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是全球性的健康問題,據國際近視學會指出,全世界約有30%人口患有近視,到2050年更將上升至50%;台灣的情況又更加嚴重,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國三青少年近視比例近9成,位居世界之冠。蘆洲諾貝爾眼科院長李怡萱表示,兒童提早接觸3C產品,加上AI時代來臨,都推升兒童近視比例;她建議,父母應慎選兒童近視矯正方式,以「周邊離焦」眼鏡為例,不僅可依個別兒童需求「客製化」,可以更加契合使用習慣,並提升配戴舒適度,還可搭配其他矯正方式,阻絕「惡視力」。
兒童近視矯正要趁早 避免高度近視引發眼疾
當近視度數達500度即屬於高度近視,未來出現早發性白內障、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及青光眼等眼睛問題,較無近視或低度近視者高出許多;若能在近視初期及早矯正,可避免惡化成高度近視及相關眼睛問題。此外,兒童正處於近視度數快速增加的時期,因此,更突顯及早進行兒童近視矯正的重要性。
兒童近視矯正 兒控眼鏡可同時改善視覺、管理視力
兒童近視矯正方式除了傳統的光學眼鏡矯正外,還有其他4種包括:散瞳劑、角膜塑型片、軟式隱形眼鏡和兒童視力管理鏡片(兒控眼鏡);其中,兒控眼鏡和傳統近視眼鏡的單一焦距不同,兒控眼鏡鏡片使用「周邊離焦」原理,能讓兒童看得清楚,同時做到近視度數管理。
所謂「周邊離焦」,是將物體周邊成像於視網膜前方,抑制眼軸變長,達到近視管理的效果。李怡萱院長進一步解釋:「配戴傳統近視矯正眼鏡,物體周邊成像會聚焦於視網膜後,可能誘發眼軸向後伸長、變長,近視度數會持續上升。相較之下,周邊離焦鏡片將物體中心影像聚焦於視網膜上,物體周邊焦點則成像於視網膜前方,可抑制眼軸增長。」
臨床經驗顯示,使用兒控眼鏡的學童不僅接受度高,近視管理也看得到成效;李怡萱院長在接受《Hello醫師》訪問時指出,在相似的生活學習情境之下,沒有接受近視矯正的兒童,每年近視度數平均增加100度;若使用兒控眼鏡矯正,一年近視增加度數平均可控制在50度以內。」
兒控眼鏡周邊離焦度數可調整 因應不同用眼習慣
如今市面上有款極光T技術的鏡片,能配合因應不同用眼習慣,調整周邊離焦度數100、200、300、400,最多可調整達500的離焦度數,讓家長與孩子在視力管理路上,能更有彈性的取得舒適與管理間的平衡。
李怡萱院長表示:「以常看書與喜愛戶外運動的兒童為例,即使2人近視度數相同,周邊離焦度數仍會因需求有所不同,醫師會根據孩子用眼習慣,搭配適合的周邊離焦度數,降低適應期,讓近視管理有更好表現。」
兒童近視矯正 兒控眼鏡使用4大情境
李怡萱院長指出:「兒童近視矯正時間愈長、方法正確,成效就愈好」。在散瞳劑、角膜塑型片、軟式隱形眼鏡及兒控鏡片4種視力矯正方式中,兒控眼鏡不僅可以單獨使用,還可與其他3種矯正方式相互搭配,提升兒童近視控制效果。」李怡萱院長進一步說明兒控鏡片使用4大情境:
- 初期近視:周邊離焦原理,可個別化設計,幫助兒童適應,適合初次配戴眼鏡者。
- 使用散瞳劑:若使用散瞳劑出現畏光或近距離閱讀視力模糊的情形,可搭配使用兒控眼鏡,避免畏光與視力模糊影響學習,同時達到近視管理目的。
- 使用角膜塑型片:角膜塑型片主要在夜間配戴,白天拔除後,角膜會逐漸回彈,高度數的兒童可能在傍晚之後開始有視力模糊的狀況,此時可配戴兒控眼鏡持續進行視力管理。
- 使用軟式隱形眼鏡:軟式隱形眼鏡每天建議配戴時間約10小時,摘除隱形眼鏡後仍有用眼需求時,可配戴兒控眼鏡,持續提供清晰的視力。
李怡萱院長也分享近期一則求診個案,YouTuber「彼得爸與蘇珊媽」帶他們的大兒子 Cody 進行近視矯正治療;就讀小一的 Cody,過去以夜間長效散瞳劑延緩近視加深,但白天卻因此常畏光,近距閱讀也會視線模糊,讓他感到非常不適。
李怡萱院長表示:「針對使用長效散瞳劑而有畏光情況的兒童,建議改用低濃度的眼藥水,並在白天搭配具近視管理效果的兒控眼鏡,不僅能持續且全方位的近視管理,也能避免副作用對日常生活產生影響,對於守護兒童視力健康更有幫助。」
良好用眼習慣及定期檢查 雙重守護視力健康
兒童近視約70%由不良用眼習慣導致,因此,除了進行視力矯正,良好的用眼習慣尤其重要,李怡萱院長指出:「近距離用眼時,應保持40公分的距離;每用眼30分鐘應休息10分鐘,讓眼睛望向遠方放鬆睫狀肌;此外,研究證實,每天2小時戶外活動也有助於降低近視風險。」
李怡萱院長建議,兒童視力矯正需及早進行,避免演變為高度近視,甚至在日後惡化成其他眼睛疾病。若是已經近視的兒童,建議每1~2個月追蹤視力變化;若還未近視,應每半年進行一次視力檢查,確保視力健康發展。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
快前往 ➜➜《Hello醫師揪好康》
- 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聯繫:[email protected]
- 快追蹤《Hello醫師》LINE、FB,健康訊息不漏接!
[embed-health-tool-b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