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保養

醫學審稿: 郭安妮醫師

「懷孕保養」類別提供各種懷孕實用內容,一路陪伴每位偉大的母親到生產。懷孕的過程包括四個主要階段: 計畫懷孕 、 懷孕 40 週 、 生產照顧 、 媽媽保養 ,共有數百篇的文章供孕媽咪參考。

基礎知識

懷孕保養

新手孕婦~懷孕前3個月6點健康守則

懷孕後的前3個月是胎兒很重要的成長期,也是小生命最不穩定的時期。這段期間,小寶寶會快速地發育為人的雛形,包含長出心臟、腦部等主要器官,所以媽媽們需要多多注意。首要的事就是定期追蹤寶寶的狀況,在懷孕3~6個月的期間,每個月都要到醫院檢查,第7和第8個月每2週1次,接著9~10個月時,每週檢查1次,一直到生產為止。記得遵循產科醫師的叮嚀,另外定期追蹤Hello醫師,也可以幫助您更了解孕期生活大小事! 懷孕初期疲累和孕吐改善方法 孕期前3個月會容易感覺疲累,由於身體正在建構胎盤來孕育胎兒,需要很多能量。請您傾聽身體的需求,不要太逞強,在週末和下班回家後小睡一會,並盡量多抬腳。減少會讓您很匆忙的雜事並放慢生活步調。此外,有時可能會有噁心、嘔吐狀況發生,但這是正常的,有研究表示,孕吐是在保護嬰兒免除受到潛在有害食物危害的自然反應。可配合醫師建議的劑量來攝取維生素B6,幫助減少噁心的情況發生。 大多數孕吐會在初期過後消失,之後您可以採取少量多餐的飲食方式,避免太飽或太餓。請均衡飲食且攝取足夠的熱量,以維持身體健康和供給胎兒足夠養分。避免油膩、辛辣,以及聞到時感覺不舒服的食物。可多攝取碳水化合物,例如地瓜、糙米飯等。當感到噁心時可吃鹹味食物,如雞湯、鹹蘇打餅。但若出現嚴重的孕吐症狀,例如體重急速下降、一天多次嘔吐並感到暈眩等,當心可能是「妊娠劇吐」,需要尋求醫師治療。 懷孕初期6點小提醒 除了疲勞和孕吐方面的舒緩方法,懷孕初期請留意以下6個要點: 不喝酒:孕期間喝酒會導致寶寶出現胎兒酒精症候群(FAS),發生腦部及心臟先天缺陷,以及其他健康併發症的風險。 維持運動習慣:成年人每週建議至少運動150分鐘來維持健康,孕婦也不例外。建議請先經過醫師評估許可,再進行如瑜伽、游泳或健走等等中低程度的運動。 注意服藥:在吃任何西藥、中藥、成藥或補品之前,請諮詢過醫師再服用。 避免高溫環境:體溫太高會傷害寶寶,特別是在懷孕初期。若做桑拿浴或泡熱水澡,請最好控制在10分鐘之內。 不用額外吃太多:其實懷孕初期基本上維持原本的飲食就好,到中後期,每天也只需要多攝取約300大卡的熱量,來供給寶寶需求即可。比起熱量或進食多寡,補足關鍵營養更重要。 穿著舒適:懷孕後,請別穿塑身衣等太緊的衣物,可能會使背部疼痛、靜脈曲張或是胃食道逆流等。且懷孕之後可能會開始覺得胸部脹痛,穿戴內衣時感覺不適,不妨可以開始穿材質柔軟的孕婦專用或哺乳用的內衣。

看更多 懷孕週期 相關文章

懷孕保養

懷孕時感冒…這樣舒緩症狀與預防

哈啾!難道是感冒了?懷孕中的女性免疫力較差,感冒的機率也比平常來得高,除了看醫師、吃藥之外,孕婦也能嘗試其他方法,讓症狀更快得到紓緩、甚至搭配藥物處方而痊癒。最好平常就做好預防工作,盡可能避免感冒或是流感來犯,但若是不慎感冒或得了流感,就要遵照醫師開的藥物,按時服藥。 懷孕時感冒的症狀 感冒最常因鼻病毒(Rhinovirus)感染而造成,初期通常會喉嚨癢或喉嚨痛,接著會出現較嚴重的症狀如下: 流鼻涕、鼻水、鼻塞。 打噴嚏。 輕微疲勞。 乾咳(特別是感冒快好,其他症狀減緩之後,可能持續一個禮拜或更久)。 沒發燒,或輕微發燒(通常在攝氏37或38度以下)。 分辨感冒及流感 感冒和流感有部分症狀是相似的,但還是有些不同之處。一般感冒一開始通常會喉嚨痛,再來是流鼻涕、鼻水、咳嗽,或是鼻塞、打噴嚏,有時候會輕微發燒或頭痛;而流感則相對更嚴重,且來得更快,一般症狀是發高燒(約攝氏38~40度)、頭痛、畏寒、肌肉痠痛、冒汗、喉嚨痛變嚴重、虛弱、疲累等,有時會有較嚴重的咳嗽、打噴嚏症狀。 懷孕時感冒的紓緩方式 除了尋求醫師的協助之外,日常生活中也有些簡單的方法可幫助減緩症狀: 充分的休息。 補充液體,發燒、打噴嚏、流鼻水,會讓孕婦和胎兒流失需要的水分,所以可以喝一些熱飲如薑茶,或熱湯(例如雞肉蔬菜湯),也可嘗試水和冰果汁。 攝取維生素C,維生素C有助於強化免疫系統,例如柑橘類水果(橘子、葡萄)、草莓、甜瓜、奇異果、芒果、番茄、木瓜、綠花椰菜、紫色甘藍、菠菜等。 若喉嚨痛或咳嗽時,可以用溫鹽水漱口(約227~236毫升的水,加上1/4茶匙的鹽)。 喝幾茶匙蜂蜜,或將蜂蜜及檸檬加入熱水中,一起喝掉,這樣有助於鎮住乾咳的情形。 用滴鼻劑或鼻噴霧劑稀釋鼻中黏液,紓緩發炎的鼻腔組織。 用蒸臉器、熱噴霧器或是洗熱水澡,呼吸熱熱濕濕的空氣,緩解鼻塞。 懷孕期間預防感冒 懷孕時的婦女免疫力較差,較容易感冒,雖然很難完全避免感冒來襲,但可以做以下事項來盡可能地預防: 勤洗手(要用肥皂),特別是接近有感冒的人之後要洗手。 出門在外,少碰觸自己的眼睛及鼻子。 盡可能遠離感冒的人。 打流感疫苗。 請身邊的人咳嗽時要用手遮,打噴嚏時要用衛生紙擤鼻涕,把衛生紙丟掉並洗手,杜絕感冒病毒。 避免和有感冒的人共用餐具、杯子、毛巾等物品。 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多喝溫開水。


懷孕保養

懷孕葉酸攝取量:備孕、懷孕劑量有差異!該吃多久一次看

常聽到有人說「懷孕要吃葉酸」,這其中的道理是什麼?孕婦為何需補充葉酸?備孕和懷孕期間,葉酸的攝取量一樣嗎?又該持續補充多久?《Hello醫師》為您詳細解說! 孕婦要吃葉酸?懷孕吃葉酸2大原因 葉酸又稱維生素B9,與人體DNA蛋白質合成、細胞分裂有密切關係;懷孕初期是胎兒神經系統發育的重要時期,如果葉酸的攝取量不足,會影響到胎兒的神經發育,嚴重時可能造成神經血管缺陷。 1.缺乏葉酸,孕婦易貧血 衛生福利部指出,育齡婦女近6.9%葉酸攝取量偏低,約22.4%有貧血問題;若孕婦葉酸攝取量不足,容易出現疲倦、情緒低落、暈眩及貧血,甚至是自發性流產、早產等情況;此外,由於葉酸屬於水溶性營養素,流失率高,因此最好每日定期補充。 2.補「葉酸」有助胎兒腦部中樞神經發展 葉酸有助胎兒神經系統的發育與活化,懷孕初期是胎兒神經系統發育的重要時期,如果葉酸攝取量不足,可能提高胎兒腦及脊髓先天性神經管缺陷、出生體重過輕等問題的風險,因此建議女性在備孕期間或懷孕後,皆須攝取富含葉酸的食物或補充相關營養品。 懷孕葉酸吃多久? 懷孕初期特別需要葉酸,但發現懷孕時,通常已經懷胎第3或第4週了,因此計畫懷孕的女性,建議可在預備懷孕前1個月,每日規律攝取富含葉酸的食物或相關補充品,直到生產及哺乳結束。 沒懷孕可以吃葉酸嗎? 可以,葉酸為人體必需且重要的營養素,無論各年齡層、性別或族群皆需要;葉酸除了有助於促進人體造血功能,預防貧血,強化心血管功能之外,也能改善腸道健康,提升小腸的營養吸收率。 富含葉酸的食物包括深綠色蔬菜,如紅鳳菜、紅莧菜及蘆筍;另外,木瓜、香蕉、芭樂、酪梨及橘子等水果也是葉酸良好的攝取來源。若經常外食,蔬果量攝取不足,建議也可透過營養品補充。 懷孕葉酸攝取量 衛福部建議女性在備孕期即可開始補充葉酸,各階段的建議攝取量如下: 育齡婦女:每日攝取400微克葉酸。 備孕與懷孕期間:孕前1個月至懷孕期間,每日攝取600微克葉酸。 哺乳婦女:每日攝取500微克葉酸,以供母體、胎兒及所哺乳嬰兒所需。 葉酸攝取上限:每日1,000毫克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建議,葉酸每日攝取量上限為1,000微克;雖然葉酸屬於水溶性維生素,多餘的量會被身體排除,仍不建議過度補充;對於備孕婦女,建議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葉酸補充劑。 小月子可以吃葉酸嗎? 可以,葉酸不僅是備孕時期的重要營養素,也是人體必需的維生素,流產後持續攝取足夠的葉酸,有助於預防貧血,並維持身體的健康狀態。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懷孕保養

懷孕可以喝咖啡嗎?咖啡因對孕婦的影響、一天建議攝取量公開!

許多有喝咖啡習慣的女性,在懷孕前每天都會喝1~2杯咖啡,一不喝就覺得全身不對勁;但在懷孕後,因為害怕咖啡因對胎兒有不良影響,只好含淚忍耐,改喝其他無咖啡因的飲料。到底懷孕可以喝咖啡嗎?咖啡因會對胎兒造成哪些影響?孕婦可以喝什麼?《Hello醫師》為您一次解答! 咖啡因對孕婦、胎兒的可能影響? 1.咖啡因對孕婦的影響 咖啡因是一種興奮劑和利尿劑,會提高血壓、心率,並增加排尿次數;若過量攝取,可能導致血壓過高,尤其是患有高血壓或妊娠高血壓(懷孕期間才出現高血壓症狀)的孕婦,或因排尿次數過多、水分攝取不足,出現脫水症狀。 2.咖啡因對胎兒的影響 研究發現,孕婦喝咖啡後,咖啡因會進入血液,透過胎盤傳給嬰兒;然而,胎兒並不具備代謝咖啡因所需的酵素,一旦過量攝取,可能會造成以下問題: 嬰兒發育異常 新生兒體重過低 嬰兒生殖能力異常 早產 流產 https://wp.helloyishi.com.tw/healthy-eating/nutrition/corn-silk-tea/ 懷孕可以喝咖啡嗎? 如果咖啡因對孕婦、胎兒有這麼多負面影響,懷孕是否就不能喝咖啡呢?事實上,懷孕還是可以喝咖啡,重點在於要適量攝取。 目前發現咖啡因對胎兒有負面影響的實驗,大部分都是動物實驗;少數人體實驗的結果則相互矛盾:有研究表示,孕婦每日攝取超過200毫克的咖啡因,流產風險會提高一倍;其他研究則指出,每天攝取200~350毫克的咖啡因,不會提高任何風險。 因此,美國婦產科醫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ACOG)建議孕婦,每日的咖啡因攝取量不要超過200毫克;只要在建議範圍之內,就不會有健康疑慮。 懷孕可以喝咖啡、茶,但要注意一天的咖啡因攝取量 除了咖啡、茶之外,下列食品也含有咖啡因;食用時,請務必注意含量及每日攝取量不應超過200毫克: 巧克力或巧克力相關食品,例如巧克力醬、巧克力牛奶、巧克力冰淇淋、巧克力餅乾 咖啡相關食品,例如咖啡口味冰淇淋、咖啡蛋糕 可樂或其他含有咖啡因的汽水 提神飲料 此外,不同種類的咖啡或茶,咖啡因的含量也不一樣,在選購時可注意商家有無標示含量。 一般而言,市售的中杯咖啡(美式、拿鐵、卡布奇諾或摩卡)約含有100毫克的咖啡因,一天最多可喝2杯,但考量到咖啡豆種類、萃取濃度的不同,建議一天最好不要超過1杯咖啡,而且尺寸以小杯、中杯為佳。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看更多 懷孕計畫 相關文章

助孕撇步

一次就中!做愛姿勢影響懷孕率~這2體位最助孕

坊間有不少關於愛愛姿勢比其他方法更能助孕的傳言,不過根據一些研究,除了規律運動和均衡飲食的生活型態,掌握正確的做愛姿勢和時機,也是成功受孕的關鍵,而這一點都不難,因為只要是能讓精子最靠近子宮頸的體位,就可說是最佳的受孕姿勢。(同場加映:試試這 9 招!讓您擁有健康的精蟲和數量) 傳教士、狗爬式最助孕 最佳的受孕姿勢包括傳教士(Missionary position,男性在上方)和從背後進入的體位(Doggy style,俗稱狗爬式),因為精子射出時,這兩種姿勢能讓精子最靠近女性的子宮頸位置,使精子能更順利進入子宮著床。另外,高難度的站立式或是女上男下體位,也可能達到同樣的效果,但這方面尚未有進一步的研究。(同場加映:別再一招打天下!4 經典愛愛體位學了嗎) 高潮有助於受孕? 目前尚未有研究顯示高潮能夠助孕,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女性不需要經歷高潮也可能懷孕,不過男性當然必須達到高潮,才能夠射精。(同場加映:性愛技巧篇-慢慢來還是狂抽猛送?速度與激情大哉問) 生男生女姿勢有差? 一般坊間流傳女在上位會生女孩,而女在下位則會生男孩,但這些只是街談巷議,沒有科學根據。(好奇問:綠茶會助孕還是會阻礙懷孕) 臀部墊高能助孕? 剛愛愛完不要急著起身,在床上多躺一下,讓精子能夠更容易留在陰道內或子宮頸當中。不過,男性一次射精會有數百萬個精子留在陰道中,即使馬上起身,仍會有相當多的精子留在陰道中。 一般來說,無避孕的情侶在一年內就很可能懷孕,多多行房能夠增加懷孕機率,若努力了一年卻仍然沒有懷孕,應該尋求專業醫療協助,改善不孕的問題。 更多相關內容請看: 愛愛健康主題 懷孕計畫主題 健康生活主題 預產期計算器:孕婦預產期、懷孕週期計算 排卵期計算器:計算受孕最佳時機


不孕

【醫師幫幫我8】從臺灣邁向國際生殖學術殿堂「生殖醫學教父的奮鬥人生」

《Hello醫師》推出【醫師幫幫我】線上直播節目,第8集為您邀請現任總統府資政、被稱為「台灣生殖醫學教父」的李茂盛院長,分享他如何從4塊錢學費都繳不起、小時餐餐吃番薯簽、把學校廁所當書房與餐廳的貧苦環境,一步步突破困難,帶領台灣生殖醫學登上國際學術殿堂的奮鬥人生。李茂盛回想感恩當年在求學路上幫助自己的兄長們,其中四哥「唯一穿過的新衣,竟就是壽衣」,更忍不住激動哽咽,令人動容。 台灣生育率連年下滑至1.09%,排名世界倒數第一;根據內政部統計,2023年新生兒人口更僅13萬5571人,再創新低,但不孕症求診案例不減反增;茂盛醫院創辦人暨院長李茂盛說,有八成求診者主要與現代人晚婚、晚生育有關,當年齡愈高,懷孕、生子的機率就愈低,只能尋求生殖醫學的幫助。此外,李茂盛院長也和大家分析台灣的生殖醫學發展現況,從關鍵在於純水談起,突破提升成功率的門檻,以及生殖醫學如何結合AI技術,幫助有不孕問題的家庭,帶來好孕。 李茂盛院長從醫40年,創下無數輝煌紀錄,包括1987年在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誕生首例100%本土醫療團隊催生的試管嬰兒,累計超過38個國家、地區及3.5萬名試管寶寶的傲人紀錄,更以「台灣台中」而非「中國台灣」之名,名列最多試管寶寶金氏世界紀錄保持人。還有更多李院長奮鬥人生的精彩內容,千萬不要錯過 【醫師幫幫我】線上直播第八集(完整版): 從臺灣邁向國際生殖學術殿堂「生殖醫學教父的奮鬥人生」 【醫師幫幫我】線上直播第七集(完整版): 糖友怕扎針?名醫游能俊院長帶您了解 「連續血糖監測儀的多重宇宙」 【醫師幫幫我】線上直播第六集(完整版): AI與雷達 智慧醫療助您一夜好眠睡眠博士吳清平教授來幫您 更多【醫師幫幫我】內容都在《Hello醫師》YOUTUBE:https://helloyishi.tw/gIyrH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其他懷孕相關話題

懷孕長痔瘡怎麼辦?會自己好嗎?3大原因、改善方法一次看

作者:義大醫院一般醫學外科科主任 陳致一醫師 看到孕婦時,大家都會聯想到懷孕有許多不舒服,例如:身體變得很沉重、孕吐、疲累、水腫等等,但你知道嗎?其實除了以上的困難,根據統計,近7成的孕媽媽都還會有孕期痔瘡的問題。到懷孕後期,孕婦常因為懷孕嚴重便祕,後續導致痔瘡疼痛、大便出血,較嚴重的話甚至痛到睡不著、一碰到屁股就痛得坐不下去。 懷孕長痔瘡3大原因 為什麼孕婦也會得痔瘡呢?有3大主要原因: 原因1. 腹壓變大 因胎兒在媽媽的子宮內逐漸成長茁壯,體積變大的情況使媽媽的腹腔壓力跟著上升,膨脹的子宮壓縮到直腸肛門,壓迫到骨盆腔中的靜脈。 原因2. 荷爾蒙改變 懷孕時期,婦女體內的荷爾蒙「黃體素(Progestrone)」升高。黃體素最主要的角色是打造胎兒適合生長的環境:維持子宮平滑肌的穩定、減少子宮收縮和降低懷孕造成的發炎反應等,但它也會讓腸胃蠕動速度變慢,再碰上因腹壓變大被壓縮的腸道,讓懷孕婦女常常消化不良、便秘或反胃。長期下來的便秘,容易生成痔瘡,若是在懷孕前排便習慣就不良的人,孕期痔瘡可能會變得更嚴重。 原因3. 血流量增加 為了調適子宮內胎兒的血流所需,孕媽咪體內血流量將增加50%,血管承受的壓力跟著倍增。如果孕媽咪本身血液循環的情況就較差,碰上血流增加,就容易在肛門附近的區域形成痔瘡。 懷孕大便出血?痔瘡5大症狀 痔瘡生成後,可依生成的位置分為「內痔」與「外痔」。 內痔長在直腸內,肉眼是看不到的,因為那裏的神經分布較少,所以通常疼痛度是不明顯的,排便時有可能出血;外痣長在肛門外,肉眼可見,除了排便出血,會較疼痛、異物感明顯,甚至有血栓的風險,讓人坐立難安(甚至有人形容:「連分手的痛都沒有痔瘡痛」) 大部分的人對痔瘡的印象基本上都知道會痛,但其實痔瘡的症狀包含: 排便時出血 直腸部位搔癢和刺痛 疼痛、不舒服 肛門四周腫脹 肛門周圍出現團塊 如發現有以上症狀,可以讓醫生做內視鏡檢查,確定是否為痔瘡。 孕婦長痔瘡怎麼辦?教你3招改善 那得了痔瘡後的懷孕媽媽該怎麼辦? 以下介紹減輕痔瘡困擾的3招來改善孕媽媽的生活: 1.改變生活習慣 首先,久站久坐會讓肛門那區域承受的壓力上升,使痔瘡惡化,所以請孕婦盡量避免久站久坐;第二,洗澡時採取「溫水坐浴」,增進肛門循環、軟化痔瘡血栓,使疼痛減緩;但如果蹲坐對孕婦已經有點勉強,可以轉為用溫熱水輕輕沖洗肛門區域5~10分鐘,會有一樣的效果喔! 第三,便祕有可能加重痔瘡嚴重程度,避免便秘是最直接了當的方法。除了維持定期上廁所習慣外,可請醫師開立安全軟便劑MgO或輕瀉劑SennosideA+B,以幫助排便;此外,少量多餐、多喝水及攝取高纖維的食物,也能改善排便狀況,必要時,也可以補充腸道益生菌促進消化和蠕動。 2.症狀治療 若想減輕孕婦的不適,建議前往醫院或附近診所接受診治,醫師可以針頭將痔瘡表面挑開,讓血栓快速釋放出來(有點像放一點血),疼痛症狀也能瞬間得到緩解。另外可以請醫師開立適合孕婦的口服止痛消炎藥,市面上也有含抗發炎成分以及改善靜脈曲張的痔瘡藥膏。 3.微創痔瘡手術 關於孕婦的痔瘡該不該開刀,其實一直以來都是我們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頭痛的問題。 一般來說,如果真的要開刀,都會建議使用微創手術,傷口小出血少恢復快。 懷孕長痔瘡何時該開刀? 通常是建議胎兒相對穩定成長的時候,比如說第二孕期(4~7個月的時候)。因為術後需要泡盆坐浴,偶爾也需要服用藥物,所以需要謹慎評估。此時麻醉也建議是局部麻醉,避免產生較多的麻醉風險。 生完了之後,仍然飽受痔瘡困擾怎麼辦? 如果是自然產,會建議等到會陰部傷口癒合完成,約2週後再來安排手術。若是剖腹產,則建議1週後就可以手術。所以其實也有人在坐月子的時候選擇接受手術順便休養。 同樣的,手術之後也避免提重物做粗重的工作,這對剛生完小孩的媽媽通常也是難以配合,因為常常要抱小孩做家事。 另外,雖然微創手術傷口小比較不疼痛,但難免會有需要服用止痛藥、消炎藥、軟便藥的時機,所以醫師對於需要哺乳的媽媽,在投藥的時候也會有諸多考量。 總之,懷孕中或者是生產後的孕婦,並不是不適合接受痔瘡手術,只是外科醫師需要針對每位媽媽的情況,多方面詳細評估,才能做出最適當的治療。 懷孕長痔瘡會自己好嗎? 大約一半的懷孕婦女在生產過程中,痔瘡會隨著小孩的產出而自然脫落。所以孕媽媽對於孕期痔瘡不用太過擔心,有許多人跟妳一樣,而且痔瘡也不算嚴重的大問題喔!但請不要相信民間偏方或是亂用口服藥、藥膏,孕期間對於藥物的使用需要比較謹慎,若有困擾請至醫院或是婦產科診所和醫師討論。 本文由陳致一醫師授權刊登,嚴禁任何未經授權之部分或全文轉載行為。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看更多 生產照顧 相關文章

生產與分娩

自然產、剖腹產好處壞處有哪些?優缺點一次搞清楚

懷孕婦女有兩種生產方式可選擇:自然產(Vaginal birth,也就是陰道分娩),以及手術進行剖腹產(C-Section),這兩種方式都各有其優缺點,以下便為您一一分析。 自然產的好處與壞處 自然產是以自然的方式生下嬰兒,沒有醫療外力的介入。 優點與好處: 孕婦在自然產後,更能體會媽媽之天職,並增加成就感。 孕婦生產後,只需住院觀察 24~48 小時,復原速度較快、產後疼痛更少。 降低嬰兒罹患持續性肺動脈高血壓(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和某些呼吸系統疾病的風險,包括新生兒暫時性呼吸急促(Transient tachypnea of the neonate, TTN,又稱濕肺病) 嬰兒日後有氣喘(Asthma)、食物過敏、乳糖不耐症(Lactose intolerance)等問題的機率相當低。 日後若再度懷孕,自然產的時間可能會縮短,並且能更快地生下寶寶。 媽媽能夠立即親餵母乳。 能立即接觸到剛出生的嬰兒。 孕婦能避免母體出血、血栓、內臟損傷等問題。 缺點與壞處: 孕婦常會感到焦慮或擔憂。 可能會出血。 您的會陰可能會在生產過程中撕裂。 如果在生產過程中出現臍帶受壓或其他問題,寶寶可能會缺氧。 寶寶可能會受到身體創傷,如瘀傷、腫脹,並且在極少數情況下,可能會在被推出產道時造成骨折。 在極少數情況下,自然產後可能會發生子宮內翻(Uterine inversion)。 任何撕裂或進行會陰切開術時,都可能使您在生產後的三個月內性交時,感到疼痛。 如果您的骨盆狹窄或寶寶很大,生產時可能會傷到尾骨。 女性日後有尿失禁或盆腔器官脫垂的機率較高。 剖腹產的好處與壞處 剖腹產是以手術方式切開孕婦腹部後,從子宮裡取出嬰兒。 優點與好處: 媽媽會知道寶寶什麼時候出生,進而減少壓力和焦慮。 可避免過期妊娠(Post-term pregnancy)。 孕婦可降低產後出血、產程傷害,骨盆損傷和其他併發症的風險,包括感染、腹部器官意外受傷、嬰兒生產傷害,以及麻醉相關問題。 若您患有性病或病毒感染(如疱疹 Herpes、愛滋病毒 HIV、肝炎 Hepatitis、人類乳突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等),剖腹產會大大降低寶寶感染的風險。 缺點與壞處: 可能的副作用有嚴重的頭痛、噁心、嘔吐。 產婦必須住院觀察更長時間,且恢復速度較慢。 推算預產期如果與實際差距很大,可能會選擇提前於足月前剖腹生子。 腸或膀胱可能會受傷。 出血量增多。 子宮破裂和腸功能下降的風險增加。 嬰兒更容易面臨新生兒死亡、持續性肺動脈高血壓、新生兒暫時性呼吸急促、呼吸窘迫症候群(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等呼吸系統疾病。 日後若再度懷孕,有前置胎盤和植入性胎盤問題的風險很高 手術後產婦通常會感到不適,因此更難親餵母奶,且不會立即與嬰兒接觸。 偶然情況下,嬰兒可能會被醫師的手術刀戳傷或割傷。 剖腹產費用高昂(台灣剖腹產費用約三萬元,美國剖腹產費用約 60~70 […]


生產與分娩

生產要自然還是剖腹?了解差異,聰明做選擇

漫長的懷胎過程終於走到了最後階段,在破水、陣痛等產兆催促你到醫院待產之前,孕媽咪們心中往往有各種與待產、生產有關的疑問,也可能感到有些忐忑不安。 「郭醫師,我可以剖腹產嗎?」 「郭醫師,我很想自然產,聽說自然產對胎兒比較好,而且我擔心剖腹產之後容易有腸沾黏的問題。」 對產婦來說,到底該選擇自然生產好,還是剖腹生產好呢?選擇一種合適自己的分娩方式與生產順利有密切關係,除了醫師必須審慎評估之外,產婦自己也要慎重考慮,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兩種生產方式的差異,以及孕媽咪該如何做選擇吧! 自然產與剖腹產的差異 一般而言,生產可分成自然產與剖腹產兩種。自然產是指胎兒經由產道生下;而剖腹產則是利用手術,使胎兒不用經過產道,直接從子宮中取出的生產方式。(推薦閱讀:自然產v.s.剖腹產:優缺點一次搞清楚) 以上兩種生產方式,其實並沒有好壞之分,而是要看哪一種適合自己,一般情況下,自然產由於復原較快,住院時間較短,而剖腹產則比較接近手術治療的模式,要多一點時間恢復,住院時間較長。 有些人可能會擔心,剖腹生產可能造成後遺症,或是以後生產都得用剖腹的方式。其實現今的剖腹產,多半是採用橫向切開子宮的下方,可大幅降低未來生產時,發生子宮破裂的風險。 在門診時,也不乏高齡產婦希望剖腹生產,雖然高齡產婦剖腹產的比例較高,但是自然產成功的案例也不少。畢竟,剖腹產的傷口復原期比較久,所以除非有不得已的情況,否則我仍然建議採自然產。以下我們就列舉一些必須剖腹產的狀況。 哪些情況適合剖腹產? 臍帶繞頸 「醫師,在 33 週產檢時發現臍帶繞頸,我擔心的睡不著覺,我是不是要剖腹產了呢?」美真垂頭喪氣的問著醫師。 臍帶是一條有彈性的養分輸送帶,所以,即使超音波檢測出胎兒臍帶繞頸,孕媽咪也不用太過緊張,這是很常見的現象,並不表示胎兒一定會因此窒息或有立即的危險性。 但是,如果有臍帶打死結這種狀況就比較危險,因為母體的養分與氧氣可能無法順利輸送給胎兒,因此,如果胎動量少了一半,或是整日沒有胎動,就務必趕緊去醫院檢查,讓醫師來評估是否需要進行剖腹生產。(推薦閱讀:胎動減少應注意~若刺激無用請就醫) 胎兒過大或過小 到了懷孕後期,醫師會根據胎兒的頭圍與腹圍來評估胎兒的體重,如果如果胎兒過大(> 4,000 公克)或胎兒太小(< 1,500 公克)的話,一般醫師都會建議採取剖腹產。另外,有些媽媽的骨盆較小,或是胎頭和骨盆的角度不吻合,都會增加自然產困難度,這時可能就要考慮剖腹生產。 當然也是有胎兒過大但是孕婦仍堅持要自然產的狀況,不過比較擔心造成產程遲滯,造成肩難產,或是產前產後窒息等,比較棘手的狀況。而母親也容易因為胎兒過大,使得子宮長時間拉扯過度,影響產後子宮收縮的情形。 胎位不正 只有「正常胎位」,才能自然生產,那麼正常胎位怎麼看呢?其實這裡的胎位指的就是「頭位」,想要自然產胎兒就必須臀部朝上,頭部朝下在骨盆入口處。其他胎位如臀位、橫位、枕骨後位、顏面位、額位等,皆屬胎位不正,採取剖腹產比較安全。(推薦閱讀:97%寶寶會自轉頭位~胎位不正才剖腹) 正常來說,通常懷孕 32 週之後,胎兒就會自動轉成頭下腳上的位置,到了懷孕 35 週左右就會決定胎位是否正常,因為此時子宮內的羊水越來越少,胎兒已經沒有空間再大幅度翻轉,所以可否自然產已經大致確定,孕媽咪也不用急著太早決定生產方式。若媽咪擔心的話,可以請醫師以超音波確認胎兒胎位是否正確。 圖片來源:《孕律:晚婚也能好孕、熟齡也能順產、產後也能性福,郭安妮醫師的妊娠書》 前置胎盤 通常媽咪在懷孕 20 週,因為胎盤著床位置較低,擋住子宮頸口即符合「前置胎盤」的定義,一般可以分為下列四種狀況: 若屬於完全性前置胎盤,畢竟自然生產的通道完全阻塞,在安全為前提的考量下無法考慮自然產,符合健保給付的剖腹產適應症,但如果屬於低位性或邊緣性胎盤,是否能自然產則需要經醫師進一步診斷評估。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若有發現大量出血的狀況,一定要儘快就診安胎,並且選擇剖腹生產的方式。 胎盤早期剝離 胎盤早期剝離是指在胎兒出生之前,胎盤就全部或部份從子宮壁剝離下來。在正常情況下,胎盤會在胎兒產出後,才從子宮壁剝離下來,但是,如果胎盤狀況有異常,就可能在分娩前就發生剝離的現象。 當孕婦發生子宮劇烈疼痛合併陰道出血,就要盡快就醫,若不及時處理,可能會危及產婦與胎兒的生命,但如果產婦不能在短時間內結束分娩,醫師就會根據狀況判斷需不需要改進行剖腹手術。 有上述幾種狀況的孕媽咪,請切記要與醫師密切溝通,千萬不要貿然做決定!如果有危及胎兒或產婦的狀況,就要請婦產科醫師評估原因,判斷是否需要剖腹產或提早生產。 此外,如果懷孕 37 週以前的孕媽咪有出現宮縮或出血的現象,就要好好臥床休息,避免出遠門,若有必要可先與產檢醫師溝通視情況決定,以免發生流產或是早產的狀況。(推薦閱讀:懷孕第37週:若想剖腹產 請在39週之後) 【點我看郭安妮醫師所有文章】 【點我前往懷孕保養專區】


產前準備

落紅就要生了?待產包要帶什麼?產兆與待產注意事項

「醫師,我好像要生了……」亞真從接近預產期的前一周,就開始緊張兮兮的以為快要生了,只要一感覺肚子有點緊繃就立刻飛奔到醫院,已經被醫院退貨三次的準媽咪亞真很無奈的說:「我到底什麼時候才會生?」(點此計算你的預產期) 像亞真這樣的準媽咪還真的不少,而除了分辨真假產兆以便能在對的時機去醫院待產,也別忘了準備好待產包。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四大產兆與待產用品該怎麼準備吧! 認識4大生產徵兆 一、子宮底下降(胎頭下降) 在懷孕晚期,孕婦的子宮底會下降,胎兒頭部漸漸往下沉,也就是「胎頭下降」。從外觀上看,孕媽咪肚子通常會比較下垂,但會感覺比較輕鬆、胃口變好,而肚子摸起來則有點硬硬的,有時會感到腹部變緊。 有些孕婦會擔心「胎頭下降,是否表示立刻要生了?」不過,醫師並沒辦法以「胎頭下降」來評估孕媽咪何時會生產。這只是分娩前的信號燈,並不是代表真正要生產了,所以孕媽咪們不用急著入院待產。我們還是以破羊水、規則陣痛來判斷是否該去醫院的時機會比較準確。 不過,假使懷孕週數還不足 37 週,就已經有「胎頭下降」的現象,那麼建議孕媽咪還是去醫院檢查一下子宮頸是否變短,確認有無早產的跡象。(推薦閱讀:懷孕第31週:開始假性宮縮 留意早產徵兆) 二、落紅 孕媽咪分娩前,子宮頸會變薄、變軟,因而產生淡紅色或褐色血絲的黏液分泌物,這是子宮頸正在擴張的徵兆,俗稱「落紅」。一般來說,落紅的出血量並不會太多,通常少於月經流量,如果落紅的出血量過多(像月經第二、三天般),則要及時入院觀察,防止意外的發生。 平均來說,落紅大約兩天內會生產,不過我也遇過準媽媽「落紅」之後過了一星期仍然沒有任何陣痛跡象。所以準媽媽不需一有落紅就馬上來醫院報到,這只是分娩前的信號之一,但建議出現落紅後,就不要再出遠門了。 三、破水 羊水不僅是保護胎兒的液體,也是產兆之一。當孕媽咪有淡黃色液體呈噴射狀或滴流狀從陰道流出,感覺像在尿尿,就是「破水」的現象,這時羊膜已經破裂,羊水正在流出,也這代表寶寶就要出生了。破水量多寡、流速快慢每個人的狀況不同,而且也並非破水之後就會馬上生產,但是由於破水有感染的可能性,所以必須盡快就醫,24 小時內將寶寶生出。 有些孕婦破羊水的量較少,以為只是分泌物比較多,來產檢時才告訴醫師說一直有透明水狀液體流出,我建議如果不確定羊水有沒有破,應該去醫院以羊水試紙或超音波做檢查。 此外,如果羊水大量流出,孕媽媽應該先平躺下來,將枕頭放在臀部下方,盡量讓臀部保持在高一點的位子,將乾淨的毛巾鋪在下方。千萬不要再去洗澡,因為羊水破裂之後,一旦有細菌或者髒水進入陰道,很有可能引發感染,所以應該請家人立即收拾東西,準備去醫院待產。 四、規律陣痛 常常有準媽媽在問:「是不是肚子痛就是要生了,應該馬上進醫院?」事實上並非如此,有時「肚子痛」只是假性宮縮,必須等到規律陣痛,才是分娩的主要信號。 初產婦:三到五分鐘子宮收縮一次。 經產婦:10~15 分鐘子宮收縮一次。 若出現以上情形,且每次宮縮時間持續 30 秒至一分鐘,就可以至醫院檢查。 倘若陣痛頻率一陣子規則、一陣子又不規則,也可以先在家觀察一個小時。不確定的話,亦可打電話給醫院的產房詢問。 另外,有的準媽媽孕期假性宮縮比較頻繁,特別是到了最後一個月,宮縮頻率會越來越高。如果痛到坐立不安,工作和生活受到影響,也應該立刻到醫院就診。(推薦閱讀:懷孕第36週:假性宮縮頻繁 注意分娩跡象) 孕媽咪的待產問題 一、什麼時候該去醫院待產?注意事項? 在孕期的最後幾周,準媽媽可能會發現一些生產的徵兆,不過四個產兆並沒有一定的出現次序,也不一定都會出現。例如有些人沒有落紅就破水,有些人沒破水就宮縮,或甚至直到生產前才破水。 總之,產前一定要諮詢醫師充分了解各種產兆,就能夠在出現生產徵兆時做比較正確的判斷,避免成為臨產前老是被「退貨」的孕媽咪。另外,建議孕媽咪與另一半先了解並安排好以下事項,為待產做好萬全的準備: 預先演練一下去醫院的路程和時間,尤其是交通擁擠時。 是否有人時刻守護在孕婦身邊? 是否將家裡的事情安排好?請人幫助照顧孩子、寵物和料理家務。 工作的事情是否安排好了?讓上司和同事知道你的預產期。 二、待產包要怎麼準備?帶哪些東西? 接近預產期時,孕媽咪們可以先提前備妥住院用物,並將待產包放在家中較易拿到的地方。一旦有產兆時,可以立刻拿了就去醫院,不怕手忙腳亂。不過現在的醫院、診所都有設置販賣處,孕媽咪也可以考慮等到入院後,再採買待產用品。(推薦閱讀:懷孕第40週:寶寶狀況、身體變化、檢查、待產須知) 雖然待產用品可在醫院購買,但待產包內最重要的是個人的證件以及孕婦手冊,若是有些媽咪習慣用自己的物品,仍建議事前先準備好喔!以下為待產包內需包含的物品: 【點我看郭安妮醫師所有文章】 【點我前往懷孕保養專區】

看更多 媽媽保養 相關文章

產後護理

坐月子可以洗頭,但要注意這4點!若產後不洗頭恐頭皮發炎、掉髮

懷孕是件辛苦事,孕期時可能經歷孕吐、頻尿、水腫、腰酸背痛及妊娠疾病等不適,產後還得哺乳及坐月子。長輩常說坐月子不能洗頭,洗頭容易風寒,老了還會頭痛。女性懷孕已如此不易,產後仍無法正常洗澡,實在是太過辛苦。 究竟坐月子洗頭真有不良影響嗎?為何長輩說坐月子不能洗頭呢?頭痛與洗頭的關聯為何?讓《Hello醫師》來為你深入說明。 為什麼老一輩說「坐月子不能洗頭?」 長輩會說坐月子不能洗頭,是因為以前生活環境較差,洗頭後沒有熱水和吹風機等設備,產婦可能會因頭髮無法吹乾而感冒;還有生產傷口尚未癒合,居住地的衛生環境不佳和水質不乾淨,導致孕婦洗澡洗頭感染致病。 現代衛浴條件相當完備,不少大樓浴廁及月子中心皆附設暖氣,產婦洗完頭後只需將吹風機調到低溫,迅速吹乾頭髮,便不會有感冒之虞。若產婦害怕低身洗頭時,造成生產傷口疼痛或裂開,則可等產後一週和傷口癒合良好後再盥洗。 坐月子不洗頭,恐頭皮發炎、掉髮 因懷孕末期的血液量較多,身體也因水腫而含有較多水分,產婦生產後幾天會排出大量汗水,不少剛生產完的媽媽,都有剛換過衣服卻馬上被汗水弄濕的經驗。 在排汗量增加的情況下,產婦不洗頭恐會讓大量汗水、皮屑或油脂積存在頭皮上,導致感染發炎,頭皮因毛囊炎而紅腫、搔癢、膿胞或產生異味,嚴重時更可能導致掉髮及禿頭。在正常情況下,產婦產後務必洗澡及清潔頭髮,避免汗水造成皮膚疾病。 坐月子洗頭這4點要注意 避免洗頭或洗澡的水溫過低或過高,建議控制在體溫上下,以頭部感受不過燙的程度為主。 產後的皮膚較敏感,頭髮較油並容易掉髮,建議選用成分溫和且不含矽靈或其他刺激性化學物質的沐浴洗髮產品。 洗頭時用指腹按摩頭皮,加強清潔效果(避免用指甲搔抓,以免受傷感染),並在洗完後立即擦乾和吹乾。 頭髮未乾容易受寒,引起頭痛或身體不適。 坐月子洗頭老了會頭痛?其實這才是頭痛原因 受雌激素影響,女性天生較男性容易頭痛。雌激素濃度的多寡,會影響人體抑制疼痛的血清素,進而誘發頭痛。老一輩常說年輕時月子沒坐好或做月子洗頭,年紀大就會頭痛,其實多因女性邁入更年期的卵巢停止分泌雌激素,造成頭痛。產婦在生產後,體內高濃度的雌激素也會快速下降,加上身體勞累、情緒低弱或睡眠不足等因素,也會使孕婦頭痛,與坐月子洗澡或洗頭等行為無關。 若要避免頭痛,產婦需多休息、維持充足睡眠及飲食營養均衡,若頭痛劇烈則可與醫師溝通,視情況服用止痛藥;已邁入更年期的女性,可先檢查是否有其它疾病,若為一般偏頭痛,醫師可能會開立荷爾蒙或止痛藥來減緩。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產後自我照護

產後子宮收縮不良、尿失禁勿慌!勤做3種運動改善產後不適症狀

身材走樣是許多女人生產後的煩惱之一,原本穿得下的牛仔褲,卻因體重增加及骨盆鬆弛卡在大腿而不得不放棄,換成相對寬鬆的連身裙;然而,身材變形並不是最令媽媽們感到困擾的問題,因為尿失禁、乳房下垂等產後的不適症狀,還可能深深地影響女性的日常生活。 因此,進行適當的產後運動對生產後的女性而言,便是一項不可或缺的活動,究竟產後運動能帶給媽媽們什麼好處?又有哪些運動可以減輕產後不適症狀?運動時又該注意哪些事項呢?《Hello醫師》將為各位媽媽們一一介紹! 改善陰道鬆弛、子宮脫垂!產後運動好處真多 懷胎十月後,隨著寶寶的出生,新手媽媽除了會發現自己的體力和身材都大不如前,身體還可能出現許多不適症狀,但如果能於產後進行規律的運動,即能替身體帶來下列6種好處: 促進子宮收縮及修復。 促進陰道肌肉的收縮,以防止陰道鬆弛。 改善尿失禁的問題。(延伸閱讀:尿失禁不要來!6招助產後媽媽不尷尬) 恢復會陰及骨盆底肌肉的彈性及張力,以防子宮及陰道脫垂。 增加腹部肌肉的彈性及恢復健美的身材。  緩解壓力及焦慮感。 預防產後憂鬱症。 防止腰酸背痛。 有哪些適合媽媽們的產後運動? 倘若女性於生產過程中進行順利,未出現其他併發症,就可於產後依照醫師建議,嘗試一些較為簡單的運動;然而,若因生產過程有難產、傷口太大或剖腹生產等狀況,最好多休息幾天,待傷口復原後再開始運動。 以下提供媽媽們3種能改善產後不適症狀的運動,看完後不妨跟著《Hello醫師》一起進行動起來吧! 1. 腹式呼吸運動:抒解壓力、預防乳房下垂 腹式呼吸運動主要是藉由收縮胸腹肌肉、放鬆身體,來幫助產後媽媽預防乳房下垂、排解心理壓力。以下為腹式呼吸運動訓練的3大步驟: 步驟1:先將身體呈現平躺仰臥的姿勢,手腳伸直,並全身肌肉放鬆。 步驟2:用鼻子深呼吸約4秒,使腹部凸起後,接著閉氣約2秒鐘。 步驟3:再由嘴巴慢慢吐氣約7秒鐘,並鬆弛腹部肌肉,每日應重覆5~10次。 2. 凱格爾運動:改善產後尿失禁、子宮脫垂問題 懷孕時因子宮靭帶損傷及生產後支持組織未能恢復正常,導致子宮脫垂的症狀,凱格爾運動又稱作骨盆底肌肉運動法,主要透過反覆收縮骨盆底肌群(Pelvic floor muscle)來強化骨盆四周的肌肉,增加尿道閉鎖壓,改善尿失禁、子宮脫垂等問題。以下將凱格爾運動分成2步驟說明: 步驟1:平躺後,將雙膝彎曲使小腿成直角。 步驟2:將雙腳打開、與肩同寬,並利用肩部及腳部力量將臀部抬高後,再將兩腳併攏,停留約3秒時間將臀部及雙腳放下,以上動作為1組。 建議每日應至少重覆做10組,才可達到改善產後漏尿、子宮脫垂等症狀。 3. 子宮收縮運動:改善子宮收縮不良 許多婦女可能會因生產時間過長,而使子宮筋疲力竭,於產後引發子宮收縮不良,發生異常出血的狀況,而若想改善此症狀,可以試著做子宮收縮運動,幫助子宮收縮,避免出血情況重覆發生,以下為大家分成3步驟說明: 步驟1:先呈現俯臥姿勢,再將身體弓起跪於床上,大腿與小腿成直角。 步驟2:將兩膝分開、與肩同寬,臉側貼於床面,並將雙手扶在床上。 步驟3:再將腰部放鬆,保持此姿勢5~10分鐘。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產後護理

什麼是惡露?惡露月經這樣分!產後護理避寒無酒好得快

經歷了苦樂交織的生產過程後,媽媽們的子宮也開始慢慢復原。此時女性將經歷子宮藉由收縮以恢復原有子宮大小的疼痛期外,連帶會排出殘留於子宮、被稱為「產後惡露」(Lochia)的胎盤剝離物質。 究竟惡露是什麼?跟月經又有何差異或相似之處,讓媽媽們常誤以為是經血而疏於照護?《Hello醫師》為新手媽媽們一次解惑認識惡露,以及產後如何護理,及早和惡露說Bye-Bye。 惡露是什麼? 當孕婦順利分娩後,子宮內仍會佈滿許多胎盤碎片、黏膜組織和血液混合成的殘餘物質,也就是「惡露」,而媽媽們產後則會經歷數天時間,透過子宮的自主收縮將惡露排出體外。一般來說,正常的惡露帶有些微血腥味,不過分泌量、顏色與數量則會隨著產後的天數而有所變化,也是逐漸復原的信號。(延伸閱讀:白帶顏色這樣分!教你從顏色分辨身體有沒有健康) 正常的產後惡露變化依序分為以下3個階段: 紅色惡露:呈鮮紅色,約產後1~3天開始出現,不僅血量較多帶微腥味,惡露並會摻雜著紅血球、上皮細胞,偶爾有胎糞、胎毛、少部分組織液排出。 漿性惡露:呈現粉紅色,約產後4天會出現,伴隨著血清狀的物質,量會變少。 白色惡露:呈乳白色或黃色,大約在產後的10天會出現,此時惡露應呈量少無味,主要為白血球、單核蛻模細胞、子宮頸黏液所組成。 惡露跟月經怎麼分? 惡露跟月經常常讓許多產婦搞混,其實媽媽們可以從哺餵母乳來分辨。若產後沒有哺餵母乳,月經約在產後6~8週內出現,快則4~5週;而有持續哺乳的媽媽,則要等到產後4~6個月才有月經來潮。(延伸閱讀:親餵寶寶好累、奶量又不足?攝取好營養,聰明學哺乳) 惡露不止的原因 一般而言,產婦約每2小時需更換產褥墊,以免惡露過多而溢出,進而引發感染的風險。但若產婦發現血塊太大或是血流不止,或者於產後10天發現惡露有膿樣分泌物,建議須盡快就醫。 造成惡露不止的原因如下: 子宮收縮不良:當生育時間過久或生育次數較多時,較易造成子宮收縮不良,並影響子宮血管持續出血或形成血塊。 使用血管擴張劑:幫助血流順暢、降低血壓。 服用過量生化湯:生化湯含有活血用的當歸,若生育後過早開始飲用且過量,容易造成產後子宮新生的內膜不穩定,使惡露難止。 剖腹產、自然產的惡露有差別嗎?排多久才會乾淨? 針對採剖腹產的孕婦,醫師皆會一併將子宮內的殘餘胎盤與血塊清理乾淨,因此剖腹產的產婦所產生的惡露,會比自然產的女性來得少之外,惡露持續時間也較短。(推薦閱讀:生產要自然還是剖腹?了解差異,聰明做選擇) 至於惡露何時才會完全排出體外,每位產後媽媽的狀況皆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平均約需時4~6週,並受產下的胎兒體型大小影響,胎兒體型愈大者惡露持續時間愈長,但也有產婦在產後2~3週就將惡露排清。 如何加速惡露排出體外 產後的媽媽們可透過下列方法,加速惡露排出體外: 按摩子宮 漸進緩慢地運動、下床走動 產後護理須知 在媽媽學習照顧寶寶前,可別忘了先把自己的健康照料好,以下提供4點建議,幫助媽媽們產後恢復地更加順利: 勤換產褥墊,惡露未排乾淨前,如廁後須沖洗會陰部,避免惡露殘留而引發感染。(延伸閱讀:陰道炎原因多!病菌感染或過度清潔) 飲食均衡,攝取各式肉類、蔬菜及水果,以幫助加速產後恢復。 攝取充足水分。避免過度服用生化湯、攝取酒精或寒性食物。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常見問題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