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對寶寶的健康影響?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每年超過三成新生兒來自剖腹產,相當於每3個寶寶就有一個是剖腹產出生。許多家長常擔憂:「剖腹產寶寶會不會比較容易生病?」
其實,剖腹產寶寶與自然產寶寶在健康發展上並無絕對差異,但研究顯示,剖腹產寶寶因未經過媽媽產道的菌叢「洗禮」,建立自我腸道菌叢的節奏可能較慢,尤其是雙歧桿菌與乳桿菌等益菌的數量與多樣性可能較低。
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與乳桿菌(Lactobacillus)是寶寶腸道中最早建立的核心益菌之一,不僅能幫助維持腸道菌相平衡,還參與建構腸道屏障與調節免疫系統,被認為對寶寶早期體質與防護力發展有重要作用。若腸道菌叢的發展較慢,寶寶初期的腸道環境較不穩定,便可能需要額外的營養支持,以維持菌叢平衡與建立保護力。
一項針對近80萬名兒童的研究指出,剖腹產出生的寶寶在氣喘、喉炎與腸胃炎等黏膜免疫相關感染疾病的風險上,有較高的趨勢,特別是經由選擇性剖腹產者更為明顯;研究認為,這可能與寶寶在出生過程中未能順利接觸母體菌叢,導致腸道菌叢定殖較慢,進而影響免疫系統的調節能力。
寶寶保護力若尚未建立完全,一旦生病便可能會頻繁復發,送到托嬰中心也可能被「退貨」。因此,剖腹產寶寶更需維持保護力發展,讓寶寶擁有健康全勤力, 不管是爸爸或媽媽照顧,才能放心做自己。
註:選擇性剖腹產(Elective C-section)指非急症、無醫療緊急必要情況下,於預產期前規劃進行的剖腹產手術。
剖腹產寶寶的營養重點:維持保護力,不讓免疫發展落後
當寶寶腸道菌相建立速度較慢時,「維持保護力發展」便扮演格外重要的角色,尤其在寶寶誕生後的1000天,更是建構保護力的黃金時期,可避免讓免疫發展落後。
剖腹產寶寶維持保護力的重點之一,就是補充有助腸道平衡的益菌,同時提供這些益菌穩定定殖所需的「養分」,例如存在母乳中的寡糖(HMO)。
母乳是寶寶最理想的營養來源,但有些時候,剖腹產媽媽因術後恢復、疼痛或照護限制,較容易遇到泌乳延遲或哺乳困難的情形。
婦產科賴靜怡醫師指出:「不少剖腹產媽媽在產後幾天可能乳量不穩,或因手術導致哺乳姿勢受限,無法有效刺激乳汁分泌,這些因素都可能影響母乳的穩定供應。」
此時,若無法持續哺餵母乳,選擇營養結構近似母乳、並強化腸道菌叢支持的成長配方,能協助寶寶營養不中斷,正常發展體內的防護機制。
醫:補充關鍵營養,「保護力」成長配方是首選!
若因故無法完全哺育母乳,賴醫師建議爸媽可優先選擇含有雙重母乳關鍵成分—母乳益菌+母乳寡糖的成長配方,打造「兼備攻擊與守護」的保護力方案,幫助剖腹產寶寶打好腸道與免疫基礎。
主動攻擊|母乳益菌專利羅伊氏菌LR,抑制多種病源、壞菌,支持腸道良性菌叢組成
專利羅伊氏菌LR,其原始菌株篩選自母乳,是一種常見於健康嬰兒腸道的益生菌,能協助建立良好的菌叢平衡、維持消化道機能。
臨床研究發現,含有羅伊氏菌的配方奶能抑制壞菌生長,同時促進腸道微生態的良性發展,主動保護寶寶及維持消化與腸道健康。
高效守護|母乳寡糖HMO 2’-FL,為益菌提供營養來源,建立腸道好菌相
HMO 2’-FL為母乳中天然存在的寡糖之一,能促進雙歧桿菌等好菌生長,幫助建立腸道優勢菌群。
研究指出,添加HMO 2’-FL的配方奶,可幫助益菌生長,維持優良菌叢生態,讓寶寶的腸道菌相更趨近於母乳哺育寶寶,進而支持腸道屏障發展與免疫調節功能,高效守護寶寶健康力。
若能同時補充兩大關鍵成分,便可透過「保護力配方」,幫助剖腹產寶寶建立腸道菌叢、維持保護力,讓免疫發展正常不落後。
重點不是專用奶粉,而是選對配方
賴醫師說明,剖腹產寶寶不一定需要選擇標榜「剖腹產專用」的奶粉,因為選對配方更重要,若選擇含有羅伊氏菌LR與HMO 2’-FL等母乳成分的成長配方奶粉,便有助補充營養、維持菌叢平衡,進而建構寶寶保護力。
透過「保護力」成長配方,家長不只能補足發展中的差異,更能在寶寶關鍵的前1000天中,守護他們的成長防線,為健康體質打下穩固基礎,保護力好、寶貝擁有全勤力,家長也能放心做自己。
[embed-health-tool-due-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