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

大腸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簡稱大腸癌,是源自於結腸或直腸的 癌症 。主要是因大腸息肉發生變異而成。症狀可能包括糞便中帶血、排便習慣改變、體重減輕、以及疲倦感。

基礎知識

大腸癌

轉移性大腸癌根治新攻略:醫師解析一線至四線用藥選擇

本文由《癌症希望基金會》授權《Hello醫師》轉載   諮詢/臺大醫院 腫瘤醫學部 梁逸歆醫師 整理/癌症希望基金會 大腸直腸癌是國人常見的癌症之一,發生率高居第二。早期發現的病人,可以透過手術直接切除腫瘤;但如果癌細胞已經擴散,就不再是局部作戰,而是進入全身性抗戰。晚期的轉移性大腸癌,在前兩線治療階段就要把能用的藥物全部用上,這是作戰火力最強的時刻,不只能有效控制病情,還有機會讓腫瘤縮小,進一步開刀,爭取根治機會。 臺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梁逸歆指出,大腸直腸癌最容易轉移到肝臟、肺臟、淋巴結,少數則轉移至腹膜、腎上腺、骨頭、腦部,第一線、第二線是治療的關鍵期,而現在已進入精準醫療時代,治療前要先做基因檢測,擬定作戰策略。 前二線治療前必檢三大基因,RAS基因占九成 前兩線治療一定要先檢測三個基因,即是:RAS、BRAF及MSI-H。其中RAS最常見,約略有一半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是屬於沒有突變的「野生型」,一半是基因突變型。另外兩種的BRAF基因突變有針對BRAF標靶藥物可治療,MSI-H基因突變可以做免疫療法。 RAS野生型與突變型病人,治療用藥組合不同 人數最多的RAS基因,可分為野生型及基因突變型,第一及第二線的用藥方式不同。 RAS野生型有二種標靶藥物,抗上皮生長因子標靶藥物以及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第一線通常會合併二種化學治療的組合,因此標準的第一線治療就是選擇一種標靶藥物合併雙化學治療的組合,若是出現抗藥性進入第二線,則交換至另一種標靶藥物以及另一種化學治療藥物的合併治療。 RAS基因突變型僅能用一種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第一線可以合併二種化療藥物,沒有療效後的第二線用藥也就是換成另外一種化學治療組合,標靶藥物則維持是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但健保不給付)。 一、二線治療最大差異曝光:化療藥物更換是關鍵 不論野生型還是基因突變型,第一線治療出現抗藥性,馬上接續第二線藥物。梁逸歆醫師指出,一線與二線治療最大的不同是要更換化療藥物,目前有三種化療藥物,每次會使用兩種化學治療藥物的組合,進入二線時都已全部上陣。 RAS基因突變的療效比較差,有些病人第一線就希望用上所有武器,使用三合一(FOLFOX IRI)化療,搭配標靶藥物全力出擊。不過多數年長病患無法承受這種高強度的化療,還是選擇雙化療。 二線治療撐住了!三、四線藥物接力上場,為病人帶來更多希望 當病情進展到第三線治療,仍有多種藥物可用,這時會再次進行基因檢測,可能檢測數個至數百個基因,一旦發現有對應標靶藥,可以再到「兵火庫」拿出武器來轟炸敵軍。然而這些治療都沒有健保給付。 RAS野生型和突變型第三線治療有兩種健保的選擇,詳如圖示: 不論基因是否突變,這3種藥物都能守護更多病友 梁逸歆醫師指出,這些藥物中,有三種可以「通殺」,不管有無基因變異都可以使用,其中二種為口服標靶藥物,一種是新一代口服化療。 若是第三線也失效,還有第四線用藥選擇。藥物使用順序為,口服標靶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無效再改用口服化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出現抗藥性再更換其他標靶藥物。梁逸歆醫師說,只要策略正確,就能一線接一線地撐下去,未來隨著新藥問世,甚至可能延伸到第十線治療,為病人帶來更長的時間與更多希望。 藥物副作用可控 病人勿輕言放棄治療 無論是化療或標靶藥都有副作用,新一代口服化療藥物有血球下降、抵抗力低下、腹瀉等。標靶藥物中常見手掌與腳掌起水泡、腹瀉、疲憊等;但全新的標靶副作用較為輕微,會有血壓上升。而這些副作用絕大多數都能妥善處理。 梁逸歆醫師強調,轉移性大腸癌雖是晚期,但並非無藥可醫。從基因檢測開始,只要善用每一線藥物,就能一線接一線延續生命,病人不輕言放棄,就有希望迎來曙光。 原文連結:https://knowledge.pse.is/848c43 *文章內數據由醫師分享或其個人經驗所得 *感謝公益夥伴支持本篇文章

看更多 大腸癌 相關文章

大腸癌

癌後做到這4點,不怕大腸癌復發!

研究顯示,大腸癌(Colorectal Cancer,又稱大腸直腸癌)療程結束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於防止大腸癌復發,特別是飲食、運動與心情。 本篇文章《Hello醫師》針對大腸癌的術後保養,提供飲食內容、運動類型及心境調適等建議,幫助你重建健康身體,遠離癌症侵害。 1. 選擇健康飲食 建議多攝取大量的新鮮蔬果、天然及低脂肪食物,並避免食用加工食品、紅肉,以提供初癒的身體充沛的營養素、迅速恢復體力。 此飲食法也有助於降低罹患心臟病(Heart disease)、高血壓(Hypertension)、肥胖(Obesity)和糖尿病(Diabetes)等疾病的風險。 2. 試著每天動起來 大腸癌療程結束後,疲勞或嗜睡等副作用可能讓人病懨懨,整個人彷彿消了氣,建議可從簡單的運動開始,如散步、游泳、瑜珈等,此類運動能讓身體在長時間休息後,再次習慣運動的感覺,並建議可隨著身體狀況逐漸恢復後,再緩慢增加運動強度。 3. 學習處理負面情緒 大腸癌療程剛結束時,患者經常容易感到壓力、焦慮、憂鬱或恐懼等負面情緒,此為正常現象,不必對其感到過度擔憂,但也不可過度沉溺其中,避免引起失眠、頭痛或胃痛等症狀。 建議可嘗試冥想、瑜珈、寫日記、出門旅遊或接觸大自然,以改善心情,避免身體受心理影響而變得脆弱,再次受病魔入侵。 4. 找到互相扶持的夥伴 與相同經歷的同伴待在一起,可使人感到不孤單、同理,並且能彼此鼓舞、幫助,交流健康相關的重要資訊。 建議可多醫院癌友,或參加癌症機構所舉辦的活動,聆聽抗癌人士分享抗癌經驗,如此一來便能改變心情,為生活注入希望與活力,也能多認識朋友,重返社交生活。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大腸癌

大腸癌治療虛累累?5種食物馬上改善疲累、提振精神!

大腸癌(又稱大腸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如同其他癌症,會讓人身體不適、疲憊且虛弱,多數病患通常都因此食慾不振、不想吃飯,並陷入營養不均衡、身體愈發疲累的狀況之中。 均衡的飲食與優質的食物不僅有助於改善健康,也能為人體帶來活力。《Hello醫師》為您整理了5種有助於改善疲勞、提振精神的食物,幫助你克服疲勞,挺過化療。 1. 蛋 蛋富含蛋白質、鐵、鋅、維生素A、D、B12,是身體能量一大來源,不僅能帶來能量、促進肌肉生長,也能帶來飽足感。(延伸閱讀:雞蛋怎麼挑才對?買回來要洗嗎?3原則讓你安全挑蛋吃蛋) 疲勞=缺乏能量 疲勞感是一種身心靈疲倦,而且缺乏能量的整體感受,諸如筋疲力盡或慵懶的感覺。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表示疲勞感不等同於想睡覺或嗜睡感,當一個人感到疲勞時,會精神欠佳且沒有動力,而對付疲勞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攝取重點營養素,如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蛋白質及維生素等。 2. 堅果 許多堅果都富含蛋白質和纖維,可補充能量,強化身體的續航力。在挑選堅果上,建議選擇無調味或調味清淡的堅果,避免噁心或增加身體負擔。(延伸閱讀:十大堅果營養又美味!護心抗癌好處多) 3. 豆類 豆類是提供能量的好選擇,因為豆類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纖維;蛋白質能做為身體的燃料,碳水化合物則能提供足夠的能量,而纖維則能促進消化、改善血糖值。(延伸閱讀:豆漿蛋白質含量高!運動增肌就這樣喝) 4. 燕麥 若早晨時沒什麼精神,來碗燕麥是個好選擇,燕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纖維,能提供我們大腦和肌肉能量,並亦能促進腸胃蠕動,改善消化問題。(延伸閱讀:5大降膽固醇食物:燕麥、豆類效果好,吃這種「肉」也能降!) 5. 奇亞籽 奇亞籽(Chia Seed)水含量超高,並含有蛋白質、脂肪和纖維,能同時補充能量與水分,增加體力與精神。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專家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與專家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