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問題

兒童的常見消化問題不外乎脹氣、消化不良、腹痛、嘔吐、便祕與拉肚子等,但也可能出現食物中毒這類較嚴重的症狀。本分類會介紹這些問題的原因、症狀、診斷、治療,一同保護孩子腸胃的健康。

基礎知識

消化問題

避免兒童食物中毒!這些症狀盡速就醫

在父母不注意的時候,好奇寶寶可能把手上的任何東西抓了就往嘴裡塞,即使三餐自煮自備,兒童食物中毒還是可能發生。但與其擔心,讓自己先具備食物中毒的相關知識以未雨綢繆,也許更為明智。 什麼是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常見的問題,到底食物中毒什麼情況下發生的。 何時可能食物中毒:當食物中的細菌大量繁殖而腐敗變質時,就會引起食物中毒,例如2024年3月爆發的邦克列酸(米酵菌酸)中毒事件中,就有2位10歲男童出現噁心、嘔吐與全身無力的中毒症狀。某些狀況下,未煮熟、冷藏或烹製不當的食物也會滋生細菌。 引起食物中毒的細菌有哪些:引起食物中毒的細菌有唐菖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曲狀桿菌(Campylobacter)、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沙門氏桿菌(Salmonella)及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另外,病毒、寄生蟲或有毒物質也可能是導致食物中毒的原因,食物中毒也是胃腸炎(Gastroenteritis)的一種。 誰最可能發生食物中毒:任何人都可能發生食物中毒,包括嬰幼兒和成人。 食物中毒的症狀有哪些 食物中毒的症狀通常都出現在吃下引起某些食物不久後,引發中毒,症狀可能有噁心、嘔吐、腹部絞痛、胃腸脹氣、軟便或腹瀉、頭痛、發燒,患者也可能出現脫水症狀,整個症狀緩解需歷經24~48小時。 何時該盡速就醫 當小孩出現神經性症狀,例如麻痹。 發燒超過攝氏38度,高燒吃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普拿疼)已無法控制。 黏液或糞便含血。 小孩腹瀉或嘔吐持續數天。 當小孩出現嚴重腹痛、嘔吐或無法每30分鐘補充1次水分時。 當小孩不願意喝水,出現少尿或極度口渴等脫水症狀時。 就醫時,醫師可能會採集一些糞便來確認中毒的病株,如果是細菌引起,醫師會開立抗生素,但大部分因食物引起的症狀並不嚴重,因此醫師也可能不會開抗生素,只會建議讓小孩多休息幾天,您的醫師也可能會開立止吐藥來緩解嘔吐。 如何避免食物中毒 吃東西前先洗手 徹底洗淨蔬果 正確烹調煮熟肉類、蛋類,並在下鍋前先確認未腐壞。 正確地加熱食物

看更多 消化問題 相關文章

消化問題

寶寶也會大腹便便~便祕跡象5招改善

別以為便祕是青少年或成人的專利,寶寶也可能受便祕所苦,也會「大腹便便」,因此本文將帶大家了解寶寶便祕的跡象有哪些,以及可以幫助寶寶排便的方法。 寶寶便祕觀察4跡象 寶寶不像大人可以透過言語,表達自己便祕的情況,只能靠大人細心觀察,來了解他們的腸胃是否出了問題。以下為4個寶寶便祕的跡象: 很久沒排便且表情痛苦:如果寶寶已經有3天以上沒有大便,或者在排便時表情很痛苦,甚至有哭泣的情況,很可能就是有便祕的情形。除了排便頻率外,大便的型態如果呈現乾硬顆粒狀,也是便祕的症狀之一。 便便有血:乾燥缺乏水分的大便,在排便時肌肉需要更用力,才能將大便排出腸道,過程中很容易使肛門產生撕裂傷,導致大便帶血。許多長期患有便祕情形的寶寶,可能還會因傷口反覆結痂與破裂,導致靜脈曲張,並長痔瘡。 肚子脹大:摸摸看寶寶的肚子,如果感覺有鼓脹感,就可能代表有未排出的糞便在裡面堆積。 拒絕進食:寶寶可能因便祕產生的不適及腹脹感,而拒絕進食。 5方法改善寶寶便祕問題 一般來說,還在以母乳為主食的寶寶,出現便祕的情況較少,喝配方奶或是開始食用固體食物的寶寶,比較可能會有便祕的困擾。以下為5種家長可以嘗試,幫助改善寶寶便祕問題的方法: 飲食調整:如果寶寶還在只能喝奶的階段,可以考慮更換配方奶的品牌或配方。如果寶寶已經可以接觸固態食品,可以讓他吃點富含纖維的食物,如花椰菜、高麗菜、燕麥、水梨等,促進寶寶的腸胃蠕動。 增加水分攝取:母乳和配方奶應該就能為寶寶提供足夠的水分,但如果還是水分還是不足,寶寶滿6個月後,可以試著讓他們除了喝奶,也喝一點水。至於為什麼要滿6個月才能喝水,請參考「未滿6個月別喝水~小心寶寶水中毒」這篇文章。 按摩寶寶肚子:既然寶寶身體自然的腸道蠕動不足以將糞便排出,那就要靠大人雙手輔助啦!大人可以用指腹,重複地以順時針的方式在寶寶的肚子上畫圓,並注意力道的拿捏。或者重複用手掌,從寶寶肋骨下緣開始,按壓寶寶的腹部直至腿部,並注意不要壓迫到寶寶的肋骨。 肛門溫度計:這算是肛門溫度計除了量體溫外的額外功用;伸入肛門的肛溫計,可以順便刺激腸道排便,但這只是應急的方法,請不要過於依賴,不然可能使寶寶產生非得量肛溫,才願意大便的情形。 甘油灌腸劑:甘油灌腸劑主要的功用是潤滑,讓卡在寶寶肚子裡的糞便軟化,以順利排出體外。這個方法比較適合學步期後的小孩使用,如果寶寶未滿2歲,或是自己對劑量的拿捏不甚清楚,建議經由醫師開立處方籤後再使用。


消化問題

小孩肚子痛!3種常見的兒童腸道疾病

小孩的腸子若出問題,常見的不適症狀會有放屁、腹瀉、便祕、痙攣、噁心及嘔吐,導致的原因多元,都需要醫師花時間診斷,才能查明病因,以下是3種常見的兒童腸道疾病。 1. 對麩質過敏的乳糜瀉 最常見的兒童消化道疾病是乳糜瀉(Celiac disease),是因為身體免疫系統對麩質過敏,使免疫系統產生反應,開始破壞小腸內部。小腸內部一旦遭破壞,身體就難以從食物中吸收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影響小孩的整體健康及成長。麩質可在黑麥、大麥和各種小麥中發現,包含硬粒小麥、粗粒小麥粉、斯佩耳特小麥、卡姆小麥、單粒小麥、二粒小麥。有時在膠水及藥品中,也會發現麩質的蹤跡。罹患乳糜瀉後小孩無法完全痊癒,但可以透過無麩質飲食加以控制症狀。若懷疑小孩患有乳糜瀉,請尋求醫療協助。 2. 兩種發炎性腸道疾病 發炎性大腸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簡單來說就是小腸或大腸發炎,會使腸道腫脹且疼痛。常見的症狀為腹瀉、腹脹、胃痙攣,有時甚至會使體重減輕。發炎性大腸疾病又分成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及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兩種。 克隆氏症可能影響消化道的任何地方,受影響的區塊變厚,形成如鵝卵石一般的表面。依發病處,症狀可能是胃痛、嘔吐、食慾不振、血性腹瀉、發育不良或口腔潰瘍。潰瘍性結腸炎與克隆氏症雷同,不過影響的區塊僅限於結腸(為大腸的一部分),會使該部位出現傷口或裂痕。 治療發炎性大腸疾病的方法包含抗感染藥物、免疫制劑及營養補充品(為補充無法從食物中攝取的特殊養分),大部分的人最後也都需要透過手術來控制病情。家長了解此病的症狀能幫助醫師進行診斷,也能避免小孩的病情突然爆發。 3. 反覆發作的腸躁症 腸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是最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之一,是一種會長期影響小腸及大腸的疾病,讓結腸無法預測食物殘渣通過的速度,並因不知道該從食物中吸收多少水分,導致便祕或腹瀉。腸躁症時常反覆發作,且每個人症狀都不太一樣,有時也常跟發炎性大腸疾病混淆。此症的治療方式包含改變生活習慣、減輕壓力、調整飲食,以及減少攝取可能引起發炎反應的食物。


消化問題

這7招!與孩子一起對抗消化系統疾病

若您的孩子無法順利攝取健康食物中的養分,那麼在成長過程中可能就會發生營養不良的狀況,也可能導致父母的心理壓力,因此,該怎麼照顧患有嚴重消化系統疾病的孩子呢?這篇文章將會非常地適合您,下列提供了7點能夠幫助孩子好好吸收營養,並且健康長大的方法。 1. 依照醫師指示接受治療 若您的孩子被診斷出患有消化系統的疾病,那麼醫師診斷後開出的藥物,請務必的請孩子按時服用,該診療的時間也請按時報到。因為只有依照指示接受治療,孩子的情況才會好轉,並願意吃下更多的食物,也才能真正的攝取到食物中的養分。 2. 尋求兒科營養師協助 兒童的營養需求與成人不同,因此,您需要替孩子找這一方面專門的營養師協助,若您不對症下藥,那麼不管您花再多錢請來的名醫,都無法精準的幫助您的孩子。 3. 適當給予營養補充品 兒童的消化問題,經常是因為成長過程中缺乏特定的營養素,例如:若您的孩子患有慢性腹瀉,應多補充鋅、若疾病導致出血,補充鐵質則會有所幫助。再您找到合適的營養師之後,您應該透過孩子的症狀,來諮詢營養師,並給給予孩子適當的營養補充品。 4. 減少單純熱量的攝取 每個孩子都愛吃洋芋片,但這種單純只有熱量的食物,並不是幫助孩子增重的好方法。孩子們需要的脂肪需要從健康的管道獲得,如酪梨和橄欖油。而碳水化合物、蛋白粉或營養補充品也是不錯的選擇。請諮詢您營養師或醫師,找出最適合孩子的配方。 5. 增加纖維攝取 當您的孩子有消化道的疾病,醫師通常會建議您減少孩子的纖維攝取量,不過一但情況好轉之後,應把纖維再度加入飲食中,避免造成身體營養攝取不均勻。一般來說,孩子需要的纖維量為年齡加5克。不過正確的劑量,請諮詢您的營養師,以便了解最適合孩子的纖維攝取量。 6. 認真遵守吃飯時間 比起一天三餐正常吃飯,患有消化系統疾病的孩子應該施行少量多餐。因此,應該讓全家人盡量陪孩子吃飯,如此一來,孩子才會有更多的誘因及動力好好吃飯。 7. 放輕鬆不要給過多壓力 不要將孩子與他人比較,也不要給他們壓力,因為責怪孩子罹患消化系統疾病是沒有幫助的,只要他們能夠持續長大,沒什麼大不了,因為壓力也是成為消化系統不適的原因之一。


消化問題

不要再說我挑食!5點兒童嚴重消化問題

若您的孩子無法吃完盤子裡的食物,請您不要一口咬定他們挑食。因為,若孩子對食物出現不尋常的表現,其中一個常見的原因就是消化系統出問題。但是要如何判斷,什麼時候應該找兒科醫師呢? 雖然有各種千奇百怪原因會導致兒童的消化問題,如:病毒感染、食物過敏、便盆訓練壓力等。不過,若您判斷為輕微的肚子不舒服,那麼您可以在家治療,不需要透過醫師;但是,若您發現您的小孩有下列症狀,請立刻諮詢您的兒科醫師。 1. 腹瀉 水樣稀便。 血便。 24小時內腹瀉超過5次。 腹瀉超過3天。 2. 便祕 血便。 一週排便低於3次。 便祕伴隨嘔吐、發燒、體重減輕或腹部腫脹。 3. 嘔吐 嘔吐物中含血或膽汁。 嘔吐伴隨腹瀉、發燒或嚴重腹部不適。 寶寶不到1歲,且嘔吐超過1天。 嬰幼兒嘔吐超過3天。 4. 腹部疼痛 疼痛劇烈、突然且持久。 超過14天。 只在特定區域感到疼痛。 固定時間發作。 5. 胃食道逆流 若您的孩子停止吃某些特定食物時,胃食道逆流的症狀通常會消失,如巧克力、薄荷或是脂肪含量高的食物。若孩子出現下列嚴重胃食道逆流的徵兆,請聯繫您的醫師。 體重不再增加。 呼吸問題。 吃完東西吐出綠色或黃色液體。 胃痛或胸痛。 長期咳嗽。 吞嚥困難。 較少見的兒童消化問題 嘔吐、胃痙攣、便祕、腹瀉可能是您的孩子某些健康狀況的症狀,如: 食物不耐症(Food intolerances)或過敏:常見的病症包含乳糖不耐症、麩質過敏和組胺過敏(貝類和可可)。 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長期發炎性腸道疾病(IBD)。 乳糜瀉(Celiac disease):乳糜瀉不是食物不耐症,也不是過敏,而是一種遺傳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攝入麩質後會造成小腸內部受損,也稱做麩質敏感性腸疾(Gluten-sensitive enteropathy)。 腸阻塞:小腸或大腸內阻塞。 大腸激躁症(IBS):一種胃腸道疾病,與缺乏維生素D有關係。研究發現,每10位腸躁症患者中,有8位缺乏維生素D。 胰腺炎:胰腺發炎。 尿道感染:女性比男性常見。 潰瘍性結腸炎:結腸和直腸發炎。 肝炎:肝臟發炎。 先天性腸道或肝臟疾病。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