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週期

懷孕週期從 0~42 週分為: 懷孕初期 、 中期 、 後期 ,這裡收錄了懷胎十月期間的各種資訊,包括胎兒的狀況、母親的身體變化等,也包含了妊娠疾病、懷孕如何保養、懷孕日記等主題。( 預產期及懷孕週期計算器請點此 )

基礎知識

懷孕週期

青春痘很嚴重怎麼辦?皮膚科名醫親解口服A酸正確用法與禁忌

長期受到痘痘困擾,不僅影響外觀,也可能打擊自信與干擾生活。25歲女性上班族小娟自青春期以來,因荷爾蒙失調與作息不規律,導致青春痘頻繁復發;隨著工作壓力增加,臉部出現多顆膿皰並留下明顯痘疤,求職屢屢碰壁,連番面試失利更讓她信心大受打擊。 青春痘是最多人感到困擾的皮膚疾病,視個別症狀不同,常見治療方式從外用到口服都有,其中口服A酸已成為中重度青春痘的主要治療選項之一。《Hello醫師》為您訪問林政賢皮膚科診所林政賢院長,解析青春痘的形成原因、症狀分級與常見的治療方式,並說明口服A酸的作用與使用注意事項。 為何有青春痘?形成青春痘4大因素! 青春痘的醫學名稱為「痤瘡」,為最常見的皮膚科疾病,與皮脂腺分泌異常、高油高鹽食物、日常作息不規律、壓力大或部分藥物副作用等因素有關。 根據《美國皮膚科醫學會期刊》(JAAD)統計,全球16至24歲青少年約28%有青春痘困擾,即使成年後25至36歲,也有近2成受影響;國內盛行率也差不多,好發族群則集中在16至24歲。 林院長表示,臨床個案中,青春痘相關就診者約佔整體的2至3成,其中不少人除了外觀困擾,還面臨社交上的心理壓力。 他曾遇到一名青少年病患,因嚴重痤瘡而極為自卑,「不僅影響情緒、交友,甚至因此不敢上學,家人怎麼勸說都沒用。」他提醒,痘痘不僅是皮膚問題,也可能牽連到自尊與社交生活,應及早評估與治療。 以生理因素來看,青春痘主要形成原因可歸納為以下4項: 荷爾蒙變化異常 皮膚層過度角化 皮脂腺分泌過盛 痤瘡桿菌的過度增生 嚴重痤瘡是什麼?醫:青春痘常為混合症狀! 林院長說明,依不同研究之論點,對青春痘的分級略有差異,但大致可分為輕度、中度與重度等3級,各級別的臨床表現如下: 輕度痤瘡:尚未發炎,因毛囊堵塞而產生輕微的白頭與黑頭粉刺;若隨意擠粉刺,且清潔不完全,可能惡化成發炎病灶。 中度痤瘡:開始發炎,出現泛紅、腫脹、丘疹、結節與膿皰等症狀。若隨意戳破病灶,容易留下疤痕。 重度痤瘡:發炎持續一段時間,除了紅腫之外,也伴隨深層囊腫或大膿皰,觸碰時會產生疼痛。若戳破可能讓細菌感 染惡化,留下凹疤。 他進一步指出,臨床上,多數嚴重痤瘡患者都屬於「混合型痤瘡」,即粉刺、膿皰與囊腫同時存在,皮膚狀況反覆不穩,對外觀影響甚鉅。 青春痘很嚴重需要就醫嗎?外用藥膏與口服藥有何差異? 嚴重的青春痘常處於發炎狀態,患者應盡快進行專業治療,以減緩發炎反應、穩定膚況,減少後續惡化與留疤的風險。 根據青春痘的不同型態與嚴重程度,醫師通常會開立外用藥膏及口服藥進行協同治療,常見的外用藥膏及口服藥如下: 常見青春痘外用藥膏 過氧化苯:具殺菌作用,可抑制油脂過度分泌。 外用抗生素:抑制痤瘡桿菌,有助消炎。 杜鵑花酸:改善角質代謝,有助淡化色素沉澱。 外用A酸:消炎及抑制油脂分泌,且助毛囊正常角化。 常見青春痘口服藥 口服抗生素:具消炎作用,有助抑制痤瘡桿菌。 口服荷爾蒙藥品:適用於女性患者,有助調節皮脂分泌。 口服A酸:適用於嚴重痤瘡者,可抑制皮脂腺分泌,減少痤瘡桿菌增生,進而達到消炎作用。 包括口服A酸在內,青春痘口服藥皆是處方用藥,須經皮膚科醫師評估後開立,並搭配定期回診追蹤以確保用藥安全。 口服A酸有效嗎?醫:搭配外用藥膏加速治療! 「口服A酸為目前治療痘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林院長強調,該藥物透過抑制皮脂腺分泌與毛孔收縮,可從源頭減少粉刺與發炎反應。目前國內核准的口服A酸可分為3類,其中僅1類專用在青春痘治療,其餘2類主要應用於乾癬疾病。 不過,林院長也指出,臨床最常使用的「口服A酸」,雖具治療效果,但因膠囊體積較大、無法磨粉且帶有特殊氣味,導致部分患者難以吞服,排斥服藥的情況不在少數,「有些患者只能改服傳統抗生素,療效自然無法達到預期。」 不過,隨著製藥技術進步,在相隔35年之後,衛生福利部近期核准一款新型口服A酸,為臨床治療帶來新的選擇。他分享:「這款新藥採用義大利原料搭配專利技術,治療效果並不亞於現行口服A酸,且膠囊體積較小,也無油耗異味,讓病患接受度大幅提升,也積極配合後續治療,為嚴重痤瘡患者帶來一大福音。」 口服A酸禁忌與副作用說明 林院長提醒,口服A酸為維生素A的衍生物,服用期間應避免補充含有維生素A的保健品及藥品,以免增加副作用風險。常見副作用與處理建議如下: 皮膚脫皮、嘴唇或鼻腔粘膜乾燥:使用凡士林或護唇膏幫助保濕,並建議額外補充水分。 皮膚對光線更敏感:使用高防曬係數產品,並避免長時間曝露於陽光或紫外線下。 血脂、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異常:定期回診抽血追蹤,確認各項數值位於正常區間。 視覺變化、夜間畏光:避免夜間駕駛,必要時可配戴普通眼鏡,且搭配人工淚液緩解乾燥。 此外,以下族群服用藥物前也須謹慎評估: 備孕或懷孕女性:A酸具致畸風險,服藥期間應嚴格避孕,並避免於懷孕或備孕期間服用。 哺乳中女性:口服A酸具高親脂性,可能透過乳汁傳遞,影響孩童健康。 肝、腎功能不全者:建議避免食用,或須經專業醫師評估後方可服用。 特殊體質、酗酒者:糖尿病、肥胖、過敏或酗酒者,服用前須經專業醫師評估。 欲捐血者:服藥期間應避免捐血,以免受血者為備孕婦女或出現其他副作用。 林院長也進一步說明他收治個案小娟的治療歷程,原本對治療失去信心的她,在接受口服A酸治療後,搭配外用杜鵑花酸及過氧化苯,同時調整生活作息及飲食,持續治療3至4個月後,膚況逐漸穩定,半年後不再長痘,「她不僅恢復自信,也順利求職成功。」 最後,林院長提醒,治療期間應遵照醫囑,切勿自行停藥。為降低復發風險,臨床上常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調整劑量,「由原先3天1顆,調整至1週1顆,以低劑量的方式治療,待膚況穩定後再逐步停藥。」若再搭配正確清潔習慣及作息調整,即使面對嚴重痤瘡,也有機會逐步改善、重拾生活自信。

探索更多懷孕週期類別

看更多 懷孕週期 相關文章

懷孕保養

孕期間貧血別輕忽!快補4大營養素、遠離早產助「好孕」

女性懷孕時因賀爾蒙影響生理變化,孕期間需要豐富的營養素與血液以讓寶寶健康成長,因此孕期常發生孕婦體內缺乏鐵質、葉酸,並造成孕期間的缺鐵性貧血的情況。然而,當孕婦持續嚴重貧血,日後生產寶寶時的致病率和死亡率也將大幅偏高。 究竟什麼是「孕期間貧血」?孕期間貧血應該多吃什麼食物?哪些營養素能讓母嬰充分獲得身體所需?《Hello醫師》彙整出4大必吃營養素,讓準媽媽們補好補滿、好「孕」連連。 什麼是孕期間貧血?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指出,全世界約有 40%的孕婦有貧血的問題。而根據衛福部之研究對孕婦孕期間貧血的定義為,懷孕過程中當孕婦因生理變化,平均將增加 50%的血漿溶液(1000ml),而紅血球量也隨之增加約 25%(300ml),並間接造成孕婦發生生理性的輕微貧血(Hemoglobin 10~10.9g/dL)。 影響最顯著的時間多為孕期之 28至36週,當36週後,孕婦體內的血漿溶液會逐漸增加,紅血球量、血色素亦再上 升,而使貧血症狀趨緩。然而,當孕婦有腸胃道功能異常而無法吸收鐵質、經血量過多、或二度懷孕時與前次間隔過短,甚至是當生產中大量出血,都將造成懷孕中的缺鐵性貧血,以及胎兒低出生體重、早產和週產期死亡率有高度相關。   根據衛福部針對懷孕婦女之貧血臨床研究建議指出,當初步評估孕婦於孕期間是否有缺鐵性貧血,除了透過檢測孕婦血液中的血紅素濃度或血容比之外,並會進一步檢驗下列鐵指數,以協助孕婦完整的營養補充建議: 懷孕中各項正常鐵指數表(資料提供:衛福部健康署) 4大必吃營養素:準媽媽多吃補血、胎兒頭好壯壯 懷孕時由於母體需提供大量血液與血漿給寶寶,讓氧氣運輸以及胎盤的代謝可正常維持,因此孕婦此時將大量缺乏鐵質並造成缺鐵性貧血。當孕婦有嚴重的貧血時,有時會伴隨感染、子癲前症;而生產時將造成的大量出血也易引發心臟衰竭,對於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孕婦更有一定風險。 也因此孕婦們應在孕期間多補充營養,確保胎兒和母親健康以利順利生產。而孕期間亟需補充的又可歸納為以下最主要的4大營養素,不僅可避免貧血發生,同時也能提供完整的養分讓胎兒健康成長: 鐵:根據衛生福利部建議,孕婦每日鐵質攝取量需達到15公克,多吃內臟類、牛肉、豬肉、雞蛋等,也可多攝取紅莧菜。另外,豆製品也是個不錯的鐵質來源,藉由這些食物來達到每日的鐵質攝取量。 維生素C:維生素C可幫助鐵質在腸道之吸收;當缺乏維生素C時容易造成貧血、消化不良。一般來說,女性每日建議之維生素C攝取量需達到60毫克,而奇異果、柳橙、柑橘、檸檬等都是很好的來源,蔬菜則是有芥藍菜、花椰菜、白菜。(推薦閱讀:懷孕時多休息!7種家事快放下) 葉酸:除了鐵質與維生素C,葉酸也是幫助胎兒健康成長的關鍵。據衛生福利部研究顯示,葉酸可以讓寶寶的神經系統活化,若孕婦體內長期缺乏葉酸,會導致自發性流產或是寶寶出生體重過輕。懷孕女性一天需攝取600微克的葉酸,木瓜、眉豆、黑豆都很好的來源。 維生素B12:維生素B12有助於維持腦神經系統以及造血功能,懷孕婦女一天的維生素B12需達到2.6微克,不過維生素B12大多存在於動物性食物,若有準媽媽吃素,可以從紫菜、海帶、糙米、菠菜,以及深綠色蔬菜多補充。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懷孕保養

精油孕婦可以用嗎?精油推薦祝好「孕」!孕期芳香療法全解析

懷孕過程是女性成為母親的重要歷程,準媽媽期待寶寶出生的同時,也深受荷爾蒙變化影響出現害喜、疲倦、失眠與腰痠背痛等孕期不適症狀,造成心理壓力日益增加。局部按摩、泡澡,或使用精油舒壓都是常見的舒壓妙招,這些方法不但不會造成荷爾蒙自然起伏過大,媽媽也能達到身心的放鬆。 坊間有許多需透過人體皮膚或呼吸道吸收的精油。然而孕婦是否可以使用精油?又該如何選擇呢?不同孕期又適用何種油品作用比較佳呢?都是孕媽咪所擔心與疑惑的。《Hello醫師》為準媽媽們解開常見的精油疑問!(延伸閱讀:生產過程詳解!胎頭著冠後推出寶寶) 懷孕使用精油行不行? 孕期使用精油並搭配按摩來幫助孕婦紓解心理壓力與減輕痠痛,是近年十分普及且便於孕婦使用的舒壓方式之一。根據待產護理的研究發現,芳香療法對於產婦待產中的焦慮、疼痛、噁心、孕吐、宮縮等情形皆有助益,且有效提升自然生產率及減少待產時藥物的使用。即便如此,各精油萃取方式不盡相同,並不建議使用100%純精油直接塗抹或嗅吸以免灼傷,應選擇稀釋後並適量的精油,才能在不造成身體負擔的情況下,幫助準媽咪放鬆身心,快樂度過孕期。 然而,市售的精油種類之多,哪些才能使孕婦達到放鬆身心靈、減緩孕吐、失眠、水腫等不適?又有哪些種類的精油對孕婦可能有害而該避開呢? 5種精油有助孕婦減少孕期不適 保持好心情 各式精油都有其特色、配方與香氣,精油的芬芳不僅能幫助孕婦緩解長期堆積的煩惱和壓力,有些還具有改善失眠的效果。以下為5種常見精油之具體功效: 甜橙精油(Sweet orange essential oil):使用甜橙精油有助於放鬆緊張情緒和壓力,保持心情愉悅、提振精神,並改善焦慮所引起的失眠,同時還能預防感冒、舒緩肌肉疼痛,以及清潔抗菌、控油等功能。 薰衣草精油(Lavender essential oil):在芳香療法中,薰衣草是用途最廣的精油之一,適用於濕疹與皮膚炎,能加速痊癒之外,還有助於舒緩情緒及減少孕吐,幫助孕婦放鬆心情。讓你一覺好眠。 羅馬洋甘菊精油(Roman chamomile essential oil):羅馬洋甘菊精油能夠改善失眠狀況,降低孕產婦在分娩前的焦慮感。 茉莉精油(Jasmine essential oil):茉莉精油可幫助孕婦在分娩時加強子宮收縮;促進分娩順利,以及緩解疼痛的作用。還能緩解產後憂鬱症並促進乳汁分泌。 玫瑰精油(Rose essential oil):使用玫瑰精油除能夠調理經前症候群外,也有效減輕產婦分娩待產時的焦慮。 孕婦應避開的8款精油種類 以下8款精油恐具有神經毒性,抑或含有致癌成分,對孕婦而言皆具有高風險性,所以建議準媽媽們避免使用: 洋茴香精油(Aniseed essential oil) 樺樹精油(Birch essential oil) 樟樹精油(Camphor essential oil) 牛膝草精油(Hyssop essential oil) 艾草精油(Mugwort essential oil) 鼠尾草精油(Sage essential oil) 龍艾精油(Tarragon essential oil) 苦艾精油(Wormwood essential oil) 孕婦按摩要注意!精油使用方法建議 精油不僅能透過擴香的方式,讓鼻子吸嗅揮發於空氣中的精油分子,達到提振精神、身心保健的作用,還有助於呼吸順暢、減輕壓力。 具有高滲透性精油,藉由手部及滾珠精油的按摩也是常見的手法,透過滲入皮下組織,加速精油分子的吸收,使孕婦身心放鬆、保養肌膚、雕塑身體曲線,並能活絡血液、促進淋巴循環及增強免疫系統。(延伸閱讀:孕婦保養品成分怎麼挑?標榜天然不一定是有機) 精油還能添加在面膜、沐浴乳、乳液及噴霧等保養品內,以更便利多樣的形式提供孕婦選擇使用。值得注意的是,當懷孕的媽媽在使用精油按摩腹部時,應特別注意手部的力道,建議先向婦產科醫師或合格的芳療師諮詢,避免按摩後身體出現異狀。 「油」如神助!孕期3階段疲倦焦慮 擦對變美麗 在不同孕期間,孕婦可能會出現各種生理及心理上的變化,以下也根據孕期為準媽媽解析各孕期該如何利用精油減輕壓力,解決各種不適症狀: 懷孕初期: 0~12週 懷孕初期,孕吐是許多準媽咪容易出現的症狀。子宮隨著胎兒逐漸長大也開始被撐大,間接增加膀胱的壓力,容易出現頻尿的情形;此階段也容易因荷爾蒙的變化,出現情緒化與疲倦的狀況。在身心都受到改變的時刻,建議可以使用甜橙精油保持心情愉悅、提振精神。 懷孕中期:13~26週 懷孕超過12週後,媽咪們孕吐症狀逐漸減緩,腹中胎兒也變得比較穩定。在胎兒持續生長變大的肚子恐因拉扯子宮闊韌帶(Broad ligaments)而感到疼痛,使腹部及胸部周遭的皮膚,出現輕微搔癢的症狀。 不少孕婦也會在這階段,對於生產或成為一名媽媽感到焦慮,讓心情變得比較緊繃,這時準媽媽們可以考慮使用如薰衣草或羅馬洋甘菊等種類的精油,舒緩負面情緒。 懷孕後期:27~42週 臨近預產期時,孕婦腹部周遭的皮膚受拉扯的現象會變得更為明顯,且隨著孕婦的子宮不斷擴大,懷孕後期的孕婦腹部壓迫感也更大,出現胃灼熱、呼吸不順等不適症狀。 此外,準媽媽們在這個階段,雖容易感到疲倦,卻會因即將面臨生產的焦慮感而引發失眠,建議可在懷孕後期使用適量甜橙精油及薰衣草精油,撫平孕婦焦慮心情,幫助入眠。(延伸閱讀:妊娠紋怎麼消?天然還是有機好?妊娠保養品這樣選)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懷孕保養

妊娠紋怎麼消?天然還是有機好?妊娠保養品這樣選

當女性一懷孕、腹中的新生命也會讓皮膚隨之有重大變化;最常見的症狀就是妊娠紋。孕育胎兒過程中,肚皮上的肌膚會因應胎兒成長而急遽擴張,皮膚也將過度伸展,讓其中的膠原蛋白纖維組織斷裂,以致於部分孕婦的肚子可能出現紅色條紋,即是「妊娠紋」。 妊娠紋是人母孕育生命最偉大的印記之一,而想做到只留回憶不留痕跡,其實除了透過慎選保養品輔助之外,市面上的妊娠保養品究竟是「有機」好,或應挑選「純天然」?又有哪些原料該注意等,《Hello醫師》為準媽媽與各位關心孕婦的神隊友們一次解答! 孕期妊娠保養品2地雷要避開 當準媽媽懷孕20週後,體內分泌的腎上腺皮質素(類固醇)濃度會開始上升,並抑制纖維母細胞修復皮下組織、結締組織的能力,進而導致膠原蛋白纖維組織斷裂,形成不可逆的妊娠紋。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顯示,妊娠紋與基因、體質有密切關係,但若孕期期間體重上升過快、胎兒體型較大,也容易造成妊娠紋產生。因此除了預防體重過重之外,多數醫師則會建議搭配外用保養品輔助,預防妊娠紋顏色加深。 然而對於孕婦來說,其實不只是食物攝取,用於準媽媽皮膚的藥品或保養品,也可能會影響到肚裡的寶寶。因此許多孕婦消費者尤其在意保養品原料,以免其內含的化學物質可能影響孕媽咪和寶寶健康。而必須避開的原料可分為下列幾種: 鄰苯二甲酸二乙酯(Diethyl phthalate,簡稱DEP)塑化劑 洗面乳或是沐浴乳等個人護理產品為了維持香味,最常以定香劑、就是所謂的DEP塑化劑來保持香味;由於當孕媽咪使用這類產品的頻率,將與尿液中檢驗出塑化劑代謝物的結果呈正相關,因此建議孕婦於懷孕期間應減少使用,避免暴露於鄰苯二甲酸酯的危害下,進而影響胎兒。 含有果酸、A酸、維他命A的妊娠除紋產品 孕期使用的除紋產品也必須注意,特別是應該避開含果酸、A酸、維生素A的成分;由於此類成分很可能提高產下畸型兒的風險,建議使用前應務必請教相關的專業醫師人員。(推薦閱讀:懷孕第4週:孕斑初現,美白防曬禁用A酸) 「天然=安全?!」天然、有機比一比 既然特定的化學物質透過塗抹、清潔肌膚後被人體吸收,而可能造成孕婦健康與寶寶發育時的風險,那麼選擇天然的保養品,是否就意味著萬無一失?其實「天然」在台灣仍是相對抽象的概念,由於目前並無相關主管機關可提供所謂「天然」製品的認證,因此相較之下,目前市售的「有機」商品,多數已有不少機構協助規範,並須通過對應單位進行嚴格的認證機制來把關。 以我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2021年10月的公告內容,通過全國認證基金會認證之有機農產品驗證機構,就多達16家之多。 不同的國家對「有機」也有不同標準。根據美國農業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簡稱USDA)規章顯示,有機成分比例須達95%以上,方得於外包裝標明為Organic,也就是「有機」商品。 而有機的個人護理產品若含有農作物成分,也必須達到有機食材的標準才行。這包含了原料生長於該地的土壤必須至少在3年內沒有使用過任何的禁用物質,或是作物的種植必須無使用任何化學合成農藥、無基因改良品種、不使用合成肥料、不能在耕地出現汙水汙泥等各種規則。 因此所謂「有機」的美妝與保養品,與一般保養商品的差異就在於成份來源,皆標榜以可溯源有據的有機農場、有機莊園為主。這些生產製造的環境在法規的監督之下,因此相對能確保減輕因化學物質對人體帶來的影響。 換句話說,有機的商品一定天然,但強調天然的商品卻因其原料生長的過程未受驗證,因此不一定符合有機的標準。(延伸閱讀:清楚了嗎?天然與有機食品差別這麼大) 改善孕期膚況的有機成分 既然保養品原料「無添加、有保障」,強調天然原料製作的保養品,也讓準媽媽們更能安心地渡過孕期膚況的過渡期。以下7種常見的天然保養製品則各有其特點: 胡蘿蔔籽油(Carrot seed oil):胡蘿蔔籽油具可抗氧化、幫助延緩老化的特色。 薰衣草精油(Lavender essential oil):薰衣草精油能夠減緩皮膚的發炎狀況、加速痊癒外,薰衣草淡雅的香氣也有助於舒緩情緒,幫助孕婦放鬆心情。 柑橘精油(Orange Essential Oil):保濕效果極佳、可平衡肌膚油脂,使用柑橘精油塗抹在肌膚上,亦有助於緩解疼痛。 玫瑰果油(Rosehip Oil):玫瑰果油含大量人體無法製造的次亞麻油酸、不飽和脂肪酸等,可促進細胞再生、有助於撫平妊娠紋。 檀香精油(Sandalwood Essential Oil):檀香精油有助於提振精神,減緩倦怠感。 洋甘菊精油(Chamomile Essential Oil):洋甘菊精油對抗發炎有所益助,還能減緩失眠的狀況。 玫瑰精油(Rose Essential Oil):玫瑰精油有助於降低產婦在分娩時的焦慮感。(延伸閱讀:疫情洗手也要護手,原生植物精油清潔劑天然抗敏、零刺激) 取之於自然,強調以天然有機成分製作的保養油品,不僅有助於孕婦預防妊娠紋生成,亦毋須擔憂吸收化學成分影響胎兒。然而,多數妊娠保養品仍以輔助、預防為主,衛福部國民健康署也提醒,妊娠用品的效果仍因人而異,不應抱有過度的期待。 另外,當準媽媽使用含精油的護膚品按摩腹部時,應注意塗抹推開的力道需務必輕柔,不可過度刺激肚皮或用力。若妊娠紋所帶來的不適感越來越嚴重,則建議仍應諮詢婦產科或皮膚科醫師建議,依個人情況治療才是上上策。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妊娠疾病

孕婦甲狀腺亢進恐引發流產!了解妊娠甲狀腺亢進症狀與治療

準媽媽於懷孕期間不僅需攝取充足的營養,以利胎兒健康發展,也應多留意身體的變化。除了常見的孕吐、痠痛等孕期不適外,孕期的荷爾蒙變化甚至可能導致甲狀腺亢進。 究竟妊娠甲狀腺亢進的成因為何?懷孕併發甲狀腺亢進有無危險?《Hello醫師》請到高雄小港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劉奕吟,帶大家來了解懷孕時併發甲狀腺亢進要怎麼辦?以及對寶寶會有什麼影響。 妊娠甲狀腺亢進原因、症狀 甲狀腺可促進體內代謝,是人體不可或缺的荷爾蒙。若懷孕前甲狀腺出了問題,可能會造成不孕,或是於懷孕時妨礙胎兒健康發展。 甲狀腺亢進是懷孕期間很常併發的疾病之一,這是由於人類絨毛膜性腺刺激素(hCG)功能類似甲狀腺促進素(Thyrotropin, TSH,又稱促甲狀腺素),會讓孕婦在8~13週發生暫時性無害的高甲狀腺素血症(Hyperthyroxinemia)。 不過這種暫時性的甲狀腺亢進屬於正常的生理變化,進入懷孕中期就會慢慢消失。因此多數準媽媽通常只需定期接受檢查即可,而不需使用藥物治療。 劉奕吟醫師指出,若孕婦在懷孕前就有甲狀腺亢進,則孕後症狀會進一步加重,包含體重減輕、劇烈孕吐、怕熱、心悸等,當孕婦的甲狀腺素濃度上升時、甲狀腺促進素濃度則會下降。下列2種情況為常見的甲狀腺亢進疾病: 格雷夫斯病(Graves' disease):一種免疫系統失調疾病,通常與甲狀腺刺激性抗體有關。除了會有情緒不穩、易怒、易疲倦、體重下降等症狀之外,最明顯的特徵就是眼球突出以及頸部腫脹。 甲狀腺毒症(Gestational hyperthyroidism):血中甲狀腺素濃度過高,會引發劇烈孕吐、體重減輕、脫水等症狀,而這類病患通常孕前沒有甲狀腺亢進病史。 妊娠甲狀腺亢進可能造成劇烈孕吐。 妊娠甲狀腺亢進對孕婦、寶寶的影響 劉奕吟醫師表示,生理性的妊娠甲狀腺亢進通常不會對孕婦或胎兒健康造成危險。但甲狀腺亢進未治療或是控制較差的孕婦,懷孕容易併發流產、早產、子癲前症、死產,甚至因甲狀腺風暴(Thyroid storm),導致充血性心臟衰竭死亡率相當高。 若媽媽體內有高倍數的甲狀腺促進素受器抗體或沒有控制好甲狀腺機能亢進,可能需採取剖腹生產,而剛出生的寶寶可能會有心跳加快、發抖、流汗、低體重或是生長遲滯,甲狀腺腫大、心因性胎兒水腫等情形。 如何診斷妊娠甲狀腺亢進 準媽媽在懷孕前可至醫院檢查甲狀腺機能,抽血檢驗血清的游離型甲狀腺素(Free T3、Free T4)、甲狀腺刺激素濃度(TSH)、抗甲狀腺過氧化酶抗體(Microsomal Ab)及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hyroglobulin Ab)的免疫反應。 不過懷孕後,體內的hCG會呈現高濃度,連帶影響TSH,因此需要在產檢時定期抽血確認甲狀腺亢進有無繼續惡化。 妊娠甲狀腺亢進以藥物治療為主 懷孕時若抽血診斷出甲狀腺亢進,主要是以抗甲狀腺藥物治療為主。在懷孕前期(懷孕前3個月)可以服用普樂治(Propylthiouracil,又稱PTU),雖然藥物會穿過胎盤,但對於寶寶的影響不大。 至於另一抗甲狀腺藥物——利甲錠(Methimazole)雖可抑制甲狀腺激素的合成,但因藥物會穿透胎盤,若在懷孕前期或高劑量服用Methimazole,將提高胎兒畸形的風險。 因此劉奕吟醫師提醒民眾:「罹患甲狀腺亢進的患者若有懷孕需求應提早告知內分泌科醫師,在懷孕前2-3週將藥物改為PTU,若PTU控制不佳,可於懷孕16週後使用Methimazole。」 若孕婦有藥物過敏情形,應提前告知醫師以免導致其它副作用。此外,有少數孕婦會在服藥時發生極嚴重的顆粒性白血球缺乏症(Agranulocytosis),此時應立即停藥並接受手術切除甲狀腺治療。 妊娠甲狀腺亢進能預防嗎? 劉奕吟醫師表示,妊娠甲狀腺亢進的預防,主要關鍵在於懷孕前便接受藥物治療,控制好甲狀腺功能;但對於症狀較為嚴重的患者而言,仍需考慮以手術切除甲狀腺。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懷孕保養

孕婦保養品成分怎麼挑?標榜天然不一定是有機

當媽媽的肚裡有「寶寶房客」的時候,皮膚也會隨之有重大的變化。最常見的症狀就是妊娠紋(Stretch mark)。由於孕育胎兒之故,肚皮上的肌膚急遽擴張,皮膚也因此過度伸展,讓其中的膠原蛋白纖維組織斷裂,所以孕婦的肚子上會出現紅色的條紋。 妊娠紋也可以看作是人母孕育生命最偉大的印記,而如何預防這個「肌膚上的紀錄」,其實慎選保養肚皮肌膚的乳液或是潤膚乳就顯得更加重要了。市面上的孕婦保養品百百種,特別是「有機」或是「天然」的差別、哪些成分要注意等等,都是準媽媽與「神隊友」不可忽略的議題。 孕期肌膚保養品成分挑選撇步 大家都知道對於孕婦來說,「一人吃,兩人補」。其實不只食物,用於準媽媽皮膚的藥品或是保養品,也有可能影響肚裡的寶寶,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準媽媽保養品的挑選原則吧! 化學成分盡量少碰 現在許多消費者非常在意保養品的成分,是因為其內所含的化學物質很可能不會為我們的健康加分。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的所提供的資訊指出,洗面乳或是身體乳等等的個人護理產品為了維持香味,往往會添加定香劑,也就是「鄰苯二甲酸二乙酯(Diethyl phthalate,簡稱DEP)」的塑化劑。 孕媽咪使用這種含有塑化劑的個人保養品之頻率越高,尿液中 DEP 代謝濃度也會跟著增加。要小心的是,懷孕期間暴露於 DEP 之下,對於孕婦與胎兒的發育都有機會受到影響。 另外還要注意的是:某些成分,例如含有 A 酸和水楊酸的產品絕對不能在孕期使用,因為很有可能提高產下畸型兒的風險,所以一定要請教專業的醫事人員為先。 只要成分天然就可以多碰嗎?與有機差別為何? 既然特定的化學物質透過在肌膚上的塗抹與清潔,可能有體內吸收的問題,那麼選擇天然的保養品,就萬無一失了嗎?其實「天然」是一個比較籠統的概念,因為沒有什麼主管機關能夠認證到底「天然」是什麼。 相較之下,所謂的「有機」就有一定的認證機制與認證單位。以我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 2021 年五月的公告內容,通過全國認證基金會認證之有機農產品驗證機構,就有 16 家之多。 而不同的國家對「有機」也有不同的標準,根據美國農業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簡稱 USDA)的規章,有機成分比例 95% 以上,在外包裝可標明為 Organic,也就是「有機」商品。 而有機的個人護理產品若含有農作物的成分,也必須達到有機食材的標準才行,包括原料生長於該地的土壤必須至少在三年內沒有使用過任何的禁用物質,或是對作物的種植必須無化學合成農藥、無基因改良品種、不使用合成肥料、不能在耕地出現汙水汙泥等等各式各樣的規則。 有機一定天然 天然不一定有機 所以有機的美妝、保養品與一般商品的差別就在於成份來源都是以有機農場、有機莊園為主。這些生產與製造的環境有法規的監督,所以比較能夠降低化學物質對人體的影響。我們可以這麼說:有機的商品一定是天然的,但是強調天然的商品卻有因為其原料生長的過程未受驗證,所以不一定符合有機的標準。 改善孕期膚況的自然素材 既然保養品的原料「越不添加,越有保障」,運用大地之母所孕育的素材,讓準媽媽好好渡過孕期膚況的轉變期,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 以上述這些大自然的瑰寶抹在孕媽咪日漸壯大的肚皮上,所得到的效果還是因人而異,不過準媽媽搭配含有精油的護膚產品輕輕按摩腹部,的確能夠加乘吸收。更重要的是輕撫肌膚的過程中,還可達到芳療的功用,讓孕媽咪得以放鬆心情。不只自己,連肚裡的寶寶都能透過溫柔的手感經驗到最無條件的愛,更可以對天倫之樂充滿期待。 最後要提醒的是,按摩自己的大腹便便一定要輕柔再輕柔才安全,另外,曾經對精油過敏的媽媽、敏感性肌膚以及有傷口的人都不建議使用精油,醫師也不建議自己調配。若妊娠紋所帶來的不適感如果越來越嚴重,或者使用保養品之後沒有改善,還是要諮詢婦產科或是皮膚科的醫師來治療才是上上策。


懷孕初期

懷孕第7週:準媽媽孕吐與不適感漸增,注意補充水分

寶寶第 7 週的成長狀況 進入懷孕第七週後,胚胎(Embryo)現在的長度為一公分,差不多是一顆豆子的大小。在整個孕期,寶寶都是呈現「捲曲狀」,雙腳抵著自己小小的身軀,難得會有伸直的姿勢。 因此要精確地量出寶寶的身長不大容易,這也是為什麼醫事人員要測量寶寶的實際身高時,是從頭頂量到臀部尾椎的「坐高」,而不是從頭頂量到腳趾的直立身長。 我們在懷孕第6週一文所提到寶寶的四肢也開始慢慢形成軟骨組織,未來就會長成骨骼,手掌的生長也蓄勢待發。此外,寶寶的五官也越來越立體,不只是眼睛、耳朵的生長急遽地發展,連眼瞼也慢慢成形。寶寶也將開始有規律的心跳。 由於腦部與脊髓正飛速地發展,寶寶每分鐘差不多會新長出一百個腦細胞,這可是準媽媽攝取葉酸的關鍵時期,以下會有更多詳述。 懷孕第 7 週的身體變化 懷孕初期準媽媽易口乾 準媽媽在懷孕第七週肚子還不會明顯地脹大,子宮的大小差不多有如一粒檸檬,裡頭住著如豆子般大的胚胎。不過準媽媽在懷孕時期的血液供應會增加 20~40 倍,甚至有時可高達 50 倍,其中 75% 的血液送到卵黃囊(Yolk sac)或是胎盤(Placenta),讓胚胎能夠吸收足夠的養分與氧氣。 需要注意的是,在全身的血流加把勁地為寶寶運送成長的能量的同時,準媽媽也會更容易感到更口渴,一定要記得適時補充水分。 大多數生頭胎的準媽媽會到懷孕第 12 週左右肚子才會大起來,像個傳統印象中的孕婦。「非新手媽咪」可能會比之前生第一胎時更早來的有「孕味」,這是因為之前已經懷孕過,讓子宮與胃部的肌肉更有延展性。(推薦小工具:懷孕體重計算器) 懷孕第 7 週的症狀 準媽媽在懷孕第七週身體上的負擔越來越重,孕吐的狀況也可能會很嚴重。準媽媽們要做好心理準備,在接下來幾個禮拜,不適感會開始越來越明顯,相關症狀與變化除了乳房脹痛、噁心、頭痛、疲倦想吐之外,對食物的喜好改變很大,嗅覺也更加靈敏,情緒起伏也會比之前更敏感,以及陰道分泌物變多、頻尿等。 懷孕第 7 週的飲食原則 攝取葉酸很重要 準媽媽除了要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營養之外,也要特別注意葉酸的攝取。即將懷孕和懷孕前期的女性每天應服用 600~800 微克的葉酸。攝入足夠的葉酸可降低寶寶出現脊柱裂(Spinal bifida)的風險。 有脊柱裂的兒童,其脊椎骨其中一節或多節有缺口,就像是破洞一般,導致寶寶的背部皮膚、肌肉、脊椎、脊髓膜及神經發展出現問題,這種疾病在北美洲的發生率高達 5~10%。 葉酸的食物來源有菠菜、韭菜,柑橘類水果、動物的肝臟、酵母、豆類,先由各種不同的天然食物中多樣性地攝取: 3~4 份深綠色蔬菜(煮熟約 1.5~2 碗) 2~3 份水果(切塊水果約 2~3 碗)(推薦閱讀:補充維生素C和鉀!懷孕水果這樣吃) 若在日常飲食中攝取不足,建議跟婦產科醫師討論後,再依處方籤補充葉酸錠劑。 【上一週:懷孕第6週】 【下一週:懷孕第8週】


懷孕初期

懷孕第6週:寶寶四肢開始生長,孕婦忌清貓砂

寶寶第 6 週的成長狀況 進入懷孕第六週,胚胎(Embryo)在子宮內膜中繼續生長,長度為 0.6 公分,可以說是一顆蘋果籽的長度,形狀則像是個小蝌蚪。寶寶的心跳也有機會在陰道超音波檢查時可以確認到。 準媽媽肚子裡的寶寶以飛快的速度成長與變化,胚胎的手臂、腿開始成形,現階段我們稱之為肢芽(Limb bud)。肝臟、大腦、肌肉與骨骼系統的生長也迅速地展開。 懷孕第 6 週的身體變化 懷孕第 6 週的症狀 準媽媽在懷孕第六週會比較辛苦,孕吐的狀況會越來越嚴重,其他症狀像是生理期沒來、味覺改變、常常感到噁心想吐,對於食物的喜好改變也很大。晚上也會有頻尿的狀況,肚子還會不時抽痛。 懷孕時期頭髮的變化 在孕期,女性體內的女性荷爾蒙(又稱雌激素)的分泌量大增,懷孕後期更是達到頂峰。而雌激素又有助於毛髮的生長,抑制毛囊的退化,所以準媽媽在懷孕時,在臉部、四肢、背部都有可能增生毛髮,頭髮也變得較濃密,顏色也變得更黑。不過要注意的是,髮量與體毛多到異於常態時,要留意是否為卵巢腫瘤分泌雄性素所致。 在生產完的兩個月至四個月之後,毛髮會停止生長。這是因為原本媽媽血液中高濃度的雌激素驟降,讓毛囊快速的進入退化期、休止期。所以產後掉髮量會激增。因為大量的毛髮同時進入休止期所造成的嚴重落髮為「休止期落髮」,不過每個人產後落髮的時間長短不一定,有的媽媽最長可到一年。 懷孕第 6 週的生活與注意事項 與醫生討論用藥 若準媽媽此刻有在服用藥物,建議跟開藥的醫師討論,畢竟無論處方藥或是非處方用藥都有可能對寶寶產生不良的影響,切記不要因為想生孩子就立即中斷原本的用藥療程,一定要諮詢相關的醫事人員。 懷孕不要清貓砂 避免感染弓蟲 貓咪體內容易寄生弓形蟲(Toxoplasma gondii),若不小心接觸到貓咪的糞便有可能會感染。懷孕的女性如果是第一次感染弓形蟲,弓形蟲恐會經由胎盤傳染給寶寶,感染率高達 40%。 若在懷孕初期就感染弓蟲,更可能會造成流產或死胎。罹患「先天性弓形蟲感染症」的新生兒大約有 70%~ 80% 的機率要等到數個月甚至數年後才會有症狀,包括: 視力不良 失明 學習障礙 心智發育遲緩 皮膚紅斑丘疹 全身淋巴結腫大 肝脾腫大 黃疸 血小板低下 水腦症(Hydrocephalus) 小腦症(Microcephaly) 顱內鈣化 神經病變 所以孕婦盡量不要清貓砂,最好讓其他人代理,而且千萬不能吃生食。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準媽媽在懷孕期時被感染,會有傳染給寶寶的危險,不過如在懷孕前就被感染,則不會對寶寶造成影響。 懷孕第 6 週的飲食禁忌 懷孕不要吃生食 準媽媽一定要記得生食不能吃,還有未殺毒消菌過的奶製品、沒有全熟的蛋類、特定魚類、生菜、蔬果汁等都應該盡力避免,除了有寄生蟲的風險之外,還容易感染沙門氏菌、李斯特菌。 沙門氏菌若引發腹瀉,容易讓子宮收縮,嚴重時可能會造成早產。李斯特菌若經血液讓寶寶感染,有可能會胎死腹中。雖然上述的情況發生的機率並沒有特別高,但是為了寶寶的健康還是要謹慎。(推薦閱讀:好孕飲食:懷孕時這些最好別吃) 避免吃中大型的魚類 對於準媽媽來說,要避免食用以下魚種: 鮪魚 旗魚 鮭魚 馬頭魚 鯊魚 油魚(又稱龍鱈) 這是因為上述的魚類吃小魚維生,位處食物鏈頂端,汞含量會累積地較多,建議媽媽也不要多吃。如果真想要食用,建議每星期食用不超過兩份(約 70 公克)的的旗魚、鮪魚及油魚,以及每星期食用不超過一份(約 35 公克)的鯊魚 除此之外,孕婦每週也切記至少均衡地食用 7~9 份 (約 245~315 公克)其他種魚類,才有更多元的營養。 【上一週:懷孕第5週】 【下一週:懷孕第7週】


懷孕初期

懷孕第5週:寶寶心臟、大腦、脊髓開始成形

寶寶第 5 週的成長狀況 進入懷孕第五週,胚胎(Embryo)在子宮內膜中繼續生長,長度為 0.2 公分,差不多是一粒芝麻的大小。寶寶的臉部開始成形,有著細小的鼻子,眼睛要等到 28 週左右才會睜開。寶寶的大腦、脊髓、神經系統也正在飛速般地生長。小小的心臟也正在成長中,馬上就要開始有心跳了。 此時的胚胎已具有血管,其中的一束血管會形成臍帶(Umbilical cord)。臍帶主要是將準媽媽血液中吸收來的養份和氧氣,由胎盤輸送到寶寶的體內,並將寶寶新陳代謝所產生的廢物,再輸送給準媽媽予以排泄。 懷孕第 5 週的身體變化 懷孕第 5 週的症狀 準媽媽在懷孕第五週身體上的感受與第四週的差異不大,不過懷孕初期體內的人類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以下簡稱 hCG),濃度會持續攀升,有些準媽媽尚未適應,容易可能會出現不適情形,稱為早期懷孕症狀。(詳情請讀:懷孕第4週:孕斑初現,美白防曬禁用A酸) 早期懷孕症狀指的是懷孕頭三個月發生的症狀,例如: 月經沒來 味覺改變 乳房脹痛 噁心、嘔吐 脹氣 疲倦 對食物的喜好有所改變 嗅覺變得敏感 頻尿 肚子偶有抽筋之感(推薦閱讀:懷孕期腳抽筋~4方法舒緩與7招預防) 陰道分泌物變多 秀髮濃密有光澤 腹脹之感 孕斑 著床出血 情緒上的波動 懷孕初期的著床出血 準媽媽的陰道有微量的出血時無須擔心,有可能是著床出血(Implantation bleeding)。著床出血通常發生在準媽媽受孕後約 10 至 14 天,差不多就是在懷孕第四週或第五週左右。當受精卵附著在子宮壁上的時候,就可能會引發著床出血。著床出血通常發生在準媽媽的月經來臨之際,而著床出血的血量會比經血來的少。 著床出血的發生並非必然的,在有些準媽媽的身上不曾出現過,有些人則沒有注意到。準媽媽很有可能會把著床出血誤以為是月經的到來,而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懷孕了。著床出血會自行停止,並不需要治療。但是如果陰道有出血不是少量且一直持續,甚至變多,就一定要小心,最好要向婦產科醫師諮詢。(推薦小工具:預產期計算器) 練習呼吸改善心情 得知自己「中獎」了固然很高興,但是感到隨之而來的擔憂也很正常。超過一成的準媽媽曾在孕期有焦慮之感。懷孕初期因為體內荷爾蒙變化,為準媽媽帶來各種身體不適以及情緒上的起伏。而這樣的不適會讓準媽媽連結到對於寶寶健康的憂慮與不安。覺得心情不美麗就要好好照顧自己,可以試試以下的呼吸練習: 站、臥、坐皆可,重點是能夠放鬆的姿勢。 盡量讓自己舒適自在,可解開扣子、皮帶、拉鍊。 深深地呼吸,盡量把空氣吸入腹部。如果一開始做不到,也不要強求,循序漸進即可。 接下來開始規律地呼吸,「數息」也許能夠讓準媽媽更加進入狀況。「數」,就是數數字;「息」,指鼻息、氣息。有些人能在呼吸時慢慢又穩穩地從一數到五,但是一開始做不到,同樣也不要強求。 吸入時慢慢從一數到五,吐氣時同樣從一數到五。呼與吸之間不用停頓。從一數到五的節奏最好一致。 整個呼吸練習可以持續三到五分鐘。 如果準媽媽的心情跌落谷底,除了找信賴的親友、師長詳談之外,也可以尋找專業的諮商師討論。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的議題,都一樣重要,要好好處理。(延伸閱讀:傾聽與表達:談話治療的 5 種心理療法) 懷孕第 5 週的產檢須知 懷孕第 5 週準媽媽驗孕 懷孕第五週是驗孕的好時機。由於孕婦體內的 hCG 的增加,我們能以檢測尿液中 hCG 來驗孕,詳細的相關資訊,可以讀此篇在家驗孕。 【上一週:懷孕第 4 週】 【下一週:懷孕第 6 […]


懷孕初期

懷孕第4週:孕斑初現,美白防曬禁用A酸

寶寶第 4 週的成長狀況 進入懷孕第四週,胚胎(Embryo)在子宮內膜中繼續生長,長度為 0.2 公分,差不多是一顆米粒的大小。胚胎會附著在供應養分的卵黃囊(Yolk sac)之上,直到胎盤在懷孕第八週左右成形,就會接管卵黃囊的功能。胎盤會嵌入子宮壁,讓寶寶從準媽媽的血液獲取足夠的營養與氧氣,並排出廢物。 胎盤內層是羊膜囊(Amniotic sac),羊膜囊內含有羊水(Amniotic fluid),而羊水則包圍著羊膜內的胚胎,讓胚胎能夠自由活動。 胚胎細胞在這階段可分三層: 1. 內胚層(Inner layer) 未來會生成寶寶的呼吸系統與消化系統,包括肺臟、腸、胃、膀胱。 2. 中胚層(Middle layer) 未來會生成寶寶的心臟,血管,肌肉和骨骼。 3. 外胚層(Outer layer) 未來會生成寶寶的大腦、神經系統、眼球內的水晶體,牙齒的琺瑯質,皮膚、指甲。 懷孕第 4 週的產檢須知 懷孕第 4 週準媽媽驗孕 胚胎著床於準媽媽的子宮內膜之後,胎盤會開始分泌「人類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以下簡稱 hCG),hCG 不僅能促進雌激素(Estrogen)與黃體素(Progesterone,又稱助孕激素)的生成,也有助胎盤的生長成熟。而且雌激素和黃體素兩者合體也有助於增加流向子宮的血液供給量。 由於孕婦體內的 hCG 的增加,我們也可以檢測尿液中 hCG 來驗孕,詳細的相關資訊,可以參考:在家驗孕。 懷孕第 4 週的身體變化 懷孕第 4 週的症狀 準媽媽在懷孕第四週可能不會在身體上感到太大的變化,不過懷孕初期體內的 hCG 濃度會持續攀升,有些準媽媽尚未適應,身體就容易出現不適,稱為早期懷孕症狀,最常出現在懷孕的頭三個月。以下列出懷孕第四週的媽媽可能發生的生理變化或不舒服的症狀: 月經沒來 味覺改變 乳房脹痛 噁心、嘔吐 疲倦 對食物的喜好有所改變 嗅覺變得更靈敏 頻尿 肚子偶有抽筋之感 陰道分泌物變多 秀髮濃密有光澤 腹脹、脹氣 孕斑 著床出血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月經沒來也是懷有身孕跡象之一,不過月事的延遲不見得就代表「造人成功」,還是要驗孕。有疑慮的話,請教婦產科醫師也行。 懷孕時期的皮膚之變化—孕斑 寶寶著床後,胎盤所分泌的荷爾蒙,會影響準媽媽的各個層面,會出現與懷孕有關的正常的色素變化: 由於黑色素細胞(Melanocyte)的活性增加,增加孕婦局部皮膚的色素沉著,常發生在嘴唇、乳暈、腋下、陰部、大腿內側、臉部、特別是肚臍下方。原本身上的痣或疤痕等處的顏色也會加深。 這些在準媽媽的雙頰、額頭、或是下巴上出現不規則的咖啡色斑點,我們稱之為肝斑(Chloasma),或是孕斑(Mask of pregnancy)。待寶寶誕生後,色素沉澱的情形就會慢慢消退,一般不需要特別治療。 做好防曬減少色素沉澱 常曬太陽的母親比較容易長孕斑,這是因為日曬會加劇色素沉澱,所以準媽媽在防曬上可要多用點心。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無論是醫療常用的美白藥物,還是塗、抹、噴式的防曬用品,最好都先諮詢醫師後再使用。 要如此小心的原因是因為美白用的「A 酸」會有讓胎兒畸型的危險,無論是口服還是塗抹準媽媽都萬萬不可碰。「A 酸衍生物」包括 A 醇、A 醛、A 酯是否能使用,孕婦還是要請教醫師。或者媽媽們可撐陽傘或是長袖衣物帽子,以「物理性防曬」代替塗塗抹抹,這樣就不必擔心產品化學成分對寶寶會有所影響。(推薦閱讀:藥物酒精傷胎兒!導致先天缺陷的因素) 如果真的要使用護膚產品,建議使用由專業、有公信力的機關認證過嬰兒也適合的乳液、防曬乳,畢竟這些商品的成分最為無害。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皮膚色素沉澱並不至於是全身性的,如果渾身肌膚的顏色都越來越深,就要當心可能是甲狀腺機能亢進,或是其他荷爾蒙的問題在作祟,一定要向醫師諮詢。 【上一週:懷孕第3週】 【下一週:懷孕第5週】


懷孕保養

Hello 醫師談 – 5大懷孕與運動Q&A 郭安妮醫師親自解惑

三月份 Hello 醫師推出「產前、產後、保養」的專題,由婦產科醫師郭安妮的訪談撰寫而成「懷孕到底能不能運動?有什麼好處?孕婦運動3大守則」一文。讀者也從「Hello 醫師線上 Q&A」的活動留下相關的問題,現在就由郭醫師來解惑吧! Q1. 請問郭醫師,網路上有些人說為了加快孕婦「卸貨」的過程,產前建議要練深蹲、青蛙蹲,還可以訓練分娩時用到的肌肉。不過又有一些網友說深蹲、青蛙蹲會引發早產。所以到底該蹲還是不蹲呢? 郭醫師回答: 深蹲、青蛙蹲的動作都可以做,注意安全就可以了。不過有些孕婦可能會擔心早產的問題。若準媽媽目前還沒有足月,肚子又有密集宮縮,甚至有早產跡象,那就不適合做這些運動,建議臥床休息。若沒有上述的狀況,孕婦做深蹲、青蛙蹲,能夠有助於啟動生產時所需要用到的肌肉。 所謂的早產跡象,就是懷孕 37 週之前,子宮密集的收縮,一個小時約有四到六次的宮縮。肚子緊繃繃的,甚至有出血。那就一定要好好休息、臥床,千萬不要硬做深蹲、青蛙蹲等動作。(延伸閱讀:落紅就要生了?待產包要帶什麼?產兆與待產注意事項) 不過準媽媽懷孕週數滿了 37 週之後,也就是所謂的「足月」,之後就算做了深蹲、青蛙蹲而宮縮比較密集,也不需要太過擔心。 Q2. 請問郭醫師,如果之前沒有什麼運動習慣,孕婦產前能不能以爬樓梯作為運動呢?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呢? 郭醫師回答: 孕婦以爬樓梯做運動基本上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不過準媽媽的肚子比較大,平衡感也較差,如果對跌倒、踩空等安全性有所疑慮的話,其實去公園走走、散散步也行。 有些準媽媽如果怕熱、怕感冒的話,在賣場、百貨公司逛逛街,也是不錯的運動。只要孕婦沒有第一題所描述的早產跡象,走平路其實也能啟動分娩時所用到的肌肉,不比走樓梯來得差。 Q3. 請問郭醫師,聽說運動完喝冰水會「煞到」,那我們孕婦運動完喝冰水,會不會自己「煞到」以外,肚子裡的寶寶也會被「煞到」呢? 郭醫師回答: 台語的「煞著」代表「運動完馬上喝冰冷的飲品導致岔氣」。運動完身體溫度很高,卻又飲用溫度極低的冰水,這對一般人心血管的挑戰性就不小了。 但是這都端看準媽媽的體質,有些孕婦很強壯,對冰水的接受度很高,這是因人而異的,不過由於準媽媽的身體要負擔兩個人心血管的擴張與收縮,還是建議準媽媽運動完要喝常溫水,或是等到飲品的溫度升高再喝。如果喝冰水讓準媽媽不舒服,因而導致宮縮的話,就會有早產的可能,所以還是要小心。(延伸閱讀:喝冰水還是溫水好?好處壞處一次帶你看懂) Q4. 請問郭醫師,我之前懷孕的時侯全身毛掉光光,不過這胎拿掉了。但是過了二年,我的頭髮、眼睫毛、眉毛又才又慢慢長回來了。現在又懷孕了,頭髮又掉光了,只剩眼睫毛、眉毛、慢慢回出來。我的身體到底出了什麼樣的問題呢? 郭醫師回答: 建議這位準媽媽要進一步到「風濕免疫科」做全身的檢查,看看是不是有一些自體免疫的疾病,讓自己的身體攻打自己的毛囊,導致毛髮掉不停。因為懷孕而頭髮掉光光的案例非常罕見,一般孕婦有自體免疫的問題,比較會有習慣性流產的症狀,所以這位準媽媽一定要就醫才能找出原因。(延伸閱讀:7大症狀「不孕」元兇就是它!生理期劇痛、異常掉髮要小心) Q5. 請問郭醫師,我剛做完子宮外孕手術,傷口都癒合得差不多了,不過腹部腫脹,摸起來也有點硬,這是正常的現象嗎?而這個時候我還可以使用束腹帶嗎? 郭醫師回答: 肚子脹脹的,要看是不是因為腸胃脹氣不舒服,還是建議要回診進一步檢查。如果肚子脹脹的,就建議要先好好休息,不要用束腹帶。一般醫師也不會建議媽媽用束腹帶,除非走路的時候,傷口會痛,那時候再束就行了。要小心的是,如果手術後一直使用束腹帶,也可能造成腸子的沾黏。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