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氏症

帕金森氏症屬於神經退化疾病,患者的腦內黑質區分泌多巴胺的神經元退化,影響人體活動機能。許多人可能會將其與阿茲海默症混淆,但帕金森氏症患者會先從肢體功能開始退化,而非認知功能。

基礎知識

帕金森氏症

薑黃素17大推薦品牌!吃薑黃好處、怎麼吃、何時吃一次看

薑黃素是薑黃的稀有成分,每根薑黃約含2~9%的薑黃素;研究發現,薑黃素對人體有許多益處,讓薑黃素成為市面熱門保健食品選項。究竟薑黃素是什麼?有哪些功效好處?怎麼吃薑黃補薑黃素?薑黃推薦早上吃還是晚上吃?《Hello醫師》為您一次解答,並推薦17大薑黃素熱門品牌。 薑黃是什麼? 薑黃(Curcuma longa L.)是薑科薑黃屬的根莖植物,又稱黃薑,是原產於亞洲南部的熱帶性草本作物,其根莖所磨成的深黃色粉末:薑黃粉(Turmeric),是許多食物的主要香料與天然色素,如咖哩、薑黃飯及黃芥末等。 薑黃在中醫與印度傳統醫學的藥用上行之有年,近年來,科學界針對薑黃的藥用機制進行研究,發現薑黃對人體的幫助,主要來自於一種稱為薑黃素(Curcumin)的成分。薑黃素是一種多酚類化合物,屬於植化素之一,是一種天然的抗氧化物。 推薦吃薑黃素的好處? 多項研究發現,薑黃素有助於維持健康,但卻有人體吸收率差、生物利用率低等缺點,一攝入後,尚未被吸收與利用,便會被身體代謝排出。 目前醫學界積極嘗試透過不同機制、搭配不同成份,阻斷薑黃素的代謝途徑,提高生物利用率,胡椒鹼(黑胡椒主要的活性成分)就是其中一;有研究指出,若薑黃素與胡椒鹼一同攝取,生物利用率最高可增加2000%。 薑黃素推薦怎麼吃:新鮮薑黃、薑黃粉、薑黃膠囊、薑黃碇 新鮮薑黃:新鮮薑黃的吃法多元,可放入各類湯品一起燉煮,也可切薄片,用烤箱烘乾製成薑黃餅,或切塊後與紅糖一同煮成薑黃茶。 薑黃粉:薑黃粉比新鮮薑黃更容易購買,各大超市皆有販售罐裝的薑黃粉;薑黃粉可直接入菜增色、添味,或製成各種飲品、甜品或麵包。 薑黃膠囊、薑黃碇或薑黃飲:新鮮薑黃和薑黃粉僅含有約2~9%薑黃素,若再考慮低吸收率、利用率等問題,攝取之後,能進入體內並發揮作用的薑黃素相當有限;若經由濃縮萃取的保健食品,通常可含有較高的薑黃素含量,有些甚至高達90%以上;不過,民眾選購時仍應特別注意,切勿過量攝取。 薑黃素的建議攝取量 關於薑黃素的建議攝取量,醫學界尚無統一標準。不過,世界衛生組織(簡稱WHO)依據動物研究建議,薑黃素若作為食品添加劑,每日建議攝取量為0~3毫克(mg)/公斤(kg),若以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為例,每日建議攝取量落在0~180毫克之間。 美國關節炎基金會(Arthritis Foundation)表示,每日服用2次500毫克的薑黃素對於活動健康有益;相關研究則指出,薑黃素的每日服用量若提升至4000~8000毫克,也顯現出良好的耐受性與安全性。 雖然醫界對於每日薑黃素攝取量尚無定論,建議可採行WHO標準服用;不過,若有個人健康問題,如關節炎等,請務必諮詢您的專業醫師,再決定適合的攝取量。 薑黃推薦早上吃還是晚上吃? 薑黃素屬於脂溶性營養素,可於飯後服用,或隨餐與含有油脂的食物一同服用。 薑黃有副作用嗎?哪些人應小心吃? 若攝取大量薑黃素,可能出現以下不良反應: 腹痛、腹脹、腹瀉 頭痛 皮疹 糞便顏色變黃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簡稱食藥署)建議,下列族群在服用薑黃素或攝取含有薑黃素的食物時須額外小心,請在食用前先諮詢專業醫師: 有服用抗擬血劑者:薑黃素可能抑制血小板凝集,增加出血風險。 糖尿病患者:服用降血糖藥的病患,若併用高劑量薑黃素,可能導致低血糖。 孕婦、哺乳婦女 膽結石或膽道功能異常者、草酸鈣結石者 缺鐵者 需使用抗排斥藥(免疫抑制劑)者 手術後患者、服用多項藥品者 提醒您,上述衛教訊息與產品功效無涉,選購及使用前請先諮詢專業醫療人員。 薑黃素推薦品牌:17款 大研生醫 超級1000薑黃錠 好市多 Nature's Lab 薑黃萃取加胡椒鹼膠囊 好市多 Youtheory 薑黃萃取加胡椒鹼綜合膠囊 DHC 濃縮薑黃 日本 ITOH 井藤 爽快甘秋薑黃錠狀食品 酒豪傳說 沖繩薑黃錠狀食品 達摩本草 古印度專利薑黃素複方 三多 專利薑黃萃取C+T軟膠囊 日本 紅薑黃先生加強版 義美生醫 補不足薑黃萃取物 金車補給園 薑黃萃取物+GSH複方膠囊 FJ豐傑生醫 高效能薑黃BCM-95 Sundown 日落恩賜 勇健活力薑黃膠囊 VITABOX 95% C3 超級薑黃素 BHK’s […]

看更多 帕金森氏症 相關文章

帕金森氏症

「第二大腦」腸道健康與帕金森氏症有關?研究:精神益生菌可能降低風險

帕金森氏症是全球僅次於阿茲海默症最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約佔65歲以上人口的1~2%,且盛行率有逐年上升之勢。 長年以來,醫學界積極投入相關研究,想找出帕金森氏症的致病原因,近年有學者發現,帕金森氏症與腸道健康有關,因為腸道擁有豐富的神經細胞與微生物(腸道菌叢),這些微生物可能透過「腸─腦軸線」的溝通路徑,對大腦造成影響;研究指出,特定益生菌可改善腸道菌叢,對於腦部退化與帕金森氏症的改善可能有所關聯。 帕金森氏症的致病原因解析 帕金森氏症主要與大腦中的黑質組織(substantia nigra)有關。黑質存於中腦(腦幹的最前方),擁有約二十萬個多巴胺神經細胞,因為這些神經細胞含有黑色色素,在裸視下所在區域呈現黑色,故稱黑質。 黑質負責分泌多巴胺,控制身體的運動協調,若黑質中的退化神經細胞只有少數,不會導致任何症狀,但若退化程度超過50%,便會產生輕微症狀,例如肢體顫抖、僵直及動作緩慢等。 帕金森氏症患者主要因黑質中的多巴胺神經細胞凋亡所致,而凋亡原因目前被認為與一種稱為「α-突觸核蛋白」的蛋白質有關。α-突觸核蛋白是人體的原生物質,廣泛存於身體各處的神經系統,但在帕金森氏患者身上,這種蛋白質出於不明原因,會不正常折疊與堆積,在腦中形成稱為「路易氏體」的黏性團塊,對黑質中的神經細胞造成損害。 帕金森氏症與腸道健康的關聯:菌腸腦軸線 腸道擁有的神經細胞數超過1億個,數量僅次於大腦,可謂「第二大腦」,而腸道中的微生物群,也就是腸道菌群,可透過迷走神經,對大腦造成影響;這個溝通路徑稱為「腸—腦軸線」(gut-brain axis),是近年相當熱門的研究主題。 研究回顧指出,腸道菌不僅參與人體代謝與免疫系統的運作,在神經方面,對於大腦維持多巴胺濃度也有重要作用;同時,腸道菌內在的酵素活性,有助於促進多巴胺合成及其代謝物的分解。 近年研究更進一步發現帕金森氏症與腸道健康有關。一項研究指出,排便頻率會影響帕金森氏症的罹患風險,相比於每天正常排便1次的男性,每天排便少於1次的男性,罹患帕金森氏症的風險增加2.7倍;另一項研究則顯示,相對於一般人,帕金森氏症患者體內腸道菌的種類不同,組成比例也有顯著差異,顯示出腸道菌叢失衡與帕金森氏症有關。 透過諸多研究證實,腸道菌叢不僅會影響神經發育、動作調節,並導致神經系統疾病,還可能影響帕金森氏症的症狀。 研究:精神益生菌與帕金森氏症的關聯性 有鑑於腸道菌叢對帕金森氏症的影響,醫學界開始探討精神益生菌(Psychobiotics)與帕金森氏症之間的關聯性。精神益生菌是指經篩選、具有特殊功效的益生菌菌株;其中,PS128(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S128)即是一種由植物乳桿菌中篩選出來的特殊菌株,由陽明大學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蔡英傑教授帶領國內團隊研發。 目前該團隊使用PS128精神益生菌,針對帕金森氏症進行4項相關研究,在3項動物實驗中,他們發現有帕金森氏症的小鼠,在給予PS128精神益生菌後,體內多巴胺水平提高,神經細胞損傷也減少了,並改善運動缺陷的問題;而在人體實驗中,他們則發現帕金森氏症患者,在服用PS128精神益生菌後,運動不協調的相關症狀減少了,且能輔助帕金森藥物藥效之發揮。 從上述實驗結果顯示,PS128精神益生菌可能透過「菌腸腦軸」的連結,改善與帕金森氏症有關的症狀與病理變化。雖然益生菌對帕金森氏症的療效,仍待更多研究證實,但不可否認的是,腸道健康與大腦有緊密關聯,而且可能影響諸如帕金森氏症等的大腦疾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在諮詢醫師及專家意見後,建議可配合使用益生菌、調整飲食與生活型態,以及維持規律運動習慣等,幫助調節腸道菌叢,改善腸道與身體健康。對於一般保健者來說,益生菌可以長期吃嗎也是常見疑問,建議可依個人體質與目的調整攝取頻率,並搭配醫師建議持續補充。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