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檢查

透過健康檢查,可以幫助我們達成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的可能,減少死亡率和增加治癒率。此類別包含各種健康檢查的原因、目的、適用人群、注意事項、事前檢查須知及檢查過程等資訊。

基礎知識

健康檢查

巴士量表是什麼?申請流程、期限多久、分數標準及範本下載

申請外籍看護的手續繁瑣,其中以巴氏量表的評估最為複雜且耗時,從申請至確定結果,通常要1~2個月,每3年還要重新評估1次,對於需要長期照護的患者與家屬來說十分不便;行政院勞動部與衛生福利部於9月14日共同宣布,未來將放寬外籍看護服務的申請門檻,讓更多族群免除巴氏量表的評估步驟,直接申請外籍看護。 究竟巴氏量表是什麼?有哪些用途?哪些族群能免除評估?巴氏量表該如何申請?《Hello醫師》為您深入解析。 巴氏量表是什麼? 巴氏量表(Barthel Index)是一種日常生活功能的評估量表,主要用來測量病患的治療效果及退化狀況,量表分數愈低,表示患者的生活自主能力愈差。 巴氏量表的用途在於透過評量,了解病患須要何種醫療照護(健保居家護理、外籍看護或長照服務),以及是否符合各種醫療照護的申請資格。 巴氏量表4大申請用途 申請健保居家護理服務:醫師除了須開立居家照護醫囑單,醫療人員也會透過巴氏量表進行評估,確認對象是否符合健康保險申請之收案標準。 申請外籍看護:申請須由醫院開立診斷證明書及傳遞單,另依據巴氏量表評估個案的日常生活能力,確認是否符合申請資格。 申請十年長照服務:「十年長期照護計畫」為政府因應失能人口增加,所推出的綜合照護計畫,服務內容包括居家服務、日間照顧、家庭托顧、輔具購買(租借)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老人餐飲服務、交通接送服務、長期照顧機構服務、居家護理服務、居家(社區)復健服務、喘息服務等。 醫師臨床評估與診斷 巴氏量表3類人免評 衛福部和勞動部就民眾申請外籍看護工相關資格條件,邀請民間團體、醫療及長照專家召開諮詢會議,初步決議放寬3類民眾為巴氏量表免評對象;具體執行及上路時間,會在與勞動部開會討論後再行公布推出,最快今年底前有機會執行。以下為會中共識免用巴士量表的3大族群: 自核定長照服務之日起,使用照顧服務持續6個月以上者。 經1名神經科或精神科專科醫師臨床診斷,失智評估量表為輕度以上(1分以上)者。 擴大身心障礙免評項目: -將失智症放寬至輕度 -肢體障礙及罕見疾病不限病症 -新增2類別:呼吸器官失去功能之障礙程度達重度以上、吞嚥機能失去功能之障礙程度達中度以上。 【延伸閱讀:預防勝於尋獲!失智老人防走失6對策,不幸走失別慌,先做這件事就對了!】 巴氏量表申請流程?期限多久? 巴氏量表申請流程可分為以下3個步驟: 準備巴氏量表:巴氏量表的正式名稱為「病症暨失能診斷證明書」,申請者可赴勞動部網站下載,或向合作的仲介公司索取。 赴醫院進行評估:若病患有固定回診的醫療院所,可先與該單位確認是否能開立巴氏量表,因為醫師如果較了解病患狀況,便較能做出適切評估;若沒有,也可前往衛福部核可之院所接受評估。若病患行動不便,難以出門,許多縣市皆有提供到宅評估服務,可撥打長照專線1966,或向各縣市長照管理中心諮詢。 寄送申請資料:若您成功開立量表,分數也符合欲申請的照護服務之標準,請將量表連同其他申請所需資料,寄至長期照顧管理中心進行審核;請注意,巴氏量表的有效期限為60天,逾期就須重新申請。 【延伸閱讀:失智症「自我檢測」量表:老年癡呆症前兆、阿茲海默症測試】 巴氏量表申請外籍看護的分數標準? 經過巴氏量表的評估,符合以下標準者就能申請外籍看護: 年滿85歲以上,屬於輕度依賴者(91~99分,量表中任何1項失能) 年滿80歲以上,屬於嚴重依賴者(60分以下) 未滿80歲,需要全日照護者(35分以下) 具特定身心障礙重度等級項目之一者 巴氏量表下載連結 衛生福利部_病症暨失能診斷證明書【1121013修訂版】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看更多 健康檢查 相關文章

健康檢查

生長激素檢測:目的、流程、步驟、檢測結果

生長激素檢測的基本概念生長激素(Growth Hormone, GH)檢測可測量人體血液內的生長激素。由腦下垂體製造的生長激素,對生長是必備要素,身體利用食物提供能量時,產生新陳代謝(Metabolism),生長激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在1天之中,血液中的生長激素濃度會隨著運動、睡眠、情緒壓力和飲食而改變。 若兒童時期生長激素過多,恐導致兒童身高過高,造成巨人症(Gigantism),而過少則會使身高過矮,即侏儒症(Dwarfism),然而,2種情況若是提早發現都可以治癒。對成人來說,生長激素過多是因為腦下垂體的非癌性腫瘤,例如:腺瘤(Adenoma)所引起,這會導致臉部、下顎及雙手雙腳的骨骼較常人巨大,又稱為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 生長激素也會導致身體釋放其他影響生長和新陳代謝的物質,其中1項便是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IGF-1);當身體分泌許多生長激素時,類胰島素生長因子的分泌也會變多,而透過類胰島素生長因子的檢測也可以了解生長激素是否過高。 為什麼需要檢測生長激素? 若兒童出現以下生長激素缺乏症(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GHD)的症狀,必須檢測生長激素刺激(GH Stimulation Testing): 幼兒時期的生長速度緩慢 與同齡兒童相比身材矮小 青春期延遲 骨骼發育延遲(依X光片所見) 若成人出現以下生長激素缺乏症或是低腦垂腺功能症(Hypopituitarism)的症狀,則必須檢測生長激素刺激: 骨骼密度降低 疲勞 血脂異常,例如:高膽固醇 運動耐力減低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有許多身高過矮的案例並不是生長激素缺乏症所引發,而可能與家族特徵、各種疾病狀況以及遺傳疾病有關。 生長激素檢測前須知由於腦下垂體會突然分泌生長激素,因此測量隨機樣本中的生長激素並不準確。異常變化和每日正常變化範圍可能有所重疊,而生長激素通常在早晨較高,也會隨著運動或壓力增高。 影響生長激素試驗結果的因素如下: 增加生長激素濃度的藥物成分:如安非他命(Amphetamines)、精胺酸(Arginine)、多巴胺(Dopamine)、 雌性激素(Estrogens)、升糖素(Glucagon)、組織胺(Histamine)、胰島素(Insulin)、左旋多巴(Levodopa)、甲基多巴(Methyldopa)、菸鹼酸(Nicotinic Acid) 降低生長激素濃度的藥物成分:如腎上腺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和吩噻嗪(Phenothiazines) 生長激素檢測的流程與步驟事前準備有哪些? 不論需要檢測哪一種生長激素,謹遵醫師指示的事前準備是相當關鍵的,請參考以下可能會要求的準備事項: 檢測前禁食幾個小時 檢測前幾天服用處方藥 檢測前運動 停止服用可能影響檢測結果的藥物 檢測的步驟有哪些? 血液中的生長激素濃度很容易改變,因此需要採集不同天的血液樣本,類胰島素生長因子則比較不容易改變,因此會先完成該檢測。首先,專業醫事人員將會進行以下抽血步驟: 在上臂綁上止血帶,使止血帶下方的靜脈浮現,讓針更容易插入靜脈。 以酒精棉球消毒抽血部位。 將針插入靜脈。可能需要1根以上的針。 將試管放入針器中,使血液流入試管。 在採到充足血液後,解開上臂的止血帶。 拔針後,將紗布或棉球覆蓋於針扎傷口。 於傷口處施壓,並纏上繃帶。 檢測後須知 上臂綁上止血帶時,手臂會感到緊繃,因此對於針插可能不會有任何感覺,或者,只會感到一下下的刺痛。在20~30分鐘內可將手臂上的膠帶和棉球拿掉,醫師會預約檢測結果的日期,並詳加解釋,請依照指示。 生長激素檢測的結果依預約日期回診後,請聆聽醫師解釋檢測結果,並依循指示。其檢測值大致有以下類別: 正常:此處所說的正常值,又稱為參考範圍,僅供參考。不同的試驗單位有不同的參考範圍,而您的檢測單位對於何謂正常可能有不同的定義範圍,因此您的試驗結果應包含該檢測單位所使用的參考範圍。另外,醫師會根據您的健康狀況以及其他因素評估您的試驗結果。這代表即使您的檢測結果不在此處所列的參考範圍內,很可能對您以及您的檢測單位來說依然是正常的。 成年男性生長激素正常範圍:少於5毫微克/毫升(少於226皮莫耳/升) 成年女性生長激素正常範圍 :少於10毫微克/毫升(少於452 皮莫耳/升) 兒童生長激素正常範圍 :少於20毫微克/毫升(少於904皮莫耳/升) 生長激素過高:生長激素過高可能表示已患有巨人症或是肢端肥大症,這些疾病是因為為腦下垂體的非癌性腫瘤(腺瘤)所引起,此外,類胰島素生長因子也會偏高。而生長激素過高也可能是因為糖尿病、腎臟疾病或是飢餓所導致,但這些狀況並不會導致類胰島素生長因子升高。 生長激素過低:生長激素過低可能代表患有生長激素缺乏症、低腦垂腺功能症等狀況。 不同的實驗室和醫院會有不同的生長激素參考範圍,若對於檢測結果有任何問題,請諮詢醫師,以便獲得更多資訊。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健康檢查

血型鑑定:目的、流程、步驟、檢測結果

血型鑑定的基本概念血型鑑定(Blood Typing)可以檢測一個人的血型,因為不同的血型大多不能相容,若輸入舆自己血型不相容的血液,可能會引發極嚴重的免疫系统反應,還可能會引起致命的血液凝塊(Blood Clumping)或凝集(Agglutination),產生抗原抗體凝集的反應,導致溶血的危險,所以在輸血或捐血之前,一定要鑑定自己的血型。鑑定血型的方法簡易又快速,通常在輸血,受傷或手術需要輸血之前檢測,短時間就可以知道結果。 另外,血型鑑定對孕婦尤為重要,如果媽媽的血型是Rh陰性(Rh-),而爸爸是Rh陽性(Rh+),寶寶則極可能是Rh陽性,為了避免在懷孕期間,媽媽和寶寶因血液互通,不同的血型,刺激母體免疫系统產生了可能會攻擊寶寶系统的抗體,媽媽需要使用抗RH因子球蛋白注射液(RhoGAM)。 血型鑑定的鑑定前須知血型鑑定幾乎不具危險性,唯一的風險是在採集過程中,每個人的靜脈和動脈血管粗細不同,即使是同一個人,左右兩側血管粗細也不盡相同,因此,替某些人採血的過程可能特别困難。雖然風險不高,但在抽血過程裡或後續可能面臨的狀况,包括: 暈倒或感覺頭重腳輕 經過多次紥針才找到注射的靜脈 出血量比預期來得多 皮下血腫(Hematoma,血液聚積在皮下) 皮膚受感染的風險 正常情況下,接受輸血前一定會做血型鑑定,但在病情極度危急到連驗血時間都沒有的情況下,病患會被直接輸入O型血液,因為O型血的紅細胞(即紅血球)不具有A或B抗原,不會引起抗體攻擊,不會引起溶血性輸血反應。 至於Rh陰性血液的使用,則取決於臨床狀況和該地區O型陰性血液的供應量。 血型鑑定的流程與步驟事前準備有哪些? 做血型鑑定不需要特別準備。如果擔心做完會頭暈,請個人作伴,送您回家。 鑑定的步驟有哪些? 一般人均可在醫院抽血進行鑑定,護理師會在抽血前先用消毒、清潔受測者的手臂或手背皮膚,以防感染。接著,他們會用1條橡皮帶綁在上臂,並請受測者握拳,好讓靜脈更加明顯,幫助下針順利,並抽取幾個血液樣本,在完成後會幫助受測者盡速止血。 決定血型的方法是將血液樣本與會攻擊A型或B型血液的抗體混合,從反應情況來做判定。舉例來說,如果血液樣本與A型血液抗體混合後產生凝結,受測者就是B型血;接下來會將血液樣本與抗Rh血清(Anti-Rh Serum)混合,如果血細胞凝結,代表受測者是Rh陽性血型。 血型鑑定的結果受測者的血型會在幾分鐘內出爐,結果會判定是A型,B型,AB型或O型,是Rh陰性或Rh陽性。之後就可以在捐血或在接受輸血時,告知醫事人員血型,以避免輸血錯誤,如果對血液鑑定有任何疑問,請諮詢醫師,以得到更進一步的說明。 輸血血型規則如下: A型血:只能接受A型和O型血。 B型血:只能接受B型和O型血。 AB型血:可以接受A、B、AB和O型血。 O型血:只能接受O型血。 Rh+:可以接受Rh +或Rh-血。 Rh-:只能接受Rh-血。 因為O型血可以輸給任何血型的人,所以擁有O型血的人被稱為血型全合捐贈者(Universal Blood Donors),但若擔心醫院和檢驗室的血液鑑定標準或結果會不同,請與醫師請教討論。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