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up og meta

被蜜蜂叮怎麼辦?蜜蜂螫傷要擦什麼藥、要看醫生嗎?一次搞懂處理方式

被蜜蜂叮怎麼辦?蜜蜂螫傷要擦什麼藥、要看醫生嗎?一次搞懂處理方式

被蜜蜂叮腫起來怎麼辦?要看醫生嗎?

被蜜蜂叮到腫起來很常見,大部分的狀況下,蜂螫只會令人感覺不適,用一般緩解疼痛、紅腫發炎的方式即可,如無嚴重症狀不需要特別看醫生,等待自行恢復即可;但如果腫得較嚴重,可以考慮看皮膚科醫生,如果對蜂螫過敏或重複被蜜蜂叮數次,則可能會出現更嚴重的過敏症狀,可能需要前往急診治療。

被蜜蜂叮腫起來,要打破傷風嗎?

一般蜜蜂螫傷通常非常表淺,不需接受破傷風疫苗,但如果您超過十年沒有打破傷風疫苗,或是傷口較深,有必要時醫生可能還是會建議接種。

被蜜蜂叮腫起來有多常見?

根據臺大醫院資料,在台灣,被蜜蜂叮咬造成的「蜂類螫傷」最常見的兇手為「蜜蜂」及「胡蜂」,胡蜂又叫黃蜂、大黃蜂或虎頭蜂;蜜蜂體表多細毛,身體較圓,胸腹間無明顯區隔,且膜翅較寬,蜜蜂的螫針尖端有倒鉤,螫人之後螫針與毒囊都會脫落留在人的皮膚中,蜜蜂本身也會因為內臟連同被扯出而死亡。

而虎頭蜂體表光滑、胸腹部間較纖細,螫人後螫針不會脫落,也不會因為螫人而死亡,可以反覆螫人注射毒液,因此較為危險。更多資訊可參考臺大醫院旅遊小常識

(同場加映:這 6 原因害你老被蚊子叮! 4 個防蚊妙招超實用

被蜜蜂叮看醫生進行的檢測

若你出現疑似蜂毒過敏反應,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以下檢測:

  • 過敏皮膚檢測:皮膚檢測時,少量的過敏原萃取物(亦即蜂毒) 會注射到你手臂或上背部的皮膚,這個檢測很安全並不會造成嚴重反應,若你確實對蜂毒過敏,注射處會腫起來。
  • 過敏血液檢測:透過檢測你血液中對蜂毒的抗體數量來判斷你是否對蜂毒過敏,抽血樣本會被送到醫學實驗室化驗,以找出可能的過敏原。

判斷蜜蜂叮咬這類昆蟲螫傷的過敏症狀時,過敏皮膚檢測及血檢可能需要同步進行,您的醫師也需要確認相似種類的蜂螫過敏反應。

被蜜蜂叮要擦什麼藥?如何治療?

如果你只是單純被蜜蜂叮了一下、並無出現過敏反應,那可能只需要清洗傷口跟塗上抗生素藥膏,以便清除蜂螫的殘留物,醫師可能會開立局部麻醉藥,抗組織胺,或是類固醇的藥膏,減緩皮膚的不適。 

大部分的蚊蟲螫傷不需要額外的醫療照護,但如果你知道你對蜂毒過敏,特別過去已有蜂螫的嚴重反應,請尋求立即的醫療協助,並儘速服用醫師開立之抗組織胺藥物。

若醫師有開給你艾筆腎上腺素注射筆,請隨身攜帶並在遭蜂螫時直接使用,以預防過敏反應。

被蜜蜂叮怎麼辦?

  • 被蜜蜂叮的當下,或是蜂群接近時,應盡速移動到安全的地方,避免繼續被叮咬。

    並以厚紙片或是信用卡來去除卡在皮膚上的蜂針及毒液囊;移除時,要小心避免弄破毒液囊,使毒液進一步擴散,並且不應使用手指或鑷子將蜂針取出,因為反而有可能造成毒液擴散。

  • 冰敷患處可以獲得舒緩,每小時冰敷 20 分鐘,用毛巾或衣物包住冰袋,避免冰袋與皮膚直接接觸以預防凍傷。
  • 肥皂和清水清洗螫傷處,塗抹消炎止痛藥膏可幫助退紅、癢腫。

遇到蜜蜂時該怎麼辦:

  • 要小心台灣山區常見的虎頭蜂,因為他們的蜂針無倒鉤,一旦被盯上,可能會被一螫再螫;因此被虎頭蜂螫後,如果虎頭蜂還在附近,應靜靜地逃離現場,避免驚動虎頭蜂而被再度螫傷。
  • 如果有少數蜜蜂在你身邊飛舞,保持冷靜然後漫步離開該區域,因為撲打可能導致蜂螫攻擊。
  • 若有蜜蜂、黃蜂螫傷你,或有其他昆蟲開始在周遭飛舞,覆蓋你的嘴部、鼻子並儘速離開現場,因為當蜜蜂螫人時會釋出引來其他蜜蜂的化學物質,如果可以,請進入建築物或車內。

不同程度的蜜蜂螫傷

輕微的過敏反應,例如出現疹子、發癢,只要使用抗組織胺來治療即可,醫師也可能會開立類固醇。 某些狀況下,醫師可能會為施打腎上腺素,一般來說,蜂螫的治療在事故現場或送往急診的救護車上就已執行,如果恢復的情況良好,通常在急診室觀察一陣子就能回家。

若出現中度過敏反應,例如全身長疹子合併輕微呼吸困難,醫師可能為你注射抗組織胺、類固醇和腎上腺素。可能需要在急診室觀察更久的時間,或被安排住院。

若出現低血壓、呼吸道腫脹影響呼吸,或其他呼吸問題,產生的嚴重過敏反應就可能危及性命,也可能需要靜脈注射,上述的處置可能在事故現場或救護車上就進行,並在急診室被密切觀察並安排住院,甚至是加護病房。

有 10~20 處以上的多處螫傷,但無明顯過敏反應時,也可能會被留在急診室觀察或住院,同時醫師可能會安排多項血液檢查。

如果你被螫傷的部位在口腔或咽喉,則需要在急診室進一步觀察,或更多的處置以避免併發症產生。當螫傷的部位在眼球時,你也會需要眼科醫師會診評估。

蜜蜂螫傷的症狀與過敏反應

蜜蜂叮人時會將蜂針刺入皮膚,蜂毒含有的蛋白質會影響皮膚細胞及免疫系統,造成螫傷處疼痛、腫脹。對蜂螫過敏的人來說,蜂毒是引發嚴重免疫系統反應的過敏原。蜜蜂螫傷可能出現不同的反應,從暫時性的疼痛不適到嚴重過敏反應皆有可能,蜂螫的單一症狀並不代表每次你遭到蜂螫時會出現的反應都相同,或下一次的蜂螫出現的症狀會更嚴重。

輕度過敏反應

大部分蜂螫出現的症狀都很輕微,包含:

  • 蜂螫處突然劇烈的灼痛感
  • 蜂螫傷口出現紅色丘疹
  • 螫傷處輕微腫脹

大部分的人被蜂螫數小時後,腫痛症狀會自行消失。

中度過敏反應

有些人遭蜂螫或其他昆蟲螫傷後出現的反應較劇烈,症狀例如:

  • 患處嚴重發紅
  • 螫傷處 1~2 天後腫脹程度擴大

中度過敏反應會在 5~10 天後痊癒,出現中度過敏反應並不表示你在下次被蜂螫時會出現嚴重的過敏症狀,但有些人每次蜂螫出現的反應很類似,請諮詢你的醫師關於蜂螫的治療方式或預防措施,特別是當過敏反應每次都更嚴重時。

嚴重過敏反應

蜂螫嚴重的過敏反應(過敏性休克,Anaphylaxis)可能有危急性命的風險,需要急救治療,少數人遭到蜜蜂或其他昆蟲叮咬會迅速發展成過敏性休克,症狀包含:

  • 皮膚過敏反應,如:蕁麻疹、皮膚癢、潮紅或脫皮。
  • 呼吸困難
  • 咽喉和舌頭腫脹
  • 脈搏加速或微弱
  • 噁心、嘔吐或腹瀉
  • 昏倒或頭暈目眩
  • 喪失意識

在蜂螫後出現嚴重過敏反應的患者中,有 30~60% 的人會在下次遭到蜂螫時出現過敏性休克,請與醫師或過敏專科醫師討論預防措施,例如減敏療法,以避免下次遭到蜂螫時出現類似的反應。(同場加映:認識過敏

重複性蜜蜂螫傷

一般來說,蜜蜂、黃蜂等昆蟲並不具攻擊性,只有在自我防衛時才會螫人,大部分的狀況下只會出現一或幾處螫傷,但當人干擾到蜂巢或蜂群時,就可能遭到多處螫傷,部分種類的蜜蜂,例如非洲蜜蜂(Africanized honeybees),比其他種類的蜜蜂易出現成群攻擊。

若你遭蜂螫超過十處,那累積的毒液就可能引發毒性反應,而使你感到相當不適,蜂螫毒性反應的徵兆和症狀如下:

兒童、長者或有心臟、呼吸問題的患者遭到重複性蜜蜂螫傷時,需要急診治療。

以上僅列出部分症狀,如有疑慮,請諮詢醫師做更精確的診斷。

一般狀況下,遭到蜂螫並不需要就醫,少數嚴重個案才需要急診。即使只是一兩處螫傷,但如果你出現蜂螫嚴重過敏反應,可能導致過敏休克時,請叫救護車。

在你遭遇蜂群攻擊且有多處蜂螫,請尋求立即的醫療協助,若出現以下症狀時,請速就醫:

  • 蜂螫症狀數天後仍未痊癒
  • 被蜂螫後出現其他過敏反應

哪些環境容易被蜜蜂叮

由於成人發生的過敏反應往往比兒童嚴重,且更容易因過敏性休克而死亡,因此更要特別注意避免蜂螫。蜜蜂螫傷的風險因素很多,例如:

如何避免被蜜蜂叮?

以下是避免被蜜蜂叮或招引蜂群的方法:

  • 開車時拉起玻璃窗。
  • 在戶外行走時穿著包鞋。
  • 食物容器和垃圾桶請加蓋密封。
  • 不要穿著顏色鮮豔、花俏的衣服,以免吸引蜜蜂。
  • 如果居家附近有蜂窩,請尋求專業人士協助處理。
  • 勿穿著寬鬆的衣服,以免蜜蜂誤入衣物跟你皮膚間的空隙。
  • 除草或採收蔬果時多留意,這些活動都可能驚擾到蜂巢裡的昆蟲。
  • 清除垃圾、掉落的水果以及狗或其他動物的糞便(蒼蠅可能吸引來黃蜂)。
  • 在戶外喝含糖飲料時請留意周遭,使用寬口無蓋的杯子最好,這樣如果有蜜蜂掉進去,你就會看到。喝易開罐和使用吸管時也請先看一下。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embed-health-tool-bmi]

免責聲明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Bee sting. http://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bee-stings/home/ovc-20251617 Accessed July 17, 2020.

Treatment of Bee and Wasp Stings. http://www.webmd.com/first-aid/bee-and-wasp-stings-treatment#1 Accessed July 17, 2020.

被蜜蜂螫到怎麼辦??(台大旅遊醫學教育訓練中心)http://travelmedicine.org.tw/information/content.asp?ID=80 Accessed July 17, 2020.

現行版本

2024/08/26

文: W.R. Su

醫學審稿: 賴建翰醫師

周士閔 更新


相關文章

吸血小蟲!壁蝨恐引過敏和疾病傳染

夏天隱翅蟲多!胡亂拍打恐致皮膚潰爛,這樣預防與處理傷口


醫學審稿:

賴建翰醫師

身心科 · 博士身心醫學診所


文: W.R. Su · 更新日期:2024/08/26

ad icon廣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