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炎性腸道疾病

發炎性腸道疾病也稱為炎症性腸病,是一種消化道慢性發炎的疾病,主要分為潰瘍性結腸炎與克隆氏症。症狀為腹瀉、潰瘍、血便、胃痛、痙攣、體重減輕等。能以手術、藥物、調整生活習慣來治療。

基礎知識

發炎性腸道疾病

克隆氏症4大症狀!會遺傳嗎?死亡率、6大檢查項目一次看

目前仍是大學生的李同學近幾個月來發現經常拉肚子、腹痛,體重還莫名減輕了將近10公斤,讓他感到相當焦慮。至大醫院檢查後,發現竟是罕見的「克隆氏症」,經過治療後已經穩定許多,不過這個疾病容易復發,醫師也提醒李同學須終身服藥來避免再次發作。 究竟克隆氏症會出現哪些症狀?飲食上該如何調整?就讓《Hello醫師》一次解答你所有的疑問。 克隆氏症是什麼? 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是慢性、反覆發作的炎性腸胃道疾病,通常好發於20~40歲的青壯年,而兒童患者則較少,克隆氏症在歐美國家較為常見,不過近年因亞洲飲食習慣逐漸西化(高油、高糖),使得亞洲克隆氏症的病例數出現逐漸上升的趨勢。(同場加映:與腸躁症不同!發炎性腸道疾病種類和症狀看這邊) 克隆氏症的特徵為「跳躍性病灶」,即發病部位不連續,從口腔至肛門皆有可能會發生炎症反應,不過最常發炎的部位為小腸與結腸,也有機會擴散至腸道外的腹膜與淋巴,造成患者出現腹瀉或腹痛等症狀。 克隆氏症的原因:與遺傳有關嗎? 克隆氏症的致病原因仍在研究當中,目前推測以下原因皆可能提高罹病風險: 飲食高油、高糖 環境、壓力 自體免疫失調 家族遺傳 國外研究指出在同卵雙胞胎中,其中一人若患有克隆氏症,另一人發病的機率是58%,異卵雙胞胎則是 3.9%;不過台灣目前所觀察到克隆氏症患者有家族史的比率遠低於國外。 克隆氏症狀 克隆氏症根據發病部位有不同的病徵,而常見臨床症狀如下: 腹瀉 腹痛 血便 體重莫名減輕 此外,克隆氏症還可能讓皮膚出現結節性紅斑、口腔鵝口瘡、關節炎、舌炎、虹彩炎,也會出現下列嚴重的併發症: 肛門膿瘍、瘻管 腸壁變厚 腸道狹窄 腸穿孔 腸阻塞 營養不良 貧血 骨質疏鬆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腹痛、腹瀉這些症狀經常出現,但克隆氏症不易好轉,若以上的症狀反覆發作且持續3個月以上時,建議立即至醫院檢查。 克隆氏症檢查 克隆氏症無法光靠單一檢查結果就可以確診,通常需要搭配多種檢查,排除感染與惡性腫瘤的可能性,綜合評估後才能做出診斷: 影像學檢查如電腦斷層 內視鏡檢查如大腸鏡 病理切片 細菌培養 小腸鏡 膠囊內視鏡 患者前往醫院就醫時,醫師會依據個別患者的狀況來評估需要進行哪些檢查。 克隆氏症治療 藥物治療:症狀輕微者,使用抗炎藥物、免疫調節藥物即可治療;若症狀嚴重者,則需要生物製劑。(延伸閱讀:診斷治療炎症性腸病~藥物和手術雙管下) 外科手術:患者經藥物治療無效後且有膿瘍、腸穿孔、腸阻塞等併發症時,則考慮用外科手術來治療。 克隆氏患者日常飲食的注意事項 除了上述的治療方法外,亦可從飲食方面調整來改善克隆氏症: 低渣飲食:克隆氏症患者腸道狹窄不易消化太硬的食物,因此攝取纖維量低的食物能減少腸胃蠕動,例如精緻澱粉、去筋的肉類、加工過的豆製品皆屬於低渣飲食。(你可能想知道:發炎性腸道患者怎麼吃才好?) 低FODMAP飲食:為含有短鏈碳水化合物、糖醇的食物,例如牛奶、起司、市售含糖飲料、堅果類等。這些食物經過腸道內的細菌分解後容易產生大量氣體,造成脹氣、腹瀉、腹痛等問題。但低FODMAP飲食的限制較多,建議患者採用這種飲食法之前先諮詢營養師。(延伸閱讀:腸躁症患者有救了!試試低FODMAP飲食) 另外,患者也需注意避免刺激性調味料,並以清蒸、水煮來烹煮食物,待症狀緩解後,再循序漸進地補充膳食纖維。然而,有些藥物會與營養素產生交互作用,例如抗發炎藥物Sulfasalazine會影響身體吸收葉酸的能力,而因葉酸多由蔬菜攝取,採行低渣飲食的患者可能須考慮攝取葉酸補充劑,以滿足身體需求。 克隆氏症死亡率 克隆氏症有時候會導致人們死亡,但不用擔心,這種情況非常罕見,一項涉及約6000名患者的英國研究指出,克隆氏症的年死亡率為1.6%。 🍀 加入【Hello醫師LINE好友】健康訊息不漏接!https://reurl.cc/DmzOxE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看更多 發炎性腸道疾病 相關文章

發炎性腸道疾病

與腸躁症不同!發炎性腸道疾病種類和症狀看這邊

發炎性腸道疾病(又稱炎症性腸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會造成慢性且反覆的發炎。炎症性腸病又有分很多種,影響的部位也不太一樣。本文除了介紹它的類型,也會介紹它的常見症狀。 發炎性腸道疾病的類型和影響部位 兩種最常見的炎症性腸病是: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和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結腸的俗稱就是大腸)。克隆氏症除了和潰瘍性結腸炎一樣,都會侵犯結腸;但克隆氏症也會傷害到迴腸,也就是小腸的最末段。根據發炎的部位,以及症狀的嚴重程度,潰瘍性結腸炎又可以再分成以下更多種: 潰瘍性直腸炎(Ulcerative proctitis):這是最輕微的潰瘍性結腸炎,發炎的部位通常是肛門附近。 直腸乙狀結腸炎(Proctosigmoiditis):發炎的部位在直腸、乙狀結腸(位於結腸末端)。 左側結腸炎(Left-sided colitis):發炎部位從直腸到乙狀結腸、降結腸。 全結腸炎(Pancolitis):影響整個結腸。 嚴重急性潰瘍性結腸炎:又稱猛爆性結腸炎,這種罕見的結腸炎會影響整個結腸。 發炎性腸道疾病有哪些徵兆與症狀? 腸道內層發炎過久,就會變成潰瘍,使腸壁失去處理食物、廢棄物,與吸收水分的能力,進而導致腹瀉、腹痛,以及血便。炎症性腸病的症狀,無論是潰瘍性結腸炎還是克隆氏症,都有時明顯,有時沒有任何跡象。但若有症狀,以下是可能會發生的事: 腹痛、痙攣、抽筋 噁心、嘔吐 腹瀉 直腸出血 不自覺體重減輕 發燒、疲勞倦怠 食慾降低 身體其他部位可能也會受到影響,如眼睛、皮膚與關節。 發炎性腸道疾病與腸躁症不同! 而上述的這些發炎性腸道疾病,很容易和腸躁症(或稱大腸激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混淆。它們的差別在於,前者是因為發炎而造成,後者則是因為腸壁異常收縮而造成。


發炎性腸道疾病

發炎性腸道疾病(IBD):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請多利用右上角搜尋功能或左側分類,觀看您最有興趣的各式健康話題。 發炎性腸道疾病的定義發炎性腸道疾病(又稱炎症性腸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種部分,或整個消化道慢性發炎的疾病,主要分2種: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和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 潰瘍性結腸炎:會使結腸與直腸的最內層腸道長期發炎,並產生潰瘍。 克隆氏症:會造成內層腸道發炎,並影響周遭的組織。發炎處有可能是大腸或小腸,也可能都有。 膠原性結腸炎(Collagenous colitis)、淋巴球性腸炎(Lymphocytic colitis)也被視為炎症性腸病,但它們通常不會被歸類於典型的炎症性腸病。 發炎性腸道疾病有多常見? 任何年齡的人都有可能罹患炎症性腸病,不過最常見的患者年齡介於15~40歲之間。 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症狀各種發炎性腸道疾病的常見共同的症狀包括: 腹瀉,當部分發炎的腸道無法再吸收水分時,就會有此症狀。 潰瘍出血,血便(血從肛門流出,或隨糞便而下)。 由於腸道阻塞,會造成胃痛、痙攣、腫脹。 體重減輕、貧血,會導致孩童生長和發展遲緩。 可能會引發消化系統之外的疾病,如眼睛發炎、皮膚病、關節炎(Arthritis)。 炎症性腸病很容易削弱人的體力,讓身體衰弱,有時候也會導致一些威脅生命安全的併發症。 患有克隆氏症的人,嘴裡可能會有口瘡(俗稱嘴巴破,Canker sore),有時候在生殖器或肛門周圍,也會出現潰瘍、裂傷。有些症狀可能沒被列出,若對某些症狀感到疑惑,請諮詢醫師。 (延伸閱讀:與腸躁症不同!發炎性腸道疾病種類和症狀看這邊)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雖然炎症性腸病本身不致命,但有時候會引發威脅生命安全的併發症。因此如果腸道蠕動的規律持續改變,或出現任何炎症性腸病的症狀,請一定要去看醫師。 發炎性腸道疾病的原因造成炎症性腸病的確切原因目前未知;過去飲食和壓力曾被懷疑是造成炎症性腸病的原因,但現在醫師已經知道這兩項因素,只會加重病情,但不會導致炎症性腸病。免疫系統失調,是目前認定的一個可能病因,遺傳是另一個潛在因素,但大多罹患炎症性腸病的人都沒有此病的家族史。 發炎性腸道疾病的風險因素有很多風險因素會導致炎症性腸病,如下: 很多患有炎症性腸病的人,30歲以前就會確診,但也有些人直到50或60多歲才罹患。 種族或人種可能有影響,白種人和阿什肯納茲猶太裔可能風險較高,但任何種族的人都有可能罹患。 如果有此病的家族史,如父母、同輩兄弟姐妹、小孩,那您罹患此病的風險會較高。 對克隆氏症而言,抽菸是最重要的可控制風險因素。但另一方面,對潰瘍性結腸炎來說,抽菸能提供一些防護,但還是會身體其他方面產生負面影響。 服用異維甲酸(Isotretinoin,一般稱為A酸),如亞尼斯汀(Amnesteem)、克拉洛維(Claravis)、索特(Sotret)、亞克坦(Accutane)。異維甲酸大多用來治療囊腫留下的疤痕或青春痘,有研究結果顯示它會提高此病的風險,但兩者之間的相關性目前仍不明確。 服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medication,NSAID,如布洛芬(Ibuprofen)、安舒疼(Advil)、莫痛寧止痛膠原錠(Motrin IB)、那普洛辛鈉(Naproxen sodium,商品名:亞利夫Alev、安鈉百鎮錠Anaprox)、迪可氟納(Diclofenac sodium,商品名:服他寧Voltaren、索拉瑞茲Solaraze等)可能會提高罹患此病的風險,或使病情加重。 如果住在都市或工業化國家,會更有可能罹患此病。這可能是環境因素造成,包括:高脂或過於精緻的飲食。居住在較北方的寒冷地區,也比較有可能罹患此病。 發炎性腸道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本文所提供資訊不能代替醫療建議,請務必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斷與治療。 炎症性腸病如何診斷? 根據患者顯現的症狀,醫師會先排除缺血性結腸炎(Ischemic colitis)、腸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憩室炎(Diverticulitis)、大腸癌(Colon cancer)或其他感染,才會診斷患者是否患有炎症性腸病。醫師會進行綜合性檢查加以確認,可能的檢查程序如下: 血液檢查:檢查是否貧血(紅血球不足),或細菌、病毒感染。 糞便潛血檢查:患者要提供糞便樣本,讓醫師檢查糞便中是否有血。 (同場加映:大便驗潛血~檢查息肉可預防大腸癌) 內視鏡檢查:藉由細薄、柔軟,且有光源和照像功能的光學鏡頭延長管線,醫師可以伸入體內檢查整個或部分大腸。由於患有炎症性腸病的人,發生大腸癌機率很高,患者會要固定做例行性的大腸內視鏡檢查,除此之外,醫師可能還會搭配以下檢查,並連其他消化器官一起檢查,如下。 醫師可能會在過程中進行活體組織切片,採集少量的樣本送至檢驗室化驗。如果發現腸道裡有肉芽腫的發炎細胞,將有助於克隆氏症的確診。 如果有噁心、嘔吐、吞嚥困難,或上腹部疼痛的症狀,就建議做上腸胃道的內視鏡,會檢查食道、胃,以及小腸的第一部分(十二指腸),雖然這些部位極少與克隆氏症有關。 膠囊內視鏡檢查,主要是用於診斷克隆氏症。患者在吞下含有微型相機的膠囊後,會再配戴如卡片般大小的無線傳輸接受器,在電池壽命期間內,約8小時,吞入的膠囊會隨著腸道蠕動而前進,並且不斷把腸道內的影像傳給接受器,直到電源耗盡,隨後膠囊會隨糞便一起排出體外。 雙氣囊小腸鏡檢查,是用一條200公分的內視鏡,與一條145公分的外套管構成。將小腸鏡及外套管的兩個氣囊反覆充氣、消氣,就能在小腸前進、後退進行小腸的檢查。由於雙氣囊小腸鏡的管線長度較長,可以做到一般內視鏡無法達到的檢查。當膠囊內視鏡檢查結果顯示異常,實際診斷結果仍有疑問時,雙氣囊小腸鏡檢查是很有用的方法。 影像檢查:以下是各種影像檢查的介紹。 X光檢查:如果症狀很嚴重,醫師就會建議進行,以排除像結腸穿孔這樣的嚴重併發症。 電腦斷層掃瞄:能提供比一般X光還更詳細的資訊,並會檢查所有的腸道系統,及腸道以外的組織。 電腦斷層腸道造影:能提供很清晰的腸道影像,目前在很多醫學中心,已經取代傳統的上腸胃道攝影檢查(一種需要請接受檢查的人喝顯影劑的檢查)。 核磁共振造影:會把患者置於強大的磁場,利用特定頻率的無線電波脈衝,激發體內的氫原子核,改變旋轉排列方向;當無線電脈衝關閉,氫原子核方向恢復時,就會放出訊號,並轉換成可讀取的影像。核磁共振造影對檢查小腸或肛門附近的瘻管(Fistula)非常有效,且不像電腦斷層掃瞄會有輻射。 小腸影像檢查:患者需喝下顯影劑進行,可以接觸道大腸鏡檢查無法接觸到的部分。雖然此項檢查已被電腦斷層掃瞄,和腸道影像核磁共振造影取代,仍有部分醫師持續使用。 如何治療炎症性腸病? 藥物:以下是各種可能用來治療此病的藥物。 消炎藥:醫師會最先使用消炎藥,來緩解消化道的發炎,缺點是副作用很多。用來治療炎症性腸病的消炎藥有: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azine,商品名:撒樂腸溶錠Salazine)即其副產品,和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 免疫調節劑:包括阻斷腫瘤壞死因子(一種免疫系統產生的化學物質)的藥物,主要用來預防免疫系統攻擊腸道引起的發炎。此藥的副作用包括起疹、併發感染。 抗生素:可以用來殺死引起或加重炎症性腸病的細菌。 抗腹瀉藥物:包括緩瀉劑(Laxatives),都可以用來治療炎症性腸病的症狀。 手術:患有炎症性腸病的人,有時候可能需要進行手術。與炎症性腸病有關的手術如下。 腸道狹窄成形術(Strictureplasty),用於擴張小腸的腸道寬度。 縫合或切除瘻管。 將克隆氏症患者感染的腸道部分切除,或將嚴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結腸、直腸全部切除。 生活調整:除了藥物和手術,患者也需調整生活習慣,讓疾病得到改善。 使用維生素、礦物質補充劑,可以補充體內因疾病造成營養不足,如貧血,就可以用鐵的補充劑改善。 每天喝大量的水,以補充排泄流失的水分。 避免食用乳製品。(好想喝牛奶!3方法治療乳糖不耐症) 試著減輕壓力,對改善症狀會很有幫助。 適當運動。 戒菸。 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下列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能夠有效幫助減少罹患炎症性腸病的機會: 飲食 目前沒有確切的證據顯示,什麼食物會直接導致炎症性腸病。不過有些食物和飲料,確實會加重炎症性腸病的症狀,特別是當病情復發時。因此隨時記錄自己的飲食,以及吃完後的感覺,會很有幫助,一發現會引發症狀的食物就可以立刻避免。下列飲食建議可能也會有幫助: 限制乳製品的食用量,腹瀉、腹痛、脹氣的症狀可能就會獲得改善。 實施低脂飲食,因為克隆氏症患者的身體可能無法正常消化或吸收脂肪,飲食中脂肪過多會使腹瀉變的更嚴重。盡量避免食用奶油、人造奶油、奶油類醬料和油炸食物。 注意纖維的攝取,因為高纖食物,如新鮮水果、蔬菜、全麥穀物,都會讓炎症性腸病的症狀惡化,對腸道狹窄的人尤是。蒸、烤、燉、煮可以減少蔬果的纖維,醫師可能也會建議患者實施低渣飲食。 辛辣食物、碳酸飲料、酒精與咖啡因,都可能使症狀變得更嚴重。 少量多餐,會讓腸道比較舒適。 多喝水。 服用綜合維生素補充劑,因為克隆氏症會妨礙身體吸收食物的能力,及可以食用的飲食項目。決定使用哪種營養補充劑前,請別忘了先諮詢醫師的意見。若體發現重減輕,或可以食用的東西愈來愈少,請諮詢營養師。 抽菸 抽菸會提高罹患克隆氏症的風險、加重病情和提高復發機率。抽菸雖然有助於預防潰瘍性結腸炎發生,但會危害整體健康,弊大於利。戒菸才能改善消化道健康,並為身體帶來其他好處。 壓力 克隆氏症與壓力兩者間的關係,目前仍然有爭議。不過有很多患者指出,症狀在壓力大期間較易復發。請您參考下列的方法,或許有助於減壓: 適度運動:能有效減輕壓力、舒緩憂鬱,並且讓腸道蠕動功能恢復正常,請與醫師討論適合您的運動項目。 學習放鬆:定時做讓全身放鬆,能夠深呼吸的運動,以鬆弛緊繃的肌肉,並讓心跳放慢。加瑜伽、靜坐、冥想、看書、聽音樂、看影片,都有舒緩心靈的效果。 (同場加映:什麼是正念?深呼吸認識正念十大好處)


發炎性腸道疾病

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該怎麼吃才健康

若您的胃部時常感到不適或患有疾病,那麼為了避免讓情況變得更糟,您通常得避免掉一長串的食物、和避免從事的許多會讓您病情加重的活動。而這對患有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的人而言,更應該如此約束自己的飲食習慣。 什麼是發炎性腸道疾病? 發炎性腸道疾病是指您的腸道中出現發炎(Inflammation)、潰瘍(Ulcer)的情況。這個疾病在任何年齡層裡都可能發生,但大多數人在30歲以前,比較常被確診出患有此疾病;而且男性病患一般來說多於女性病患。下列為2種常見的發炎性腸道疾病。 1. 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 雖然克隆氏症會影響體內任一部位的腸道,但最常見的發病部位是在小腸的末端與結腸。克隆氏症的發炎情況會使您的腸壁出現破洞,造成腹瀉、腸道變得狹窄、形成瘻管(Fistula),進而導致營養不良。而且,即使您接受手術治療,克隆氏症仍然有很高的機率會復發。 2.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 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炎部位多發生在結腸的位置,會造成您有腹瀉、血便的症狀。由於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炎並沒有穿透整個腸壁,因此可以經由手術,將潰瘍性結腸炎治癒。然而,飲食控制並無法完全治療發炎性腸道疾病,不過可以將出現的症狀控制好。因此,正確的飲食不僅可以預防腸道發生潰瘍,還可以減少發炎。請依照您的醫師指示服藥,以控制好您的病情。 患有發炎性腸道疾病時,要如何改變原來的飲食習慣? 下列是患有發炎性腸道疾病要避免的食物: 您會過敏以及曾導致病情發作的食物:有些食物容易造成患有發炎性腸道疾病的人病情發作,使得症狀更為嚴重。同樣的,也有些食物容易導致過敏,使您的免疫系統失調。因此,要清楚知道,並且避免食用會使您發作及過敏的食物。 新鮮水果、蔬菜:因為水果、蔬菜都富含高纖維,因此若您患有發炎性腸道疾病,您可能無法消化這些平常這些大家都喜歡吃的天然食材,甚至可能會使您的症狀變差。幸好,您還可以用蒸、烤、燉的方式調理,讓水果、蔬菜更適合炎症性腸病的人食用。 纖維:一般而言,含有較高纖維的蔬菜大多是高麗菜家族,如:綠花椰菜、白花椰菜。因此,若您的腸道狹窄,醫師可能會告知您要限制纖維的攝取量,或是遵照低渣飲食(Low residue diet),做好控制。 堅果、豆子、爆米花:這類食物雖然富含營養成分,但同時也含有大量的脂肪、蛋白質。這對患有炎症性腸病的人而言,並不容易消化。而且,這些食物因為較為粗糙、不易消化,容易造成患有發炎性腸道疾病的人,胃部疼痛或發炎。 高脂肪食物:奶油、人造奶油、鮮乳油白醬料、油炸食物,都會造成患有發炎性腸道疾病的人腹瀉。尤其如果您患有克隆氏症,將會無法正常消化脂肪,因此脂肪的攝取更要嚴格限制。 咖啡因、酒精:咖啡因和酒精會讓患有發炎性腸道疾病的人腹瀉情況變得更糟,碳酸飲料則容易使腸道氣體增多。所以患有發炎性腸道疾病的人每天請記得多喝些液體,最好是喝大量開水。 辛辣食物:辛辣的食物會造成患有發炎性腸道疾病的人,症狀變得更糟。 乳製品:對患有乳糖不耐症(Lactose intolerance)的人而言,是不能食用乳製品的。乳製品也會對患有發炎性腸道疾病的人造成腹瀉、腹痛、腸道氣體增多。 大份量的餐點:對患有發炎性腸道疾病的人而言,每天吃5~6次餐點,每次餐點的份量較少,比每天只吃2~3次,每次餐點份量較大;身體、腸道都會感到比較為舒適。 飲食對患有發炎性腸道疾病的人而言,有重大的影響。儘管改變飲食無法完全治療疾病,但卻能有效舒緩症狀,並預防情況變得更糟。若您從重新調整了您的飲食習慣,如少吃某些食物,也請您記得要從其他食物或補給品,補充失去的營養成分。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