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柔軟度

訓練平衡感與柔軟度對人類十分重要,這類運動不僅能緩解 經痛 、一般的神經肌緊張與下背疼痛,也能提升運動表現。關於鍛鍊身體平衡感與柔軟度的運動相關知識都收錄於此。

基礎知識

平衡/柔軟度

青春痘很嚴重怎麼辦?皮膚科名醫親解口服A酸正確用法與禁忌

長期受到痘痘困擾,不僅影響外觀,也可能打擊自信與干擾生活。25歲女性上班族小娟自青春期以來,因荷爾蒙失調與作息不規律,導致青春痘頻繁復發;隨著工作壓力增加,臉部出現多顆膿皰並留下明顯痘疤,求職屢屢碰壁,連番面試失利更讓她信心大受打擊。 青春痘是最多人感到困擾的皮膚疾病,視個別症狀不同,常見治療方式從外用到口服都有,其中口服A酸已成為中重度青春痘的主要治療選項之一。《Hello醫師》為您訪問林政賢皮膚科診所林政賢院長,解析青春痘的形成原因、症狀分級與常見的治療方式,並說明口服A酸的作用與使用注意事項。 為何有青春痘?形成青春痘4大因素! 青春痘的醫學名稱為「痤瘡」,為最常見的皮膚科疾病,與皮脂腺分泌異常、高油高鹽食物、日常作息不規律、壓力大或部分藥物副作用等因素有關。 根據《美國皮膚科醫學會期刊》(JAAD)統計,全球16至24歲青少年約28%有青春痘困擾,即使成年後25至36歲,也有近2成受影響;國內盛行率也差不多,好發族群則集中在16至24歲。 林院長表示,臨床個案中,青春痘相關就診者約佔整體的2至3成,其中不少人除了外觀困擾,還面臨社交上的心理壓力。 他曾遇到一名青少年病患,因嚴重痤瘡而極為自卑,「不僅影響情緒、交友,甚至因此不敢上學,家人怎麼勸說都沒用。」他提醒,痘痘不僅是皮膚問題,也可能牽連到自尊與社交生活,應及早評估與治療。 以生理因素來看,青春痘主要形成原因可歸納為以下4項: 荷爾蒙變化異常 皮膚層過度角化 皮脂腺分泌過盛 痤瘡桿菌的過度增生 嚴重痤瘡是什麼?醫:青春痘常為混合症狀! 林院長說明,依不同研究之論點,對青春痘的分級略有差異,但大致可分為輕度、中度與重度等3級,各級別的臨床表現如下: 輕度痤瘡:尚未發炎,因毛囊堵塞而產生輕微的白頭與黑頭粉刺;若隨意擠粉刺,且清潔不完全,可能惡化成發炎病灶。 中度痤瘡:開始發炎,出現泛紅、腫脹、丘疹、結節與膿皰等症狀。若隨意戳破病灶,容易留下疤痕。 重度痤瘡:發炎持續一段時間,除了紅腫之外,也伴隨深層囊腫或大膿皰,觸碰時會產生疼痛。若戳破可能讓細菌感 染惡化,留下凹疤。 他進一步指出,臨床上,多數嚴重痤瘡患者都屬於「混合型痤瘡」,即粉刺、膿皰與囊腫同時存在,皮膚狀況反覆不穩,對外觀影響甚鉅。 青春痘很嚴重需要就醫嗎?外用藥膏與口服藥有何差異? 嚴重的青春痘常處於發炎狀態,患者應盡快進行專業治療,以減緩發炎反應、穩定膚況,減少後續惡化與留疤的風險。 根據青春痘的不同型態與嚴重程度,醫師通常會開立外用藥膏及口服藥進行協同治療,常見的外用藥膏及口服藥如下: 常見青春痘外用藥膏 過氧化苯:具殺菌作用,可抑制油脂過度分泌。 外用抗生素:抑制痤瘡桿菌,有助消炎。 杜鵑花酸:改善角質代謝,有助淡化色素沉澱。 外用A酸:消炎及抑制油脂分泌,且助毛囊正常角化。 常見青春痘口服藥 口服抗生素:具消炎作用,有助抑制痤瘡桿菌。 口服荷爾蒙藥品:適用於女性患者,有助調節皮脂分泌。 口服A酸:適用於嚴重痤瘡者,可抑制皮脂腺分泌,減少痤瘡桿菌增生,進而達到消炎作用。 包括口服A酸在內,青春痘口服藥皆是處方用藥,須經皮膚科醫師評估後開立,並搭配定期回診追蹤以確保用藥安全。 口服A酸有效嗎?醫:搭配外用藥膏加速治療! 「口服A酸為目前治療痘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林院長強調,該藥物透過抑制皮脂腺分泌與毛孔收縮,可從源頭減少粉刺與發炎反應。目前國內核准的口服A酸可分為3類,其中僅1類專用在青春痘治療,其餘2類主要應用於乾癬疾病。 不過,林院長也指出,臨床最常使用的「口服A酸」,雖具治療效果,但因膠囊體積較大、無法磨粉且帶有特殊氣味,導致部分患者難以吞服,排斥服藥的情況不在少數,「有些患者只能改服傳統抗生素,療效自然無法達到預期。」 不過,隨著製藥技術進步,在相隔35年之後,衛生福利部近期核准一款新型口服A酸,為臨床治療帶來新的選擇。他分享:「這款新藥採用義大利原料搭配專利技術,治療效果並不亞於現行口服A酸,且膠囊體積較小,也無油耗異味,讓病患接受度大幅提升,也積極配合後續治療,為嚴重痤瘡患者帶來一大福音。」 口服A酸禁忌與副作用說明 林院長提醒,口服A酸為維生素A的衍生物,服用期間應避免補充含有維生素A的保健品及藥品,以免增加副作用風險。常見副作用與處理建議如下: 皮膚脫皮、嘴唇或鼻腔粘膜乾燥:使用凡士林或護唇膏幫助保濕,並建議額外補充水分。 皮膚對光線更敏感:使用高防曬係數產品,並避免長時間曝露於陽光或紫外線下。 血脂、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異常:定期回診抽血追蹤,確認各項數值位於正常區間。 視覺變化、夜間畏光:避免夜間駕駛,必要時可配戴普通眼鏡,且搭配人工淚液緩解乾燥。 此外,以下族群服用藥物前也須謹慎評估: 備孕或懷孕女性:A酸具致畸風險,服藥期間應嚴格避孕,並避免於懷孕或備孕期間服用。 哺乳中女性:口服A酸具高親脂性,可能透過乳汁傳遞,影響孩童健康。 肝、腎功能不全者:建議避免食用,或須經專業醫師評估後方可服用。 特殊體質、酗酒者:糖尿病、肥胖、過敏或酗酒者,服用前須經專業醫師評估。 欲捐血者:服藥期間應避免捐血,以免受血者為備孕婦女或出現其他副作用。 林院長也進一步說明他收治個案小娟的治療歷程,原本對治療失去信心的她,在接受口服A酸治療後,搭配外用杜鵑花酸及過氧化苯,同時調整生活作息及飲食,持續治療3至4個月後,膚況逐漸穩定,半年後不再長痘,「她不僅恢復自信,也順利求職成功。」 最後,林院長提醒,治療期間應遵照醫囑,切勿自行停藥。為降低復發風險,臨床上常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調整劑量,「由原先3天1顆,調整至1週1顆,以低劑量的方式治療,待膚況穩定後再逐步停藥。」若再搭配正確清潔習慣及作息調整,即使面對嚴重痤瘡,也有機會逐步改善、重拾生活自信。

看更多 平衡/柔軟度 相關文章

平衡/柔軟度

膝關節僵硬~5個運動幫助恢復柔軟度

膝蓋僵硬,不再軟Q, 很多以前能做的動作現在都做不到嗎? 如果這是你正在經歷的狀況,建議開始積極地建立運動習慣。不知道怎麼動沒關係,以下介紹了5種對膝蓋有益的簡易運動,趕快動起來吧! 1. 大腿後側伸展 首先仰臥在地板上,把身體放鬆。 用毛巾或皮帶繞過一隻腳的腳底。 把被毛巾或皮帶套住的腳抬起,並用毛巾或皮帶讓那隻腳保持伸直。 維持這個動作30秒,大腿後側肌肉應該要有伸展的感覺,膝蓋後側也會被拉伸。 慢慢地把腳放下。 每隻腳各做2次。 2. 大腿前側伸展 側臉貼著地板趴著。 用毛巾或皮帶套住小腿的脛骨。 彎曲膝蓋,並用毛巾或皮帶,盡量將腳跟往臀部的方向拉,伸展大腿前側的肌肉。 維持30秒再放鬆。 雙腿各重複2~4次。 3. 膝關節彎曲 雙腳伸直趴在地上,若不舒服可以在膝蓋下面墊軟毛巾。 將一隻腳的膝蓋彎曲,讓腳跟碰到臀部,並來回踢動雙腿。若膝蓋疼痛得無法彎曲,可以伸直著腿做,只要儘量將腿抬高即可。 雙腿重複這個動作8~12次。 4. 小腿肌伸展 先扶著桌椅或牆面保持平衡。 一腳彎曲,一腳往後踩一大步伸直,讓腳跟抵住地板,伸直的那隻腳就會得到伸展。 維持20秒不動。 雙腿各重複這個動作2次。 5. 跪姿抬腿運動 先仰躺,再用手肘把上半身撐起來。 輕輕彎曲一隻腳的膝蓋,讓腳掌貼地,並讓另一隻腳保持伸直的狀態。 試著伸展伸直的那隻腿,並將它慢慢抬起。 維持這個姿勢3秒再放下,在空中伸直和放回地面的過程中,在運動的那隻腳的肌肉應全程保持用力、緊繃。 雙腿各重複這個動作10次。


平衡/柔軟度

1分鐘一定鬆!辦公室裡的伸展操

久坐一族注意囉!其實久坐對健康有許多負面影響,包括可能導致肥胖、腰圍增加、體脂過多以及罹患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等,也可能增加因為心血管疾病和癌症而死亡的風險。 根據多項針對久坐者健康的研究,發現每天坐超過8小時且沒有活動身體的人,有相似於肥胖和吸菸者的死亡風險。坐愈久血液循環越差,可能還會不自覺地聳肩駝背,使肩頸和背部僵硬痠痛,所以最好每隔30分鐘起身活動一下,多站少坐,並多拉筋伸展。有研究表明,定期休息和伸展身體,還可以提高辦公室生產力呢! 人體若維持某姿勢過久,肌肉會變得過度緊張和長期收縮,而使肌力減弱。定期伸展有助於降低血壓、調整心率和呼吸頻率,紓解肌肉與身體的壓力和緊張,還可提高身體靈活度,來應付各種日常活動。接下來介紹幾招實用的辦公室伸展操,動一動後會感覺更神清氣爽喔! 以下每個伸展動作至少做15秒,若某些動作讓您感到疼痛或不舒服,也請不要勉強。 1. 胸部伸展(Chest stretch) 此動作適合習慣駝背的人,但若肩膀有不適或發炎症狀,請先不要嘗試。 首先站立,雙腳與肩同寬。將雙手在背後時十指交扣,接著將兩手臂盡量伸直往後延伸。頭緩緩往上抬起,臉朝天花板方向。可以的話,試著將雙手在背後稍微往上抬,感覺胸部有伸展的感覺,並保持10~30秒。 2. 聳肩(Shoulder shrugs) 透過聳肩促進血液流動於肩膀和後頸部,並讓肌肉放鬆,適合長時間打字的人。 坐或站立皆可,雙手自然垂放。將肩膀向上抬起,盡可能用力的向耳朵靠近,保持1~2秒後再放鬆。接著雙肩同時向後滾動,重複8~10次後,再換向前滾動。 3. 脊椎扭轉(Spinal twist) 長時間坐著也會造成下背部肌肉緊繃和疼痛,而這動作有助於放鬆肌肉。 先坐挺在椅子上,雙腳掌平放地面,收縮腹部並輕輕地向右旋轉上半身,雙手可放在椅子把手或椅背上,來幫助加深伸展,不要勉強旋轉太多角度,到舒適的程度就好,保持10~30秒,再換另一邊重複。 4. 軀幹伸展(Torso stretch) 這個簡單的動作可以拉伸背部、側面和手臂的所有肌肉。 坐或站立皆可,將雙手舉到頭上,十指交扣並向天花板方向伸直,可以的話,將兩手臂維持伸直,舉向身體左側和右側,哪一側先或後都無所謂,記得每一側都要稍作停留,可伸展身體兩側肌肉。接著雙臂向前,並深吸一口氣,然後吐氣,雙手打開到身體兩側。記得開合手臂時配合呼吸,並重複8~10次。 5. 坐式髖關節伸展(Seated hip stretch) 大腿肌容易因久坐而緊繃,藉由這個動作可以伸展臀部肌肉。 先坐在椅子上,雙腳掌平放地面。抬起右腳向左彎(單盤腿),可用雙手輔助將右腳踝外側貼在左大腿上(靠近左膝處),接著背打直,上半身往前傾斜,慢慢地將胸口往前方靠近右腳小腿。注意背部保持挺直,感覺到臀部肌肉有伸展的感覺。若想嘗試進階版的話,可用手輕壓右膝蓋加強拉伸程度。維持10~30秒,再換邊重複。 6. 內側大腿伸展(Inner thigh stretch) 這個動作可以拉到大腿內側、臀部和腹股溝(軀幹與大腿的交界處),但因為雙腳要向外盡量打開,比較適合在隱密或個人的辦公空間做。 首先坐著,雙腳掌平放地面,將雙腿打開,左右腳的腳趾各45度朝向斜前方。接著保持上半身挺直,身體向前傾,同時收縮腹肌。再來將左右手肘分別靠在左右大腿的內側(大約大腿中段偏靠近膝蓋)將大腿向左右兩側外推,感覺到大腿內側有伸展到的感覺,保持10~30秒後,再將身體坐挺回來,可多重複幾次。


平衡/柔軟度

瑜伽養生 7 大好處!增肌減脂甩憂鬱

不少人都知道瑜伽有益健康,因此對瑜伽產生好奇並想接觸。瑜伽已有五千年歷史,是結合呼吸練習、冥想和多種姿勢,達到放鬆和減輕壓力的運動。究竟這古老的運動是如何幫助健康呢?今天就用科學實驗佐證,介紹瑜伽帶來的實際效果。 1. 瑜伽改善憂鬱與情緒 多項研究表明瑜伽可減少皮質醇(Cortisol)的分泌。某項實驗中,受試者經過3個月的瑜伽課程,皮質醇水平明顯降低,壓力、焦慮、疲勞和憂鬱程度皆較低。皮質醇是一種影響血清素(Serotonin,又稱快樂荷爾蒙)的壓力激素,透過瑜伽和冥想練習專注力,可產生血清素,它會使人感覺愉悅。 研究發現,在長期做瑜伽的人身上,大腦裡代表滿足感的數值表現較高。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Duk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的一項研究表明,瑜伽可以使患有憂鬱症(Depression,也稱抑鬱症)、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其他精神疾病,以及有睡眠問題的人受益。一些研究發現,瑜伽可以通過影響體內壓力激素的產生,來減輕憂鬱症狀。 2. 瑜伽增肌減脂 瑜伽中有些姿勢可增強肌肉力量,研究對 79 名成年人進行 24 週瑜伽練習,結果肌力與耐力明顯增加,女性的體脂率也下降了。根據醫學年鑑研究,患有慢性腰痛者在做瑜伽幾個月後,背部更有力氣。即使沒有慢性疼痛,瑜伽伸展也可以提高靈活度與體力。 3. 瑜伽減少發炎反應 2015年的一項研究,將218名參與者分為2組:經常練瑜伽者和沒有常練瑜伽者,兩組都進行了適度和劇烈的運動,來誘導體內壓力產生。研究發現練瑜伽者的發炎水平,低於沒有練瑜伽的人。另外,在《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中,患有慢性腰痛的人在練習瑜伽幾個月後,雖然疼痛程度相似,但背部功能更好。一些研究表明,瑜伽可以減少體內的炎症標誌物,並有助於預防促炎症。 4. 瑜伽減少心臟病風險 曾有一群心肺功能差的患者們做了8週的瑜伽之後,不但增加了運動能力並改善了心臟健康。另一項研究中,40歲以上並接觸瑜伽5年的人,他們的血壓低於未做瑜伽者。此外,另有研究說明瑜伽有助於減少動脈硬化斑塊的形成。單獨或與健康的生活方式相結合,瑜伽可以幫助減少心臟病的風險因素。 (同場加映:心血管疾病很要命!10招教你護心臟) 5. 瑜伽改善氣喘 某項研究中,57名患有輕度至中度氣喘的成年人,在上了八堂瑜伽課之後,大幅改善了氣喘症狀。因為瑜伽中的呼吸練習,已被證實有助於緩解氣喘的症狀。大多數的瑜伽都包含呼吸練習,一些研究發現練習瑜伽可以幫助改善呼吸。例如瑜伽呼吸 (Pranayama),是專注於通過呼吸練習和控制呼吸的技術。改善呼吸有助於增強耐力,優化表現並保持肺部和心臟健康。 6. 瑜伽幫助睡眠 研究指出,一些淋巴瘤患者因瑜伽練習而開始改善睡眠品質,減少對睡眠藥物的需求。且瑜伽已被證明可以增加褪黑激素的分泌,而這種激素能幫助調節睡眠和清醒的狀態,因此提高睡眠品質。失眠時,練習放鬆的體式或姿勢,例如向前折疊或仰臥在牆上,將有助於血液循環,平息你的身心靈、還有頭腦。 (同場加映:失眠壓力大!試試瑜伽安神更好睡) 7. 瑜伽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一項發表在探討創傷壓力刊物的研究中,介紹瑜伽可能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簡稱PTSD)的有效治療方法。這項研究將38名患有PTSD的女性受試者,分為參與瑜伽課與非參與兩組。結果參加瑜伽課組的PTSD症狀比未參加組症狀較少,甚至過半已康復許多。 每週幾次練習瑜伽的時間,可能足以在健康方面產生明顯的差異。綜觀以上科學結果,瑜伽可以幫助您改善情緒與生理不適,不妨試著開始練習瑜伽,感受一下身體的差異吧!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