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節是流行性感冒、兒童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cal Virus, RSV)等傳染性疾病爆發的高峰期;今年9月陸續傳出各家醫院兒童病房一床難求的情形。
《Hello醫師》直播節目【醫師幫幫我】邀請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兒科部副主任黃斯煒醫師,透過「線上直回」Q&A,與讀者面對面溝通,詳細解說在疫情後,兒童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流行性感冒與感冒,三種疾病在症狀上的差異,以及人數激增的原因;《Hello醫師》特別為您整理「精華版」,讓您簡單分辨三者之間的差異。
依症狀及嚴重程度,分辨3大傳染疾病
流行性感冒、呼吸道融合病毒(RSV)、一般感冒,都屬於呼吸道感染疾病,因此,初期症狀十分相似,讓許多家長難以分辨,可能錯失最佳就醫時機,黃斯煒醫師表示:「初步可從症狀嚴重性來分辨,流感通常發生在年長者與孩童族群,發燒可達38度以上;而呼吸道融合病毒(RSV)主要發生在2歲以下的嬰幼兒,會出現咳嗽、喘與肺部發炎等症狀」;此外,還可以從疾病的病程、相關併發症與流行期來判斷。
兒童RSV、流感全年皆流行
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全年皆有流行性感冒、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的病例出現,黃斯煒醫師解釋:「主要原因是疫情過後,民眾在公共場合開始拿下口罩,不戴口罩比例增加,疾病傳染的機會因此提升;至於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在歐美國家的統計發現主要出現在秋冬季,而台灣因為四季氣溫變化不明顯,因此長年皆有傳染病流行」,想遠離傳染病上身,民眾需做好個人衛生防護措施,勤洗手、戴口罩,保持適當社交距離。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