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up og meta

新冠病毒存活多久?依材質最長72小時

新冠病毒存活多久?依材質最長72小時

新冠肺炎(COVID-19,全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俗稱武漢肺炎)在全球的疫情日漸嚴峻,因為新冠病毒傳播力和生存力都十分強,傳播率早已超越2003年盛行的傳染病,也就是簡稱SARS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日前,有報導關於世界衛生組織(WHO)修改疫情規則的訊息,「冠狀病毒被證實氣溶膠(Aerosol)傳播,在空氣中可存活8個小時。所以,要求每個人在任何地方都得戴口罩。」然而,目前這樣的理論可能有部分錯誤,以下將介紹新冠病毒在各種物品材質上的存活時間,並進一步說明新冠病毒的傳播方式。

[covid_19] 

新冠病毒存活的時間

在新冠肺炎爆發初期,日本橫濱港停靠了1個多月的「鑽石公主號」郵輪,在乘客下船後的17天,科學家在船上發現,殘留有新冠病毒的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通稱RNA),即病毒的遺傳物質,此發現讓很多人擔心,是否新冠病毒可以在人體以外,存活超過17天。對此,哈佛大學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流行病學教授莉亞·馬克斯(Julia Marcus)指出,根據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的研究,這只代表該病毒是可被檢測出來的,但並不代表具有傳染效果。

美國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免疫學教授岩崎明子(Akiko Iwasaki)表示,病毒還需要其他多種元件,才能維持它繼續運作。所以如果體內只有某部分的病毒RNA,缺乏完整的病毒基因組,就無法製造病毒,也就是說,若體內只有部分的病毒RNA,就不代表會造成感染。

馬克斯教授表示,根據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在銅(Copper)上存活長達4個小時,在紙板上可存活24小時,而在塑料和鋼鐵上,則長達72小時。不過,隨著時間推移,這些表面的病毒數量都會大幅減少,所以觸摸到病毒的感染風險,也可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降低。

新冠病毒主要是透過飛沫,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傳播。

氣溶膠傳播、空氣傳播與飛沫傳播

1. 氣溶膠傳播

氣溶膠這個名詞,也許大多數人都對它感到陌生,氣溶膠是一種極細小的顆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會議召集人張上淳教授,曾在3月28日的指揮中心記者會上表示,氣溶膠的飛沫比一般咳嗽更細小,懸浮在空氣中更久,所以在同樣空間裡的傳染風險更高,所以現在給醫護人員的指引,都是盡量不要用會製造氣溶膠的措施。

而氣溶膠和空氣傳播不太一樣,張教授以肺結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做為空氣傳播的例子,肺結核病人噴出的顆粒,會在空氣中懸浮更久,並經由如空調等路徑,傳染給未防護者,兩者還是有些不同的。

2. 飛沫傳播

通常呼吸道的傳染病,可以透過不同大小的飛沫傳播,當小滴顆粒的直徑> 5-10μm時,稱為飛沫(Droplets),當直徑小於5μm時,稱為飛沫核(Droplet nuclei)。根據目前的醫學證據,新冠病毒主要是透過飛沫,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傳播。

3. 空氣傳播

在針對中國的確診案例中,目前尚未有證明空氣傳播的資料。空氣傳播不同於飛沫傳播,因為它通常是指直徑<5μm的飛沫核內存在著微生物,可以在空氣中保留很長一段時間。不過,WHO在3月29日的新聞稿中表示,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尤其是一些醫療過程,例如氣管插管、給予霧化呼吸治療、支氣管鏡檢查、抽痰等環境的空氣中,可能會產生氣溶膠,也如張教授在記者會解釋的,病毒可能會經由空氣中的懸浮氣溶膠微粒傳播。所以,WHO仍建議各國醫療人員或照護者,採取一些防護措施,例如戴N95口罩,以預防環境中的病毒以氣溶膠方式傳播感染。

根據WHO在3月29日發布的新聞稿,提到在氣溶膠顆粒中,發現新冠病毒的存活時間可達3小時,但是,官方並無表示「冠狀病毒可在空氣中存活8個小時,要求每個人在任何地方都得戴口罩。」這樣的說法。

新冠肺炎傳播的途徑

如上述所提,WHO強調目前研究的證據,新冠肺炎傳播的方式,主要是飛沫傳染與接觸感染。

當與有呼吸道症狀,如咳嗽或打噴嚏的人跟您的距離在1公尺以內,而且您讓有黏膜(Mucosa)的部位如嘴巴、鼻子,或結膜(Conjunctiva)如眼睛等,處於暴露的狀況下,就可能遭飛沫傳染。或是與感染者直接接觸、間接接觸感染者所處或接觸過的環境的表面,或穿戴感染者身上的物品等也可能遭傳染。

新冠病毒傳染性強 切記勤洗手

岩崎明子教授表示,如果我們的手指上,只有一顆新冠病毒,就不太可能被感染,人體需要暴露在具有一定數量的病毒環境中,才會被感染。不過,新冠病毒算是傳染性很強的病毒,只需要10顆就會造成感染,而其他種類的病毒,可能需要數百萬顆。整體來說,接觸的病毒數量愈少,感染的可能性就愈低。

養成用肥皂勤洗手的習慣很重要,建議大家記住正確洗手的7口訣「內、外、夾、攻、大、立、腕」,並減少不必要的外出,若在室內與人多的場所請戴口罩,做好防疫自我保護。

免責聲明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Modes of transmission of virus causing COVID-19: implications for IPC precaution recommendations. https://www.who.int/news-room/commentaries/detail/modes-of-transmission-of-virus-causing-covid-19-implications-for-ipc-precaution-recommendations  Accessed April 13, 2020

How long does coronavirus live on different surfaces?. https://www.theguardian.com/us-news/2020/apr/04/how-long-does-coronavirus-live-on-different-surfaces  Accessed April 13, 2020

 

現行版本

2022/06/15

文: 張雅惠

醫學審稿: 姜冠宇醫師

Jane Lee 更新


相關文章

遺體可傳新冠病毒?出席葬禮風險與須知

與新冠疫情共處~居家隔離7招調適心情


醫學審稿:

姜冠宇醫師

整合醫學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


文: 張雅惠 · 更新日期:2022/06/15

ad icon廣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