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總是默默扮演照顧他人的角色,在母親節這個專屬她的日子,《Hello醫師》提醒您,除了送上禮物與驚喜,更不能忽略媽媽的健康。不論是蛋糕、大餐,還是親子出遊,這一天的重點不只是吃得開心,也要吃得聰明。以下提供4個用餐建議,與媽媽共度健康無負擔的母親節。
媽媽們的隱藏風險:腰圍與肥胖不容忽視
根據2021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台灣18歲以上女性的過重與肥胖率已達43.3%,其中腰圍超過80公分的比例高達45.8%。世界衛生組織(WHO)則指出,腹部肥胖者罹患糖尿病、代謝症候群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明顯上升,且與血糖與三酸甘油酯濃度異常息息相關。
母親節大餐如果吃得過量或過油,容易讓媽媽們在不知不覺中累積健康負擔。
(延伸閱讀:母親節懶人包:2025母親節日期、由來、意義及卡片祝福語)
母親節大餐怎麼吃不怕胖?4個用餐重點一次看
1.吃巧不吃飽,避開吃到飽陷阱
有時節日聚餐常選擇吃到飽餐廳,但為了「吃回本」反而容易過量。建議無論在哪種餐廳用餐,都以七分飽為原則,每道菜酌量品嚐、避免重複攝取,才能享受美食又無負擔。
2.少醬少油,優先選清淡料理
外食菜色常見重油重鹹,可選擇清蒸、川燙、涼拌等方式,減少油炸、勾芡與高鹽調味料的使用。挑菜時可選低脂、高纖、少加工的原型食物,減輕腎臟與肝臟代謝壓力。
3.多蔬果與全穀類,少白米白麵
建議每餐至少選擇2道以上蔬菜為主的菜餚,全穀類(如五穀飯、糙米、胚芽米)能提升飽足感並促進腸道健康。水果可作為甜點替代品,避免餐後熱量再次爆表。
4.蛋糕點心淺嚐即止
1個6吋蛋糕熱量可能超過2500大卡,即便只吃1/6也有400大卡以上,尤其是含奶油霜、糖霜與氫化油脂的蛋糕,更會增加反式脂肪攝取風險。建議淺嚐為宜,選擇水果塔、原味蛋糕等負擔較小的選項。
餐後動一動!簡單活動幫助消化又加分
吃飽後不妨安排輕鬆散步或踏青活動,不只能促進腸胃蠕動,也能提升心情。國民健康署也建議,在陽光下適度活動能增加維生素D合成,有助於鈣質吸收與骨骼健康。
親子一起走走逛逛,不只是舒緩飽脹感,更能替這天留下一段美好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