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up og meta

梅毒症狀有哪些?會自己好嗎?梅毒治療、潛伏期與傳染途徑

梅毒症狀有哪些?會自己好嗎?梅毒治療、潛伏期與傳染途徑

現在因網路資訊發達,可以認識新朋友的管道越來越多,但如果同時沒有堅持安全性行為的話,就會讓自己大大的暴露在感染特定疾病的風險之中。小明自從上個月開始,生殖器出現一些不痛不癢的潰瘍傷口,後來雖然逐漸癒合了,這個月又發現手掌心莫名有紅斑?!

於是趕快去看醫生,醫生告訴他…是梅毒找上門了,小明怎麼會得到梅毒?他該怎麼辦?

梅毒症狀是什麼?

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體(Treponema Pallidum)的病菌所引起,受感染之人隨著細菌侵襲的時間長短而出現生殖器潰瘍、手掌腳掌有紅斑、類流感症狀等,每一階段皆有其特性。就醫後,除了典型症狀之外,主要可以靠抽血檢查來鑑別梅毒,一旦梅毒進入到身體,身體會產生一連串防禦反應生成抗體,當驗血結果裡驗出梅毒的抗體,就要當心了。

如果把性傳染病想成一個戰隊,梅毒可說是其中的Top Gun了,不論國內國外,在性病中都相當常見,尤其現在網路盛行,交友軟體、社交軟體用戶大增,傳播範圍已不受侷限。以國內來看,根據衛生福利部的傳染病數據顯示,感染人數從2020年的8800人上升到2022年的9707人¹,逐漸逼近破萬大關;國外以日本為例,更在去年首次突破萬人感染梅毒的紀錄,凸顯須嚴謹以待的必要性。

梅毒4大傳染途徑

梅毒主要透過危險(無套)性行為,接觸到患者體液、血液、分泌物而感染,因此共用針頭、輸血也是傳染途徑之一。梅毒有垂直傳染的特徵,孕婦透過胎盤將梅毒傳給胎兒,使得下一代有先天性梅毒,嚴重甚至會導致早產或新生兒死亡。

梅毒喜歡哪些人?

以107年的資料來分析,感染梅毒的人之中,男性就佔了82%,可見梅毒對男性的殺傷力。另外,以 25~39 歲(44.5%)性生活活躍的年齡層為最主要的感染目標,地理層面台北市奪冠。²

梅毒又特別喜歡攻擊以下族群:

  • 不愛戴保險套的人們:即使保險套不能100%讓你得到免死金牌,但可以有效降低你得到梅毒的機率,除了梅毒之外連同其他性病(愛滋、淋病…)一起預防。⁵有那層膜隔絕直接的肌膚之親,還是很重要;此外,肛交、口交等不常用保險套的行為也算在危險因子中。
  • 和梅毒病患發生性關係:當你和梅毒帶原者發生性關係,病菌很高機率會透過黏膜接觸到帶有病菌的體液、分泌物然後竄入體內而感染。
  • 多重性伴侶/開放性關係:不管是同時有多個性伴侶或是頻繁更換性伴侶都是危險的。你無法確認那麼多性伴侶過往的接觸史和把握每個人的身體狀況,有些人甚至會隱瞞病情,因此建議盡量單純的性關係就好,避免陷於風險中。

梅毒的病程⁶⁷⁸

梅毒的病程可分為三期,每個時期的症狀不同,總共時長可長達十幾年。

第一期梅毒

症狀會在感染細菌後10~90天內開始冒出來,典型症狀是在生殖器或性接觸位置出現紅斑(Macule),然後7天左右演變成丘疹(Papule)再到更深層的皮膚病變單個<2公分的潰瘍傷口(Ulcer),不會痛、看起來濕濕的、摸起來像是底下埋一顆鈕扣的硬感,壓它會有液體滲出,內含大量梅毒螺旋體,傳染性極高。通常在3~6周後會自行癒合,因此會讓人不以為意而忽略,延誤就醫。

第二期梅毒

再經過2~12個禮拜後進入第二期,這時全身出現瀰漫性紅疹,包括手掌腳掌都會長。同時有類流感症狀(例如發燒、流鼻涕、喉嚨痛、頭痛)和神經系統疾病,有可能顱神經麻痺、腦膜炎和記憶力出現退化等。


第一期和第二期有25~60%的機會併發神經性梅毒(Neurosyphilis)。梅毒已經跑到中樞神經和腦部,如果不即時治療,可能會導致腦膜炎、中風、聽力喪失、失明、癱瘓和癡呆。

梅毒隱性期

第二期梅毒沒治療好的話,所有症狀會逐漸消失,就好像沒被感染過一樣,但細菌依舊潛伏在你的身體裡,隱性期平均1~46年不等。早期的隱性期仍有傳染力,等被感染2年以上才不具有傳染力

第三期梅毒

不進行治療的話,約14~40%的患者會進到第三期,梅毒對各種器官造成不可逆的傷害,主要針對神經系統、心血管和生成梅毒瘤(Gummatous)。

梅毒瘤是什麼?

梅毒瘤為一種肉芽腫,可以發生於幾乎任何組織包括骨骼,最後壞死。神經性梅毒在第三期也有高機率出現,任何有神經分布的地方都難逃一劫,全身壞光光。

梅毒症狀有哪些?會自己好嗎?梅毒治療、潛伏期與傳染途徑.

梅毒怎麼治療?⁶⁷⁸

  • 第一期~早期隱性期(感染小於2年內)的梅毒,若是病況還沒有很嚴重,長久以來的標準治療,都是首推肌肉注射一劑抗生素:盤尼西林(Benzathine penicillin G)對盤尼西林過敏的人可以選擇口服14天份的抗生素Doxycycline。
  • 晚期的梅毒則是盤尼西林維持一樣的劑量,一周打一次連續三周,口服抗生素則需要吃到28天份。藥物治療目標是讓抽血檢驗的反應為陰性並持續控制,建議患者持續回診追蹤療效,並在痊癒後切記不可再有危險性行為,可能會反覆感染喔!


除了有出現症狀的患者之外,有接觸過的性伴侶都強烈建議一起治療,一方面可以預防性伴侶錯失治療的最佳時機,一方面預防乒乓球效應導致反覆感染。

梅毒的預防方法

  • 做完整的性病篩檢:性傳染病不只梅毒一種,還有愛滋病淋病等,不同的性傳染病之間會互相傳染,不是說得過A就對所有性傳染病免疫,是有可能再得到B的!當你得到梅毒,同時得到其他性病的機率也高,建議患者連同做其他的性病篩檢,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 拒絕危險性行為:不戴保險套、和性史不明的對象發生性關係、多重性伴侶…等各種暗藏危機的性行為都算在內,尋求刺激的同時也要保護好自己遠離性病,避免後悔一生。
  • 避免共用東西:最好不要與任何人共用性玩具、針頭、針具等,之前提到梅毒是靠體液、血液散播的,與別人共用東西有可能不小心讓梅毒有機可乘。

梅毒會好嗎?可以根治嗎?

萬一得到梅毒,許多人會覺得尷尬、羞於就醫,選擇向親朋好友甚至對醫師隱瞞病情,讓醫師無法下準確的診斷,延誤治療。在現今治療發達的社會,梅毒是可以被治癒的,呼籲發現自己的生理狀態不太對勁,或是已經得到梅毒的朋友,盡快就醫尋求診治,才是保護自己掉入一步錯、步步錯的循環,到了晚期梅毒竄遍全身是真的很痛苦的。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embed-health-tool-ovulation]

免責聲明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1.傳染病統計資料查詢系統 https://nidss.cdc.gov.tw/ 

2.107年傳染病統計性別分析(疾病管制署).pdf >梅毒P54~P56

3.Prevalence of syphilis amo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a global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from 2000–20

Motoyuki Tsuboi, MD. Jayne Evans, MSc .et al.

Open AccessPublished:July 08, 2021DOI:https://doi.org/10.1016/S2214-109X(21)00221-7

4.Choudhri Y, Miller J, Sandhu J, Leon A, Aho J. Infectious and congenital syphilis in Canada, 2010-2015. Can Commun Dis Rep. 2018 Feb 1;44(2):43-48. doi: 10.14745/ccdr.v44i02a02. PMID: 29770098; PMCID: PMC5864261. 

5.Holmes KK, Levine R, Weaver M. Effectiveness of condoms in preventing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Bull World Health Organ. 2004 Jun;82(6):454-61. PMID: 15356939; PMCID: PMC2622864.

6.Zhou S, Chanderraj R. What Is Syphilis? JAMA. 2023;329(19):1710. doi:10.1001/jama.2023.2897  

7.CCBYNC Open access

Practice Clinical updates

Syphilis

BMJ 2019; 365 doi: https://doi.org/10.1136/bmj.l4159 (Published 28 June 2019)

Cite this as: BMJ 2019;365:l4159 

8.MERCK MANUAL. Syphilis

By Sheldon R. Morris , MD, MPH,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Reviewed/Revised Jan 2023

https://www.merckmanuals.com/professional/infectious-diseases/sexually-transmitted-infections-stis/syphilis 

現行版本

2023/10/11

Written by 施冠偉醫師

曹嘉儀 更新


相關文章

性病別從口入!口交也有專門保險套

割包皮可降低性病風險!醫師:3狀況建議割包皮


Written by

施冠偉醫師

泌尿外科 · 顧芳瑜泌尿科診所


更新日期:2023/10/11

ad icon廣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