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醫師的話】 × 黃斯煒醫師專欄
孩子常常咳不停,小心可能是氣喘!
孩子成長過程中會暴露在許多病菌之中,出現感冒、咳嗽或流鼻水,都是非常正常的情況;但如果發生頻率太頻繁,甚至會有「咳不停」、「晚上咳嗽厲害」的狀況,爸爸媽媽就要更加小心,孩子可能是有「氣喘」的體質喔!
氣喘的孩子不算少數
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的研究,在 2000~2007 年間,20 歲以下的孩子或青少年有氣喘的比率約為 15.7%。大約 6 個小朋友裡面,就會有一個孩子有氣喘!
氣喘有哪些症狀呢?
兒童氣喘常以這些症狀表現:
- 頻繁咳嗽
- 夜咳
- 鳴喘聲
- 呼吸急促
- 胸悶、胸痛
什麼是氣喘?為什麼會氣喘呢?
氣喘是因為氣管、支氣管、肺部產生「慢性發炎」的關係,讓呼吸道產生狹窄,進而造成呼吸道阻塞。這樣子的阻塞,就會看到孩子會出現喘、咳嗽咳不停,有時還會聽見孩子發出鳴喘聲。
會產生這樣的「慢性發炎」,跟過敏有很大的關係。研究發現,氣喘的孩子約有 8 成有過敏體質。
大家或多或少都有過敏的經驗,當過敏發生時,有些人手上腳上、眼皮、身體就會開始腫脹、發紅。這是我們可以從外表看到的反應。
氣喘也一樣,當氣喘發作時,呼吸道也會產生相似的反應,氣管、支氣管會開始腫脹、水腫。由於呼吸道空間有限,當腫脹厲害時就會阻擋到空氣進入肺部,就會造成孩子出現胸痛、喘、呼吸困難、咳嗽等症狀。也因為呼吸道狹窄的關係,孩子呼吸的時候就會聽到像是吹口哨一樣的鳴喘聲。
氣喘要怎麼治療呢?
由於氣喘是「慢性發炎」,因此需要長期使用保養藥物,控制發炎反應。這些保養藥物,主要是吸入性的類固醇。
吸入性的類固醇好處是可以直接作用在氣管、支氣管,能有比較好的效果,且比較不容易產生全身性的副作用。缺點是孩子要會使用吸入器,以及比較容易造成口腔念珠菌感染。
而有時孩子突然喘起來的急性發作時,會使用短效型的吸入性支氣管擴張劑來改善症狀。
但如果使用這兩種藥物,還是沒辦法有效控制時,會使用一些調節免疫系統的生物製劑,改善過敏狀況進而減少氣喘發作。
孩子有氣喘要注意哪些事情呢?
1. 遵從醫囑,切勿自行停藥
許多家長常因孩子症狀改善,就貿然停止長期使用的藥物,這樣反而會讓已經被控制的發炎反應再次惡化,有時需要更強的藥物才能抑制。因此氣喘藥物的調整,一定要和醫師討論,不可貿然停藥!
2. 減少過敏原的暴露
由於氣喘的孩子大多都有過敏體質。減少過敏原的暴露,就可以減少氣喘急性發作的次數,例如:
- 避免接觸動物:貓、狗、鳥類等動物的毛和皮屑是常見的過敏原,要盡量避免。
- 避免塵蟎:塵蟎大多藏匿在床墊、枕頭、棉被、地毯、填充玩具等處。
- 減少灰塵、保持整潔:灰塵也會造成氣喘發作,應定期清潔。
- 避免化學芳香劑、除臭劑:氣味會刺激呼吸道,建議不要使用。
3. 家中成員戒菸
二手菸對於呼吸道有刺激性,會引發氣喘的發作。根據蘇格蘭一項研究發現,當禁菸法案通過之後,兒童因為氣喘而住院的比率下降了 18%。
4. 治療過敏性鼻炎、鼻竇炎和胃食道逆流
氣喘的孩子常合併這些疾病,若這些疾病沒有好好控制,也會讓氣喘更不容易控制。因此在治療氣喘的同時,也要控制這些疾病。
5. 記錄孩子氣喘發作的情況
醫師會根據孩子平常氣喘控制的情況,評估治療需要加強、維持或是減藥。建議記錄以下狀況:
- 白天氣喘發作次數
- 是否晚上因氣喘(喘、夜咳)而醒來
- 因氣喘而使用急救藥物的次數
- 有沒有因氣喘導致活動受限(不能運動、不能上體育課等)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