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週期

懷孕週期從 0~42 週分為: 懷孕初期 、 中期 、 後期 ,這裡收錄了懷胎十月期間的各種資訊,包括胎兒的狀況、母親的身體變化等,也包含了妊娠疾病、懷孕如何保養、懷孕日記等主題。( 預產期及懷孕週期計算器請點此 )

基礎知識

懷孕週期

妊娠糖尿病的原因、症狀與檢查|懷孕高血糖危害母嬰健康

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指的是懷孕前沒有糖尿病,懷孕之後才出現糖尿病的情形,而妊娠糖尿病也是最具代表性的高危險妊娠疾病之一,對媽媽和寶寶的健康都構成威脅。雖然尚未有大規模的研究統計,不過台灣妊娠糖尿病發生率約落在 2.6~13.4%,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台灣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生率不斷攀升,再加上年輕化的趨勢,愈來愈多準媽媽可能在懷孕前就已是糖尿病前期或第二型糖尿病卻不自知,這時如果加上懷孕期間的荷爾蒙變化,會更難以控制血糖,進而對媽媽和寶寶造成傷害。以下將詳細介紹妊娠糖尿病的原因、症狀、風險及治療。 懷孕高血糖與妊娠糖尿病的原因 孕婦在懷孕期間有暫時性高血糖現象是正常的,由於母體為了提供足夠能量孕育胎兒,懷孕期間胎盤會持續增長、一些荷爾蒙會持續分泌、懷孕體重也會不斷上升,這都會使血糖升高,並需要更多胰島素來協助,多數孕婦都能分泌足夠胰島素來調節血糖,隨著生產後胎盤脫離,母親體內的血糖濃度也會回歸正常。 那為什麼會得妊娠糖尿病?這是因為有些孕婦可能會因為胰島素分泌不足、或是身體有胰島素阻抗的狀況,使身體一直處於高血糖狀態,導致妊娠糖尿病。(推薦閱讀:胰島素阻抗症狀不明顯、無徵兆!靠飲食運動逆轉勝) 妊娠糖尿病的症狀 妊娠性糖尿病症狀通常較不明顯,但血糖濃度如果過高,可能就會有吃多、喝多、尿多等一般糖尿病症狀,媽咪就應該特別小心妊娠糖尿病的可能,建議可以留意下列跡象: 頻尿 口渴,即使喝水量增多還是口渴 總是感到疲倦 反覆感染,如鵝口瘡(Oral thrush) 視線模糊、視力不良 妊娠糖尿病通常出現在懷孕中期,醫師一般會在懷孕第 24 週至懷孕第 28 週進行妊娠糖尿病的檢查,而妊娠糖尿病的症狀可能會在妊娠後半期更加顯著。 妊娠糖尿病的診斷與高風險群 根據「國際糖尿病與妊娠協會」建議,孕婦第一次產檢時即應檢查空腹血糖與糖化血色素,以診斷是否有潛在的糖尿病,產檢發現有高血糖者,更需要再於第一次產檢即接受篩檢。另外,建議符合下列任一情況的孕婦,請告知醫師,以便醫師安排檢查。 肥胖的孕婦(BMI>25) 曾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孕婦 有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家族史的孕婦 上一胎的胎兒體重超過 4500 公克的孕婦 有荷爾蒙相關疾病的孕婦 一旦曾罹患妊娠糖尿病,未來將是妊娠糖尿病的高危險群,因此懷孕期間一定要嚴格控制血糖,如果計劃再次懷孕,也請務必告知醫師妳的妊娠糖尿病史。(同場加映:糖尿病懷孕沒問題!血糖控制最重要) 妊娠糖尿病對媽媽寶寶的影響 懷孕過程一旦產生高血糖,對母親與胎兒皆有不良影響,因為母體的血糖可以自由通過胎盤,但胰島素卻不能通過,所以母親血糖過高會使胎兒暴露在高血糖的環境中,促使胎兒本身分泌的胰島素增加、影響發育,可能造成胎兒器官發育過大、腦部發育不良或先天性心臟病等;小孩長大後也較容易產生肥胖、第二型糖尿病。因此,控制好孕期血糖,對母親與胎兒都十分重要。(同場加映:胰島素是什麼?人工胰島素的種類與注意事項) 妊娠糖尿病的併發症 改善飲食習慣和運動可以控制好血糖,除了能避免上述對母嬰健康的危害,也能避免妊娠糖尿病產生的併發症,有些孕婦則需要胰島素等藥物治療,以下是妊娠糖尿病的可能併發症: 子癇前症(Pre-eclampsia):妊娠糖尿病容易導致孕婦高血壓。 胎盤早期剝離(Placental abruption)。 新生兒低血糖:可能導致餵食不易、吸收及營養不良,皮膚發紫和情緒燥動。 早產:寶寶在懷孕第 37 週之前出生。這時的寶寶可能會出現呼吸窘迫症候群(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或黃疸。 巨嬰症:寶寶體重過重。 難產、死產:生產過程對母親或胎兒造成傷害,可能需要使用藥物引產,甚至出生即死亡。 其他併發症:羊水過多症、酮酸中毒、水腫、急性腎盂腎炎等。 妊娠糖尿病的糖水檢查 妊娠糖尿病的診斷一般會透過口服葡萄糖水來進行檢驗,一般來說,若經由良好的飲食控制與調整生活型態,即便經診斷為妊娠糖尿病,生產後一般都會恢復正常,不過醫師仍建議,如果被有妊娠糖尿病的媽媽,應於生產後 6~12 週至新陳代謝科門診接受口服葡萄糖水負荷試驗,以確認是否真有糖尿病前期或第二型糖尿病,以利後續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產後檢驗正常,妊娠糖尿病患者仍有較高機會產生第二型糖尿病,因此建議持續進行飲食與生活型態控制,並每 1~3 年進行例行檢查。 妊娠糖尿病的預防與治療 若診斷為妊娠糖尿病,應尋求新陳代謝科醫師、營養師、糖尿病衛教師的協助。輕微高血糖可藉由飲食控制與適量運動改善,患者應與營養師討論,制定飲食計畫,並學習自我血糖檢測,懷孕期間的血糖控制目標為:空腹血糖 ≤95mg/dL、飯後一小時血糖 ≤140mg/dL、飯後兩小時血糖 ≤120mg/dL。如果透過飲食和生活調整仍無法改善,則需藥物治療,依狀況不同,醫師可能會開立的藥物包含胰島素或口服降血糖藥。(推薦閱讀:血糖正常值是多少?認識血糖檢測的數值) 體重的增加在合理範圍以內 孕婦的體重控制也很重要,能預防妊娠糖尿病並減緩症狀,並確保母嬰健康。(推薦小工具:懷孕體重計算器:懷孕體重控制、計算合理增重範圍) 懷孕前體重在標準體重範圍內者,懷孕期間體重以增加 10~14 公斤為宜。且須注意體重增加的速度。 懷孕 12 週後,每週體重增加 0.3~0.5 公斤為宜。 為避免孕婦酮酸血症發生,孕期中應禁止減重。

探索更多懷孕週期類別

看更多 懷孕週期 相關文章

懷孕保養

一人吃兩人補~懷孕首選6大類好食材

所謂「一人吃兩人補」,在懷孕期間的飲食內容格外重要,若缺乏攝取關鍵的營養素,可能會危害到寶寶的成長發育,但如果吃過量,加上吃的是不健康的食物,則可能會使體重過重,並增加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與其他併發症的風險。到底懷孕期間該吃什麼好呢?主要有6大類食材,以下將一一說明。 身體狀況正常的孕婦,請維持每天做30分鐘的運動,並攝取適當的熱量,以維持健康,請參考相關文章:孕婦運動好處多!減緩背痛便祕助睡眠。其實懷孕4~9個月的媽咪們,每日大約額外多攝取300大卡熱量即可,並非如想像中需大量進補。另外,懷孕期間的體重,也是需要留意的指標,平均來說,正常體重的女性在孕期的總體重,應增加11~16公斤,若孕前就已超重的女性,則只能增加4~9公斤,而孕前體重過輕的女性,或是懷有雙(或多)胞胎的人,則在懷孕期間需要增加16~20公斤較為理想。但無論如何,請別因為體重超標,就開始節食減肥,要挑選對的食物來吃,反而比較重要,除了可幫助穩定血糖,也可避免因為空腹而導致噁心想吐的情形。 適合懷孕時吃的食物 全穀物:全穀物含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以及鐵(Iron)、鎂(Magnesium)和硒(Selenium)等礦物質,可幫助寶寶的成長發育,常見的全穀物如糙米、蕎麥、大麥、小米和燕麥片等。 乳製品:鈣質(Calcium)是懷孕時很重要的營養之一,乳製品除了富含鈣之外,也含大量維生素D、蛋白質、葉酸(Folate)和脂肪等。若沒有乳糖不耐症(Lactose Intolerance)的媽咪們,可從懷孕第1個月,就開始攝取牛奶、優格或起司等乳製品。 深綠色蔬菜:如綠花椰菜或菠菜等深綠色蔬菜,含有孕婦所需的多種營養素,如纖維、維生素C、K、A、鈣、鐵、葉酸和鉀(Potassium)等,此外也富含抗氧化劑(Antioxidant),以及能幫助免疫和消化系統的植物性化合物,而且蔬菜富含纖維,可幫助減緩孕婦常有的便祕症狀。 雞蛋:雞蛋除了富含蛋白質、大量維生素與礦物質,可幫助寶寶的成長發育之外,還富含膽鹼(Choline),能幫助寶寶大腦發育及整體健康,若孕期缺乏膽鹼,可能會增加神經管(Neural tube)缺陷,與胎兒的大腦功能不全的風險。 瘦肉:肉含維生素B、蛋白質、鋅(Zinc)和鐵,其中牛和豬肉含有豐富的鐵、膽鹼與維生素B群,這些都是孕期需要額外多攝取的營養素,尤其懷孕0~6個月時,可能易出現缺鐵性貧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且會使早產(Premature delivery)或嬰兒體重過輕的機率,增加一倍。若攝取鐵質時,同時搭配維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類或青椒等),則可幫助鐵的吸收。 莓果類水果:常見的莓果類如草莓、藍莓、覆盆子及新鮮蔓越莓等,富含維生素C、纖維和抗氧化劑,其中維生素C能幫助鐵的吸收,也可幫助皮膚健康和增進免疫功能。且莓果類的升醣指數(GI值)偏低,吃後血糖不易快速上升,且熱量也不高,適合做為餐與餐之間的點心。 以上為整個懷孕期間都適合吃的食物,但不可因營養素的重要性高,而過量攝取,因為可能會影響寶寶和媽咪的健康喔! 【延伸閱讀:B群推薦品牌15款2024最新!B群怎麼吃、攝取量詳解】


懷孕保養

懷孕時感冒…這樣舒緩症狀與預防

哈啾!難道是感冒了?懷孕中的女性免疫力較差,感冒的機率也比平常來得高,除了看醫師、吃藥之外,孕婦也能嘗試其他方法,讓症狀更快得到紓緩、甚至搭配藥物處方而痊癒。最好平常就做好預防工作,盡可能避免感冒或是流感來犯,但若是不慎感冒或得了流感,就要遵照醫師開的藥物,按時服藥。 懷孕時感冒的症狀 感冒最常因鼻病毒(Rhinovirus)感染而造成,初期通常會喉嚨癢或喉嚨痛,接著會出現較嚴重的症狀如下: 流鼻涕、鼻水、鼻塞。 打噴嚏。 輕微疲勞。 乾咳(特別是感冒快好,其他症狀減緩之後,可能持續一個禮拜或更久)。 沒發燒,或輕微發燒(通常在攝氏37或38度以下)。 分辨感冒及流感 感冒和流感有部分症狀是相似的,但還是有些不同之處。一般感冒一開始通常會喉嚨痛,再來是流鼻涕、鼻水、咳嗽,或是鼻塞、打噴嚏,有時候會輕微發燒或頭痛;而流感則相對更嚴重,且來得更快,一般症狀是發高燒(約攝氏38~40度)、頭痛、畏寒、肌肉痠痛、冒汗、喉嚨痛變嚴重、虛弱、疲累等,有時會有較嚴重的咳嗽、打噴嚏症狀。 懷孕時感冒的紓緩方式 除了尋求醫師的協助之外,日常生活中也有些簡單的方法可幫助減緩症狀: 充分的休息。 補充液體,發燒、打噴嚏、流鼻水,會讓孕婦和胎兒流失需要的水分,所以可以喝一些熱飲如薑茶,或熱湯(例如雞肉蔬菜湯),也可嘗試水和冰果汁。 攝取維生素C,維生素C有助於強化免疫系統,例如柑橘類水果(橘子、葡萄)、草莓、甜瓜、奇異果、芒果、番茄、木瓜、綠花椰菜、紫色甘藍、菠菜等。 若喉嚨痛或咳嗽時,可以用溫鹽水漱口(約227~236毫升的水,加上1/4茶匙的鹽)。 喝幾茶匙蜂蜜,或將蜂蜜及檸檬加入熱水中,一起喝掉,這樣有助於鎮住乾咳的情形。 用滴鼻劑或鼻噴霧劑稀釋鼻中黏液,紓緩發炎的鼻腔組織。 用蒸臉器、熱噴霧器或是洗熱水澡,呼吸熱熱濕濕的空氣,緩解鼻塞。 懷孕期間預防感冒 懷孕時的婦女免疫力較差,較容易感冒,雖然很難完全避免感冒來襲,但可以做以下事項來盡可能地預防: 勤洗手(要用肥皂),特別是接近有感冒的人之後要洗手。 出門在外,少碰觸自己的眼睛及鼻子。 盡可能遠離感冒的人。 打流感疫苗。 請身邊的人咳嗽時要用手遮,打噴嚏時要用衛生紙擤鼻涕,把衛生紙丟掉並洗手,杜絕感冒病毒。 避免和有感冒的人共用餐具、杯子、毛巾等物品。 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多喝溫開水。


懷孕保養

懷孕葉酸攝取量:備孕、懷孕劑量有差異!該吃多久一次看

常聽到有人說「懷孕要吃葉酸」,這其中的道理是什麼?孕婦為何需補充葉酸?備孕和懷孕期間,葉酸的攝取量一樣嗎?又該持續補充多久?《Hello醫師》為您詳細解說! 孕婦要吃葉酸?懷孕吃葉酸2大原因 葉酸又稱維生素B9,與人體DNA蛋白質合成、細胞分裂有密切關係;懷孕初期是胎兒神經系統發育的重要時期,如果葉酸的攝取量不足,會影響到胎兒的神經發育,嚴重時可能造成神經血管缺陷。 1.缺乏葉酸,孕婦易貧血 衛生福利部指出,育齡婦女近6.9%葉酸攝取量偏低,約22.4%有貧血問題;若孕婦葉酸攝取量不足,容易出現疲倦、情緒低落、暈眩及貧血,甚至是自發性流產、早產等情況;此外,由於葉酸屬於水溶性營養素,流失率高,因此最好每日定期補充。 2.補「葉酸」有助胎兒腦部中樞神經發展 葉酸有助胎兒神經系統的發育與活化,懷孕初期是胎兒神經系統發育的重要時期,如果葉酸攝取量不足,可能提高胎兒腦及脊髓先天性神經管缺陷、出生體重過輕等問題的風險,因此建議女性在備孕期間或懷孕後,皆須攝取富含葉酸的食物或補充相關營養品。 懷孕葉酸吃多久? 懷孕初期特別需要葉酸,但發現懷孕時,通常已經懷胎第3或第4週了,因此計畫懷孕的女性,建議可在預備懷孕前1個月,每日規律攝取富含葉酸的食物或相關補充品,直到生產及哺乳結束。 沒懷孕可以吃葉酸嗎? 可以,葉酸為人體必需且重要的營養素,無論各年齡層、性別或族群皆需要;葉酸除了有助於促進人體造血功能,預防貧血,強化心血管功能之外,也能改善腸道健康,提升小腸的營養吸收率。 富含葉酸的食物包括深綠色蔬菜,如紅鳳菜、紅莧菜及蘆筍;另外,木瓜、香蕉、芭樂、酪梨及橘子等水果也是葉酸良好的攝取來源。若經常外食,蔬果量攝取不足,建議也可透過營養品補充。 懷孕葉酸攝取量 衛福部建議女性在備孕期即可開始補充葉酸,各階段的建議攝取量如下: 育齡婦女:每日攝取400微克葉酸。 備孕與懷孕期間:孕前1個月至懷孕期間,每日攝取600微克葉酸。 哺乳婦女:每日攝取500微克葉酸,以供母體、胎兒及所哺乳嬰兒所需。 葉酸攝取上限:每日1,000毫克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建議,葉酸每日攝取量上限為1,000微克;雖然葉酸屬於水溶性維生素,多餘的量會被身體排除,仍不建議過度補充;對於備孕婦女,建議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葉酸補充劑。 小月子可以吃葉酸嗎? 可以,葉酸不僅是備孕時期的重要營養素,也是人體必需的維生素,流產後持續攝取足夠的葉酸,有助於預防貧血,並維持身體的健康狀態。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懷孕保養

懷孕可以喝咖啡嗎?咖啡因對孕婦的影響、一天建議攝取量公開!

許多有喝咖啡習慣的女性,在懷孕前每天都會喝1~2杯咖啡,一不喝就覺得全身不對勁;但在懷孕後,因為害怕咖啡因對胎兒有不良影響,只好含淚忍耐,改喝其他無咖啡因的飲料。到底懷孕可以喝咖啡嗎?咖啡因會對胎兒造成哪些影響?孕婦可以喝什麼?《Hello醫師》為您一次解答! 咖啡因對孕婦、胎兒的可能影響? 1.咖啡因對孕婦的影響 咖啡因是一種興奮劑和利尿劑,會提高血壓、心率,並增加排尿次數;若過量攝取,可能導致血壓過高,尤其是患有高血壓或妊娠高血壓(懷孕期間才出現高血壓症狀)的孕婦,或因排尿次數過多、水分攝取不足,出現脫水症狀。 2.咖啡因對胎兒的影響 研究發現,孕婦喝咖啡後,咖啡因會進入血液,透過胎盤傳給嬰兒;然而,胎兒並不具備代謝咖啡因所需的酵素,一旦過量攝取,可能會造成以下問題: 嬰兒發育異常 新生兒體重過低 嬰兒生殖能力異常 早產 流產 https://wp.helloyishi.com.tw/healthy-eating/nutrition/corn-silk-tea/ 懷孕可以喝咖啡嗎? 如果咖啡因對孕婦、胎兒有這麼多負面影響,懷孕是否就不能喝咖啡呢?事實上,懷孕還是可以喝咖啡,重點在於要適量攝取。 目前發現咖啡因對胎兒有負面影響的實驗,大部分都是動物實驗;少數人體實驗的結果則相互矛盾:有研究表示,孕婦每日攝取超過200毫克的咖啡因,流產風險會提高一倍;其他研究則指出,每天攝取200~350毫克的咖啡因,不會提高任何風險。 因此,美國婦產科醫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ACOG)建議孕婦,每日的咖啡因攝取量不要超過200毫克;只要在建議範圍之內,就不會有健康疑慮。 懷孕可以喝咖啡、茶,但要注意一天的咖啡因攝取量 除了咖啡、茶之外,下列食品也含有咖啡因;食用時,請務必注意含量及每日攝取量不應超過200毫克: 巧克力或巧克力相關食品,例如巧克力醬、巧克力牛奶、巧克力冰淇淋、巧克力餅乾 咖啡相關食品,例如咖啡口味冰淇淋、咖啡蛋糕 可樂或其他含有咖啡因的汽水 提神飲料 此外,不同種類的咖啡或茶,咖啡因的含量也不一樣,在選購時可注意商家有無標示含量。 一般而言,市售的中杯咖啡(美式、拿鐵、卡布奇諾或摩卡)約含有100毫克的咖啡因,一天最多可喝2杯,但考量到咖啡豆種類、萃取濃度的不同,建議一天最好不要超過1杯咖啡,而且尺寸以小杯、中杯為佳。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妊娠疾病

孕吐藥除了B6還有這3種!懷孕藥品分級、止吐藥副作用詳解

許多人認為懷孕不能隨便吃藥,因此即使孕吐嚴重,也不願意聽醫師指示服用孕吐藥;但是,孕吐若過度嚴重,可能會影響孕期或胎兒健康,所以最好仍就醫檢查,並且遵照醫師指示服藥。《Hello醫師》帶您一次認識孕吐藥的種類、分級與副作用。 認識孕吐藥分級:懷孕藥品分級規範(PLR) 台灣目前懷孕藥品的分級,沿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於1979年所訂定的懷孕藥品分級規範(Physician Labeling Rule, PLR),將懷孕藥品分為以下5種等級: A級:在懷孕婦女的對照臨床試驗中,無法證實對懷孕第一期或較後期胎兒有風險、或對胎兒傷害的可能性。 B級:動物試驗未顯示對胎兒有危險,但缺乏懷孕婦女的對照臨床試驗資料;或者,動物試驗顯示對胎兒有不良反應,但懷孕婦女對照臨床試驗無法證實對胎兒有險。  C級:動物試驗顯示有致畸性或殘害胚胎,但沒有懷孕婦女的對照臨床試驗;或者,懷孕婦女的對照臨床試驗或動物試驗均缺乏資料。 D級:已證實對人類胎兒有危險,但在一些狀況 ( 如:有致命危險的狀況或在嚴重疾病其他較安全的藥品無法使用或無效 ),必須利益大於潛在的風險才可以使用。 X級:在動物、人體試驗及(或)臨床經驗證實會造成胎兒異常,這種風險遠超過可能的利益。 A、B 兩級藥物於懷孕期間使用大致安全;C、D 兩級藥物則需視實際情形權衡使用。懷孕期間如有用藥需求,應先諮詢醫師或藥師之專業意見。 4大常見孕吐藥介紹 嚴重孕吐(又稱妊娠劇吐)的治療方法除了支持性療法、補充電解質外,也能藉由止吐藥緩解;若出現下列症狀,建議先赴婦產科檢查,再依醫囑服藥。 嚴重反胃、每天嘔吐3次以上 無法攝取食物或液體、體重減輕超過孕前的5% 脫水、尿量減少 頭痛、頭暈目眩、極度疲倦 以下介紹4種常見孕吐藥: 1.維生素B6(Pyridoxine) 維他命B6是人體代謝必需的輔酶,具有止吐作用,有助減緩懷孕所引起的噁心、嘔吐,被列為治療的一線藥物,並常與其他止吐藥一起搭配治療孕吐。 懷孕藥品分級:A級 潛在副作用:手或腳會有刺痛、灼熱或麻木等周邊神經病變症狀(與使用過量、長期使用有關)。 2.抗組織胺藥物:Doxylamine、Diphenhydramine、Meclizine Doxylamine、Diphenhydramine、Meclizine等抗組織胺藥物,對孕婦及胎兒的負面影響較少,藥效快,但藥效持續時間短,而且鎮靜效果較強,易嗜睡。 懷孕藥品分級:Doxylamine(A級藥物)、Diphenhydramine(B級藥物)、Meclizine(B級藥物) 潛在副作用:鎮靜、嗜睡、口乾、頭暈和便秘。 3.美多普胺(Metoclopramide) 可緩解噁心、嘔吐等症狀,口服或注射劑型皆適用;可與維生素B6或抗組織胺藥物,例如Diphenhydramine,一同服用治療妊娠劇吐。 懷孕藥品分級:B級 潛在副作用:嗜睡、腹瀉、肌肉無力、頭痛、腹痛、過敏、錐體外症候群等。 注意事項:避免與可能造成錐體外徑症候群的藥物併用,例如傳統精神病藥物、多巴胺拮抗製劑(常見於止吐藥物)。 4.昂丹司瓊(Ondansetron) 商品名稱為Zofran,常用於減緩手術、化療或放射治療後,所產生的噁心、嘔吐等症狀。 懷孕藥品分級:B級 潛在副作用:頭痛、疲倦、便秘、燥熱與潮紅。 注意事項:與會增加血清素的活性製劑合併使用時,可能會出現血清素症候群,引起顫抖、腹瀉及躁動等輕症,或肌肉僵硬、發燒及癲癇等較嚴重的症狀。 美國懷孕藥品新規範:PLLR 鑑於傳統的PLR懷孕藥品分級制度過於簡化,不僅無法完整涵蓋懷孕、哺乳各時期的藥物風險變化,也無法指出藥物對女性與男性生殖系統的潛在風險;因此,美國FDA於2015年已推出新的分級標準:Pregnancy and Lactation Labeling Rule,簡稱PLLR,中文為「懷孕與哺乳期標示規則」。   新制特色:增加懷孕期、哺乳期、對女性和男性生殖系統的影響等3個項目,各自的風險概要、支持性數據說明,以協助醫療人員開立處方與諮詢決策的相關依據。 新制生效日:新制於2015年6月30日正式生效,2001年6月30日前上市的處方藥,仍沿用舊制標準,於生效日後推出的藥品,則更改為此標示方式;藥局販售的非處方藥,不在此規範內。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懷孕週期

懷孕多久會想吐?孕吐時間:何時開始?高峰期、噁心感何時消失

孕吐是孕婦懷孕初期的常見症狀,但究竟懷孕多久會出現孕吐?孕吐高峰期是什麼時候?懷孕噁心感何時會消失?《Hello醫師》帶您了解懷孕後孕吐的3個關鍵時間點,為接下來的孕期做好準備! 孕吐是什麼?為什麼會孕吐? 孕吐俗稱害喜,是懷孕初期的常見症狀,每個人嚴重程度不一,有些人可能只有噁心、腹脹及食慾不振等症狀,不會乾嘔或嘔吐。 在懷孕前3個月,高達70%孕婦會孕吐;孕吐在一天中的任何時間都可能出現,造成孕吐的原因不明,但一般認為是懷孕前12週內的荷爾蒙變化所致。 孕吐有時可能會拉傷肌肉,導致腹部疼痛,但不會傷害胎中嬰兒,因為羊水具備緩衝的功效。 懷孕1~3週就想吐?孕吐時間與年紀相關 一項2021年英國發表的研究指出,在調查256名孕婦後發現,67%女性在排卵後11~20天內(即約1週半~3週間)就出現孕吐症狀;該研究也發現,隨著年齡增長,孕吐出現的時間會越晚,年紀每增加3歲,孕吐開始時間就延後約1天,18歲女性平均會在懷孕第14天出現孕吐,41歲則是第21天。 孕吐何時開始?懷孕多久會想吐? 關於孕吐最常於何時開始,亞東醫院婦產科林顯明醫師曾在該院「服務諮詢」中指出,孕吐多半發生在懷孕6~12週,其中又以晨吐較為明顯;不過,每個人孕吐的確切時間各不相同,大多數人在懷孕9週之前都會出現孕吐的症狀。 孕吐高峰期:8~12週 通常懷孕8~12週的孕吐最嚴重,然而孕吐高峰期因人而異,並非每個人在這段期間症狀最嚴重。 懷孕噁心感何時消失?孕吐幾週減緩:13週後 對於大多數準媽媽,孕吐通常會在妊娠中期(13週結束後)緩解;只有少數的人孕吐會延長至3~6個多月(14~27週);在極少數情況下,孕吐會一直持續到懷孕結束。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妊娠疾病

胎盤前置風險多!日常4招避出血、預防前置胎盤發生

有些女性懷孕5個月後左右,會發現自己下體總有出血狀況,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前置胎盤,必須盡早剖腹產才能保障寶寶與媽媽的健康。前置胎盤是孕婦常見的病狀之一,生產時也會併發各種狀況,讓準媽媽們輕忽不得。《Hello醫師》就一次告訴您什麼是前置胎盤,是否能自然生產?而當胎盤前置發生時,日常生活中又有哪4招讓準媽媽們加強預防、避免前置胎盤發生! 什麼是前置胎盤? 前置胎盤(Placenta praevia)與胎盤的位置有關,正常懷孕時,胎盤是附著在子宮腔前壁、後壁或是頂部的位置,隨著懷孕週數越長,胎盤也會跟著往子宮頂部前進。而前置胎盤是指懷孕5個月後,胎盤位置太低,附著在子宮下段,下緣甚至覆蓋到子宮頸口,阻礙了胎兒先露的部位。臨床上將前置胎盤分成以下4種: 完全性前置胎盤(total placenta previa):子宮頸內口完全被胎盤覆蓋。 部分性前置胎盤(partial placenta previa):子宮頸內口部分被胎盤覆蓋。 邊緣性前置胎盤(marginal placenta previa):胎盤緣位於子宮頸內口的邊緣。 低位胎盤(low-lying placenta):胎盤著床於子宮下段,雖然很接近但未到達內口。 其中有完全性以及部份性胎盤的孕婦若用自然產是相當危險的,這是由於胎兒出生時,子宮頸會先打開,若胎盤先剝離則會引起大量出血。被診斷出有前置胎盤的媽媽們也需要注意生產時,可能會導致­「植入性胎盤」,嚴重時不易止血且有較高的死亡率。 發生前置胎盤的高風險族群: 雖然前置胎盤的成因尚不清楚,但以下的高風險族群須特別注意: 曾發生過前置胎盤 多胞胎 多次生產 高齡產婦 有子宮肌瘤 子宮位置不正常 前置胎盤無明顯症狀:無痛性出血是關鍵 有些孕婦因沒有明顯症狀,不曉得自己有前置胎盤的問題,而多數孕婦都有無痛性出血的問題: 無痛性出血:由於子宮下段變薄後牽扯到胎盤附著的位置,導致陰道出現無痛性出血,通常為無痛、大量的出血,而有些孕婦會合併胎盤早期剝離的問題。 隨著出血次數增加,血量也會越來越多,而出血量大的女性,約有10~20%的機率會合併子宮收縮,任何孕期間的出血都不可大意,務必去醫院檢查。雖然前置胎盤的出血量不太會讓孕婦休克,大部分出血也都會自然停止,不過有些孕婦會併發產痛,導致突發性腹痛、破水或是胎動降低,這些情況都應立即就醫。(推薦閱讀:落紅就要生了?待產包要帶什麼?產兆與待產注意事項) 有前置胎盤只能剖腹生產嗎? 目前只有低位性及部份邊緣性胎盤的孕婦可以自然產,其他前置胎盤的媽媽們必須剖腹生產。由於前置胎盤是母體出血,再加上出血量不太會讓孕婦休克,但要是無法有效止血、安胎失敗或是胎兒已經成熟時,必須要終止妊娠才能保障媽媽與寶寶的健康。 日常4招預防前置胎盤 雖然前置胎盤無法預防,不過懷孕的媽媽們依然可以從日常的生活照護預防大量出血: 避免泌尿道感染 避免搬重物或進行過度腹壓的活動,例如按摩、彎腰拖地、性行為。 嚴禁騎機車:騎車時因道路會增加突發性劇幅震動的機會,容易使胎盤剝離的風險大增。 避免盆浴、溫泉。(你可能想了解:孕婦瑜伽3式!強健身體為生產做準備)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妊娠疾病

孕期頭痛、水腫、視力模糊?孕婦殺手「子癲前症」症狀與治療

懷孕時因荷爾蒙波動的關係,很容易產生不少併發症,對母親和寶寶都將造成難以逆轉的傷害,像是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等都是很常見的併發症。 而孕期間頻傳的妊娠高血壓(Preeclampsia),亦被稱為妊娠毒血症、子癇(癲)前症,由於極易造成孕婦或胎兒死亡,全球的子癲前症發生率也有近5~14%,發生率相當高,若置之不理,後果將相當嚴重。《Hello醫師》將針對有「孕婦殺手」之稱的子癲前症,帶您了解其症狀、治療以及如何預防。 子癲前症的原因、症狀 在《懷孕20週出現高血壓 醫師提醒「這些人」要注意!》文中提及,懷孕第 20 週之後很容易發生妊娠高血壓,進而引發子癲前症的併發症。這是由於胎盤的血管形成出問題,導致胎盤的血管阻力增加,讓胎兒的血流減少,嚴重時會影響生命安全。 據亞東紀念醫院婦產科彭福祥醫師表示,子癇前症的確切成因目前未明,研究均認為它是胎盤異常引起的病症,可能與免疫相關。因此常發生當孕婦子宮供血給胎盤的血流缺乏、以致於難以提供胎兒成長所需時,母體即會以發炎反應升高血壓,增加子宮血流的供給。 但懷孕期長期惡性循環的情況下,母體血壓則會持續飆高,最後可能將導致多重器損傷,而這樣的症狀通常發生在第一胎的機率較高。 子癇前症的症狀如下: 全身性水腫:易造成胸水或腹水生成 高血壓(血壓高於 140/90mmHg) 蛋白尿:導致白蛋白流失並因此發生全身性水腫 頭痛:前額部位 嘔吐:噁心嘔吐頻率增加 視力模糊:產生閃光與視力衰退 肝功能、腎功能指數異常 凝血功能降低 另外,子癲前症還會造成胎兒生長遲緩,或是引發胎盤剝離,死胎的機率大大提升。 雖然目前醫界對於子癲前症的成因尚不清楚,不過可能和遺傳、免疫疾病有關,因此有自體免疫疾病或是家族有類似疾病的孕婦,除了應特別注意之外,產期間的檢查亦不可略過。(你也想知道:孕期間貧血別輕忽!快補4大營養素、遠離早產助「好孕」) 子癲前症的風險族群 上述提到,子癲前症可能和免疫疾病有關,除了家族史或是本身有自體免疫系統疾病的孕婦要注意之外,還有以下風險族群須多多留意: 第一胎孕婦 高齡產婦 20 歲以下或 40 歲以上。 多胞胎 肥胖 曾有妊娠高血壓 本身有糖尿病、腎臟病病史 如何診斷、治療與預防子癇前症 醫師會在產檢時檢查血壓與尿液,若尿中出現蛋白、血壓過高,或是血小板低下( 1.1mg / dl)都有可能是子癲前症的徵兆,透過這些檢查都能提早發現並治療。 治療子癲前症最快的方式就是終止懷孕,或待寶寶出生後,上述相關症狀都將自然會消失。不過多數母親皆因擔心早產影響胎兒健康,因此多數都不願這麼做。但醫師也提醒,若按照正常早產流程,多數寶寶還是可以順利生產,但若等到子癇前症發作時,對媽媽或胎兒都將帶來難以彌補的傷害。 除了中止懷孕,有些醫師則會在孕婦住院時,先給予口服降低血壓的藥物和硫酸鎂預防痙攣,不過血液中的鎂需要維持一定的濃度,須時時抽血檢測鎂離子濃度。 目前並沒有方法能完全預防子癲前症,醫師建議孕婦需要在產檢時定期抽血、尿液檢查;產後也要定期回診,並控制體重,才能減少發生的機率。(推薦閱讀:早產或胎位不正~自然產或剖腹視情況)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due-date]


懷孕保養

孕期間貧血別輕忽!快補4大營養素、遠離早產助「好孕」

女性懷孕時因賀爾蒙影響生理變化,孕期間需要豐富的營養素與血液以讓寶寶健康成長,因此孕期常發生孕婦體內缺乏鐵質、葉酸,並造成孕期間的缺鐵性貧血的情況。然而,當孕婦持續嚴重貧血,日後生產寶寶時的致病率和死亡率也將大幅偏高。 究竟什麼是「孕期間貧血」?孕期間貧血應該多吃什麼食物?哪些營養素能讓母嬰充分獲得身體所需?《Hello醫師》彙整出4大必吃營養素,讓準媽媽們補好補滿、好「孕」連連。 什麼是孕期間貧血?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指出,全世界約有 40%的孕婦有貧血的問題。而根據衛福部之研究對孕婦孕期間貧血的定義為,懷孕過程中當孕婦因生理變化,平均將增加 50%的血漿溶液(1000ml),而紅血球量也隨之增加約 25%(300ml),並間接造成孕婦發生生理性的輕微貧血(Hemoglobin 10~10.9g/dL)。 影響最顯著的時間多為孕期之 28至36週,當36週後,孕婦體內的血漿溶液會逐漸增加,紅血球量、血色素亦再上 升,而使貧血症狀趨緩。然而,當孕婦有腸胃道功能異常而無法吸收鐵質、經血量過多、或二度懷孕時與前次間隔過短,甚至是當生產中大量出血,都將造成懷孕中的缺鐵性貧血,以及胎兒低出生體重、早產和週產期死亡率有高度相關。   根據衛福部針對懷孕婦女之貧血臨床研究建議指出,當初步評估孕婦於孕期間是否有缺鐵性貧血,除了透過檢測孕婦血液中的血紅素濃度或血容比之外,並會進一步檢驗下列鐵指數,以協助孕婦完整的營養補充建議: 懷孕中各項正常鐵指數表(資料提供:衛福部健康署) 4大必吃營養素:準媽媽多吃補血、胎兒頭好壯壯 懷孕時由於母體需提供大量血液與血漿給寶寶,讓氧氣運輸以及胎盤的代謝可正常維持,因此孕婦此時將大量缺乏鐵質並造成缺鐵性貧血。當孕婦有嚴重的貧血時,有時會伴隨感染、子癲前症;而生產時將造成的大量出血也易引發心臟衰竭,對於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孕婦更有一定風險。 也因此孕婦們應在孕期間多補充營養,確保胎兒和母親健康以利順利生產。而孕期間亟需補充的又可歸納為以下最主要的4大營養素,不僅可避免貧血發生,同時也能提供完整的養分讓胎兒健康成長: 鐵:根據衛生福利部建議,孕婦每日鐵質攝取量需達到15公克,多吃內臟類、牛肉、豬肉、雞蛋等,也可多攝取紅莧菜。另外,豆製品也是個不錯的鐵質來源,藉由這些食物來達到每日的鐵質攝取量。 維生素C:維生素C可幫助鐵質在腸道之吸收;當缺乏維生素C時容易造成貧血、消化不良。一般來說,女性每日建議之維生素C攝取量需達到60毫克,而奇異果、柳橙、柑橘、檸檬等都是很好的來源,蔬菜則是有芥藍菜、花椰菜、白菜。(推薦閱讀:懷孕時多休息!7種家事快放下) 葉酸:除了鐵質與維生素C,葉酸也是幫助胎兒健康成長的關鍵。據衛生福利部研究顯示,葉酸可以讓寶寶的神經系統活化,若孕婦體內長期缺乏葉酸,會導致自發性流產或是寶寶出生體重過輕。懷孕女性一天需攝取600微克的葉酸,木瓜、眉豆、黑豆都很好的來源。 維生素B12:維生素B12有助於維持腦神經系統以及造血功能,懷孕婦女一天的維生素B12需達到2.6微克,不過維生素B12大多存在於動物性食物,若有準媽媽吃素,可以從紫菜、海帶、糙米、菠菜,以及深綠色蔬菜多補充。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懷孕保養

精油孕婦可以用嗎?精油推薦祝好「孕」!孕期芳香療法全解析

懷孕過程是女性成為母親的重要歷程,準媽媽期待寶寶出生的同時,也深受荷爾蒙變化影響出現害喜、疲倦、失眠與腰痠背痛等孕期不適症狀,造成心理壓力日益增加。局部按摩、泡澡,或使用精油舒壓都是常見的舒壓妙招,這些方法不但不會造成荷爾蒙自然起伏過大,媽媽也能達到身心的放鬆。 坊間有許多需透過人體皮膚或呼吸道吸收的精油。然而孕婦是否可以使用精油?又該如何選擇呢?不同孕期又適用何種油品作用比較佳呢?都是孕媽咪所擔心與疑惑的。《Hello醫師》為準媽媽們解開常見的精油疑問!(延伸閱讀:生產過程詳解!胎頭著冠後推出寶寶) 懷孕使用精油行不行? 孕期使用精油並搭配按摩來幫助孕婦紓解心理壓力與減輕痠痛,是近年十分普及且便於孕婦使用的舒壓方式之一。根據待產護理的研究發現,芳香療法對於產婦待產中的焦慮、疼痛、噁心、孕吐、宮縮等情形皆有助益,且有效提升自然生產率及減少待產時藥物的使用。即便如此,各精油萃取方式不盡相同,並不建議使用100%純精油直接塗抹或嗅吸以免灼傷,應選擇稀釋後並適量的精油,才能在不造成身體負擔的情況下,幫助準媽咪放鬆身心,快樂度過孕期。 然而,市售的精油種類之多,哪些才能使孕婦達到放鬆身心靈、減緩孕吐、失眠、水腫等不適?又有哪些種類的精油對孕婦可能有害而該避開呢? 5種精油有助孕婦減少孕期不適 保持好心情 各式精油都有其特色、配方與香氣,精油的芬芳不僅能幫助孕婦緩解長期堆積的煩惱和壓力,有些還具有改善失眠的效果。以下為5種常見精油之具體功效: 甜橙精油(Sweet orange essential oil):使用甜橙精油有助於放鬆緊張情緒和壓力,保持心情愉悅、提振精神,並改善焦慮所引起的失眠,同時還能預防感冒、舒緩肌肉疼痛,以及清潔抗菌、控油等功能。 薰衣草精油(Lavender essential oil):在芳香療法中,薰衣草是用途最廣的精油之一,適用於濕疹與皮膚炎,能加速痊癒之外,還有助於舒緩情緒及減少孕吐,幫助孕婦放鬆心情。讓你一覺好眠。 羅馬洋甘菊精油(Roman chamomile essential oil):羅馬洋甘菊精油能夠改善失眠狀況,降低孕產婦在分娩前的焦慮感。 茉莉精油(Jasmine essential oil):茉莉精油可幫助孕婦在分娩時加強子宮收縮;促進分娩順利,以及緩解疼痛的作用。還能緩解產後憂鬱症並促進乳汁分泌。 玫瑰精油(Rose essential oil):使用玫瑰精油除能夠調理經前症候群外,也有效減輕產婦分娩待產時的焦慮。 孕婦應避開的8款精油種類 以下8款精油恐具有神經毒性,抑或含有致癌成分,對孕婦而言皆具有高風險性,所以建議準媽媽們避免使用: 洋茴香精油(Aniseed essential oil) 樺樹精油(Birch essential oil) 樟樹精油(Camphor essential oil) 牛膝草精油(Hyssop essential oil) 艾草精油(Mugwort essential oil) 鼠尾草精油(Sage essential oil) 龍艾精油(Tarragon essential oil) 苦艾精油(Wormwood essential oil) 孕婦按摩要注意!精油使用方法建議 精油不僅能透過擴香的方式,讓鼻子吸嗅揮發於空氣中的精油分子,達到提振精神、身心保健的作用,還有助於呼吸順暢、減輕壓力。 具有高滲透性精油,藉由手部及滾珠精油的按摩也是常見的手法,透過滲入皮下組織,加速精油分子的吸收,使孕婦身心放鬆、保養肌膚、雕塑身體曲線,並能活絡血液、促進淋巴循環及增強免疫系統。(延伸閱讀:孕婦保養品成分怎麼挑?標榜天然不一定是有機) 精油還能添加在面膜、沐浴乳、乳液及噴霧等保養品內,以更便利多樣的形式提供孕婦選擇使用。值得注意的是,當懷孕的媽媽在使用精油按摩腹部時,應特別注意手部的力道,建議先向婦產科醫師或合格的芳療師諮詢,避免按摩後身體出現異狀。 「油」如神助!孕期3階段疲倦焦慮 擦對變美麗 在不同孕期間,孕婦可能會出現各種生理及心理上的變化,以下也根據孕期為準媽媽解析各孕期該如何利用精油減輕壓力,解決各種不適症狀: 懷孕初期: 0~12週 懷孕初期,孕吐是許多準媽咪容易出現的症狀。子宮隨著胎兒逐漸長大也開始被撐大,間接增加膀胱的壓力,容易出現頻尿的情形;此階段也容易因荷爾蒙的變化,出現情緒化與疲倦的狀況。在身心都受到改變的時刻,建議可以使用甜橙精油保持心情愉悅、提振精神。 懷孕中期:13~26週 懷孕超過12週後,媽咪們孕吐症狀逐漸減緩,腹中胎兒也變得比較穩定。在胎兒持續生長變大的肚子恐因拉扯子宮闊韌帶(Broad ligaments)而感到疼痛,使腹部及胸部周遭的皮膚,出現輕微搔癢的症狀。 不少孕婦也會在這階段,對於生產或成為一名媽媽感到焦慮,讓心情變得比較緊繃,這時準媽媽們可以考慮使用如薰衣草或羅馬洋甘菊等種類的精油,舒緩負面情緒。 懷孕後期:27~42週 臨近預產期時,孕婦腹部周遭的皮膚受拉扯的現象會變得更為明顯,且隨著孕婦的子宮不斷擴大,懷孕後期的孕婦腹部壓迫感也更大,出現胃灼熱、呼吸不順等不適症狀。 此外,準媽媽們在這個階段,雖容易感到疲倦,卻會因即將面臨生產的焦慮感而引發失眠,建議可在懷孕後期使用適量甜橙精油及薰衣草精油,撫平孕婦焦慮心情,幫助入眠。(延伸閱讀:妊娠紋怎麼消?天然還是有機好?妊娠保養品這樣選)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