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理健康

2025 年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想要擁有健康的老年生活,心理的健康不容忽視。孤獨、缺乏社交或旁人的關心,除了影響生理健康,更可能容易讓老人走上絕路,使得老年人口的自殺率日漸攀升。

基礎知識

老年心理健康

獨居女性高達2.5萬人!善用4大政府資源、健康獨居不憂鬱

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台灣的獨居老人問題也急速升溫。據行政主計處國情統計通報於2021年最新發佈之資料顯示,女性獨居老人已高達2.5萬人,相較於男性多出7533人,且女性所佔的比例更是逐年增加,男性則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讓女性獨居的問題不僅值得探討,女性獨居者所面臨的挑戰更較男性有更高比例的風險。 究竟女性獨居者潛在哪些風險?獨居時最常面臨的心理變化和問題有哪些?又該如何替自己的獨居生活做好準備?就讓《Hello醫師》帶你一起了解獨居生活需要注意的事情! 女性獨居老人最常面臨的問題? 女性長者獨居的原因大多以未婚、離婚、喪偶或不與子女同住為主;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指出,隨著醫療水準提升、生活品質提高,加上近年運動風氣盛行,讓國人平均壽命不斷延長,而相較於男性的78.1歲,女性的平均壽命則可達到84.7歲,帶來女性獨居者比例普遍高於男性的現象。 然而,女性由於生理的老化加上獨居,心理容易產生焦慮、憤怒、消極的情緒外,甚至容易罹患憂鬱症或失智症等疾病;若因行動不便而長期無法至戶外活動、進行社交,也可能出現與外界溝通不良、進而更加自我封閉的情況。(延伸閱讀:憂鬱老人自殺率高!了解銀髮族輕生原因) 除此之外,女性獨居者不僅更需要注意自身的安全,平時可能也會因不諳修繕、操作3C用品不熟悉而影響生活,發生緊急狀況時恐怕更得面臨無人可即時從旁協助的隱憂,因此如何預防因應與事先安排以降低意外或緊急狀況的發生,可說是當務之急。 善用4大政府資源、獨居生活更安心 以下列出4大項已知針對獨居者所提供之政府資源,提供獨居女性與長者參考,若符合條件不妨妥善利用,及早安排、安心走過晚年的獨居生活。 1. 緊急救援系統 因應高齡化社會結構來臨,台灣政府已陸續於各縣市針對長者建置有「緊急救援系統」。透過獨居者家中電話,再加裝設置主機與可攜式項鍊的緊急求救按鈕,讓獨居長者於家中當身體不適或有立即性危險時,例如發病、或在家中跌倒等緊急狀況,只要立即按壓可攜式項鍊的隨身發射器,即可與24小時的服務網聯繫。 緊急救援系統的申請對象依各縣市規定,符合資格者可全額公費補助,但部分縣市的一般戶需部分負擔,而不符合資格者也可選擇全額自費租用,費用約1200~1500元。以下為各縣市政府緊急救援系統申請辦法,可依照個人所居住的縣市,點選連結看詳細的申請辦法: 基隆市緊急救援系統申請辦法 新北市緊急救援系統申請辦法 台北市緊急救援系統申請辦法 桃園市緊急救援系統申請辦法 新竹縣緊急救援系統申請辦法 新竹市緊急救援系統申請辦法 苗栗縣緊急救援系統申請辦法 台中市緊急救援系統申請辦法 彰化縣緊急救援系統申請辦法 南投縣緊急救援系統申請辦法 雲林縣緊急救援系統申請辦法 嘉義縣緊急救援系統申請辦法 嘉義市緊急救援系統申請辦法 台南市緊急救援系統申請辦法 高雄市緊急救援系統申請辦法 屏東縣緊急救援系統申請辦法 宜蘭縣緊急救援系統申請辦法 花蓮縣緊急救援系統申請辦法 台東縣緊急救援系統申請辦法 2. 長照2.0服務 各地方政府如今皆設有老人照護及長照的資源,尤其是針對獨居老人提供定期關心及生活協助的服務。若符合以下條件即可撥打「1966」長照服務專線,或向各縣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提出申請: 65歲以上獨居者、體能衰弱者:65歲以上獨居者,包含體重過輕、精神狀態不佳或下肢活動緩慢無力的長者。 失能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如行動不便、需協助吃飯、如廁、洗澡、平地走動和穿脫衣物等之65歲以上長者,55歲以上原住民、不分年齡的身心障礙者(領有身心障礙證明或手冊的失能者)。 50歲以上失智者:表達能力降低、記憶力下降、睡眠障礙、產生幻覺等疑似失智症狀,或確診為失智症。(推薦閱讀:深夜悲傷失眠~高功能憂鬱症纏著你嗎) 此外,長照2.0服務所提供獨居老人及失能者的服務可分為下列3種類型: 照顧及專業服務: 居家照顧:受過專業訓練的照顧服務員會到家中協助失能者,包含基本身體清潔、基本日常照顧、測量生命徵象、餵食、餐食照顧、協助沐浴及洗頭、陪同外出或就醫、到宅沐浴車服務等。 社區照顧:將失能者送到長照服務提供單位接受服務,提供生活照顧、健康促進或其他休閒活動等。 專業服務:包含針對失能者的身心狀態及復能動機,導入維持或提升自我照顧能力不退化的復能照護服務,以及針對營養失調、進食與吞嚥困難等行為、臥床或長期活動受限等照護服務,提供失能者個人化的整體性照顧指導,避免他們因受照顧不當,而衍生更多的醫療及照顧需要。 交通接送服務:協助失能者往返醫療院所就醫或復健。 提供輔具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政府針對獨居老人及失能者提供包含居家生活輔具購置或租賃,如助行器、拐杖、輪椅、移位腰帶、居家用照顧床等。此外,政府單位也會協助長輩設置居家無障礙設施,如可動式扶手、固定式斜坡道、防滑措施等。 3. 老人共餐 為鼓勵女性獨居者或長者外出活動,認識更多新朋友,各縣市政府亦於社區及里辦公室設立多處老人共餐據點,讓獨居長者能與周遭鄰居共享營養美味的餐點之外,並透過社交行為調劑身心,擺脫獨居時易產生的負面情緒。有關老人共餐詳細申請辦法及地點,可洽詢各縣市社會局老人福利科。 4. 地方郵局「關懷獨居老人」專案 由中華郵政公司主動發起所規劃之專案活動,鼓勵各地區之郵差利用投遞信件途中,順途以一己之力提供關懷獨居老人服務。服務方式以噓寒問暖及緊急異常情況之通報為主,並可進一步協助獨居者代辦與郵政相關之業務,如代收郵件、代訂(購)生活必需品等,並另視獨居者實際需求主動提供必要之協助與服務。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看更多 老年心理健康 相關文章

老年心理健康

憂鬱老人自殺率高!了解銀髮族輕生原因

我們對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有什麼樣的想像?含飴弄孫?投身志工?熱衷政治?還是對年輕人的生活指手畫腳?感覺上有褒有貶,不過其實許多長輩並非這麼活得這麼有存在感。人老了,不見得能夠安享天年,更可能憂鬱纏身而有自殺的傾向。以全國自殺防治中心從民國 83 年至民國 108 年的紀錄來看,我國 65 歲以上的老年族群自殺率一直都高過其他年齡層,呈現年齡越大,自殺死亡率越高的趨勢。究竟為何會出現如此結果?以下將帶你一起探討。 老人自殺率較高 在台灣,我們有自殺通報的機制。也就是知道有人自殺,或者發現他人具自殺意圖而身處危險時,須通知警消來處理。這是為了要持續追蹤個案的後續發展,才能有效地加以防治。不過以民國 108 年來說,當年一至四月全國自殺通報最多的年齡層落在 35~44 歲,佔 21.3%。但 65 歲以上老年人自殺通報人次僅占 10.3%。 低通報率代表的是:身旁的親友不易察覺或發現老年人有自殺的傾向與相關動機,這可能也顯現老年人的自殺意念比較強,致命性也相對較高。(同場加映:自殺徵兆不明顯?決意尋死只需10分鐘) 老人想自殺的原因 看到老年人的高自殺率,有些人可能滿頭問號:明明兒孫滿堂,有車有房,物質條件比年輕人好太多了,怎麼還會尋死呢?但是口袋很深,並不代表心情很好。讓我們歸納由衛福部整理的五大因素,一窺老人自殺的理由。 1. 精神疾病 數據顯示,大部分的老年人踏上絕路且患有憂鬱症的比例高達 44~87%。這一情況在 75 歲以上的族群更加明顯。國外針對退休銀髮族社區的研究也指出,其中居民因自殺身亡又罹患憂鬱症的比例,也較年輕人來得高。表示精神疾病(尤其是憂鬱症)是預測老年自殺的重要因素。 (推薦閱讀:老人得憂鬱症~留意這些症狀及早治療)   2. 久病厭世 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都是交互作用的,身體上的病痛難以忍受的話,情緒一定隨之受影響,開心不起來。老年人罹患癌症,或是造成嚴重視力障礙的眼疾等等各式病症,都會引發較高的自殺率。尤其癌症的患者非常容易患有憂鬱症,自殺率也偏高。罹患失智症的老人,不僅會因個性改變、出現妄想而讓情緒不穩,其記憶、思考、語言能力的退化,也會讓患者感到自己逐漸失能,容易把他們推向絕路。 身體的不適讓心情絕望,研究顯示有 36% 的老年人輕生是因為「慢性疾病」。久病纏身對長輩來說,真的是很大的考驗。 3. 另一半的缺席 婚姻可說是老人的保命符,因為鰥寡、單身、離婚的老人,都有較高的自殺風險,其中又以男性為最。 統計上來說,一般女生雖較容易有自殺的意圖,但男性一旦出現自殺想法,往往死意堅決,且較不願對外尋求協助,更容易造成憾事。而男性的另一半若缺席,自殺的風險會高出三倍。男性長輩在老伴過世的一年內,其自殺意圖與自殺的死亡率最高。 以 1995 年的研究來看,我國的老榮民由於歷史因素,未婚比率是本省籍老人的 13 倍,而自殺率也比本省籍的老人高。學者推測,這是老榮民缺乏婚姻、家庭的支持之下所引發的悲劇。(同場加映:愛最強大!已婚者較少生病且忍痛力高) 4. 獨居 獨居老人的社會支持系統,比起有人為伴的長輩來說,一定比較薄弱。人類是群居動物,缺少社交生活,孤單寂寞的心情必定難以排遣,如果就此發展成憂鬱的心情,更容易有輕生念頭。 獨居長輩身旁無人,所以若真的想不開,也比較不容易被發現,搶救更為困難,所以他們自殺身亡的比率,較其他老年族群也來得高。 5. 人際失和 人際關係給我們溫暖,但同時也是壓力的來源。與親朋好友、或是心愛的枕邊人起爭執,對於每個年齡層來說,其實都是自殺的主因之一。(同場加映:總是不會安慰朋友?建立同理心是第一步) 由自殺防治通訊網 2019 年年底所公佈的整體分析來說,自殺原因以「情感/人際關係」46.5% 為大宗。研究也發現,高達 20% 的老年人是因為「家庭成員問題」而選擇輕生。學者認為,當老年照護的責任落在家人肩上時,長輩很有可能覺得自己是家族的累贅,因而引發以自殺收尾的「長照悲歌」,這點也跟前面提及的「久病厭世」有密切關聯。 老年人高自殺率打破既有觀念 退休後可以財務自由、從心所欲。這種期待對於仍在社會上打拼的青壯年來說,也許是支持大家努力工作的動力。但其實老年人的高自殺率血淋淋地提醒著我們:年紀大了以後,身體健康走下坡、親友的離散、人際關係的重組等等,給予的挑戰與關卡跟年少時相比,其實有過之無不及!銀髮族群要安享天年,可說是困難重重。 所以關心家中的長輩並非易事,身理上要顧得好,心理上也不可忽略。一般人很容易因為老年人的身體疾病或疼痛失能,去合理化老人精神上的問題,誤以為身體生病時就引發低潮的情緒是理所當然,而錯失治療良機。 俗語說:「老小老小,愈老愈小」,也就是年紀愈大的人,愈像小孩子一樣倔強、鬧脾氣。古人的智慧,一方面觀察到失智症讓長輩性格大變的病徵;一方面也點醒我們,面對老人家,要想對待小孩一樣的耐心與溫柔,才能找出他們的心結,阻止輕生的念頭化成行動。 自殺解決不了問題,卻留給家人無比悲痛。請珍惜生命,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24小時免付費專線,手機或市話均可打)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老年心理健康

老人憂鬱症?易怒、頭痛、失眠 9 大症狀要注意!

憂鬱症(Depression)是常見的疾病,對老人來說更是如此,但這不代表人老了得憂鬱症很正常。憂鬱症不只是感到難過、疲憊,而是牽涉到更嚴重的情況;因此,千萬不要忽視任何憂鬱症的症狀,誤以為僅僅是情緒低落,憂鬱症是可以治癒的。 患憂鬱症的人會感到憂鬱或焦慮,通常一次持續幾個禮拜,若沒有治療的話,症狀可能惡化,持續幾個月甚至幾年不等,患者還可能想自殺。 發生在老人身上的憂鬱症,常合併其他疾病且時間更長。老人患憂鬱症,會增加得到心臟方面疾病的機率,甚至會有因心臟病發而死亡的風險。因此,一定要留意老人憂鬱症的症狀,適時接受治療。 老人憂鬱症9種症狀 易怒、焦躁 吃太多或是沒食慾 悲觀,覺得人生沒希望 對喜歡的事物失去興趣 難入眠,太早醒或睡太晚 出現自殺的念頭或嘗試自殺 難專注、記不住事情、難做決定 感到內疚、無助,覺得自己很沒用 常覺得身體痛、頭痛、痙攣,或出現莫名的消化道問題,看醫師也沒好轉。 老年人患憂鬱症的10大風險因素 有以下特徵的老人,患憂鬱症的風險較高: 女性 孤獨 殘障 睡不好 服用特定藥物 酗酒或濫用藥物 患有腦部疾病 個人或家族有憂鬱症病史 患慢性病如癌症、糖尿病(Diabetes)、心臟方面的疾病等等 經歷痛苦的事,例如失去另一半、離婚,或是照顧有慢性病的病患 一旦發覺自己有任何憂鬱症相關的症狀,請務必要去看醫師。老人患憂鬱症,大多都是可以治療的,接受妥善治療,才能重拾健康和美好的人生。 自殺解決不了問題,卻留給家人無比悲痛。請珍惜生命,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0800-788995 (24小時)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