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子宮頸癌:子宮頸癌症狀、治療、風險及存活率,9成患者曾染HPV
子宮頸癌(Cervical cancer)子宮頸癌是女性常見癌症之一,超過9成的子宮頸癌是因HPV病毒感染,長期刺激引發子宮頸癌變,最後引發子宮頸癌。衛生福利部針對111年癌症登記報告分析指出,子宮頸癌發生率有微幅上升,從去年的11名上升到第9名,新增1384例新個案。 雖然政府自民國84年推動抹片篩檢以來,子宮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已大幅下降7成,但女性對子宮頸癌的威脅仍不能掉以輕心,建議民眾除了接種HPV疫苗外,30歲以上女性每年也可以免費進行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以下《Hello醫師》帶各位一起認識子宮頸癌的症狀、風險、治療與存活率。 子宮頸的介紹 子宮頸位於子宮下半部通往陰道開口處,因是子宮較窄的部份,故稱之為「頸」;子宮頸的開口通到陰道,也是月經流出的通道,同時是陰道微生物及空氣進入女性子宮的屏障。若從陰道往內看,子宮頸有如圓形突出物,中間有個開口;進行性行為時,若因受刺激引起發炎反應,子宮頸也能給予抵擋。 子宮頸癌症狀 子宮頸癌患者症狀通常不太明顯,通常需等到發展成侵犯性子宮頸癌時,才會開始出現症狀。若想及早發現並治療,必須仰賴子宮頸抹片檢查。子宮頸癌常見症狀包括: 白帶增加 白帶顏色較清也比較稀 白帶有異味 陰道分泌物有異味 性交後陰道出血 劇烈勞動後陰道出血 生殖器檢查後陰道出血 停經的女性陰道出血 若身體已出現疼痛感,可能已經屬於較末期子宮頸癌症狀: 性行為後有不適感 坐骨神經痛 下腹疼痛 背痛 腎盂積水 大小便失禁 大小便出血 體重減輕 (延伸閱讀:子宮頸癌早期無症狀!復發與末期症狀有這些) 子宮頸癌成因、風險與預防 子宮頸癌的原因 子宮頸癌原因主要是藉由性行為感染人類乳突狀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簡稱 HPV),造成細胞不正常增生且轉變為頸癌細胞;子宮頸癌發生時,會先出現子宮頸癌的前期病變,稱為子宮頸上皮內贅瘤(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https://helloyishi.com.tw/sexual-health/hpv/different-types-of-hpv-vaccine/ 子宮頸癌的風險 子宮頸癌患者有高達逾9成曾感染過HPV,但多數感染者並不會發展成癌症;至於造成子宮頸癌的其他風險還包括以下行為: 較早發生性行為 擁有多重性伴侶 性伴侶本身也有多重性伴侶 性病感染 35~45歲是子宮頸癌的好發年齡 子宮頸長期損傷、破皮、發炎 吸煙 子宮頸癌的預防 早期子宮頸癌的5年存活率高達9成以上,因此,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醒,預防子宮頸癌有3道防線須注意: 安全性行為 接種HPV疫苗(建議閱讀:子宮頸癌疫苗越早施打效果越好!了解HPV疫苗的接種須知) 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延伸閱讀:子宮頸抹片檢查結果陽性!異常不等於罹癌) 子宮頸癌分期與分類 子宮頸癌的分期 國際婦產科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以下簡稱 FIGO)的分歧系統是女性生殖系統癌症最常使用的分期系統。子宮頸癌共可分成5個分期: 子宮頸癌第0期 子宮頸癌第1期 子宮頸癌第2期 子宮頸癌第3期 子宮頸癌第4期 子宮頸癌的分類 根據台灣婦癌醫學會,子宮頸癌分類有包括: 鱗狀上皮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腺癌(Adenocarcinoma) 腺鱗狀上皮癌(Adenosquamous carcinoma) 亮細胞癌(Clear cell carcinoma) 類子宮內膜腺癌(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 未分化細胞癌(Undifferentia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