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常見的呼吸道病毒感染、爆發快速且散播範圍廣泛。每年全球約三百至五百萬人因感染併發重症,死亡數約 65 萬不等。流感雖常見但不容小覷,特定族群應定期施打流感疫苗。

基礎知識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感冒?小心別被誤導!接種疫苗多久有保護力?醫師告訴你

【聽醫師的話】 × 黃斯煒醫師專欄 很多人發生感冒時,會以為這樣就叫「流行性感冒」。但在醫學上,「流行性感冒」與一般感冒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也分別對應不同的英文名稱:流感是「influenza」,感冒是 「common cold」。 流感和一般感冒有什麼不同? 1. 症狀差異 一般感冒常見咳嗽、喉嚨痛、流鼻水,較少高燒、肌肉痠痛等全身症狀。 流感除了上述症狀,還可能高燒3-4天、出現肌肉痠痛、全身倦怠感。 2. 致病病毒不同 流感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 一般感冒可能由200多種病毒造成,如腺病毒、鼻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等。 3. 傳染力不同 流感病毒的傳染力非常高。 感冒病毒則依種類不同,傳染力略有差異。 4. 重症風險不同 流感可能併發肺炎、腦炎、心肌炎等重症。 一般感冒則較少造成嚴重併發症。 流感的流行季節是什麼時候? 每年流感好發時間為11月至隔年3月,是最常見的流行季。 A型、B型流感有什麼差異? 流感可分為A、B、C、D四型,其中A型與B型流感較容易產生明顯症狀與大流行: A型流感:症狀較嚴重,可依 H、N 抗原分型(如 H1N1、H3N2)。 B型流感:症狀相對輕微,但仍可能引發流行。 什麼是流感併發重症?發生機率高嗎? 感染流感後可能併發: 肺炎 腦炎 心肌炎 其他神經系統疾病或嚴重繼發性感染 發生率統計 根據疾病管制署2019年資料: 每十萬人中約有4人發生重症。 5歲以下兒童中,每10萬人有2人併發重症。 50-64歲族群:每10萬人有6人併發重症。 65歲以上:每10萬人有11人併發重症,屬高風險族群。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流感重症的高危險族群是五歲以下的兒童以及65歲以上的長輩。在流行季時家中有小孩或是長輩的家庭一定要格外小心! 流感治療方式有哪些? 目前有多種抗病毒藥物能對抗流感,於發病48小時內使用效果最佳,可縮短病程約1~1.5天。 公費用藥資格 以下族群可免費使用抗病毒藥物: 流感併發重症者 孕婦 5歲以下或65歲以上之類流感患者 住院患者 重大傷病或免疫不全者 BMI>30 的肥胖患者 流感疫苗要每年打嗎?有用嗎? 為何每年都要施打? 流行的病毒株每年不同,疫苗保護力約在施打6個月後下降。 需每年更新疫苗來保持有效保護力。 疫苗保護力高嗎? 疫苗整體保護力約40~70%。 對於「預防重症」的保護力則高達80%以上。 公費施打對象 高風險族群: 50歲以上成人 長照中心受照顧者 6個月 ~ 6歲幼兒 重大傷病與慢性病患者 孕婦 高傳播族群: 醫療人員 照顧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 幼兒園與托育工作人員 安養院等長照機構工作人員 國小、國中、高中職與五專1-3年級學生 疫苗多久產生保護力? 接種後約兩週產生有效保護力。 預防永遠勝於治療 疫苗的出現讓許多傳染病幾近絕跡。流感不僅能夠透過抗病毒藥物治療,更能透過疫苗主動預防,有效減少重症發生率。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

看更多 流行性感冒 相關文章

流行性感冒

流感季節到來!專家分享9秘招,這樣做不感冒

秋冬是流感盛行季節,也容易感冒!但您是否注意過,有些人似乎很少感冒?究竟他們是如何辦到的?《Hello醫師》與您分享這些保健專家的生活秘招,養出好免疫力,遠離流感和感冒! 1. 規律運動 根據醫學期刊報導,若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例如每週慢跑3次等,可防止發炎慢及性疾病產生,減少壓力並且釋放和壓力有關的激素。此外,運動可促進淋巴及血液循環,能夠增強免疫功能,達到預防感冒的效果。 2. 充足的睡眠 根據研究顯示,睡眠充足對於免疫力非常重要。研究發現,每晚睡眠少於6小時的人比睡滿7小時的人,被病毒傳染的機會多出4倍。研究指出,身體在睡覺時會釋放一種稱為細胞激素的蛋白質,它們可以刺激免疫系統,幫助身體抵抗外來病毒。 3. 少喝酒 研究證實,飲酒可以破壞人體的樹突細胞,它是神經系統的重要細胞。喝酒後,體內會抑制白血球增生,也會抑制對免疫系統活化的訊息傳遞,使抵抗力下降。 4. 放輕鬆 長期承受壓力,身體會持續釋放皮質醇,它是種壓力荷爾蒙,若過高會減少免疫系統淋巴球的數量,使抵抗力變差。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S)發表指出,練習瑜伽或冥想都是有效調節壓力的方式,可改善整體健康狀況。 5. 攝取維生素 不同顏色的蔬果可補充多種營養素,維持健康並增強免疫力。維生素C能幫助抵禦感冒或流感,維生素D也有益骨骼健康,減少心血管疾病和提升免疫力。在日常飲食中,可多吃蛋黃、蘑菇、鮭魚與鮪魚等,也可以透過營養錠補充;建議可選擇含有D3的營養品,可以提高血液中維生素D的含量,同時應適度曬太陽,才能讓維生素加倍吸收。 6. 喝綠茶 綠茶富含類黃酮物質,有抗氧化的作用。根據美國營養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Nutrition, ASN)雜誌一篇研究指出,每天喝新鮮綠茶,可以降低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7. 與人互動 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APA)一篇研究提到,社會孤立者會使身體免疫和癒合的能力下降。另有實驗研究發現,具有孤獨感的非精神病患者,他們尿液中皮質醇含量比起有人支持或陪伴的住院患者高,而高量的皮質醇可能削弱免疫力。 8. 接種流感疫苗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表示,疫苗每次的保護效果大概在6個月後會逐漸下降,保護力一般不超過1年,因此定期接種流感疫苗,為全球一致性建議預防流感的有效作法;此外,有些族群可能對流感疫苗嚴重過敏,建議接種前先確認疫苗種類。 9. 保持衛生 無論是個人或是居家環境,都須注意衛生。首先要勤洗手,抹上肥皂並仔細搓洗手心、手背、指甲、指縫達20秒以上;在用餐或觸碰眼口鼻之前,先確認雙手已清潔乾淨,外出時,建議攜帶乾洗手隨時使用。 因為流感病毒可以在寒冷低溼度的環境中存活數小時,所以極可能會經由觸摸傳染病毒。儘管室內空間只有一個生病的人,也可能有傳染的風險,所以建議家中的個人物品分開存放,如牙刷、毛巾、餐具、水杯等。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 領取【限量專屬優惠 + 免費試用】   快前往 ➜➜《Hello醫師揪好康》 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聯繫:[email protected] 快追蹤《Hello醫師》LINE、FB,健康訊息不漏接!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