圍,合併接受放療或化療。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了解更多、立即行動

您即將離開《Hello醫師》網站

您即將離開我們的網站,前往外部網站。其站上所有連結均由第三方擁有和經營。我們恕不對第三方網站的內容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