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up og meta

嬰兒第26週:注意寶寶營養需求 防蛀牙別喝果汁

嬰兒第26週:注意寶寶營養需求 防蛀牙別喝果汁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

在第 26 週,寶寶能夠做到下列事項

  • 能以腿部承受重量站直。
  • 不需要協助,能自己坐著。
  • 臉會轉向聲音來源。
  • 能夠用噴口水發出好笑的聲音。

如何照顧寶寶?

寶寶可能喜歡使用某一隻手,之後才換成另一隻手。現階段寶寶還不能明確知道哪一隻手比較有力,要等到兩到三歲才會揭曉。不要刻意影響寶寶,因為這些能力在出生前就決定好了,若你強迫孩子使用非慣用手,可能會出現混淆,造成手眼不協調、不靈活及寫字的問題。

若你想教寶寶手語,現在就是個好時機。教寶寶表達的工具,能降低不舒適感。首先,可以先教寶寶常見的單字,試著用手語表達,例如書是雙手合在一起再打開、肚子餓是雙手放在肚皮上。

寶寶喜歡模仿,尤其是喜歡模仿聲音與語言。有時候,你可以反過來讓寶寶成為掌控遊戲規則的人,你來模仿寶寶的聲音。

寶寶的健康須知

根據寶寶的狀況,醫師會進行體格檢查,並使用不同的診斷工具及流程。

  • 體格檢查,包含再次評估先前的問題。
  • 檢查寶寶長牙的狀況。
  • 評估發展情形。醫師可能會經由你的觀察與紀錄,來得知寶寶的狀況,或進行一系列的評估,像是坐著時,控制頭部的能力,以及視力、聽力、抓取物品、抓握小東西、翻滾、腿部承重等能力,藉由跟醫師互動,聽寶寶的聲音。

寶寶的需求與發展

維生素與營養補充品

親餵寶寶及一天喝少於 960 毫升牛奶的寶寶,需要補充維生素 D。雖然皮膚曝露在太陽下,即可製造維生素 D,但最好還是盡量減少寶寶曬太陽的時間。寶寶的皮膚既薄又敏感,曝露在陽光下的每分每秒,都會增加皮膚癌(Skin cancer)及皺紋的風險。防曬乳能避免孩子受到陽光的影響,但也會減少身體的維生素 D 製造。(延伸閱讀:避免寶寶曬傷!防曬配備全方位

至於其他的維生素,醫師可能不會特別建議你補充,因為你應該從慢慢調整寶寶的飲食做起。不過也有例外,例如,早產的寶寶體重不足、寶寶的腸胃功能不佳、喝的母奶或配方奶量少於其他同齡的兒童,或受慢性病影響進食與吸收能力,上述狀況都可能需要補充維生素。 若有任何疑問,請詢問醫師。

關於劑量問題,請諮詢醫師正確的用法與用量。絕對不要給寶寶成人標準的劑量,即便你自行幫寶寶減少了一些也一樣。只有在醫師開處方的情況下,才可使用維生素補充品,過量的藥物或維生素,都會影響營養素的吸收,甚至造成危險。(延伸閱讀:兒童成長的關鍵!必需這6類維生素

排便習慣的改變

對親餵爸媽來說,從一開始寶寶柔軟、黏稠、無刺激味道的便便,變成黑色、濃稠且臭臭的大便,可能會感到震驚不已。不過,請放心,這是正常現象。雖然在斷奶之前,喝母奶的寶寶糞便,會比瓶餵寶寶來的軟,但開始吃東西以後,寶寶的大便會愈來愈趨近成人的模樣。(延伸閱讀:便便照比一比:從寶寶大便顏色型態看健康

預防牙齒疾病

為了避免寶寶得到牙齒疾病,請遵循下列事項

  • 即便在寶寶長牙前,或是寶寶已經開始喜歡甜味,也絕對不要給他喝含糖飲料。含糖飲料包括藍莓汁、混合果汁、稀釋果汁加水。
  • 寶寶長牙時,不要讓寶寶晚上睡前或小睡前喝配方奶、母奶或果汁。若你想在睡覺時間,給寶寶喝一點東西,請給白開水,因為白開水不會造成牙齒的傷害。(延伸閱讀:小心奶瓶性齲齒!注意寶寶口腔衛生預防蛀牙
  • 不要讓寶寶在沒人監督下,在旁邊爬行或是躺著時吸奶嘴或奶瓶,因為長時間的吸吮行為會傷害牙齒。吸奶瓶應該視為正餐的一部分,或是點心,只能在特定的地方進行(抱著、嬰兒坐椅、高腳椅或其他椅子上)。
  • 長牙後,晚上餵奶要記得刷牙再讓寶寶睡覺,以免蛀牙。(延伸閱讀:預防嬰兒奶瓶性蛀牙 簡單6步驟預防和照顧)
  • 寶寶一歲大以後,就不要再使用奶瓶了。

新手爸媽小提醒

親餵的寶寶拒絕瓶餵

你可以試試下列小技巧,幫助寶寶習慣奶瓶

  • 只在肚子餓的時候餵奶
  • 肚子飽的時候不要餵奶
  • 假裝忽視寶寶
  • 餵奶前先陪寶寶玩
  • 不再親餵寶寶
  • 輕拍寶寶入睡
  • 知道什麼時候該退讓

[embed-health-tool-vaccination-tool]

免責聲明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Murkoff, Heidi. What to Expect, The First Year. New York: Workman Publishing Company, 2009. Print version. Page 345-369.

現行版本

2020/11/06

文: CihRong Huang

醫學審稿: 賴建翰醫師

于承宇 更新


相關文章

避免寶寶曬傷!防曬配備全方位

小心奶瓶性齲齒!注意寶寶口腔衛生預防蛀牙


醫學審稿:

賴建翰醫師

身心科 · 博士身心醫學診所


文: CihRong Huang · 更新日期:2020/11/06

ad icon廣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